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吉孚看DCT和AT的成本和研发进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5255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话吉孚看DCT和AT的成本和研发进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对话吉孚看DCT和AT的成本和研发进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对话吉孚看DCT和AT的成本和研发进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对话吉孚看DCT和AT的成本和研发进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对话吉孚看DCT和AT的成本和研发进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对话吉孚看DCT和AT的成本和研发进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对话吉孚看DCT和AT的成本和研发进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对话吉孚看DCT和AT的成本和研发进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对话吉孚看DCT和AT的成本和研发进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话吉孚看DCT和AT的成本和研发进程.docx

《对话吉孚看DCT和AT的成本和研发进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话吉孚看DCT和AT的成本和研发进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话吉孚看DCT和AT的成本和研发进程.docx

对话吉孚看DCT和AT的成本和研发进程

对话吉孚看DCT和AT的成本和研发进程

手机免费访问  2009年11月04日14:

42 汽车商业评论 刘杨

查看评论

  再过不到一年时间,吉孚动力技术苏州有限公司(GRC)就可以给自己的项目履历增加浓重的一笔——他们与上汽合作开发的双离合器(DCT)变速器会在2010年下半年装车上市。

即使是成立23年的母公司德国吉孚(GIF),这种整机开发项目也是第一次拿到。

  上汽的DCT项目从立项开始,就成为中国国内关注的焦点,不仅仅因为这是国内第一款量产DCT,还因为在过去2年里,中国汽车制造商面临了自动变速器不同路线的无比纠结的抉择过程,却无一拿出足够先进的产品。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大多数企业虽然号称在CVT和DCT以及AT做深入开发,但最先上市的,很可能只是技术稍显落后的4AT机型。

在这个背景下推出的上汽DCT,多少起到一点振奋人心的作用。

  在这个项目之后,GRC已经接到国内第二单DCT联合开发合约,GRC总经理吴立(UlrichPlewnia)对《汽车商业评论》透露,这是一家独立的中国汽车制造商,而不是大家此前猜测的企业联盟。

而这种整机开发业务,除了中国,其他市场已经很难找到。

  《汽车商业评论》估计,吴立手中的几个成熟项目,大概会让他对于公司推广方面的无奈得到一些缓解。

作为吉孚涵盖亚太地区的研发机构负责人,吴立很难从总部那里得到让他加强市场推广的指示,原因是吉孚在德国汽车行业内的知名度很高,用不着四处推销自己。

  1986年,来自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汽车研究所的一群研究员成立了吉孚公司,这个研究所拥有庞大的试验车间和试车场,和宝马等公司有常年的密切联系。

吉孚成立早期是做变速器测试,15年前,吉孚认识到,很多测试数据和经验,对于实际的变速器开发非常有帮助,因此吉孚决定涉足变速器开发领域。

  事实上,吉孚进入中国始于1999年前后。

经过一番细致认真的前期研究,2003年,吉孚成立上海办事处,2006年投资700万欧元在苏州设立研发中心,专注于变速器工程研发业务。

  起初,GRC打算派更多德国工程师到中国来服务于具体项目,但这条路很难走得通。

吴立说:

“要想在中国有所发展,就必须把真正的实力都建立在中国本土。

我们要考虑到本地客户对出口和更高技术的需求。

我们发现,更重要的是和本地的整车或者变速器企业一起合作,发现他们的需求,研发出合适的产品,而不是以国外企业的思路来指导他们或者传授他们技术。

;

  为了让工程师快速成长,GRC把工程师派到国外工作几个月,以便能够回来后迅速适应这里的工作。

一位从吉利汽车研究院来到GRC的员工,不久就被派到德国待了7个月,完整地跟踪了一个测试台架从零开始到实现各种功能的拆装、测试和运行过程。

目前,GRC拥有5个测试台架。

现在的GRC有50个员工,吴立的目标是2010年达到80名员工,这大概是吉孚全球员工数量的20%。

这可能也是他们对于亚洲地区业务的预期比例。

  吴立说:

“我们是中国第一个提供自动变速器测试台架的企业。

;他觉得,让更多中国企业掌握新技术,才能给自己这类工程服务公司带来更新业务,一起成长,比互相保密要来得快。

  DCT推动行业发展

  《汽车商业评论》:

外界比较关注吉孚动力与上汽之间的DCT变速器研发进展,你能介绍一下最新进展吗?

  吴立:

的确,目前吉孚在中国“最著名;也是最大的项目,是我们和上汽合作开发,我们是工程外包服务商。

  外界对这个项目的结构猜测很多,实际上,是联合电子(博世与上汽的合资公司)负责TCU(变速器控制器)的开发,博格华纳提供三个核心模块(双离合器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扭振减震器模块),吉孚提供整机的设计、开发、软件以及标定和集成,而上汽则负责制造。

  确切地说,吉孚与上汽DCT项目签署时间是在GRC成立之前,起初的大多数软件和测试都是在德国进行。

GRC成立之后,我们做的是项目的后半部分,因为上汽要匹配的车辆是在中国,你要把变速器安装到整车上,我们就在这里做了很多的整合、匹配、标定,以及测试工作,你也可以看到我们这里的测试设备。

而且,客户也需要吉孚提供更及时的本地响应和需求反馈。

  至于其他技术细节和发布信息,是由客户来掌握,我无权公布。

现在,项目第一阶段已经完成,正在按部就班进行第二阶段,整机的初步设计(BoldDesign)也已经定型。

  中发联2009年7月参观、考察了吉孚德国总部,未来你们和它是否要建立合资公司?

  是的,是有建立合资公司的想法。

我们与中发联探讨了若干合作模式,比如是合资建立研发中心,或是合作项目,或者成立合资公司。

我们目前探讨的还是合作什么项目,因为没有项目的话,建立合资研发中心也是无事可干。

我们希望从一个具体项目开始。

目前,我们和中发联谈论的核心还是DCT项目,这也是中发联目前的主要业务,我们在和国内几家主机厂探讨合作的可能。

  未来DCT市场趋势如何?

  这个还是要取决于各个不同市场的看法。

10年前,大家都在使用MT,少数用CVT。

现在,如果你问日本市场,那么答案是CVT,DCT毫无前途;而在欧洲,DCT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在变速器制造商格特拉克的计划中,已经有6~7款DCT产品在批量生产计划之中。

不同国家有不同观点。

  至于何种变速器适应中级车,我觉得这要看车型的产量规模。

目前的DCT技术较新,成本也较高,如果DCT变速器可以做到每台8000元人民币,那么它就比较适合中级车。

从另一个角度讲,在DCT面世之前,自动变速器市场已经很久没有新的创新产品出现,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DCT的出现,从一个侧面推动了自动变速器厂家的进步,比如,现在装配在宝马新7系上的由ZF提供的7速自动变速器,换挡速度非常快,这在以前都是没法想象的。

这种进步都是由于DCT产品上市而带来的竞争压力所推动。

现在的GRC有50个员工,吴立的目标是2010年达到80名员工,这大概是吉孚全球员工数量的20%。

这可能也是他们对于亚洲地区业务的预期比例。

  吴立说:

“我们是中国第一个提供自动变速器测试台架的企业。

;他觉得,让更多中国企业掌握新技术,才能给自己这类工程服务公司带来更新业务,一起成长,比互相保密要来得快。

  DCT推动行业发展

  《汽车商业评论》:

外界比较关注吉孚动力与上汽之间的DCT变速器研发进展,你能介绍一下最新进展吗?

  吴立:

的确,目前吉孚在中国“最著名;也是最大的项目,是我们和上汽合作开发,我们是工程外包服务商。

  外界对这个项目的结构猜测很多,实际上,是联合电子(博世与上汽的合资公司)负责TCU(变速器控制器)的开发,博格华纳提供三个核心模块(双离合器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扭振减震器模块),吉孚提供整机的设计、开发、软件以及标定和集成,而上汽则负责制造。

  确切地说,吉孚与上汽DCT项目签署时间是在GRC成立之前,起初的大多数软件和测试都是在德国进行。

GRC成立之后,我们做的是项目的后半部分,因为上汽要匹配的车辆是在中国,你要把变速器安装到整车上,我们就在这里做了很多的整合、匹配、标定,以及测试工作,你也可以看到我们这里的测试设备。

而且,客户也需要吉孚提供更及时的本地响应和需求反馈。

  至于其他技术细节和发布信息,是由客户来掌握,我无权公布。

现在,项目第一阶段已经完成,正在按部就班进行第二阶段,整机的初步设计(BoldDesign)也已经定型。

  中发联2009年7月参观、考察了吉孚德国总部,未来你们和它是否要建立合资公司?

  是的,是有建立合资公司的想法。

我们与中发联探讨了若干合作模式,比如是合资建立研发中心,或是合作项目,或者成立合资公司。

我们目前探讨的还是合作什么项目,因为没有项目的话,建立合资研发中心也是无事可干。

我们希望从一个具体项目开始。

目前,我们和中发联谈论的核心还是DCT项目,这也是中发联目前的主要业务,我们在和国内几家主机厂探讨合作的可能。

  未来DCT市场趋势如何?

  这个还是要取决于各个不同市场的看法。

10年前,大家都在使用MT,少数用CVT。

现在,如果你问日本市场,那么答案是CVT,DCT毫无前途;而在欧洲,DCT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在变速器制造商格特拉克的计划中,已经有6~7款DCT产品在批量生产计划之中。

不同国家有不同观点。

  至于何种变速器适应中级车,我觉得这要看车型的产量规模。

目前的DCT技术较新,成本也较高,如果DCT变速器可以做到每台8000元人民币,那么它就比较适合中级车。

从另一个角度讲,在DCT面世之前,自动变速器市场已经很久没有新的创新产品出现,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DCT的出现,从一个侧面推动了自动变速器厂家的进步,比如,现在装配在宝马新7系上的由ZF提供的7速自动变速器,换挡速度非常快,这在以前都是没法想象的。

这种进步都是由于DCT产品上市而带来的竞争压力所推动。

你对大众DSG(直接换挡变速器,使用DCT模块)在北美和在华召回,是怎么分析的?

北美认为是变速器内部油温传感器故障导致。

  这么说吧,DSG在中国和全球都还不是很普及的技术,有些公司有能力发现问题,有些公司则还不能,这项技术非常复杂。

召回的确在发生,事实上召回的数量和频次很多时候都超出大众的预期和理解。

  不过,我不会将其当做对DSG变速器名誉的一种损失,召回更多揭示的是质量、制造和设计方面的问题,而不是这项技术本身。

这些都可以通过更合理的改进来避免,从而带来更长期稳定的使用。

毕竟,DSG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之中。

因此,随着我们在DCT方面的研发经验越来越多,这个产品也会越来越可靠。

  那么你们所做的DCT产品如何规避未来的召回问题?

  我们当然不希望看到召回,但我们也能够理解这次召回事件对中国消费者的负面影响。

这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我们会尽力将其做得更安全更可靠,但实际的问题,有些只有在实际的使用中才能发现。

  不过我要申明一点,DSG的召回并不意味着DCT技术有问题,也不意味着AT、CVT技术就更可靠。

这些技术同样复杂,并且也在不断改进。

  此外,在我们与上汽合作DCT项目的时候,我们做了大量的对标,我们找来了大众的DSG(高尔夫GTI和帕萨特),格特拉克DCT变速器(三菱以及福特PowerShift),我们希望寻找更多的信息,来避免召回的发生。

这次大众DSG召回发生后,我们也做了很多研究,包括对召回成本的分析。

  对我们来说,项目的下一步是研发出智能化的测试程序,因为需要测试很多的复杂系统之间的互动,比如发动机软件、变速器软件、整车控制软件,以及当用户使用车辆的时候,还会涉及不同类型的驾驶习惯。

我们需要测试各种可能的组合类型,因此需要一个智能化的软件,来测试所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我们大量使用了硬件在环(Hardwearintheloop)技术,利用软件模拟各种车身设备,来测试变速器在虚拟实际运用中的指标数据,以及对可能发生问题的响应情况。

  吉孚在德国就是以变速器测试起家,在欧洲,大家对变速器测试更为看重,因为在设计制造完成后,验证试验才是确保质量的关键。

通过验证,来决定当初的设计和制造是否可靠。

  比如上汽,他们在安亭的研发中心做好产品设计,就需要吉孚来做更深入的测试,这种合作模式在国际上很普遍。

因为吉孚有更多的测试经验。

如果想要避免召回,就需要尽可能多地做测试,在早期就发现问题。

  开发过程比成本更重要

  《汽车商业评论》:

中国企业很在意成本,同样档位水平的DCT和AT,其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差别有多少?

  吴立:

这个较难比较,因为现在很少有企业从零开始研发一款AT,大多数都从零开始研发DCT。

而且,还得看你需要哪些部件的研发,比如是一款完整的DCT变速器,包括TCU、双离合器以及基本的变速器整机,还是只是整机结构开发。

对于任何一项新技术而言,都要经历三个阶段:

前期调研,预开发,正式研发。

  前期调研的任务是确保这个设计思路是可行的,比如你的手机的功能是与人通话。

  预开发的目的是确保未来产品是能够在现有技术下应用实现的,比如我要求我的手机能在口袋里放得下,不太重,具备一些诸如摄像等功能,我需要确认这些想法都可以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实现,并且都实际可用。

这个阶段是做到样机。

  正式研发阶段就是将这个产品概念转化为量产产品。

这是国内认为的开发阶段。

就变速器来说,这个阶段大概要3~4年。

如果你听到国内厂家说在3年半里开发出一款变速器,那么他们只是强调的最后开发阶段,而没有计算前期的两个阶段。

  AT在汽车行业已经研发了很多年,大家是考虑将其做得更好,换挡更快,而不是从零开始。

DCT的话,很多开发方面的问题我们还都没摸索到,就会产生一些成本,相比AT的成熟开发环境而言。

我估计,若是真的从头开始,二者的总体研发成本应该不相上下的。

  从制造而言,如果不考虑AT的液力变矩器和DCT的双离合器,那么就齿轮结构而言,DCT相对简单和便宜,因为它基本上就是一个手动变速器,AT会更复杂,要有行星齿轮。

虽然目前DCT的制造成本很高,但向未来看的话,可缩减的成本空间还是很大。

  中国厂家是否可以越过AT,直接上DCT?

  这是大多数人会给出的建议。

因为如果你没有开发AT的经验,那么你需要重新学习过去100年的关于AT的研发过程,AT本身就是复杂的技术,这个学习过程也会很漫长。

我知道国内有一家公司也在这条路上努力,我们在等待好消息。

至于DCT,这是较新的技术,中国企业也容易追赶上来。

  国内有一些小型车采取AMT,大多是用意大利的马瑞利公司的产品,吉孚与长丰合作开发了一款AMT变速器,你觉得有什么优势吗?

  马瑞利的是基于液压控制换挡,吉孚的则是电控机械换挡。

我们的变速器不需要液压的执行机构,也不需要液压油。

AMT变速器设计有个关键环节是减少扭矩过程,电控比液压更好控制,也能更好地带来换挡的平顺性。

  不过,马瑞利的机器已经开发很多年,是成熟技术,可以迅速装车。

吉孚的产品是新开发,需要匹配和集成,还要和整车做较长时间匹配以及使用中的修正。

正如一句老的谚语,如果你需要更好的东西,那么你就得学会等待。

  我们比较了MT与AMT的硬件成本,大概差别在3500元到4000元人民币。

如果比较价格的话,在小型车上,厂家的定价其实没太大差别。

因此,就B级别车或以下级别来说,大概30000台变速器的规模就不会亏。

我们在中国会把一台变速器匹配在不同的车型上,也是为了早点获得规模效应。

  吉孚自己研发的KRG变速器目前推向市场的进展如何?

  吉孚从1995年开始KRG研发。

我们目前已经完成了前面两个阶段,正在进行第三个开发阶段。

我们有1家日本客户和1家欧洲客户,正在努力将其变成量产产品。

我可以说的是,都是两款全新的车型。

这项技术还没有开始和中国厂家接触,但我们觉得这个产品很适合中国中级车或小车。

因为国内厂家的单一车型批量过低,也就2万台,很难实现规模效应。

KRG的成本很低,部件也很少,很简单。

除了两个椎体,不同车型之间变速器的通用部件很多,不需要做很大改变。

  金融危机是否影响了吉孚在中国和印度的投资计划?

  我们在年初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的结论是,中国政府很强大,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也资金充沛,他们需要不断增加投资来保持发展(研发),这是他们未来实现增长的基础。

  对于吉孚而言,我们是工程公司,建立起我们的工程能力,持续的投入也是一个成本和必须做的事情,因为即使我从现在开始训练工程师,也要2年时间才能将其培养成可以在项目中独挡一面的人才。

所以我们还得保持适量的投资进度,继续招聘和扩充工程师队伍。

我们不会因为短暂的困难,比如几个月的经济危机,而减少我们在本地的投资。

  在印度市场,目前是提供测试服务。

我们在年初也做了对印度市场的评估,希望能够在未来2年内,进入这个市场,开始做一些大的项目。

如果进入印度,我们采取的方式也将和中国比较类似。

苏州这边是中国和亚洲的工程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