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6727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1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docx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

《农林类种植、园艺专业课综合》

Ⅰ、考试课程及所占比重

考试课程为《植物保护学》和《植物学》共150分,两门课分别占60%和40%,即《植物保护学》占90分,《植物学》占60分,每门课中的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操作的比例为7:

3。

本考试大纲的编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4年颁布的《全国中等农业学校农学类专业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Ⅱ、学习目标

知识要点:

1、掌握植物保护学的相关概念;农业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类识别要点以及生态学等等基本理论知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分类识别要点、病害诊断技术、植物病害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基本知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用农药的性能及使用技术的基本知识等。

通过植物保护学的学习,达到对病虫害的准确识别及科学有效的防治。

2、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植物学的相关概念、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技能要点:

1、识别常见植物病虫害种类;能熟练计算、稀释农药和使用农药;掌握常见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2、熟练掌握常常显微镜的使用技术,掌握植物切片和制作技术以及生物绘图法,并能用这些技术解剖观察各种营养器官。

3、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能够识别被子植物的主要科及本地区农田杂草。

Ⅲ、考试内容

植物保护学

第一章绪论及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学习要求】

绪论

掌握植物保护学的概念、植物保护学的性质、内容、任务及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了解植物病虫害危害的严重性、学习植物保护的必要性。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一、昆虫的外部形态

掌握昆虫和农业昆虫的概念;了解昆虫在动物界乃至生物界的地位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的头部的基本构造;重点掌握昆虫口器的两种主要类型的取食危害及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昆虫的胸部;重点掌握翅和足的基本构造、功能。

了解昆虫翅的特征在昆虫鉴定中的应用。

昆虫的腹部:

掌握昆虫的腹部的基本构造及功能。

了解昆虫的外生殖器的构造及其在种的鉴定中的意义。

昆虫的体壁:

了解昆虫体壁的构造、功能及与防治的关系。

二、昆虫的繁殖、发育与习性

掌握昆虫的世代、昆虫的生活史、越冬、越夏等概念。

掌握昆虫的主要生殖方式、发育阶段划分与变态的类型和昆虫的各习性在防治中的利用,以及产卵场所与防治的关系。

了解卵的类型、幼虫的类型、蛹的类型,认识到幼虫期是防治害虫的关键时期,了解成虫的性成熟与补充营养及其在测报上意义。

三、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理解生态系、昆虫生态系、农业生态系、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天敌和有效积温法则等概念,掌握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和生物因素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

四、农业昆虫主要目、科识别

掌握昆虫分类的单位和昆虫的命名方法,了解昆虫分类的意义、分类依据。

识别以下农业昆虫的类群(科、目)关了解其主要特征:

直翅目:

蝗科、蝼蛄科

缨翅目:

蓟马科

半翅目:

蝽科、盲蝽科、猎蝽科

脉翅目:

草蛉科

同翅目:

蚜科、飞虱科、蚧科、粉虱科

鞘翅目:

虎甲科、步甲科、金龟甲科、瓢甲科、象甲科、天牛科

鳞翅目:

粉蝶科、夜蛾科、螟蛾科、卷蛾科、灯蛾科

膜翅目:

叶蜂科、茧蜂科、赤眼蜂科

双翅目:

花蝇科、潜蝇科、黄蝇科、食蚜蝇科

附:

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的蜘蛛和螨类的基本知识

能识别蜘蛛和螨类,了解蜘蛛和肉食螨类的益处和植食螨的害处。

【主要内容】

§1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昆虫的头部

昆虫成虫的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一)头部结构是一个坚硬的半球形头壳,表面有许多沟缝,将头壳分成许多小区。

头壳的上面称头顶,后面称后头,前面称额,两侧称颊,额的下面是唇基。

(二)头的形式

昆虫头部根据口器着生位置,可以分为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三种头式。

(1)下口式口器向下,头部的纵轴与体躯的纵轴几乎成直角。

(2)前口式口器向前,头部的纵轴与体躯的纵轴差不多平行。

(3)后口式口器向后,头部的纵轴与体躯的纵轴成锐角。

(三)昆虫头部的附器

1、触角

功能:

嗅觉、触觉、听觉。

构造:

柄节、梗节、鞭节三节,鞭节由许多亚节组成,其数目和形状变化最大。

类型:

刚毛状、线状或丝状、念珠状、锯齿状、鳃叶状、具芒状等。

2、口器

昆虫口器的基本结构是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五个部分组成。

对农业生产危

害较大的是咀嚼式与刺吸式两类口器。

(1)咀嚼式口器

构造特点:

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五部分组成。

危害性:

这类口器的害虫,都能给作物受害部位造成破损,为害很大。

(2)刺吸式口器

构造特点:

上唇很短,呈三角形小片,下唇长而粗,延长成喙,喙的前面有一个槽,

里面藏着由上颚、下颚特化成的细长口针,四根口针相互嵌接组成食物道和唾液道。

危害性:

昆虫的这类口器能刺入动植物的组织内吸取血液及细胞汁液,危害植物后,在危害部位形成斑点,引起畸形,如卷叶、虫瘿、瘤等。

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3)其他类型:

如蝶蛾的虹吸式口器,蝇类的舐吸式口器,蓟马的锉吸式口器。

二、昆虫的胸部

1.胸部的基本结构

由三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每个胸节下方各着生一对胸足(前足、中足、后足),中胸和后胸背面两侧各有一对翅(前翅、后翅)。

足和翅是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所以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胸部的每一个胸节都是由四块骨板构成,背面的称背板,左右两侧称侧板,腹面的称腹板。

2.胸足

基本构造:

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及爪六部分组成。

主要类型:

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游泳足、抱握足及携粉足等。

3.翅

基本构造:

一般呈三角形。

前面的一边称前缘,后面的一边称后缘,两者之间的一边称边缘(或外缘);前缘与胸部之间的角为肩角(或基角),前缘与外缘之间的角称为顶角,外缘与后缘之间的角称为臀角。

昆虫的翅一般为膜质,具有很多起着骨架作用的翅脉。

翅脉:

分为纵脉和横脉两类。

(1)纵脉:

是从翅基部伸到边缘的翅脉。

(2)横脉:

是横列在两纵脉之间的短脉。

(3)脉序:

翅脉的排列状况。

常见类型:

膜翅、复翅、鞘翅、半鞘翅、鳞翅、毛翅、缨翅等。

三、昆虫的腹部

1.腹部的基本结构近末端有肛门和外生殖器,腹部内有大部分内脏器官。

是昆虫的内脏活动和生殖的中心。

一般由9~11节组成,第1~8腹节的两侧常具有一对气门。

每一腹节具背板、腹板和两侧膜质的侧膜,节与节之间有节间膜相连。

2.尾须一对须状的结构,是第11节的附肢,有感觉的功能。

3.外生殖器雄性为交配器,一般由一管状的阳具和一对钳状的抱握器组成。

雌性为产卵器,由2~3对瓣状结构组成。

四、昆虫的体壁

1.功能:

支撑身体,着生肌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调节体温;防止外部水分,微生物及其他有毒物质的侵入;接受外界刺激,分泌各种化合物,调节昆虫的行为。

2.结构由内向外:

底膜、真皮层、表皮(内表皮、外表皮(角质精层、蜡层、护蜡层)、上表皮)

3.体壁的衍生物

外长物:

刚毛、毒毛、刺、距、鳞片等。

内陷物:

唾腺、丝腺、毒腺等向内生长出的腺体。

§2昆虫的繁殖、发育与习性

一、昆虫的繁殖方式

昆虫的繁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四种。

(一)两性生殖需经过雌雄交配,精子与卵结合,雌虫产出受精卵,每粒卵发育成为一个子代,这种繁殖方式又称两性卵生,是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遍的方式。

(二)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大致可分为偶发性的、经常性的、季节性的三种类型。

(三)多胚生殖由一个卵产生两个或更多胚胎的生殖方式,即由一个卵发育成两个到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个体,称为多胚生殖。

(四)卵胎生卵在母体内成熟后,留在母体内进行胚胎发育,直到孵化后,直接产下幼虫或若虫的生殖方式。

除两性生殖外,孤雌生殖、卵胎生、多胚生殖均属于特异生殖。

二、昆虫的发育

(一)昆虫的变态

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胚胎发育是在卵内进行,至孵化为幼虫(若虫)的发育期,又称卵内发育;胚后发育是从卵孵化后开始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期。

昆虫的变态昆虫从卵孵化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的变化,致使成虫和幼虫有显著的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变态。

最常见的是不全变态和全变态。

1、不全变态具有三个虫态,即卵、幼虫(若虫或稚虫)和成虫,无蛹。

该变态类型又可分为渐变态、过渐变态、半变态。

2、全变态具有四个虫态,即卵、幼虫、蛹和成虫。

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完全不同,必须经过一个蛹来完成这些激烈的变化,使幼虫的器官结构消失或退化,代之成虫的器官和结构。

(二)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

全变态类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四个时期。

1、卵期卵从母体产下到孵化为止,称为卵期。

卵的结构:

昆虫的卵是一个细胞,最外面是卵壳,内为一层很薄的卵黄膜,包围着原生质、卵黄和卵核。

卵的前端有一个至数个小孔,称为卵孔。

卵壳具有高度的不通透性,起着很好的保护作用。

孵化:

胚胎发育完成以后,幼虫从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称孵化。

2、幼虫期是昆虫的生长时期。

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受到体壁的限制,必须将旧皮蜕去才能继续生长。

每次蜕皮之后,幼虫的身体长大一些,

这种现象称为蜕皮。

蜕去的旧皮称为蜕。

前后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称为龄期。

每次蜕皮后的虫期叫虫龄,虫龄等于蜕皮次数加1,即孵化后的幼虫为第一龄虫,经一次蜕皮后为第二龄虫,第二次蜕皮后为第三龄虫,依次类推。

全变态的幼虫有不同的类型,大体可分为原足型、多足型、寡足型和无足型四类。

3、蛹期是全变态昆虫特有的发育阶段,也是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时期,表面不食不动,但内部进行着分解旧器官、组成新器官的剧烈新陈代谢活动。

各种昆虫蛹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离蛹、被蛹、围蛹三个类型。

4、成虫期

羽化不全变态若虫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次皮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

羽化后昆虫既进入成虫期,成虫主要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因此,成虫期本质上是昆虫的生殖期。

补充营养大多数昆虫羽化为成虫后,性器官远未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

成虫阶段需要继续取食,以满足其卵巢发育对营养的需要,这种对性成熟必不可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养。

如:

蝗虫、蝽类、叶蝉等,这类昆虫不但在幼虫期危害作物,而且成虫期也危害。

成虫在性成熟后,即交配和产卵。

产卵前期由羽化到第一次产卵的间隔期,称为产卵前期。

有些昆虫一生交配多次,产卵多次。

产卵期从第一次产卵到产卵终止的时期称为产卵期。

多型现象成虫雌雄两性除第一性征(外生殖器)不同外,在体形、色泽以及生活行为等第二性征方面也存在着差异,称为性二型。

在同一种昆虫中,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个体类型,称为多型现象。

三、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年史

1.世代昆虫从卵到成虫性成熟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2.生活年史由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一年内发育史称为生活年史。

世代的长短和一年内发生的世代数受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3.世代重叠一年发生数代的昆虫,前后世代间常有首尾重叠现象,这种前后两个世代互相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4.滞育昆虫在生活史中,常常有一段或长或短的不食不动、停止生长发育的时期,这种现象称为滞育。

在生理学上应区别两种不同的情况,即休眠和滞育。

休眠是由不利的环境条件所引起的生长发育停止,当不良的环境条件一旦解除,昆虫可以立即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这种现象称为休眠。

引起休眠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特别是高温或低温。

滞育也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但不是不利的环境因子,往往不良环境条件远未到来以前,昆虫就进入了滞育状态,纵然给予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也不能解除,必须经过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一定时期的低温)的刺激,再回到合适的条件下,才能重新继续生长发育,它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引起滞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光周期。

四、昆虫的习性

(一)食性

1、植食性;以植物为食料,包括绝大多数农、林害虫和少部分益虫,如家蚕。

2、肉食性:

主要以动物为食料,绝大多数是益虫。

按其取食的方式又可分为捕食,如瓢虫。

3、粪食性:

专门以动物的粪便为食,如蜣螂。

4、腐食性:

以死亡的动植物组织及其腐败物质为食,如埋葬甲。

5、杂食性:

既吃植物性食物,又吃动物性食物,如胡蜂。

根据取食范围的广窄,又可分为:

1、单食性只取食一种动物或植物的昆虫,如三化螟。

2、寡食性能取食同属、同科和近缘科的几种植物,如菜粉蝶。

3、多食性能取食很多科、属的植物,如小地老虎。

了解昆虫的食性及其食性专化性,可以利用轮作倒茬,合理的作物布局,中耕除草等农业措施防治害虫,同时对害虫天敌的选择与利用有实际价值。

(二)趋性是昆虫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的一种反应。

其中趋向刺激称为正趋性,避开刺激称为负趋性。

按照外界刺激的性质,趋性可分为趋光性、趋化性。

很多昆虫对光波的长短、强弱的反应不同,一般趋向短波光,这就是黑光灯诱集昆虫的依据。

根据害虫对于化学物质的趋或避的反应,而有诱杀剂、诱集剂及拒避剂的应用。

(三)假死性有些昆虫受到突然的接触或震动时,全身表现一种反射性的抑制状态,身体蜷曲,或从植株上坠落地面,一动不动,片刻才爬行或飞起,这种现象称为假死性。

对于具有假死性的害虫,可以用骤然振落的方法加以捕杀,如金龟子。

(四)群集性是同种昆虫的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

群集有临时群集和永久群集之分。

(五)迁飞性不少农业害虫,在成虫羽化到翅骨变硬的羽化初期,有成群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迁飞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特性称迁飞性。

§3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气象因素

包括温度、湿度、风、光、雨等,其中以温度、湿度对昆虫的作用最为突出。

(一)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1、昆虫对温度的反应

有效温度范围:

能使昆虫正常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温度范围,在温带地区,通常为8~40℃。

发育起点:

在有效温度的下限,称为发育起点,一般为8~15℃。

临界高温区:

在有效温度的上限,称为临界高温,一般为35~45℃。

停育低温区:

在发育起点以下,有使昆虫生长发育停止的一段低温区,一般为8~-10℃。

致死低温区:

停育低温区以下,因低温昆虫立即死亡,称为死亡低温区,一般为-10~-40℃。

致死高温区:

停育高温区向上,昆虫因温度过高而立即死亡,称致死高温区,通常为45~60℃。

2、有效积温定律(有效积温法则)

概念:

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世代或虫期)所需天数,与该天数温度的乘积是一个常量。

用公式表示K=N(T-T0)或N=K/(T-T0),这一规律称为有效积温定律。

应用:

 根据有效积温定律可推算出某虫在某地一年中发生的世代数:

世代数=某地全年有效积温总和(d.℃)/昆虫完成一个世代的有效积温(d.℃);同理,知道了一种害虫或一个虫期的有效积温与发育起点温度,便可根据公式:

N=K/(T-T0),进行发生期预测;同样,可以根据公式:

T=K/N+T0,控制昆虫的发育进度。

应用的局限性首先对于滞育现象的昆虫不适合,因为很多昆虫的滞育不是因为发育起点以下的温度而引起的;其次,昆虫栖息地的小气候总是与气象站得到的资料有差别,而且昆虫是生活在昼夜温差变化之中,在自然界中的温度不可能总是在适温区内变动;同时,昆虫的生长发育不仅受温度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湿度、食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二)湿度和水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对湿度的要求有一定的范围。

一般说,低湿延缓发育天数,降低繁殖力和成活率。

(三)温湿度的综合影响

温湿系数为了正确反映出温度与湿度对昆虫的综合作用,常以温湿系数来表示,公式如:

温湿系数=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温度

(四)光主要影响昆虫的活动规律与行为,协调昆虫的生活周期,起信号作用。

光对昆虫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光的性质、光的强度和光周期。

(五)风对昆虫的迁飞、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二、土壤因素对昆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的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的理化性质。

土壤温度主要影响昆虫在土壤中的垂直移动,土壤湿度、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影响土栖昆虫的分布。

三、生物因素

(一)食物对昆虫的影响

每种昆虫都有它最喜食的植物种类,在取食喜食植物时,昆虫的发育较快,死亡率低,生殖力高;同种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昆虫的影响也不同;植物的含水量和昆虫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有密切关系。

在干旱条件下,植物缺水,体内营养物质浓度高,有利于一些害虫的繁殖,特别是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繁殖;在氮肥过多的情况下也有利于一些害虫的繁殖,而磷肥则对一些昆虫(如:

蚜虫、螨类)具有相反的效果。

食物链:

昆虫通过食料的关系(吃的和被吃的)与其他生物间建立了相对固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并不限于吃者与被吃者的关系,大多数吃者又是被吃者,这样形成了一系列的食物有机联系,通过取食和被取食的联系,将它们互相联系在一起,这种关系称为食物链。

(二)天敌因素的影响

天敌因素是指昆虫的所有生物性敌害。

天敌的种类很多,有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和致病微生物三大类,另外还有蜘蛛及其他食虫动物等。

(三)植物的抗虫性

植物对昆虫的取食为害所产生的抗性反应,称为植物的抗虫性。

机制可分为:

1、不选择性:

植物的形态、组织上的特点和生理生化上的特性,或体内的某些特殊物质的存在,阻碍昆虫对植物的选择,或由于植物物候期与害虫的为害期不吻合,使局部或全部避免于害。

2、抗生性:

植物体内某些有毒物质,害虫取食后引起生理失调甚至死亡,或植物受害后,产生一些特殊反应。

3、耐害性:

植物受害后,由于本身的强大补偿能力,使产量减少很小。

§4农业昆虫主要目、科识别

昆虫在生物分类上为一个纲,昆虫纲下分为目、科、属、种4个主要等级,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昆虫纲分为34个目,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有9个目,分别是:

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脉翅目,其中前4个目为不全变态。

一、直翅目体大型或中型,咀嚼式口器,前胸大而明显,前翅革质,后翅膜质纵折,后足跳跃足或前足开掘足,产卵器发达,呈剑状、刀状或凿状,具听器,渐变态,多为植食性。

二、半翅目体小至中型,个别大型,多扁平坚硬,刺吸式口器,触角丝状或棒状,前胸大型,中胸小盾片发达,呈三角形,前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称半鞘翅,腹面中后足间多有臭腺。

植食性或捕食性。

三、同翅目体小型至中型,刺吸式口器,复眼发达,触角刚毛状或丝状,前翅膜质或革质,后翅膜质,少数种类无翅,植食性,并能传播植物的多种病害。

四、缨翅目体小型,细长略扁,褐色,锉吸式口器,足短小而末端有泡,翅狭长,翅脉退化,翅缘具缨状缘毛。

过渐变态,多为植食性。

如稻蓟马、棉蓟马、稻管蓟马

五、鞘翅目体小至大型,体壁坚硬,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咀嚼式口器,触角10~11节,形状多样,无单眼,复眼发达,跗节5节,全变态,食性有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等类型。

分为肉食亚目和多食亚目。

六、鳞翅目身体、翅及附器均被有鳞片,组成不同颜色的斑纹,触角丝状、羽毛状、棒状,虹吸式口器,全变态。

包括所有的蝶类和蛾类。

(一)蝶类

触角球杆状,翅肩型,无翅缰,休息时竖立背上。

白天活动,蛹无茧。

(二)蛾类

触角丝状、羽状等,末端不膨大,后翅基部有翅缰,休息时平放背上,夜间活动。

七、膜翅目体微小至大型,咀嚼式或虹吸式口器,触角丝状或膝状,两对翅均为膜质,前后翅以翅钩相连。

幼虫多足型或无足型。

依据其胸腹节明显与否,分广腰与细腰两亚目。

八、双翅目体小到中型,成虫多为刺吸式或舔吸式口器,触角丝状、具芒状或其他形。

前翅膜质,翅脉简单,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全变态,幼虫蛆式,无足型。

按触角长短和形状分长角亚目、短角亚目和芒角亚目。

九、脉翅目体小至大型,柔软。

翅膜质,脉多如网,咀嚼式口器。

触角细长,丝状或念珠状。

成虫、幼虫都是捕食性的,以蚜虫、介壳虫、木虱叶蝉及蚁类等昆虫为食。

十、蜱螨目

双翅目

蜱螨类属蛛形纲,蜱螨目,通常为圆形或卵圆形。

螨类身体分区不明显,仅能分为腭体和躯体两部分,躯体有时由一缢缝分为足体段、后足体段,后半部体第四对足之后的部分称为末体。

螨类的口器有咀嚼式和刺吸式两种。

螨类多系两性卵生繁殖,雌性经卵、幼虫、第一若虫、第二若虫至成虫,雄性则无第二若虫期。

幼虫有足3对,若虫以后有足4对。

1.叶螨科体长约1mm以下,圆形或卵圆形。

雄虫腹部尖削。

刺吸式口器,植食性。

如柑橘红蜘蛛(红叶螨)等。

2.瘿螨科极微小,长约0.1mm,体蠕虫形,狭长,足两对,位于体躯前部。

前肢体

段背板大,呈盾形,后肢体段和末体段延长,具许多环纹。

如柑橘锈螨(锈壁虱)。

3.植绥螨体小,椭圆形,白色或淡黄色。

捕食性。

【名词解释】

头式:

昆虫头的形式,即昆虫头部着生的位置和所向的方向。

补充营养:

大多数昆虫羽化后,性器官还未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这种对性成熟必不可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养。

脉序:

翅脉的排列状况。

昆虫翅的前缘:

昆虫的翅一般呈三角形,近头的边。

昆虫翅的内缘:

昆虫的翅一般呈三角形,近尾部的边。

昆虫翅的边缘:

昆虫的翅一般呈三角形,前缘与内缘之间的边。

昆虫的纵脉:

从翅基部伸到边缘的翅脉。

昆虫的横脉:

横列在两纵脉之间的短脉。

鳞翅:

昆虫的膜质翅上被有许多鳞片的翅。

纵脉:

是从翅基部伸到边缘的翅脉。

横脉:

是横列在两纵脉之间的短脉。

胚胎发育:

在卵内进行,至孵化为幼虫(若虫)的发育期,又称卵内发育。

胚后发育:

从卵孵化后开始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期。

昆虫的变态:

昆虫从卵孵化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的变化,致使成虫和幼虫有显著的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变态。

不全变态:

具有三个虫态,即卵、幼虫(若虫或稚虫)和成虫,无蛹

全变态:

具有四个虫态,即卵、幼虫、蛹和成虫。

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完全不同,必须经过一个蛹来完成这些激烈的变化,使幼虫的器官结构消失或退化,代之成虫的器官和结构。

卵期:

卵从母体产下到孵化为止,称为卵期。

孵化:

胚胎发育完成以后,幼虫从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称孵化。

蜕皮:

是昆虫的生长时期,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受到体壁的限制,必须将旧皮蜕去才能继续生长。

蜕去的旧皮称为蜕。

前后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称为龄期。

每次蜕皮后的虫期叫虫龄。

化蛹:

指末龄幼虫蜕去最后一次皮变成蛹的过程。

羽化:

不全变态若虫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次皮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

补充营养:

大多数昆虫羽化为成虫后,性器官远未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

成虫阶段需要继续取食,以满足其卵巢发育对营养的需要,这种对性成熟必不可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养。

产卵前期:

由羽化到第一次产卵的间隔期,

产卵期:

从第一次产卵到产卵终止的时期称为产卵期。

性二型:

成虫雌雄两性除第一性征(外生殖器)不同外,在体形、色泽以及生活行为等第二性征方面也存在着差异,称为性二型。

多型现象:

在同一种昆虫中,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个体类型,称为多型现象。

世代:

昆虫从卵到成虫性成熟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生活年史:

由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一年内发育史称为生活年史。

世代重叠:

一年发生数代的昆虫,前后世代间常有首尾重叠现象,这种前后两个世代互相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滞育:

昆虫在生活史中,常常有一段或长或短的不食不动、停止生长发育的时期,这种现象称为滞育。

休眠:

是由不利的环境条件所引起的生长发育停止,当不良的环境条件一旦解除,昆虫可以立即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这种现象称为休眠。

食性:

 昆虫由于种类繁多,通过自然选择,各自形成了特有的取食习惯和范围,这种对食物的选择性称为食性。

植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