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6437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六年级Word格式.docx

3、地球的内部

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

1.推测地球内部的构造

1.介绍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根据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会是什么样的;

3.将推测的结果画下来;

4.交流各自的推测,并简要说明理由。

2.观察地球构造模型

1.出示地球构造模型,仔细观察;

2.将模型与自己的推测进行比较;

3.明确地球的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

地壳、地幔和地核;

4.结合教材内容,了解更多关于地球内部构造的秘密。

3.自制地球构造模型

1.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2.用小刀切开橡皮泥地球模型,展示并解释自己的制作作品;

4.实验总结

总结对地球内部构造的认识情况。

按现有的理论推测,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

地壳、地幔和地核。

解释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蜡烛的变化

蜡烛、火柴、垃圾盒(或培养皿)

1.点燃蜡烛

用火柴点燃蜡烛,注意安全,小心烫手,吹灭或甩灭火柴,将火柴梗放入指定容器,不乱扔火柴梗。

2.观察蜡的变化

蜡烛点燃后,仔细观察蜡发生了哪些变化?

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观察蜡烛的火焰

1.仔细观察蜡烛的火焰是什么样的?

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会慢慢的变短,最后不见了,那么这段蜡烛去了哪里呢?

预测蜡烛在燃烧过程可能变成了什么?

4.蜡烛燃烧实验

1.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注意烧杯要用抹布包好,防止烫手;

2.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注意烧杯要用抹布包好,防止烫手;

3、将一块干净的白色瓷砖(或蒸发皿)放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仔细观察白色瓷砖(或蒸发皿)上的变化;

5.实验总结

用文字和图示的方法记录实验现象,并作出解释。

6.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

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2、铁钉生锈了

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长期)

1.明确研究的问题

1.铁生锈可能跟水有关;

2.铁生锈可能跟空气有关;

3.铁生锈可能跟水和空气都有关。

2.组装实验装置

1.将第一个瓶子中灌满白开水,放进钉子后加盖,用蜡烛油将瓶口的缝隙封严;

2.将第二个瓶子的内壁尽量烘干,放进钉子后迅速加盖并密封;

3.将第三个瓶子内灌进少量的白开水,放进钉子后有一部分在水面外,不封口,使其与外面的空气接触;

4.将上述装置放到同一个地方,留待观察。

3.观察记录发生的变化(一周后)

一周后进行观察记录,并作出适当分析:

1.对于铁钉来说,前两个装置的同样条件有哪些?

不同条件有哪些?

在这两个装置中铁钉生锈了吗?

2.对于铁钉来说,第三个装置的条件有了哪些变化?

铁钉生锈了吗?

4.实验总结

填写实验记录表,作出正确分析。

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解释环形山的形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登月之旅

沙盘(装细沙若干)、大小不同的石子若干、镊子、电筒、尺子

学生操作

1.模拟陨石撞击

1、将沙盘用尺子抹平整,用来模拟月球某一表面。

2、根据所提假设,用大小不同的石子,从不同方向扔向沙盘,注意力量不要太大,以免沙子飞溅,注意安全。

3、观察沙盘里所发生的变化。

2.观察模拟陨石坑

1、用镊子轻轻将石子从沙盘里夹出,尽量保持沙盘里沙子的原状。

2、用文字或图示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用手电的光来模拟太阳光,按一定角度依次照射到沙盘里,观察影子的变化。

4、用文字或图示的方法记录影子变化

3.实验总结

对所观察、记录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将月球表面的图片与实验现象进行比较,较为准确地进行描述。

4.整理器材

将沙盘用尺子抹平整。

将所有实验器材整理好。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有可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各种各样的能量

吸管、剪刀、胶带、记号笔、橡皮筋若干、米尺

1.制作吸管火箭

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吸管火箭模型。

注意不要剪到手,不要乱扔剩余的吸管。

2.制作发射器

1、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简易的发射器。

2、将吸管火箭模型放到发射器上,在吸管下端标记0刻度,然后往下拉吸管火箭,用记号笔在吸管上以厘米为单位依次标上刻度。

3.模拟不同能量发射吸管火箭

1、在发射器边放置米尺,调整米尺的零刻度。

2、将吸管火箭放到发射器上,将吸管火箭模型拉到1厘米处,发射,借助米尺,观察火箭上升后的高度,并记录,要求注意安全,不让吸管火箭对着实验的其他同学。

重复做三次。

3、重复以上过程,依次实验并记录不同能量情况下的发射高度。

结合所记录的数据求出平均数,进行综合分析。

5.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橡皮筋给予吸管火箭模型的能量越大,吸管火箭升得越高。

解释能量的转换(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2、能量的转换

火柴、花生米、铁丝、木板、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若干)、温度计

1.点燃花生米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并作好记录。

2、将花生米小心地穿在铁丝上,并将铁丝固定在木板上,注意高度略低于三角架。

3、用火柴小心地点燃花生米。

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2.加热水

1、将三角架放置在点燃的花生米上,并迅速放上石棉网及装了水的烧杯,将温度计悬垂于水中。

2、等花生米燃烧完毕后,读出温度计上的读数,并记录。

3.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整理好,注意不要烫到手。

结合以上实验现象,描述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人滑动火柴,动能转化为热能,火柴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热能、光能。

点燃花生米后,花生米产生热能、光能,使水变热,花生米的热能转化为水的热能。

解释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对流>(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拓展

试管夹、试管架、试管(水若干)、大头针、蜡烛、酒精灯、火柴

教师演示

1.制作蜡烛块

1、用火柴点燃蜡烛,并使其熔化,收集蜡烛块。

2、将大头针小心地扎入蜡烛块,增加其重量。

2.加热

1、将蜡烛块放入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内加入适量的水(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二),并用试管夹夹住试管。

2、点燃酒精灯,对着试管上部加热,注意试管口不能对着人,加热时要转动试管,以使试管上部均匀受热,然后持续给试管上部加热,直至水沸腾。

3、观察试管底部蜡烛块的变化。

4、正确熄灭酒精灯。

将热的试管放置在试管架上,小心烫手。

3.实验总结

根据所观察的现象,尝试解释蜡烛块为何没有熔化。

4.整理器材

待试管内水冷却后再整理实验器材,以免试管爆裂。

试管上部的水受热后向上升,试管底部的水较冷往下沉,因此蜡烛块不会被熔化。

水的传热方式为对流。

六年级上册

1、鸟喙与取食

一、实验题目:

鸟喙与取食。

二、实验要求:

不同的鸟是怎样取食的。

三、实验器材:

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颗粒、硬纸剪的小动物、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

四、操作步骤:

1、按下列方式准备“食物”;

木棍洞中的米粒、葵花子;

藏在纸屑中的橡皮虫;

漂在水中的泡沫塑料颗粒;

硬纸剪的小动物。

2、四人一组,每人从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四种工具中选择一种。

3、用自己选择的工具在1分钟内按要求拾取准备好的“食物”。

在一个人拾取“食物”时,其他三人分工负责观察、报时和记录。

4、将每人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各种“食物”的数量记录在表中。

姓名

使用工具

1分钟内拾取“食物”的数量

米粒

葵花子

橡皮虫

泡沫塑料颗粒

小动物

 

钳子

汤匙

镊子

起钉器

2、做酸奶

做酸奶

新鲜酸奶1杯,鲜牛奶2袋(每袋约250ml),带盖的杯子或瓶子4个(约150ml),金属小勺1把,竹筷1根,温度计。

1、将所用容器和工具用沸水消毒。

2、将两袋鲜牛奶煮开后,凉至30℃左右,平均分装在已消毒的4个杯(或瓶)中。

3、分别向4个盛有等量鲜牛奶的杯中加入1勺等量的鲜牛奶,搅拌均匀后盖上盖子。

4、将其中两杯放在温暖环境中,另两杯放在阴凉环境中,24小时后进行观察。

3、制作风动小装置

制作风动小装置

卡纸、风车轴、高粱秆、小金属片、支架、鼓体、橡胶膜、鼓膜卡圈、鼓槌、橡皮筋、串珠、轴卡圈等。

1、用卡纸设计制作一个纸风车,并将风车用卡圈固定在细轴上。

2、将支架插接成型,再将风车轴、串珠、高粱秆穿在一起,固定在支架上,最后把两块金属片对应地插在高粱秆上。

3、把橡胶膜套在鼓体上,做成小鼓,并将它固定在支架上。

4、用鼓槌缠绕橡皮筋,使鼓槌一端与鼓面相接,另一端与金属片部分相触。

5、把风车放在有风的地方,让风车转起来,使小鼓发出声音。

4、制作电磁铁

制作电磁铁。

学习制作电磁铁的简单方法。

铁钉、长500毫米导线、小铁钉、电池。

1、检查器材: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导线轻轻捋直。

3、按一个方向,在铁钉上整齐地绕成线圈。

圈少按左图,圈多按右图固定。

4、反复接通和切断电流,用小铁钉试试电磁铁磁性如何。

1、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A、为了更好地说明电磁铁的特点,应将铁钉在火上烧红,然后慢慢冷却。

这样处理后,剩余磁性就小多了,对实验很有益处。

B、线圈两个接头要留长些,圈数要在15圈左右,不要过多或过少。

C、断电后,铁芯常留有剩余磁性,这是正常现象。

5、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一)

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关系实验。

验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匝数多,磁力大;

匝数少,磁力小。

500毫米长和2000毫米长导线各一根、铁钉、电池、小铁垫圈、小铁刀。

2、用500毫米长和2000毫米长导线各做一个电磁铁。

3、接通电源,比较不同匝数的电磁铁磁力大小是否相同。

4、分析不同匝数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不同的原因。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A、 

为提高效果,应加大匝数多少的差别。

(少的可在12圈左右,多的可在100圈左右。

B、 

实验磁力大小时,除小铁垫圈外,也可使用大头针、小铁钉。

6、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二)

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关系实验。

验证电流越强磁力越大。

电磁铁、电池两节、弹簧秤。

2、分两次组装电路,第一次电磁铁接通一节电池,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第二次电磁铁接通两节电池,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3、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A、电磁铁匝数要多些。

电池电要充足。

要一节与三节对比实验。

7、制作太阳炉

制作太阳炉

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50ml)、温度计、胶带、剪刀等。

1、在纸板上划线,并用刀背或剪刀背沿线再划一次。

2、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

3、将纸板的三边折起来,用胶带粘好,做成纸盒。

4、选择不同的材料从外面将纸盒包起来。

5、用温度计测定烧杯中水的温度,然后将烧杯放入纸盒内,用塑料布盖在纸盒口上。

6、将纸盒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过一会儿,取出水杯,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8、建立太阳系模型

建立太阳系模型

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等。

1、把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5亿千米作为一个天文单位(用AU表示),用这个天文单位表示各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并记录下来。

2、用2cm(或其他长度,如5cm、10cm)代表一个天文单位,按比例换算出模型中各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3、以“太阳”为圆心,分别以换算后各“行星”到“太阳”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画出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图(可以画成扇形图),形成太阳系的模型图。

4、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模型图中各自的运行轨道上,佬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9、模拟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模拟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

台灯、绳子、橡皮泥、地球仪。

在桌上用绳子做一个圆圈,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

把台灯放在圆圈的中央,模拟太阳。

2、把地球仪放在绳圈上,用橡皮泥在地球仪上做个记号代表自己的位置。

3、如图所示,把地球仪放在“夏至”的位置上,并让地轴指向正确的方向。

4、按照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移动地球仪,观察在不同季节里,“太阳”直射“地球”位置的变化。

在移动地球仪的过程中,应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

5、重复第4步,再模拟地球公转3次,试用观察到的现象解释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10、留住群星的美丽

留住群星的美丽

圆柱形的空纸筒、黑色纸、胶水或橡皮筋、手电筒、剪刀。

1、将一只空圆筒的底部剪去。

2、用黑纸另做一个圆筒盖,用胶水或橡皮筋将它固定在圆筒上。

3、到野外观察星空,把观察到的星星或星座用针“记录”在黑纸盖上(在黑纸圆盖上戳洞,表示出星星在星空中的位置),用针来回旋转使洞扩大。

4、回到房间,将一支手电筒放进纸筒中,朝向天花板,关掉室内电灯,打开手电,于是野外观察到的星座就呈现在天花板上了。

5、多做几个盖子,“记录”更多的星星和星座。

11、模拟月相的变化

模拟月相的变化

一个直径5cm――10cm的白色塑料球,黑墨水。

1、用塑料球代表月球,用黑墨水将它的一半涂黑。

2、在地面上画直径1米和5米的两个同心圆。

小圆代表地球,大圆代表月球的公转轨道。

3、小组同学集中在场地中央的小圆中,观察绕地球旋转的“月球”。

4、一名同学手举塑料球,分别站在图中标出的四个位置上(在不同的位置上,应使白半球始终朝向一个固定的方向),站在中央的同学观察白半球的外形。

5、从图中一点开始,让“月球”沿逆时针轨道绕“地球”公转一周,站在中央的同学观察月相变化。

三年级上册

l基本的实验操作(4个)

1、谁更容易吸水(P54):

能正确利用滴管滴一滴水(1分),能分别在木片、纸、金属片、塑料片上滴等量的一滴水进行观察(1分),能按吸水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这四种材料(1分)。

2、比较水的多少(P72):

能至少说出三种正确的比较水的方法(1分);

能选择一种操作简便的方法比较出三瓶中哪瓶水最多,哪瓶水最少,做到仔细认真,实验结果正确(2分)。

3、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P74):

观察量筒,知道量筒能测量的范围(1分);

能正确读取数据(2分)。

4、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P79):

能用两只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1分);

能分别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和向上拉活塞,并进行观察(1分);

能分别描述它们有什么不同(1分)。

l典型的实验操作(7个)

1、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硬度(P48):

能分别用其中的一种材料去划另两种材料的表面并观察它们表面留下的划痕(2分);

正确排列它们的硬度顺序(1分)。

2、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柔韧性(P51):

能按课本方法进行正确操作并记录现象(2分),能比较出它们的柔韧性(1分)。

3、我来造一张纸(P55):

知道造一张纸的方法,需要的器材(1分);

能选取适量餐巾纸和水造一张纸,做到纸张厚薄均匀,纤维紧密(2分)。

4、观察比较水和食用油(P68):

能通过各种方法比较它们的颜色、气味、黏度的不同,能分别在玻璃上和在蜡光纸上比较它们的液滴形状的不同(1分);

能用将它们混合在一起的方法或用同一木条分别防入两种液体的试管中来判断两者的轻重(1分);

能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进行观察并描述出它们的相同点(1分)。

5、水、食用油、洗洁精流动快慢的比较(P71):

能选用恰当、方便的器材(1分);

能控制实验的变量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比较结果。

(2分)

6、比较空气和水(P76):

能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比较出空气和水无色、无味、透明的相同特征(1分);

能选用恰当的器材对空气和水进行重量的比较(1分);

能采用多种方法对空气和水进行流动比较(1分)。

7、空气占据空间(P79):

能利用玻璃杯、纸巾、水槽等实验器材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2分);

能正确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1分)。

三年级下册

l基本的实验操作(5个)

1、观察温度计(P43):

能说出所提供温度计的类型(1分);

能说出温度计的构造及测量范围(1分);

能正确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1分)。

2、测量水的温度(P46):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5个注意点全部正确(2分);

分别测出自来水、温水、烫手的热水、热水瓶里的热水的温度(1分)。

3、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P66):

能说出所提供的众多物体的名称(1分);

能用磁铁找出铁类物体(2分)。

4、磁铁什么地方磁力大(P69):

能用条形磁铁、回形针分多个部分测量磁力的大小(2分);

正确找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的两极(1分)。

5、用指南针定方向(P76):

能正确利用指南针确定教室的窗户、黑板分别朝什么方向(3分)。

l典型的实验操作(6个)

1、

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P55):

能用两只相同的不锈钢勺子取等量的约三分之二的水,一只平放,一只在蜡烛火焰上加热(2分);

能说出看到的现象并进行解释(1分)。

2、空气中的水(P56):

能用一只小杯子加入一些热水,用一只大杯子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2分);

3、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P68):

能在磁铁和铁制物品之间分别放上纸、布、塑料片、铝片、橡胶皮、薄木片等物体进行操作(2分);

4、

磁极与方向(P71):

能把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悬挂起来,观察静止下来所指示的方向,并能反复做几次(2分);

能把磁极和指示的方向对应起来进行说明(1分)。

5、测量磁力大小(P73):

能用玻璃杯、薄木条、环形磁铁、回形针进行磁力大小的测量操作(2分);

能说出看到的现象并作出解释(1分)。

6、做一个指南针(P78):

能用已有磁铁对钢针进行正确的磁化操作(1分);

能用一种方法把钢针安装起来并能正确指示南北方向(2分)。

四年级上册

哪一个溶解得快(P11):

能利用烧杯、水、盐、玻璃棒等材料进行正确操作(1分);

能进行搅拌与不搅拌、常温与热水两个对比实验,正确控制变量,并得出正确结论(2分)。

2、分离盐与水(P16):

会正确使用酒精灯(1分);

能从饱和的浓盐水中取10毫升倒入蒸发皿并利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直至水分完全蒸发、析出白色颗粒。

(2分)。

3、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P49):

会正确使用气温表(1分);

能用气温表分别测量教室内与教室外的温度并进行对比。

4、制作风向标(P51):

能用吸管、卡纸、大头针、带橡皮铅笔等器材制作一个简易风向标(2分);

能用制作的风向标测量风向(1分)。

l典型的实验操作(5个)

1、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P6):

能把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中进行正确的溶解操作(2分);

能比较现象并判断是否为溶解现象(1分)。

2、

食用油的溶解(P8):

能在盛水的试管里加入少量食用油,充分振荡(1分);

能往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振荡后使食用油完全溶解,并能作出解释(2分)。

3、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P13):

能利用100毫升水、食盐、筷子、天平等器材进行正确的溶解操作(1分);

测出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2分)。

尺子的音高变化(P33):

能用30厘米的钢尺分别伸出桌面8厘米、12厘米、16厘米、18厘米,使其振动发出不同高低的声音(2分);

能正确判断音高变化并进行排序(1分)。

5、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P35):

能用长度相同的米尺、铝箔、尼龙绳、棉线四种材料分别与音叉和纸杯相连(1分);

使音叉产生振动,倾听并比较这些物体传播声音的情况,能对这四种物体的传声效果进行排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