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5326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平山中学2015年春季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文科)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和雅典的梭伦改革,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打破了世袭特权

C.缓和了社会矛盾D.奠定

了民主政治基础

2、《史记·商君列传》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与商鞅变法中的

哪一内容有关()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3、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

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④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学者梁庚尧认为:

“市易法的颁行,……由于王安石以义理财思想,使其在立法时表现出摧制兼并的外貌。

然而社会政策只是市易法阳宣的一面,财政政策才是其阴伏的真正本质。

”据其观点,市易法的“真正本质”是()

A.节流增收B.打击富豪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抑制兼并

5、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新教各派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D.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6、使埃及逐渐成为地中海东部海军力量最强大的国家的措施主要是()

A.第一次埃土战争的胜利B.创办亚历山大造船厂

C.建立地中海舰队和红海舰队D.不断向外扩张展现了埃及的军事实力

7、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你从表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

99

11600

7954

1879

187

42000

51937

A.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B.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

C.俄国逐步实行了现代化D.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

8、列宁说: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

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9、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四位学生对下列古今中外几位历史人物进行专题研究,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商鞅改革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使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

③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实际

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④康有为“托古改制”,旨在宣传传统思想文化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②④

10、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

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11、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

“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

12.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

“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

抬头,上亦一笑置之。

”这说明()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

绪皇帝不尊敬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

教育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13、“在国家成立以前,人们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之中,为了夺取生存资料而互相争斗。

为摆脱这种状态,人们建立一种强大的公共权力——国家。

”材料认为国家的最初宗旨是( )

A.维护稳定和保障生命安全   B.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    D.对外扩张

,巩固和扩大版图

14、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

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

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15、“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C.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16、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宣布:

“任何人不得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反对君主立宪制政体B.否定等级制度C.维护共和政体D.维护私有财产

17、受到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英国工人宪章派发起了()

A.第一次请愿B.第二次请愿C.第三次请愿D.武装起义

18、下列关于英国宪章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宪章运动起因是1832年议会改革,工人被排斥于议会之外

B、宪章运动发生与工业革命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有关

C、宪章运动中工人独立提出了选举权的要求,对英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D、宪章运动中的三次请愿活动均遭政府镇压

19、晚清时期,有人提议:

“议院者,公议正事之院也。

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俄美矣。

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死也。

”此人主张是( )

A.加强君主专制B.建立皇族内阁制C.实行君主立宪制D.倡导民主共和

20、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称:

“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归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合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平山中学2015年春季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文科)

2、综合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21.(15分)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但改

革的失效和阻滞容易导致矛盾激化甚至暴力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

它,使它平衡;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

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

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百日维新”的103天内,光绪帝共发布各种谕旨300余件,内容涉及官制、法律、军

事、经济、文教、人才选拔等各个方面。

——《字林西报》

材料三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

……若吾中

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

强,不能安。

……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

——《康有为遗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和戊戌变法的主要特征。

分析导致两次改革产生

不同结果的原因。

(8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两次改革结果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3分)

 

2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帝改革拓跋鲜卑同姓相婚的旧俗……迁都洛阳后,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室。

    ------《魏书·高祖纪下》

 

材料二 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

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赵翼《廿二史札记》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为“移风易俗”采取的主要措施。

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9分)

 

(2)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持什么观点?

据此,简要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6分)

 

23.(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

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

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

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必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李鸿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条说》(1867年)

材料二19世纪7

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

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

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

有维新人士倡言:

“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

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

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例;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

”梁启超提出:

“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

”并说:

“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

(9分)

 

24.(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

言而喻的:

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二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

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三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

…(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

并包括须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请回等:

(1)材料一、二体现了欧洲启象思想家的哪些思想主张?

(8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其自相矛盾之处。

(4分)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3分)

 

平山中学2015年春季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

 

历史科答题卷

1、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综合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21、

(1)

(8分)

(2)

(4分)

(3)

(3分)

22、

(1)

(9分)

(2)

(6分)

23、

(1)

(6分)

(2)

(9分)

24、

(1)

(8分)

(2)

(7分)

平山中学2015年春季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文科参考答案

1、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D

C

C

C

C

C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B

D

D

B

C

D

C

A

2、综合题(共4题,每小题1

5分,共60分)

21.

(1)特征:

中庸(或节制适度);激进(或急功近利)。

(4分)

原因:

梭伦改革:

缓和了社会矛盾,取得较大支持;

戊戌变法:

激化了社会矛盾,遭到广泛反对。

(4分)

(2)认识:

盲目照搬西方政体,忽视中国国情;

低估改革的困难,盲目乐观(或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4分)

(3)启示:

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3分,切合题意,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22.

(1) 措施:

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与汉族通婚;改鲜卑姓为汉姓;易服装,改着汉服;学说汉话,否则受罚。

(6分)

作用: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3分)

(2)观点:

北魏政权的灭亡是由于“汉化”政策。

(2分)

认识:

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

(4分)

23.

(1)目的:

洋务派意在维护朝廷并警示洋人,维新派强调利用报纸传播新思想,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

(6分)

(2)逐步冲破封建专制的言禁,拓展了国人视野;进行了救国图存和启蒙思想的宣传,有助于开启民智;为社会变革作了舆论准备。

(9分)

24.

(1)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三权分立说。

(8分)

(2)材料一强调人权的平等和天赋人权思想,而材料三却将人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不承认黑人、印第安人享有与白人相等的选举权,违反了人权平等等原则。

(4分)这说明1787年宪法有局限性,存有种族歧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自由、平等有一定的虚伪性。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