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6142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8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docx

培训教材阅读图纸

(一)阅读图纸培训教材

一、机械制图知识

1、图幅

幅面代号

A0

A1

A2

A3

A4

长X宽

1189x841

841x594

594x420

420x294

297x210

2、剖面符号

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

 

3、基本视图

   当今世界上,ISO国际标准规定,第一角和第三角投影同等有效。

各国根据国情均有所侧重,其中俄罗斯、乌克兰、德国、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以及东欧等国均主要用第一角投影,而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业、荷兰和墨西哥等国均主要用第三角投影。

解放前我国也采用第三角投影,新中国成立后改用第一角投影。

在引进的国外机械图样和科技书刊中经常会遇到第三角投影。

ISO国际标准规定了第一角和第三角的投影标记(图1和图2)。

在标题栏中,画有标记符号,根据这些符号可识别图样画法,但有的图纸无投影标记。

 

图1第一角画法标记符号

 图2第三角画法标记符号 

 

 2第三角投影

    空间可由正平面V、水平面H、侧平面W将其划分成八个区域,分别为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8分角,如图3所示。

 

    

图3 

2.1将物体放在第一分角内投影称为第一角投影,又称E法——欧洲的方法。

   2.2将物体放在第三分角内投影称为第三角投影,又称为A法——美国的方法。

   我国用的是第一角投影法。

    第三角投影是假想将物体放在透明的玻璃盒中,以玻璃盒的每个侧面作为投影面,按照人—面—物的位置作正投影而得到图形的方法,如图4、图5。

 

    

图4图5 

    2.3第三角投影中六个基本视图的位置

    ISO国际标准规定,第三角投影中六个基本视图的位置如图6所示。

 

    

图6 

    以上视图是将物体投影到一个封闭矩形(透明的)“投影箱”的各个投影面上而得到的。

    每个视图都可以理解为:

当观察者的视线垂直与相应的投影面时,他所看到的物体的实际图像。

    前视图即观察者假想自己处于物体的前面,并逐点移动眼睛的位置,且视线始终垂直于一个假想的正立投影面(透明的)而得到的物体的正面投影,其它视图可按类似方法获得。

    读图者应当始终把视图看作是物体本身的一面。

从前视图可看出物体的高度与宽度,以及物体顶面、底面、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位置。

顶视图显示物体的深度和宽度。

    2.4第三角投影的优点

    

(1)视图配置较好,便于识图

    视图之间直接反映了视向,便于看图,便于作图。

左视图在左边,右视图在右边。

而第一角投影有时要采用“向视图”来弥补表达不清楚的部位。

    

(2)易于想象物体的空间形状

    左视图和右视图向里,顶视图向下,这样易于想象物体的形状。

    (3)便于绘制轴侧图

    易于想象物体的空间形状,对绘制轴侧图时想象物体形状有直接帮助。

    (4)有利于表达零件细节

    相邻图就近配置,一般均不需另加标注,如图7。

 

    

图7 

    (5)尺寸及其它标注相对集中。

第一角画法

4、图样画法简说

视图:

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

剖视图和断面视图。

局部放大图。

5、尺寸注法

5-1、图纸上通用标法

角度数字

30°

半径

R30

SΦ30

尺寸线

30

对边

Hex

球面

SR30

直径

φ30

六角对边

SW

四方

 

二、工程图纸的阅读方法

工程图纸主要分为三大块:

1)标准产品图

2)工序图

3)原材料图

1)标准产品图:

1.图纸必须清楚表达,正确无误。

2.材料必须明确

3.技术要求明确

2)工序图:

对产品及技术要求进行分析,确定加工顺序、尺寸及要求.

3)原材料图:

对材料尺寸、外观、粗糙度、热处理、机械性能、化学成份、ROHS要求及执行标准等作出明确规定

 

螺纹标法

普通螺纹(M)

M20*1.5-6G

美国统一螺纹(UN)

5/8-24-UNEF-2A

英制管螺纹(55°)非密封管螺纹

G3/4

美制管螺纹(60°)

1/2NPT

英制管螺纹(55°)一般密封管螺纹

R3/4

R螺纹

R3/4

NPT,PT,G 都是管螺纹.

  NPT是National(American)PipeThread的缩写,属于美国标准的60度锥管螺纹,用于北美地区.国家标准可查阅GB/T12716-1991

  PT是PipeThread的缩写,是55度密封圆锥管螺纹,属惠氏螺纹家族,多用于欧洲及英联邦国家.常用于水及煤气管行业,锥度规定为1:

16.国家标准可查阅GB/T7306-2000

  G是55度非螺纹密封管螺纹,属惠氏螺纹家族.标记为G代表圆柱螺纹.国家标准可查阅GB/T7307-2001

  另外螺纹中的1/4、1/2、1/8标记是指螺纹尺寸的直径,单位是英吋.行内人通常用分来称呼螺纹尺寸,一吋等于8分,1/4吋就是2分,如此类推.

  G就是管螺纹的统称(Guan),55,60度的划分属于功能性的,俗称管圆。

即螺纹由一圆柱面加工而成。

  ZG俗称管锥,即螺纹由一圆锥面加工而成,一般的水管接头都是这样的,国标标注为Rc

  公制螺纹用螺距来表示,美英制螺纹用每英寸内的螺纹牙数来表示,这是它们最大的区别,

  公制螺纹是60度等边牙型,英制螺纹是等腰55度牙型,美制螺纹60度。

  公制螺纹用公制单位,美英制螺纹用英制单位。

  管螺纹主要用来进行管道的连接,其内外螺纹的配合紧密,有直管与锥管两种。

公称直径是指所连接的管道直径,显然螺纹直径比公称直径大。

1/4,1/2,1/8是英制螺纹的公称直径,单位是英寸。

紧固连接螺纹

米制普通螺纹M

美制统一螺纹UN

英制惠氏螺纹B.S.W.B.S.FWhit.S.和Whit

米制小螺纹S

米制航空航天螺纹MJ

美制航空航天螺纹UNJ

传动连接螺纹

米制梯形螺纹30度Tr

美制梯形螺纹29度ACME

米制锯齿螺纹3度/30度B

美制和英制锯齿螺纹7度/45度BUTT(美)B.S.Buttress(英0

管螺纹

英制管螺纹55度1.一般密封管螺纹R2.非密封管螺纹G

美制管螺纹60度1.一般密封管螺纹NPT、NPSC2.干密封管螺纹NPTF、NPSF、NPSI、PTF-SAESHORT3.非密封管螺纹NPSM、NPSL、NPTR

米制管螺纹60度1.一般密封米制管螺纹ZM、M2.非密封米制管螺纹M

 

 

形位公差的符号其标法

 

常用表面粗糙度标法

 

常用材料的切削性能及用途

常用铜合金:

1.C3602(日本)易切削黄铜,具有极好的切削、钻孔性能,导电性好,耐腐蚀性强。

2.C3604同上,可锻造。

3.C3771锻造用黄铜,优良的冷镦性和延展性,良好的滚花、高韧性且耐腐蚀,电性好。

4.C36000(美国)易切削黄铜,可锻造。

5.C17300高强度高铍青铜合金,适用于焊接用电极。

6.C54400易切削锡青铜,良好的切削钻孔性能,强度高,电性好。

400系列不锈钢——一种铁、碳合铬的合金。

这种不锈钢具有马氏体结构和铁元素,因此具有正常的磁特性。

400系列不锈钢

具有很强的抗高温氧化能力,而且与碳钢相比,其物理特性和机械特性都有进一步的改善。

大多数400系列不锈钢都可以进

行热处理。

在阀门中,这种材料的最主要用途是,作为蝶阀的阀杆材料,和铸钢阀门的后阀座衬套和阀楔板。

316不锈钢——一种含有铁、碳、镍和铬的合金材料,一种无磁性不锈钢材料,比400系列不锈钢具有更好的可锻特性。

由于

316不锈钢的奥氏体结构,因此它在许多环境中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能,具有很好的抗金属超应力引起的腐蚀所造成的断裂

的性能,而且其材料特性不受热处理的影响。

这种材料在阀门上主要用做:

阀杆,阀体和球体材料。

17.4 PH不锈钢——是一种经过沉降凝结/老化硬化处理的马氏体不锈钢,具有很高的硬度。

17.4 PH能够比400系列不锈钢

更能够经受住腐蚀的侵蚀,在大多数情况下,它的抗腐蚀特性非常接近300系列不锈钢。

17.4 PH主要用作蝶阀和球阀的阀杆材料。

奥氏体不锈钢

    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

钢中含Cr约百分之18、Ni 8-10、C约0.1时,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

奥氏体铬镍

不锈钢包括著名的18Cr-8Ni钢和在此基础上增加Cr、Ni含量并加入Mo、Cu、Si、Nb、Ti等元素发展起来的高Cr-Ni系列钢。

奥氏体不锈钢无磁性而且具有高韧性和塑性,但强度较低,不可能通过相变使之强化,仅能通过冷加工进行强化。

如加入

S,Ca,Se,Te等元素,则具有良好的易切削性。

此类钢除耐氧化性酸介质腐蚀外,如果含有Mo、Cu等元素还能耐硫酸、磷

酸以及甲酸、醋酸、尿素等的腐蚀。

此类钢中的含碳量若低于百分之0.03或含Ti、Ni,就可显著提高其耐晶间腐蚀性能。

硅的奥氏体不锈钢浓硝酸肯有良好的耐蚀性。

由于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全面的和良好的综合性能,在各行各业中获得了广泛的

应用。

    铁素体不锈钢

    在使用状态下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

含铬量在百分之11-30,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

这类钢一般不含镍,有时

还含有少量的Mo、Ti、Nb等到元素,这类钢具导热系数大,膨胀系数小、抗氧化性好、抗应力腐蚀优良等特点,多用于制造

耐大气、水蒸气、水及氧化性酸腐蚀的零部件。

这类钢存在塑性差、焊后塑性和耐蚀性明显降低等缺点,因而限制了它的应

用。

炉外精炼技术(AOD或VOD)的应用可使碳、氮等间隙元素大大降低,因此使这类钢获得广泛应用。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是奥氏体和铁素体组织各约占一半的不锈钢。

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百分之18-28,Ni含量在百分之3-10。

些钢还含有Mo、Cu、Si、Nb、Ti,N等合金元素。

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

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

超塑性等特点。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

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孔蚀

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

    马氏体不锈钢

    通过热处理可以调整其力学性能的不锈钢,通俗地说,是一类可硬化的不锈钢。

典型牌号为Cr13型,如2Cr13 ,3Cr1

3 ,4Cr13等。

粹火后硬度较高,不同回火温度具有不同强韧性组合,主要用于蒸汽轮机叶片、餐具、外科手术器械。

根据化

学成分的差异,马氏体不锈钢可分为马氏体铬钢和马氏体铬镍钢两类。

根据组织和强化机理的不同,还可分为马氏体不锈

钢、马氏体和半奥氏体(或半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以及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等。

316和317不锈钢(317不锈钢的性能见后)是含钼不锈钢种。

317不锈钢中的钼含量略高明于316不锈钢.由于钢中钼,该钢种

总的性能优于310和304不锈钢,高温条件下,当硫酸的浓度低于15%和高于85%时,316不锈钢具有广泛的用途。

316不锈钢

还具有良好的而氯化物侵蚀的性能,所以通常用于海洋环境。

316耐腐蚀性:

耐腐蚀性能优于304不锈钢,在浆和造纸的生产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蚀的性能。

而且316不锈钢还耐海洋和

侵蚀性工业大气的侵蚀。

常用不锈钢:

1.SUS303防锈快削无磁钢材,切削性优于SUS304;

(SUS303Cu加铜,改善材料塑性及耐腐蚀性)。

2.SUS304防锈切削性差,具有良的耐蚀性、耐热性、冲压弯曲等热加工性好,无磁性。

3.SUS316防锈耐腐蚀性和高温性特别好,防水性优于SUS304,可和海水及各种媒介使用,无磁性。

4.SUS410防锈(耐腐蚀性相对较差)适用于淬火处理,加工性良好,有磁性。

5.SUS416防锈(耐腐蚀性相对较差)适用于淬火处理,有磁性。

6.SUS420J2防锈(耐腐蚀性相对较差)适用于淬火处理,淬火硬度高,有磁性。

常用不锈钢牌号的主要用途

牌号类型用途

1Cr18Ni9Ti奥氏体型使用最广泛,适用于食品、化工、医药、原子能工业

0Cr25Ni20奥氏体型炉用材料,汽车排气净化装置用材料

1Cr18Ni9奥氏体型经冷加工有高的强度,建筑用装饰部件

0Cr18Ni9奥氏体型作为不锈耐热钢使用最广泛、食品用设备,一般化工设备,原子能工业用

00Cr19Ni10奥氏体型用于抗晶间腐蚀性要求高的化学、煤炭、石油产业的野外露天机器、建材、耐热零件及热处理有困难的零件

0Cr17Ni12Mo2奥氏体型适用于在海水和其它介质中,主要作耐点蚀材料,照相、食品工业、沿海地区设施、绳索、CD杆、螺栓、螺母

00Cr17Ni14Mo2奥氏体型为0Cr17Ni12Mo2的超低碳钢,用于对抗晶间腐蚀性有特别要求的产品

1Cr18Ni12Mo2Ti奥氏体型用于抗硫酸、磷酸、甲酸、乙酸的设备,有良好的耐晶间腐蚀性

0Cr18Ni12Mo2Ti奥氏体型同上

0Cr18Ni10Ti奥氏体型添加Ti提高耐晶间腐蚀,不推荐作装饰部件

0Cr16Ni14奥氏体型无磁不锈钢,作电子原件

0-1Cr20Ni14Si2奥氏体型

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及抗氧化性,对含硫气氛较敏感,在600-800℃有析出相的脆化倾向,适用于制作承受应力的各种炉用构件

1Cr17Ni7奥氏体型适用于高强度构件,火车客车车厢用材料

00Cr18Ni5Mo3Si2奥氏体型+铁素体耐应力腐蚀破裂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强度,适用于含氯离子的环境,用于炼油、化肥、造纸、石油、化工等工业,制造热交换器、冷凝器等

0Cr17(Ti)铁素体型用于洗衣机内桶冲压件,装饰用

00Cr12Ti铁素体型用于汽车消音器管,装饰用

0Cr13Al铁素体型从高温下冷却不产生显著硬化,汽轮材料,淬火用部件,复合钢材

1Cr17铁素体型耐蚀性良好的通用钢种,建筑内装饰用,重油燃烧部件,用于家庭用具,家用电器部件

0Cr13铁素体型作较高韧性及受冲击负荷的零件,如汽轮叶片,结构架,螺栓,螺帽等

1Cr13马氏体型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机械加工性,用作一般用途、刀刃机械零件、石油精炼装置、螺栓、螺母、泵杆、餐具等

2Cr13马氏体型淬火状态下硬度高,耐蚀性良好,作汽轮机叶片,餐具(刀)

我要评论查看评论

 

 

  一、纯铝

  纯铝的特点是密度小,为2.72g/cm3,导电、导热性能好,化学性质很活泼,在空气和水中有较好的耐蚀性,但不能耐酸、碱、盐的腐蚀。

  铝具有面心立方晶格,塑性好,强度不高。

纯铝主要用来制作电线、电缆、散热器及要求不锈耐蚀而强度要求不高的日用品或配制合金。

  工业纯铝或多或少存在有杂质(如Fe、Si等)。

铝中所含杂质数量愈多,其导电性、导热性、抗大气腐蚀性以及塑性就愈低。

  我国工业纯铝的牌号是以杂质的限量来编制的,如L1、L2、L3……。

L是“铝”字汉语拼音字首,其后所附顺序号愈大,其纯度愈低。

  二、铝合金

   纯铝加入合金元素,如Si、Cu、Mg、Mn等,制成铝合金。

铝合金强度较高,密度小,有很高的比强度(即强度极限与密度的比值),好的导热性及耐蚀性等。

  1、铝合金的分类

   根据铝合金的成分及生产工艺特点,可将铝合金分为形变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两类。

形变铝合金中固溶体的成分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进行热处理强化的称为热处理不能强化的铝合金;固溶体成分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可用热处理来强化的称为热处理能强化的铝合金。

铸造铝合金可按照其中主要合金元素的不同分为:

Al-Si、Al-Cu、Al-Mg、Al-Zn等。

  铝合金的主要热处理是“时效硬化”。

对于热处理不能强化的铝合金只可以通过冷变形加工硬化方法提高其强度

   铝合金加热到α相区,保温、水冷淬火,可在室温得到过饱和的α固溶体,其强度和硬度并不能立即升高,而塑性却显著改善,这种过程称为淬火或固溶处理。

固溶处理后的合金随时间延续而发生进一步强化的现象称为“时效强化”或“时效硬化”。

在室温下所进行的时效称为自然时效,在加热的条件下所进行的时效称为人工时效。

  2、形变铝合金

  形变铝合金加热时能形成单相固溶体组织,塑性较好,适于压力加工。

形变铝合金还可按照其主要性能特点分为防锈铝、硬铝、超硬铝及锻铝等。

  

(1).防锈铝合金

   这类合金主要合金元素是Mn和Mg。

锻造退火后是单相固溶体,抗腐蚀性能好,塑性好,但不能通过热处理来强化,主要用于载荷不大的压延、焊接,或耐蚀结构件,如油箱、导管、线材、轻载荷骨架以及各种生活器具等。

防锈铝牌号用“铝防”汉语拼音字首“LF”加顺序号表示。

  

(2)硬铝合金

   硬铝基本上是Al-Cu-Mg合金,还含有少量的Mn,硬铝比强度高,且可以进行时效强化,但抗蚀性差。

   硬铝牌号用“铝硬”汉语拼音字首“LY”加顺序号,如LY1(铆钉硬铝)、LY11(标准硬铝)及LY12(高强度硬铝)等。

  (3)超硬铝合金

  是Al-Cu-Mg-Zn合金。

这类合金是目前强度最高的铝合金,比强度更高,故称超硬铝。

缺点是抗蚀性很差,可提高人工时效温度或包铝。

  超硬铝合金的牌号用“铝超”汉语拼音字首“LC”加顺序号表示。

  

  (4)锻铝合金

   是Al-Cu-Mg-Si系合金,合金元素的种类多,每种元素的含量较少,具有良好的热塑性及耐蚀性。

淬火时效后均可提高强度。

    锻铝合金的牌号用“铝锻”汉语拼音字首“LD”加顺序号表示。

 3、铸造铝合金

  铸造铝合金具有低熔点共晶组织,流动性好,适于铸造,但不适于压力加工。

  铸造铝合金种类很多,其中铝硅合金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足够的强度,而且密度小,用得最广,约占铸造铝合金总产量的50%以上,含Si(10~13)%的Al-Si合金是最典型的铝硅合金,属于共晶成分,通常称为“硅铝明”。

   铸造铝合金的牌号由“铸”字的汉语拼音字首“Z”+Al+其它主要元素符号及百分含量来表示,如ZAlSi12表示含12%Si的铸造Al-Si合金。

而合金的代号用“铸铝”的汉语拼音字首“ZL”加三位数字表示。

第一位数字表示合金类别,第二、三位则表示合金的顺序号。

例ZL102表示2号Al-Si系铸造铝合金。

   铸造铝合金一般用于制作质轻、耐蚀、形状复杂及有一定机械性能的零件。

 

常用铝合金:

1.6060冷加工好,强度比6061低。

2.6061冷加工好,热处理型耐蚀性合金,T6处理的高耐用性,焊接性好,可锻造。

3.6063冷加工好,强度比6061低,但较易射出成型,耐蚀性及表面处理良好,

焊接性好,可锻造。

T4状态------经过溶体化处理后经自然时效硬化处理。

T5状态------经过热处处理和淬火之后再经人工时效硬化处理。

T6状态------经过溶体化处理之后做人工时效硬化处理材料。

 

时效处理

  将淬火后的金属工件置于室温或较高温度下保持适当时间,以提高金属强度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室温下进行的时效处理是自然时效;较高温度下进行的时效处理是人工时效。

在机械生产中,为了稳定铸件尺寸,常将铸件在室温下长期放置,然后才进行切削加工。

这种措施也被称为时效。

但这种时效不属于金属热处理工艺。

  20世纪初叶,德国工程师A.维尔姆研究硬铝时发现,这种合金淬火后硬度不高,但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硬度便显著上升,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沉淀硬化。

这一发现在工程界引起了极大兴趣。

随后人们相继发现了一些可以采用时效处理进行强化的铝合金、铜合金和铁基合金,开创了一条与一般钢铁淬火强化有本质差异的新的强化途径──时效强化。

  绝大多数进行时效强化的合金,原始组织都是由一种固溶体和某些金属化合物所组成。

固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在时效处理前进行淬火,就是为了在加热时使尽量多的溶质溶入固溶体,随后在快速冷却中溶解度虽然下降,但过剩的溶质来不及从固溶体中分析出来,而形成过饱和固溶体。

为达到这一目的而进行的淬火常称为固溶热处理。

  经过长期反复研究证实,时效强化的实质是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许多非常细小的沉淀物颗粒(一般是金属化合物,也可能是过饱和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在许多微小地区聚集),形成一些体积很小的溶质原子富集区。

  在时效处理前进行固溶处理时,加热温度必须严格控制,以便使溶质原子能最大限度地固溶到固溶体中,同时又不致使合金发生熔化。

许多铝合金固溶处理加热温度容许的偏差只有5℃左右。

进行人工时效处理,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强化效果。

生产中有时采用分段时效,即先在室温或比室温稍高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更高的温度下再保温一段时间。

这样作有时会得到较好的效果。

  马氏体时效钢淬火时会发生组织转变,形成马氏体。

马氏体就是一种过饱和固溶体。

这种钢也可采用时效处理进行强化。

  低碳钢冷态塑性变形后在室温下长期放置,强度提高,塑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机械时效。

 

材料硬度

材料软硬程度的一个性能指标。

硬度试验的方法较多,原理也不相同,测得的硬度值和含义也不完全一样。

最常用的是静负荷压入法硬度试验,即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A,HRB,HRC)、维氏硬度(HV),橡胶塑料邵氏硬度(HA,HD)等硬度其值表示材料表面抵抗坚硬物体压入的能力。

而里氏硬度(HL)、肖氏硬度(HS)则属于回跳法硬度试验,其值代表金属弹性变形功的大小。

因此,硬度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量,而是反映材料的弹性、塑性、强度和韧性等的一种综合性能指标。

1、钢材的硬度:

金属硬度(Hardness)的代号为H。

按硬度试验方法的不同,

●常规表示有布氏(HB)、洛氏(HRC)、维氏(HV)、里氏(HL)硬度等,其中以HB及HRC较为常用。

●HB应用范围较广,HRC适用于表面高硬度材料,如热处理硬度等。

两者区别在于硬度计之测头不同,布氏硬度计之测头为钢球,而洛氏硬度计之测头为金刚石。

●HV-适用于显微镜分析。

维氏硬度(HV)以120kg以内的载荷和顶角为136°的金刚石方形锥压入器压入材料表面,用材料压痕凹坑的表面积除以载荷值,即为维氏硬度值(HV)。

●HL手提式硬度计,测量方便,利用冲击球头冲击硬度表面后,产生弹跳;利用冲头在距试样表面1mm处的回弹速度与冲击速度的比值计算硬度,公式:

里氏硬度HL=1000×VB(回弹速度)/VA(冲击速度)。

便携式里氏硬度计用里氏(HL)测量后可以转化为:

布氏(HB)、洛氏(HRC)、维氏(HV)、肖氏(HS)硬度。

或用里氏原理直接用布氏(HB)、洛氏(HRC)、维氏(HV)、里氏(HL)、肖氏(HS)测量硬度值。

2、H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