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5405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docx

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练习题

班级z102鹏欢学号104273成绩

评分标准:

每错一小题减1分,减10分以为优,减20分以为良,减30分以为及格,减30分以上不及格。

一、填空题(40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分配时,是以___单个经济社会_____作为基本的单位。

•2、要素禀赋理论是指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于它们不同的________。

•3、相互需求理论认为,_____是由贸易双方的供给条件曲线或相互需求曲线决定的。

•4、从广义上看,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服务贸易.

•5、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从开发到退出市场,要经历_初始期_____、_成长期____和__成熟区______。

•6、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本工具。

•7、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它描述了一国的条件。

•8、生产可能性边界又叫,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MRT反映了产品转换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9、在要素禀赋理论中,生产要素包括两个。

正因为如此,有时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又称为2*2*2模型。

•10、若A国的要素禀赋为(w/r)A,B国的要素禀赋为(w/r)B,且有:

(w/r)A>(w/r)B,则称A国是资本丰裕国家,B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

•11、如果在k/l(A)>K/L(B)下,X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均大于Y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1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围资源的最佳配置。

•13、从长期来看,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14、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

•15、按照古典和新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产业间贸易”。

•16、如果说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贸易理论主要从供给的角度对战后的产业、行业贸易加以概括的话,那么则是从需求的角度对产业贸易加以概括和解释。

•17、和,就是把技术作为独立于劳动和资本的第三种生产要素,探讨技术差距或技术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的理论。

•18、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各国在某种产品不同阶段是否拥有比较优势取决于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

•19、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不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即在分析时假定这是一个交换的世界。

•20、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假设经济行为主体的决策取决于,而不是部分价格信息。

•21、假设PX和PY分别表示两种商品X和Y的货币价格,那么PX/PY定义为生产均衡、消费均衡。

•22、大多数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较少体现。

•23、单个生产者来讲,可以画出他们的等产量线,他们各自的均衡由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决定,即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的价格之比。

•24、对于两部门来讲,其产出分别由各自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决定,而生产要素在两部门之间的配置则取决于。

在两部门要素报酬达到一致时,要素的流动才会停止。

•25、在契约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要素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所有生产者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26、生产均衡由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达到,用公式表达为MRT=Px/Py。

•27、消费均衡由预算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达到,用公式表达为MRS=Px/Py。

•28、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解为生产可能性边际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在该切点,两条曲线拥有共同的切线,该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X的相对价格p,也就是说,这两条曲线共同决定了均衡状态下一国的相对价格水平、生产及消费。

•29、国际贸易建立在相对价格差的基础上,但反过来国际贸易又会消除相对价格差,导致国际商品价格的均等化。

•30、相互需求理论认为,两国两种产品的国相对价格(反映了两国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两国两种产品国际交换价格,实际的交换价格必定介于两者之间。

至于具体比率,则取决于。

•31、如果商品价格不变,则名义价格不变,从而也不变。

•32、在要素充分使用的情况下,一国要素禀赋点、均衡时XY两种产品的要素分配点,与原点呈。

•33、国际贸易中贸易的利益来源于贸易条件的改善。

•34、一国在情况下,能够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外进行消费。

•35、根据H-O理论,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36、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图形与封闭条件下的图形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在开放条件下生产均衡点与消费均衡点不再重合。

•37、如果B国出口Y产品,则其贸易条件应表示为。

•38、在以要素数量为坐标轴的图形中,所有生产要素均衡配置点的连线被称为。

•39、对某一产品的出口大国来讲,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积累后,其贸易条件可能。

•40、如果贸易条件恶化的利益损失超过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则一国就出现了。

二、单项选择题(38题)

•1、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A)

A、斯密B、嘉图C、俄林D、魁奈

•2、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与现代化大生产追求规模经济相互矛盾,其解决途径是()

A、国际投资B、国际技术转让

C、国际融资D、国际贸易

•3、国际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还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和要素技术密集度均等化。

在诸种力量为主导力量的是()

A、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B、要素技术密集度均等化

C、商品价格均等化D、工资率均等化

•4、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分配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有利于()。

A、生产进口竞争产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B、生产进口竞争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C、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是增加

D、生产出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加

•5、在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中,机会成本是(A)的。

A、递增B、递减C、先递增后递减D、不变.

•6、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起因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B、产品品质的差异.

C、价格的差异D、要素禀赋的差异.

•7、只能解释产业间贸易,不能解释产业贸易的理论有()。

A、重叠需求理论B、要素禀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D、垄断竞争理论.

•8、()可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之间的贸易。

A、比较成本理论B、要素禀赋理论

C、重叠需求理论D、古典贸易理论

•9、在产品生命周期的(C)发展中国家具有生产和出口该产品的比较优势。

A、初始期B、成长期C、成熟期D、因产品不同而不同

•10、在技术差距论中,我们称创新国家生产新产品和本地生产者认识到应该生产这种产品的时间间隔为(B)

A、需求滞后B、反应滞后C、模仿滞后D、掌握滞后

•1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A)

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

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 

•12、在分析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有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下列不是其假设条件的有()

A、生产要素在一国围的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B、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

C、生产要素充分利用

D、不存在贸易障碍和运输费用 

•13、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的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这称为()

A、要素禀赋理论B、产品周期理论C、悲惨的增长理论D、罗伯津斯基定理

•14、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比价相同

•15、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D.悲惨的增长

•16、()从需求的角度对产业贸易作了解释。

A、规模经济贸易理论B、差异产品贸易理论

C、策略性贸易理论D、重叠需求贸易理论

•17.一般来说,对于生产中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当一种要素投入量不变,而另一种要素投入量持续增加时,投入量不变的那种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将()。

A.减少B.增加C.不变D.无法确定

•18.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是()

A.一国围不同地区的资源配置

B.一国围生产力再各地区的合理布局

C.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D.跨国界的资源分配和生产力合理布局

•19.在重商主义看来,最重要的是()

A.扩大本国商品的消费能力B.获得物质财富

C.扩大商品流通D.获得贵金属

•20.机会成本是()

A.生产某商品所耗费的成本

B.多生产一单位商品所需增加的成本

C.生产两种产品时,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生产所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D.可变成本

•21.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直接原因是()

A.扩大两国的经济交流B.两国同一产品存在价格差

C.加速国际分工的步伐D.为了建立同一的国际市场

•22.国际贸易利益的根本来源是()

A.国际分工以及由此带来的各国技术优势的发挥

B.发展中国家把利益让度给发达国家

C.不公平的贸易条件

D.发达国家把利益让度给发展中国家

•23.贸易三角形是由()

A.一国的需求线、供给线和国价格线围成的三角形构成

B.一国的进口量、出口量和国际价格线围成的三角形构成

C.一国的消费量、出口量和国际价格线围成的三角形构成

D.一国的进口量、出口量和国价格线围成的三角形构成

•24.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生产可能性边界是()

A.一条直线B.一条向原点凹的曲线

C.一条水平线D.一条向原点凸的曲线

•25.通过国际贸易,两国的消费都会处在贸易前两国的()

A.生产可能性边界之上B.生产可能性边界之

C.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外D.生产可能性边界外之间

•26.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A.任意两点,消费者获得的满意程度是一样的

B.离原点越近的点,满足程度越低

C.越靠近的两点,满足程度越相近

D.各点与消费者满足程度无关

•27.生产均衡的条件是()

A.市场价格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

B.市场价格与无差异曲线相切

C.市场价格与等产量线相切D.市场价格与预算线相切

•28.当供求平衡时,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无差异曲线切与同一条()

A.等产量线B.价格线C.需求曲线D.供给曲线

•29.规模经济是机会成本()的经济。

A.不变B.递增C.递减D.先升后降

•30.部规模经济是()

A.一国的某个产业或行业的规模较大

B.单个企业部的生产规模较大

C.一个行业和单个企业部规模都扩大

D.全世界围某个行业规模较大

•31.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效果,比较明显的体现在()

A.重工业或资本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企业

D.在全部投资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较少的企业

•32.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在于()

A.高价格的垄断B.生产成本的上升

C.生产成本的节约D.价格的保护

•33.对差异产品感兴趣的是()

A.只有厂商B.只有消费者

C.厂商和消费者D.国家

•34.差异产品理论主要解释()。

A.产业间贸易的行为B.产业贸易的行为

C.产业间和产业贸易的行为D.产业外贸易的行为

•35.美国的“硅谷”突出表现了()

A.外部规模经济现象B.部规模经济现象

C.产业间贸易现象D.反经济现象

·36、在嘉图模型中,对A国而言,其相对价格PA与()重合。

A、需求曲线B、生产可能性边界

C、供给曲线D、无差异曲线.

•37、封闭条件下,当供求平衡时,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无差异曲线切与同一条()

A.等产量线B.价格线C.需求曲线D.供给曲线

•38、下面哪条不是嘉图模型的假设()。

A、两国相同生产部门的生产函数不同

B、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

C、两国的生产要素是固定的

D、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39、经济学中划分长期和短期的标准是()。

A、看时间的长短B、看要素供给量的变化

C、看要素价格的变化D、看要素的流动性

•40、如果X、Y商品的价格上升同样的幅度,则名义工资和劳动力在两部门之间的分配情况应该是()。

A、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从X流向Y

B、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从Y流向X

C、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分配不变

D、名义工资下降,劳动力分配不变

•41、如果一国进口部门和出口部门各有一种特定要素,而劳动力是共同要素,则进口关税会提高哪个利益集团的实际收入()。

A、进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

B、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

C、进口部门劳动力

D、出口部门劳动力

•42、假设劳动力是部门特定要素,而资本在两部门之间可自由流动,则实际收入取决于消费结构的群体是()。

A、进口部门劳动力B、出口部门劳动力

C、资本家D、进出口部门劳动力

•38、如果一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短期进口部门和出口部门分别使用特定资本,则贸易开始后在短期实际收入低,而长期实际收入逐渐提高的群体是()。

A、出口部门特定资本所有者B、进口部门特定资本所有者

C、出口部门劳动力D、进口部门劳动力

三、多项选择题(15题)

1.A、B两国生产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如图所示,则()

A

B

X

6

15

Y

2

12

A、贸易A国X和Y的交换比例为1/3

 B、A国具有生产X商品的比较优势

C、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

D、两国间X和Y的交换比例在1/1.25至1/3之间

2.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关系是()

A、两者解释对象不同B、两者理论基础不同

C、两派的观点不仅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相反实际上表现出一种互补性

D、两者共同丰富和完善了贸易理论E、两者是相矛盾的

3.开放条件下,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会()

A.改变供求平衡的结构和规模B.改变贸易产品的价格

C.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D.降低消费者的满意程度

E.使预算线与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

⒋基本问题有()

A、国际贸易的技术差异B、国际贸易的要素禀赋差异

C、国际贸易的原因D、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E、国际贸易的结构

5.悲惨经济增长的条件一般认为有()

A、产品需求弹性较高B、产品需求弹性较低

C、贸易条件恶化

D、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小份额

E、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

6.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认为国际贸易能够使各国相同的生产要素的价格达到均等化,然而现实远非如此,其原因是()

A、国际贸易远不是自由的B、各国生产的产品并不相同

C、各国生产的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有差异

D、国际贸易存在各种形式的交易成本

E、生产要素并非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7.亚当斯密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时,指出:

()

A.一国的实际财富不是贵金属的存量

B.贵金属只是获得物质财富的手段

C.真正的财富是该国国民所能消费的本国和外国商品的数量和种类

D.各国进口商品是为了扩大本国消费

E.各国出口商品是为了获得进口商品的支付手段、获得收入。

8.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当供求平衡时,()

A.生产点和消费点是同一个点B.边际转换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C.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切于同一价格线

D.生产点高于消费点E.边际转换率大于边际替代率

9.国际贸易的后果是()

A.使参加各国都获得了利益B.使各国消费的物质产品都增加了

C.使各国的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

D.产生了国际分工E.强国受益、弱国受损

10.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

A.只要各国在生产相同产品时存在价格差异,就能形成国际贸易。

B.国际分工达到完全的专业化。

C.国际分工不能达到完全的专业化。

D.不能形成国际分工。

E.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重合。

11.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是()

A、交换利益B、分工利益

C、资源跨国界流动D、贸易国双方协商

12、关于图形1(图1-3),正确的说法是()。

A.E点是消费均衡点。

B.E点是生产均衡点。

C.从P0到P1意味着X的相对价格上升。

D.X的机会成本是以Y衡量的X的边际成本。

E.P0表示用Y衡量的X的价格。

⒔.关于图形2(图1-15),正确的说法是()。

A.从E到C表明福利水平的提高。

B.从E到F为分工的利益。

C.从E到F为交换的利益。

D.从F到C为分工的利益

E.从F到C为交换的利益。

13.关于图形3(图3-13),正确的说法是()。

A.Q点为该国要素积累前的生产均衡点。

B.在要素积累前该国出口X产品。

C.在要素积累前该国进口X产品。

D.在要素积累后该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14.关于图形4(图2-5a),正确的说法是()。

A.该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B.该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生产均衡点在EA。

C.该国在开放条件下的生产均衡点在CA。

D.该国进口DA’的X。

E.该国进口DCA的Y。

15.关于图形5(图3-11),正确的说法是()。

A.从C到C’为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的改善。

B.从C到C*为贸易条件改善带来的福利增加。

C.从C’到C*为贸易条件恶化导致的福利损失。

D.该国为一小国,对世界市场的价格变化无能为力。

1、在封闭条件下,一国的相对价格是由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决定的。

()

2、国际贸易会降低丰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提高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

3、重叠需求理论适合于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

()

4、从动态角度看,各国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技术等都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会改变一国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

()

5、共同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也会导致外部规模经济。

()

6、国际贸易可以增加贸易参加国的经济福利,且不同的利益集团均可获利。

()

7、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比较利益理论不适用。

()

8、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绝对价格比相对价格更重要。

()

9、新贸易理论表明,尽管各国之间有相同的生产要素禀赋,但并不构成它们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条件,相反各国之间可以通过产业部贸易形成互补的差异产品贸易关系。

()

10、要素禀赋理论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贸易,即制造业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

11、社会无差异曲线由低处向高处移动,表明国家的整体福利水平提高了,也意味着所有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都同时获得提高。

()

12、如果ax/ay>bx/by,则称A国在X生产具具有比较优势。

同理,如果bx/by>ax/ay,则称B国在Y生产具具有比较优势。

()

13、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社会成员的福利都不变。

()

14、在判断一国的要素禀赋类型时,可用该国各种要素的绝对数量的大小进行衡量。

()

15、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也必然同时达到均衡。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