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326733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5篇Word下载.docx

唉,妈妈上班回来已经很累了,回到家她还要忙个不停,我又何曾帮过她干过一点活呢?

平时,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她叫我回去复习,不要再看电视了,我都是慢吞吞地去做,有时甚至不听呢,净和她唱反调。

妈妈处处都为我着想,可我根本就没当一回事呢可是,我此刻决定改变自我,要做一个好孩子

  (十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资料采用《论语》的部分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异常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现代子女教育问题突出,一个孩子从小不明白该如何孝顺父母,尊敬师长,长大后人际关系,夫妻关系必须很糟,从小没有纪律和品德的修养,长大后即使知识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有大成就.

  万事以孝为先.

  《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是教育我们每一个孩子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虚心地理解父母提出的各项意见,并进取改正错误,听从父母的指挥,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仅有这样做,才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让他们感到欣慰.想起我自我的所作所为,觉得十分惭愧.调皮的我,个性倔强,不听父母的教导,做了很多错事,令教师和父母伤透脑筋,令他们悲痛,我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后,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令父母感到欣慰.今后,我要严格要求自我,用《弟子规》里的各项准则衡量自我,虚心理解父母的意见,听取他们的教导,各方面要求提高.

  我觉得这本《弟子规》很值得我们去看去读去做,如果一个ré

ndà

部分的日常行为规范都依照《弟子规》里面的做,将来必须有很大的成就.

  《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闲邪存诚,养成忠孝家风.

  (十二):

最近(昨日)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

我这才发现,原先做人也有许多规则,所以,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那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

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

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我的真心去爱他们。

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

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弟〉,它是教我们怎样和别人相处的。

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所以,我们必须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所以更欢乐的。

  再次是〈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

俗话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

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贴合自我的身份;

说话做事要尊重别人,尤其是不应当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欢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

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此刻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

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我应做的,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明白还不行,还要学会做。

  怎样才能做呢?

学知识。

怎样学呢?

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必须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忙,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我的。

  (十三):

这个假期我读了《弟子规》,它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要与德性好的人打交道,远离那些品行差的人。

  父母生病时,要日夜守护在身边,汤药要自我先尝,然后再让父母喝。

如果自我外出工作,必须要禀告父母,回来时也要和父母打招呼,以免父母牵挂。

  它让我明白了细心是由专心和认真组成的。

取得好成绩也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才能再次取得好成绩。

  弟子规虽然是一本并不起眼的小书。

,可是它却包含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

我们应当好好读这本书,不要辜负作者的一苦心。

  (十四):

读《弟子规》有感我很欣喜的经过尚学路上图书室这个平台,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惭愧。

  记得有一次,妈妈在染头,不细心染膏进眼睛里了,喊我帮忙。

我却只顾玩电脑,很久才慢吞吞地应答。

害得妈妈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好多天的点滴。

此刻想起来,我实在是太不应当了。

要明白,妈妈头上那一丝丝银发是因我而生的。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

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明白了这些以后,每次我有好吃的和好玩的东西,我都会惦记给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的,从不一个人享用。

家里人都我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妈妈也一向以我为荣。

在和表弟相处的时候,我还学会了宽容别人,学会了体谅父母。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

  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的宝贵时光。

我们所明白的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

他在课桌上刻的早字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中。

地球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经常对助手说:

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要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就是我的座右铭,所以我会时时刻刻提醒自我,要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出必告,返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

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以前我去哪里玩,都不告诉父母,回来的时候也不声不响的。

自从我明白了这句话后,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弟子规》是我的良师益友,和它朝夕相处,我就会成为一个既

  懂事又欢乐的好孩子。

  (十五):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

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

  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那一个笑声与泪水交织的夏天,别了母校,刚摘下红领巾,满带

  稚气的我考上了华泰。

刚开学,学校就发了一本小小的书《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

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着。

一天早上,家中停了电,出于无聊,我随手拿起那本小书看了起来。

渐渐才发现它《弟子规》的资料如此精彩。

  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我的不足。

  《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

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

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此刻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

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我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我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厌恶他们。

我实在是太不应当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

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

  我气愤极了大喊:

妈妈,我要吃饭,怎样没有了呢?

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

没有了你要吃饭?

我给你去做。

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

而我还在埋怨着…。

此刻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当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

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

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

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

你们发现过吗?

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沧州市锐烨钢管-沧州文学vg-

  steel.)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

我爱你们。

  品读《弟子规》,品读《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

  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规》吧

  (十六):

  《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

  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

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仅能够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这本书大概是说了:

我们要关心自我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我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

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

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

古人原先对自我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

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

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

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

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必须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

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

此刻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

  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

一个不注重自我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

你说老板会选谁呢?

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本事,还要看你的形象呀。

我们学校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

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十七):

晚上,伴着习习凉风,我翻开了《弟子规》,映入眼帘的是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这样一句话。

细看底下的注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意思:

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猛然间我想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

躺在床上,思绪随着凉风飞呀飞,飞到了西晋这个时期,我看到了年轻时的阮咸。

虽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

可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

六月六日这一天,每一个都把自我的衣服拿到太阳下头晒。

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据当时的风俗,也把自我的衣服晾起来,路上看见阮咸晾晒自我的旧衣服,都来观看。

  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

富贵不是能够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思绪不再飘飞,回到了此刻的生活。

我看到了在一个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我上学的父亲是她们家的司机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

我们的社会怎样啦?

我们的孩子怎样啦?

讲究物质的奢糜与攀比竟让纯真的孩童至此试想一下,假如都以此刻的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日,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变成怎样样的人呢?

到时候吃穿的攀比又将如何呢?

无数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他提醒了我们,他唤醒了我们,他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十八):

假期教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背诵《弟子规》,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体会十分深刻,同时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

  在这本书里讲了许多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

就是心到,用心地想;

眼到,仔细地看;

口到,专心地读。

仔细想想这句话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结合我平时的日常学习去体会这句话确实也是如此,就比如说我在学习电子琴的时候,真的需要用心记谱,用眼睛仔细的看乐谱,手弹的同时又要大声读谱,这样练提高是十分大的。

  又比如说背单词需要我先看书,反复听磁带,同时大声朗读,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单词记在心里。

  其次,这本书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

比如,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能够了,不需要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是名牌、贵重,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是说吃饭时不能挑食,这不吃,那不吃,造成营养不良。

更不能够爱吃的就暴饮暴食,这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改掉了挑食的坏习惯,爸爸妈妈都夸我长大了,懂事了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思想道德方面,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我会时刻用这本书鞭策自我,它将像一座灯塔一样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让我健康欢乐的成长。

  (十九):

读完《弟子规》后,我感觉它主要是规范了人的行为,每句话都有一个道理,每句话都发扬着一种思想,《弟子规》用最简短的文字,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形象全面。

  通俗易懂的文字里揭示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于我们在生活、工

  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在此我简单的写一下它给我在工作中的启示。

  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是指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

不要害怕困难,应当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立刻改正,没有也要引起警惕。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构成恭敬之心,尊老爱幼。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要有职责心,养成有条理的做事方法。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讲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习惯。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在《弟子规》中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很多的时间,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我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好,这些事就是大事。

  (二十):

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

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仅能够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

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二十一):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作为总纲,资料也是围绕这几部分来写。

意思是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兄弟和睦、与人交流言行慎重和与人交往诚信为先,要对任何人都热情友好,要亲近仁者。

  《弟子规》还提倡要懂得所有道德与礼仪后才能够学知识。

  百善孝为先。

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当然要摆在第一位。

所以,《弟子规》开篇就讲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短短的24个字,四次出现父母这两个字,可见父母在古人心中的位置。

这些规矩,看似简单,很容易做到,可是我们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呢?

  《弟子规》教育我们要注重与人交流的态度,要广交朋友,也要多学知识。

有一句俗话叫:

礼交天下友。

  《弟子规》里讲了很多关于礼仪的知识,告诉大家做事应当谨慎细致。

出门在外时,要与他人和睦相处,不可随意出卖、诽谤别人。

可见古人是多么讲究礼仪。

现代社会,在家里也好,也社会上也好,和人交流是十分十分重要的。

善于和不一样的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与人交往的同时,还要注意自我的行为要诚信,这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的尊重。

平时要多亲近比自我优秀的人,并学习知识,可谓知书达礼。

  《弟子规》这部经典告诉我们许多文化礼仪,所以才会流传至今。

  就如钱文忠教授所说:

学习弟子规,将文化落地为礼貌。

我们必须要好好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让国学经典国伴随我们成长,将优良的文化传统代代传承。

  (二十二):

感恩教师对我的教诲,感恩社会对我的包容,我感激世界上的一

  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给了我生命以及无限的亲情。

  我之所以明白,要对自我的父母心存感恩,都源于《弟子规》的指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脾气越来越大,性格越来越急躁,应对父母唠唠叨叨的教育,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

有时应对父母的斥责,我甚至会摔门而出,根本不顾父母的感受。

那天在房间里读《弟子规》以后,我羞愧难当,明白自我错了,并且错得很过分。

当自我摔门而出时,并不曾顾及父母当时的感受时,没有父母心碎的样貌。

  父母是我们人生中的太阳,他们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光明,是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又是他们为了我们辛勤劳作。

当你失败时,总会有一双手关心你,呵护你,告诉你:

你永远是最棒的,相信自我必须行,别忘了,自我背后还有我们的支持;

当你受冷落时,总会有两个人出此刻面前,伸出双手给你温暖;

当你受挫折时,还是这双手将你从困难中拉出,让你冲破挫折走向成功。

  感恩父母,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们要尽力孝顺他们,不要在父母永远离开的时候,才明白父母对自我的恩重如山,才明白自我该尽的孝心没有尽到。

不要在父母永别了,才涕泪满衣地在他们坟前哭啊,嚎啊,到那时才明白悔恨。

这是我读《弟子规》感悟出来的:

感恩父母,不能等;

回报父母,不能等;

孝顺父母,不能等。

  我感激《弟子规》,它让我真正懂得了孝道,懂得了一切,犹如一盏明灯照我成长,为我指引方向。

我将用自我的行动践行《弟子规》的真谛,回报父母,感恩社会,就让我们在《弟子规》的指引下,快速成长吧

  (二十三):

这几天,教师让我们背了《弟子规》,我从中懂得了不少道理,下头我就说几句吧。

  背了《入则孝》,让我懂得了该如何孝敬父母。

父母呼,应勿缓;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即答应,不能迟缓;

父母亲让你做事情的时候,要立刻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前面我做的很好,从小爸妈就教育我:

不仅仅是父母叫要答应,其他长辈、同学、朋友只要叫我要立即答应,那是对别人的尊重;

后面我就做的不太好了。

  爸爸妈妈有时想让我帮着打扫家里的卫生,可我总认为那是大人们的事情,总对妈妈说:

自我的事情自我做,我不管。

背了《入则孝》,我身上的懒虫去掉了很多,不等妈妈命令,就主动帮着干点家务活,比如扫地拖地啦,虽然活很小,妈妈总是开心地笑。

  还有一句,我也会牢牢记在心里,那就是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以前爸妈教导我时,我总以为自我什么都懂,爸妈太唠叨,老是捂住耳朵,大声说:

不听、不听爸妈责怪我时,我比他们声音好大,惹得妈妈很生气,干脆给我来个主板炒肉丝,妈妈揍完我又悲痛有心疼。

想想以前自我的种种行为,我觉得自我那么做真不对。

  爸爸妈妈把我从小养大多不容易呀手把手教我认字,深夜抱着我去看病,变着法子给我做好吃的,我为什么要顶嘴惹他们生气呢这一段时间我表现得很好,低眉顺耳,特温顺。

嘿还真好,爸妈见我不顶嘴,说上两句就算了,过后还笑眯眯地夸我懂事了,我心里想喝了蜜一样甜。

  《弟子规》有很多道理值得我们学习,我会牢记在心,让他伴随着这我成长,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二十四):

学校发给我们一本《弟子规》小书。

开始我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么意思。

今日,在教师的指导下又把《弟子规》拿出来认真地读了一遍,原先《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圣贤教育的书籍,它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

使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俭节俭,宽容很多,什么是亲情,友情等等……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