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6150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6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贵州省安紫高速公路土建1标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

姜海东

审核:

张立桩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贵州省安紫高速公路土建1标段项目经理部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编制依据

(1)《贵州省赤水至望谟高速公路(安顺至紫云段)土建A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三册及第六册。

(2)安顺至紫云高速公路土建1标施工招投标文件,以及工程量清单。

(3)国家及当地政府有关法律、规程、规则、条例和规定。

(4)安顺至紫云高速公路土建1标施工现场实地勘察和技术调查资料。

(5)本工程的特点、工期要求及周围的环境因素等。

(6)安顺至紫云高速公路土建1标施工合同文件。

2.编制原则

(1)遵循设计及规范要求

正确理解设计文件,遵循设计及规范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2)确保工程安全

充分认识本项目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的特点,结合地下工程的施工特点,应用可靠的技术和工法,以信息化的手段,确保工程安全。

(3)确保工期目标

优化施工组织,合理组合施工机械,精心配置资源,采取操作性强的技术措施,确保节点工期实现,最终保证总工期目标的实现。

(4)确保工程质量

确立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的观念,完善质保体系,严格过程控制,精益求精,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制定目标。

(5)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项目,保障职工职业健康,文明施工,减少扰民。

3.主要技术规范及标准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安紫高速土建1标段起于安顺市东面的猫猫洞,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9+520,路线全长9.536公里。

本合同段按四车道高速公路建设,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整体式路基宽度26.00m,分离式路基宽度13.00m。

路基排水系统由路堑边沟、路堤边沟、排水沟、截水沟、衬砌拱泄水槽、急流槽、自然沟渠等组成。

填方路基坡脚护坡道外设置0.6×0.6m矩形路堤边沟、挖方路基边部设置0.6×0.9m矩形路堑边沟,汇集和排泄降落于坡面和路面上的地表水,当路堑边沟和路堤边沟高差不大时,可采用渐变的梯形沟接顺,当高差较大时,使用急流槽相接。

路堑边坡上方地表径流较大时,设置拦截地表径流的山坡0.6×0.6米的矩形截水沟。

为排出主线超高路段外侧路面水,在路缘带边缘设置纵向排水沟、集水井、φ15cm横向排水管,并通过边坡衬砌拱急流槽将超高路段外侧路面排水排入排水沟。

集水井、横向排水管原则上每隔50m设置一处,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位置可作适当调整,横向排水管需采用C20混凝土包裹。

2.水文地质概况

2.1主要地质概况

(1)ZK1+000~ZK1+310段为高填方路基,路线跨谷地,属于峰丛谷地地貌。

经调绘和钻探资料显示,上覆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含碎石粉质粘土厚2~4米,下伏基岩为三迭系下统谷脚组肖家庄段浅灰色中厚层白云岩。

岩层产状:

124°∠8°。

该段填方边坡基底自然横坡平缓,填方边坡稳定。

(2)ZK2+560~ZK2+790段为高填方路基,路线跨沟谷地,属于峰丛谷地地貌。

经调绘和钻探资料显示,上覆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含碎石粉质粘土厚2~3米,下伏基岩为三迭系下统谷脚组肖家庄段浅灰色中厚层白云岩。

岩层产状:

260°∠12°。

该段填方边坡基底地面局部较陡,基底采用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不小于4米,填方边坡稳定。

(3)ZK5+540~ZK5+668段为挖方路基,路段从一单斜坡通过,附近海拔1350.2~1497.8m,相对高差147.6m;线路轴线通过地段海拔1362.3~1370.0m,相对高差7.7m,地貌类型为侵蚀-溶蚀低山地貌。

经调绘和钻探资料显示,覆盖层为碎石土(Qel+dl):

褐黄色,碎石成分为硅质岩、泥岩,粒径为20~40mm,含量约70%,厚8.2~9.7m,结构稍密,场区大部均有分布。

下伏基岩为二迭系吴家坪组和长兴组薄至中厚层状泥岩,全、强风化层岩体破碎,岩心呈块状、碎块状,中风化层较完整。

路线走向为154°,岩层产状为320°∠62°,左边坡为切向边坡,边坡开挖后易沿强风化界面发生滑移失稳,坡顶5米外设截水沟。

(4)YK5+620~YK5+665段为挖方路基,路段从一单斜坡通过,附近海拔1350.2~1497.8m,相对高差147.6m;线路轴线通过地段海拔1362.3~1370.0m,相对高差7.7m,地貌类型为侵蚀-溶蚀低山地貌。

经调绘和钻探资料显示,覆盖层为碎石土(Qel+dl):

褐黄色,碎石成分为硅质岩、泥岩,粒径为20~40mm,含量约70%,厚6~8m,结构稍密,场区大部均有分布。

下伏基岩为二迭系吴家坪组和长兴组薄至中厚层状泥岩,全、强风化层岩体破碎,岩心呈块状、碎块状,中风化层较完整。

路线走向为151°,岩层产状为320°∠62°,右边坡为切向边坡,边坡开挖后易沿强风化界面发生滑移失稳。

处理措施为坡顶5米外设截水沟,第一级构面结合一般,岩体类型为III类。

路线走向为154°,岩层产状为113°∠41°,左边坡为切向边坡,边坡开挖后易沿强风化界面发生滑移失稳,坡顶5米外设截水沟。

(5)ZK6+985~ZK7+048段为挖方路基,路段从一单斜坡通过,地貌类型为侵蚀-溶蚀低山地貌。

经调绘和钻探资料显示,覆盖层为碎石土(Qel+dl):

褐黄色,碎石成分为硅质岩、泥岩,粒径为20~40mm,含量约70%,厚7~9m,结构稍密,场区大部均有分布。

下伏基岩为二迭系吴家坪组和长兴组硅质岩夹泥岩,碎石土厚约8m,强风化层厚度约13m,强风化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多呈网格状交切,岩体破碎,呈碎裂状结构,岩石软,结构面结合差,岩体类型为Ⅳ类;中风化较破碎,结构面结合一般,岩体类型为III类。

路线走向为154°,岩层产状为113°∠41°,左边坡为切向边坡,边坡开挖后易沿强风化界面发生滑移失稳,坡顶5米外设截水沟。

(6)YK6+985~YK7+040段为挖方路基,路段从一单斜坡通过,地貌类型为侵蚀-溶蚀低山地貌。

经调绘和钻探资料显示,覆盖层为碎石土(Qel+dl):

褐黄色,碎石成分为硅质岩、泥岩,粒径为20~40mm,含量约70%,厚8~9m,结构稍密,场区大部均有分布。

下伏基岩为二迭系吴家坪组和长兴组硅质岩夹泥岩,碎石土厚约8m,强风化层厚度约13m,强风化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多呈网格状交切,岩体破碎,呈碎裂状结构,岩石软,结构面结合差,岩体类型为Ⅳ类;中风化较破碎,结构面结合一般,岩体类型为III类。

路线走向为151°,岩层产状为113°∠41°,左边坡为切向边坡,边坡开挖后易沿强风化界面发生滑移失稳,坡顶5米外设截水沟。

(7)ZK7+127~ZK7+293段为高填方路基,路线跨沟谷地,属于侵蚀-溶蚀低山地貌。

经调绘和钻探资料显示,上覆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含碎石粉质粘土厚4~6米,下伏基岩为二迭系吴家坪组和长兴组泥岩夹硅质岩、煤层。

岩层产状:

152°∠35°。

该段左侧填方边坡基底地面横坡平缓,填方边坡稳定。

(8)ZK7+350~ZK7+489段为高填方路基,路线跨沟谷地,属于侵蚀-溶蚀低山地貌。

经调绘和钻探资料显示,上覆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含碎石粉质粘土厚5~7米,下伏基岩为二迭系吴家坪组和长兴组泥岩夹硅质岩、煤层。

岩层产状:

152°∠35°。

该段左侧填方边坡基底地面横坡平缓,填方边坡稳定。

(9)YK7+360~YK7+480段为填方路基,路段经过一小山腰,两边地势低洼,附近海拔1298.5~1379.1m,相对高差80.6m;线路轴线通过地段海拔1317.5~1334.4m,相对高差16.9m,地貌类型为溶蚀-构造型山地貌。

经调绘和钻探资料显示,覆盖层为场区上覆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粘土、沼泽沉积层(Qf)淤泥质粘土,粘土:

褐黄色,可塑至软塑状,局部混少量碎石,约占5%,厚约1~3.5m场区大部均有分布。

淤泥质粘土:

灰褐色,软至流塑状,局部混少量碎石,约占5%,分布于路线右侧低洼的沟谷内,厚约12m,根据CK1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N=1.4击,据ZK1及CK1静力触探,[fa0]=63.2~76.9kPa。

下伏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薄至中厚层状泥灰岩。

由于场区路线右侧地势低洼处位排水通道,且有泉点出露,水流沿沟谷地段常年浸泡,形成软土,软土分布于路线右侧的冲沟内。

该段软土长约310m,宽15~130m,厚约12m,为淤泥质粘土、全风化层泥灰岩,软至流塑状,该段软土对路基影响大。

(10)BK0+320~AK0+060(旧州互通)段为挖方路基,路段从一单斜坡通过,地貌类型为溶蚀低中山地貌。

经调绘和钻探资料显示,覆盖层为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粘土,褐黄色,可塑状,边坡区0~2m,N=5.7击。

下伏基岩为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薄至中厚层状灰岩,偶夹泥质条带。

强风化岩体厚约3.5m,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较破碎,岩石较软,结构面结合差,岩体类型为Ⅳ类;中风化较破碎~较完整,结构面结合一般,岩体类型为III类。

路线走向为75°,岩层产状为332°∠20°,左边坡为顺层边坡,边坡开挖后易沿软弱夹层发生滑移失稳,坡顶5米外设截水沟。

(11)BK0+220~BK0+433.247(云峰互通)段为挖方路基,路段从一单斜坡通过,附近海拔1325.7~1405.9m,相对高差80.2m;线路轴线通过地段海拔1338.5~1365.7m,相对高差27.2地貌类型为侵蚀-溶蚀低山地貌。

场区出露地层上覆第四系残坡积层粘土(Qel+dl),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谷脚组(T1g)薄至中厚层状灰岩层。

场区不良地质表现为岩溶。

位于BK0+340右45米发育一溶洞,该溶洞洞口长15m×宽5m,发育深度约15m,发育方向为340°,该溶洞位于路基挖方范围内,对路基稳定性有影响,应对其进行处理,处理措施为坡顶5米外设截水沟。

2.2水文地质

项目区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蒙江支流上游,流经区域地表河水向南流向为主。

由于沿线岩溶发育,地表河流多处经地下溶洞穿山而过,时隐时现,形成独特的岩溶景观。

路线所经区域地表水系较发育,局部路段地表水缺乏。

2.3气候条件

区内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平均气温在13.2~15°C,极端最高温为34.3°C,极端最低温为-7.6°C。

年日照968.6~1309.6小时,南部少于北部,阴天日数200~259天,无霜区平均270天。

春季和秋季,日平均气温变化较大,春季气温高于秋季,春季气温回升快。

区内降水量充沛,但分布不均,西北部偏多、东部偏少。

多年平均降水量1396.9毫米,最多年1879.6毫米,最少年为947.6毫米,最大日降水量185.4毫米(1973年9月19日),年降水日数平均为195天。

区内历年盛行东北风、南风次之,多年平均风速2.4米/秒,春季风量最大。

区内灾害性天气全年均有,境内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低温、干旱,风雹、暴雨、秋季绵雨等,其中干旱、风雹连年交替发生,或一年之中多次发生。

2.4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查得测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场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场区无断层通过,下伏基岩连续稳定,场地稳定。

3.主要工程量

3.1主线路基排水工程量

主线路基主要排水工程数量(含互通立交主线部分)见下表:

表2.1主线路基排水工程数量表

序号

名称

结构说明

长度(m)

M7.5浆砌片石(m3)

C20混凝土(m3)

土方开挖(m3)

石方开挖(m3)

沥青麻筋(m2)

1

排水沟

Ⅲ型(60×80cm矩形)

3558

3522.2

3522.2

3522.2

271.9

2

边沟

盖板边沟(60×90cm)

6376

5923.3

2677.9

6248.5

581.6

3

截水沟

堑顶(60×60cm矩形)

1705

1227.6

1841.4

114.48

Ⅱ型平台(25×40cm梯形)

2830

283

26.7

4

急流槽

B式-边沟接排水沟

198

176.7

258.7

129.4

30.2

C式-排水沟接自然沟

1601

1240.04

914.33

914.33

218.18

D式-截水沟接边沟

83

187.9

133.7

133.7

31.7

3.2云峰互通立交路基排水工程量

云峰互通立交路基主要排水工程数量(不含主线部分)见下表:

 

表2.2云峰互通立交路基排水工程数量表

序号

名称

结构说明

长度(m)

M7.5浆砌片石(m3)

C20混凝土(m3)

土方开挖(m3)

石方开挖(m3)

沥青麻筋(m2)

1

排水沟

Ⅲ型(60×60cm矩形)

2536

1825.9

1825.9

1825.9

160.6

2

边沟

盖板边沟(60×60cm)

4826

3614.7

1766.3

4121.4

354.3

3

截水沟

堑顶(60×60cm矩形)

980

705.6

1058.4

67.7

Ⅱ型平台(25×40cm梯形)

984

98.4

9.1

4

急流槽

C式-排水沟接自然沟

271

230.34

38.88

D式-截水沟接边沟

7

45.3

32.1

32.1

7.9

3.3旧州互通立交路基排水工程量

旧州互通立交路基主要排水工程数量(不含主线部分)见下表:

表2.3旧州互通立交路基排水工程数量表

序号

名称

结构说明

长度(m)

M7.5浆砌片石(m3)

C20混凝土(m3)

土方开挖(m3)

石方开挖(m3)

沥青麻筋(m2)

1

排水沟

Ⅲ型(60×60cm矩形)

1976

1422.7

1422.7

1422.7

92.2

2

边沟

盖板边沟(60×60cm)

2232

1671.8

816.9

1906.1

164

3

截水沟

堑顶(60×60cm矩形)

285

205.2

307.8

18.7

Ⅱ型平台(25×40cm梯形)

360

36

3

4

急流槽

D式-截水沟接边沟

165

84.7

59.9

59.9

15.1

第三章总体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

1.总体管理目标

(1)路基排水工程计划2015年6月1日开始施工,计划完成日期2016年5月30日。

(2)符合国家和交通部有关标准、规定及设计文件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

(3)施工过程中,封闭围挡,文明施工,创建文明施工管理标准化工地。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制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安全可控,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无职业病危害事故、无较大及以上环境污染事故。

2.施工组织机构及资源配置

2.1施工组织机构

施工现场采用工区管施工队模式,各工区由项目副经理兼任工区长,设专业工程师、物资员、测量班、试验员。

为了加强项目管理,全面履行合同,控制项目成本,施工建设的工期、质量、安全,实现建设目标。

 

 

图3.1路基排水工程施工组织机构图

2.2机械设备的投入

每段路基排水工程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备情况见下表:

表3.1主要施工机械配备表

序号

机械或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国别产地

制造

年份

额定功率(KW)

生产

能力

备注

1

挖掘机

PC220

2

小松山推

2011

114

1.25m3

2

自卸车

1941.280

2

中国邢台

2011

12t

3

装载机

ZL50

1

中国徐州

2011

161

3.0m3

4

插入式振捣器

3

5

交流电焊机

BX1-500-1

3

中国上海

2010

17

6

钢筋调直机

CT4*10

2

中国浙江

2012

1.1

7

钢筋弯曲机

CW40B

2

中国山东

2010

3.0

8

钢筋切割机

CQW32

2

中国山东

2012

3.0

9

全站仪

GTS701

1

日本

2011

10

经纬仪

1

11

精密水准仪

DSZ-2

1

中国天津

2012

12

砂浆拌和机

2

2.3材料组织

2.3.1材料采购原则

遵循质量优先、兼顾价格的原则进行招标采购。

在广泛掌握材料产地、货源、价格、生产、流通等材料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材料招标采购、订货业务,保质保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并接受业主对招标采购过程的监督。

2.3.2选择供应商的基本条件

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具有良好信誉;具有履约合同能力和良好的履约纪录;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资金财务状况;有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有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检测和检验合格的专业生产设备。

2.3.3材料运输及保证措施

(1)甲供材料

由生产厂家用汽车运抵材料中转场地,再用汽车倒运至工地,或直接运至工地。

(2)自购材料

采用汽车由材料产地或供应点通过现场既有公路运输至工地

(3)特殊季节材料保证措施

在雨季和法定长假来临之前,由物资设备部编制详细的材料需求计划,做好施工材料的采购和组织进场,并做好储备,满足施工需要,避免待料停工现象发生。

材料用款做到专款专用,使材料能够按计划运至现场。

3.路基排水系统构成

本标段路基排水系统主要包括排水沟、边沟、堑顶截水沟、平台截水沟、B式急流槽、C式急流槽、D式急流槽等。

排水系统结构形式见下表:

表3.2主线路基排水系统结构形式

序号

名称

结构说明

结构类型

备注

1

排水沟

Ⅲ型(60×80cm矩形)

M7.5浆砌片石

2

边沟

盖板边沟(60×90cm)

C20混凝土

C30钢筋砼盖板

3

截水沟

堑顶(60×60cm矩形)

M7.5浆砌片石

Ⅱ型平台(25×40cm梯形)

M7.5浆砌片石

M10砂浆抹面

4

急流槽

B式-边沟接排水沟

M7.5浆砌片石

C式-排水沟接自然沟

M7.5浆砌片石

D式-截水沟接边沟

M7.5浆砌片石

表3.3旧州互通立交匝道路基排水系统结构形式

序号

名称

结构说明

结构类型

备注

1

排水沟

Ⅲ型(60×60cm矩形)

M7.5浆砌片石

2

盖板边沟

盖板边沟(60×60cm)

C20混凝土

C30钢筋砼盖板

3

截水沟

堑顶(60×60cm矩形)

M7.5浆砌片石

Ⅱ型平台(25×40cm梯形)

M7.5浆砌片石

M10砂浆抹面

4

急流槽

C式-排水沟接自然沟

M7.5浆砌片石

表3.4云峰互通立交匝道路基排水系统结构形式

序号

名称

结构说明

结构类型

备注

1

排水沟

Ⅲ型(60×60cm矩形)

M7.5浆砌片石

2

盖板边沟

盖板边沟(60×60cm)

C20混凝土

C30钢筋砼盖板

3

截水沟

堑顶(60×60cm矩形)

M7.5浆砌片石

Ⅱ型平台(25×40cm梯形)

M7.5浆砌片石

M10砂浆抹面

4

急流槽

C式-排水沟接自然沟

M7.5浆砌片石

D式-截水沟接边沟

M7.5浆砌片石

图3.2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3I-I剖面图

图3.4II-II剖面图

4.施工方案

4.1排水沟、截水沟

4.1.1施工步骤

施工顺序为: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坑开挖→沟身砌筑→砌体勾缝及养护。

4.1.2施工方法

(1)材料准备

路基排水工程所需钢筋、水泥、砂、石料、片石等材料进场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进场材料按规定要求取样检验试验合格,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经批复后方可开工。

(2)测量放样

采用全站仪按设计要求进行放样,水准仪控制标高,按设计要求控制结构物的线型,放样后做好标记,拉线并用石灰撒出开挖范围。

(3)基坑开挖

采用挖掘机按已放样开挖线进行开挖,开挖至沟底后,人工进行沟底和沟坡修整,使沟底坚实平整、线型顺畅,开挖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4)排水沟砌筑

片石应分层砌筑,宜以2~3层砌块组成一工作层,每一工作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

各工作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

砌缝宽度不宜大于40mm。

较大的砌块应用于下层,安砌时应选取形状和尺寸较为合适的砌块,尖锐凸出部分应敲除。

竖缝较宽时,应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但不得在石块下面用高于砂浆砌缝的小片石支垫。

(5)勾缝及养护

砌体的勾缝,宜采用凸缝或平缝。

勾缝砂浆的强度不应低于砌体的砂浆强度。

严重为应采用高强度水泥砂浆冲刷。

砌体的勾缝应嵌入缝内20mm深,缝槽深度不足时,应凿够深度后再勾缝。

浆砌砌体应在砂浆初凝后,洒水覆盖养生7~14d。

养护期间应避免碰撞、震动或承重。

图3.5Ⅲ型排水沟断面图

图3.6堑顶截水沟断面图图3.7Ⅱ型平台截水沟断面图

4.1.3基本要求

(1)石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类别和强度,石质应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

片石的厚度应不小于150mm。

用作镶面的片石,应选择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并应稍加修整。

(2)砌筑用砂浆的类别和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

(3)砂浆中所用水泥、砂、水等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砂宜采用中砂或粗砂,当缺乏天然中砂或粗砂时,可采用满足质量要求的机制砂代替;在保证砂浆强度的基础上,也可采用细砂,但应适当增加水泥用量。

砂的最大粒径,用于砌筑片石时,不宜超过5mm。

(4)砂浆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当变更砂浆的组成材料时,其配合比应重新试验确定。

砂浆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用于石砌体时其稠度宜为50~70mm,气温较高时可适当增大。

砂浆的配制宜采用质量比,并应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稠度,且宜在3~4h内使用完毕;气温超过30℃时,宜在2~3小时内使用完毕。

在运输过程或在储存器中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和;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