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氏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6795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诺氏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雷诺氏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雷诺氏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雷诺氏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雷诺氏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雷诺氏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雷诺氏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雷诺氏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雷诺氏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雷诺氏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雷诺氏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雷诺氏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雷诺氏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雷诺氏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雷诺氏Word格式.docx

《雷诺氏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诺氏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雷诺氏Word格式.docx

几乎都发生于年龄在20—40岁的女性,发作与温度有关,有明显的季节性,即在寒冷季节发作频繁,而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在温暖季节发作次数少,时间短。

  典型发作可分为三期:

  

(一)苍白:

这是早期表现,发生突然,一般是自指端开始,而后向指根部或手掌发展,但很少超过手腕。

皮肤苍白先从一个手指开始,再逐渐累及所有手指,因大拇指血液循环较丰富,所以只在病情较重时才会累及。

发作时手部有冷感,局部温度降低,或有麻木、针刺、笨重以及僵硬,还可引起运动障碍或有多汗现象等。

系手足末端细小动脉痉挛,导致组织毛细血管血流灌注缓慢,皮肤血管内血流量减少所致。

当血流量严重减少或毛细血管内血流停滞时,还会出现“死指”现象。

  

(二)青紫:

几分钟后,细小动脉痉挛自行解除,而细小静脉仍处于痉挛状态,阻碍血液流动,此时静脉丛和毛细血管出现缺氧性麻痹,血流缓慢或淤滞,致使血中氧含量减少,于是出现皮肤苍白后的青紫现象。

此时自觉症状一般较轻。

  (三)潮红:

当病人处于温暖环境中,寒冷刺激解除和血管痉挛消失后,细动脉、毛细血管和细静脉反应性充血,于是皮肤变成潮红。

此时局部温度增高,可有肿胀及轻度搏动性疼痛。

  (四)当血液灌流正常后,皮肤颜色和自觉症状均恢复正常。

  以上是典型发作表现,也有许多“雷诺氏征”可以不呈上述规律性的连续变化,如先青紫而无苍白或有苍白而无青紫,或不出现潮红而由苍白和(或)青紫而后恢复正常。

偶而也会波及鼻尖、颊、耳廓和舌。

雷诺氏病的鉴别诊断

 

雷诺氏病应注意与其他以皮肤颜色改变为特征的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相鉴别。

  一、手足发绀症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血管痉挛性疾病。

多见于青年女性,手足皮肤呈对称性均匀紫绀。

寒冷可使症状加重。

常伴有皮肤划痕症或手足多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

其病理改变是肢端小动脉持续性痉挛及毛细血管和静脉曲张,需与雷诺综合征鉴别。

手足发绀症患者无典型的皮肤颜色改变,绀紫范围较广泛,累及整个手和足,甚至可涉及整个肢体。

紫绀持续时间较长。

寒冷虽可使症状加重,但在温暖环境中常不能使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一般不诱发本病。

  二、网状青斑多为女性,因小动脉痉挛,毛细血管和静脉无张力性扩张。

皮肤呈持续性网状或斑点状紫绀。

病变多发生于下肢,偶可累及上肢、躯干和面部。

患肢常伴发冷、麻木和感觉异常。

寒冷或肢体下垂时青斑明显。

在温暖环境中或抬高患肢后,斑纹减轻或消失。

临床上可分为大理石样皮斑、特发性网状紫斑及症状性网状青斑三种类型。

  三、红斑性肢痛症病因尚不清楚。

病理变化为肢端对称性、阵发性血管扩张。

多见于青年女性。

起病急骤,两足同时发病,偶可累及双手。

呈对称性阵发性严重灼痛。

当足部温度超过临界温度(约33~34℃)时,如足部在温暖的被褥内,疼痛即可发作,多为烧灼样,也可为刺痛或胀痛。

肢体下垂、站立,运动时均可诱发疼痛发作,抬高患肢、休息或将足部露在被褥外,疼痛可缓解。

症状发作时,足部皮色呈潮红充血,皮温升高伴出汗,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增强。

根据本现特征,易与雷诺氏综合征相似。

少数红斑性肢痛症可继发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糖尿病等。

雷诺氏病的病因

雷诺病的病因,目前仍未完全明确。

国内外学者一胶认为:

寒冷刺激、神经兴奋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是其主要因素。

  1.寒冷刺激 病人对寒冷刺激极为敏感,怕冷是病人普遍的主诉。

此病在寒冷地区的发病率比较高。

在疾病初期,雷诺现象多在寒冷季节出现,而在温热季节临床表现常会好转或消失。

晚期病人,由于引起动脉痉挛的临界温度上升,所以在夏季阴雨时也有轻度的皮色变化。

早在1929年,Lewis曾提出此病的血管起因学说,他认为指趾血管局部缺陷是末梢动脉的平滑肌对寒冷刺激产生敏感的一个原因。

 2.神经兴奋病人多属交感神经兴奋类型,中枢神经功能多处紊乱状态。

这就是1862年雷诺提出此病发生的神经起因学说。

他认为,病人的血管运动神经中枢极不稳定.属异常活动型,同时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也是小动脉对寒冷刺激敏感的重要条件。

1978年Nielubowicz等提出,雷诺现象的起因之一可能是由于动静脉吻合支开放所致,上肢末梢的动静脉吻合支开放与颈神经根或末梢混合神经损害有关。

他发现107例病人中,颈椎x线摄片上有改变者占96.3%,而对照组106例中只有10%。

3.内分泌紊乱 

虽然到现在为止,尚未提出这一因素的可靠依据,但临床资料提示与内分泌紊乱可能有某些联系,例如;

与性激素的关系.表现在女性病人约占2/3以上,1970年Hines报告847例中女性占76.6%,1973年三岛统计209例中占82.3%。

有些病人的病人的病情在月经来潮期加重,妊娠期减轻。

4.其他因素过去曾有学看提出此病发生的遗传因素,但这一观点并未得到证实。

近来,血液粘滞性增高与此病发生的关系又开始引人注意,应用降低血液粘滞性药物也获得一定效果,但血液帖滞性增高是许多心血管疾病共有的血液变化,所以还难以肯定是此病发生的一个因素。

雷诺氏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

2010-07-2916:

16:

33

雷诺氏病是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不仅要注意雷诺氏病本身的禁忌,还要注意引发雷诺氏病的因素。

  1、治疗要坚持,不能自行更改,按医生的医嘱按时按量的应用,

  2、注意不要造成身体的损伤

  3、可以少量饮酒,因为饮酒可以增加血液循环,不能吸烟,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会刺激血管收缩。

  4、不要随便自行处理病情,患病期间患有其他疾病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

  5、定期随诊。

本站整理 

14:

56

雷诺氏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的因素有关:

1、血液循环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增高导致雷诺氏病

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造成交感神经的亢进

3、遗传

4、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5、物理因素如寒冷损伤、震动性损伤和直接的动脉创伤导致雷诺氏病。

6、其他因素所致。

雷诺氏病的引发因素发布时间:

2010-07-2915:

42:

35

1、寒冷刺激

  病人对寒冷刺激特别敏感,多数病人冬季发病或冷刺激可诱发症状发作,夏季气候温暖时症状可自行缓解。

重症病人对温度的变化特别敏感,即使夏季也可发病。

本病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

2、神经兴奋

  很多病人的发病与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有关。

发病时患者血液中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明显增高。

3、免疫与结缔组织疾病

  大多数雷诺氏综合征患者中,血清免疫检查异常,提示病人血清中有抗原—抗体复合物存在,它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交感神经引起血管痉挛。

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外,结缔组织性疾病的病人也常同时合并有雷诺氏综合征。

4、内分泌紊乱

  本病女性多见,约占70%~90%,且在月经来潮时病人症状加重,妊娠期症状减轻。

药物调整内分泌紊乱时可明显缓解病人症状。

5、动脉阻塞性疾病

  如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胸廓出口综合征以及血液高凝状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慢性肾功能衰竭、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等,可导致或伴有雷诺氏综合征。

6、特殊的生活工作环境

  一些工种的工人,手指的小动脉有慢性震动性创伤。

此外,动脉直接的创伤、冻伤、慢性低温损伤等均可发生雷诺氏综合征。

7、其他因素

  第一、组织硬化症;

第二个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三个皮肌炎;

第四个结节性多动脉炎。

在这些疾病当中最容易出现雷诺氏现象的,就是组织硬化症,在组织硬化症当中又可以分成指端硬化症,又可以分成硬皮症,还有局限性硬化症,进行性、系统性组织硬化症。

所谓系统性组织硬化症除了指端的皮肤硬化症,内脏的血管也发生改变,我们把这些现象统统称为结蹄组织疾病,引起的雷诺氏现象,目前对雷诺氏症的治疗还没有完善和有效的方法,一般是根据经验或对症支持疗法。

在中医学中,没有“雷诺氏症”病名,但关于其临床表现文献中有类似记载,故本病按其症状表现属脉痹、寒痹范畴。

病机以气虚血瘀、阴虚寒盛为基础,情志刺激和寒邪乘袭为发病的主要条件,治疗应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为原则。

本文就近年来对雷诺氏症的发病机理,中医、西医治疗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雷诺现象可能是多种病理生理改变的结果。

其病理机制:

主要为肌性小动脉和指(趾)小动脉剧烈痉挛,引起组织缺血和代谢产物堆积,继之血管舒张,组织充血。

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血管周围的自主和感觉神经等都参与了血管舒缩的调节。

根据有无内皮细胞的参与,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内皮依赖性调节因素和非内皮依赖性调节因素。

有研究显示内皮依赖因素能明显的加重病情,促进病情恶化,特别是在继发性雷诺现象中它能明显的促进病情发展,但其在诱发疾病发作方面作用不是很明显。

雷诺氏病的注意事项发布时间:

39:

54

 雷诺氏病的注意事项:

  1、雷诺氏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避免冷冻,保持全身及四肢暖和。

  2、日常生活中可饮少量酒类饮料,有利于扩张血管,减轻病症。

但必须戒烟,吸烟能使血管收缩,加重雷诺氏病的病情。

雷诺氏病患者平时要细心保护手指,以免受损伤。

  3、保持心情舒畅。

雷诺氏病属良性,不会引起残废。

  4.雷诺氏病患者应减少或避免患肢受到寒冷刺激,不要用过冷的水洗涤衣物。

冬季可用较厚的手套和鞋袜,以保持肢体温暖。

此外雷诺氏病患者还应避免过劳和精神紧张,吸烟对雷诺氏病也有不利影响。

雷诺氏病患者也可自我防治,如用力将手指伸开和握拳,用力搓揉手掌、手背,每次10分钟,如天天坚持,可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雷诺氏病的治疗和预防

雷诺氏病是较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特别是寒冷地区的人群。

判断雷诺氏病常与寒冷和吸烟有关。

因此对于雷诺氏病要注意治疗和预防。

  雷诺氏病患者应避免寒冷和精神刺激。

戒烟非常重要,因吸烟可使皮肤血流减少。

症状较重的雷诺氏病患者可应用内科治疗,极罕见的情况下,重症雷诺氏病病例可考虑作交感神经切除术。

对患雷诺现象的病人则重点在放原发基础疾病的治疗。

  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雷诺氏病可以有效的减少雷诺氏病的复发概率。

这对于防止雷诺氏病的恶化也是很重要的。

年老妇女冬季谨防雷诺氏病发布时间:

35:

雷诺氏症又称为肢端动脉痉挛,是在寒冷地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雷诺氏症实际可分为雷诺氏现象和雷诺氏病两种。

下面就雷诺氏病和雷诺氏现象的区别做简单的介绍。

  雷诺氏现象是指(趾)动脉血管发生痉挛,而雷诺氏病则不同,它是由于动脉受累,甚可达到完全闭塞的地步。

许多疾病均可致此病:

如硬皮病、皮肌炎、红斑狼疮、类风湿、脉管炎等,但多数雷诺氏症的患者并无任何其他病变。

克服情绪的变化是防止症状反复出现的关键。

  其实,最为常见的雷诺氏现象和雷诺氏病最适合中医的辩证治疗。

古人曰:

“经脉所行皆起于手足,虚劳则血气衰损,不能温其四肢,故四肢逆冷也”。

中医将此病分型治疗。

  冬季要尤其注意雷诺氏病的防治结合,特别是在治疗的时候,要减少严寒侵袭,注意手足和四肢的保暖。

特别是年龄大的妇女,也就是绝经期的妇女。

雷诺氏病的专科治疗发布时间:

2010-12-3013:

19:

14

雷诺氏病的专科治疗

(一)中医治疗

中医辩证:

从证候来看分四种

1、阴寒证:

本证要点:

畏塞肢冷,舌淡苔白

多为雷诺氏病的初期或恢复期,证见畏寒喜暖,肢端发凉,轻者伴有麻木,重则疼痛;

遇冷由皮色迅速苍白、青紫,继而潮红,得温则症状缓解,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有的病人在劳累后发作频繁,患指(趾)苍白迟迟不能转红,其刺痛明显,且置于水中也不能减;

还可见面色苍白,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等。

患者素体阳虚,骤受寒冷,寒凝血脉,经脉痹阻,阳气不达四末,故见畏寒喜暖,肢体怕冷,发凉,肢端皮肤呈苍白色;

脉络闭阻,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故继而青紫,瘀血阴滞脉络,不通则痛,冬季寒邪盛,故症状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均是寒凝血瘀之象。

治疗原则: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2、气滞证:

雷诺氏病以情绪改变可频繁发病、平素胸胁闷胀且疼痛为本证要点

主要表现为患指(趾)肤色变白,继而青紫,最后潮红缓解,情绪改变可明显诱发,并有脘闷胁胀或疼痛,女子月经失调,少腹胀痛,苔薄白,脉弦。

 情志改变与肝气关系密切,情志所伤,致肝气郁结、血行不畅,血脉瘀阻,故见患指(趾)肤色变白,继而青紫,肝经布于两胁,统领冲带,故可见脘闷胁胀或疼痛,女子月经失调,少腹胀痛,苔薄白,脉统均为气滞之象。

疏肝解郁,理气通脉

3、血瘀证:

本症要点:

表现为平素指(趾)青紫疼痛及舌脉为辩证要点

主要表现为遇冷则发病,其青紫阶须持续时间较长,患指(趾)轻度青紫肿胀且疼痛,舌质淡或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涩。

 气血瘀滞,血行不畅,血停聚肌肤脉络中,故肢体持续性青紫、胀痛;

受寒冷侵袭,寒凝血瘀更甚,受寒冷症状加重;

瘀血滞留于四末,故指(趾)瘀肿。

舌质淡紫或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涩均血瘀之象。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4、化热证:

雷诺氏病已积日,郁久化热,出现溃疡

多见于疾病后期,久治不愈,患肢皮色常呈青紫,微肿疼痛,指(趾)端可有浅表溃疡,极重者亦见坏疽发生,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多滑数。

病程日久,气郁化热,或寒邪从阳化热,热盛肉腐,故手指或足趾溃疡、坏疽;

湿热蕴结,故患指(趾)红肿疼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养阴清热,活血止痛。

二.外治:

无溃疡和坏疽者,可通过辩证中药熏洗患肢,对于有溃疡者可以用清创处理。

三、中成药物:

针对不同证候选择相应的中成药物也能起到辅助性的治疗作用。

四、穴位注射:

常用的穴位为上肢曲池、尺泽、内关、外关等,上肢足三里、三阴交等

(二)西医治疗:

1、西医也是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应用相应的对症治疗,主要作用是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或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以起到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

2、手术雷诺氏病以中西结合以中医为主保守为好,但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病情发展相当迅速,为了控制暂时的症状,可以考虑手术治陪,目前多采用交感神经切断术,但远期效果不够让人满意。

雷诺氏病的中医辩证治疗发布时间:

2010-09-1315:

33:

07

中医辨证论治雷诺氏病能取得较好疗效,总结我们常用的论治分型

  1、血虚寒凝证

  主证:

肢端发凉,冰冷,呈苍白或淡红色,受寒冷或情绪刺激即发病,冬季加重,夏季缓解,苔薄白,舌质淡,脉微细。

  2、阳虚寒凝证

肢端厥冷,肤色苍白,发作频繁,以冬季为著,面色苍白,畏寒喜暖,小便清利,口不渴,舌质淡,苔白,脉迟细或沉细。

  3、气虚血瘀证

间歇性发作,手足指苍白发冷,渐转青紫,伴麻木,刺痛感,得温缓解,苔白,舌质淡红,脉细弱。

  4、四末失荣证

发作呈持续状态,患肢皮肤干燥,脱屑,萎维或增厚,指甲吴纵向弯曲,畸形,指垫消瘦,末节指骨脱钙,指尖溃疡,延及指甲下,指甲和甲床分离,疼痛剧烈,甚则肢端坏疽,舌暗紫而淡,边有瘀斑,脉涩而沉

  5、瘀血毒热证

血瘀日久化热,热聚生毒而至手指或足趾局部发生轻清溃疡,甚或发生局部坏疽,指趾发热,发红,肿胀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雷诺氏病的中医辩证分型发布时间:

2010-09-1216:

29:

02

1.脾肾阳虚型:

本证虽以阳气亏虚为主,相当于疾病的早期,阳虚则鼓动无力,易致气机阻滞,血行迟缓,而使脉络闭阻,可诱发或加重病情,故在温经同时可酌加调理气血之剂。

   2.阳虚寒凝型:

本型以阳虚为本,寒邪阻络为标,临证时应注意标本兼治,扶正而不忘祛邪,祛邪亦不可伤正;

虽以阳虚为本,但不宜纯用辛热之品温阳祛寒,因此类证型多伴阴血之不足,故应以温经散寒为其大要,使阳气温通,去经络中寒邪;

另外要中病即止,不宜过剂。

  3.气滞血瘀型:

本型多因情绪波动或受寒而使得脉络瘀滞加重,从而使病情加重,在治疗时要注意有无诱因,若有诱因存在,应去除诱因而缓解病情;

  4.气虚血瘀型:

本型气虚血瘀型,补之不宜过急且化瘀不可过猛,在补气活血通络基础上可酌加理气之品,以使补气而不阻滞气机。

  5.瘀热阻络型:

本型瘀热阻滞,临床运用,应根据病情变化随证加减使用,若热毒甚者,温补之品应慎用,免犯“实实”之戒。

继发雷诺氏症的常见原发病发布时间:

30:

48

雷诺氏征(雷诺氏综合征)是指一些疾病并发的雷诺氏现象,比雷诺氏病多3倍,所以应注意两者之鉴别诊断,此关系到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预后。

并发雷诺氏征的疾病很多,其中以结缔组织病居多,占60%—70%。

常见的原发病有:

(1)结缔组织病:

据日本学者报告,1420例结缔组织病中此征占30.1%,占全部雷诺氏征的47%——56.7%。

此征常是各种结缔组织病的首发症状,由雷诺氏征而引起的指动脉闭塞和指端溃疡分别占53%和34%,而雷诺氏病出现这两种病变者分别占14%和1.8%。

①硬皮病:

雷诺氏征的并发率最高,约90%以上病人迟早会出现,所以将雷诺氏现象做为主要诊断标准之一,本病之雷诺氏征不仅发生在肢端,而且同时累及内脏血管,出现肺脏、心脏、肠系膜动脉之雷诺氏现象,表现呼吸困难、心悸气短、心绞痛、腹痛等症。

早期双手(足)出现典型雷诺氏现象,晚期指端营养障碍发生缺血性溃疡或坏疽,末节指骨自溶导致末节手指自行缩短。

②系统性红斑狼疮:

雷诺氏征可在SLE典型症状出现前或后出现,据国内外报道雷诺氏征的并发率差距很大,如日本统计2451例SLE病人中有58.9%,欧美统计1000例中仅有0.5%——8%,我国为9.9%——30%,SLE并发雷诺氏征是皮肤和皮下组织坏死性血管炎的表现之一。

严重者可导致指(趾)坏疽。

③其他结缔组织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白塞氏病等都可并发雷诺氏征,但发生率很低。

(2)振动综合征:

凡使用振动工具时间长的工人就有可能发生此病,振动病的雷诺氏征发病为12.6%——33.4%,由于工人受寒冷刺激和振动的影响,使交感神经处于亢进状态,开始时血管痉挛是生理性的,长期动振痉挛就会导致小动脉发生组织学改变。

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末梢动脉痉挛是本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学课题。

临床表现主要是动脉痉挛而出现的“白手”或“白指”,还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系统症状(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疲劳等)、双手疼痛、麻木、震颤、无力、僵硬,腱反射减弱,手套和袜套型感觉障碍,甚至上肢各关节和脊椎骨有囊性病变、增生、关节畸形、骨质疏松、无菌性坏死。

(3)血管系统疾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雷诺氏征发病率为20%——50%,由于部分病人出现缺乏皮色规律性变化的雷诺氏现象,容易被人忽略。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是老年人血管病,并发雷诺氏征的报告很少,Hines报告的发生率为10%,胸廓出口综合征可以引起远端动脉痉挛或阻塞,但较少见。

(4)神经系统疾病:

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可引起雷诺氏征,如末梢神经炎、进行性肌萎缩、交感神经炎、脊髓空洞症、外伤性神经痛、腕管压迫综合征等。

临床表现是沿病变神经及其支配区域有神经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并只限于患病的肢体,皮色改变缺乏典型雷诺氏征的规律性。

(5)化学中毒:

从事某种化学工业的工人也可出现雷诺氏征,甚至发生动脉器质性改变,如麦角中毒、铅、亚销酸、水银中毒等可出现雷诺氏征,环氧树脂加工的工人可见硬皮病样雷诺氏征。

聚氯乙烯合成的工人中出现全身中毒反应,以上肢和手损害最严重,开始时肢端动脉痉挛明显,以后手指麻木、刺痛、僵硬感,呈硬皮样皮损,晚期有末节指骨自溶现象,尺骨和桡骨茎突萎缩,脊椎和髌骨有囊状吸收。

常有明显肝功能障碍。

Diuman等报告50例,认为雷诺氏征是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6)其他疾病:

雷诺氏征还偶见于以下疾病:

冷球蛋白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高黏滞血症、甲状腺病、肾上腺肿瘤、卵巢功能异常、溃疡性结肠炎、骨骼增生性疾病、冻伤、战壕足、浸渍足、各种外伤、打字员和钢琴家手指振动伤等。

发病机理:

当寒冷刺激或精神兴奋等因素作用下,末梢动脉痉挛和血液量显著减少,出现指(趾)皮肤苍白,甚至会呈“死指”现象,当动脉痉挛缓解而细小静脉仍处于痉挛时,血流缓慢,血液在乳头血管内淤滞,氧含量降低,皮肤就呈紫绀颜色,当寒冷等因素消失时,手指血管呈反应性扩张而充血,皮肤呈潮红颜色,以后恢复正常肤色。

1978年Nielubowicz等动脉造影证明,在雷诺氏现象苍白期,不仅末梢动脉痉挛,而且尺、桡动脉和骨间肌动脉也有痉挛变化。

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