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7537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北岸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6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纯粹”觅得“好声音”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

一是打造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越来越难。

这既是近年来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问题所致,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接近,观众的印象模糊,难以脱颖而

出,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

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又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造成了选秀节目的瓶颈。

倒是《中国达人秀》才艺无门槛,感人的故事是其最独特之处,

通过故事和才艺表演的充分结合,提供感动观众的情感空间,成为一个有益的突破。

而《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

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

场。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

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

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

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

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

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

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

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

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

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

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

只有更加真实,让每

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

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8月7日)

1.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公众的这些争议值得反思,引起争议之处需要改进。

B.《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它邀请了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参与到节目中来。

C.《中国好声音》让年轻人的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的梦想能够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因而赢得了公众。

D.选秀节目对“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焦虑未加具体的指点,《中国好声音》展现了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与众不同,它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

B.《中国好声音》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C.《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们一旦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表现成为刘欢、那英的学生,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因此《中国好声音》中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因不够真实就引发了一些争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的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歌唱家。

B.今天的青年一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这是他们焦虑的因。

C.标题中的“纯粹”一词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意义指向:

一是《中国好声音》寻求音乐的本质;二是选手们的真实、诚信。

D.选手们的经历更加真实,他们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只有这样,《中国好声音》这个优秀的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

二、古代诗文阅读与默写(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4—6题每题3分,第7题10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

“王负剑!

王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荆轲刺秦王》节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

礼品

B.愿举国为内臣举:

全、整个

C.乃朝服,设九宾朝服:

上朝的衣服

D.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

同“捧”

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

 ①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②秦舞阳色变振恐 

③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④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⑤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秦官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他自己宣称想要挟持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题各3分,3题4分,共10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秦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

①秋娘渡、秦娘桥:

均为地名。

②“银字笙”“心字香”:

指镶银的笙,“心”字形状的香。

8、词的上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两句中,哪两个字最为生动传神?

请简要赏析。

(4分)

9、词的开头说“一片春愁待酒浇”,联系词的下片内容,具体说说“春愁”包含了哪两层具体含义。

(4分)

10、补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怅寥廓,,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雪》)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C、,。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D、寻梦?

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6分)

站立的平原

李登建

平原是怎么绿了的,满了的,谁也说不上。

好像昨天还是一片寂寞的灰白,望过去眼睛发木、心就空了的那种灰白一直混沌到天涯;好像今早晨还只有一两粒小草拱破荒漠的地面,怯怯地露出针尖似的绿芽芽,料峭的风一吹又缩回去,远非“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观;好像刚才那啄破蛋壳的鸟儿的羽毛般的树叶儿,还被柔柔的阳光舔着,黄嫩嫩、湿淋淋地抖不开。

一转身的工夫,一切全绿了,绿在到处流,在往远处铺,往高里垛。

漫长的冬天留下的灰烬、废墟,以及那遍地盐碱屑的残雪,都给这绿轻轻地吞掉了

一场撼人心魄的绿风暴卷过,可没人注意到。

树是这个舞台的主角。

它们有千人之众,万人之众,黑压压地呆在远处的河岸上,就那么默默无语地呆着,听不见它们说笑,也听不见它们悲叹,颇似一些承受着重负又无抱怨的老实巴交的庄稼人。

大路上有一群朝这边走来,仨一团,五一伙,呼呼啦啦,杂杂沓沓,如同下地割麦子的汉子,好不容易盼来好收成,勤劳的汉子们步子显得急切而又轻快。

早有几株树蹲在地头上了,像是有经验的庄稼把式,点燃纸烟,舒徐地吐一口,乳白的烟雾裹住了它们,它们久久地对着金黄的麦田出神,阴郁的脸上慢慢现出亮色。

井台旁,天真烂漫的少女似的小树们却只顾忘情地耍闹,你弯腰扯一扯我的裙裾,我扬手拂一拂你的长发,嘻嘻哈哈,前仰后合,透明的阳光叮叮当当飘荡在它们周围,青春的气息又浓了几分。

这时,顺着水渠过来数名“醉汉”——它们到底是饮酒而醉还是被麦香熏醉的?

——东倒西歪,趔趔趄趄,不出百十米,身后就尾随上一溜儿树秧子——好像是来地里捡麦穗的孩子,一边看热闹,一边拍着小巴掌起哄……

到了盛夏,受了充沛的雨水的滋润,绿在膨胀,平原深陷在无边的绿里。

一块一块青纱帐田、稻谷田拥挤着,简直插不下一根别的颜色的针管,广阔的天空却为树们所独有,它们柔软的手帕挥动起来就像大朵大朵的云絮在自由地舒卷,这是它们很抒情的时候;而当它们憋着一股劲使不出,狂躁不已,痛不欲生的时候,万丈巨澜平地掀起,翻江倒海,喷溅翠玉的泡沫拍打天壁,凄厉的涛声如同群狮的怒吼,又恰似隆隆雷霆滚过头顶。

如此雄浑、深沉,这平原的粗重的呼吸。

满世界只有这一个声音,那丝丝叹息、缕缕哀号都淹没在里面了。

这时候平原呈现出一种悲壮的大美,令人敬畏。

你看,这尽情地燃烧着生命的绿色烈焰依然熊熊不熄,它们永远不会熄灭,你不能想象它们会熄灭,没有了它们,平原就躺倒在地,倒退到那片死寂,那是多么可怕!

啊,平原,站立着!

可是,谁想得到,这块土地异常贫瘠,盐碱很重,地下的水苦咸苦咸,好多娇贵的树木都在这儿存活不下去,就是它们,身上也多凸起一个个丑陋的瘤包,或者梢头往往过早地枯干,叶脉里的液汁也比别处的苦涩。

但是它们却不逃奔他乡(想趁夜晚开小差的一小帮,进进退退,黎明前又回到了原位),它们祖祖辈辈在这儿繁衍生息,在这儿快乐、忧愁、挣扎、抗争、绝望、希望着,一代一代在这儿根猛往深里扎,去吮吸那苦咸苦咸的养分,这特殊的养分化为它们体内不竭的热血,使它们的骨头变硬。

我在一条被冲毁的河岸上见到这样三棵树,它们的根几乎全部裸露出来,一半以上的已经绷断,那剩下的就更加狠命地抓住泥土,像鹰的铁爪,又有点颤抖,甚至不敢喘口气,这样保证着巨大的树冠继续伸向高空,在云里完成它们的绝唱!

平原是树的苦难!

树是平原的精神!

(选自《海燕》)

11、仔细品读第二自然段,作者连用三个“好像”得用意是什么?

(3分)

12、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树是这个舞台的主角”在段落中的作用。

(4分)

13、文章标题《站立的平原》,为什么说平原是“站立”的?

请做简要说说题目的内涵。

(4分)

14、熟读全文,分析文末“平原是树的苦难!

树是平原的精神!

”的含义。

(5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90分)

四、选择题(15—19题每题3分,共15分)

15.下列词语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苍海桑田     沁(qìn)园春       百舸(kě)         喋血

 B、陨身不恤      瞋(chēng)目         漫溯(shuò)       辽廓

  C、图穷匕现      挥斥方遒(qiú)       颓圮(qí)          租赁     

  D、稗官野史      浪遏(è)飞舟         青荇(xìng)         忤逆

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

名词作动词,视……如粪土

B、烛之武退秦师退:

使动用法,使……撤兵

C、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

名词作状语,早晚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

名词作动词,称王

1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沁园春”是词牌名,古诗词的一种形式,属于长调,“长沙”是具体题目。

B、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曾主编《诗刊》《新月》等期刊。

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我的记忆》《云游》等。

C、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

他依据《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D、司马迁,西汉夏阳人。

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

承继父亲遗志,著《史记》一书,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B.我站在畦间的沟里四望,嫩绿的叶子齐整地顺偃在畦上,好似一幅图画,心中顿生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感。

C.陈焕生看着那冷若冰霜的脸,指导自己说错了话,得罪了人,哪里还敢开口。

D.近两三年来,某市大型商场新增营业面积相当于过去十年所增营业面积的三倍,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很难克服美国次贷款危机和主要能源短缺而带来的持续低迷的困境。

B、不久前,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奖项揭晓,长期从事植物学研究的吴征镒院士和闵恩泽院士获得此殊荣。

C、陈水扁当局执意举办“入联公投”,是谋求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走向“台湾法理独立”的重要步骤。

D、于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遇刺身亡后出版的一本自传称,拉登16岁的儿子是一个基地组织派出执行暗杀她任务的刺客小组的头目。

五、表述题

20.

(一)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

(二)如果人们把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翅膀很小,并会很快死去。

(共6分)

①上述现象给你什么启示?

(至少写出两条)。

(2分)

a、b、

②写出与上文含义相近的两个成语。

(3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用诗文名句再举一个与上文第一句含意类似的事例(1分)

21、按照下面句子的结构(……甚或……固然……,可是……),另写一个句子。

(50字左右,句意连贯)(4分)

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22、阅读下面一则报道,并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

“您的孩子从出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十个月零两天!

”站在江苏镇江某早教机构门前,张连夫妇看着这条广告标语,第一感觉是啼笑皆非。

但看到其他父母都抱着不到两岁的孩子跑过去询问课程时,他们马上感觉到孩子起跑线上的紧迫感,仿佛不报早教,就注定落后了。

而有着张连夫妇类似心态的年轻父母在国内其实并不少。

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约有8000万0至3岁婴幼儿,全国早教市场空间总值约为500亿元。

据记者调查,在盐城最小的早教学员出生仅33天。

早教市场正以不可遏止之势发展壮大,而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国内教育专家的反思。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1分)(不超过10个字)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早教市场发展壮大的两个主要原因。

(4分)

六、作文(60分)

23、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

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歙县北岸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

班级:

姓名:

期中考试答题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

2

3

4

5

6

15

16

17

18

19

二、古代诗文阅读与默写(32分)

7、翻译(2分+2分+3分=7分)

(1)

(2)

(3)

8、(4分)

9、(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A、

B、

C、

D、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3分+4分+4分+5=16分)

11、

12、

13、

14、

五、表述题(6分)

20、①a、b、(各1分)

②a、b、(各1.5分)

③(1分)

21、仿写句子(4分)

22、(1分+4分=5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3、写作(60分)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