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林业科技示范工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638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林业科技示范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林业科技示范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林业科技示范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林业科技示范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林业科技示范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山西林业科技示范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山西林业科技示范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山西林业科技示范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林业科技示范工程.docx

《山西林业科技示范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林业科技示范工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林业科技示范工程.docx

山西林业科技示范工程

山西林业科技示范工程

 

2013年度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

太行山干石山地抗旱造林技术示范工程

作业设计书

 

主持单位:

山西省林业厅

建设单位:

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铁桥林场

管理单位:

山西省林业技术推广站

 

二O一三年三月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

太行山干石山地抗旱造林技术示范工程

(2)项目主管单位:

山西省林业技术推广站

(3)项目建设单位:

山西省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铁桥林场

(4)项目法人代表:

铁桥林场宋志生

(5)项目性质:

新建

(6)建设目标及宗旨:

通过300亩太行山干石山地抗旱造林技术示范建设项目的实施,可进一步提高我局林业工程建设水平,运用成熟的技术和科研成果,采取组装、配套、集成的方法,探索太行山干石山区抗旱造林的最佳造林模式,形成以典型示范为样板、以点带面辐射推广,点上出经验、面上去推广的工作格局,逐渐形成规模效应,从而推动我局林业建设快速发展,并带动林区周边地区进行生态建设。

该项目要充分应用集流蓄水整地技术和抗旱造林技术,达到技术含量高,示范模式好,增强科技显示度,提高科技覆盖面。

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对我局2013年各项造林任务3万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全局造林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7)项目建设地点:

太行林局铁桥林场(和顺县马坊乡马坊乡村)

(8)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300亩干石山区乔灌混交生态林,根据适地适树和乔灌混交的原则,乔木树种选择油松,灌木树种选择山杏,混交比例为6:

4,整地规格40×40×30cm,油松苗采用2+1容器袋Ⅰ级苗,山杏采用1-0实生裸根Ⅰ级苗。

(9)项目示范推广关键技术:

太行山区抗旱造林综合技术。

主要有科学规划、适地适树、良种壮苗、细致整地、地膜覆盖技术、容器苗造林应用技术、生物覆盖技术、集流蓄水整地技术、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保水技术。

(10)项目建设期限:

一年(2013.3——2013.12)

(11)项目总投资:

21万元

(12)项目效益:

太行山干石山地抗旱造林技术示范建设项目实施完成后,可运用乔灌混交造林使我局300亩干石山区地带的植被得以恢复,在项目实施中充分推广应用抗旱造林集成技术,应用地膜覆盖、保水剂、ABT生根粉、抗旱造林粉等先进技术。

通过项目的实施,探索出适宜我局抗旱造林的最佳造林模式,为今后我局林业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同时发挥其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辐射、带动林区周边地区进行生态建设,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全局进一步提高太行山干石山区造林成活率,早日实现太行山“黄龙”变“绿龙”的目标。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项目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已全部绿化,但仍有较大面积的土薄、坡陡、植被稀疏、干旱的劣质造林地没有得到绿化,为实现“十年不懈造林,绿化三晋大地”的目标,为劣质立地造林提供成功的经验,运用太行山区抗旱造林综合示范技术,采取集水整地、混交造林、节水栽植技术、穴面覆盖抗旱造林技术等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

探索太行山干石山区抗旱造林的最佳造林模式,形成以典型示范为样板、以点带面辐射推广,点上出经验、面上去推广的工作格局,逐渐形成规模效应,从而推动我局林业建设快速发展,

三、项目建设条件(包括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

1、自然地理条件

项目区位于太行林局铁桥林场马坊乡马坊乡村沟作业区。

地貌属中起伏侵蚀中山,岩石以花岗岩和片麻岩为主,土壤多为褐土,土层厚度一般在30—60cm之间,海拔1100—1250m。

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以上,日均温≥10℃,年积温2500℃至3000℃,无霜期125至150天,年均降水量550mm左右。

自然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主要乔木树种为油松,其次为刺槐,有少量的山杨、辽东栎、桦树等;灌木主要有沙棘、胡枝子、虎榛子、连翘和黄刺玫等;草类多为苔草和蒿类。

2、生态环境

项目区马坊乡村土地总面积20000亩,其中现有生态林3000亩,经济林200亩,农田1000亩,宜林地15000亩,退耕地300亩,暂难地300亩,森林覆盖率16.0%。

3、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跨涉和顺县1个行政村,属于典型的林区村镇,这一区域的群众大多从事农业和林副业生产,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经济相对落后。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营造林技术经济指标

(1)营造林单位综合成本:

500元/亩。

(2)人工造林单位成本:

393元/亩(含种苗、整地、栽植、补植费用)

(3)人工造林用苗指标:

乔木林127株/亩;灌木林127株/亩。

(含15%的苗损)

(4)造林用工量指标:

4个/亩。

(5)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指标:

成活率达90%以上;保存率达85%以上。

(7)当年造林小班面积合格率:

100%。

(8)树木生长量指标:

林木生长量提高15%以上。

2、生物材料用量指标

(1)保水剂:

100g/亩

(2)生根粉:

0.4g/亩

(3)生物菌促进剂:

60g/亩

(4)地膜:

22M2/亩

(5)农药:

500g/亩

(6)化肥:

8kg/亩

五、营造林技术设计

1、造林技术措施

项目区立地类型为低中山阴缓斜陡坡中厚土(V-J-1-12),海拔1150米,坡向西北,坡度≤22°,土层厚50cm左右。

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按照造林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的造林模型为油松+山杏(模型号为1)。

将造林树种进行混交配置,形成乔灌混交林,以提高林分的抗逆性、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混交比例为6:

4,混交方式一般采用不规则小块状混交,主要乔木树种是油松,灌木是山杏。

造林密度:

油松为110株/亩,株行距是2×3m;山杏为110株/亩,株行距是2×3m。

整地:

应用集流蓄水整地技术具体为采取鱼鳞坑或穴状整地,陡坡部位采取鱼鳞坑整地,利用天然灌木沙棘、黄刺玫等,通过人工整穴定株促进生长。

植苗穴的配置,一般采取沿等高线水平作业“品”字形配置方式。

整地时间,在4月至7月上旬进行,尽量蓄积径流雨水保证墒情。

在整地时要捡净石块,清除杂草,表土要回填,底土要筑埂,穴面略向内倾,呈反坡形,起到蓄水作用。

整地规格:

40×40×30cm。

整地是要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态植被,除穴面处,不得破坏。

栽植:

栽植时间在7月下旬至8月进行,油松容器苗栽植时将容器苗完整地置于坑内,四周用土壤埋实。

基质散落过多的容器苗不能栽植,栽植时容器上端与穴面相平为好,不要使容器上端向内折卷,以免影响水分的渗入及容器内基质的透气状况。

用地膜覆盖穴面,以利保墒。

同时栽植时要做到:

一、苗木从起苗到栽植要注意每一环节的保护工作,力求做到时间短、不伤根、不伤茎(顶)、不曝晒;二、裸根苗要使用抗旱造林粉或生根粉进行蘸根处理,栽植时要坚决杜绝窝根现象,做到“根展、苗正、踩紧、适当深栽”,填土时要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

三、山杏栽植时要截杆,栽植后及时浇水,入冬前采取埋土保护。

补植:

造林后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依据苗木成活情况进行补植,补植要按造林标准严格进行。

抚育:

在今年8月下旬至9月对新造林地进行抚育作业,主要措施是松土施肥、扶苗培土、割除草灌,促进苗木生长。

2、油松+山杏模式配置立面图、平面图

 

3、整地方式纵断面图、平面图

 

六、苗木设计

1、苗木来源:

项目建设所需苗木来源全部为自育苗。

太行林局多年来狠抓种苗建设,培育出了适合当地栽植的多树种的优质壮苗。

铁桥林场在项目区附近有半固定苗圃,有2+2油松苗90余万株,华北落叶松苗50余万株,刺槐、山桃、山杏等阔苗木80万株。

可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2、需苗量:

根据项目建设规模、混交比例和造林密度,加上15%的苗木损耗,分树种计算需苗量。

共需苗木37950株。

(1)油松:

建设规模×混交比例×密度×115%

=300×6÷10×110×115%=22770株

(2)山杏:

建设规模×混交比例×密度×115%

=300×4÷10×110×115%=15180株

3、苗木规格:

项目建设所需苗木全部为Ⅰ、Ⅱ级苗。

(1)油松:

苗龄2+2,苗高≥60cm,地径≥0.8cm

(2)山杏:

苗龄1-0,苗高≥40cm,地径≥0.5cm

七、科技支撑措施

项目建设采用太行山区抗旱造林综合示范技术,主要运用的技术有集水整地、混交造林、节水栽植技术、穴面覆盖抗旱造林技术等。

1、集流蓄水整地技术。

整地规格:

40×40×30cm。

要求水平放线,品字排列,回填熟土,底土要筑埂,穴面略向内倾,呈反坡形,起到蓄水作用。

2、混交造林技术。

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按照造林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耐干旱的树种,造林模型为油松+山杏(模型号为1)。

将造林树种进行混交配置,形成乔灌混交林,以提高林分的抗逆性、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混交比例为6:

4,混交方式一般采用不规则小块状混交。

3、容器苗造林技术。

留袋栽植,栽植深度,容器上袋口与造林穴面齐平。

栽植时,为保证容器袋底部与土壤密切接触,栽植坑宜小,坑底要平,切忌锅底坑。

栽植操作要细致,苗木直立,位于坑中间,回填土要捣实,使土壤与容器袋密接,确保表层基质土不松动。

4、地膜覆盖保墒技术。

穴面要整成锅底型,在穴面上加盖地膜,便于降水流向苗木根部附近的土壤内。

地膜上再覆盖一层土,厚约0.5厘米,以免地膜被风吹坏刮走。

5、抗旱造林粉应用技术。

把抗旱造林粉用清水稀释至0.5的水溶液,将苗木根部浸入溶液浸泡12小时后,即可按常规方式进行栽植。

苗木远距离运输时,可用抗旱造林粉水溶液打泥浆包装运输。

6、ABT生根粉应用技术。

用ABT生根粉25mg/kg水溶液浸根0.5小时以上,蘸泥浆后栽植

7、保水剂应用技术。

将保水剂与植树穴挖出的2/3左右的土混合均匀,回填到苗木根系周围,浇足水,乔木树种每穴施用10克,浇水5公斤;小穴灌木每穴施用5克,浇水2.5公斤。

水渗后回填土整穴。

8、生物防啃剂应用防治兔鼠危害。

9、苗木起运和栽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湿。

起苗前一周要对苗木浇一次透水,苗木尽量避免远距离运输,运输过程中要遮荫,当天栽植不完的苗木要假植保水。

八、投资预算单位:

万元

预算明细

预算金额

备注

合计

21

1、种苗

5.7

油松2+2容器苗:

2.0元/株;

山杏1—0实生苗:

0.755元/株

2、整地

5.4

2工/亩;90元/工

3、栽植

2.7

1工/亩;90元/工

4、补植

1.35

0.5工/亩;90元/工;

5、幼林抚育

1.35

0.5工/亩;90元/工;

6、灌溉

7、病虫害防治

0.3

8、新技术应用

1.6

9、调查设计

0.2

10、检查验收

0.4

11、科技支撑费

2.0

约占总投资的10%

12、其他

九、资金筹措(单位:

万元)

合计

21

1、省级补助

14.7

2、地方自筹

6.3

3、其他

十、效益分析(包括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及其评价)

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增加防护林面积300亩,给林区职工及当地林农提供9万元的劳动收入。

成林后能新增活立木蓄积约3000立方米,按每立方米林价300元计算,储备价值约90万元。

2、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能增加森林面积300亩,储水功能增加5万方,不仅能有效保护项目区森林植被和提升林分质量,还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促进国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3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由于森林面积增加,自然灾害减少,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高产、稳产农田(地)增加,粮食、经济收入增加,极大提高了人口环境容量。

同时在项目建设中可为林区职工及当地林农提供常年或季节性劳动岗位200多个,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

十一、工程管理(包括组织机构、计划管理、工程“四制”管理等机制、资金管理、经营管护管理、档案管理、检查验收等质量管理)

1、组织机构:

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成立了太行山干石山地抗旱造林技术示范建设项目领导组,太行林局副局长梁廷杰为项目负责人,科技科长郝英龙为技术负责人,铁桥林场场长宋志生为施工现场负责人。

科技科负责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方案的编报,办理项目建设的各项手续,制定有关项目的制度和措施,对项目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和对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铁桥林场具体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和质量。

2、计划管理:

项目建设计划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管理要求进行,严格执行《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加强组织管理、技术管理、科研协作和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并将规划、施工、检查验收、资金管理、档案管理、项目任务等责任落实到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工程“四制”管理:

项目建设严格推行“四制”化管理,即工程建设承包制、苗木调运入户制、技术全程监管制、领导分区包建制。

工程承包给有资质的造林专业队,实行合同化管理,降低组织发动和技术培训成本,提高造林质量;强化对苗木质量的监督,保障各小班苗木质量和数量;林业技术监管人员监管服务责任直接落实到小班,同造林人员同吃同住,全天候指导服务;林局主要领导成员包建工程,适时巡回督导,及时抽查检查,不合格小班责令返工,确保技术不过关不造林,不按要求施工不验收,质量不合格不上报。

4、资金管理:

为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强化项目资金的管理,要做到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封闭运行,严格按照项目的要求使用资金,严禁挪用、挤占。

要充分发挥审计、监察及投资和管理部门的检查和监督作用,同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

5、经营管护管理:

项目建成后,要加强经营管护管理,确保造一片成一片,栽一株活一株,成为晋东土石山地造林示范的样板林。

要加强幼林的抚育管理,每年在夏季进行1次抚育,连抚5年,主要进行穴面除草松土,扶苗定株。

要确定1名专职的护林员,进行管护,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防止牛养践踏幼林。

6、档案管理:

建立项目建设档案,收集整理全部项目建设的档案资料,记载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林木生长和检查验收等资料,为项目执行效果分析提供依据资料同地为今后在全局规模推广乔灌混交造林技术提供依据。

7、检查验收管理:

林局科技科对项目建设实行全程质量管理,适时巡回督导,及时抽查检查,不合格小班责令返工,确保技术不过关不造林,不按要求施工不验收,质量不合格不上报。

 

太行林局林业科技示范工程平面位置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