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生物有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5450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生物有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生物有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生物有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生物有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生物有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生物有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生物有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生物有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生物有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生物有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生物有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生物有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生物有解析.docx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生物有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生物有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生物有解析.docx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生物有解析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黑石中学2018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

理科综合生物

分卷I

一、单选题(共6小题,每小题6.0分,共36分)

1.如图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中①为某种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核苷酸

B.若②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则②是磷脂

C.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D.若③为生物大分子,则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有4种

2.如图,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后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A.

  B.

C.

  D.

3.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不确定

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

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

D.由图2实验结果可知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pH值

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长在沙漠里的仙人掌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B.种子失去自由水后不能萌发

C.温度适当升高会使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上升

D.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下降

5.图中是某细胞在某项生命活动的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

该过程中最可能合成(  )

A.呼吸酶B.抗体C.性激素D.胆固醇

6.1968年,在几篇新闻报道中描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

XYY综合症患者有暴力倾向,有反社会行为,有人称多出的这条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

下列关于XYY综合症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父方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B.是父方精子的形成过程中,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C.是母方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D.是母方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分卷II

二、必考题部分(共4小题,共39分)

7.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问题。

(1)图一为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其过程的模板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图一中所示的过程具体是指____________。

(2)图二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

在图二中完成遗传信息表达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过程,a过程所需的酶有____________,在图二c中能特异性识别②的是________,写出图中的一段由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____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

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3)若②中一个A替换成了U,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8.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改善小麦的遗传性状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下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

(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其中矮秆抗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________,选F2矮秆抗病类型连续自交、筛选,直至________。

(2)如想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________(填字母)途径所用的方法。

其中的F环节是________。

(3)科学工作者欲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应该选择图中________(填字母)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合理可行,一般要经过的四个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________植株。

9.下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用①和②两个品种为基础,培育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①和②培育出⑤所采用的方法Ⅰ和Ⅱ分别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培育出⑤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Ⅲ是________________;由④培育成⑤的目的是________,其优点________。

(3)由③培育出⑥的常用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⑥称________。

(4)由②培育出⑦的育种方法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洋葱是中学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回答下面有关洋葱的实验的相关问题:

(1)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可选用洋葱的_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色素分离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实验中盐酸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当所用材料发生质壁分离后置于清水中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的复原,故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所用蔗糖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0.3g/ml或0.5g/ml)。

(4)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龙胆紫溶液属于碱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__________着色。

3、选做题部分(共2小题,考生任意选择一题作答即可)

【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11.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具有高度耐盐性的微生物,可引起人类肺炎、肠炎等疾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血液)上生长时,可破坏菌落周围的红细胞,使其褪色。

下图为定性检测鲜牛奶中是否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按细胞结构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________生物,从培养过程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进行__________呼吸。

(2)7.5%NaCl肉汤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7.5%NaCl肉汤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中在血平板上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接种操作前后需要对接种工具进行________灭菌。

(4)在制备血平板时需将pH调节至____________(填“微酸性”或“微碱性”)后灭菌,待培养基________后,再加入适量血液。

按培养基功能分类,血平板属于________培养基。

(5)经多次规范操作、重复实验,血平板上均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菌落,初步证明鲜牛奶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但鲜牛奶供应商仍认为此菌并非鲜牛奶所携带,因此,要对本操作进行完善,完善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编码蛋白甲的DNA序列(序列甲)由A、B、C、D、E五个片段组成,编码蛋白乙和丙的序列由序列甲的部分片段组成,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现要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蛋白乙,若在启动子的下游直接接上编码蛋白乙的DNA序列(TTCGCTTCT……CAGGAAGGA),则所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入宿主细胞后不能翻译出蛋白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用PCR技术获取DNA片段B或D的过程中,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了DNA聚合酶、引物等,还加入了序列甲作为________,加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3)现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甲、乙、丙三种蛋白,要鉴定这三种蛋白是否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将一定量的含T淋巴细胞的培养液平均分成四组,其中三组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甲、乙、丙,另一组作为对照,培养并定期检测T淋巴细胞浓度,结果如图2。

①由图2可知:

当细胞浓度达到a时,添加蛋白乙的培养液中T淋巴细胞浓度不再增加,此时若要使T淋巴细胞继续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箱中通常要维持一定的CO2浓度,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仅根据图1、图2可知,上述甲、乙、丙三种蛋白中,若缺少________(填“A”“B”“C”“D”或“E”)片段所编码的肽段,则会降低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

贵州省威宁县一中2018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试题

理科综合生物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若①为某种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A错误;若②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则②是脂肪,B错误;由题图可知④可能是糖类或脂肪,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C正确;若③为生物大分子,则③是核酸,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8种,D错误。

2.【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重组病毒”丙的组成是甲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乙病毒的RNA,又知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外壳,因此重组病毒丙的遗传物质是乙病毒的RNA,丙病毒的子代的蛋白质外壳是由乙病毒的RNA控制合成的,应与乙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相同,丙病毒的子代的RNA由乙病毒的RNA复制而来,与乙病毒的RNA相同。

所以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与乙病毒相同。

3.【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1只能说明在这三个温度中,30℃比较适宜,温度梯度大,测不出最适宜温度,A正确;分析题图2,曲线知酶的最小pH为7,而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是2左右,图4酶能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B正确;由图4知,酶具有专一性,C错误;适宜的pH值时,底物剩余量较少,图2实验结果可知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pH值,D正确。

4.【答案】B

【解析】生长在沙漠里的仙人掌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正确;种子失去结合水后不能萌发,B错误;温度适当升高会使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上升,C正确;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下降,D正确。

5.【答案】B

【解析】内质网以囊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运送到高尔基体,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增加;被进一步修饰加工的蛋白质,再以囊泡的形式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减少因此内质网的面积逐步减少,细胞膜的面积逐渐增加,高尔基体的面积不变。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的是分泌蛋白。

而解旋酶、血红蛋白、呼吸酶与DNA连接酶都不是分泌蛋白,淀粉酶、抗体、血浆蛋白和胰岛素、抗体都属于分泌蛋白。

6.【答案】B

【解析】形成XYY应是X和YY形成的,因此应是父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复制形成的YY染色体没有分离开,故B正确。

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应是形成的XY配子,受精后形成的是XXY,故A错误。

母方在减数第一次或第二次分裂异常可能形成的是XX配子,受精后形成的是XXX或XXY,故C、D错误。

7.【答案】

(1)① 翻译

(2)b、c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tRNA(或转运RNA或⑤) 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

(3)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或碱基改变后控制的氨基酸种类相同或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解析】

(1)图一表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称为翻译,其中①是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

(2)图二中①是DNA,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是mRNA,b表示转录过程,③是核糖体,④是多肽链,⑤是tRNA,c表示翻译过程。

遗传信息的表达是指通过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即图二中的b、c;②是mRNA(密码子),能被⑤tRNA(反密码子)特异性的识别;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密码子决定氨基酸,所以由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是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

(3)由于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或碱基改变后控制的氨基酸种类相同或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所以若②中一个A替换成了U,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可能不变化。

8.【答案】

(1)3/16 不再发生性状分离 

(2)E、F、G 花药离体培养 (3)C、D 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4)单倍体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

A、B为诱变育种,C、D为基因工程育种,E、F、G为单倍体育种,H、I为细胞工程育种,J、K为多倍体育种。

(1)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F2,其中矮秆抗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1/4dd×3/4(1/4RR+2/4Rr)=3/16。

选F2矮秆抗病类型连续自交、筛选,直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新的品种即矮秆抗病纯合子培育成功。

(2)要尽快获得矮秆抗病类型新品种,应该采用图中E、F、G所示的单倍体育种的方式,其中的F环节是花药离体培养。

(3)欲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应该采用基因工程的育种方式,即图中的C、D,其过程包括:

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4)小麦与玉米杂交后,由于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其胚细胞中只剩下小麦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因此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单倍体植株。

9.【答案】

(1)杂交 自交 基因重组 

(2)花药离体培养 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用秋水仙素和低温处理 多倍体(四倍体) (4)诱变育种

【解析】

(1)分析题图,图中I过程为杂交,Ⅱ过程为F1自交;I和Ⅱ过程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2)图中④为单倍体幼苗,培育单倍体幼苗所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⑤为正常植株,由④培育成⑤的过程中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3)③为二倍体植物,⑥为四倍体植物,由③培育成⑥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和低温处理。

(4)②的基因型为aabb,⑦的基因型为Aabb,则由②培育成⑦的过程产生新的基因,原理为基因突变,该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

10.【答案】

(1)绿色叶片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2)白色洋葱鳞片叶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3)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0.3g/ml (4)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染色体

【解析】

(1)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可选用洋葱的绿色叶片作为实验材料;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则选用白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实验中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最好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含有紫色大液泡;当所用材料发生质壁分离后置于清水中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的复原,故所用蔗糖溶液的浓度为0.3g/ml,如0.5g/ml则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不能观察制备分离的复原。

(4)根尖分生区细胞特点: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龙胆紫溶液属于碱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

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11.【答案】

(1)原核 有氧 

(2)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增加高度耐盐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 (3)平板划线法 灼烧 (4)微碱性 冷却 鉴别 (5)周围存在透明圈 设置不加鲜牛奶其他操作均相同的对照组

【解析】

(1)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培养过程无密闭处理,故它可进行有氧呼吸。

(2)7.5%NaCl肉汤培养基可为微生物提供生长所需要的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用7.5%NaCl肉汤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是为了增加高度耐盐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

(3)图示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说明在血平板上接种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接种工具在接种前后都要进行灭菌处理。

(4)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环境为弱碱性,培养基在灭菌前要先调节pH,因金黄色葡萄球菌能破坏红细胞,使其褪色,血平板上出现周围存在透明圈的菌落,说明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故血平板是鉴别培养基。

(5)为增强实验结论的严谨性,应增加空白对照组。

12.【答案】

(1)编码乙的DNA序列起始端无ATG,转录出的mRNA无起始密码子 

(2)模板 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3)①进行细胞传代培养 维持培养箱中的pH ②C

【解析】

(1)因为编码乙的DNA序列起始端无ATG,转录出的mRNA无起始密码子,因此所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入宿主细胞后不能翻译出蛋白乙。

(2)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条件需要:

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DNA聚合酶)。

序列甲作为模板DNA,DNA的原料为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3)①动物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培养(传代培养)继续增殖。

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气体环境,其中气体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箱中的pH。

②分析坐标图:

对比甲和乙蛋白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发现:

最终效果相当,只是增殖时间不同,可以推断出A、E片段编码的肽段不会降低T淋巴细胞增殖效果。

将丙蛋白分别与甲和乙蛋白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比较发现:

丙蛋白降低了T淋巴细胞增殖。

丙序列与甲和乙序列相比较,缺少了C片段,也就是说若缺少C片段所编码的肽段,则会降低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