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电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5125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电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7章电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7章电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7章电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7章电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7章电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章电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7章电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7章电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7章电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7章电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7章电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7章电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7章电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7章电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7章电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7章电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7章电选.docx

《第7章电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电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7章电选.docx

第7章电选

第2篇选别作业

第7章电选

(1课时)

[本章主要内容]

1、电选的基本原理

2、矿物的电性,包括矿物的电性和使矿物带电的方式。

3、电选机,主要是电晕-静电复合电场电选机

4、影响电选效果的因素,包括物料性质的影响和电选机可调参数的影响。

 

第1节电选的基本原理

一、电选的基本条件和方式

电选是利用自然界各种矿物和物料电性质的差异而使之分选的方法。

如常见矿物中的磁铁矿、钛铁矿、锡石、自然金等,其导电性都比较好;石英、锆英石、长石、方解石、白钨矿以及硅酸盐类矿物,则导电性很差,从而可以利用它们电性质的不同,用电选分开。

如图5-1所示为鼓筒式高压电选机简图。

转鼓接地,鼓筒旁边为通以高压直流负电的尖削电极,此电极对着鼓面放电而产生电晕电场。

矿物经给矿斗落到鼓面而进入电晕电场时,由于空间带有电荷,此时不论导体和非导体矿物均能获得负电荷(如果电极为正电,则矿粒带正电荷),但由于两者电性质不同,导体矿粒获得的电荷立即传走(经鼓筒至接地线),并受到鼓筒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及重力分力的作用,在鼓筒的前方落下;非导体矿粒则不同,由于其导电性很差,所获电荷不能立即传走,甚至较长时间也不能传走,吸附于鼓筒面上而被带到后方,然后用毛刷强制刷下而落到矿斗中,两者之轨迹显然不同,故能使之分开。

从上述情况可知,实现电选,首先是涉矿物电性质和高压电场问题,还与机械力的作用有关,即:

对导体矿粒而言:

Σf机>f电

对非导体矿粒而言:

f电>Σf机

二、电选的应用

1、有色、黑色和稀有色金属矿的精选。

例如:

白钨与锡石的分离;磁铁矿、赤铁矿、铬铁矿、锰矿的分选;钽铌矿,钛铁矿、金红石、独居石的分选;黄金的分选等等。

2、非金属矿物的分选。

例如:

石英、长石的分选;石墨、金刚石、磷灰石、煤和石棉的分选。

3、超纯铁精矿的分选。

例如:

采用电选生产高质量的铁精矿,含w(Fe)>66%,含w(SiO2)<3%,这对降低焦比,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具有优越性。

4、各种物料的分级。

可按物料的形状和粒度进行分级。

5、碎散色金属粉未、细粒与其他绝缘材料的分选。

6、塑料中除去非铁质的金属物质。

7、城市固体废物中回收铜、铝等有用金属。

8、粮食及其他谷物选种以除去不纯杂物。

9、茶叶的分选。

第2节矿物的电性

一、矿物的电性

1、电导率

矿物的电导率表示矿物的导电能力。

它是电阻率的倒数,用γ表示电导率,则其数学表达式为:

γ=l/ρ=L/RS

式中ρ——电阻率,Ω·cm;

R——电阻,Ω;

S——导体的截面积,cm2;

L——导体的长度,cm。

矿物的电导率取决于矿物的组成、结构、表面状态和温度等。

按导电率的大小,弗斯将矿物分成三个导电级别。

(1)导体矿物γ>10-4Ω-1cm-1,这种矿物自然界很少,只有自然铜、石墨等极少数矿物。

(2)半导体矿物γ=10-2Ω-1cm-1.。

属于这类矿物很多,有硫化矿物和金属氧化物,含铁锰的硅酸盐矿物,岩盐、煤和一些沉积岩等。

(3)非导体矿物γ<10-10Ω-1cm-1。

属于这类的有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

非导体又称之为绝缘体或电介质。

劳弗尔认为,从电选角度看,为了更好的区分导体和非导体,可用放电时间来表示;一般放电时间快的称为导体,放电时间慢的为非导体。

例如经过测定石英的放电时间为106S,磁铁矿的放电时间为10-3S。

这两种矿物放电时间差别很大,这是有效分选前提。

2、介电常数

电荷间在真空中的相互作用与其在电介质中相互作用力的比值,称谓该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以ε表示介电常数,则:

ε=F0/Fε

式中F0——在真空中电荷间相互作用力;

Fε——在电介质中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导体的介电常数ε≈∞,真空的介电常数ε=1(空气的ε=1)。

也就是说非导体的介电常数近似等于1,半导体的介电常数介于两者之间。

一些矿物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的测定数据如表5-1所示。

应当指出表中所列数据仅作参考。

因为矿物的导电率和介电常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中杂质含量、水分、温度和生成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水分可使矿物表面电性的差异减小,半导体矿物的导电性一般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3、比导电度

电选中,矿粒的导电性也常用比导电度(有的书称相对导电系数)来表示。

比导电度愈小,其导电性愈好。

矿物颗粒的导电性也就是电子流入或流出矿粒的难易程度,除了同颗粒本身的电阻有关外,还与颗粒和电极的接触界面电阻有关。

其导电性又与高压电场的电位差有关。

当电场的电位差足够大时,电子便能流入或流出。

此时非导体矿粒便表现为导体。

4、矿物的整流性

在测定矿物的比导电度时发现,有些矿物只有当高压电极的极性为正时,且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才起导体的作用,如电极为负时则为非导体。

而另一些矿物,只有当高压电极的极性为负时,且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才导电,如为正则不导电。

还有些矿物则不论高压电极的极性为正或为负,只要电压达到一定数值,都可以起导体的作用,而开始导电,矿物所表现的这些电性我们称整流性。

由此规定如下:

(1)当高压电极的极性为正时,并且电压达到一定数值,矿物在电场中获得负电荷,开始起导体作用。

当电极为负时,则为非导体,这种矿物称之为负整流性矿物。

如石英、辉石等。

(2)当高压电极极性为负时,并且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矿物在电场中获得正电荷而起导体作用,当极性为正时,则为非导体,这种矿物称为正整流矿物。

如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

(3)不论高压电极的极性为正或负,当电压达一定数值时,矿粒均能获得电荷(正负电荷均可)而成为导体的矿物称为全整流矿物,如磁铁矿、锡石、石墨、钛铁矿、白钨矿等。

二、矿物在电场中带电的方法

1、传导(接触)带电

传导带电是使矿粒和带电电极直接接触,由于电荷的传导作用,导电性好的矿粒,获得与电极极性相同的电荷,被电极排斥。

而导电性差的矿粒只能极化,在靠近电极一端产生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另一端产生与电极相同的电荷,而受到电极吸引。

利用矿粒的这一电性差异在电极上表现不同的行为,可达到分离的目的。

在较早的鼓筒式电选机中,就是利用接触传导的方法实现带电的。

如图5-3所示的情况来说明,当两种导电性不同的矿粒,置于负极,导体矿粒由于导电率高,获得与负电极符号相同的电荷,受到排斥作用。

非导体矿粒,由于界面电阻大,电极的电荷不能传导至矿粒,在电场的作用下,仅受到极化作用,被电极吸引。

利用矿粒与带电电极接触时这种行为的送别,可将它们分开。

现代电选机中,传导带电是使矿粒带电的重要方法,但实际上明显的良导体的矿粒是很少的,所遇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半导体的混合物或半导体与非导体的混合物。

它们的电性相差不大,利用直接传导带电分选,效果是不太好的,必须采用与其他带电方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分选。

最常采用的是与电晕带结合的办法。

2、感应带电

此法与传导带电的不同点是矿粒不同带电极直接接触,而是在电场中受到带电极的感应,使矿粒带电。

如图5-4所示。

感应后靠近负电极一端,产生正电荷;靠近正极一端产生负电荷,导体矿粒产生的正负电荷均可移走;非导体则不然,只是在电场中极化,正负电荷中心产生偏移,而正负电荷却不能移走。

这种带电的方法,在电选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强电场作用下导体矿粒极化后,如果将其中的一种电荷移走,它就依据同电性相斥,异电性相吸的原理,使矿粒生较大的偏移。

就能将导体与非导体分开。

在电选中此种带电方法有一定的应用。

3、电晕带电

电晕带电是在电晕电场中进行的。

所谓电晕场,是一个不均匀电场,其中一个电极的曲率半径远比另一个电极的曲率半径小得多。

曲率半径小的为电晕极,大的为接地极。

选中电晕极与接地极直径比为1/1000~1/1750。

这种电极所组成的电场称电晕场,当提高两电及间的电位差到某一数值时,如果电晕电极接的是高压负极,电晕极发射出的大量的电子,这些电子以很高的速度运动。

当与气体分子碰撞时,气体分子电离。

经过不断的碰撞和电离,电场中气体的离子数大大增加,气体被电离的正离子飞向负极巍然屹立离子和电子飞向正极。

电晕放电时,完全搞磁性电离和发光是在电晕极附近很薄的一层内,这一层称为电晕区,电晕区以外称为放电外区。

在电晕区内,空气正离子向电晕极运动,电性被中和,电子和空气负离子向接地极运动,并充满了电晕放电外区,使整个电晕区以外的空间,形成了单一符号的体电荷。

这种放电叫电晕放电。

电晕放电时有咝咝的响声,此时电极周围的正负离子运动混乱,对分选不利。

矿粒在电晕电场中带电情况及与接地极接触后的情况如图5-5所示。

矿粒在电晕电场中[见图5-5(a)],不论导体和非导体均能获得负电荷,但导体矿粒介电常数大,获得电荷比非导体矿粒多。

而导体矿粒由于其导电性好,电荷吸附于表面后,能在表面自由移动,非导体表面的电荷则不能自由移动。

当矿粒一旦与接地极接触后[见图5-5(b)],导体表面所吸附的电荷迅速(常为1/40~1/1000S)传走,同时还能荷上与接地极符号相同的电荷与接地极互相有斥力发生,非导体则不然,由于其导电性差或不导电,表面吸附的电荷传不走,或要比导体大100~1000倍的时间才能传走一部分,与接地极互相吸引。

在分选中经常要采用毛刷强制排矿才能将非导体排出,有时刷下的矿粒还有残余电荷,当电压较高时,尤为明显著。

目前,大多数电选机都利用电晕带电的原理进行分选。

4、摩擦带电

摩擦带电是物体间电子逸出功的差异而引起的。

当物体相互摩擦时,温度就会升高,增强了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的热运动,其中的电子获得了能量,使电子从逸出功小的物体,流向逸出功大的物体。

由于电子的转移,使两物体分别带上了性质不同的电荷。

因此,根据物理学的原理,摩擦带电是一种普遍现象。

只要两种性质不同的物体互相摩擦,就会分别荷有电量相等符号相反的电荷。

在电选中,可利用性质不同的矿粒互相摩擦带电,也可利用矿粒和给料槽表面互相摩擦带电。

然后使其能过电场,由于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被分离。

摩擦带电决定于物料的性质,实践证明此两种不同的非导体颗粒互相摩擦后分开时,所获得的摩擦电荷比两种不同的导体摩擦后所获得的电荷要多。

两种不同的非导体矿颗粒与同一接地色金属极摩擦分手后,它们分别带上不等的异号电荷。

如图5-6所示。

由上述可见,摩擦电荷与矿物的电导率有关,而且摩擦带电只对非导体矿物起作用,因为它们能获得较多的摩擦电荷。

对导体矿物来说所带的摩擦少,几乎可忽略不计。

故摩擦带电方法主要用于非导体矿物的分选。

导体和非导体摩擦后之所以荷电悬殊,是由于导体的导电性好,导体摩擦后的电荷很快被中和了;非导体则不然,摩擦电荷不易被中和,因此,在摩擦过程中能积累较多的电荷。

5、其他带电方法

采用加压、加热或用射线照射等办法,也能使矿粒获得电荷。

例如一些缺少对称中心的晶体,像石英当受到机械压力时,在其薄片的两相反表面出现电荷,这种电荷为压电荷,这种石英也称谓压电石英。

又如对电气石、异极矿、文硼酸矿等,某些缺少对称中心的矿物进行加热时,则在z轴的一端出现正电荷,另一端出现负电荷,这种电荷称为势电荷。

在现代电选中,多用传导带电,感应带电和电晕带电,摩擦带电也有采用的。

但现代电选机中往往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带电方法。

这种在复合电场中带电分选,确实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按矿粒运动方向而言,一些电选机采用电晕极与静电极(偏向电极)混装,电晕极在前,静电极在后,换句话说电晕极略近鼓面,静电极略远鼓面。

这种带电分选过程如图5-8所示。

假设导体矿粒在电晕电场中带电,当其偏移电晕电场一段距离后,由于其导电性好,所获负电荷几乎由接地极传走,同时受到强大高压静电场作用被感应而吸向静电极,如图5-8(a)所示。

对非导体矿粒,此时与导体情况完全不同。

经过电晕极下面时,也获得负电荷。

此电荷即不能经接地极传走,也不能沿表面流动,所以非导体矿粒总是带负电,此矿粒可视为一负电荷。

静电极也带负电,故和静电极相粘附于接地极上,如图5-8(b)所示。

美国卡普科电选机的电晕极和静电极的结构与上述的类似。

其强大的高压静电场对吸出导体,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并使电晕电流有所减弱,作用范围也有所减小,防止了非导体矿粒混进导体矿粒中去。

第3节电选机

一、鼓筒式电选机

1、Φ120mm×1500mm双辊电选机

Φ120mm×1500mm双辊电选机,这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的产品,为复合电场电选机,曾在生产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主要用于钨-锡分离,锆英石-金红石分离,以及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的分离上。

该机构造如图6-1所示。

由主机、加热器和高压静电发生器三部分组成。

(1)主机部分。

主要由给矿器1、辊筒(上下两个)电极6、电晕电极4、偏向电极5和分矿导板9等组成。

给矿器1由给矿和圆辊组成,圆辊由电动机传动。

设有加热和给料装置,加热后的原料给到圆辊上部,借圆辊的旋转将加热原料均匀地给到电选机上,给料量借闸板改变给料口大小来调节。

辊筒6为接地电极,直径120mm,长度为1500mm。

辊筒用钢管制成,表面镀硬铬,以便耐磨、光洁和防锈。

上下两个转辊共用一台电机经皮带轮传动,其速度由带电的皮带轮调节。

电晕电极4和偏向电极5固定在电极支架上与辊筒平等,偏向极和电晕极与接地极辊筒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进行调整。

电晕极是直径0.3~0.5mm的镍铬丝,偏向极为直径40mm的铝管。

电晕极和偏向极都和辊筒平行。

机器工作时两极带有高压电,因此,由绝缘子和机壳绝缘。

刷子7用来刷下吸附在辊筒表面的非导体矿粒和粉尘。

刷子采用工业毛毡压板刷子,用弹簧压在辊筒表面上。

在机壳正面和侧面设有观察孔,可借机内装设的日光灯观察内部分选情况。

分选产物的质量和数量除其他条件调节外,还可通过分矿导板9进行调节。

每个辊筒可得三种产品,全机可得四种到五种产品。

如图6-2所示。

(2)高压直流发生器。

由普通单相交流电先升压,再用二极管半波整流,并加以滤波电容,将正极接地,负极用电压电缆供给电选机的电极。

最高电压为22kV。

(3)加热器。

加热器设在给矿斗内,有效容积为0.3m3,加热元件是用18根直径为1in(25.4mm)的钢管,内衬以直径为20mm的瓷管绝缘,瓷管里面装以18号镍铬电阻丝。

加热面积为0.3m2。

在加热器的询问,沿电选机长度方向,每隔100mm钻有直径7mm的圆孔,已加热的原矿线通过这些圆孔均匀的给入电选机。

该电选机的分选过程是:

当高压电源(负电)供给电晕极和静电极后,由于电晕极直径很小,当电压升高到一定程度,电晕极就会放出大量电子。

这些电子将空气分子电离,正离子飞向负极,负离子飞向接地极,靠近辊筒一边的空间都带有负电荷。

矿粒随转鼓进入电场后,导体和非导体都获得负电荷。

导体的电荷通过转鼓很快被传走,同时又受到静电场的感应作用,靠近转力的作用,致使导体矿粒从辊筒前方落下,成为精矿。

非导体由于界面电阻大,所获负电荷难于传走,被吸附在鼓面上,带到转鼓后方被刷子强刷下成为尾矿。

导电性介于导体与非导体之间的矿物落入中矿。

2、YD型电选机

YD-型电选机,为长沙矿冶所所设计,目前有四种型号,为YD-1型、YD-2型、YD-3型和YD-4型。

YD型电选机的特点是采用多根电晕电极带偏向电极的复合电场结构,放电区域较宽,矿粒在电场中带电机会较大,电压高,圆筒直径大,有加热装置,强化了电选过程。

YD-1型电选机构造与直径5120mm×1500mm双辊电选机相似,只有电晕电极组成形式不同。

YD-1型和YD-2型电选机主要用于试验室,YD-3型和YD-4型为工业型电选机。

(1)YD-2型电选机

YD-2型的鼓筒为直径300mm×300mm,工作一般是间断性的,矿量不多,故矿仓采用漏斗形,物料预热在其他设备中进行。

接矿槽采用抽屉式接矿箱,整个机体放置在试验台上。

圆筒内加热装置为一完整的圆筒形电阻加热器。

该设备成功地用于白钨与锡石,黑钨与磷钇矿的分离。

(2)YD-3型电选机

YD-3型的规格为Φ300mm×2000mm,主要用于分选钛铁矿。

该机由3个圆筒垂直排列。

可分别同时进行粗选,精选,扫选作业。

这样简化了电选过程,同时又降低物料在运输、加热作业中的能量消耗,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该机设备特点是采用与接地圆筒电极呈近似同心圆的弧形刀片电晕电极,由7片厚度为0.1~0.3mm的刀片组成,形成较宽的电晕电场(约为圆筒周长的1/4),入选物料的荷电和分选得到强化。

刀片结构的弧形电极强度较镍铬丝电极大,可以避免因丝状电极断裂而造成高压电断路的事故。

圆筒内装有12根氧化镁充填Ni-Co丝加热元件。

采用水银接触温度计控制温度。

(3)YD-4型电选机(Φ300mm×2000mm)

该机规格与YD-3型电选机相同,但有两个并列排列的圆筒,因此,处理量大,结构紧凑。

选别粗粒嵌布点铁矿,一次作业,即可将品位为63%~64%的铁精矿,提高到品位为66.8%的优质铁精矿,作业回收率达到91.8%。

在实现火电站煤灰的综合利用,减少煤灰对环境的污染,也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设备。

通过粉煤灰开路电选试验,证明YD-4型电选机,可从火电站煤灰中,回收大量的工业或民用精煤,使煤灰中含碳低于国家标准(w(C)<8%),可供生产煤灰水泥和制造煤灰砖。

3、卡普科高压电选机

该机为美国卡普科公司制造的一种新型高压电选机,全机有6个辊筒分两列配置。

每列3个,第一个辊筒分出三种产品,可送到第二个和第三个辊筒再选,这样产品可进行多次分选,流程灵活。

两组鼓筒并列,采用共用高压电源。

其构造图如图6-6所示。

特点如下:

(1)电极结构为电晕极和静电极结合的复合电场电极。

入选角度,电极和鼓筒的距离均可调节。

电晕极为特殊结构的束状放电电极。

提高了分选效果。

高压电源可用正电或负电,电压最高可达40kV.

(2)鼓筒直径有150mm、200mm、250mm、300mm、350mm等多种,可根据需要更换,用直流电机传动,可以无级变速。

(3)处理量大。

据报道,每厘米鼓筒长每小时可达18kg。

目前加拿大\瑞典都采用这种电选机,以提供高级铁精矿。

此机缺点是中矿循环量比较大,循环负荷为20%~40%。

二、其他类型电选机

1、电场摇床

电场遥床就是在与普通摇床相似的床面上加一高压直流电场,此高压直流电场为布满面的条状色金属电极所产生。

它与床面的空间距离为25~75mm,且与床面平行。

高压电周期瞬时的加于电极,可采用静电及,也可用电晕极,电极电压为4~8kV/m。

床面为接地的色金属床面,有的没有来复条,有的也有来复条。

来复条形状与普通在之前床略有不同。

其构造如图6-7所示。

床面支撑在四个支撑点上,床面在交流电磁铁的作用下产生振动,每秒钟振动120次。

分选过程为干式作业。

当矿粒给到床面后,由于高压电极的瞬时供电,矿流层发生松散,即导电性好的矿粒,立即从接地极获得正电荷,而当电极带高压负电时,也会使矿粒感应产生正电荷,立即跳出床面而吸向电极。

供电停止,矿粒又落到床面,由于床面的倾斜和振动,使导体矿粒按图6-7(b)中的A'A斜线落到接矿槽T1中。

而非导体矿粒与床面接触紧密,加上本身重量和惯性,沿床面纵向向前运动。

虽然非导体矿粒的极化能产生微弱黏附力,但比之床面振动而使其前进的力要微波很多,同时高压电的供给又是间断的,因此使非导体一直向前运动而至床面的末端从T3处排出,至于中矿则沿B'B线由T2排出。

摇床电选机,在美国和印度都有应用,主要用于从石英,绿帘石等脉石中分选锆英石,还用来提纯金和钛铁矿等。

2、回旋电选机

该机为意大利卡利亚里大学所研制。

其结构近于椭圆的闭合环形管道,管的切面为矩形,如图6-8所示。

管道4处安有电晕极,5为接地极。

其矿粒带电是在BC这一部分进行。

从1处给入热风,3处给入物料,物料与气流沿管子上升。

由于矿粒电性不同,导体矿粒削吸附的电荷立即通过接地极5传走,并随气流前进,从9排出。

非导体由于不能立即传走电荷,附在管壁上,由于气流推动而由8处排出。

介于中间者,循环再选。

根据矿物带电和电荷转变所需时间t的不同,电极的尺寸(BC和DC长度)也可改变。

如利用此种电选机选别摩擦带电的矿物,就不需要安装电极4和5,在该处衬以矿粒能与之摩擦带电的其他材料,只是在6\7处安装静电及(电极6接地),以分选不同电荷的矿物。

此机采用的电压较高,最高达100kV。

3、板网式电选机

该机接地板为一溜板,上面为一高压静电板,通一高压正电或负电,此电极断面为,椭圆形,支撑于溜板之上,其构造简图如图6-9所示。

给矿经给矿板(振动)溜下至接地溜板,进入电场作用区,矿粒补电极感应而荷电,导体矿粒被感应所荷电荷符号与带电极符号相反,从而吸向带电极。

由于同时受到振动和重力分力的作用,故导体矿粒运动轨迹也非导体矿粒不同,从最前方排出。

非导体矿粒虽也受到电场的作用,但只能极化,由于振动和矿流的流动作用,向下流动而和导体分开。

在分选中由于细粒受电场力的影响较粗粒力大,易混入导体颗粒中。

另外,由于静电作用力小,粗的导体颗粒也可能混入到非导体产品中。

此种电选机主要用来从大量非导体产品中,分选出储量较少的导体矿物,目前澳大利亚各海滨砂矿采用的较多,主要从锆英石精矿中分出少量的金红石和钛铁矿。

使用时为多台串联,构成一个或几个系列连续分选。

第4节影响电选效果的因素

一、电选的操作因素

1、电选机工作参数的影响

(1)电压大小。

电压大小直接影响电场强度,同时晕放电电流的大小。

电压高,电场强度也大,电晕这种电电流也大。

从表中看到,电晕这种电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增加,电晕这种电电流大,物料的体电荷必须增大,才能改进分选效果。

但总的来说,为提高导体的质量,电压可高些,若要提高非导体的质量,电压宜小些。

决定电压大小,还与被选物料的粒度有关。

一般粒度大时,为使物料吸附在辊筒上,就需要提高电压,增大电场力,粒度小时电压可以小些。

(2)电极的位置和距离。

电晕电极的角度和距离的变化,影响到电晕电场充电区范围和电流的大小。

电晕电极的作用主要是使矿粒充电,因而电晕电流的大小是决定分选效果的关键,图6-11和图6-12,分别为电晕电极不同角度和不同距离对电场电流的变化曲线。

从图中可见,由于电晕电极角度的变化,最大电晕电流值的位置也发生改变。

电晕电极和辊筒的距离减小,其电流值增大。

电晕电流值的变化,直接影响分选效果。

因此应通过试验,来确定适宜的位置。

一般电晕电极距辊筒的距离为20~45mm,同辊筒的角度约为15度到25度之间为好。

偏向电极主要是产生静电场,它同转鼓电极上对位置的变化,能改变静电场的强度和梯度。

它同转鼓的距离越小,静电场强度越大,当其距离太小会引起火花短路,因此,确定它的位置时应以不引起短跑为原则。

一般偏向电极距辊距离为20~45mm,它的角度为30度到90度范围内。

偏向电极与电晕电极相对位置的变化对电场也有影响,常需在生产中根据原料性质通过试验确定。

(3)辊筒转速。

辊筒转速大小决定矿粒在电场区的停留时间和矿粒的离心力。

物料在电场中线通过时间要保证约0.1s,就能使物料获得足够电荷。

但转速也不能过低,过代会影响处理能力。

一般大转速产量提高,但矿粒的离心力也随着增大,这时会使矿粒所受的机械合力比静电吸引力大,非导体矿粒易混进导体部分,质量下降。

辊筒转速与粒度的性质有关,一般粒度大时,转速应小些,粒度小时转速应大些。

原料中大部分为非导体矿物时,为了提高非导体产品的质量,选用转速应稍大些。

若原料大部分为导体矿粒,又为了提高导体产品质量,则转速可稍小些。

(4)分离隔板位置。

分离隔板位置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通常前分离隔板比较突出。

后分离隔板不明显,因为非导体是由毛刷排矿的。

当要求导体经一次时,前分离隔板向前倾角可大些;若要求回收率高,则必须将前分离隔板向后倾。

2、物料性质的影响

物料性质主要指所处理物料的水分含量、粒度组成和物料表面特性等。

物料水分会降低矿粒间的导电率的差异,而且会使导体和非导体颗粒互相粘结,严重恶化分选过程。

通常辊筒电选机的给料水分不宜超过1%,细粒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