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7045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测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A.64gB.18gC.80gD.9g

7.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物质C和9g物质D。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64B.48C.32D.60

8.为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将二氧化碳进行转化。

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C是由原子构成的

B.以上四种物质中含有三种氧化物

C.该反应中C、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是9∶8

D.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9.等质量的碳、镁、铁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A.碳、铁、镁

B.镁、碳、铁

C.碳、镁、铁

D.铁、镁、碳

10.已知:

CO+CuO

Cu+CO2。

若8gCuO被CO完全反应,有关量的变化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6.4表示生成Cu的质量

B.(8-6.4)表示消耗CO的质量

C.生成CO2的质量为4.4g

D.T2时CuO反应完

11.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10

32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等于90

B.b可能是单质

C.c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

12.现取2.3g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

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

①一定含碳、氢元素;

②一定不含氧元素;

③可能含氧元素;

④一定含氧元素;

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

⑥分子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12∶3∶8。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⑤B.①④⑥C.①②⑤D.①④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定量研究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

但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

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

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但这一发现当时并没有引起其他科学家的注意。

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上推翻了“燃素说”。

“燃素说”是为了解释燃烧现象而提出的观点,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燃素是一种构成火的元素,火焰是自由的燃素,燃素能透过一切物体;

②一般条件下燃素被禁锢在可燃物中,是物体的一个成分;

③燃烧是可燃物中物体同燃素分解的过程。

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十分注重数据的精确性,经过反复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开始得到公认。

1908年德国化学家廊道尔特(Landolt)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Manley)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000g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1g。

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确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1)将锡装入密闭容器中煅烧,会生成一种白色的新物质且质量明显增加。

生成物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质量增加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其灰烬的质量与纸的质量相比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新题】

(7分)如图所示:

(1)实验A:

调节杠杆平衡,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包下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B:

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表面变为黑色(CuO),细铜丝团_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3)C、D、E三组实验分别将实验进行充分反应并冷却后最终天平不能平衡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经过分析,在C组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

(5)E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B、C、D、E五个实验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是________,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6分)为探究某塑料的组成元素,设计了实验Ⅰ和Ⅱ。

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取氧气

(1)若用一种暗紫色固体制取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装置应选择上述装置________(填标号),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制取干燥的O2,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C→________(填标号)。

连接装置时,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应与装置C中________(填“a”或“b”)端相连。

【注意:

若答对以下问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Ⅱ.组成探究

(3)定性检测(已知:

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入试剂并按上图进行实验。

通入O2,一段时间后,点燃J处酒精灯

装置K中无水CuSO4

变①________色

塑料燃烧产物中

有H2O

装置L中②_________

有CO2

③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塑料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17.(4分)为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与1g二氧化锰混合,总质量为6g,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4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杂质不参加化学反应)。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4.24

4.16

4.08

(1)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2)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

一、1.B 2.B 3.C 4.B 5.A

6.B 解析:

本题采用

解答。

分析图像可知,参加反应的BC与生成的B的质量比为54,则80gBC完全反应生成B的质量为6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A2C的质量为2g+80g-64g=18g。

7.C 8.D 9.C 10.B

11.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x=40+40+10+32-12-10-0=100,故a、d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c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

A.x=100,错误;

B.b为化合物,错误;

C.c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错误;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40-12)g∶(32-0)g=7∶8,正确。

故选D。

12.B 解析:

由题意,反应后生成CO2和H2O,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则①正确;

CO2中C元素的质量为4.4g×

=1.2g,H2O中H元素的质量为2.7g×

=0.3g,1.2g+0.3g=1.5g<2.3g,说明有氧元素,则②③不正确,④正确;

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g∶0.3g∶(2.3-1.5)g=12∶3∶8,则⑥正确;

C、H的原子个数比为

=1∶3,则⑤不正确。

故选B。

二、13.

(1)2H2+O2

2H2O;

化合反应

(2)2KMnO4

K2MnO4+MnO2+O2↑;

分解反应

14.

(1)氧化物(或化合物、纯净物);

参加反应的锡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锡的质量,因此氧化锡的质量大于锡的质量

(2)减小

(3)铜、碳、氧、氢

15.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CO2,质量增加

(2)下沉

(3)D

(4)先膨胀后缩小

(5)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6)B、C、D、E;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及其质量不变

16.

(1)2KMnO4

A;

防止固体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防止水汽冷却倒流,炸坏试管

(2)F;

(3)①蓝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H、C

17.

(1)1.92

(2)解:

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 O2↑

24596

 x1.92g

  x=4.9g

答:

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4.9g。

解析: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6g-4.08g=1.92g。

第五单元测试题

(二)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Al:

27 S:

32 Ca:

40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

1.在高压锅炉水处理时,肼(N2H4)用于脱除氧气以防锅炉腐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H4+O2===N2+2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  )

A.H2OB.NOC.H2D.HNO3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4P+5O2

2P2O5B.C+O2

CO2↑

C.H2O

H2↑+O2↑D.4Fe+3O2

2Fe2O3

3.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____O2

2CO2+3H2O,在“____”中填上的数字是(  )

A.1B.2C.3D.4

4.从2H2+O2

2H2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C.4g氢气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

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5.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C.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故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

6.完全电解ag水,在正极上得到10mL气体,则在负极上得到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分别是(  )

A.ag,10mLB.

ag,20mLC.

ag,20mLD.

ag,5mL

7.在反应A+3B===2C+2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生成C的质量为(  )

A.9.6gB.8.8gC.6.8gD.4.4g

8.在不同温度下,Hg与HgO可以相互转化。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生成的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常温下,Hg很难与O2反应

B.汞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汞能将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D.HgO受热分解时,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少(第8题)

9.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第9题)

A.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

3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D.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10.在化学反应A2+BC===B+A2C中,反应物BC与生成物B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第10题)

11.2020年6月23日北京时间9时43分,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其火箭使用的一种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四氧化二氮(N2O4)为氧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2X↑+3N2↑+4H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2H8N2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B.X为一种有毒的物质

C.生成的N2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在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D.C2H8N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12.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各物理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13.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

B.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

4:

1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1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刻度纸所示(例如:

d的质量为2g)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并通过刻度的移动来表示,且记录在同一张刻度纸上:

刻度线Ⅰ向右移动9格;

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

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

A.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为14g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a、b变化的质量比一定为917(第14题)

D.a、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98

15.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A、B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与C、D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不一定相同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9分)

16.(8分)写出或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Fe2O3+________HCl===________FeCl3+________H2O。

(6)________NH3+________O2

________NO+________H2O。

17.(9分)研究和探索物质间的性质,总是建立在宏观与微观之间,现有下列图示:

(第17题)

(1)如图甲所示,若C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C与D的质量比是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若C是氧化物,且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45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6分)请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种绿色的化合物在一密闭容器中加热至完全分解,生成了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组成的。

(2)在反应2Al+Fe2O3

2Fe+Al2O3中,__________份质量的铝和__________份质量的Fe2O3反应,生成________份质量的铁和________份质量的氧化铝。

19.(6分)学校运动会上短跑项目“发令枪”里的火药成分为KClO3、MnO2和红磷,当扣动扳机时,①撞针撞击火药,产生热量使KClO3分解产生O2;

②并引燃红磷产生白烟。

(1)试分别写出这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2)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求出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并在该化学式中表示出来________。

(3)固体MgH2是氢能源汽车的供能剂,MgH2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同时释放出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0.(10分)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题)

在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2)已知金属镁可以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Mg+X

2MgO+C,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若金属镁的质量为m1,完全反应后生成碳的质量为m2,则m1________(填“>”“=”或“<”)m2。

21.(8分)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和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总质量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B.每32gS和32gO2完全反应后,生成64gSO2

C.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一定有a+b=c+d

(3)有机化合物R与足量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CO2和H2O,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R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46

128

反应后质量/g

54

则x=______,已知参加反应的物质R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

3,则R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四、探究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2.(10分)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科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具体表述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第22题)

(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其中,只有A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装置则不能。

否定B、C装置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将C装置进行改进,如图D所示。

①此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待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较反应前的小。

若整个操作过程中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在探究化学变化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对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3.(8分)为了测定某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称取10g石灰石样品,反复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6.7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

请计算:

(1)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为___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一、1.A 2.A 3.C 4.B 5.D 6.C

7.B 解析:

A、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则反应中A、B的质量比为724,2.8gA完全反应时消耗B的质量为9.6g,生成3.6gD,则生成C的质量为:

2.8g+9.6g-3.6g=8.8g。

8.D

9.A 解析:

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