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锋王强先进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6444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代先锋王强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时代先锋王强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时代先锋王强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时代先锋王强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时代先锋王强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时代先锋王强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时代先锋王强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时代先锋王强先进事迹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时代先锋王强先进事迹材料.docx

《时代先锋王强先进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代先锋王强先进事迹材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时代先锋王强先进事迹材料.docx

时代先锋王强先进事迹材料

时代先锋王强先进事迹材料

  时代先锋王强先进事迹材料

  又是一年清明。

几十名年轻人不约而同从江苏各地来到盐城,聚拢在一所先进事迹报告陵园内靠围墙最东面的一座墓碑前,点上香烛、献上鲜花,寄托哀思。

长眠在这里的,是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的70后教授王强。

  他从上班首日到病重辞世,一直未离开过钟爱的教育事业和研究领域。

家中书桌上的日历始终停留在20XX年X月X日这一页,一边放着他的著作……

  “学术追求是我人生的精神支柱”

  20XX年X月X日,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年度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项目正式公布,盐城师范学院教师王强申报的《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获得一等奖,可惜斯人已不在。

  翻开这本书,作者在《后记》中写道:

“掩藏深思,百感交集。

回想一年来抗争病魔的艰辛历程,学术追求和情义的力量是我勇跨人生关口的精神支柱……”

  “学术研究是他最大的兴趣。

”在妻子孙卫芳的记忆中,大学同学王强最初给她留下的深刻印象,源于每次上《中国革命史》的课间,他总跑到讲台边与老师讨论问题;课后时常泡在图书馆看典籍、阅史料。

  20XX年,学院申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

38岁的王强踌躇满志,和同事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精心做着申报准备。

在几次出血不止后,他被催促着去医院做检查。

X月,检查结果出来,却是晴天霹雳:

直肠癌晚期。

王强安慰家人说:

“我年纪轻轻就得了这病,很不幸,但也是好事。

这样我可以排除干扰,安心做自己的事。

  当年X月,王强在盐城做了手术,接着又到南京化疗。

病床上,他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看书写作。

孙卫芳拗不过他,把电脑搬进了病房,帮他将手稿录入电脑。

江苏省肿瘤医院负责治疗王强的主治医生说,“他的病房里几乎所有空间都让电脑、书籍和纸张占据了,像书房一样。

  癌症晚期的王强坚持不用杜冷丁、吗啡等缓解疼痛的药物。

他说:

“常用这些药会影响思维,我要争取把书写完。

”有时疼得受不了,他就蹲在地上写,可以“分散注意力,少疼点”。

“有些亲戚朋友劝他不要看书写作了。

我了解他,从不这样劝他。

在他心里,科研是第二个儿子,更是他能坚持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孙卫芳说。

  在生命的最后4年里,王强忍着病痛,先后阅读了200多部党史和政治理论书籍,在《中共党史研究》等企业销售之星推荐材料国内权威理论刊物上发表论文17篇,出版专著《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

他还每年指导7位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一场不落地参加学生的答辩会。

  “普通院校更需有人来传播普及马克思主义”

  “贾老师,我还想写本书。

如果我能活下去,我希望我们能合作;如果活不成,我希望你替我研究下去。

”这是王强临终前发出的最后一条短信。

  短信的另一头,盐城师范学院教师贾后明看到后泣不成声。

  在王强去世以后,贾后明和其他几位老师接过了他生前心心念念的国家课题和研究资料,花了一年多时间,终于将171页的初稿完成。

  “因为王强研究做得好,我是冲着他来这所学校的。

”贾后明介绍,王强的研究方向是中共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中对“劳资两利”政策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但这也是一个相对冷门、不太容易产生重大成果的领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甘坐冷板凳的精神。

  在王强家中的书柜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几百本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许多书中还夹着林业科技推广站个人先进事迹一些小纸片、贴着几张小纸条。

写论文时为了寻找一句话的出处,他到处查资料。

“他总说查证不到宁愿不用。

”孙卫芳介绍,“家里4万多元的书籍,好多是辛苦淘来的。

  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20XX年,王强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的历史分析与现实启示》并成功获批。

20XX年X月,申报并成功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实践与经验研究(1921—1956)》。

  “20XX年,王强从第一次病危的昏迷中醒来,第一句话就对我讲,学科建设怎么样?

我现在还有时间思考学科建设。

”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成长春每次回忆起这一幕都唏嘘不已,“我院地处苏北,曾是教育与学术的洼地。

也有北京和南京的高校向王强抛来橄榄枝。

他婉拒说,小院校更需要有人来传播、普及马克思主义。

”有一次,学院的青年教师王志国请他帮忙修改博士论文,当王志国第二天打开电脑时,他惊呆了:

邮箱里居然有三封修改建议稿,发信时间分别是早晨5点50分、6点39分、7点06分。

  “我深爱着我们的党和我的理论方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显得枯燥。

但王强上课,教室里不时有掌声、笑声传来。

我和其他老师文明市民标兵事迹材料很是惊讶:

王强有什么秘诀?

”王强生前同事、盐城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教师宋敏抱着好奇心去听他的课。

  那天,王强在体育学院上《毛泽东思想概论》。

他特意穿了一身运动服,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

王强首先问:

“毛泽东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是什么?

”很快有人说“游泳”。

他又问:

“毛泽东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什么?

”课堂顿时安静下来,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五个大字:

体育之研究。

“啊?

毛泽东还研究过体育?

”学生们来了兴趣……

  “我上大学时数学很好,本想转系,但听了王强老师的课就改变了主意。

”98届学生陈万宝回忆,在校期间,王强时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区、企业和农村,感受现实中的马克思主义,从中寻找鲜活的教学案例。

生病住院期间,他还向医护人员和病友讲解共产党党史。

他说,“我深爱着我们的党和我的理论方向,只要活着一天,就要传承和发展它们。

”  陈万宝毕业后来到洪泽湖一个渔民子弟学校当了政治课老师。

由于条件艰苦,他感到迷茫和失落。

王强鼓励他说,“创立马克思主义是艰辛的,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同样充满艰辛”。

陈万宝把王强传授的讲课经验用在了教学实践上,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

现在,陈万宝已在昆山创办了一家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律师事务所,成立了党支部,并竞聘了“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公益性岗位,去年为500多名劳动者挽回了近6XXX万元的损失。

  “王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信仰如铁。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焦建俊说。

  王强先进事迹札记

  “今天,我抑制万千悲痛,站在这里讲述你的先进事迹。

我要告慰你:

你的人生虽然已经谢幕,但你用生命和热血浇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之花,已经在我们的生命中绽放。

  X月X日,在盐城举行的“王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孙卫芳再一次以妻子、以同行的身份,站在报告席上。

那是一双让人不忍面对的眼睛,充满着血丝,红肿得厉害,长时间的伤痛和失眠使孙卫芳显得异常憔悴。

  “矛盾和痛苦无时无刻不在缠绕我。

作为妻子,我只想悄悄保留和王强的所有回忆;可作为同行,王强爱岗敬业先进事迹材料不该是我一个人的,他是大家的。

  20XX年X月,王强去世一个月,我带着他刚刚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的专著《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第一次采访孙卫芳。

她抚摸着书,就像抚摸着丈夫的脸庞:

“如果能再给王强一个月,哪怕10天,这本书会更加完善。

”那是一本凝聚着夫妻心血的书,在与病魔抗争的4年里,王强没有停止研究,孙卫芳站在王强的病床前,一遍遍梳理着丈夫的手稿,共同完成著书立说的愿望。

  一年多来,我多次和孙卫芳交流。

当人们被王强的精神感染之时,孙卫芳超乎常人的坚强让我肃然起敬,我看到了一个和王强一样,对家庭负责、对党的教育事业无比忠贞、对真理执着求索的“70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我要感谢很多人。

”孙卫芳说,“特别是老父亲,在最艰难的时期,他给了我无限的力量。

  王强的老父亲是一名老党员,儿子去世后,看着孙卫芳如此痛苦、辛苦,老人抑制住白发人践行群众路线先进典型海军女舰员队事迹材料送黑发人的悲痛说:

“我还有力气,家里的事可以帮忙照顾,你放心工作!

”而XXX个月前的那次采访,面前的老人热泪纵横:

“我的孩子一直是我的骄傲。

  20XX年X月X日,离王强去世一周年只有短短3天,老人突发心肌梗死,离开人世。

饭桌上,留下一碗亲手为孙卫芳熬的热百合汤。

后来,孙卫芳把百合汤放到冰箱里,直到坏了也舍不得扔。

  接连送走两位亲人,孙卫芳觉得天都塌了。

“我不愿意去承认,其实我是害怕,我想逃避。

但我必须面对。

”孙卫芳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子昌昌。

  在昌昌的记忆里,是父亲宽厚的肩膀、健硕的手掌,背着、牵着他一同走过似水年华。

  “爸爸,我也蛮喜欢历史的,你说将来我选文科好吗?

  “好啊!

”病中的王强万分惊喜:

儿子也对自己的党史研究时代先锋最贴民心就业局长先进事迹材料产生了兴趣。

  “要是学文,就顺着爸爸的研究走下去,爸爸这些资料你都能用得上!

  “你自己不是一直在用吗?

为什么给我用?

”父亲差点说漏嘴的一句话,让昌昌隐约感觉到,父亲的病并非像家人告诉他的那样简单。

  那是20XX年,望着病榻前脸色苍白的父亲,昌昌写下《走过》:

“爸爸,你我走过的日子已深深嵌入了我的成长历程,父爱已融入了我的生命中。

离别只是一种常态,若命运真该如此,我相信有勇气独自走过未来的道路。

  20XX年X月,死神真的来临了。

  理科成绩突出的昌昌最终坚持选择了文科,孙卫芳清楚,懂事的儿子是想为父亲做点什么。

  墓碑前,默念碑文:

善询常聆,已成往昔,睹物思亲,能勿悲乎!

虽勒石立碑,亦不敷旌表。

唯先父之言三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传身教永铭吾心。

昌昌轻声对母亲说:

“妈妈,我想一个人待一会儿。

”“妈妈在外面等你。

”一转身,泪水夺眶而出。

  我说:

“孩子懂事,是好事。

”孙卫芳轻轻地摇了摇头:

“他太懂事,我才更担心。

  XXX个月过去,一切就像是在眼前。

从与王强道别,对这个家庭的考验频频降临。

但是,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让一家人悲痛中前行至今。

  暗香萦绕人心头

  清明。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王强墓前,青青小草已经长出。

我和王强的亲人、师生一起,在墓前深深鞠躬,把一束束鲜花轻轻地放下。

  “您的理论课,让浮躁不安的我们静静聆听,至理名言与现实接轨,使我们与信仰之神越走越近。

”手抚墓碑,陈万宝念着写给恩师的诗,眼角挂满泪花。

  1995年的盛夏,盐城师范学院的操场上,两个人顶着烈日站军姿、踢正步,他们是王强和陈万宝。

“我开学来迟了,王老师就陪我把军训补上;我得了阑尾炎,王老师就把我背到医院,一切都恍若昨天。

”陈万宝说。

后来,陈万宝开了个律师事务所,按照王强的建议,他在事务所成立了党支部。

他坚信,把党支部售票处网店主任先进事迹材料的作用发挥好,是对恩师的慰藉。

  春风拂起,花香萦绕。

盐城师范学院的校园里,一老一少沿着王强生前踏过的路,并肩而行。

老者,名为左用章,年过六旬,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强的硕士生导师;少者,名为柴静,正值花样年华,江苏大学硕士生,王强生前最后一届学生。

  “以前,逢年过节,王强肯定会给我发信息问候,这一年多,当我再回味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不在了。

”左用章感慨。

如今,两幅画面一直交替出现在左用章的梦境里:

教室里,一个大个子总坐在第一排,认真地听讲,用心地记录——这是14年前,王强在南京师大求学时的场景;病房里,满是书籍,那个大个子咬着嘴唇,在爱妻的陪伴下,写下自己的点滴思绪——这是两年前,王强在医院一边做化疗,一边做课题的场景。

梦醒后,常常泪湿枕巾。

左用章说:

“我了解我的学生,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也正是这份真爱,让他对研究魂牵梦萦。

我虽为师,但我要向我的学生学习。

”  “在他的课堂上,我和他一样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魅力,辩证唯物主义令我着迷。

”柴静的身上流露着一股对公司研究室博士事迹材料马克思主义的执着和热爱,她挺直腰板说:

“我已经决定要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想把研究做下去,做像王老师一样的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王志国,盐城师范学院年轻教师,他以王强为镜,反复告诫自己科研工作要戒除浮躁与功利;贾后明,王强的同事,他接过王强的接力棒,申报了国家级课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历程研究;王强生前倾注无数心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研究团队,正不断壮大,去年又拿到了4个国家级项目,教授、博士也由8人增至XXX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经获批江苏省重点专业。

  音乐学院学生陆士国是纪实情景诗画《信仰之光》里的一名舞蹈演员,他说:

“有一束光,把王老师照亮,王老师也像一束光芒,温和而强大。

对我们100多位同学来说,参与演出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经济法政学院刘雪晴同学是王强先进事迹宣讲团的一员,她告诉记者,自己正在准备思想政治教师编制的考试,希望将来自己的课堂能够和王老师的一样,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未曾谋面似相识

  从事新闻工作30年来,我采访报道过的英雄模范不胜枚举,他们身上都闪耀着暖人心怀的光芒。

而在我写过的所有国土档案管理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典型人物中,最让我震撼的就是王强。

  作为王强事迹的报道者和宣讲团成员,在各地作报告一年来,每每动情之处,我总是哽咽难言,不免泪流满面。

随着宣讲的继续和报告的深入,我对这位“70后”年轻教师有了更多的认识。

我无数次思索,究竟是什么让他能够在信仰的战场上,时刻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状态?

  我不得不说,王强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平凡人,也是纯粹、顽强、执着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性光辉,如春雨般润泽心灵。

  生于20世纪70年代,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时代在王强心灵上播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种子,这颗种子生了根,发了芽,长成了树。

他在病榻上指导论文,在治疗中完成书稿,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延续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总有一些人感动心灵,总有一种精神震撼人心。

王强的事迹被不断挖掘,走进了全国人民的心中,然而令我感到会计先进事迹材料困惑的是,这样一位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楷模,居然没有一段完整的影像资料。

  寻访王强的师生及家人之后,我才明白“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是王强一贯秉持的原则,他拒绝了任何能够拒绝的采访,也从不张扬自己获得的荣誉与成就。

  “我深深热爱着我们的党、我的研究,我现在还有时间,对我们学科建设还可以思考,我的知识不能带到棺材里去,得让它传承和发展。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用活着的每一天努力工作。

”这是王强病重时曾说过的话,他用“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沉默与坚守,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信仰与精神之光。

  王强的同事贾后明至今还保留着王强去世前两天给他发的短信,内容是希望贾老师替自己研究下去。

他说:

“我这儿的资料你用吧。

”在回忆王强的文章里,贾后明写道:

“虽然我只见过他两次面,但我与他有一生之缘。

  记者没有见过王强,一面都没有。

  但数十次采访,内心却感觉无比亲近,仿佛与王强已有一世之缘,只恨此生不能见。

  身为一个拿笔写字的记者,我和所有参与王强先进事迹宣传工作的人一样,唯一能做的就是讲述这些令人感喟记省发改委驻城步建设扶贫工作组组长邓逸涯的点点滴滴,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王强的价值,也让更多的人在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中,一天一天挺拔起来。

  如此,无憾、无愧、无悔。

  使命超越生命

  执教20年,他被学生称为“人生的引路人”。

身患癌症后,他一如既往地潜心科研,甚至比以前更加勤奋。

他是王强,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让短暂的生命燃烧出耀眼的光芒。

  生于20世纪70年代,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时代在王强心灵上播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种子。

他选择扎根苏北,执起教鞭,承担起全校10多个院系、100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

  王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传播者。

他坚持“上好每节课,让每节课都有品味”,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学生中生根、发芽。

他是最受欢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学生,更在思想和理想信念上给予学生真诚的帮助。

谈及恩师,学生们常常热泪盈眶。

  王强是马克思主义的执着求索者和坚定践行者。

他的研究充满了一个知识分子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体现了一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担当。

他拖着病躯,坚持帮助同事修改论文和专著。

他把病房变成了书房,在病榻上指导论文,在治疗中完成书稿,将探索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的使命,早已超越了生命。

  在王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看到了当代青年教师时代先锋沈浩先进事迹材料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师德,看到了一名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向王强同志学习,就是要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