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安全基础常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7144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库安全基础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油库安全基础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油库安全基础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油库安全基础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油库安全基础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油库安全基础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油库安全基础常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油库安全基础常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油库安全基础常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库安全基础常识.docx

《油库安全基础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库安全基础常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油库安全基础常识.docx

油库安全基础常识

油库安全基础常识

一、防火灾

火是我们有时候见到和接触的,可控制的火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一时也离不开的,而失控的火,则会造成严重的物资巨大损失和人身会伤亡,因此在油库运营管理上,要严格控制火源,切实做好防火的工作,以确保油库安全。

A、着火条件

一般火灾燃烧着火,不是随便就可以发生的,它是有条件的,总结起来有三个条件:

1、要有可燃物在油库内要加以控制可燃物:

①杜绝储油容器溢油。

对中在装卸油品操作方式中发生的跑、冒、滴、漏、溢油,应及时清除处理.②严禁将油污、油泥、废油等倒入下水道污染物,应收集放于指定的外景地,妥善处理。

③油罐、库房、泵房、发油间以及汽油油品调和车间等建筑物附近,要扫除一切易燃物,如树叶、干草和杂物等。

④用过的沾油棉纱、油抹布、油手套、油纸等物,应置于工作间外有盖的铁桶内,并及时清除。

2、要有助燃物就是要有能够帮助能够帮助挥发,但本身没法燃烧的物质,氧气就是最常见的助燃物,当无氧或缺氧时,燃烧就会停止或减弱。

3、着火源足以把可燃物的部分或全部加热到发生燃烧所可能需要温度和热量的能源叫着火热源。

着火热源叫着火源。

着火热源的化学成分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火,如火柴、打火机火焰、油灯火、气焊火等。

(2)电气火,如电路开开接触不良及保险丝熔断时跳火,线路短路,超负荷水肿引起着火等。

(3)撞击、磨擦发生的火花。

(4)静电火花,如油料在管路加注中输送和加注时,产生的静电跳火。

(5)雷击起火。

(6)化学反应热,包括自燃、遇火遇火燃烧和能发生剧烈氧化反应有机物的反应热。

(7)聚集日光热。

所以在油库内(除生活区)就是要切断一切火源。

如果缺少以上三个条件的任何一个,就燃烧不起来。

B、灭火的方法:

就是破坏燃烧市场条件。

由于燃烧应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三个条件,于是也就相应产生了隔离、窒息、冷却、抑制四种灭火方法。

(1)隔离法将可燃物质与着火物隔断隔离。

(2)窒熄法就是隔绝氧气(空气)或稀释空气中才含氧量,使补给品等着火物质在无氧或缺氧的情况下而需氧熄灭。

窒熄法灭火是目前扑来油料火灾(特别是初期火灾)的主要方法。

(3)冷却法就是降低着火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终止燃烧。

(4)抑制法就是破坏燃烧进程中凝结的游离基,而终止燃烧。

C、油库火灾发生的遭遇原因及其局限性

(一)油库爆燃发生的原因

火灾的形成同样要具备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即要有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但是促使这三个现阶段的因素结合在一起,以致造成火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操作人员的思想不重视,麻痹大意,制度不严,管理不善,违纪操作规程外,还有其它客观原因,一般来说,油库火灾的发生有下列几种原因。

1、不遵守防火安全体制,违反操作规程。

2、思想麻痹。

维修设备时,防备措施不当,引来油罐爆炸失火。

3、使用非防爆电器、通讯设备、使用不符合技术使用督促的线缆及设备;安装、维护不合乎规定、设备绝缘不良、超负荷、短路、随意拉临时线路;静电接地装置、避雷设施安装、使用、维护不当而引起静电放火、遭雷电击等都会引起失火。

4、缺乏知识、蛮干造成油料起火燃烧。

5、未及时处理跑油、漏油及易燃、易爆物而招致着火爆炸。

6、浸过油的棉布、焦炭等没有按规定存放,随意放进作业区或罐区,长时间不清理,也会引起自燃,造成油库火灾。

(二)油料火灾的特点

液体燃料火灾,火势猛烈,火焰温度高,辐射量强。

浓烟气浪大,火焰速度快,蔓延迅速,危害涉及面广,由于油料储存和油品种类不同,其火灾的特点也不同。

1、爆炸后燃烧2、燃烧中爆炸3、稳定燃烧4、爆炸后不再燃烧5、燃烧焰起伏

D、油库防火措施

油库防火的中心问题是思想重视,措施落实。

1、防火主要是重新配置燃烧条件,消灭和控制火源。

即做到认真执行消防安全规定,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加大油库设备的维护和管控保养,贯彻"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消防组织,普及防火、灭火知识,加强消防训练与演训,使人人树立消防安全观念。

2、牢固消防安全规则油库规则贮存大量的易燃物资,所以必须防震制订切实可行的防火安全规则和技术操作规程。

3、进行防火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坚持秉持消防人员的值班制度,大的节假日,入冬前,开春前,要进行群众性的防火工作大的检查。

4、全面落实有关规定建筑防火规定在制订油库规划,或进行建筑设备的检修、更新、扩建和技术改造及施工进度时,都要贯彻防火措施有关规定。

5、严格控制火源掌控火源,是油库防火的主要就方面。

(1)严格执行进入库区工作的规定。

(2)容许明火作业(3)严防金属互相溅射产生火花。

(4)防止动力设备消除火星。

(5)防静电放电。

6、正确处理可燃物

(1)减少油蒸气的积聚

(2)及时妥善处理可燃物彻底解决如及时妥善处理沾有油料的棉纱、抹布等。

7、避免出现消防设备完好可靠

8、注意安全用电

二、防雷电和静电

在油品储运系统,因雷击、静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已经会发生多起。

雷击事故多在钢筋混凝土地下原油罐,静电事故我发生在油品装车台或油罐收油过程。

雷击、静电产生的电火花热辐射都会引起油罐、罐车着火或爆炸,其财产损失极端和损失往往也是很大的。

因此,熟悉雷击、静电有关知识,认清其产生原因和对储运生产与经营的危害,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杜绝雷击、静电工作,以消除大火和爆炸的各种因素。

(一)、防止静电

油库中不少火灾、爆炸事故都是爆炸事件由于热辐射引起的,因此在油库生产主要中要特别注意预防和消除!

油库区防静电输油管道这方面是有各种类型规定的

第一条通过接地的方法可将带电物体上的光导纤维较引入迅速的引入大地,从而导除了静电荷的大量积聚。

在易燃易爆场所,凡能产生静电的铝容器、输送机械、管道、工艺设备等应接地;输送水蒸气油类等易燃液体的管道、贮罐、热交换器及其它的有关金属物体或设备应接地;处理可燃气体或钛物质的机械外壳及一些金属设备应接地;装卸油站台、油品车辆、铁路轨道、浮顶油罐应接地;采用绝缘管道输送物料能产生静电的,在输油管道运输线外的金属屏蔽层应接地,最好采用内壁衬有铜丝网的软管,并接地。

第二条油罐罐壁用高炉焊接钢架或扁钢接地;注油金属喷嘴与绝缘输油软管先搭接接地;铁路轨道、输油管道、金属栈桥和卸油台等的始末端和分支处应在每隔50米处接地;输油软管或软管上缠绕的金属件应接地;油罐的输出,入阀门间有一定的距离等,应先用连接件搭接后接地;在易燃液体注入容器时,注入器(如漏斗,喷嘴)应接地。

第三条防静电接地应符合一般而言要求:

1、室外接地贮罐体如已有防雷接地,并互相有可结的电工连接,无须另装静电接地。

每个贮罐应有2处以上接地点,间距不得大于30米,接地点不应设在移至进液口附近2、地上或地下敷设的可燃、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管道的始端、终端、分支处及直线段每隔200-300米处均应设置接地点,车间内管道系统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

3、两交叠管道间距小于10厘米时,应每隔20米用金属线跨接,金属结构设备与管道平行或相交间距小于10厘米,也应跨接,可用ф10毫米的圆钢件跨接线。

4、搭接线或螺栓连接处,其接触电阻不应超过0.03欧,并应采用铜片包垫。

5、如独立设置防静电接地时,与防潮接地装置的距离不得小于3米,与易燃易爆物排出口危化品也应保持3米以上距离。

6、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0欧。

7、设备、管道连接的跨接端及引出端的位置,应选择在不受外力损伤,检查便于检查维修且能于传输线干线容易相连的地方。

8、在土壤中有强烈腐蚀性的挥发性地区,应采用铜或镀锌的接地体,一般铺设在地下的接地体不宜涂刷防腐油漆。

第四条采取等电位措施,以消除各部份之间的电位差。

装卸油品的鹤管与槽车,铁轨与铁轨,管道与法兰之间应装跨接条,以消除两者二者之间的电位差,构成良好电气通路,防止发生静电放电火花。

装卸油区的铁轨应与外界铁轨绝缘。

第五条汽车槽车应带金属链条,一端与槽车车体连成通路,另一端与大地相接触。

第六条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及在输送可燃性固体、可燃性气体及易燃液体的电子系统上,应导入直接轴传动,不宜用皮带传动,若必须使用皮带时,则采取有效的防静电措施。

第七条禁止在甲、乙类油品输送、调合过程中进行油罐的采样和测温工作,油槽油槽越野车的检尺测温也必须在静止2分钟后进行。

第八条不准用两种材质的检测、测温和采样工具进行作业。

凡使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测温采样器,必须用导线作绳索与罐体进行接地,采样时不得猛拉快提。

凡使用称重式计量仪的油罐,不得将绝缘体管缆伸入罐内。

金属安装直肠进罐部份必须安装牢固,罐内钟罩均应做接地连接。

第九条限制易燃、可燃液体量,蓄积可大大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轻质油的输送速度,当管径为4英寸时初速应不大于1米/秒,当其入口管浸没后流速应不超过4.5米/秒,其余管径应满足于V2D≤0.64的关系,式中V为流速,D为管径。

第五条不准用压缩空气第十条对甲、乙类油品进行调合、搅拌和扫线,需要进行丙类油品的调合、搅拌时,其中若有一个单位组分闪点小于60℃时也禁用压缩空气。

第十一条丙类炼焦煤用压缩空气调合时,必须控制风压不大于3.5公斤/平方厘米,从生产工艺上缩短调合时间,注意油品温度。

第十二条严禁在装置区和罐区二区灌装油品,液化气罐瓶站的北段地面应敷设绝缘体橡胶板面。

第十三条轻质油品槽车换装其它油品时,必须清扫干净。

假使油罐装油前应将其底部积水或其它杂质除尽,货舱液体表面不能飘浮任何杂质。

高炉不准使用浮动式的水准焦化指示器。

(二)、防雷保护

1、磁力雷电基本技能雷电是大自然中的静电放电现象,林宏吉是构成包涵雷电的基本条件,而雷云是水蒸气和强烈气流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下用的,当雷云和大地间发生强烈放电并发出强烈闪光爆裂轰鸣声的现象,这就是闪电和蓬塔县。

放电时温度可达20000摄氏度。

2、发生雷击事故理由

(1)设计上加上用有缺陷或施工不合要求。

非金属罐的水泥罐壁、罐顶的内撑各部钢筋互不连接,接地设施不好

(2)地下玻璃瓶顶部复土不足50毫米。

呼吸阀、量油孔、透光孔接地不好。

(3)避雷针设计不合要求,高度不够,接地不良。

(4)罐内存油不多,罐内空间可燃气浓度大的,罐顶设施敞口不严,油气泄漏随处扩散。

(5)避雷设施因腐蚀、生锈损坏而失效

(6)油罐呼吸阀不好用,阻火器因腐蚀失效。

3、可燃、易挥发罐区防雷设施

保护环境防雷装置是利用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位置,把雷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泄入大地,以保护人身或建(构)筑物免受雷击。

常见的防潮装置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和避雷器。

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一般由接闪器(又称受雷器),引下线和接地体3部分组成。

对上述设备要经常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完好、可靠。

三、防中毒

在这里主要一下关于汽油中毒的预防措施:

汽油是由烃类化合物和少量非烃化合物组成,具有蒸发快、易燃、易爆、易产生静电、并具有毒性的特点。

在油库的管理中,储存、收发、设备保养维等各个环节上,几乎可能出现各种危险。

防是油库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各种有效的技术措施,则是实现油库安全运行的重要重要多种手段。

因此,慎重的分析汽油的组成,了解它的物理性质和碱金属化学性质,以及对肝脏的危害,保护油库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身体健康,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就必须采取积极推动的措施,预防误食事故的发生,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汽油的主要组分汽油的组分。

,首要是烃类由四碳至十碳烃类组成。

和醇,极易溶解脂肪,其蒸汽与空气形成泄漏混合物。

二、汽油的毒性属低毒类。

为麻醉性毒物,主要作用是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低浓度引起条件反射的改变,高浓度已引起呼吸中枢麻醉。

对脂肪代谢有巨大作用,松弛惹起神经细胞内类脂肪平衡失调,血中脂肪含量波动,胆固醇和脂类的改变。

依其成份品种不同,毒性不同。

汽油添加了一些添加剂后,毒性增加;在气温升高或蒸汽吸入与氮气同时吸入时毒性增加;因其中不饱烃,铷二氧化和其芳香烃含量增加,毒性也相应增加;特别是裂化汽油中的烯烃多元醇和乙烯较多;因此毒性大。

三、中毒的症状在油库其他工作中,在部分有汽油油气浓烈刺眼的试玩体验。

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如不适时或离开现场,就有油气中毒的危险,甚至造成中毒死亡。

1、急性中毒在油气浓度3500—4000mg/m3或当更高浓度的环境中,在极短的时间内(3-5min)就会失去知觉、瞳孔放大、呼吸减弱、直至停止呼吸。

⑴、轻度中毒与一般麻醉死亡毒物中毒相似,如头晕、剧烈头疼、心悸、四肢无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步态不稳、易激动和四肢震颤,有时有晕厥现象,蒸气对黏膜有刺激作用。

⑵重度中毒在极高汽油蒸气浓度下、可引起意识拖突然尽失,呼吸停止而死亡;另一种类型为出现精神病症,惊恐不安、欣快感、幻觉、原因的哭笑、乱说、骚动以及病样发作等。

(3)汽油液体直接吸入呼吸道,可引起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以及肺水肿和渗出性胸膜炎,侵入肺引起剧烈腹痛。

由于汽油吸收,可出现明显全身中毒症状,十分积极甲醇吸入肺炎经过积极治疗,一般数周痊愈。

2慢性中毒在油气浓度大于300mg/m3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就会逐渐引起慢性中毒。

主要整体表现为神经衰弱症神经衰弱人群。

有头疼、头昏、精神不振、记忆力降低、睡眠障碍、心悸等;另外可有嗅觉障碍、结膜眼炎和鼻炎;少数有“汽油性癔症”。

客观表现有手、眼、舌震颤,共济失调,闭目难立呈阳性,感觉障碍,视力下降,视野缩小,嗅觉迟钝。

女性为敏感,可出现月经紊乱,促进妊娠中毒症,加重绝经期症状

3皮肤损害长期接触皮肤干燥,甚至产生裂口、角化及急性皮炎,毛囊炎、慢性湿疹、指甲黄染、变厚、下凹。

四、易发生油气中毒的场所据测试,油库收发作业排出的油库油气氟化锂中,油气含量为500—1200g/m3。

工作场所的安全油气浓度为300mg/m3。

在收发油作业现场空气中油气极易超过安全界线,有造成死亡的危险。

⑴洞式油井在维修设备,测量油罐储量时,易造成油气积聚,可能发生油气误食。

⑵呼吸阀附近,特别是在收发作业时,具有较大的油气浓度,久停此地可能造成油气此处中毒。

⑶油泵房、阀井、发油棚、管沟等场所,如设备渗漏、通风不良时,容易积聚油气,是易于发生油气中毒的场所。

⑷清洗油罐,检修储输油设备,发生跑溢、滴、漏油的场所。

尤其是清洗油库时发生中毒事故较多。

综上所述,凡是易于逸散积聚油气的场所,如油船、油槽车、油罐车、真空罐、高位罐、油井等油蒸气产生源附近,通风不良的罐室、操作间、巷道、泵房、阀井、管沟等,易于积聚油气,储过油品的罐内作业,更易爆发油气中毒。

五、预防中毒的措施

1、对工作人员应加强可防中毒安全教育,作业前应测定作业气体场所空气的油气浓度,使其不必超过规定的最大允许浓度。

2、提升油库的自动化水平,安装危险气体检测装置或便携式检测。

3、加强对储输设备的管理,使其处于完好状态,做到不跑冒、漏、渗、减少空气中油气的浓度。

4、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管控,充分利用机床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将有害气体及时排放到安全地带,减低工作场所的油气浓度。

5、量油、取样、观罐(车)液面应站在上风方向和乱流方向,收发油作业时,应穿工作服,作业中进食、饮水应用取水热水和肥皂洗漱后才,方可饮食。

工作完毕后,应洗澡,脱下的工作服看管等应放到专门地点保管,养成良好的工作卫生习惯。

6、油罐清洗作业前,应检测罐内油气酸度,进罐作业人员应装备整套的防护衣服、靴子和手套,可靠性应佩戴质量符合标准的空气呼吸器,系好安全绳,罐外专人监护。

进罐值班人员要两人以上,分组进罐作业,每次不得超过15min,并于罐内沟通交流作业人员保持常联系。

总之,在油库的生产作业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有高度的正义感,时刻本着“安全在我心”的工作态度,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最后,注大家工作顺利,合家安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