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66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5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docx

现代媒体总论图表式

绪论

媒介

定义

传播媒介:

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

最早见于《旧唐书·张行成传》

构成要素

物质实体——是首要因素,是构成传播媒介的前提条件。

——物质形态各异

符号——第二要素,是传播媒介与其他物质实体的区别标志——经刻画,负载上特定的文字,图像,声音等人类能够识别,译读的符号,才是传播媒介的物质实体。

信息——传播信息是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和唯一使命,任何有序的完整的符号都蕴含着特定的信息。

信息也是传播者与受传者发生关系,形成互动的理由和前提。

基本性能

实体性——具体的物质实体的媒介有质地,形状,重量等,可见可触可感,是具体而有形的,也可磨损,消耗,锈蚀

中介性——指它居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使传受两者通过它交流信息,发生关系,发挥着桥梁的作用,是传受双方建立联系,沟通信息的“渡船,桥梁,纽带,窗口”

承载性——承载符号,既是传播媒介的性能,也是传播媒介存在的前提和必须完成的使命。

还原性——能还原所承载的符号的原声,原形,原样的性能。

扩散性——使传受两者产生关系

基本功能

个体功能

媒介在使用中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

组织功能

告知功能迅速,真实,准确地告知或报告信息,是人类借助媒介警视环境,了解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表达功能——指人们通过媒介和符号表述和交流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

解释功能——是对告知和表达功能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指导功能——指借助媒介进行传播,对受众的思想和行为所产生的一定的方向性指点和引导的作用

社会功能

政治功能——借助媒介来表达政治,服务政治和参与政治

经济功能——表现在三方面

教育功能——

文化功能——

媒介环境

媒介生态系统:

基本构成要素:

媒介系统,社会系统,人群

媒介环境:

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媒体

定义

媒体

媒介

侧重于信息中介体及其所传送的信息,较具体

侧重于信息中介的技术层面,较抽象而概括

属于狭义概念,一般用在微观上

属于广义概念,一般用在宏观上

基本类别

(技术演变)

书写媒体:

最原始的书写媒体应与图画同生,与文字共进,与人类智能共演。

印刷媒体:

将文字和图画等做成版,涂上油墨,印在薄页上形成的报纸,杂志,书籍等物质实体。

电子媒体:

以电流为动力,电信号为负载,发射与接收终端等为物质载体的媒体。

分为广播类和影视类

互动媒体:

是以电脑与互联网产生后形成的,具有强交互性,能够及时交流,也可异时反馈的新型媒体

两个显著特点:

1高度综合2充分交互

第一章

媒介演进与人类社会

第一节口语产生前的传播媒介与语言传播

口语产生前的传播媒介

非语言媒介:

如表情,非语言声音符号,图画,结绳,烟火,击鼓等

最早的书写的信息传播媒介,可能是在法国西南,西班牙东北和东南非洲15000年前发现的洞穴壁画。

语言的产生

三种理论:

汪汪理论(模仿说)呸呸理论(情感说)嘿呵理论(劳动说)

带来的好处:

使人类获得了更大的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

1口语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外部沟通交流变得更有效率,人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收集,处理和扩散实用信息,结成更大的群体,有组织地处理复杂的难题。

2口语不仅使外部沟通更有效,也为人的内部沟通,为人类的内省思考提供了更有效的媒介。

掌握语言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人类推理,计划和概念化的能力。

3口语为人类提供了知识,经验,信仰和文化相互共享,并传递给下一代的方式。

语言传播的缺陷:

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传递都存在很大的局限。

1依靠口头传播,传递的速度很慢。

2会发生信息失真。

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信息会发生失真。

文字的发明

是人类媒介进化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文字的产生:

前4000年,在两河流域和埃及,出现了象形文字。

前1700年,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

我国甲骨文,商代

文字传播的优势:

1使口头语言和文化获得了高度的稳定性。

2信息交换不需要发送者和接收者同时出现在一个时间和空间,传播获得更大的灵活性。

3可记录更多信息,可对信息内容进行更加独立和从容的推敲

4书面文献得以保存。

共享思想,快速增长经验和知识

手抄新闻媒体的出现:

公元前59年,《罗马公报》被认为是报纸的雏形

中国唐开元年间的邸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

14~15世纪,意大利传播商业信息为主的手抄新闻,成为现代报纸的前身

第二节从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

印刷媒体的诞生

印刷术与活字印刷

文字媒介普及需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

1提高书写效率(促使印刷术发明)2降低纸张成本。

《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书籍唐刻印的收藏在英国

北宋毕昇11世纪中期发明活字印刷德国金匠古登堡15世纪中期发明活字印刷

书籍印刷

特点:

1至今仍然是传播一个社会最重要思想的媒介,是对促进变革最有用的传播媒介,也是对教育最有用的传播媒介

2因以上原因,书籍中的信息仍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较高的可信性

3书籍仍然是保存信息最使得和最持久的途径。

4书籍内容越来越大众化。

周期主更短,一些畅销书成为新闻热点。

5书籍与其他媒介之间的交叉使用成为普遍现象。

书籍改影视影视改书等电子书

6书籍传播具有个人化的特征:

1因为书籍内容越来越细分化。

2我们一般喜欢独自阅读书籍,阅读中重视个人体验

现代报纸的产生

虽书籍的出现早于现代报纸,但早期报纸的先驱不是书籍而是信件最早的现代报刊出现于17世纪小公国林产的德国。

杂志的产生

最早的杂志纯粹是法国书商仓库里的存货单。

经300年的历史,杂志已经成为储存资料,文章,故事,诗歌,图画,照片,漫画的仓库。

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介中,杂志是最具多元化特点的媒介

电影音乐及电子媒体

电影的发明与特点

三个前提:

1放映术的发明2如何使人产生连续动作的幻觉3摄影术的发明(胶卷)

卢米埃尔兄弟发明活动电影机

录音机和唱片产业

1877年爱迪声发明了留声机伯林纳改成盘式唱机

唱片特点:

1多种录音和传播技术并存2受控制程度低3高度国际化4青年受众成为主体5市场细分化

从电报到广播

为了维持与远距离控制相联系的问题,激发了一系列涉及信息加工,官僚控制和传播方面的“控制革命”,这一革命导致了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巨大转变。

电报的产生,正是控制革命的重要一环。

1844年,美摩尔斯拍出了第一条电报1906年美费森登主持和组织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电视时代

1926年,英贝尔德首次公开展示了直播电视画面

1935年至1938德开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固定的电视节目

1936年,英BBC开始提供世界上最早的定期电视服务

第三节互动媒体

从计算机到互联网

计算机的发明:

第一台大规模数字计算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产生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后性能不断提高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计算机之间信息的交换,构成了人类信息传播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转折。

1993年1月,美克林顿政府推出兴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1994年,又提出“环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构想。

移动通信的产生1987年移动电话诞生用蜂窝系统来规划网络

1987年11月,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在广州开通2001年,中国移动通信用户世界第一

互动媒体的传播特点

1、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

2、多媒体化;

3、媒介功能融合;不等同于简单的合并融合更像交叉路口或婚姻

4、媒介资源丰富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增强,管制程度降低。

注:

多媒体:

指的是使用数字压缩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体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

简言之,就是将两个或更多种的传播形式集合在一起的媒体。

媒介形态变化的关键要素

媒介形态变化,即传播媒介的转换,通常是由于社会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促成的。

媒介形态变化遵循的原则:

1、共同演化与共同生存的原则;2、形态变化原则;3、增殖原则;4、生存法则;

5、机遇的需要法则;6、延时使用。

影响大众媒介发展进程的4因素:

1、技术;2、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3、人类的某种活动、功能或需要;4、人,尤其是形成集团、阶级或势力的人。

媒介演进的模型

英温斯顿提出媒介创新及扩散模型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认为:

任何媒介都是人的延伸。

第二章第二节报纸的运行方式

报纸的采编作业流程

1传统的采编分离模式:

是分别设立各类新闻的采访部和编辑部

编采合一制:

(部版合一)优点,弊端

2.新的编采分离体制:

实施责编制,建立“分管总编——责任编辑——记者、编辑”三级业务管理与指挥体制

报纸的基本业务内容

采访

方式:

面访,开座谈会,现场观察,参加会议,蹲点,查阅资料,通过电话,网络采访

做好准备:

1良好的心理准备,强烈的职业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不卑不亢的心态都是必需的。

2要建立个人新闻网络渠道。

3采访前要有调查以及提问的准备:

1查阅所有能得到的相关的资料2访问有关人士3拟出详细的采访提纲,列出所有想问的问题。

写作

西方报纸:

分消息和特稿。

消息上多采用“倒金字塔”形式

中国报纸:

分消息,通讯和特稿。

通讯具有中国特色。

编辑

职能:

统筹决策

整体把关

产品“再创作”

具体工作体现在:

制定编辑方针策划报道组织处理稿件将稿件落实到版面上。

组版

版面是报纸内容的整体表现形式。

报纸的组版是通过版面编排实现的。

——版面空间

现代报纸的幅面大小基本有两种:

对开和四开。

要闻版版位序区

组版还需要掌握报纸版面的编排手段:

字符,图像,线条,色彩等

评论

新闻评论就是针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在新闻媒体上发表的具有明确倾向性的论说性文体。

对报纸来说,评论有着突出的作用。

1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它决定着报纸的政治面貌。

2根据传播学理论,大众传媒的一项社会功能就是作为全社会的“论坛”而存在。

我国报纸上的评论分五类:

社论

本报评论员文章

短评

编者按

署名评论

第二章报纸

第一节报纸简史及其传播特点

报纸发展简史

国外报纸发展简史

1.公元前59年,《罗马公报》内容涉及重要的政治事件,被称为“历史上的第一份官方的报纸”。

2.世界近代报纸最早出现在地中海地区。

1566年意大利的“手抄新闻”是近代报纸的雏形。

17世纪“新闻书”,每周定期报纸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纸的诞生。

3.最早的定期报纸(1609周报《报道或新闻报》《报道》)和最早的日报(1650《新到新闻》第一张日报)产生于德国。

4.近代报纸的发有可分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纸,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纸,工业革命与廉价报纸,无产阶级报纸产生与发展,过渡时期的报业和现代报业的发展六个阶段。

5.附: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本杰明.戴《太阳报》

过渡时期的报业出现了报团这个垄断产物。

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

现代报业的发展比较瞩目的是报业竞争和兼并的加剧。

中国报纸发展简史

1我国古代报刊通称邸报。

邸报最晚产生于唐朝开元年间,孙可之的《读开元杂报》,明清产生重要影响的报刊——京报。

2中国近代报刊是外国人“引入”的。

1873年,创刊于汉口的《昭文新报》是国人自办的第一个近代报纸。

王韬1874年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是早期国人所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是我国最早的政论性报纸。

3.《新青年》改组、《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等一批工人报刊的创办,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报纸的诞生。

1925年6月4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在五卅运动中创办。

4.到1997年,我国各级各类报纸有2149家,形成了一个由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专业性报纸组成的庞大的报纸网络。

报纸发展现状

世界报业现状

1世界上报业的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

世界上的报业大致可以分为:

资本主义报业、社会主义报业和发展中国家报业三个类型。

2资本主义报业:

以英,美,德,法,日等国为主流,主要趋势是报纸产权的集中化程度不断加深,超级报团不断出现。

3社会主义报业:

中国及少数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报业现状

中国报业20年来的成就举世瞩目。

2003年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报纸消费国。

但仍受到电视等媒体的强力冲击。

报纸的传播特点

报纸的传播特点:

1、报纸是强视觉平面媒体;

2、非线性媒介给予读者较强的阅读自由度;

3、报纸的可保存性强;

4、长于深度传达信息。

报纸的传播劣势:

1、时效性相对较差;

2、读者范围的局限性较强;

3、感染力相对较弱。

第三节报纸印刷与发行

报纸的印刷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报纸印刷技术实现了从热排铅印到冷排胶印的改造

报纸的印刷主要是考虑印刷质量:

1易读性2真实性3美观性

报纸的发行

报纸发行,是指报纸流向读者的过程及活动。

它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完成报纸由传播者向读者的流通,以使报纸实现其价值和功能。

发行是报刊业的主要业务。

第三章广播

我国广播的发展与现状

广播定义

广义的广播包括:

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指通过电磁波传导方式向广大地区传送声音或声音和图像符号,向人们播送声音节目或声音和图像节目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

狭义的广播:

指声音广播,只传播声音。

广播是建立在电子技术的基础上的一种现代化新闻传播媒介,它的产生标志着新闻传播进入电子时代。

我国广播的产生和成长历程

1)外国人办:

1922年底,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ECO

2)法令:

1924年8月交通部公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无线电广播的第一个法令

3)自办的官办电台:

1926年10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无线电专家刘瀚。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批电台是官办电台

4)民办的电台:

1927年3月18日,上海新新公司为撤销自制的矿石收音机开办了第一座中国民办广播电台。

民营电台有“专业台”划分

5)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广播电台”XKM,即中央广播电台,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广播电台

6)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标志着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始。

7)建国后,我党对广播事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恢复和改造:

1恢复和新建了一批广播电台,增加了发射电力,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僵广播网粗具规模。

2建设农村有线广播网,全国建立了23721个收音站

3完成对民营广播电台的社会主义改造,大陆广播电台全部由国家经营。

8)改革开放(十五大)后,我国基本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无线到有线相结合的广播和电视,城市和农村,对内和对外并重的现代化广播电视宣传网。

当代世界广播的生存现状

广播事业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成熟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快,专业化程度高,经营规模大,广播影响力较强。

发展国家尽力挣脱发达国家在新闻报道方面的“电子侵略”,努力改变现状。

我国广播媒介的专业化改革

从广播走向“窄播”,从综合台走向频率专业化,广播展示出厚积薄发的气势。

我国的广播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媒体相比的差距及问题:

1、专业化程度不高,很多专业频率没有抓住核心资源,存在名不副实的情况,造成专业频率同质化、千台一面的问题;

2、各专业频率各自为战,造成各种资源浪费;

3、广播电台开放性不足,缺乏竞合发展意识,难以实现系统化作战,倍增式发展;

第二节广播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

广播的符号系统

声音符号系统

(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广播的传播符号:

指广播赖以携带信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载体。

广播是诉诸听觉传播的媒体,主要依靠声音符号传递信息。

声符符号按性质分为:

语言——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广播表情达意的最主要手段

音响,音乐——是增强真实感,渲染气氛,提高传播效果的辅助手段。

语言:

1定义:

广播语言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是经过加工,符合一定语言规范,遵循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律,便于多数人听知的一种规范化的口头语言。

2分类:

演播室播音语言:

是指电台播音员或者主持人在演播室的口述语言

现场采录语言:

指电台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录制的人物讲话声,包括采访者,被访者以及旁观者的语言

3.要求:

在一般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坚持语言的“三性”和“三化”

三性:

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三化:

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

尽量做到比日常口语简洁,准确,严密,同时比书面语言通俗易懂,符合听说习惯,形成广播语言自身的特色。

音响

1定义:

指广播中除传播主体(如主持人,播音员,记者,采访对象)的语言和音乐之外的其他一切声响,包括新闻广播中的实况音响和文艺广播中的效果音响。

2分类:

自然音响(真实音响):

包括自然环境声响——风声,雷声,雨声等

动物声音——鸟鸣,蝉叫,蛙声等

机器工具音响——敲击声,金属声,爆破声等

人的动作发出的各种声响——笑声,呻吟声,尖叫声等

效果音响(模拟音响):

文艺广播中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渲染情节气氛,虚构,模拟和制作的效果音响

3比较:

和语言相比,音响缺乏明确的语义和严密的逻辑结构,不如有声语言那样言能尽意,语能达情,但是音响可以用来再现事物,刻画人物,渲染环境,表现时空,交待背景,深化主题,烘托气氛,唤起共鸣,具有写实,写意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4作用:

1原汁原味的音响能再现现场环境,增强信息的真实感。

2特定个性的音响能表现时空和空间,交待事件发生的背景,帮助听众理解。

3动态立体的音响能增强感染力,烘托现场气氛,传情达意,与听众形成共鸣

4细节组合式音响具有蒙太奇式的功能,能够激发听众合理相象。

音乐

音乐是广播节目中的调味剂。

是广播中一种高度抽象的情感性符号,它可以渲染情绪,烘托气氛,有时甚至能够深化主题。

作用:

1可以作为广播主体内容的配乐,用以作为情感背景,音乐随情节起伏,烘托气氛,营造情调,激发思考,使之绘声绘色,更具有诗情画境

2音乐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编辑手段和节目标识音乐。

用音乐进行间隔和转场。

运用

播音语言(演播室主持人语言)

语言符号(有声语言)采录语言(现场记者,采访对象语言)

声音符号系统音响自然音响(自然环境声,动物声,机器声,动作声)

非语言符号效果音响(文艺广播中的模拟音响)

音乐——(配乐,间奏乐,音乐节目)

《雪域新纪元》P62

声音符号在电传输下的特性

1、远距离瞬间式传播;2、单向辐射式传播;3、稍纵即逝式传播;4、随机伴随式收听;5、被动横向比较式收听;6、虚拟交流式收听。

广播的传播特点:

在传播符号上比较---比报纸多了声音,比电视少了画面

比较优势

1广播解放了人的双手,双脚,双眼。

2广播声情并茂,感染力极强

3广播播出信号单一,采录方便,节目制作简单,易于操作,技术较为成熟,传播迅速快捷。

比较劣势

1单一的声音符号的传播,稍纵即逝,过不留痕的特性,使得广播在大多数情况下成为一次性的资源,广播的传播价值被最小化

2缺少画面,缺少生动形象的视觉符号的传播

3传播的信息量收到传播符号的制约,单一而有限

从传播范围和传播空间上比较---比报纸多了覆盖,比网络少了空间

比较优势

1广播的覆盖极广,它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不受地理空间的限制,电波所及都是它的覆盖范围。

2广播的收听方便,只要拥有一个收音机即可随时随地接收。

3广播比其他媒介更适合于大众传播

比较劣势

1广播媒介的容量与其他媒体相比受到很大限制

2广播的声音版面容量有限

3广播听众收听渠道的容量也有一定的限制

从传播内容上比较---比电视多了想象,比报纸少了深度

比较优势

1广播的声音符号具有很强的塑造形象的功能,可以充分激发听众的听觉想像力。

比较劣势

由于线性传播的局限,广播不擅长于深度报道

选择概率=报偿程度/费力程度

从传播形式上比较---比网络多了真实、少了选择

比较优势

1与网络相比,广播多了真空感

2与网络相比,广播传播的内容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比较劣势

1广播的选择性小于网络

2从空间方面而言,广播的选择性是被动的

第三节广播媒体的运行方式

运营机制

商业型

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完全由个人独资或集股,或由私营企业兴办。

以赢利为目的。

由法律调节各方面的关系。

最早建立在美国。

现全世界有13%

国有型

属于国家或全民所有。

以社会效益为目的的传播体制,不从事商业活动,是政府的直接言论机构。

公共事业型

是一种为社会所有的独立公共事业,与政府有一定关系,但不隶属政府。

最先在英国建立。

变型

广播电视的传播制度也由原来比较单一的类型转变为复合多元型,如公商并营制度型就是变型的代表。

广播节目的运作流程

节目制作流程

采访

1采访设备:

声音采集系统,要求可靠,轻巧,灵活,并且便于操作。

便捷化,自动化。

2录音:

声音的采集方式有现场录音和演播室录音。

录音的三步骤:

试音,正式录音,节目制作

编辑

1编辑系统:

线性编辑系统:

由一台录机,一台放机,再加两台监听器和编辑控制器组成。

素材的搜索,录制须按时间顺序进行,费时,损磁带

非线性编辑系统:

可任意编排和剪辑,方便,效率高。

2编辑过程:

线性编辑:

制作节目母带

非线性编辑:

素材采集、素材剪辑、节目编辑、节目上传

播出

1直播:

演播室直播,现场直播——时效快,有强烈的现场感和亲切感,是新闻和评论节目以及大型活动方式

2录播:

适合多次重复播出,可避免直播可能出现的错误,保证节目的安全性和准确播出

3转播:

纯粹是技术性工作,通过卫星,微波,电缆传送来的节目。

节目传输系统

1节目传输设备:

电缆传输节目、光缆节目传输系统、微波传输网、卫星广播网。

2传输过程:

信号传送,信号发射

节目覆盖方式

1中短波调幅广播:

调幅广播:

指长,中,短波的声音广播。

占用频带较窄,一般不大于20kHz

中波广播:

技术简单,传播信号稳定,接收效果较好。

——广播服务的主要手段

短波广播:

消耗功率小,传播距离远——作为对边远地区广播覆盖,远距离节目传送和对外广播的主要手段

2调频广播:

是发射效率在超短波段,载波频率被调制的无线电广播,占用频带较宽,电台间隔为100kHz,为中波10倍速

优点:

传送节目音质好,抗干扰能力强,容纳电台数量多,发射范围易控制,使用费用低。

缺点:

只能直线式发射传播,传送距离近,范围小。

目前主要用于立体声广播,电视伴音广播和广播节目传送

3卫星广播:

是在卫星上装设一定功率的转发器,把从地面送来的声音或电视广播信号收转后向预定地区播送的方式。

服务面积大,传送环节少,受地形影响小,稳定可靠等优点。

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机构设置

总编室,编辑部,采访部,技术部,公关部,经营部,听联部

管理机制

主管责任制。

听联部

负责处理听众反馈信息,与听众沟通,维持联系,并且负责监督各个栏目,向各栏目提供反馈意见。

是广播电台与听众联系,互动交流的一个特殊部门,是广播电台联系外界社会的一条纽带。

听众来信分四类:

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