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5099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docx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习题课学案新版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3课时 习题课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

2.熟练应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题型一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方法点拨: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各物质在298K,101kPa时的聚集状态要注明。

2.放热、吸热时ΔH的符号及单位。

3.化学计量数与ΔH的值要匹配。

【典例导悟1】化学反应N2+3H2

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N2(g)+3H2(g)

2NH3(l)ΔH=2(a-b-c)kJ·mol-1

B.N2(g)+3H2(g)

2NH3(g)ΔH=2(b-a)kJ·mol-1

C.

N2(g)+

H2(g)

NH3(l)ΔH=(b+c-a)kJ·mol-1

D.

N2(g)+

H2(g)

NH3(g)ΔH=(a+b)kJ·mol-1

解析 通过图分析起点

molN2(g)+

molH2(g),变化三阶段为①吸收能量akJ;②放出能量bkJ;③放出能量ckJ到1molNH3(l)。

故可得热化学方程式:

N2(g)+

H2(g)===NH3(l) ΔH=(a-b-c)kJ·mol-1,扩大计量数后得选项A。

答案 A

【变式训练1】 已知在298K、1.01×105Pa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g)===H2(g)+

O2(g)ΔH=242kJ·mol-1

B.2H2(g)+O2(g)===2H2O(l)ΔH=-484kJ·mol-1

C.H2(g)+

O2(g)===H2O(g)ΔH=242kJ·mol-1

D.2H2(g)+O2(g)===2H2O(g)ΔH=484kJ·mol-1

答案 A

解析 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则1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应放出

×484kJ=242kJ热量,放出热量ΔH<0,各物质的状态分别是H2(g)、O2(g)、H2O(g);B项中的H2O的状态应为气态;C、D项中ΔH的符号应为“-”;A项是逆向进行的反应,ΔH>0,数值相等。

故应选A。

【变式训练2】 在298K时通过实验测得如下数据,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NO2(g)与H2O(l)反应生成2molHNO3(aq)时,放出138kJ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molC2H5OH(l)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l),放出1366.8kJ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molAl(s)与适量O2(g)发生反应,生成Al2O3(s)放出1669.8kJ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NO2(g)+H2O(l)===2HNO3(aq)+NO(g)ΔH=-138kJ·mol-1

(2)C2H5OH(l)+3O2(g)===2CO2(g)+3H2O(l)ΔH=-1366.8kJ·mol-1

(3)2Al(s)+

O2(g)===Al2O3(s)ΔH=-1669.8kJ·mol-1

题型二 利用键能求反应热

方法点拨:

在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化学键生成新物质时,又要释放能量。

断裂1mol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就是该化学键的键能。

【典例导悟2】 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kJ·mol-1)

H—H

Br—Br

I—I

Cl—Cl

H—Cl

H—I

H—Br

键能

436

193

151

247

431

299

356

(1)1molH2在2molCl2中燃烧,放出热量______kJ。

(2)在一定条件下,1molH2与足量的Cl2、Br2、I2分别反应,放出热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

                  

A.Cl2>Br2>I2B.I2>Br2>Cl2

预测1molH2在足量F2中燃烧比在Cl2中放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涉及键能与吸、放热的关系。

考查了键能与反应热的定量关系。

(1)1molH2在2molCl2中燃烧,参加反应的H2和Cl2都是1mol,生成HCl2mol。

则放出热量:

431kJ·mol-1×2mol-436kJ·mol-1×1mol-247kJ·mol-1×1mol=179kJ。

(2)反应H2+X2===2HX中,若1molH2和1molX2反应生成2molHX,就有1molH—H和X—X键断裂,2molH—X键生成。

放出的热量Qp(HX)=E(H—H)+E(X—X)-2·E(H—X)。

将表中数据代入可算得:

Qp(HCl)

故H2在Cl2中燃烧放热最多,在I2中放热最少,选A。

由此预测H2在F2中燃烧放热比在Cl2中放热多。

答案 

(1)179 

(2)A 多

【变式训练3】 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

P4+5O2===P4O10。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P-PakJ·mol-1、P—ObkJ·mol-1、P===OckJ·mol-1、O===OdkJ·mol-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其中正确的是(  )

A.(6a+5d-4c-12b)kJ·mol-1

B.(4c+12b-6a-5d)kJ·mol-1

C.(4c+12b-4a-5d)kJ·mol-1

D.(4a+5d-4c-12b)kJ·mol-1

答案 A

解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其中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反应方程式P4+5O2===P4O10中有6molP-P键和5molO===O键断裂,同时生成4molP===O键和12molP-O键,因此ΔH=(6a+5d-4c-12b)kJ·mol-1。

题型三 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方法点拨:

利用盖斯定律进行问题分析时,常采用热化学方程式加合法和虚拟途径法。

(1)加合法:

根据需要将热化学方程式进行代数转换,然后相加,得出所需要的热化学方程式。

转换时应注意各物质的计量数与ΔH的数值同等倍数的改变,ΔH的符号也作相应的改变。

(2)虚拟途径法:

先根据题意虚拟转化过程,然后根据盖斯定律列式求解,即可求得待求的反应热。

【典例导悟3】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发射卫星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用二氧化氮为氧化剂,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已知:

①N2(g)+2O2(g)===2NO2(g)ΔH1=67.7kJ·mol-1

②N2H4(g)+O2(g)===N2(g)+2H2O(g)ΔH2=-534kJ·mol-1

试计算1mol肼和二氧化氮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kJ;写出肼与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知:

N2(g)+2O2(g)===2NO2(g)ΔH1=67.7kJ·mol-1①

N2H4(g)+O2(g)===N2(g)+2H2O(g)ΔH2=-534kJ·mol-1②

根据盖斯定律,要在反应物中消去O2并得到N2H4和NO2的反应。

令②×2-①得:

2N2H4(g)-N2(g)===2N2(g)+4H2O(g)-2NO2(g)ΔH=2ΔH2-ΔH1

整理得:

2N2H4(g)+2NO2(g)===3N2(g)+4H2O(g)ΔH=2ΔH2-ΔH1

=-534kJ·mol-1×2-67.7kJ·mol-1=-1135.7kJ·mol-1

则1molN2H4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567.85kJ。

答案 567.85 2N2H4(g)+2NO2(g)===3N2(g)+4H2O(g) ΔH=-1135.7kJ·mol-1

【变式训练4】 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

O2(g)===H2O(l)ΔH=-285.8kJ·mol-1

C3H8(g)+5O2(g)===4H2O(l)+3CO2(g)ΔH=-2220.0kJ·mol-1

(1)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6264.5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___。

(2)已知:

H2O(l)===H2O(g) ΔH=44.0kJ·mol-1,写出丙烷燃烧生成CO2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1 

(2)C3H8(g)+5O2(g)===3CO2(g)+4H2O(g) ΔH=-2044.0kJ·mol-1

解析 

(1)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时,放出6264.5kJ的热量,由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出n(H2)∶n(C3H8)=1∶1。

(1)丙烷燃烧生成4mol水,当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减少时,ΔH=-(2110.0-44×4)kJ·mol-1=-2044.0kJ·mol-1。

              

1.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42.9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H2(g)+O2(g)===2H2O(l)ΔH=-142.9kJ·mol-1

B.H2(g)+1/2O2(g)===H2O(l)ΔH=-285.8kJ·mol-1

C.2H2+O2===2H2O ΔH=-571.6kJ·mol-1

D.H2(g)+1/2O2(g)===H2O(g)ΔH=-285.8kJ·mol-1

2.已知1mol白磷完全转化为红磷放出29.2kJ热量,下列两个反应:

P4(白,s)+5O2(g)===2P2O5(s) ΔH=-Q1,4P(红,s)+5O2(g)===2P2O5(s) ΔH=-Q2,Q1与Q2的关系是(  )

A.Q1=Q2B.Q1>Q2

C.Q1<Q2D.无法确定

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g) ΔH1=-483.6kJ·mol-1。

则对于热化学方程式:

2H2O(g)===2H2(g)+O2(g) ΔH2=bkJ·mol-1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化学方程式中H2O前面的“2”表示“每2个气态水分子分解,就有bkJ·mol-1的热量变化”

B.b=483.6

C.|ΔH2|>|ΔH1|

D.|ΔH2|<|ΔH1|

4.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

共价键的键能是两种原子间形成1mol共价键(或其逆过程)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kJ·mol-1,Cl—Cl键的键能为243kJ·mol-1,H—Cl键的键能为431kJ·mol-1,则H2(g)+Cl2(g)===2HCl(g)的反应热(ΔH)等于(  )

A.-183kJ·mol-1B.183kJ·mol-1

C.-862kJ·mol-1D.862kJ·mol-1

5.已知充分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C2H2(g)+5O2(g)===4CO2(g)+2H2O(l)ΔH=-2bkJ·mol-1

B.C2H2(g)+

O2(g)===2CO2(g)+H2O(l)ΔH=2bkJ·mol-1

C.2C2H2(g)+5O2(g)===4CO2(g)+2H2O(l)ΔH=-4bkJ·mol-1

D.2C2H2(g)+5O2(g)===4CO2(g)+2H2O(l)ΔH=bkJ·mol-1

6.已知:

(1)H2(g)+

O2(g)===H2O(g)ΔH1=akJ·mol-1

(2)2H2(g)+O2(g)===2H2O(g)ΔH2=bkJ·mol-1

(3)H2(g)+

O2(g)===H2O(l)ΔH3=ckJ·mol-1

(4)2H2(g)+O2(g)===2H2O(l)ΔH4=d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ad>0

C.2a=b<0D.2c=d>0

7.100g炭粉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

,CO2占

,且C(s)+

O2(g)===CO(g) ΔH=-110.35kJ·mol-1,CO(g)+

O2(g)===CO2(g) ΔH=-282.57kJ·mol-1,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

A.392.92kJB.2489.44kJ

C.784.92kJD.3274.3kJ

8.在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Q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CO2需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C4H10(g)+

O2(g)===4CO2(g)+5H2O(g)的ΔH为(  )                 

A.8QkJ·mol-1B.16QkJ·mol-1

C.-8QkJ·mol-1D.-16QkJ·mol-1

9.已知3.6g碳在6.4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测得放出热量akJ。

又知道12.0g碳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bkJ。

则热化学方程式C(s)+

O2(g)===CO(g) ΔH=Q,Q等于(  )                   

A.-(a-b)kJ·mol-1

B.-(a+b)kJ·mol-1

C.-(5a-0.5b)kJ·mol-1

D.-(10a-b)kJ·mol-1

10.已知:

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

CH4(g)+2O2(g)===CO2(g)+2H2O(l)ΔH=-890kJ·mol-1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B.1∶3

C.1∶4D.2∶3

11.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氧气中1mo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920kJB.557kJC.436kJD.188kJ

12.

(1)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的步骤为:

TiO2―→TiCl4

Ti

已知:

①C(s)+O2(g)===CO2(g)ΔH1=-393.5kJ·mol-1

②2CO(g)+O2(g)===2CO2(g)ΔH2=-566kJ·mol-1

③TiO2(s)+2Cl2(g)===TiCl4(s)+O2(g)ΔH3=141kJ·mol-1

则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ΔH=______________。

(2)100g碳燃烧得到CO与CO2体积比为1∶2的混合气体,放出的热量为Q1。

已知:

相同条件下,100g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2。

C(s)+

O2(g)===CO(g)ΔH1=-110.35kJ·mol-1

CO(g)+

O2(g)===CO2(g)ΔH2=-282.57kJ·mol-1

则Q2与Q1的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将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s)+H2O(g)

CO(g)+H2(g);C(s)、CO(g)和H2(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s)+O2(g)===CO2(g)ΔH=-393.5kJ·mol-1

H2(g)+

O2(g)===H2O(g)ΔH=-242.0kJ·mol-1

CO(g)+

O2(g)===CO2(g)ΔH=-283.0kJ·mol-1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数据,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molCO(g)和1molH2(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1mol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甲同学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可以使煤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乙同学根据盖斯定律做出下列循环图:

并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煤直接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

请分析:

甲、乙两同学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为燃料和煤直接燃烧相比有很多优点,请列举其中的两个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把煤作为燃料燃烧有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Ⅰ:

C(s)+O2(g)===CO2(g) ΔH1<0①

途径Ⅱ:

先制成水煤气:

C(s)+H2O(g)===CO(g)+H2(g) ΔH2>0②

再燃烧水煤气:

2CO(g)+O2(g)===2CO2(g) ΔH3<0③

2H2(g)+O2(g)===2H2O(g)ΔH4<0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Ⅰ放出的热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ΔH1、ΔH2、ΔH3、ΔH4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g炭粉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110.35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煤炭作为燃料采用途径Ⅱ的优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城市使用的燃料,现大多为煤气、液化石油气。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它由煤炭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故又称水煤气。

(1)试写出制取水煤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l) ΔH=-2220.0kJ·mol-1,已知CO气体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

O2(g)===CO2(g) ΔH=-282.57kJ·mol-1,则相同物质的量的C3H8和CO燃烧产生的热量比值约为______________。

(3)已知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则相同质量的氢气和丙烷燃烧,产生的热量的比值约为______________。

(4)氢气是未来的能源,除产生的热量大之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一般用排除法,如根据基本书写要求可先排除C项;为方便判断,可将1g氢气燃烧放热的情况转化为1mol氢气燃烧放热的情况,即2×142.9kJ=285.8kJ,则可排除A项;又根据“生成液态水”可排除D项。

2.答案 B

解析 P4(白,s)+5O2(g)===2P2O5(s) ΔH=-Q1①

4P(红,s)+5O2(g)===2P2O5(s) ΔH=-Q2②

由①-②得:

P4(白,s)===4P(红,s) ΔH=Q2-Q1,依据题意“1mol白磷完全转化为红磷放出29.2kJ热量”,则Q2-Q1<0,所以Q1>Q2。

3.答案 B

解析 热化学方程式中系数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而非物质的分子个数。

另外,2个气态水分子分解的热量变化也不应是483.6kJ·mol-1;反应2H2O(g)===2H2(g)+O2(g) ΔH2=bkJ·mol-1是反应2H2(g)+O2(g)===2H2O(g) ΔH1=-483.6kJ·mol-1的逆过程,所以ΔH2=483.6kJ·mol-1,即b=483.6;同时可以判断,两个反应的反应焓变的绝对值是相等的。

4.答案 A

解析 根据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知:

ΔH=436kJ·mol-1+243kJ·mol-1-2×431kJ·mol-1=-183kJ·mol-1。

5.答案 C

解析 放热反应中ΔH<0,所以B、D错误;生成1molCO2时放出bkJ的热量,所以,生成4molCO2时放出的热量为4bkJ,所以C正确。

6.答案 C

解析 H2和O2反应,ΔH应为负值,故推知B、D错误;又H2O(g)―→H2O(l)要放出热量,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