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6434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docx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重点

一、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

1.寄生虫①作为病原体引起疾病②作为媒介传播疾病

2.全球重点防治的10大热带病:

疟疾血吸虫病淋巴丝虫病盘尾丝虫病利什曼病非洲锥虫病美洲锥虫病(麻风病结核病登革热)非寄生虫病。

3.寄生虫病的危害

⑴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⑵造成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劳动力丧失、工作效率降低、额外的治疗费用、预防费用。

⑶加重贫穷国家负担,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4.人体寄生虫学的概念

⑴.概念: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⑵包含三大部分:

医学原虫:

医学有关单细胞真核动物。

医学蠕虫:

医学有关多细胞无脊椎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

传病、致病节肢动物。

二、寄生虫的生物学

1.寄生

⑴据共生生物利害关系分为:

①共栖(一益一不益不害)②互利共生(相互受益)③寄生(一益一害)。

剖析寄生概念:

①提供居留场所(寄生与捕食的区别)②两种不同的生物(寄生与生物后代繁衍的生理现象的区别)③活的生物(寄生与腐生的区别)④营养关系(寄生与其他共生生活的区别)。

⑵宿主:

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害于寄生方。

宿主的类型:

终末宿主:

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

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转续宿主:

某些寄生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至成虫,但能存活并保持幼虫状态,待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时仍能发育到成虫。

保虫宿主:

即寄生于人由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传给人,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

2.寄生虫的生活史:

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部过程及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

3.寄生虫的营养与代谢

⑴.营养物质:

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微量元素等。

来源:

宿主的组织、细胞和非细胞物质,如血浆、淋巴、体液及宿主消化道内的物质。

⑵.代谢:

有能量代谢和合成代谢

①能量代谢:

主要是糖酵解,将营养源内的葡萄糖等分子的化学能量转变成ATP。

②合成代谢:

寄生蠕虫大多不能合成胆固醇和不饱和脂肪酸,多数寄生虫自身不能合成嘌呤,不能合成的均从宿主获取。

4.寄生关系的演化

⑴寄生生活对体内寄生虫的影响:

①寄生虫的形态改变:

体形改变、运动器官的退化、消化器官的退化、生殖器官发达、固着器官的产生、皮层角化抗消化酶作用。

②寄生虫的生理改变:

环境适应能力增强、营无氧代谢、繁殖能力加强、特殊向性出现、生殖方式多样化。

(寄生虫的生殖潜能:

⑴雌雄同体⑵节裂或节片生殖,如带绦虫。

⑶产生大量的虫卵或幼虫,如牛带绦虫。

⑷细胞分裂:

①简单有丝分裂,如阿米巴。

②多分裂,如疟原虫的繁殖。

③出芽生殖,如刚地弓形虫的滋养体。

④多胚生殖,如棘球蚴。

5.医学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

⑴命名方法和书写方式:

二名制原则,即学名由属名和种名及命名者的姓名和命名年份组成。

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如,日本血吸虫的学名为SchistosomajaponicumKatsurada,1904.

⑵寄生虫的分类系统:

扁形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蠕虫

动物界棘头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

肉足鞭毛门

原生动物亚界顶复门→原虫

纤毛门

6.寄生虫对宿主的损伤

⑴掠夺营养,影响吸收⑵机械性损伤(入侵—移行—定居—繁殖)

⑶化学性损伤(毒性作用)⑷致敏原作用(免疫病理参与致病).

7.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⑴非消除性免疫:

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水平。

如疟疾的带虫免疫和和血吸虫诱导的伴随免疫。

8.寄生虫感染特点

⑴寄生虫感染:

入侵人体并生活一段时间,无明显临床表现的现象。

⑵隐性感染:

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即无明显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如刚地弓形虫等机会性致病寄生虫。

⑶多寄生现象:

如蛔虫和钩虫同时存在时,对蓝氏贾第鞭毛虫的生长繁殖起抑制作用,而有微小膜壳绦虫寄生时则有利于蓝氏贾第鞭毛虫的生长。

⑷幼虫移行症:

(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皮肤幼虫移行症)临床上均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高丙球蛋白血症与IgE水平升高。

9.寄生虫病的防治

1)寄生虫病的临床特点:

①无临床症状的带虫者较多②慢性感染和再感染:

损伤与修复同时存在③多寄生现象(混合感染)幼虫移行/异位寄生此时人体作为转续宿主异位寄生隐性感染:

常成为机会致病的根源。

2)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⑴防治原则:

①消灭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⑵防治措施;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②综合措施,群防群治③加强监测,制止疫情。

3)我国未来防治重点:

⑴食源性寄生虫病⑵土源性寄生虫病⑶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病。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丝虫病、钩虫病。

10.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⑴传染源(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⑵传播途径⑶易感人群。

11.寄生虫病常见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如阿米巴和血吸虫。

2)经食物传播,如猪带绦虫、旋毛虫、肝吸虫。

3)经土壤传播,如蛔虫、鞭虫、钩虫卵等4)经空气飞沫传播,如蛲虫卵。

5)经输血感染,如疟原虫。

6)经节肢传播,如蚊传播疟疾和丝虫病、白蛉传播黑热病等。

7)经人体接触传播,如阴道毛滴虫通过性接触传播。

12.寄生虫感染人体的感染方式常见有:

1)经口感染:

如蛔虫、阿米巴、鞭虫、蛲虫、肝吸虫、猪囊尾蚴等;2)经皮肤感染:

如钩虫、血吸虫;3)经胎盘感染:

如弓形虫、十二指肠钩虫等;4)经呼吸感染:

如蛲虫、棘阿米巴等。

5)经输血感染:

如疟原虫;6)经节肢动物感染:

如利什曼原虫等;7)经接触感染:

如阴道毛滴虫、蠕形螨等。

8)自体内感染有的寄生虫如微小膜壳绦虫在宿主体内反复感染。

三、本学期主要学习的内容

鞭毛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

原虫学

蠕虫学

节肢动物学

孢子虫:

疟原虫、弓形虫等

人体寄生虫学

吸虫:

肝吸虫、日本血吸虫

绦虫:

猪、牛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细粒、多方棘球绦虫

线虫:

蛔虫、鞭虫、蛲虫、钩虫、旋毛虫、班氏丝虫等。

 

四、蠕虫学

㈠、概论

1.蠕虫:

借身体肌肉的伸缩作蠕动运动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的总称。

2.分类:

吸虫、绦虫、线虫。

㈡、线虫。

线虫:

蛔虫、鞭虫、蛲虫、钩虫、旋毛虫、班氏丝虫等。

线虫概述:

1.线虫:

属于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种类繁多,大多数自生生活,仅少数营寄生生活。

2.形态要点:

⑴.成虫:

圆柱形,不分节,两侧对称。

♀/♂,♂<♀,♂尾部卷曲或膨大成伞形,♀尾部尖直。

体壁与消化道之间有腔隙,因缺体腔膜,称为原体腔。

⑵体壁结构:

①角皮层:

由皮下层分泌而形成无细胞结构,具有保护虫体的作用②皮下层:

合胞体,富含细胞器及酯酶等,向原体腔突出形成四条纵索。

背腹索内走行神经干,侧索内走行排泄管③纵肌层:

由单一纵行排列的肌细胞组成;多肌型、少肌型、细肌型。

⑶生殖系统:

雄性为单管型,雌性多为双管型

⑷消化系统:

完整,前端有口,末端有肛门

⑸神经系统:

咽部神经环是中枢,主要感觉器官头感器和尾感器,可对机械和化学的刺激起反应,并调节腺体分泌

⑹排泄系统:

为分管型和腺型两种,管型有一对长排泄管,位于皮下层侧索中,其末端开口于排泄孔。

腺型只有一个排泄细胞,其管前端开口在咽部附近。

3.虫卵(Egg):

虫卵卵壳主要由三层组成。

⑴外层:

为来源于受精卵母细胞的卵膜,称为卵黄膜或受精膜;LM下不易见。

⑵中层:

为壳质层,具有一定的硬度能抵抗外来机械压力。

⑶内层:

为脂层或蛔甙层,具有调节渗透压的作用,阻止虫卵内水分的丢失、外来化学物质进入合虫卵过快干燥。

注:

蛔虫卵除了以上三层结构外最外层还有一层由雌虫子宫内膜分泌二形成的较厚的蛋白质膜。

4.生活史

基本阶段:

虫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5.致病⑴与线虫的种类、虫荷、发育阶段、寄生部位、虫体的机械和化学刺激以及宿主的营养及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⑵幼虫所致损害:

移行损害⑶成虫所致损害:

各种机制导致宿主营养不良、组织损伤、出血、炎症等病变。

组织内线虫的危害大于肠道内线虫的危害。

6.生理⑴幼虫蜕皮:

4次蜕皮,蜕皮液为重要的变应原,诱发宿主产生超敏反应,如蛔虫性哮喘。

⑵成虫期:

获取能量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糖类有氧代谢。

驱虫药的作用机制就是阻断其糖代谢,切断能源,导致虫体死亡。

Ⅰ、蛔虫(似蚓蛔线虫)

蛔虫寄生于小肠,引起蛔虫病,是人体最常见的,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虫之一。

1、形态

⑴成虫:

①长圆柱形,形似蚯蚓,活时呈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

是人体最大的肠道线虫。

②头部前端有唇三片,品字形。

消化道完整。

③雌20-35cm,尾部尖直;雄15-31cm,尾部卷曲,有镰刀状交合刺1对。

⑵虫卵:

Ⅰ受精卵①形状:

宽椭圆形②颜色:

棕黄色(宿主分泌物胆汁所染)③卵壳:

壳质层较厚而光滑,无色,外面为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呈棕黄色。

④内含物:

一个大而圆的细胞、与卵壳间常见有新月形空隙。

⑤大小:

约45~75μm×35~50μm。

Ⅱ未受精卵①形状:

长椭圆或不定形,两端较平。

②颜色:

棕黄色。

③卵壳:

壳质层和蛋白质膜比受精卵薄。

④内含物:

充满大小不等的折光性卵黄颗粒。

⑤大小:

约88~94μm×39~40μm。

2、生活史

蛔虫属于土源性线虫,完成生活史无须中间宿主

⑴虫体发育阶段:

虫卵、幼虫、成虫。

⑵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⑶宿主:

人⑷寄生部位:

小肠⑸感染方式:

经口⑹感染阶段:

感染期卵(受精卵2-3周发育为感染期卵)⑺致病阶段:

幼虫和成虫

⑻诊断阶段:

虫卵、幼虫、成虫。

吞入虫卵→→成虫产卵,2-2,5个月成虫寿命约1年土源性线虫

3、致病⑴幼虫的致病:

①蛔幼性肺炎——幼虫在肺泡中,代谢产物、蜕皮物等,可引起肺炎,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咯痰、哮喘等症状。

②幼虫移行经过肝时,咳导致轻微的炎性病灶。

⑵成虫的致病:

①掠夺营养和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②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和超敏反应③合并症(由于蛔虫具有钻孔的习性,有时可钻入其它管道)有胆道蛔虫症、肠梗阻、肠穿孔、阑尾炎。

4、防治⑴治疗病人和带虫者,杜绝传染源(药物:

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左旋咪唑)⑵加强粪便管理,切断传播途径⑶加强卫生教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Ⅱ、鞭虫(毛首鞭形线虫)

1、形态

⑴成虫:

①形似马鞭,前3/5细如毛发,后2/5粗大。

②♀35-50mm,尾端直而钝圆。

♂30-35mm,尾端向腹面环状卷曲。

⑵虫卵Egg:

①形状:

纺锤形或橄榄形。

②颜色:

黄棕色③卵壳:

较厚,两端各有一个透明栓④内含物:

有一个卵细胞⑤大小:

约50~54μm×22~23μm.

2、生活史

鞭虫属于土源性线虫,完成生活史无须中间宿主

⑴虫体发育阶段:

虫卵、幼虫、成虫。

⑵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⑶宿主:

人⑷寄生部位:

盲肠⑸感染方式:

经口⑹感染阶段:

感染期卵(20~30℃,潮湿土壤,经3周发育)⑺致病阶段:

成虫

⑻诊断阶段:

虫卵、幼虫、成虫。

3、致病:

⑴掠夺营养⑵损伤肠壁⑶轻者无症状⑷重者:

头晕、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消瘦、贫血。

重度感染的儿童脱肛。

4、防治:

防治原则与蛔虫相同。

Ⅲ、蛲虫(蠕形住肠线虫)

1、形态

⑴成虫:

①虫体细小,乳白色,线头状大小。

②有头翼、咽管球。

③♀8-13mm,尾细而直。

♂2-5mm,尾卷曲,有交合刺一根。

⑵虫卵Egg:

①形状:

肾形或D字形。

②颜色:

无色透明③卵壳:

卵壳较厚,光滑④内含物:

有一弯曲幼虫或蝌蚪期幼虫⑤大小:

约50~60μm×20~30μm.

2、生活史

⑴虫体发育阶段:

虫卵、幼虫、成虫。

⑵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⑶宿主:

人⑷寄生部位:

盲肠,结肠上段(以肠内容物/血液/组织液为食。

雌虫产卵部位:

宿主肛门周)⑸感染方式:

①自体感染:

肛门→手→口。

逆行感染(少见)②异体感染:

误食虫卵,吸入感染

⑹感染阶段:

感染期卵(肛周6小时达到此期)⑺致病阶段:

成虫

⑻诊断阶段:

虫卵、成虫。

3、致病:

⑴刺激作用①肛门、会阴部奇痒,搔破感染。

②烦躁不安,易怒,夜惊,失眠。

③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发育/健康。

⑵异位侵袭:

阴道(阳性57.1%),输卵管、卵巢、子宫内膜,引起肉芽肿,误诊为肿瘤、结核。

也可侵入腹腔、肝、脾、肺、前列腺等。

4、防治:

⑴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再感染(教育、洗手、换内裤、洗肛门、剪指甲、晒被褥等。

⑵治疗患者,杜绝传染源(集体服药,用药同蛔虫,需多次服用)。

Ⅳ、钩虫(钩口线虫的统称)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

两种钩虫的生活史、致病基本相同。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钩虫病。

在肠道线虫中对人体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成虫体长期吸血,引起慢性失血性贫血。

1、形态

⑴成虫:

①体长1cm左右,半透明,肉红色。

②头端向背面仰曲,具有头腺1对,咽腺3个,顶端有发达的角质口囊,内腹侧缘有钩齿2对或板齿1对。

③雌虫尾端尖,雄虫尾端膨大为交合伞。

(十二指肠钩虫:

大小:

1cm×0.5mm,一个弯曲,“C”形。

美洲钩虫:

略小,头向背面仰曲,“S”形。

成虫虫体前端共同的形态学特征:

虫体前端含有三种单细胞腺体

①1对头腺:

分泌抗凝素、乙酰胆碱酶②3个咽管腺:

分泌乙酰胆碱酶、蛋白酶和胶原酶③1对排泄腺:

分泌蛋白酶。

注:

抗凝素可抑制伤口血液凝固,乙酰胆碱酶可减弱宿主肠蠕动。

⑵虫卵Egg:

①形状:

椭圆形。

②颜色:

浅灰黄色透,较透明③卵壳:

壳薄,光滑④内含物:

内含分裂卵细胞2、4、8个,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较大空隙⑤大小:

约57~76μm×36~40μm.

⑶幼虫(丝状蚴):

①口孔封闭,不能进食,存活15周以上②生存环境需要的一定的湿度和温度③高温、直射阳光不利其生存,向温性和向湿性④与人体皮肤接触时,活动力显著增加。

2、生活史

⑴虫体发育阶段:

虫卵、幼虫(杆状蚴和丝状蚴)、成虫。

⑵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⑶宿主:

人⑷寄生部位:

小肠⑸感染方式:

经皮、口(十二指肠钩虫)。

(幼虫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⑹感染阶段:

丝状蚴(移行:

皮肤循环→肺→咽→小肠)⑺致病阶段:

幼虫、成虫。

⑻诊断阶段:

虫卵、幼虫。

成虫寿命5-10年。

3、致病:

⑴幼虫致病①钩蚴性皮炎。

②钩蚴性肺炎。

⑵成虫致病:

①肠黏膜损伤②贫血:

贫血性质:

慢性、低色素小细胞性。

❶慢性贫血(机制)1.咽管频繁收缩,使吸入的血液迅速流经咽、肠,自肛门排出;2.钩虫咬附部位粘膜渗血;3.由于分泌抗凝素,虫体交换咬附部位后,原伤口仍渗血。

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机制):

慢性失血,铁和蛋白消耗;营养不良,铁和蛋白供应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缓慢,细胞体积变小。

❸贫血临床表现:

体症——皮肤蜡黄,粘膜苍白,面部及全身浮肿,胸腔、心包积液。

主诉——患者可出现眩晕、乏力,甚至心悸等;妇女可出现停经、流产等。

③临床表现:

皮肤蜡黄,指甲苍白。

营养不良面部水肿,似有腹水。

腹泻和异嗜症:

腹泻:

粘液样或水样便。

异嗜症:

食欲明显增加,可出现喜食生米、生果,甚至喜食碎纸、泥土或瓦片等。

原因:

可能与铁的损耗有关;胃酸缺乏,消化紊乱。

消化道出血:

引起消化道出血,以黑便、柏油样便、血便和血水便为主。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急性钩虫病人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达15%,甚至更高;白细胞总数增高。

4、防治:

⑴普查普治,控制传染源①钩蚴性皮炎——噻苯咪唑内服内服或局部用药。

②驱虫——阿苯达唑③纠正贫血——补铁、VB。

⑵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处理。

⑶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止感染。

Ⅴ、旋毛虫(旋毛形线虫)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简称旋毛虫,其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小肠和肌肉组织内。

但完成生活史必须更换宿主

1、形态

⑴成虫:

①微小线状咽管长/杆细胞②♀3.5×0.06mm阴门在前1/5处。

③♂1.5×0.04mm,交配附器2叶,无交合刺。

成虫直接产幼虫

⑵幼虫:

①寄生在宿主横纹肌细胞内,长约1mm,卷缩在梭形的囊包中(幼虫囊包)②囊包内可有1-2条幼虫。

2、生活史

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小肠和肌肉组织内。

完成生活是必须更换宿主

⑴虫体发育阶段:

幼虫(囊包幼虫)、成虫。

⑵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⑶宿主:

人、猪、鼠、犬、羊等。

保虫宿主:

猪←→鼠(啮齿类动物)⑷寄生部位:

①成虫寄生部位:

十二指肠、空肠上段②幼虫寄生部位:

横纹肌。

(幼虫成虫寄生于同一宿主)⑸感染方式:

经口⑹感染阶段:

幼虫。

⑦致病阶段:

幼虫。

⑧诊断阶段:

幼虫。

♀寿命1~2月,少数3~4月。

囊包内幼虫:

半年开始钙化,可活数年,30年。

3、致病:

主要为幼虫⑴侵入期(1周内):

侵入肠粘膜、水肿、出血、溃疡,肠炎和全身中毒症状,类似中毒和感冒⑵移行期(2~3周):

侵入血管、肌肉等,引起炎症,血管炎、肌炎、高热、全身肌肉酸疼(腓肠肌尤甚)3%因并发症而死亡。

⑶囊包形成期(4~16周):

受损肌细胞修复过程,除疼痛外,症状渐消退。

4防治:

⑴加强肉品检验⑵改变不良饮食习惯⑶管猪灭鼠⑷治疗患者:

首选阿苯哒唑:

驱成虫、抑制产幼虫、杀移行/肌肉幼虫。

甲苯咪唑。

Ⅵ、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

寄生于人淋巴系统,引起淋巴丝虫病。

临床表现有淋巴管炎、乳糜尿、象皮肿等。

1、形态

⑴成虫:

①乳白色,细丝线状,体表光滑,长50~100mm②雌虫大于雄虫,雄虫尾部卷曲成圈。

⑵微丝蚴:

①较大,长244~296μm。

②体态:

柔和,弯曲自然似绸带。

⑶丝状蚴。

2、生活史

⑴虫体发育阶段:

微丝蚴、腊肠期蚴、丝状蚴、成虫。

⑵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⑶宿主:

人(终宿主)蚊是其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微丝蚴在人体具有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在人体外周血液内昼少夜多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在外周血液。

班氏微丝蚴:

晚上10时~次晨2时⑷寄生部位:

①腊肠期蚴:

蚊胸肌内②成虫寄生部位:

人的淋巴系统⑸感染方式:

经皮(蚊吸血时,丝状蚴经皮伤口钻入)⑹感染阶段:

丝状蚴。

(在蚊虫体内只发育,不增殖,微丝蚴→丝状蚴:

26-32℃,10-14d。

⑺致病阶段:

成虫。

⑻诊断阶段:

微丝蚴。

成虫寿命:

4-10年。

3、致病:

主要为成虫⑴急性期过敏性炎症反应:

逆行性淋巴管炎(流火),淋巴结炎,精索、附睾炎、睾丸炎,丝虫热等。

⑵慢性阻塞性病变:

象皮肿、乳糜尿、鞘膜积液。

班氏丝虫:

寄生于四肢浅表及深部淋巴系统,引起淋巴管炎,最终导致①上下肢象皮肿②阴囊象皮肿

③鞘膜积液等④乳糜尿。

4、防治:

⑴普查普治:

海群生(乙胺嗪)药化食盐、呋喃嘧酮,伊维菌素。

晚期病人治疗:

外科手术、中医疗法。

⑵防蚊灭蚊⑶流行病学监测。

㈢吸虫。

吸虫:

肝吸虫、日本血吸虫。

吸虫概述:

1.线虫:

属于扁形动物门的吸虫纲,分为单殖纲、盾腹纲、腹殖纲。

腹殖纲种类繁多,生活史复杂,具无性世代(在软体动物中寄生)和有性世代(在脊椎动物中寄生)交替。

2.形态要点:

⑴.成虫:

①叶片状或长舌状,背腹扁平,两侧对称②大小差别甚大:

0.5~75mm③具口吸盘、腹吸盘④消化道不完整,肠支末端为盲管⑤除血吸虫外,均为雌雄同体。

3.生活史特点

⑴发育需要水环境。

⑵有1-2个中间宿主:

①第一中间宿主:

螺类

②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鱼、虾等。

⑶有多个发育阶段:

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成虫。

(胞→雷是无性增殖——幼体增殖)。

Ⅰ、肝吸虫(华支睾吸虫)

1、形态

⑴成虫:

①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端钝圆,形似葵花籽。

②虫体大小为17mm×4mm②雌虫大于雄虫,雄虫尾部卷曲成圈。

⑵虫卵:

①形状:

芝麻粒状②颜色:

棕褐色或浅黄色③卵壳:

厚薄均匀,有卵盖,肩峰明显,小棘(疣状突起)。

④内含物:

内含成熟的毛蚴。

⑤大小:

约29µm×17µm。

2、生活史

⑴虫体发育阶段:

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成虫。

⑵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⑶宿主:

①终末宿主:

人②保虫宿主:

犬、猫等肉食类哺乳动物。

③第一中间宿主:

淡水螺(沼、涵、豆)

④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鱼、虾类。

⑷寄生部位:

肝胆管⑸感染方式:

经口食入⑹感染阶段:

囊蚴。

⑺致病阶段:

成虫。

⑻诊断阶段:

虫卵。

成虫寿命20-30年。

3、致病:

主要是成虫寄居,导致肝脏受损,肝功能障碍,病变主要发生于肝脏的次级胆管。

⑴胆管壁增生⑵肝硬化⑶晚期肝吸虫病人肝、脾肿大;门脉高压、腹水。

⑷儿童感染引起侏儒症。

4、防治:

⑴加强粪便管理,防止虫卵入水⑵灭螺⑶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⑷治疗患者:

吡喹酮(首选)、阿苯哒唑。

Ⅱ、血吸虫(裂体吸虫)

裂体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静脉内,亦称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卵:

1、形态

⑴成虫:

①雌雄异体,♂虫具抱雌沟,成虫合抱,肠支汇合为一盲管:

肠相关,抗原(GAA),睾丸7个。

⑵尾蚴:

①是感染期②由体部及尾部组成,尾分叉③头腺一个,穿剌腺五对。

⑶虫卵:

①形状:

椭圆形②颜色:

淡黄色③卵壳:

无小盖,卵壳较薄,周围常附着粪便残渣,一端有指状突起。

④内含物:

内含成熟的毛蚴,毛蚴与卵壳之间常见大小不等的油滴状的毛蚴分泌物(可溶性虫卵抗原(SEA))。

⑤大小:

约74~106µm×55~80µm。

2、生活史

⑴虫体发育阶段:

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成虫。

⑵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⑶宿主:

①终宿主:

②保虫宿主:

家畜(牛、猪)、其它哺乳动物

③中间宿主:

钉螺(湖北拟钉螺)。

⑷寄生部位:

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⑸感染方式:

经皮肤(尾蚴穿过皮肤)⑹感染阶段:

尾蚴。

⑺致病阶段:

主要是虫卵。

⑻诊断阶段:

粪便中的虫卵。

3、致病:

致病阶段为尾蚴、童虫、成虫及虫卵,以虫卵最为严重。

⑴尾蚴:

尾蚴性皮炎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⑵童虫:

①童虫损伤肺,点状出血、出现发热、咳嗽、痰带血丝等。

②童虫分解代谢产物,变态反应,出现荨麻疹等。

⑶成虫:

①成虫机械性损害静脉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②成虫激活代谢产物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导致血吸虫肾病。

(Ⅲ型变态反应。

出现蛋白尿、水肿、肾功能减退等)。

⑷虫卵(最重要)主要引起肉芽肿和纤维化①肉芽肿(虫卵结节)的形成过程②病变主要损害肠、肝组织:

肠❶急性期:

引起肠粘膜溃疡、出血。

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或水样便。

❷慢性期:

肠息肉、肠癌。

肝❶急性期:

轻度肝肿大。

疼痛、压痛。

❷慢性期:

肝硬化。

❸晚期:

脾肿大,腹水,胃底及食道静脉曲张。

⑸临床表现:

①急性血吸虫病:

有发热、腹痛、腹泻,可有脓血便,体检肝肿大伴压痛,脾肿大等。

②慢性血吸虫病:

以腹痛、腹泻或粘液便为主要表现,体检有肝脾肿大。

③晚期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门脉高压、全身代谢紊乱、肝功能减退等症状和体征。

4、防治:

⑴.防治策略以化疗为主,结合易感地带灭螺⑵防治措施①健康教育②化学治疗:

吡喹酮是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

③钉螺控制唯一中间宿主,无螺无病。

④粪便管理⑤安全用水及个人防护。

㈢绦虫。

绦虫:

猪、牛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细粒、多方棘球绦虫。

绦虫概述:

1.绦虫:

属于扁形动物门的绦虫纲,因其成虫背腹扁平、长如带状而得名。

绦虫生活史各期都营寄生生活,成虫大部分寄生在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

对寄生生活有高度的适应性;寿命长,20~60年;没有消化道。

生长能力和生殖能力强。

生长速度快:

颈节。

生殖单位多:

2000节;产卵量大:

70~80万/日/条。

2.形态要点:

⑴.成虫:

①带状,背腹扁平②无口、无肛、无体腔③雌雄同体④颈部具有生发功能⑤虫体分节:

头节、颈节、链节(幼节、成节、孕节)。

⑵体壁结构:

①皮层(合胞体)②皮下肌肉层。

(实质:

神经干、排泄管、石灰小体、生殖器官。

)体壁的作用:

损伤、吸收分泌等作用。

⒊虫卵(Egg):

⑴圆球形,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