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6519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docx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

听话的电磁铁

一.填空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他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关系的科学家。

3、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

4、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导线、电池、铁钉。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

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6、串联在电路中电池的节数越多、线圈的圈数越多、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7实验证明改变电流强弱、线圈圈数、铁芯粗细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磁力。

8、电磁铁有南极和北极,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9、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极就会发生变化。

10、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11、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12、高速、平稳、安全的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磁铁的作用,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13我国上海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

14.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

15.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二.选择

1、电磁铁是利用()产生磁性的装置。

A 磁铁B铁钉C、电流

2、在通电条件下具有磁性的装置叫做()A、磁铁B、电磁铁

3下列()替代电磁铁中的铁钉后,不能吸住回形针。

A、铜棒B、钢棒C、木棒D、铝棒

4制作电磁铁时,应将线圈()绕在铁芯上。

A 按照相同的方向B按照不同的方向

5、用()可以加大电磁铁的磁力

A、增加线圈的圈数B、改变线圈的绕向C、加大电流D、调换线圈与电池正负极的连接

6、下面不能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做法是()

A减少线圈匝数B增加串联电池数C既增加线圈匝数,又增加串联电池数D既改变线圈绕向,又改变导线两段与电池正负极的接触

7、电池数目相同,线圈缠绕匝数多的电磁铁磁力()线圈缠绕匝数少电磁铁.A、大于B、等于C、小于

8、线圈缠绕匝数相同,串联两节电池的电磁铁的磁力()一节电池的电磁铁的磁力A、大于B、等于C、小于

9、制作电磁铁时,同是钉子帽或钉子尖的一端,磁极有时会不同,可能是()A、线圈两端连接电池正负极的不同B、线圈的圈数不同C、线圈的绕向不同D、电池的节数

10电磁铁也有()A、南极北极B阳极阴极C、正极负极

11可以利用()来检验电磁铁的两极。

A、磁铁B、指南针C铁块

12、有的电磁铁吸起的铁片多,有的电磁铁吸起的铁片少,这说明电磁铁的( )是不同的。

 A、南北极方向 B、磁力大小

13电磁铁能控制磁性的()和()。

A有无B大小

三.判断

1、一般要用有绝缘层的导线来绕制电磁铁的线圈。

(√)

2、制作电磁铁时,把导线来回绕在大钉子上。

(×)

3、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不可以改变。

(×)

4、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可以改变。

(√)

5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线(√)

6、磁铁的磁极一般是固定的,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

(√)

7、当磁铁靠近通电电磁铁的一端时,它们会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

(√)

8、电磁铁和磁铁的性质是相同的。

(×)

9、我们制作的电磁铁的南北极都相同。

(×)

10、所有的电器都应用了电磁铁。

(×)

11、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并同时改变电源的正负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变。

(√)

12.对比实验一般只能有一个条件不同。

(√)

四.问答

1、电磁铁与条形磁铁有那些异同点

答:

不同点:

磁铁磁性永久,电磁铁通电有磁,断电无磁;磁铁南北极位置不可以改变,电磁铁、

磁极可以改变;磁铁磁力大小不变,电磁铁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磁铁使用简单,电磁铁使用较麻烦;磁铁没线圈,电磁铁有线圈;

相同点:

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请你谈谈电磁铁为什么听话?

答:

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可以改变。

3、怎样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答:

可以增加串联电池的节数、增加线圈的匝数、使用更粗的铁钉的方法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

4、小明制作了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他用铁钉的钉帽一端接近指南针的南极,指南针被排斥,此时钉帽一端是什么极?

答:

此时钉帽一端是南极。

5、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

我们是根据什么道理找到南北极的?

答:

电磁铁有南北极。

我们可以用小磁针来研究:

电磁铁通电后的一端与小磁针的南极相吸引,另一端与小磁铁的北极相吸引,这就说明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根据的道理是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一、填空:

1、日晷是测定时间的仪器,日晷又称为“日晷”。

它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地面上物体的影子也在相应的变化的规律制成的。

2、日晷由晷针和晷面两部分组成。

3、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

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物体的影子的长度与位置和地面上的气温也随着而变化。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位置自西向东(西→东),长度由长到短再到长(长→短→长)。

5、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是:

低→高→低。

6、现存最早的日晷是秦汉时期的赤道日晷。

最早在隋朝年间,中国就有了关于日晷的文字记载。

7、影子方向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方向的变化相反。

8、白天开放的植物有太阳花、向日葵等,在晚上开花的植物有昙花等。

9、有的动物适于白天活动,有的动物适于夜晚活动。

大多数动物一般在白天活动。

10、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11、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昼夜是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而形成的。

12、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有公转和自传,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13、法国傅科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后来人们把傅科实验的装置叫做“傅科摆”。

14、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不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现象叫极昼,反之是极夜。

15、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16、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是四季主要的特征。

17、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形态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18、春耕秋收和四季的变化有关。

19、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是近代天文学奠基人。

1533年,哥白尼完成了《天体运行论》的写作。

推翻了“地心说”,创立了“日心说”。

20、地球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不停地运动,这个假想轴叫地轴。

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1、地球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

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不变。

22、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23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四季是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

24、植物在不同季节里的有不同状况,一般来讲:

百花齐放是春季,快速生长是夏季,硕果累累是秋季,植物休眠的冬季。

25、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情况不同。

26、春夏秋、冬称为四季。

气候统计上,一般1月为最冷月,7月为最热月。

公历3、4、5月份为春季。

27制定观察计划必须有观察目的,观察对象,观察方法,并做好观察记录。

28、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的。

二、判断1、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相同高度的物体的影子的长度相同,不同高度物体影子的长度不同。

(√)2、一天之中,同一物体的影长是相同的。

(×)3、一天之中,同一物体的影子越长时气温越高。

(√)4、物体的影子总是在背着太阳的一面。

(√)5、所有的植物都在白天开放,所有的动物都在白天活动,晚上休息(×)6人的活动,动植物的行为习性变化与昼夜变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7、如果人为地改变昼夜的长短,生物的习性就会发生变化。

(√)8、创立“日心说”的科学家是哥白尼。

(√)9、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

(√)

10、我们居住的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11、人们春耕秋收,秋收冬藏是根据自然规律进行生产的。

(√)12、月季每月都开花,不受四季变化的影响。

(×)13、树木发芽、长叶、落叶是树木生命周期变化,与四季变化无关(×)14、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

(√)15、夏至、冬至这两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等。

(×)

16、地球出现四季现象、极昼和极夜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造成的。

(√)17傅科利用了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特点,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18、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是自转一周时间的30倍。

(√)19、北京与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一个在东、另一个在西,所以,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

20、我国是夏天的时候,南半球正是冬天。

(√)

21、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的原因并不是地球离太阳的远近距离,而是因为地轴的倾斜,地球上各地阳光照射角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三.选择1、古代利用日晷来测定()A、年 B、季节 C、时间 D天气2、下列适于夜晚开放的话有()。

A、太阳花B、昙花C、兰花3、下列现象中与昼夜有关的是()

A、大雁迁徙B、树木发芽,草木枯萎

C、猫头鹰捕食D、日出而作E、公鸡打鸣4、傅科摆可以证明()

A、地球绕太阳转B、地球在自转

C、地球绕太阳转,同时也在自转D、太阳绕地球转5地球自转方向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6、傅科摆摆动时会发生()A、加速B、偏转C减速7、下列城市最先迎来黎明的是()A、北京B杭州C乌鲁木齐8、下列现象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是()

A、猫捉老鼠B、青蛙和蛇冬眠C、工人工作D、日落而息

E、鸟吃虫子F、大雁南飞9、下列在春天开花的有()A迎春花B、月季C腊梅D、菊花10下列不在秋天收获农作物()A、玉米B、大豆C小麦D、水稻11、我国古代将一天分为()个时辰。

A、6B、12C、2412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个时区。

A、6B、12C24

13、我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时间作为标准的时间,称为()。

A、统一时间 B、北京时间 C、标准时间

14、用小球代表地球、电筒代表太阳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为()。

A、对比实验B、代表实验C、模拟实验

115地球自转一周需要的时间是(A),地球公转一周需要的时间是(C)。

A、1天 B、1个月  C、1年

16、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A)。

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了(C)。

A、昼夜现象 B、日食现象C、四季现象

17、下面能增加鸡的产蛋量的是(B)

A、降低光照强度B、延长光照时间C、减少光照时间

四、问答。

1、简述日晷的构造,说说日晷是怎样测定时间的?

答:

日晷由晷针和晷面两部分组成。

晷面是石制的,刻有刻度,倾斜的固定在石柱上。

晷针是铁或铜的,安在晷面中心与晷面垂直。

晷针的影子投在晷面上,并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移动。

人们根据晷针影子在晷面上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2、在一天之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答:

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午,影子指向正北;傍晚,影子指向东方。

一天中,正午的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

3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与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气温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

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周围气温高;正午太阳高度大,物体影子短,周围气温低。

4、“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含义是什么?

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生物吗?

答:

这句话是说人们白天出来耕作劳动,夜晚回去休息。

这句话不适合所有生物,因为还有一些动物白天休息,晚上活动。

如刺猬、猫头鹰等。

5、为什么地球上会有昼夜交替的现象?

答:

由于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自转一周大约需24小时;又因为地球是个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就形成白昼,背着太阳那面就形成黑夜,地球不停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6、太阳东升西落是怎样形成的?

答:

由于地球每时每刻都在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自转,自转一周大约需24小时,所以一天当中,我们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7、四季变化时怎样形成的?

答:

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公转一周需1周年。

第三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填空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软木片的结构是一个一个的“格子”。

2、显微镜主要由两组透镜组成,一组是目镜,一组是物镜。

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

取镜和安放、对光、调节、观察与记录。

4、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一般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微生物的重要观察工具是显微镜。

6、细胞不仅能在一定的范围内长大,还能通过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生物体从幼体到成年,之所以不断的长大,就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结果。

7、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发霉。

食物变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8、食物发霉与温度和湿度有关。

9、在温暖、潮湿环境下,食物更容易变质。

10、大肠杆菌是细菌,霉菌是真菌,冠状病毒是病毒,它们与动植物一样,是大自然另外一些生命群体。

11、一些生物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叫它微生物。

微生物个体微小,构造简单,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

而病毒连基本的细胞结构也没有。

12、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

空气、土壤、水体,人体的皮肤、口腔、胃肠道里都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

土壤是微生物聚集最多的地方。

每克肥沃的土壤中大约含有20亿个微生物。

13、细菌、真菌、病毒都是微生物。

我们熟知的微生物有酵母菌、乳酸菌、青霉、大肠杆菌等。

14、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15细菌等微生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它们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16、细菌生长的条件是温暖和潮湿。

17、酸奶是由鲜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

18、加强体育锻炼和合理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也是预防微生物的侵害,保持身体健康的最佳方法

19、微生物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有好也有坏。

严重威胁人类的许多传染病如:

流行性感冒、结核病、痢疾、艾滋病、疟疾、麻疹、细菌性脑膜炎等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0、微生物担负着大自然清道夫的作用。

21、人体适宜微生物的生存。

人体本身具有抵抗那些有害微生物侵害的能力叫做免疫力。

22、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2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二、判断

1、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小格子”构成,这些“小格子”叫细胞。

(√)

2、细胞是没有生命的。

(×)

3、人体血液中含有红细胞。

(√)

4、许多微小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大一些的生物有亿万个细胞。

(√)

5、霉是一种微生物。

(√)

6、水果上长的“毛毛”是细菌。

(×)

7、微生物分布很广泛。

(√)

8、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就永远不会发霉。

(×)

9、霉毒素能引起机体发生癌变,所以发霉的食物一定不能食用。

(√)

10、微生物繁殖的很快,但也需要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

11、细胞的繁殖速度很快。

(√)

12、温度越高细菌繁殖的就越快。

(×)

13、我们把手洗净后就不会再产生细菌了。

(×)

14、不同的人免疫力不同;免疫力还会因时间或人体状况而变化。

(√

15、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 √)

17、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

18、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

(√)

19.细菌不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

(×)

20、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

21、大多数细胞很小,但个别细胞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

22、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的过程。

(√)

三、选择:

1、细胞要用()才可以看到。

A、眼睛B、放大镜C、显微镜

2、生物是由()组成的。

A、细胞B、晶体C、微生物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上有小黑点,这些小黑点是()

A、细胞B、液泡C、微生物

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顺序是()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观察与记录④调节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

5、研究暖和处的面包是否比放在阴凉处的面包的霉菌要长的多,应该改变下列量中的()A、湿度B、光照C、面包的种类D、温度

6、食物在()最不容易发霉。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7、蘑菇属于()A、真菌B、霉菌C、细菌

8、馒头发霉的条件是()A、温暖、干燥B、寒冷、干燥C、寒冷、潮湿D、温暖、潮湿

9、把食物放入冰箱不易发霉的原因是()

A、冰箱密封好B、冰箱内温度低C冰箱内干燥D冰箱内潮湿

10、细菌繁殖下一代约需()A、20秒B、20分C、20时

11、微生物对()有影响。

A人类B植物C动物D三者都有

12、制作馒头和面包要用()A干酵母菌B乳酸菌C醋酸菌

13、预防麻疹要注射()A、抗生素B、细菌C、疫苗

14、2009年全球爆发的H1N1(甲流)是由()引起的。

A、病毒B、细菌C、原生动物

15()是微生物聚集最多地方。

A空气B土壤C水体D人体肠胃

16微生物能()动植物的遗体。

A、吸收B、利用C分解D、破坏

17、霉是一种()。

A、植物B、动物C、微生物

 四、问答

1、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

答:

细胞是构成多数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

细胞不仅能在一定的范围内长大,还能通过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生物体从幼体到成年,之所以不断的长大,就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结果。

 

 2、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肠胃炎的人也较多,这是为什么?

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发霉,脏衣服容易发霉,这是为什么?

答:

因为炎热的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真菌容易滋生,食物容易腐败,吃了含有细菌的食品就容易得肠胃炎;洗净晾干的衣服细菌少,没有水分,细菌繁殖慢,而脏衣服含有细菌,湿度大,适宜霉菌生存,所以脏衣服容易长霉。

3、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有哪些?

答:

要防止物品发霉,必须注意使物品不受潮,保持干燥,食品可以放在低温环境中,如冰箱等,衣服、被褥可以在阳光下晒防止受潮发霉。

第四单元:

遗传和变异

一、填空: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水稻繁殖的后代还是水稻、狗妈妈生的孩子还是狗,这些现象就是遗传。

2、“一母生九子,连娘十个样”、狗妈妈的几个孩子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长相都有区别,这一现象就是变异。

3、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自己和周围一些人都有类似的色觉缺陷,这就是色盲。

色盲是一种遗传体征。

4、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精神分裂症等。

5、在我国人们很早就利用嫁接的方法改良果树的品种,利用杂交的方法选育动物良种。

6、骡子是驴和马杂交繁殖的。

7、孟德尔在观察豌豆开花的过程中发现了遗传规律。

孟德尔被称为现代遗传之父。

8、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经验来改良和育种。

9、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为发展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0、1909年,美国夏尔育成了杂交玉米,使产量大幅度提高。

11、为使粮食获得高产,人们利用遗传规律开展杂交育种工作,大大提高了量并改善了品质。

12、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每个遗传特征都受遗传因子(基因)的控制。

13人们通过改变生物的基因,将其改良成具有人类所需的优良新品种。

14中国在1982年开始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乙肝疫苗,并从200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行免费接种。

15、我们身边的转基因食品有西红柿、黄豆、玉米等。

二、判断:

1、癫痫不是遗传病。

(×)

2、我们和兄弟姊妹之间长相的差异属于变异。

(√)

3、遗传和变异现象只存在于人类,动植物并不存在。

(×)

4、杂交只适用于动物而不适于植物。

(×)

5、无子西瓜是人工培育的新品种,没有繁殖能力。

(√)

6我们高矮、胖瘦、黑白、手的大小等等都由父母遗传基因决定。

(√)

7、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是基因。

(√)

8、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的性状,培育新品种。

(√)

9、动植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

10、我们常听到的“DNA”就是基因,也叫做遗传因子。

(√)

11、克隆是指无性繁殖形成的后代个体,是与原型完全相同的复制品,因此不会产生变异。

(√)

三、选择:

1、一棵苹果树上开着粉红色的花,而有一枝上却有一些白色的花。

这种现象属于()A、自然现象B、遗传C、变异

2我们吃的柚桃是经过()得来的。

A杂交B、嫁接C、变异

3、色盲是一种()。

A、先天性病症B、遗传体征C、变异征

4、下列属于遗传的是()A、南橘北枳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10万株三叶草有一株是四片叶子D人由晒太阳而变黑

5没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A生产乙肝疫苗B杂交水稻C抗虫棉

四、问答:

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现象?

答:

水稻繁殖的后代还是水稻、狗妈妈生的孩子还是狗,这些现象就是遗传。

同一棵植株上的花、果、叶的形状、大小、颜色不尽相同、狗妈妈的几个孩子之间、孩子与父母之间长相都有区别,这一现象就是变异。

第五单元:

青春活力复习题

一、填空:

1、通过自己的身高、体重发现自己在成长。

2、成长过程中会留下很多能够证明我们成长的证据。

3、人口平均寿命是衡量一个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迅猛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更是直线上升。

1997年,我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2.1岁,女性为75.8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5、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造成全球恐慌,研究发现,这种传染病的病毒可能来自动物。

6在成长过程中,测量到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生长发育水平。

7、身高、体重是反映儿童发育状况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

8、儿童的身高一般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每年增长2~3.5千克。

9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0岁以后身高、体重增长较快,开始进入青春期。

10、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11、青春期的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12、人体器官生长发育更为成熟和完善的时期是青春期。

青春期可分为:

青春前期、青春成熟期、和青春后期三个阶段。

13青春期是我们从儿童发展为成人重要时期,是我们生长发育高峰期。

14、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是保证青春期健康的前提。

15、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爱的人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16、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注意生理健康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健康。

17、我们只要能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就能顺利度过青春期。

二、判断:

1、父母把我们抚养到现在,十分不容易,我们的成长是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浇灌的。

(√)

2、成长指的只是我们身体上的变化过程。

(×)

3长大之后,我们面对烦恼越来越多,只有小时候生活才是无忧无虑(×)

4、因为我们年纪小,所以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很片面。

(√)

5、生活中遇到的每个困难、烦恼都能帮助我们成长得更快。

(√)

6、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是青春期最早出现的信息,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青春期有早有晚。

(√)

7、爱冲动、敏感、倔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