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5233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9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docx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

2014年汉阳区中考物理、化学第三套模拟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H-1,O-16,Ca-40

可能用到的物理量:

g=10N/kgρ水=1×103kg/m3c水=4.2×103J/(kg·℃)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

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风力发电C、铁矿石炼铁D、工业制取氧气

2、“大江大湖大武汉”,水是武汉的一大亮点。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来,说明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

B.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蒸馏所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D.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下列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食醋制无壳鸡蛋B.用紫卷心菜自制酸碱指示剂

C.用酚酞试液区分NaCl溶液和稀盐酸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4、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化学与生活

①活性炭可以作为冰箱的除味剂

②用燃烧的方法可区分羊毛和涤纶

B

化学与环境

①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②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C

化学与安全

①可用点燃的方法检验天然气是否泄漏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

D

化学与健康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5.在下图所示的反应模型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X中有3个原子

B.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和种类都没有改变

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其分子个数比为5:

4

D.该反应表示甲烷燃烧的粒子模型

D、按上述步骤可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6.右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2

B.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

C.当乙为NaOH时,它可由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

D.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

7、某同学为了除去木炭粉中混有的氧化铜,并得到铜,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2、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直接将混合物高温,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②步骤1得到的滤渣为木炭,步骤2得到的滤渣为铜。

③步骤1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④步骤2同时也能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⑤步骤2中所得滤液的溶质不只一种。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8、右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探究燃烧等相关实验。

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生石灰适量、白磷过量、注射器中的水均足量。

实验时,先点燃燃烧匙中的小蜡烛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观察到燃着的小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再打开弹簧夹,由注射器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

关于此实验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致小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集气瓶中没有了氧气。

B、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由于燃烧放出热量,气球将会变大。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从而白磷燃烧。

D、按上述步骤可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9、下列关于图片的各种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甲图说明牙齿可以发声

B、乙图说明空气疏密部分的传播形成声波

C、丙图说明火山爆发威力巨大产生了超声波

D、丁图说明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噪声

1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B、沸腾前水中的气泡由下至上越来越大

C、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内能增加,温度会继续升高

D、实验时烧杯上的纸板上的小孔是防止气压对水的沸点的影响

11、探究光的折射时的特点时,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的角度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可发现()

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只发生折射不发生反射

B、无论怎么入射,折射角都小于入射角

C、在一定范围内,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D、由于光路可逆,当光从图中的下方入射时所得到的径迹和图中是完全一样的

12、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中跳下时,他觉得自己正在下落;当他快要落地时,却感觉到大地扑面而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跳伞运动员觉得自己在下落是以飞机作为参照物

B、假如不计空气阻力,在空中时运动员和飞机始终在一条竖直线上

C、跳伞运动员感觉大地扑面而来是以自己作为参照物 

D、若运动员下落过程中突然间所有的力都消失了,该运动员会静止在原地

13、如图所示,以下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甲图实验,证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B.乙图实验,压有砝码的桌子放在细沙上,砝码越轻,桌腿下陷越深

C.丙图实验,倒扣在盆景中的水瓶中的水会由于大气压的作用落下来 

D.丁图实验,地漏的存水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14、人的身体某些部位在使用时相当于杠杆,请指出是费力杠杆的一种是()

 

ABCD

15、我国首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于2012年6月顺利完成工作设计深度7000m的海试任务。

“蛟龙号”完成海试任务后,上浮最终漂浮在海面上,现在由起重装置将其匀速竖直从水中拉起直至调离水面,起重机起吊拉力的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图中P2=2P1。

已知“蛟龙号”的总质量为2.06×104kg,海水密度取ρ海水=1.03×103kg/m3,不计水的阻力,则()

A.当“蛟龙号”下潜到达7000m深度时,受到海水的压强是7×107Pa

B.该起重机在水中提升时的机械效率高于在水外提升时的机械效率

C.t1时刻“蛟龙号”排开水的体积为10m3

D.该起重机在0-t1时间内做的功比t1-t2时间做的功多

16、随着武汉姑娘李娜在法网夺冠后,网球运动逐渐进入我们的眼帘。

下列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网球从球拍上被打出后在空中上升的过程中,网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当网球在球拍上速度为零时,球拍的弹性势能是最大的

C.网球运动到最高点b时,速度为零,所以动能为零

D.网球越过b点后由于惯性的作用会落回地面

17、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则分析不合理的是()

A.由实验现象可知,当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小,产生的热量越多

B.若两根电阻丝的材料和长度一致,则右边的电阻丝更细

C.若通电时间相同,右边的电阻消耗的电能更多

D.在右侧的容器中再并联一个10Ω的电阻,U型管中的液面会相平

18、下列各图中与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电铃B、扬声器C、话筒D、电磁继电器

19、家用漏电保护器是在用电器发生漏电故障或人体触电时实施保护的设备,家庭电路漏电时,通过火线与零线的电流不相等,漏电保护器中有一特殊装

置(在图中虚线框内,未画出)检测到这一差异后,便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漏电保护器中还有试验电路,由一只开关S与电阻R组成,闭合开关S就能模拟漏电情形,试验电路的连接符合要求的是()

2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定值电阻R1的规格为“10Ω0.5A”,滑动变阻器R2的规格为“20Ω1A”,闭合开关,为了保证

电路安全,在变阻器滑片P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R1消耗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0.4W~0.9W

B.电流表示数允许的变化范围为0.2A~0.5A

C.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允许变化范围为2Ω~20Ω

D.电路消耗总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1.2W~3W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一、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34分)

21、(3分)小军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的帽子,只要戴着它站在太阳下,它的风扇就能自动的转起来,请写出它的工作中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

能能能

22、(4分)“低碳环保、绿色出行”,自行车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1)细心的小华发现自行车上有很多地方都是用螺钉固定连接的,许多螺钉下面都垫有垫圈,能起到的作用;

(2)小华某天早上7:

00出门,7:

12到达距他家1.8km远的学校,他骑车的速度为m/s

(3)在路上时,他突然发现前面有位老人正在过马路,于是立即紧捏刹车,车轮迅速停止转动,这是通过的方式增大了轮胎和地面间的摩擦。

路面上留下了一条很明显的刹车痕迹,小华担心车轮受损,马上用手摸了摸,发现车轮发烫,这是通过的方式增加了轮胎的内能。

23、(4分)右图是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水中圆柱体M的示意图,滑轮组固定在钢架上,滑轮组中的两个滑轮质量相等,绕在滑轮组上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900N,连接圆柱体M与动滑轮挂钩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00N。

圆柱体M高为3m,底面积为0.02m2,密度为4.5×103kg/m3。

在绳端拉力F作用下,圆柱体M从其下表面距水面15m处匀速上升到其上表面与水面相平的过程中用了3min,在这个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为160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为,钢架对定滑轮的拉力为T。

在圆柱体M被缓慢拉出水的过程中,圆柱体M的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p。

若不计绳重、轮与轴的摩擦及水的阻力,则拉力F的大小为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为,拉力T的大小为N,压强p的最小值为Pa。

24、(5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小刚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他用图中的方法粗略测量了焦距,他应用的物理原理是:

必过焦

(2)小刚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摆放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明显需要调整高度的是。

此时在光屏上能成,倒立、的实像(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

(3)此时,小刚又拿了一个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

实验中选择用白色的光屏的原因是。

25、(5分)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15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3A”字样,实验中所用的四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完整。

(2)小明在a、b间接入5Ω的电阻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电流表的时数为1.0A。

断开开关,保持滑片的位置不变,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闭合开关,要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应将滑片向端移动,读数时电流表示数为A。

(3)断开开关,再用15Ω的电阻替换10Ω的电阻继续实验时,

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不能完成实验,为了使这四个电阻都能为实验所用,应控制a、b间电压不低于V。

26、(3分)用细线拴住一端粗、一端细的实心胡萝卜并悬挂起来,静止后胡萝卜的轴线水平,如图16所示;在拴线处沿竖直方向将胡萝卜切成A、B两段.A、B哪段重些呢?

甲、乙、丙三个同学提出各自的猜想:

甲:

 A较重;乙:

 B较重;丙:

 

A、B一样重.

(1)实验中小宇在一根有等间距刻度的均匀杠杆两侧挂上每个质量都相等的钩码进行实验.杠杆静止于水平状态的三次实验情境如

图17所示。

根据图17的实验,可以判断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填“甲”、“乙”或“丙”)

(2)小宇进一步将实验数据绘制成图像得出结论:

只要满足“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就能平衡。

这个结论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以下哪个方法可以证明:

A.取下杠杆右侧的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右侧的相应位置竖直向下拉

B.增减左侧钩码并取下杠杆右侧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右侧的相应位置竖直向下拉

C.取下杠杆右侧的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右侧的相应位置斜向下拉

D.增减右侧钩码个数并移动到相应位置,多测几组数据

27.(10分)如图甲是一种“闯红灯违法证据模拟记录器”的工作原理图,当光控开关接收到红光时,开关自动闭合,且当压敏电阻受到车的压力,它的阻值变化(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引起电流大于或等于0.06A时,继电器的衔铁就被吸下,工作电路中的电控照相机工作拍摄违规车辆。

光控开关未受到红光照射自动断开,衔铁没有被吸引,工作电路中的指示灯发光。

已知控制电路电压为6V。

(g取10N/kg)求:

(1)一辆质量为400kg的车闯红灯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恰好是0.06A被拍照。

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是多大?

(2)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是多少?

线圈上端是什么极?

(3)一辆质量是1.2t的汽车违规闯红灯时压敏电阻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4)图丙是一种“超速违法证据模拟记录器”的示意图。

如果某一路段要求时速不超过72km/h,当汽车先后通过两个感应线圈上方的时间间隔小于0.5s时,拍摄系统才会被激活而拍下超速汽车的照片。

则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应设计为多少?

28.(5分)锂广泛应用于电池、贮氢等领域,锂在化合物中显+1价。

下图是周期表中的信息及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从图中可知,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

(2)B、C、D、E中,表示锂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

(3)LiMnO2是一种电极材料,其中Mn的化合价为____。

(4)氢氧化锂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相似,请写出氢氧化锂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4分)M和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使接近饱和的N溶液变成饱和的方法是。

(2)N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M,由该液体得到固体N的方法是

(3)用t2℃时M的饱和溶液配制5%的M溶液,除用到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4)下列描述一定正确的是

A、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M>N

B、t1℃时,等质量的M、N两种物质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

M=N

C、t2℃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分别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关系为:

M>N

D、将t2℃等质量的M、N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M<N。

30.(6分)某科技小组的同学将16克氧化铜和过量的炭粉均匀混合,设计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

(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同学们想通过测定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以进一步分析氧化铜和炭粉反应产生的气体除CO2外是否还有其它产物。

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

反应前、后测得的数据如下:

装置

反应前

反应后

a

试管的质量36.2克

氧化铜和炭粉混合物的质量20.0克

试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54.8克

c

反应后瓶内液体比反应前增重1.1克

分析数据发现,反应中消耗碳和氧元素的质量(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4)在保证装置不漏气、称量准确、操作规范,并且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的前提下,你认为导致上述(3)中结果可能的原因是:

(5)有同学认为用下图装置代替上面的加热氧化铜和炭粉混合物的装置,加热前先通一会气体x,停止加热后再通一会该气体,这样可使实验测得的数据更能准确的说明问题。

你认为气体x可能是。

 

31、(5分)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束,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

 

【观察与讨论】当乙同学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

经过讨论确定,甲、乙同学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①、

②(均写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

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猜想:

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两种物质

乙同学猜想:

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两种物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

甲猜想不成立,则乙猜想成立。

乙同学实验: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

乙猜想成立,则甲猜想不成立。

【反思与评价】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③。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

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④。

32、(6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g。

(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假设水垢中除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外,不含有其它杂质,溶解12.5g水垢,至少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是(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14年汉阳区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3分)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能

22、(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m/s

(3)

23、(4分)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______NPa

24、(5分)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

(3)____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

25、(5分)

(1)如右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3)__________V

26、(3分)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27、(10分)

(1)解:

(2)解:

线圈上端是极

(3)解:

(4)解:

 

28、(5分)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3)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30、(6分)

(1)

(2)

(3)(4)。

(5)。

31、(5分)①、②

③。

32.(6分)

(1)g。

(2)

 

(3)。

④。

 

2014年汉阳区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

物理答案

题目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D

D

A

C

B

A

C

C

A

21、(3分)

太阳(光)___电__机械(动)

22、(4分)

(1)__减小压强_

(2)___2.5_(3)变滑为滚做功

G

23、(4分)

(1)如右图

(2)__250_________20________80%_______

24、(5分)

(1)______平行必过焦___________;

(2)__光屏___________缩小______

(3)___靠近________白色光屏能反射所有色光使成像清晰

25、(5分)

(1)如右图

(2)_右___;0.5(3)___7.5

26、(3分)

(1)甲

(2)___错误_____C

27、(10分)

解:

(1)(2分)400kg的车对压敏电阻的压力:

F1=G1=m1g=400kg×l0N/kg=4000N

由图像可知,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是:

R1=90

(2)(2分)∵I=

∴此时控制电路中的总电阻:

R=

=

=100

继电器线圈的电阻:

R线圈=R-R1=100

-90

=10

(1分)线圈上端是s极

(3)(3分)1.2t的车对压敏电阻的压力:

F2=G2=m2g=1200kg×l0N/kg=12000N

由图像可知,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是:

R2=30

此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I′=

=

=0.15A

∴U2=I2R2=I′R2=0.15A×30

=4.5V

此时压敏电阻消耗的电功率:

P2=U2I2=4.5V×0.15A=0.675W

(4)(2分)v=72km/h=20m/s

两个感应线圈之间的距离:

S=vt=20m/s×0.5s=10m

化学答案2014年汉阳区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

1C、2A、3C、4A、5D、6B、7A、8C

28.(5分)

(1)6.941,

(2)D,(3)+3,(4)2LiOH+CO2===Li2CO3+H2O

29.(4分)

(1)增加N至不能再溶解为止(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2)升温结晶,趁热过滤

(3)量筒,胶头滴管

(4)D

30.(6分)

(1)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粉末

(2)2NaOH+CO2→Na2CO3+H2O

(3)大于

(4)装置中还有一部分CO2未被NaOH溶液吸收或氧化铜和炭粉反应产生的气体,除CO2外还有CO。

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5)N2(或氮气)

31、(5分)①CaCl2、HCl②NaCl、Na2CO3

③甲同学结论不正确,甲实验只能说明废液中无氯化钙,若废液中只含有氯化钠也无明显现象,则甲同学猜想不一定成立

④向最终废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或加入酸溶液)至中性后再倒掉废液

32.(6分)解:

(1)3.3····································1分

(2)设12.5g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