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疗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6178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疗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疗方案.docx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疗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疗方案.docx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疗方案

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症部分》(ZYYXH/T40-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1)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

(2)睡眠中汗出,醒后汗止者。

2、西医诊断:

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第二版(贝政平、蔡映云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

(1)汗出,可诉不稳、易消长的全身乏力感,头晕、头痛、头重、心悸、胸闷、腹泻等自主神经性躯体症状。

(2)可见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的异常:

眼心反射,Schelloug起立试验,皮肤划痕试验,心电图,(体表)微小震动图,指尖容积脉波等。

(二)证候诊断

1、肺卫不固证:

自汗,头面、颈胸部时时出汗,活动后尤甚,怕风,平素易感冒,倦怠乏力,面色黄、白光白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2、营卫不和证:

自汗,汗出恶风寒,肢体酸楚,或有微热,或半身或局部出汗,苔薄白,脉缓。

3、湿热熏蒸证:

自汗为主,头部蒸蒸汗出,口腻作渴,身热不扬,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阴虚火旺证:

盗汗,夜寐盗汗,五心烦热,或兼见午后潮热,两颧红赤,口渴,尿黄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5、阴阳两虚证:

自汗、盗汗、腰背酸软疼痛,头晕眼花,发脱齿摇,耳聋耳鸣,小便清长或夜尿频,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无力。

(三)鉴别诊断

肺结核:

出汗以盗汗为主。

长期低热,每于午后或傍晚开始,次晨降至正常,可伴倦怠、乏力;咳嗽、咳痰、咯血、胸痛。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肺卫不固证

治法:

益气固表。

推荐方药:

玉屏风散加味。

黄芪、防风、白术、浮小麦、糯稻根、大枣、甘草等。

中成药:

玉屏风散、玉屏风颗粒等。

2、营卫不和证

治法:

调和营卫。

推荐方药:

桂枝汤加减。

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龙骨、牡蛎等。

3、湿热熏蒸证

治法:

清热化湿。

推荐方药:

①十味温胆汤加减。

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法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生龙骨、生牡蛎、浮小麦、甘草等。

②三仁汤加减。

杏仁、薏苡仁、豆蔻、厚朴、法半夏、通草、滑石、竹叶、苍术、防己等。

4、阴虚火旺证

治法:

滋阴降火。

推荐方药:

①关腠散加减。

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黄连、莲子、肉桂、浮小麦、五味子等。

②当归六黄汤加减。

生地、熟地、当归、黄芩、黄连、黄柏、黄芪、肉桂、五味子、乌梅等。

中成药:

当归六黄丸等。

5、阴阳两虚证

治法:

滋阴温阳

推荐方药:

二仙汤加减。

仙茅、仙灵脾、知母、焦黄柏、当归、巴戟天、女贞子、旱莲草、浮小麦、生龙骨、生牡蛎、甘草等。

中成药:

金匮肾气丸等。

(二)针灸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下面一种或几种方法。

1、针刺疗法

①取穴:

主穴,阴郄、后溪、合谷;配穴,复溜、肺俞等。

针刺操作:

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针具取无菌30号1.5寸毫针,主穴穴位直刺进针1~1.5寸,如果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②“华佗夹脊刺”治疗:

取华佗夹脊穴,采用自上而下依次左右交替针刺,直刺0.5~1寸,用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后留针30分钟,每日针刺1次。

2、温针灸

取大椎穴,以毫针得气后在针柄上放上艾炷,每次3~5壮,每日1次;另取神阙、气海、关元、大椎、合谷、复溜中的2~3穴/次,治疗自汗。

用艾条灸左阴郄,约40分钟,每日1次,治疗盗汗。

3、刺络拔罐与穴位埋针治疗

刺络拔罐:

穴取肺俞,常规消毒,先用抽气罐以肺俞为中心用较大吸力拔罐1分钟左右,使局部皮肤充血至紫红色,然后取下抽气罐,用三棱针点刺肺俞1~2下后,再在原处拔罐3~5分钟,出血量一般可达3mL左右,1~3天左右治疗1次,与穴位埋针同时进行。

穴位埋针:

穴取尺泽、复溜,消毒后埋植皮内针(麦粒型),皮内针针刺方向与经络循行路线垂直,医用胶布固定,视气温高低,埋针时间可在1~3天左右。

4、耳穴压豆

王不留行籽,选择耳穴交感、皮质下、内分泌。

局部常规消毒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0.6cm见方的胶布对准穴位敷贴。

用手指按压3分钟,每日5次,隔日换穴1次。

(三)中药外治法

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下面一种或几种方法。

1、中药足浴

泡脚方药组成:

淫羊藿、补骨脂、黄芪、茯苓、小黑豆,浮小麦等。

可用于阴阳两虚证。

用法:

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煎熬至约1500ml,取出药汁倒入盆中,泡脚时先将脚架在盆边用蒸气蒸双脚,同时双脚不断相互搓擦,待水温降至约50℃时,将双脚浸泡在热水中,继续搓擦约30分钟。

2、中药外敷疗法

(1)外敷止汗方:

五倍子、郁金组成,用蜂蜜调匀敷脐。

适用于各种汗出。

(2)取黄芪、五倍子、五味子,研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两侧内关穴,贴于神阙。

24小时更换1次,7~8天为一疗程,适用于各种汗出。

(3)取五倍子、五味子等量,共研细末,加入70%乙醇适量,调成“双五子”糊剂,将适量的“双五子”糊剂放在塑料薄膜上,贴于肚脐正中,24小时更换1次,一般7~8天即可见效,适用于各种汗出。

3、中药塌渍

塌渍剂药物组成:

五倍子、冰片、蜂蜜。

(1)头颈部出汗塌渍剂敷于胸椎2~4处;

(2)躯干出汗塌渍剂敷于胸椎6~10处;

(3)下肢出汗塌渍剂敷于胸11~腰2处,每次20分钟。

(四)其他治疗

可根据病情应用多功能温灸仪。

使用方法:

接通电源,调温开关中间位置为关闭,拨至(Ⅰ)位置为低温,(Ⅱ)位置为高温。

然后调整工作温度,在室温(23度+2度),选择功率为25W,电压220V/50Hz时,预热3分钟后即可使用。

取穴同温针灸,每次15分钟,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以汗出症状计分为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

汗出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降至0分)。

显效:

汗出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6~9分)。

有效:

汗出症状略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2~5分)。

无效:

汗出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

汗出症状计分:

由患者每天根据自己24小时的出汗症状对照计分表进行判断及记录:

总分值=日间计分+夜间计分。

计分日间汗出症状夜间汗出症状

0无汗出无汗出

11~2次短暂汗出入睡之后汗出

22次以上短暂汗出入睡之后汗出影响睡眠

3频繁汗出夜间汗出惊醒,汗出淋漓

4频繁汗出影响日常生活整夜汗出

5汗出如雨,躁扰不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或战栗汗出

四、难点分析

老年人出汗异常警惕糖尿病。

异常出汗是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一个重要的机体信号,因为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汗腺分泌增加而多汗。

有6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将出现排汗障碍。

所以老年汗病的治疗前应做好相应的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