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6665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docx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外国近代建筑史——全面复习(A)

[第1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1.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1)古典复兴

*时间: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

*背景:

受法国启蒙思想运动和考古研究的影响,向往民主、共和,对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礼赞;

*特点:

·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式样、讲究理性简洁与和谐之美。

法、美以罗马复兴为主,英、德较多采用希腊复兴样式;

·“帝国式”风格在法国出现,外观上追求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

*代表作:

巴黎万神庙、雄狮纪念碑、巴黎凯旋门,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爱丁堡中学,美国国会大厦;

(2)浪漫主义

*时间: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

*背景:

部分小资产阶级反对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制度,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

*特点:

艺术创造主张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形式,建筑上前期(1760-1830)表现为“先浪漫主义”,追求中世纪田园情调和异国情调,如模仿中世纪寨堡、东方做法等;后期(1830-1870)模仿哥特风格建筑,又称为哥特复兴

*代表作:

英国国会大厦(哥特复兴)、伦敦塔桥

(3)折衷主义

*时间: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要满足商业和新奇的需要,近代各种条件促使认识和掌握古代和其他地区建筑式样,旧形式和新时代的要求造成了风格上的混乱;

*特点:

又称为“集仿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或者自由组织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形式美;

*学院派:

巴黎美术学院为折衷主义创作的大本营;把建筑当作纯艺术,追求雄壮,建筑设计方法则是套用、模仿各种古典元素,构图游戏,不重视功能,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

*代表作:

巴黎歌剧院(巴洛克+洛可可),巴黎圣心教堂(拜占庭+罗马风)

2.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

第一座真正安全载人升降机是:

美国纽约奥蒂斯发明的蒸汽动力升降机;

第一座生铁桥,英国塞文河(1775-1779)跨度30M,高12M;

第一个完全以生铁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

巴黎植物园温室;

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的高层建筑:

芝加哥保险公司,1883-1885年;

第一座以铁和玻璃建造的具有全部自然采光的百货商店:

巴黎廉价商场,1876年;

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的教堂,巴黎蒙尔马特教堂

第一座无梁楼盖的仓库;1910年,瑞士马亚尔;

伦敦水晶宫:

1851年世界博览会,设计者:

帕克斯顿;里程碑式的建筑,开创建筑发展的新纪元

埃菲尔铁塔:

328米(1000英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象征;17个月建造,全生铁结构,4部水力升降机;

机械馆:

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建筑,三铰拱结构,跨度115米;

2.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

(1)巴黎改建

①概况:

由奥斯曼执行改建。

干道规划是十字形+环形,以爱丽舍田园大道为东西主轴,改建的重点以卢浮宫至凯旋门最为突出。

当时19世纪的巴黎曾被誉为世界上最近代化的城市。

②贡献:

对帝国首都的赞美;清除有可能发生动乱的势力;城市卫生环境改善;

③道路系统:

环形+放射大道;整齐高标准的新古典建筑;市郊森林公园;城市中心;

(2)田园城市——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1898年

①定义:

霍华德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②影响:

*卫星城市理论:

霍华德提出以母城为核心,围绕母城以发展子城的卫星城市理论。

*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实例:

英国第一个“田园城市”:

莱奇沃思田园城市

③组成:

城乡由同心圆组成,分等级的道路系统,分区规划:

中心,居住,工业,农业;

④结合四川:

成都市新都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

*深厚的文化底蕴:

新都作为古蜀国“三都”(成都、广都、新都)之一,拥有3000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书香、佛香、花香“三香”袭人,山脉、水脉、文脉、人脉“四脉”传承。

宝光寺、桂湖、说唱俑、正因商周村落遗址、东湖等文化符号,无不证明新都历史人文的独具特色;

*交通枢纽、通讯畅通、经济发达:

新都区位独特,是成都对接北向经济能量集聚的重要载体,在成都经济圈尤其是成德绵经济走廊中具有重要的优势,具备城市组团与生态田园良性发展的条件,在成德绵发展板块中具备枢纽型城市条件。

(3)工业城市——法国建筑师戛涅,1901年

居住区与城市中心紧连,与工业区保持距离,整齐而简洁型的钢混建筑,城市发展预留地;

(4)线形城市:

西班牙工程师马泰,1882年

开放而又有秩序地线形增长,结果是沿交通线形带状伸展,即接近自然,又具有便利的交通;

[第2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1.工艺美术运动:

*建筑观:

注重手工业效果和地方材料,不规则构图,根据功能安排平面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和折衷主义的羁绊;

*代表人物:

莫里斯,罗斯金;

*代表作:

红屋(韦伯)

*评价:

可视作探索新建筑的开端,但缺点是将机器看作是文化的敌人,未能运用先进技术,与时代精神相脱离。

2.新艺术运动: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建筑观:

室内主张采用新的简化装饰的装饰题材。

主要是模仿自然生长繁盛的草木性状的曲线,并且大量使用易于制作曲线的生铁构件;(从自然中获取纹理和图案)

*代表人物:

费尔德

*代表作:

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奥太);德国魏玛艺术学校(费尔德)

*评价:

新艺术运动被公认为近代建筑从历史风格走向简化和净化的重要步骤。

欧洲近代建筑真正发生变革的信号,缺陷在于偏重于装饰,仍然缺乏解决形式、技术和功能间矛盾的有效措施。

3.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

*建筑观:

认为新结构、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减少甚至废除装饰,玻璃和钢材用来为现代的功能和结构理论服务;分离派主张和过去传统决裂,造型简洁,大片的光墙和简单的立方体,装饰主题采用直线;

*代表人物:

瓦格纳;奥尔布里奇,霍夫曼,洛斯;

*代表作:

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瓦格纳),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奥尔布里奇),斯坦纳住宅(洛斯);

4.草原学派

*建筑观:

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布局自由,平面伸展,空间开敞,外观与细节处理强调水平构图,表现自然材料,外观设计与周围环境协调;平面呈十字形,增加室内外空间的联系。

外墙做连续成排的门窗,建筑外观高低错落,坡屋顶悬挑很远,在墙上投下大片暗影。

*代表人物:

赖特;

*代表作:

威立茨住宅(赖特)、罗比住宅(赖特)

*评价:

美国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

5.法国结构理性主义

*代表人物:

贝瑞;

*代表作:

巴黎富兰克林路25号住宅(贝瑞);

6.德意志制造联盟:

*代表人物:

贝伦斯,格罗庇乌斯;

*代表作:

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贝伦斯);

*评价:

对提高德国建筑的质量和在国际上的地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7.芝加哥学派

*建筑观点:

①芝加哥学派突出了功能在建筑中的主要地位,明确了结构应利于功能的发展和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

②它探讨了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③使建筑艺术反映了新技术的特点,简洁的立面符合于新时代工业化精神。

*代表人物:

沙利文,最先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为功能主义建筑设计思想开辟了道路;

*代表作:

C、P、S芝加哥百货公司大楼(沙利文);

*评价:

美国高层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奠基者;

[第3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一)战后初期建筑流派

1.未来主义派:

机器美学的狂热

*建筑观:

赞美现代大城市,对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否定文化艺术的规律和任何传统,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的艺术。

*代表人物:

马里内蒂,圣泰利亚;

2.表现主义派:

情欲的表达

*建筑观:

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某种时代精神。

*代表人物:

门德尔松

*代表作:

爱因斯坦天文台(门德尔松)

3.风格派:

平面几何构图,荷兰

*建筑观:

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在建筑造型上二者都坚持运用建筑的最基本的要素——梁、柱、板、门、窗或各种结构构件来进行造型。

热衷于

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代表人物:

蒙德里安,陶斯堡,范顿吉罗,奥德;

*代表作:

荷兰乌德勒支住宅(里特弗尔德)

4.构成主义派:

立体几何构图

*建筑观:

“用实体代替幻觉,构成即是雕刻,又是建筑的造型,而且建筑的形式必须反映出构筑的手段”,因此,构成主义实际是使“抽象艺术、建筑和设计结成一体,并将几何风格确定为他们的普遍的先决样式。

”强调“构”,“动”,“多媒介”

*代表人物:

马列维奇,塔特林,伽勃

*代表作:

第三国际纪念碑

(二)现代主义建筑

1.定义:

广义:

泛指上世纪初至今(1917-至今)的建筑样式;狭义:

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四大师为代表的设计手法,建筑反映工业化精神;包括20世纪50年代的现代主义建筑(正统现代主义建筑)以及二战之后的多元论现代建筑;

2.建筑主张(设计思想):

*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性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积极采用新材料和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的高度

*主张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反对套用历史上建筑样式

*主张摆脱历史上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形式的建筑;

*主张发展建筑美学,创造反映新时代的新建筑风格。

3.包豪斯教学理念:

*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

*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提倡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向当时的抽象派绘画和雕刻艺术学习;

*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把建筑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产生了新的工艺美术风格和建筑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

*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

*便于机器生产与降低成本;

*现代建筑教育的基石;

4.四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格罗皮厄斯;勒·柯比西埃;密斯·范·德·罗;赖特

(1)格罗皮厄斯(1883-1969)

*建筑观:

①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建筑走工业化道路,预制装配式住宅;②建筑不仅要满足物质的需要,也要满足精神的需要,现代建筑要有自己的美学章法;③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空间和色彩的感觉和体验

*建筑作品:

法古斯鞋楦厂;包豪斯校舍;在美国成立TAC事务所;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何塞·昆西公立学校

*评价:

现代建筑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四大师之一,杰出的建筑教育家,创建“包豪斯”;

*备注:

包豪斯校舍:

校舍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0平米。

①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②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③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

(2)勒·柯比西埃(1887-1966)

*建筑观:

20-30年代:

功能主义;

提出现代建筑五点:

(新建筑五点)底层独立支柱;屋顶花园;自由的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的立面;

城市“集中主义”者;

后期走向浪漫主义;

粗野主义和塑性主义;

*建筑作品:

《走向新建筑》,现代建筑的第一部宣言;萨伏伊别墅(建筑五点);光明城市;马赛公寓;朗香教堂;

昌迪加尔城市规划&市政中心

*备注:

萨伏伊别墅:

——新建筑五点(底层独立支柱;屋顶花园;自由的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的立面;):

房子平面为一约22.50m×20m的方块,钢筋混凝土结构。

内部:

底层三面有独立的柱子,中心部分有门厅、车库、楼梯和坡道,以及仆人房间。

2层有客厅、餐厅、厨房、卧室和院子。

3层有主人卧室及屋顶晒台。

——美学观念:

萨伏伊别墅的外形轮廓比较简单,而内部空间则比较复杂(如同一个内部细巧镂空的几何体)。

外形:

各种体形都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

柱子是一根根细长的圆柱体,墙面粉刷成光面,窗子也是简单的横向长方形。

建筑的室内和室外都没有装饰线脚。

内部空间:

相当复杂,在楼层之间,采用了在室内很少用的斜坡道,增加了上下层的空间连续性。

二楼有的房间向院子敞通,而院子本身除了没有屋顶外,同房间没有什么区别。

(3)密斯·范·德·罗(1886-1970)

*建筑观:

①“皮包骨”建筑;②流动空间;③“少即是多”;④一统空间,通用空间;⑤钢和玻璃结合艺术形式;

⑥高层玻璃摩天楼;

*建筑作品:

巴塞罗那展览会德国馆(流动空间);古根哈特住宅;范斯沃思住宅;西格拉姆大厦;西柏林美术馆

*评价:

常年专注于钢与玻璃材料的应用;20世纪现代建筑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著名的建筑教育家;

*备注:

巴塞罗那展览会德国馆:

①流动空间;②主厅有8根十字形断面的钢柱;③隔墙有玻璃和大理石的两种,位置灵活,纵横交错,室内和室外互相穿插;④建筑形体处理简单,没有任何线脚,构件交接的地方都是直接相遇;⑤突出建筑材料本身固有的颜色、纹理和质感。

(4)赖特(1869-1959)

*建筑观:

——草原住宅:

①“十字形,一字形”平面;②水平感的屋顶;③反复出现的水平线条;④以壁炉为构图中心;⑤水平与垂直的对比;⑥材料的质感;⑦夹铅丝玻璃;⑧十字形或风车形平面为主;⑨流动空间

——有机建筑:

①整体性原则,主张建筑设计中应由内到外、由局部到整体贯穿同一个理念;

   ②内部空间,主张着眼于内部空间效果来设计,强调由内而外、“有生于无”;

   ③对待环境,主张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室内外空间应相互渗透;

   ④)对待材料,主张充分认识各种材料的不同特性,在使用中扬长避短;

   ⑤对待装饰,主张装饰不应是建筑的附加物,而应是自然的,简洁的;有机建筑就是“自然的建筑”。

   ⑥对待传统建筑形式,认为应首先了解传统形式产生的原因,而不是照搬现成的形式;

   ⑦对待机器,认为机器是人的工具,建筑形式应表现所用工具的特点。

——手法主义(晚期):

螺旋形母题;

——批判大都市,对现代都市高层建筑无兴趣,喜爱留念农业文明,重农主义者;提出“广亩城市”,城市分散主义者,每人一亩田,反对工业化城市;

——主张开敞布局,提倡重视空间组合;

——结合传统不断创新;

——表现为浪漫主义,追求新颖变化;

*建筑作品:

罗比住宅(草原住宅)、古根汉姆博物馆、流水别墅、东京帝国饭店、威立茨住宅、普斯顿大楼

5.名词解释

(1)国际式风格:

①强调内部空间而不是外部体量.不规则对称,精致的材料,精美的技术,以良好的比例替代外部装饰,多窗、少装饰等;忠实表现结构,重复的模数化的韵律,玻璃幕墙,平屋顶,作为精致容器的盒子,无装饰。

(2)CIAM: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8-1959年,推广现代建筑理念的国际性民间组织;

(3)雅典宪章:

城市规划大纲,指出城市要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息、交通四大功能,应科学地制定城市总体规划。

(4)“少就是多”:

①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建,产生没有或极少屏障,而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

                          ②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成为由钢和玻璃构成的直角组成的盒子

[第4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

1.高层建筑的发展

(1)高层建筑发展的原因:

①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用地紧张,地价昂贵,不得不向高度发展

②战地面积小而建筑面积多,有利绿化

③城市用地紧凑,道路、管网集中,省投资

④垂直交通比水平交通方便,建筑内便于联系,群体布置高低相间,丰富城市面貌

⑤广告效果,垄断资本家竞建高楼,显示实力

⑥社会生产力和先进科技提供条件

(2)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

①19c20s~20c20s:

“芝加哥学派”30~50层,钢结构、办公楼、复古外形,如沃尔沃斯大厦(纽约)

②20c30s~40s:

美国高层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钢框架结构,办公楼;钢结构技术、施工、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外形为简化哥特式,如帝国大厦(纽约)

③ 20c50s~70s:

美国高层建筑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高度增加,结构方式多样,现代主义外形,空间开始走向丰富,如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④20c80s~90s:

建筑形式多元化,综合体建筑,内部装饰华丽,如休斯顿共和银行

⑤20c90s~至今:

智能化 、生态化、形式多样化,如法兰克福银行、费城自由塔、香港汇丰银行、上海金茂大厦

[第5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

1.多元化思潮:

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以获得建筑与环境的个性及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1)粗野主义

*建筑观:

保持建筑自然本色,混凝土的不加粉饰;构件直截了当,生硬;毛躁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它们的粗鲁组合。

*建筑作品:

马赛公寓(柯布西埃);谢菲尔德大学(史密森夫妇);

(2)典雅主义(新古典主义)

*建筑观:

吸取传统建筑的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偶有装饰,不用柱式,以传神代替形似;

*建筑作品:

谢而顿艺术纪念馆(约翰逊);美国驻印度(新德里)大使馆(斯东);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雅玛萨奇);

(3)隐喻主义(象征主义):

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建筑观:

要使房屋与场所都要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特征,其标准是要使人一见之后难以忘怀。

这个倾向在建筑形式上变化多端。

究其手段,大致有三:

运用几何形构图、运用抽象的象征、和运用具体的象征。

*建筑作品:

流水别墅(赖特);朗香教堂(柯布西埃);国家美术馆东馆(贝律铭);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小沙里宁);

悉尼歌剧院(乌特松);

(4)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建筑观:

①用最新的技术、材料。

②美学上表现新技术,标榜“机器美”。

③能够快速与灵活地装配、拆卸与该建。

④在设计上强调系统设计和参数设计。

*建筑作品:

巴黎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罗杰斯和皮亚诺);山梨县文化会馆(丹下健三)

(5)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

地方主义(地域主义)

*建筑观:

建筑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使现代建筑中体现出地方的特定的风格。

*建筑作品:

珊纳特赛罗镇中心的主楼(阿尔瓦·阿尔托);香川县厅舍(丹下健三)

(6)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建筑观:

①结构逻辑性:

结构就是一切。

②全面空间:

功能服从于空间,提出“全面空间”。

③强调“条理性”设计思想方法:

外形纯净与透明,清澈地反映着建筑的材料、结构与它的内部空间。

④少就是多”:

全部用钢和玻璃来建造,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净化形式、精确施工。

*建筑作品:

法恩斯沃斯住宅(密斯.凡.德.罗);湖滨公寓(密斯.凡.德.罗);通用汽车技术中心(小沙里宁)

(7)光亮式(银色派)

*建筑观:

大片玻璃幕墙,国际式的延伸;

*建筑作品:

第一座全玻璃幕墙建筑:

利华大厦;水晶教堂(菲利浦·约翰逊);汉考克大厦(贝聿铭)

(8)探索新颖空间和共享空间的创造

*建筑观:

①既有规律,又有变化;②动态的空间;③水;④人看人;⑤共享的空间;⑥自然;⑦照明、色彩、观光电梯;

*建筑作品:

旧金山海亚特旅馆(约翰·波特曼)

[第6章现代主义后的建筑思潮]

1.后现代主义:

*建筑观:

注重公众交流和地方性,借鉴历史,强调城市文脉、装饰、表象、隐喻、公众参与、公共领域、多元论、折衷主义等。

*建筑作品:

宾州栗子山文图里母亲住宅(文丘里);美国纽约电报电话公司大楼(约翰逊);

德国斯图加特州立美术馆新馆(斯特林);

2.新理性主义

*建筑观:

罗西《城市建筑学》;格拉西的《建筑的结构逻辑》;新建筑,真正的建筑应当是理性和逻辑的紧密结合,并且建

筑是文化的产物,它们关注建筑历史与传统,具有强烈的历史、传统意识,他们抗拒功能主义、技术至上、现代

工业化城市建筑,返回城市历史文脉中,建立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建筑形式原则,保持延续性

*建筑作品:

圣·卡塔多公墓(罗西);米兰的格格拉公寓(罗西);

3.新地域主义

*建筑观:

建筑构思结合地方特色,适合地方人们生活习惯,使人、建筑、环境较好地融于一体,起源于阿尔瓦·阿尔托;

*建筑作品:

马德里银行大楼(莫奈奥);罗马国家博物馆(莫奈奥);加利西亚当代艺术馆(西扎)

4.解构主义

*建筑观:

①主张建筑造型,打破常规,解题重构;②主张共时性,可以不对环境和文脉作出反映,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③强调推理与随机的对立统一;④对现有规则的约定进行颠倒和反转,主张片段、解散分离、不完整、无中心、缺少等⑤继承俄国的构成主义,作的新的发展;

*建筑作品:

拉维莱特公园(屈米);住宅10号住宅(艾森曼);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盖里);

5.新现代主义

*建筑观:

拒绝对历史片段的模仿,追求纯净的建筑空间和体量,强调线条、平面、体块的穿插和光影变化;

*建筑作品:

格蒂中心(迈耶);巴黎大卢浮宫扩建(贝聿铭);拉维莱特音乐城(鲍赞巴克);螺旋大厦(祯文彦)

6.高技派

*建筑特点:

在建筑形式和建筑空间的表现上,以突出当代能够用于建筑中的最新技术为主要设计理念和建筑特征。

①以新技术手段创造性地解决建筑问题以及表现独特建筑美学的尝试。

②不再坚持技术的主导作用,而是更加关注如何拓展建构语言,如何使建造方式更加精良。

③在人文关怀建筑思潮的影响下表现出对环境、生态、文化历史的思考。

④复杂的外形下,具有高度完整性和灵活性的内部空间。

⑤注重建筑部件的高度工业化、工艺化,从而显示建筑的工业技术含量。

⑥热衷于结构的外露,热衷于插入式舱体的使用。

*建筑作品:

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罗杰斯);伦敦劳埃德大厦(皮亚诺);香港汇丰银行(福斯特)

7.极少主义:

*以尽可能少的手段与方法感知和创造,去除多余和无用元素,以简洁的形式客观理性反映事物本质

*建筑作品:

纽约麦迪逊大街CK分店(鲍森);沃尔夫信号楼(赫佐格和德·梅隆)

 

【备注】著名建筑家及作品

德国

1.贝伦斯:

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

2.格罗皮乌斯:

包豪斯校舍

               法古斯工厂

               格罗皮乌斯自宅

               德意志制造联盟克隆展览会办公楼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1957年汉莎区国际住宅展览会高层公寓楼

               何塞·昆西社区学校

3.门德尔松:

爱因斯坦天文台

4.密斯·范·德·罗:

巴塞罗纳博览会德国馆

芝加哥湖滨公寓

柏林国家美术馆新官

西格拉姆大厦

                    克朗楼(伊利诺工学院)

                    范斯沃斯住宅

                     李伯克内西和卢森堡纪念碑

                    图根德哈特住宅

5.费尔德:

德国魏玛艺术学校

6.李伯斯金: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

7.梅耶:

耶那市立剧场(与格罗皮乌斯合作)

        法古斯工厂(与格罗皮乌斯合作)

8.夏隆:

(表现主义倾向,德国有机建筑,讲求功能、技术、经济、形式自由)

        柏林爱乐音乐厅

        罗米欧与朱丽叶公寓

9.辛克尔:

柏林老博物馆

          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百货商店

10.奥托:

(钢结构或悬索式蓬蔽结构,网索结构,张力结构)

           蒙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