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6187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docx

毛泽东概论下册期末考试材料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1、2,指出在我国消灭剥削阶级是否意味着消灭剥削阶级的人们?

应该怎样做才对?

(2)根据材料2、3、4,指出经过三大改造后,我国社会的阶级状况怎样?

(3)根据材料2、3、4、5,指出对不同的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否不同?

为什么?

答:

(1)不是。

正确的作法是:

一方面以不同方式改变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

这是改造剥削阶级的人们的决定性的步骤,因为只有剥夺了这些人的剥削手段以后,才能为他们从剥削者向劳动者的转变提供现实可能性.另一方面,在他们丧失了剥削手段以后,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改造,争取其中的绝大多数人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剥削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原工商业者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或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地主、富农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3)对地主阶级采取没收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对官僚资产阶级采取没收其资产,收归国有的政策;而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则是和平赎买的政策。

这是因为地主、官僚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对象,是落后的反动的生产关系的代表;而民族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作过我们的盟友,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阅读上述材料后,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1,2,3,4,说明执政党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2)根据材料2,3,4,说明执政党建设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3)以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答:

(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而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因为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才能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坚持与加强党的领导

(2)执政党建设的主要途径有:

第一,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武装全党;第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第三,接受党内外的双重监督;第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第五,努力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3)可以获得的启示:

第一,改善党的领导,包括改善党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包括领导方式、领导方法、领导制度的改进,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全党内民主,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

改善党的领导,还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

第二,加强党的建设,是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加强党的建设包括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1,说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是什么?

(2)根据材料3,说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问题?

(3)从材料1,2,3,4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主要启示?

 答: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就是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国家。

(2)三大改造完成后,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由这个主要矛盾决定我们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3)可以获得的启示:

一是建立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二是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就必须坚持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正确处理革命与建设的关系。

材料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年均

问题:

(1)材料1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

(3)结合材料3,谈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要点: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扩大趋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

主要是:

第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第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第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3)解决目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第二,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三,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1,说明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根据材料2,3,4,谈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3)从材料1,2,3,4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主要启示?

答:

(1)中央和地方在经济建设中应当分权,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2)基本精神是,适当调整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把一部分工业管理、商业管理、财政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行政机关和工矿企业,以更好地方调动和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3)可以获得的启示:

一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的模式;二是社会主义管理体制上权力不能过分集中,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材料Ⅰ: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

材料Ⅱ:

注:

预期性指标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

政府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

根据材料请回答:

(l)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了何种要求?

(2)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

(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

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维系,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建设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

要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

第一,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1.关于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材料:

材料1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吴建民说,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材料2胡锦涛说,各民主党派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亲密友党。

材料3各民族党派、工商联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材料4邓小平指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根据材料1和材料2,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及合作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3,回答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1-4,回答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

[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我国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有: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过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吸收各民主党派的无党派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2)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政治协商,就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在共同遵守宪法和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就有关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的重大问题,进行和各种形式的充分讲座,集中各方面提出的正确意见,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解决问题。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是根本的不同。

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纳,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材料1]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是什么?

党的十七报告关于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答案要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社会建设的重点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包括发展教育.扩大就业.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完善社会管理六方面内容。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快,在国内生

(1)概要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2)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答、

(1)由改革开放前的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2)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局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就是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材料1:

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均引起强烈反响。

材料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摘自: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摘自《十七大政治报告》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材料1和2分析,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如何才能做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1.[答案要点]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同时也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

具体而言: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我国现阶段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重大任务。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一个科学体系,其基本内容有: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第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的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

(3)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想的关系是主导和被主导的关系。

既不能因为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简单地排斥社会思想多样化,也不能因为存在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倾向而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其次,必须进一步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想的水平。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社会思想的不同性质和变化过程,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要使多样化社会思想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人们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必须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在包容多样中共铸和谐,形成社会思想领域既百花齐放又主旋律鲜明的生动局面。

5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

“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在过

(1)评价美国对“文化多样性”公约所持态度及其实质。

(2)结合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认识和处理不同文明的关系。

答:

(1)美国从在全球推行其文化和价值观的目标出发,同时为了商业利益,违背多数国家的意愿,反对“文化多样性”公约,其实质是文化霸权主义。

(2)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各种文明间应该互相学习和借鉴,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材料1:

惠山区堰桥街道城塘村村民王涌明,因长年患重症失去劳动能力,去年全家5口人一年的收入只有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综述》,新华网,2008年10月28日。

材料2:

近日,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重庆市江津区的徐云贵老人,写下平生第一篇散文,歌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原来,老人2007年患脑溢血住院用去1.2万摘自: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

材料3: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摘自:

《十七大政治报告》

材料4: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要点: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

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2.[答案要点]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

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正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障,使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公平与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的制度保障。

3.[答案要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首先,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为其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材料1“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

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页。

材料2“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8-419、423页。

材料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摘自:

《十七大报告》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其实质是什么?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答案要点]:

(1)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国民党统治集团,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集团退踞台湾后,在美国的扶持下,与大陆长期分裂对峙,台湾问题由此产生。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

【答案】从表象看,两者都是牛奶供给过剩。

但是,前者反映的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体现;后者主要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鲜奶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的结果,不是经济危机的征兆。

(2)“倒奶事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

【答案】这个案例说明,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起作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

人们过多、过快地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到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行业,一旦供过于求,企业就会压缩鲜奶收购量,奶农只好倒奶。

这个案例还说明,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政府有必要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逐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

(3)为避免发生类似的“倒奶事件”,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

【答案】由于奶农和企业往往缺乏充分的信息和对市场风险足够的认识,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予以引导和服务。

如着力帮助奶农和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分析,开展事前的供需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链条;采取优惠措施,帮助企业和奶农开拓乳品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监督奶农和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促使其改进生产技术。

2.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摘自胡锦涛《在省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2月)

请回答: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

(3)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

【答案】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为了切实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党中央总结过去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之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

这一要求和目标,以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基础,以当代中国和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为背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

可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它们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切实的政治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

同样,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离不开和谐社会建设。

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社会气氛,形成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保证社会处于既有活力又有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都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就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具有重大意义。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社会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综合施策,全面推进。

①是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经济。

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要靠发展,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同样要靠发展,关键是经济发展。

②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具体利益的矛盾。

处理这些矛盾,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维护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③是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更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是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的稳定有序、安定和谐,既要靠法治,又要靠德治。

要把社会的他律和公民的自律有机结合起来。

⑤是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只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体制,才能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社会秩序。

在伊春市,有一片郁郁葱葱的“马永顺林”,这是一位“伐木英雄”在垂暮之年栽下的。

林业工人马永顺一生伐木3万多棵,摘自《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1

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2)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及意义。

(3)结合身边事例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

[参考答案]:

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2分)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