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版区域地理作业17.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5527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版区域地理作业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版区域地理作业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版区域地理作业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版区域地理作业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版区域地理作业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版区域地理作业1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版区域地理作业1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版区域地理作业1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版区域地理作业1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版区域地理作业1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版区域地理作业17.docx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版区域地理作业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版区域地理作业17.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版区域地理作业17.docx

高考调研精讲精练新课标版区域地理作业17

课时作业(十七)

一、选择题

2017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

该文件列出了“市域(郊)铁路”第一批11个试点项目表,其中浙江省的项目包括诸暨至杭州东、宁波至余姚、温州S1线一期工程。

完成1、2题。

1.城际轨道交通与高速公路运输相比(  )

①占用土地少②客运量大③速度快④投资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2.市域(郊)铁路的建设,将(  )

A.带动中小城市,缩短通勤时间

B.缩小城市规模,减缓城市化速度

C.扩大城市规模,加重“城市病”

D.加速逆城市化,减轻“城市病”

解析 第1题,城际轨道交通与高速公路运输可以从运行速度、运量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城际轨道运输速度快,使用专门的运输工具,运量大,但是占用土地面积比较大,投资也比较大。

第2题,市域(郊)铁路的建设,就是为了满足都市圈范围内中心城区与周边卫星城区的交通,尤其是通勤交通的需要,能够增加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缩短通勤时间;域际之间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利于城市化的发展;满足都市圈范围内中心城区与周边卫星城区的交通需求,能够缓解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减缓“城市病”的发生;能够促进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 1.C 2.A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铁路的分布情况。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①④铁路沿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④沿线经过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①~②沿线所属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温和湿润,多内流河

C.②~③沿线跨越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其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D.③~④沿线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热量

4.⑤⑥铁路沿线的车站,使用的新能源最可能是(  )

A.风能B.地热能

C.太阳能D.水能

解析 第3题,①~②沿线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外流区;②~③沿线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③~④沿线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水源,排除B、C、D三项。

第4题,⑤~⑥铁路沿线太阳能资源丰富,最有可能被使用;而地热能只分布在藏南地区,风能不是这里的优势,水能不属于新能源。

答案 3.A 4.C

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

据此完成5~7题。

5.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

A.耐旱B.耐涝

C.抗病虫害D.占耕地少

6.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B.洪涝

C.台风D.冻害

7.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解析 第5题,根据图中甲地的经纬度位置和年等降水量线,可以确定其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于150mm,所以该品种枣树比较耐旱。

第6题,甲地纬度较高,而且海拔大于2000m,所以冬季的低温容易对枣树形成冻害。

第7题,甲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这是发展农业的有利因素。

答案 5.A 6.D 7.A

下图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

读下图,完成8、9题。

8.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  )

A.扩大市场份额B.分散投资风险

C.建立营销网络D.利用廉价原料

9.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交通B.人才

C.市场D.资金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8题,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了多家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并就地销售产品,既降低了产品运输费用,又占领了市场,故选A项。

第9题,公司研发中心选在上海和北京,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城市科技发达,人才丰富,故选B项。

研发中心最需要的是人才而非交通、市场和资金,故排除A、C、D三项。

答案 8.A 9.B

二、综合题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全长55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被媒体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

材料二 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1)对比原有的水路运输,指出港珠澳大桥运输方案的优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港珠澳大桥在伶仃洋中部采取下穿隧道的方式,而没有直接采取桥梁连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自然角度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对该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港珠澳大桥运输方案属于陆运,对比海运,从运速、运量、运费、投资及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等角度分析陆运的优缺点即可。

(2)题,与桥梁相比,地下隧道不占用海洋表面空间,不影响海上航运。

第(3)题,结合该地区气候、地质以及海洋水情等角度进行分析,注意结合图中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分析如何避免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第(4)题,大桥开通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从缩短时间、激活路网、带动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

答案 

(1)优点:

速度快,效率高;受水情等自然条件影响小。

缺点:

运量小;投资大,成本高;运费较贵。

(2)与采取桥梁连接相比,下穿隧道可以避免影响海上大型船舶的航行,为船舶航行提供一定宽度和深度,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3)台风、风暴潮(潮汐)、地震、地质灾害以及尽可能避免对中华白海豚等水生生物的影响等。

(4)缩短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实现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对接,激活泛珠三角地区交通路网;带动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腹地空间;促进珠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和产业升级,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5年12月16日,国务院做出《关于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的批复》,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

批复称,要把建设好哈尔滨新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积极扩大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探索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新路径,为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和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下图为哈尔滨新区规划图及在东北亚的位置示意图。

(1)说出松花江对哈尔滨新区建设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哈尔滨新区的区位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哈尔滨新区需要引进或发展的工业部门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河流对城市建设的作用,可以从经济、生态等方面回答。

一般来讲,河流都能为城市提供水源和水运交通;在生态方面,改善城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等。

(2)题,结合材料,从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产业基础、交通、政治、政策等方面作答。

第(3)题,哈尔滨是重工业城市,进一步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

根据工业发展方向,需要引进和发展的工业部门是高新技术产业。

本区域科技和产业基础好,生态环境优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优化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提升区域工业化水平。

答案 

(1)提供水源和水运条件;改善城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2)位于俄、蒙、日、韩等东北亚国家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科技和产业基础比较雄厚;生态环境优良;交通便利;对俄合作历史悠久、战略地位重要;政策优惠。

(3)部门:

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国际贸易、文化旅游等高端服务业。

理由:

优化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科技和产业基础比较雄厚;生态环境优良。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以上的水域。

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种生长型虾类。

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20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

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测虾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渤海对虾资源减少的现状,请你说出促进渤海对虾发展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利于对虾生长的条件主要结合材料信息“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以上的水域”,从食物、生活环境入手进行分析。

(2)题,对虾需要“水温10℃以上的水域”、在“渤海沿海至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说明洄游的主因是水温。

注意黄河三角洲沿海位于渤海,渤海纬度比黄海高,秋冬季节水温要低于黄海。

第(3)题,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原因,主要从三个角度分析,即市场需求量大、自然生长的不能满足需求、养殖技术的改进。

第(4)题,保护主要从合理捕捞、保护环境和人工繁育虾苗促进虾类恢复等角度分析。

答案 

(1)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入海口附近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

(2)原因:

黄海南部深海区水温较高。

理由:

秋冬季节,与黄海相比。

渤海海域纬度较高,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沿海水域较浅,受大陆影响(或大陆性较强),降温快,水温低;此季节盛行偏北风,使高纬度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

(3)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过度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成熟。

(4)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