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575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学年高二联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北校区2011-2012学年高二9月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原创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簪笏(hù)潜在(qián) 弱冠(guān)   盛筵难再(yàn)

B.雪霁(jì) 桅杆(wéi)  尺牍(dú)    数见不鲜(xiǎn)

C.梵文(fàn)付梓(zhǐ) 坳堂(ào)     命途多舛(chuǎn)

D.单薄(bó) 譬如(pì)  骨髓(suí)    叨陪鲤对(tāo)

2.(原创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睇眄      金刚钻      涸辙之鲋      相辅相成

B.泥棹      必需品      不明就理      变幻无穷

C.蓬篙      照相机      额手称庆      食不裹腹

D.璀璨      钓鱼竿      皇天厚土      黄粱美梦

3.依次填入下列格局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______。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_______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A.终止 蜕化 难免              B.中止 退化 难免

C.中止 蜕化 不免             D.终止 退化 不免

4.(改编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风险往往要大于获得的效益。

B.周老师对学生说:

“我们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

古语不是说: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C.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

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

D.据考证,古历下亭址在今名士阁西侧(该处现有一石碑,正面题“古历下亭址”五个大字,背面刻有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5.(原创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平时使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B、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一分钟,缩短了10倍。

C、丁磊对市场发展、技术创新的节奏把握感让资本市场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品牌内涵的网易,令业内外瞠目结舌。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6.(改编题)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长八尺,细眼长髯……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

”这三处分别写的是刘备、张飞、关羽。

B、马谡自告奋勇守街亭,并立下军令状。

然而马谡一意孤行,轻敌大意,终于导致了街亭失守。

诸葛亮虽极其不舍,然而军法如山,于是挥泪斩了马谡。

C、唐吉可德沉迷于骑士小说,并且信以为真,成天幻想着小说中那些荒诞无稽的故事。

D、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长篇小说《唐吉可德》是他的代表作。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

“一代新人”是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具有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

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

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

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

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当然,在大学之外,仍然可能生长出我们说的知识分子,但这将以民族文化精神的自我放逐为其先行的代价。

大学在精神上的萎缩,其后果是可怕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需要真实的精神载体,这载体,在今天就是大学。

   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

而这个目标,在今天已被逐渐遮蔽了。

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

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

要限制其弊端已经非常困难。

因此,对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条可以救治眼下的机械、呆板的学分制弊端的现实道路。

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不得不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十分现实的事情。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与志存高远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绝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仅仅是能够谋生或得到较高收入的专业人士。

真正的青春饱含生命的热情,能够运用思想、提出理想并且为实现理想而从事生命奋斗。

竺可桢先生当年说道:

“诸君来到大学,万勿存心只要懂得了一点专门技术,以为日后谋生的地步就算满足”,“大学教育的目标,绝不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

守护中国知识分子的继续存在,是理解大学推行通识教育意义的必要高度。

通识教育成功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

如果我们更关注的只是大学的当下排名,却遗忘了在这种排名背后的真实基础,这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

任何一所大学,其国际排名的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发展、并仅仅因此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展作出贡献。

7、下列对“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原因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知识分子具有独立的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B.知识分子是与专家并不重合的概念,具有独特含义。

C.大学过分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多元职业结构的各类专家。

D.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自己地位的能力。

8、下列对“文化自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重视对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

B.重视对具有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培养。

C.注重培养大学生高远的人生理想并激发其生命热情。

D.注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地位与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9、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

B.通识教育的价值之一在于突破单纯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力保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

C.目前大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偏离社会良知,导致民族命运被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D.通识教育的推行,能够提升中国大学的国际地位和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三、(改编题)(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

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

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

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

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

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

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

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

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

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

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

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

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

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

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

陈人欲战,蛮奴拻之曰〔注〕:

“老夫尚降,诸君何事!

”众皆散走。

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时贺若弼亦有功。

乃下诏于晋王曰:

“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

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

闻以欣然,实深庆快。

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

”赐物万段。

先是,江东有歌谣曰:

“黄斑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

”皆不知所谓。

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骢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

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

“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

”对曰:

“闻之。

”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

“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

”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

无何,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

【注】拻(huī):

挥手呵斥。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

稍稍

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

劝服

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

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

驻扎

1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胆略见称

作《师说》以贻之

B.于是委以平陈之任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次于新林

俨骖騑于上路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

B、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

C、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

D、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⑴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

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

(4分)

译文:

                                                                                                 

⑵陈人欲战,蛮奴拻之曰〔注〕:

“老夫尚降,诸君何事!

”众皆散走。

(4分)

译文:

                                                                                                 

(3)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改编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

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

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

(4分)

  

(2)这首诗使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5.(原创题)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

(1)引壶觞以自酌,          。

         ,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

《陈情表》

(3)云销雨霁,       。

落霞与孤鹜齐飞,              。

《滕王阁序》

(4)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

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母孙二人,                ,                。

《陈情表》

五、(改编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中国民间古籍收藏第一人

韦力递来的名片,有点儿像古代读书人的名帖,也是色泽淡黄,竖排的繁体字,标准的线装书样式,上面印着他的雅号:

芷兰斋主。

有一次,一位去他家做客的商人看到一屋子古书,惊讶之余,脱口而出:

“你哪儿找来这么多烂纸?

”韦力心有所感,将“烂纸”二字倒过来,把他的善本书室称作“芷兰斋”。

“多有意思啊,我眼中的芳草,别人眼中的烂纸。

”韦力说罢,淡定一笑。

在收藏界,韦力被公认为“中国民间古籍收藏第一人”。

今年6月,国家图书馆举办“国家珍贵古籍特展”,近400件展品中仅有一部来自民间,即韦力所藏的辽刻本《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疏》。

1994年,这件绝无仅有的“辽藏”从一个“红卫兵”手中流出,价格很快被抬到30万元。

就在国家图书馆的专家们还在研讨“要不要追加预算”时,韦力举起了竞价牌。

  

如今,这件珍品被小心翼翼地存放在天津郊外“西苑书楼”里。

据一位有幸参观过书楼的学者描述,这位“藏书爱好者”所藏“古籍逾百架,唐、五代、宋、辽、金之所藏皆有可称道者,另有明刊本千余部,批校本、抄校稿、活字本各数架……皆按经、史、子、集排序,再结合年代、版本分类收藏。

就韦力而言,雅好收藏是一种天性。

自儿时起,他就热衷于搜集“烟标”“粮票”。

十多岁的时候,他偶然在一张旧报上读到郑振铎1950年去香港收购旧书的报道,由此引发了对古书的兴趣。

但在那个破四旧的年代,古书收藏只是个别“高级官员”的专属,少年韦力没有接触古本的机会。

直到1981年,还在上中学的韦力攒了80元买了一套古书,那是一部以五色印刷的武英殿版的《古文渊鉴》。

“我一下子就被那种美震撼了,才发现原来古书并不都是泛黄卷边。

”后来,在天津一位老先生的引导下,韦力开始系统研读经史子集和藏书史,慢慢从中体悟到古书“回味无穷”的妙处。

1988年,中文系毕业的韦力在一家三资企业中担任中外双方代表,月薪3800美元。

凭借这个在当时“天文数字般的收入”,韦力找到许多文革后被退还旧物的家庭,成批地收集古书。

因为“千金散尽为收书”,韦力常以“聚书好货,均为一贪”自嘲。

唐代的柳宗元在《蝜蝂传》里提到蝜蝂这种奇怪的小虫,在路上看见任何东西,都想要背在身上,弄得自己越来越累。

韦力觉得,自己就是一只“好负物”的小虫。

“刚开始我也觉得这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后来慢慢发现自己爱书也只是贪多务得之欲,跟别人爱钱没有什么分别。

”韦力摆摆手说道。

时至今日,他每年仍然要花费数百万元收购善本。

但在收藏圈,人人都知道“韦力只进不出”。

“不卖书不是清高,只是对自己心性的控制。

”在这个成功的商人看来,人生在世,“为稻粱谋”而做的事太多,因此务求在自己的书楼中留一方净土。

为了追寻古代藏书家们的余痕,韦力曾用5年的时间,走遍了大江南北所有古书中曾有记载的书楼,结果却让他失落——大约一半的书楼已经荡然无存。

剩下的也境况堪忧,乾嘉时期最大藏书家黄丕烈的书楼被划在苏州丝绸厂内,曾被列为吴兴四大藏书楼之一的密韵楼原址上开了一家按摩院,还有许多书楼成了政府机关办公之所……

在后来的著作《书楼寻踪》里,韦力感慨道:

“藏书多年,个中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每当夜深人静时,偶翻旧籍,卷首所钤累累藏印,皆无言地叙述着本书的传承命运,讲述着一位位藏书家辛苦收藏、有聚亦有散的悲欢故事……”

韦力也曾因此“想到百年之后,自己毕生所藏古书的归宿”,并一度“觉得悲凉”。

但最终他还是摆脱了古代藏书家们“世守沉编”的情结。

他钟爱一枚刻有“韦力暂得”的印章,却始终不愿往藏书上印。

因为“书藏得越多,越发觉得自己‘不够格’。

“古书已历千年,人生不满百岁,珍籍终会离我而去。

”韦力平静地说,“说到底,我只是历史流转中的一环。

16.“不卖书不是清高,只是对自己心性的控制”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5分)

17.文章中那些情节能够体现韦力“自己就是一只‘好负物’的小虫”?

请分条陈述。

(6分)

18.作为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韦力的?

分别突出了韦力的什么特点?

(6分)

19.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开头介绍韦力的名片犹如古人的名帖,“色泽淡黄,竖排的繁体字,标准的线装书样式”,暗示与折射出其对古籍的热爱。

B.1994年,一件“辽藏”从一个“红卫兵”手中流出,价格很快被抬到30万元,韦力与国家图书馆的专家们精心研究,将其买入国内。

C.雅好收藏是一种天性,十几岁时,韦力就效仿郑振铎上世纪50年代去香港收购旧书,大胆投入到古书收藏行列,并崭露头角。

D.韦力常以“聚书好货,均为一贪”自嘲,同时他以“好负物”的小虫自喻,认为因“为稻粱谋”的缘故,务求在自己的书楼中留一方净土。

E.文章收束段描写韦力对收藏的感悟,既浑圆首尾,升华主题,又表现其豁达、达观和富有思想的特点。

20、(改编题)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把它扩写成一个200字以上的故事,要求有动作、语言和景物描写。

(15分)

程门立雪

      (杨时)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

杨时,北宋时进士,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前,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游酢,是杨时的朋友。

21、(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当飞机替我们化解了千山万水的障碍,机毁人亡的事情却时有发生;当核电站为我们带来光明,核泄漏却成为骇人听闻的话题;当科学越来越发达的时候,有人却在憧憬先祖原始的生活。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科学与原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议论文。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7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二年级九月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C   A选项“筵”应是yán,B选项“鲜”应是xiān,D选项“髓”应是suĭ

2、A   B选项“棹”应该是“淖”,“理”应该是“里”,C选项“篙”应该是“蒿”,

“裹”应该是“果”,D选项“裹”应该是“果”

8、D  原文末段说:

“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D项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关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9、B  A项信息在第二段:

“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

”该项“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无中生有。

C项信息源在第四段:

“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

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

”据前后文,该项“导致民族命运被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无中生有。

D项信息源主要在第六段:

“通识教育成功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该项“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原文无此信息。

10、A A项中“稍”应解释为“逐渐”。

11、D A选项分别为“凭借”和“来”;B选项是“的”和“到,往”;C选项是“被”和“替”

12、D 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

13、

(1)周太祖看见了他之后认为他与众不同,常让他和儿子们在宫中交游。

后来因为军功,韩擒逐渐升职为仪同三司,后又承袭父亲的爵位,被授为新义郡公。

(得分点:

“游集”、“以”、“迁”每个一分,全文一分)

(2)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

“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

”众人都四散逃跑。

(得分点:

“尚”、“何事”、“走”每个一分,全文一分)

(3)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各地有才华的俊杰。

(得分点:

“枕”、“尽”、“美”每个一分,全文一分)

14、

(1)“斜”字描写了两株桃树杏树映衬着向篱笆斜势生长的姿态,写出桃杏不甘篱笆的管束,而要破藩篱而出(2分),也写出了诗人直言敢谏的性格和身居贬地仍不忘争取自由的精神。

(2分)

 

(2)诗人运用象征(若答比喻、言之成理也可)手法

(1)作者写有功无过的桃杏妆点了明媚的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正象征了作者的遭遇。

(以光花杏花自喻,用春风暗指皇帝及佞臣)(1分),借春风吹折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贬的怨债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

(2分)

15、

(1)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               

(2)既无伯叔,门衰祚薄

(3)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4)玉露凋伤枫树林,白帝城高急暮砧

(5)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1、略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后来居住在新安。

他从小就刚直不阿,凭借胆识谋略被颂扬,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

他生性喜爱读书,对于各种经书他都能大略地知道其主要意思。

周太祖看见了他之后认为他与众不同,常让他和儿子们在宫中交游。

后来因为军功,韩擒逐渐升职为仪同三司,后又承袭父亲的爵位,被授为新义郡公。

武帝讨伐齐国,齐国的大将独孤永业镇守金墉城,韩擒说服了他使他投降。

(后来)韩擒率军北上平定范阳,被授予永州刺史。

陈军进逼光州,韩擒凭借行军总管的身份击退陈军对光州的进攻。

高祖做相的时候,韩擒升任为和州刺史。

陈地的将领频繁地侵犯江北地区,先后进入江北地区。

韩擒多次挫败其先锋部队,使陈军丧失斗志。

开皇初年,高祖暗中有吞并江南的心意,因为韩擒能文能武,一向有好的名声,于是就把平定陈地的任务交给了他,这让敌人非常害怕。

等到大举进攻陈地的时候,任命韩擒为先锋。

韩擒率领五百人连夜渡河,袭击采石,守门的人还都沉醉不醒,韩擒随即就攻下了采石。

进攻姑熟的时候,仅用半天时间就攻下了城池,驻扎在新林。

江南的人们一向听说他的威名,都来到军队的门口拜见,黑夜白天都不断绝。

陈地的人非常吃惊,那里的将领都相继投降。

晋王广写奏折上报,高祖听了非常高兴,设宴赏赐大臣。

陈叔宝派遣领军蔡征镇守朱雀航,听说韩擒将要到来,众人害怕而逃。

任蛮奴被贺若弼打败,被遗弃的军队投降了韩擒。

韩擒率领精锐的骑兵五百人,径直进入了朱雀门。

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

“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

”众人都四散逃跑。

于是平定了金陵,捉住了陈叔宝。

当时贺若弼也有功劳。

皇上于是下诏对晋王说:

“这两个人,深谋远虑,在不同的地方让敌人溃逃,他们二人本来就是我任命的,他们在当地抚恤百姓,也非常符合我的心意。

天下不统一,已经好几百年了,凭借着大臣的功劳,成就了太平的基业,这是天下的盛事啊,怎么说责备你们呢!

听到这非常高兴,实在是应该庆贺。

平定江南地区,是他们两个人的功劳。

”赐给两人好多财物及万匹绸缎。

在这之前,江东有民谣说:

“黄斑青骢马,从寿阳水边上来,来的时候是冬天啊,离开时春天就到了。

”众人都不知道这说的是什么。

韩擒本名叫虎,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