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499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docx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

《第一香笔记》(清)吴郡朱克柔砚鱼 辑著 

第一香笔记  (清)吴郡朱克柔砚鱼辑著  ●自序  芸生号万,造化本出无心;嗜好偏多,人情因之自扰。

昔渊明采菊,徒见于诗;茂叔爱莲,姑存其说。

非玩物之丧志,聊即事以寓言。

仆未娴蓄牸养鱼,惟喜滋兰树蕙。

将使堂堂白日消磨于玩物之中;何如习习清风领略于酸碱之外。

爱栽小说,就正大方,分以八门,合成四卷,头颅如许。

愧博物兮张华,草木何之;笑多情之崔护,仍蹈此君之癖,同呼石丈之巅。

因思芍药娇憨,肉眼频看易动;牡丹富贵,世人甚爱宜多。

藉此幽贞,傲其肥艳。

当门莫剪,允为竞体之芳;入室如闻,洵作一时之秀。

倘遇同心共赏,去莠无妨。

其如青眼难逢,复瓿亦可。

  ●《第一香笔记》小引  今春闲居杜门,手植蕙花数十蕊将舒,忽阴雨酿寒,迟我花信。

因思调护既切,转多爬剔。

爱玩之余,于是握不律以褚,生墨俟为媒,举凡见闻所及,忆记所周,条文缕晰之,越三月而裒然可观。

又为之采辑旧闻,以类附入,名曰《第一香笔记》,脱稿不十日,而众花齐放矣,内开十品者一,次品者三,其余大率可观。

回视向所植之盆兰,亦复擢如青葱随风宜笑,若为予志喜也。

  爰有二三同志过同扣曰:

“子嗜花而得好花,必有道以处此,幸勿靳不予,愿明以教我焉。

”强之至再,难以言蔽,不得已出示此记,曰:

“是可略窥半面矣,若充类至尽,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客欣然袖之而去,惟觉日光融融、幽香满室,群花如解语然。

  嘉庆纪元岁在丙辰年,三月望前五日,砚鱼记。

  ●《第一香笔记》例言  是记之作,兴到笔随,不及组织。

若言花之品相而以文笔出之,转恐浮华、失实、且近迂腐。

故记之字句,俱用唐宋说部体例,凡采集各书。

偶载出处,不敢没前人之善,蹈剿袭之机也。

前人论花,其说颇有异同,惟择其善者录之,去取之间,亦多苦心。

  此记本名《香祖小谱》,夫谱足以传世行远,方能副实,时篇不过一时游戏之作,且恐与世之不堪言谱而谱者混而同之,不免使花受屈,故易今名。

  记内除摘录前人外,其余编入者,俱系目见耳闻而有征,不参臆说亦不稍涉无稽。

  ●《第一香笔记》卷之一 花品本性  一、花品:

  1、兰品:

  水仙素第一、荷花素第二、梅瓣素第三、水仙瓣第四、绿梅瓣第五、红梅瓣第六、团瓣素第七、超瓣素第八,以上八品俱须肩平为上。

  映腮桃腮荷花瓣柳叶素三角水仙(小花硬捧心)蝶兰(又名叠兰)双兰品兰四喜兰

  2、蕙品:

  白荷花水仙梅瓣绿荷花团瓣素超素赤壳荷花阔超团瓣柳叶素柳叶水仙(短捧心起兜者)狭超线条素虫兰(形如蜂蝶者)另列各品于后,以时尚次其先后。

  兰上品:

  柳梅(净绿)汪氏梅(净绿)萧山绿梅萧山荷花素常熟绿梅常熟红梅

  蕙上品:

  万氏梅瓣(氏一作字)大朱氏水仙洪氏水仙彩蟾梅瓣李氏梅瓣尤氏梅瓣丰氏水仙黄氏水仙右(上)俱官种水仙,捧心软硬不一,花头极大,还有前方氏、后方氏、小朱氏、金氏虽系佳种。

(属于次品)

  蕙素上品:

  萧山荷花大素常熟大白过江素(一作红)江上大荷花雪素(花大如杯,舌圆如荷苞,真极品也。

)陆氏大超素张氏金荷(色如黄金)金氏大荷花瓣

  以上兰蕙共计二十品,其形色难以言述,兹先举其目,俟续刻内补绘花,详加注释,庶览者可按图索骥也。

凡兰之两旁大瓣,须平如“一”字,俗称之谓“一字肩”,有初开平肩,开久渐落者,谓之开落,有初开平如一字肩,开久转向上者,谓之飞肩,瓣花得此最为名贵。

  水仙瓣须厚大,瓣洁净无筋,肩、舌大而圆,捧心如蚕蛾,如豆荚,花脚细而高,钩刺全,封边清,白头重,乃为上品。

兰叶铁线者,多出水仙瓣。

  荷花瓣厚而有兜,捧心圆,收根细,为真荷花瓣,否则虽花瓣甚阔,不可混名。

真超瓣瓣厚兜深,收根紧细,形如超也。

(超一作勺)

  梅瓣如梅,团瓣不尖,荷花先论收根,瓣厚为贵,水仙专看捧心白头为正,凡舌大者,复花不走。

荷包舌,刘海舌,复胜于新。

  映腮不一,有舌根黄光一线者,有淡红光一线者,舌色纯白,可以乱素。

  桃腮有舌根淡红者,有深红者,有紫色者,舌亦纯白。

刺毛素舌上有细点如毫末,或黑或黄或绿,细看方见。

蕙花之关系,全在转花柁后,放瓣前,无外相者,有好花,真出人意表也。

  有花窄开,瓣甚狭,逐渐放阔,开至三日始足,转初开阔至二三倍者,惟荷花有此开品。

  有蕊如桂花大,已出大壳,在小壳内开者,即开者,渐渐透壳,渐渐放大者,名佛手水仙。

  蕙花捧心短而有兜,不论外三瓣阔狭,即名“水仙”,小衣壳花瓣尖,俱有倒钩,大瓣有封边,捧心白头,如观音兜,外瓣短阔如水仙者,为真水仙。

  兰品高者,每盆一二十花,朵朵迎面而开,谓之同心,出于自然者为上,若花欲透壳时,三面遮蔽,留一面向阳,亦能迎面,但须花脚高者,方能,如蕙之转柁,否则人工莫施也。

  兰之入品者,花无指摘,叶宜品题,短叶在花底者为上,细叶次之,若长阔叶,则到根处,必须紧细,方有随风婀娜之妙,美人芳草,言其情也。

  花脚宜长,出土五六寸者为上,亭亭挺秀,想见不与众草为伍之意。

  “蜂采百花,俱置股间,惟兰则拱背入房,以献于王,物亦知兰之贵也,如此”。

见《群芳谱》

  于若瀛云:

“一茎一花者曰兰,宜兴山中特多,南京杭州俱有,虽不足贵,香自可爱,宜多种盆中,今日绝重建兰,却只是蕙,余见古人画兰殊不尔,虎丘戈生曾种一本,叶稀而长,稍粗于兴兰,出数蕊,正春初开花,特大于常兰,香亦倍之,经月不凋,酷似马远所画。

戈生云:

“得之他方,今尚活,花时当广求此种,以备春兰之极品。

凡兰紫梗青花者上品,青梗青花者次之,紫梗紫花者又次之,余不入品。

”(见花史指建兰而说)

  常熟有万氏水仙,由万姓始种者,大花瓣阔而微长,捧心如鸡豆壳之半,花色带黄,“白绿壳,此兴兰之高品也。

  兰品高于蕙,而人之视兰,若不经意,于蕙独奔走恐后者,由佳种之不易得,或夸目力,或执己见,彼此揣度,议论长短,究之空言无补耳,兰之入品者,亦不易得,使培养如法,花能不断,不比蕙之难于发箭也,故树蕙不若滋兰,择兰之入品者或次品者,尽心养之,种五六年之久,使其茂盛而美,每盆十余花,或数十花,和风习习,满座生香,不亦赏心乐事也,予于陆墓陈氏,见素心花数种,内荷花素一盆,花发三十余箭,真神品也,故论及之。

  花有开品,放瓣愈迟愈妙,若蕙花如此开法,其花必好。

  花梗挺直,排铃时短簪横挺,隔一二日后,方始转柁向上者,亦是妙品。

  昔人论书画,分神、妙、能三品,窃谓兰蕙之品不一,亦可以此概之,至于蝶兰、三瓣兰、元宝兰,以及蕙花之有虫形及金色、朱色之类,并可以逸品、异品称之。

  前于若瀛见戈生之兰,即建花中所谓弱脚是也,彼云入腊方开,此云正春初方开,系同时而略有先后耳,可见前人爱玩不专,致今考核失实,使后人心目中,别有异于常兰者在,窃恐于苏杭间,虽广求之,未能得也。

  双兰、品字、四喜等品,必须箭箭如此,方为可贵,若偶发一箭,因得山之旺气而然,不能复出。

  水仙取钩刺者,由水仙花瓣上倒钩故也,故于铁线叶外,有叶稍圆而不尖者(有作尖长),亦开水仙,由其叶类水仙故也,造物滋生,其理莫解,或由气化所感,故能相有欤,此外,如荷花瓣、梅瓣,必得兜,收厚兼全,方能入品。

  超瓣、柳叶、线条,花之下者也;惟素心取之,然亦分好丑,以阔厚者胜。

  或问花何取肩平,曰:

此即品也,肩落,则逼拶欹斜,肩平,则妥贴排募。

(募音傲,矫健貌)

  蕙有金丝水仙,花色黄,而瓣厚有棱。

  或谓兰蕙取其芳香耳,何必漫立名目,多此扰扰,是真不可言矣。

夫物以罕有而见珍,亦以难得而可贵,试思俦人中有出类拔萃者,能不奉为圣人贤人耶。

  今之所谓荷花,不过阔超瓣、大团瓣耳,人情溺于所好,故盛称之,何必深辨,至于品有一定,明眼人自能不为所惑。

  蕙素以外三瓣捧心舌头纯白如水晶者为上,外三瓣捧心色白,舌白而不亮,或起绿沙胎者次之,外三瓣捧心绿色,舌白而有沙者,又次之,外三瓣捧心带黄色,舌起绿沙胎者又次之,若内外五瓣并舌俱带黄色者为下品。

  蕙花中以官种水仙为贵,花头极大则肩平,较之寻常水仙,迥然不同,凡白捧心上起油灰,兼有深兜;花大如杯者,即为官种水仙,梅瓣荷花亦有官种,惟花特大于常品,瓣厚而不落肩,所以可贵。

  蕙茎挺直,蕊如螺旋,如宝塔下大而上小,四面迎人者,为最上之品,有先从顶花开放者,谓之“毙放”亦作癃放,亦属佳品,若朝光向日者,非所贵也。

  余友黄花奴云:

“水仙梅瓣之重官种者,譬诸书画中颜柳荆关,气浑力厚,自具一种沉雄之概,若寻常水仙梅瓣,谓之行瓣,花小而怯薄,如文董唐仇,非不可观,相形见绌矣”。

又云“有金兰如赤金,舌如朱砂,为蕙中之贵品,数十年偶然一出,目所仅见,存之以待将来核定”。

  梅瓣瓣尖缩入,惟外瓣兜不能深,与上品水仙不分高下也。

  水仙有捧心合并一块,俗名“连肩搭背者”,非上品也。

有舌在捧心内不舒吐者,谓之“吊舌”。

有偏在一边者,谓之“歪舌”。

有舒而不卷者,谓之“拖舌”。

有舌(中)尖有缺如,分为两者名“火义舌”。

俱花之病。

  蕙花舌有远望如素,近则隐约现粉红色者,名曰“澹舌”。

  二、本性:

  蕙性喜阳,须得上半日三时之晒,若冷天久晒亦可,至兰则朝暾一二时足矣,俱须安放在透风处安放,其盆不能移动,遇夏秋烈日,宜用木架搭棚,以芦帘覆之,日过即撤去,如遇淫雨,以篾蓬遮蔽,雨过即撤去,总须干湿得宜,适花之性,则根叶自然繁茂,花亦不断矣,栽蕙盆宜大,使根叶舒展,且易得土气。

  一云:

凡栽兰蕙,须盆与花称,因性喜润而不喜湿,如盆大,恐雨后不能沥水,数日难干也,须俟根叶逐渐长多,逐年换盆。

  新花种一月后,方得土气,叶之黄者可以转绿,蕙花得气,则老叶缩尽,子叶渐长。

  凡兰蕙子叶,正在丛生之际,不可翻种,或分种,恐泄气也,老根出土处,如小蒜头,谓之龙头,有龙头方可分种,一名芦头。

  出山初种者为新花,盆中久植者为服花,又名复花,兰复不如新,蕙服胜于新;凡瘦山之花,养护得宜,俱复胜于新。

  大抵兰喜阴,蕙喜阳,然亦须探讨花之本性,或系阴山所出,不宜骤晒,或系阳山所出,不宜频雨,瘦山骤肥则损,肥山久瘦亦损,违其性难遂其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蕙花种地宜南向,庭中西偏,或假山,或花荫坛上,方能繁茂,严寒仍用稻草盖之,以护其叶,若无蝼蚁伤根,经数十年愈茂,每花可得数十箭,然惟赤壳超瓣能之,太肥亦不花,太瘦亦不花。

  建花畏冷畏寒,冬末春初,尤畏春风,更畏雪畏湿,凡种新花,其根水浸既久,不可骤然着土,宜剪去腐断根,剔沙石茅竹诸根,置于新瓦之上,使水气吸尽,方可入盆栽种。

  凡兰蕙生于某处,即以某处之土种之最妙(今已作笑谈也),或云虞山子游泥与福山海口近,恐被海风吹土,性寒味咸,未必尽善也。

  淮南子曰:

男子树兰,美而不芳,说者以为兰近女类,故男子树之不芳,盖草木之性,兰宜女子。

(花史)

  花开若枝上蕊多,留其壮大者,去其瘦小者,若留开尽,则夺来年花信,其性畏寒暑,尤畏尘埃,叶上若有尘埃,当即涤去。

(群芳谱)

  九月花干处用水浇灌,湿则不必浇,十月至正月,不浇不妨,最怕霜雪,更怕春雪,一点着叶,一叶就萎,用篾篓遮护,安顿在朝阳日照处,南窗檐下,须二三日一番旋转,取其日晒均匀,则四面皆花。

  蕙叶柔细,生幽谷竹林中宿根处,移植腻土多不活,即活亦不能多开花,其茎叶肥大而翠劲可爱者,率来自闽广移来也,非草兰比。

  刘梦得诗:

“光华童子佩,柔软美人心”。

苏子瞻诗: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二诗不犹见兰之品,更能识兰之性矣。

  兰为王者香,香之祖也,蕙如君子,谓有德惠者也,故士大夫多好之,至于市井之徒,每遇春花夏花出山,藉以取利,村南巷北,累百盈千,穷谷深山,贩佣腐集,顿使幽芳奕奕,翻成逐臭之场,可谓众花发一浩叹也,然使爬罗抉剔,不有若辈,又乌从而至于士大夫之前哉,物聚于所好,抑性所然欤,嗜好家不夺于李唐来之所爱,犹能注意于此,亦可谓贤乎已。

  花性肥瘦,惟视子叶之盛衰,肥则萎烂,瘦则嬴弱,与其过于肥而萎烂,毋宁失之瘦而羸弱,尚可滋养以复其初也。

  花镜谓苟得其性,万无不生之木,不艳之花,惟在分其燥湿高下,寒暖肥瘠之宜,此指大概而言,不知众花,各有性,即一花亦有性,所谓性者,其要不外于燥湿肥瘠四字,新花畏风,复花喜风,新花恶日,复花宜日,此先后之间,性之相反者也,夏秋不可干,春冬不可湿,天寒宜曝,日烈宜阴,此四时之中,性之相反者也,或云:

蕙喜向阳,初种之泥,须日中久曝,极干上盆,入土后其箭可以顿长,此亦喜阳之一证也。

  种花之道,亦有过则失中者,每见人以蕙性喜燥一语,以为当盆土燥烈后,亦不即施浇灌,以致子叶焦枯,老叶黄落,则根液已涸,后虽燥湿得宜,花已受病矣,凡素花不喜肥,肥则无花,人不能识其性,反咎花之难发,此则不亦谬乎。

  续博物志谓:

桔柚凋于北徙,石榴郁于东移,花木之性然也,植兰者焉可不知。

  蕙蕊长时,花头作弯弓状者,将弯处向阳(一作隅),以背阳光,则干舒直,如再向外者,仍如前,将盆旋转;花舌为本,花瓣为末,故舌大者复花好,由本正而末无不治。

  人以海虞(即常熟)养兰得法,每争趋之,此真贵耳而未目者,余曾亲至其地访之,其实平淡无奇,用本山泥,每年翻种一次,已采入本书,培养门内,此外不过调其燥湿,谨其盖藏,别无奥妙,因知性即理也,其理一而已矣。

  ●《第一香笔记》卷之二 外相培养  江南兰,只在春芳,荆楚及闽中者,秋后再芳,故有春兰、夏兰、秋兰、素兰、石兰、竹兰、凤尾兰、玉梗兰;春兰花在叶下,素兰花在叶上,至其绿叶紫茎,则如今所见,大抵林愈深而茎(一作花)愈紫耳(见群芳谱)。

  蕙花大抵如兰花,亦春开,兰先而蕙继之,皆朵荑其端作花,兰一荑一花,蕙一荑五六花,香次于兰,大抵山林中一兰而十蕙。

  黄太史诗:

“风光转蕙泛崇兰”。

《离骚》言:

兰九畹,蕙百亩,以是短楚人轻蕙而贵兰也。

(见花史)

  蕙虽不及兰,胜于余芳远矣,楚词又有兰阁蕙楼,盖芝草干抄敷花有阁之象,而蕙亦以枝干杪重重累积有楼之象云。

(见群芳谱)

  相蕙十则

  叶阔梗粗,花开欹侧,纠纠庸夫,胸无点墨。

(阔谓阔而不厚,粗谓粗而不圆,欹侧谓拗捩。

  茎细叶厚,神完气足,正士论人,内美敛束。

(厚谓厚而阔如此者,可望好花。

  叶厚棱角,蕊生圆正,道义自肥,不失其性。

(凡相花者不可执其意见,宜以大势观之。

  飘飘欲仙,气象万千,伯乐相马,以神寄焉。

(素花当作如是观。

  树蕙百亩,虽多勿弃,欲拔其尤,惟聚于类。

(蕙无外相,惟在多中择取,方能开出好花。

  相士固难,看花亦然。

毋忽于近,舍旃舍旃。

(不可以其无外相而忽之。

  濯濯芳姿,不假外眩,庸人自扰,谁识其面。

(此言识者不易。

  外观有耀,若奔厥角,接其倾吐,爽然眸咤。

(凡种花者昏然。

  一干一花,幽芳绝俗,蕙亦称兰,不辨菽麦。

(称蕙不可以加一兰字,今俗多称兰蕙非也。

  一干数花,蕙言为汇,不列花经,惟兰可贵。

(蕙花六经无出而称蕙,必先兰。

  衣壳

  兰壳贵薄,蕙壳贵厚,总须细腻为主。

  壳色润泽而光明,谓之有水色。

  蕙壳须紧包而润厚,俗名元宝衣壳,象形也。

  壳尖起兜起棱者,花瓣必厚。

  小衣壳亦须阔厚而大,不起尖者,可开水仙。

  小衣壳有深细绉纹者,花瓣开后能放阔。

  一云,花瓣上有细绉纹者,花开必厚而阔。

  壳色

  1、兰壳

  兰素心者软绿壳(出净素)白壳、硬绿壳、绿脱壳(壳尖有彩色者)、赤壳。

(以上俱能出素花,惟以软绿壳居多。

  2、蕙壳

  蕙出素花亦不论壳色,惟深绿者居多。

  深绿壳、淡绿壳、白壳、竹叶青、竹根青、荷花色、赤壳、深紫小壳、大银红壳、白赤壳、绿赤壳、淡青壳、赤转绿壳、粉青、白转绿壳。

  花色(指外三瓣)

  深绿瓣、淡绿瓣、淡黄瓣、玉瓣(白如银者)、蜡瓣(黄如蜡者)、有如金色者、有如朱砂红者。

(以上二种未见,姑存之以参考。

  捧心(指内二瓣)

  捧心以软者为上。

(俗名观音兜,鸡豆壳象形也。

  舌

  以圆大者为上,蕙花舌须沙绿底版,舌上沙厚而亮,舌须阔大,厚而不长卷者良。

  叶

  叶须阔厚起沟到梢,叶尖转阔有兜者为上。

叶色宜翠而有神;铁线叶细而沟到尖,叶厚。

索索有声者佳,叶厚而软者,亦出好花(叶如),蕙叶出山,即短阔者,花亦如之。

  根

  根须白色,谓之出山根,粗细须与叶称,根白者俗谓“玉根”。

根黑者,窖花也,来年取置窖中,交春装篓卖之,亦有好花,惜乎此根最难复尔。

  花梗

  花干亦名花梗,又名茎,细则花好而有态度;蕙梗稍粗不妨,若太粗则无好花,瓣虽阔而必定薄。

  凡有外相者,如衣壳极佳,根叶并美之类,至开花变坏者极多,不变者十不居一。

  无外相而花开出色者,百不居一,其出色者胜于寻常,如人不可以貌取,亦衣锦尚纲之意也。

  有新花不佳,复出远胜者,由捧心好,舌头大故也,花蕊以短而圆绽为上。

  平顶者所开不过超瓣耳,若荷花则蕊头圆正、瓣尖之内折叠二三层,逐渐开放。

  凡细花不多,每箭不过五六朵,多至八九朵,若团瓣及小花头,亦有十四五朵者。

  花蕊初出土,有尖细硬壳对抱者,谓之鸡嘴,逐层总包细蕊者,谓之大衣壳,鳞次含盖细蕊者,谓之小衣壳,细蕊渐透,谓之出壳。

  蕙干挺足,花蕊离干,累累如贯珠者,谓之排铃;短干横出,花心向外,谓之转柁,干上细茎,谓之簪,又谓短脚,簪底一点如露,谓之膏,亦谓明露,大瓣交搭,下露舌根,两旁露捧心处,谓之凤眼,花背边瓣,谓之上搭,花胸边瓣,谓之下搭,上搭深则花瓣必阔而有兜,且开不落肩,亦名前后搭。

大瓣谓之外三瓣,小瓣谓之捧心,捧心中间,谓之鼻,鼻下谓之舌。

  花须迎面,朵朵俱向阳生向上者为妙,凡入品之花俱如此。

  蕙花旁瓣包正瓣,兰花正瓣包旁瓣,此大概也,若能反是则开好花。

  花瓣厚则有神,花色嫩则有态,凡复花必须爱护其叶,叶好则花之精采益见。

  大概兰蕙花瓣俱须短阔,兰之花头略小不妨,蕙则必须肥大,方有拔俗超群之意,兰蕙叶复出者,叶较短,至数年后培养得法,雄壮如旧,谓之还山叶。

  蕙花长阔叶,发箭宜高,方能相称,其茎更要挺直,总须以花镇叶,不可以叶凌花。

  兰如绰约好女,静秀宜人,蕙如端庄少年,束带立朝,兰以幽胜,有雅人名士之风,蕙以其名,得蹀躞豪华之概。

  蕙无映腮、桃腮二种,惟刺毛素有之,舌无红点,带黄绿色。

  蕙花小壳尖起细钩者,亦开水仙。

  壳色有竹叶青,绿带青色是也。

竹根青,绿带黄色是也。

  或云蕙花不论肩侧,试看花开肩落,有何意味,故凡有品之花,无不两肩倜傥。

  市花者逢花开拗捩,用手屈之,使花瓣熨贴,谓之动手。

若出色花,舒放自如,不假矫揉,至于瓣薄者,虽加屈抑,曾不须臾故态复出,故花须瓣厚为贵。

  刺毛素复出,间有净者,亦有素花复出映腮者,故新花不足为凭,必俟复出方准。

  建花谱云:

“干虽高而实瘦,叶虽劲而实柔,两语得其三昧”。

所云精于鉴赏者矣,推之兰蕙,亦复如是,花有神,以静而存,花有态,惟和为贵,花有气象磊落,峥嵘是尚,此得之相外者也。

  山塘朱公盛,开设花行数十年,伊子观光冠群昆季,能世其业,辨论花之容质,颇能委曲详明,见闻熟习,可云,善别花相者矣。

  培养

  艺花之法,全在培养得宜,今旁搜博采,其说纷纭,惟愿惜花人以活法参之(灵活运用),随时珍爱,庶不致令好花失所耳。

  栽种须用干细子游泥,根与盆口平,上盖细泥,高出盆口二三寸(可能“分”误),取其沥水,栽时须将根下泥,细细筑实,不可使有空隙处,如一根不着泥,日久即蒸烂,余根受伤,又不可任意屈伸,致根气郁竭不舒。

  栽时剪去烂根,净存活根,长者并去其半,用清水冼净根上沙泥,俟根上水迹干透,然后入盆,则土气易得,新根易生,翻种时亦然,盆底用囫囵新瓦,敲如盆底大小,下衬碎瓦一二层,如花瘦,瓦上先铺粗块酒坛泥寸许,但须来年陈久者佳;一云肥田内翻种之泥亦可,种后略停片刻,使根与干泥胶黏,然后印水。

  初次印水,须从盆面轻轻洒匀,逐渐印下,约上半盆湿透为度,再隔半时,再印数次,则全盆俱受矣。

有将盆置水中,俟盆面泥湿,然后取出者,恐太湿伤根,非良法也。

  凡新花初上盆,印水已透,用栈条圈之,上覆草盖,至六七日,天暖时无风,方可取出,如遇大风及天冷,宜常圈盖,否则衣壳干枯,花必悭缩。

  蕙喜干燥而向阳,兰喜干润而向阴,故浇灌时须视盆面土已燥裂,方可沿盆徐徐浇水,如大盆碗许,小盆一小盏足矣。

  自交九月下旬,须渐移向屋内,十月下旬,不可印水,如燥极,略润水气,交立春后,方浇水少许,正月后,亦须渐渐向外移,如正月天气寒冷仍置室内,盛放不可出露,若二月下旬天气晴和,间一二日出露,且可使受新露新雨,新花如此,复花亦然。

  九月十月宜移向阳处,频晒之,正二月间亦然,夜置屋内,严寒紧闭花房,不可透风。

  人谓花在山中,焉能如此,因有任其日晒雨淋(一作露),不加培植,致数年无花,叶渐凋败者,不知花之在山在盆,如人有膏梁藜藿之不同,试思藜藿之人,何曾摄养,若令膏梁而作藜藿之事,鲜有不致困惫者矣。

  常熟(如其)法,每年用子游泥翻种,不须下肥,若不能如其法,有花叶无神,不能透发者,须用肥土法,其法不一,或用豆荚壳水,或用百草汁,或用鸡毛水,或用鹿粪浸水,俱须于六七月内,盆土干透时,约有阵雨将至,用肥水满盆浇灌,候大雨淋濯透足,如阵雨不透,须用喷筒将积久雨水灌透,使肥气向下,方无壅滞伤根之患。

  或云:

夏秋将河水浇灌,可以代肥土(一作水)法,前所用之肥水,豆荚味涩,百草味酸,鸡毛气腥,恐引虫蚁,鹿粪即百草之意,用之亦不甚发,惟鸡毛须来年冬月浸至五六月,清澈绝无腥气,方可用水灌之。

  摩诘种兰蕙,用黄磁斗,养以绮石,夫砂盆固佳,若用石恐压遏其根,必须大盆,先将石叠好,然后加土栽种,布置疏密,高下得势,足供清赏。

  奥兰,即蕙草也,又名九节兰,其叶长杭兰大半,种之得宜,来年愈盛,拣大颗得气者,将根冼净,剪去一半,盆下细砂,上用松土,无不花者。

(花史)

  栽兰用泥,不拘大要,先于梅雨后取沟内肥泥,晒干筛细备用,或取山上有火烧处,水衔浮泥,寻蕨菜待枯,以前泥薄覆草上,再铺草,再加泥,如此三四层,以火烧之,浇入粪,干则再加再烧数次,待干后取用。

(群芳谱)

  一云:

将山土用水和匀,搏茶瓯大猛火煅红,火煅者,恐蚁蚓伤根也,锤碎拌鸡粪待用,如此蓄土,何患花之不茂。

(群芳谱,俱指建兰)

  杭兰,惟杭城有之,花如建兰,香甚,一枝一花,叶较建兰稍阔,有紫花黄心,色若胭脂,有白花紫(一作黄)心,白若羊脂,花甚可爱。

取大本,根内无竹钉者,取横山黄土,拣去石块种之,见天不见日,浇以羊鹿粪水,花叶茂盛,鸡毛鹅毛水亦可,若浇灌得宜,来年花发,其香胜新栽者远甚。

  一说用水浮炭种之,上盖青苔,花茂,频洒水,花香。

(见群芳谱)

  新兰于正月内上盆,培养得法,立夏后子叶即可出土。

  虞山子游泥,其土松润,故兰蕙宜之,然取其浮面二三寸草根所著之土,方有肥气,若深至五六寸尺许者,不堪用也。

其色紫黑,筛去沙石,每年翻种一次,总能有花,但要临时取用,方得地气,久则土膏干竭,不能有力。

  兰于春分后翻种,蕙于春前翻种,自然长茂,不必下肥。

  海虞种花家因此居奇,养花易发,别无秘妙,至其分爱(卖)与人,则用粪浸其根,或临时用粪水浇之,使花受病,当时不见其害,至一年后,无不萎绝,缘细花不肯传种,亦由心术之坏也。

  凡兰蕙复蕊出土,用箬叶作圈,随蕊之长短罩之,亦常熟法云防护衣壳,不使稍有损坏,罩之且避鼠伤。

  嘉兴养花于空地上,用浮土一二尺许,土之厚薄,视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