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5148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2)副主教克洛德用匕首刺伤(人名)后逃走,爱斯梅拉达却被认定是凶手,判处绞刑。

行刑前,卡西莫多突然冲出,击倒刽子手,把她救回了(地名)。

其后不久,爱斯梅拉达被带给隐修女看管,隐修女通过(凭证)认出了爱斯梅拉达就是自己失散十五年的女儿。

(《巴黎圣母院》)

4.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7分)

①既见复关,。

(《诗经·

氓》)

②还顾望旧乡,。

(《涉江采芙蓉》)

③,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④,枉用相存。

(《短歌行》)

⑤仰观宇宙之大,。

(《兰亭集序》)

⑥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

⑦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20分)

5.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

A.雨雪霏霏B.乌鹊南飞

C.顺流而东也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6.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夫人之相与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B.①君既若见录②府吏见丁宁

C.①还必相迎取②誓不相隔卿

D.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7.按要求给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只填序号)(3分)

①高余冠之岌岌兮②死生亦大矣

③为仲卿母所遣④渐见愁煎迫

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⑥客有吹洞箫者

(1)属于判断句的是

(2)属于被动句的是

(3)属于定语后置句的是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①乘彼垝垣乘:

________②赍钱三百万赍:

________

③及行迷之未远及:

________④虽趣舍万殊殊:

⑤纵一苇之所如如:

________⑥有碑仆道仆:

9.翻译下列句子。

(8分)

①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分)

译: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③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三、课外古诗文阅读(1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

普天乐

[元]张养浩

楚《离骚》,谁能解?

就中之意,日月明白。

恨尚存,人何在?

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

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⑴作者是如何评价屈原和《离骚》的?

答:

⑵如何理解曲终“其乐无涯”的真正含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3题。

(9分)

定州众春园记

【宋】韩琦

天下郡县,无远迩小大,位署之外,必有园池台榭观游之所,以通四时之乐。

前人勤而兴之,后辄废焉者,盖私于其心惟已之利者之所为也。

彼私而利者不过曰:

“吾之所治,传舍焉耳,满岁则委之而去。

苟前之所为,尚足以容吾寝食饮笑于其间,可矣。

何必劳而葺之以利后人?

而使好事者以为勤人而务不急,徒取戾①焉,吾不为也。

噫!

彼专一人之私以自利,宜其所见者隘而弗为也,公于其心而达众之情者则不然。

夫官之修职、农之服田、工之治器、商之通货,早暮汲汲以忧其业,皆所以奉助公上而养其室家。

当良辰嘉节,岂无一日之适以休其心乎?

孔子曰:

“百日之蜡,一日之泽。

”②子贡且犹不知,况私而自利者哉!

中山之地,自唐天宝失御,盗据戎猾,兵革残困,民不知为生之乐者,百有余年。

至我朝而后,始见太平,亭障一清,生类蕃育。

不有时序观游之所,俾③是四民间有一日之适以乐太平之事,而知累圣仁育之深者,守臣之过也。

非公于其心而达众之情者,又安及此乎?

郡城东北隅,潴④水为塘,广百余亩,植柳数万本,亭榭花卉之盛,冠于北垂。

盖今宣徽李公昭亮始兴之,后实废焉。

予之来,惧陷其心于不公也,复完而兴之。

凡栋宇树艺前所未备者,一从新意,罔有漏缺。

又治长堤,凿门西南隅,以便游者。

于是园池之胜,益倍畴昔⑤,总而名之曰“众春园”。

庶乎良辰佳节,太守得与吏民同一日之适,游览其间,以通乎圣时无事之乐,此其意也。

后之人视园之废兴,其知为政者之用心焉。

【注】①戾:

罪过。

②百日之蜡,一日之泽:

一年的辛苦,才得到一天的放松。

蜡,年终祭祀。

泽,同“释”,释放,放松。

③俾:

使。

④潴:

zhū,蓄积。

⑤畴昔:

往日。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远迩小大迩:

B.徒取戾焉徒:

白白地

C.农之服田服:

从事

D.罔有漏缺罔:

迷惑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前人勤而兴之②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B.①皆所以奉助公上而养其室家②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C.①子贡且犹不知②吾今且报府

D.①其知为政者之用心焉②驰椒丘且焉止息

1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有关重修定州众春园的记事,文中说明了重修众春园的原因及修建观游之所的社会意义。

B.作者在文中批评了那些一心只考虑自己利益的官员,他们心胸狭隘,明哲保身,不愿为百姓修建观游之所。

C.作者认为只有内心为公众利益着想而且通晓百姓情怀的人,才能体察民生之苦,努力使百姓享受太平盛世之乐。

D.作者认为李昭亮让园子荒废了,有失公心,于是重修园子,希望后来者能从中理解执政者的良苦用心。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选段,完成14—16题。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

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4.马克思为什么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请结合上文分点加以回答。

答:

15.“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有的版本用“轻轻抹去”,你主张用哪一个词?

请简述理由。

16.揣摩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五、课内外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故都的秋》选段,完成17—20题。

(12分)

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②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7.如何理解“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

18.第一和第二段之间采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请加以赏析。

19.“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在颜色选择上,作者有怎样的审美取向?

为什么?

20.题目为什么不直接以“北平的秋”为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14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21-23题。

方岩纪静

郁达夫

①方岩在永康县东北五十里。

岩下街,在方岩的脚下。

②从岩下街起,曲折再行三五里,就上山;

山上的石级是数不清的,密而且峻,盘旋环绕,要过一个钟头,才走得到胡公庙的峰门。

③胡公名则,字子正,永康人,宋兵部侍郎,尝奏免衢婺二州民丁钱,所以百姓感德,立庙祀之。

至于我们的不远万里,必欲至方岩一看的原因,却在它的山水的幽静灵秀,完全与别种山峰不同的地方。

④方岩附近的山,都是绝壁陡起,高二三百丈,面积周围三五里至六七里不等。

而峰顶与峰脚,面积无大差异,形状或方或圆,绝似硕大的撑天圆柱。

峰岩顶上,又都是平地,林木丛丛,簇生如发。

峰的腰际,只是一层一层的沙石岩壁,可望而不可登。

间有瀑布奔流,奇树突现,自朝至暮,因日光风雨之移易,形状景象,也千变万化,捉摸不定。

山之伟观,到此大约是可以说得已臻极顶了吧?

⑤从前看中国画里的奇岩绝壁,皴法皱叠,苍劲雄伟到不可思议的地步,现在到了方岩,向各山略一举目,才知道南宗北派的画山点石,都还有未到之处。

在学校里初学英文的时候,读到那一位美国清教①作家何桑②的大石面一篇短篇,颇生异想,身到方岩,方知年幼时少见多怪,像那篇小说里所写的大石面,在这附近真不知有多多少少。

我不曾到过埃及,不知沙漠中的Sphinx③比起这些岩石来,又该是谁兄谁弟。

尤其是天造地设,清幽岑寂到令人毛发悚然的一区境界是方岩北面相去约二三里地的寿山下五峰书院所在的地方。

⑥北面数峰,远近环拱,至西面而南偏,绝壁千丈,成了一条上突下缩的倒覆危墙。

危墙脚下,离地约二三丈的地方,墙角忽而不见,形成大洞,似巨怪之张口,口腔上下,都是石壁,五峰书院,丽泽池,学易斋,就建筑在这巨口的上下腭之间,不施椽瓦,风雨莫及,冬暖夏凉,而红尘不到。

更奇峭者,就是这绝壁的忽而向东南的一折,递进而突起了固厚、瀑布、桃花、覆釜、鸡鸣的五个奇峰,峰峰都高大似方岩,而形状颜色,各不相同。

立在五峰书院的楼上,只听得见四周飞瀑的清音,仰视天小,鸟飞不渡,对视五峰,青紫无言,向东展望,略见白云远树,浮漾在楔形阔处的空中。

一种幽静、清新、伟大的感觉,自然而然地袭向人来;

朱晦翁,吕东菜,陈龙川诸道学先生的必择此地来讲学,以及一般宋儒的每喜利用山洞或风景幽丽的地方作讲堂,推其本意,大约总也在想借了自然的威力来压制人欲的缘故;

不看金华的山水,这种宋儒的苦心是猜不出来的。

⑦初到方岩的一天,就在微雨里游尽了这五峰书院的周围,与胡公庙的全部。

庙在岩顶,规模颇大,前前后后,也有两条街,许多房头,在蒙胡公的福荫;

一人成佛,鸡犬都仙,原是中国的旧例。

胡公神像,是一位赤面长须的柔和长者,前殿后殿,各有一尊,相貌装饰,两都一样,大约一尊是预备着于出会时用的。

我们去的那日,大约刚逢着了废历④的十月初一,庙中前殿戏台上在演社戏敬神。

台前簇拥着许多老幼男女,各流着些被感动了的随喜之泪,而戏中的情节说辞,我们竟一点也不懂;

问问立在我们身旁的一位像本地出生、能说普通话的中老绅士,方知戏班是本地班,所演的为《杀狗劝妻》一类的孝义杂剧。

(摘编自《郁达夫文集》第三卷)

[注]①清教:

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支新教教派,提倡节俭、勤奋的进取精神。

②何桑,今译纳•霍桑。

③Sphinx,斯芬克斯,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

④废历,即是阴历。

 

2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介绍了胡公的事迹,当地百姓对胡公爱戴有加,建立庙宇祭祀他,胡公庙也成为方岩一个很重要的旅游景点。

B.第④段描写了方岩附近山势的特点,峰顶与峰脚的面积差不多大,构成撑天圆柱体,峰岩顶上,又都为平地。

C.第⑤段说方岩的山水比南宗北派的画画和外国小说里描绘的大石面还要美,但和埃及的Sphinx相比则有所不如。

D.第⑦段写了演社戏敬神的场景,意在表明当地人受到胡公的庇佑,生活富足,但并没有很好继承胡公文化的精华。

E.散文的语言清丽典雅,多用比喻的手法,喻体新奇独特,恰当使用烘托手法,写景状物可谓描摹入微、曲尽其妙。

22.第③段中的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23.请根据文本,探析为什么五峰书院要建在悬崖绝壁之上?

(5分)

六、作文(60分)

24.以下两个题目,请任选一题作文。

(60分)

题目⑴

请以“与一起成长”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散文)。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补全题目;

②立意自定;

③不少于800字。

题目⑵

诗人北岛有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内容只有一个字“网”。

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以“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散文)。

①立意自定;

②不少于800字。

语文必修2参考答案

1.①仄仄②磐③羁④觞⑤诟⑥渚⑦冶⑧膺(每空0.5分,共4分)

2.①雅颂②兴(比兴)③离骚抒情④古诗十九首(每空0.5分,共3分)

3.

(1)鸣凤冯乐山出嫁前一个晚上

(2)弗比斯钟楼(或“巴黎圣母院”)一对绣花鞋(每空1分,共6分)

4.①载笑载言②长路漫浩浩③久在樊笼里④越陌度阡

⑤俯察品类之盛⑥渺沧海之一粟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每空1分,共7分)

5.(3分)B(名词作状语,其它项名词作动词)

6.(3分)D(①因为;

②相当于“而”,表并列。

)A取消句子独立性,B相当于人称代词“我”,C表示动作偏向一方,相当于人称代词“你”。

7.

(1)判断句:

②⑤

(2)被动句:

③④

(2)定语后置:

①⑥(每空1分)

8.①登上②赠送③趁着④不同⑤到、往、去⑥倒下(每空0.5分,共3分)

9.①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不吾知”“信”,各1分)

②何况人寿命长短听凭自然造化,但最终都归结于消灭!

(“修”“期”,各1分)

③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苟”“虽”,各1分)

④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且谨慎地采取传闻材料的原因。

(“所以”“学者”,各1分)

10.

(1)作者认为《离骚》表现了屈原的忠心,日月可鉴;

屈原之死留给人的是无尽的怀思;

作者为屈原之死而惋惜。

(2)无涯之乐并非真正的快乐。

(1分)作者曲折地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愤怨恨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1分)

11.(3分)D(应为“无、没有”的意思)

12.(3分)B(“所以”解释为“用来……”)A.①表修饰,②表转折;

C.①“尚且”“还”,②“暂且”;

D.①句末语气助词,②“到那里、在那里”。

13.(3分)D(李昭亮兴建,后任时荒废)

[参考译文]

天下间的郡县,无论远近大小,在衙门的外面,一定有园池、台榭等观光游览的地方,来调和四季的快乐。

前人勤于兴建它,后来就荒废了的,大概是那些内心自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的人所为的。

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只是说:

“我所应修建的,驿馆而已。

年满后就卸任离开了。

如果前任所修建的游览场所,尚且足够容纳我在那里睡觉饮食谈笑就够了,何必辛苦地修缮它来使后来的人获利?

反而使好事的人认为我勤于为百姓做事且做一些不紧要的事。

白白地获罪名,我是不会做的。

唉!

那些专注于一己之私以利己的人,他们的眼光当然狭隘而不去做,那些内心为公众利益着想而且通晓众人情怀的人却不是这样。

那官员理政、农夫种田、工匠制作器物、商人流通财物,早晚忙碌地为事业发愁,都是用来为官府皇上效劳和供养他们的家室的。

当良辰佳节到来时,怎能没有一天的舒适来休养他们的身心呢?

孔子说:

“百姓百日的辛苦,才有一天的放松。

”子贡尚且还不明白,更何况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啊!

中山这地方,从唐朝天宝就失去控制,盗寇占据,外族侵犯,长年战乱,残败困顿,百姓不知道生活的快乐一百多年了。

到了我朝以后,才见太平。

边塞堡垒一整顿,生物繁殖。

(如果)没有季节观光游览的场所,使那四方百姓偶尔有一天的闲适来以太平盛世为乐,并感受历代君主仁德养育的深厚,这是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的过错了。

若非那内心为公众利益着想且通晓众人的情怀的人,又怎么能做到这样呢?

郡城东南角,蓄积水流作为池塘,宽广一百多亩,种上数万棵柳树,亭榭花草的繁盛,在北方边陲最突出的。

大概是如今宣徽院的李昭亮公开始兴建的,后来确实荒废了。

我来了以后,担心使李公的仁心陷于不公,于是重新完善兴建它。

凡是以前不齐全的房屋,一律重新考虑,没有缺漏。

又修建长堤,在西南角凿个城门,以方便游玩的人。

从此,园池的景色,比往日更加倍的美。

整体地命名它为“众春园”。

几乎良辰佳节,太守都能够和官吏百姓共享一日的闲适,在这园中游览,以懂得圣明之时无所事事的快乐,这正是它的意义。

后来的人看见园子的兴废,一定了解执政者的用心良苦。

14.(4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的斗争。

(1分)具体表现为:

①创办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1分)②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创立各种战斗组织;

(1分)③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15.(3分)用“拂去”为好。

“拂去”是很轻的动作,更能体现马克思对这些毫不在意;

还有就是和蛛丝相照应,突出其飘动的特点。

(2分)用“抹去”则显得更重。

16.(4分)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1分)。

他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无产阶级的大敌。

(1分)这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颂,也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

(一)

17.这是一种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的状态(1分),表达作者对南方之秋的不满(1分)。

18.对比(1分)。

作者把“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作了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对比,突出“北国之秋”胜于“南国之秋”(1分),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受,突出其对“故都的秋”的热爱之情(1分)。

19.以冷色调为主的审美取向(1分)。

和上文“清、静、悲凉”的特点相照应(2分),突出了季节和地域特征,表达了作者的独特感受(1分)。

20.“故都的秋”能凸显北平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同时又可以表达作者的向往和眷念之情(2分)。

以“北平的秋”为题,则显得过于直白(1分)。

(二)

21.(5分)C、D

22.【要点】①结构上,起到总领下文的作用,而且也暗扣题目的“静”字。

(2分)②内容上,交代了游览方岩的原因,点明方岩山水的幽静灵秀之美。

(2分)(意思对即可。

23.【要点】①五峰书院风雨莫及、冬暖夏凉、人迹罕至,是一个理想的办学之地;

②景色优美,给人一种幽静、清新、伟大的感觉,能陶冶学子的心胸;

③能借助自然的威力来压制人欲,使学子安心读书做学问。

(5分)(意思对即可。

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2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