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规范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539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3 大小:7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3页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3页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3页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3页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3页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3页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3页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3页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3页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3页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3页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3页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3页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3页
中药炮制规范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3页
亲,该文档总共1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炮制规范1.docx

《中药炮制规范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规范1.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炮制规范1.docx

中药炮制规范1

中药炮制规X

第九批品名目录及内容

 

根、根茎类

豆蔻壳

蒲包草根青果核

胡颓子根南瓜子

凌霄根草豆蔻

蜘蛛香草果仁

桃树根功劳子

穿破石白胡椒

桑树根朝天子

铁包金地肤子

酸模肥皂子

果实、种子类白茄子

曼陀罗子樟梨子

广天仙子瓜蒌子

万年青子桂丁香

银花子桂花子

大风子红豆蔻

马蔺子莱菔子

白平子-棕榈子

六轴子甜瓜子

水苦荬甜石莲

水蜈蚣芦子

荜澄茄乌韭

棉花子北瓜

蒲种壳绿豆

莳萝子榧子

石仙桃桑椹

光明子桃仁

西青果荜茇

蒲葵子豆蔻

草类矿物类

大金牛草咸秋石

红旱莲草大青盐

绒线草无名异

百蕊草密陀僧

牛筋草云母石

酢浆草铅粉

田字草银硝-

灯笼草铁落

点地梅银朱

丁葵草腰黄

肺形草铜绿

狗舌草针砂

狗尾草胆矾

盒子草皮硝

碎米荠雄黄

苍耳草水银

西小草青铅

薄荷

藤、木、茎枝类动物类

萝藦藤龙骨

锁阳龙齿

豆蔻壳

doukouke

(讨论稿1)

本品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kravanhPierreex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pactumSolandexMaton的干燥成熟果壳。

【通用名称】白蔻衣、白蔻壳、白豆蔻壳、蔻壳。

【炮制】将原药除去残留种子等杂质,筛去灰屑。

【性状】本品呈多裂瓤瓣状或半圆形,长1~1.8cm。

外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三条纵向槽沟及隆起线,两端可见突起的柱基及圆形果柄痕。

内表面黄白色至淡黄色。

体轻,质脆,易纵向碎裂。

气芳香,味微辛凉。

【检查】杂质不得过2%(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A)。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0.0%。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

归肺、脾、胃。

【功能与主治】行气宽中,和胃止呕。

用于胸脘胀满,恶心呕吐。

【用法与用量】3~5g。

【贮藏】置干燥处。

豆蔻壳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参照原药典标准115页

原规X176页

豆蔻壳收载于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根据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XX市中药炮制规X重新修订的要求,修订了白豆蔻壳的质量标准,并增订了白豆蔻壳的水分、杂质等检查项目。

具体结果如下:

一、来源

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二、炮制

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三、性状

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四、检查项

1、水分不得过10.0%。

拟订。

2、杂质不得过2%。

拟订。

五、其他

性味、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项均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编写小组:

根据药典在性味上增加了归经。

在文字上作了相应的修改。

 

白平子

Baipingzi

(讨论稿1)

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干燥成熟果实。

【通用名称】红花子。

【炮制】将原药除去黑粒等杂质,筛去灰屑。

【性状】本品略呈卵形,长5~8mm,宽4~5mm。

外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稍具光泽,有4条棱线,上端四角鼓起,中心有圆形花柱基,基部较狭,歪斜一侧可见果柄痕。

果壳坚脆,剖开后,内有黄白色种子1粒。

子叶两片,肥厚,富油性。

气微,味微苦。

【检查】杂质不得过2%(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A)。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2.0%。

【性味】辛,温。

【功能与主治】解痘毒,活血。

用于痘出不快,妇女血气瘀滞腹痛。

【用法与用量】3~9g,用时捣碎。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泛油。

白平子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原药材标准83页

原规X174页

白平子收载于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根据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XX市中药炮制规X重新修订的要求,修订了白平子的质量标准,并增订了白平子的水分、杂质等检查项目。

具体结果如下:

一、来源

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二、通用名称

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三、炮制

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四、性状

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五、检查项

1、水分不得过12.0%。

拟订。

2、杂质不得过2%。

拟订。

六、其他

性味、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项均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编写小组:

根据中药材标准,在性状上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北瓜

Beigua

(讨论稿1)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笋瓜CucurbitamaximaDuch.exLam.栽培品种鼎足瓜(金瓜)的新鲜成熟果实。

【炮制】用时,除去瓜蒂等杂质,洗净,切成块。

【性状】本品果形奇异。

上半部呈扁圆形,直径10~25cm;外表桔红色,光滑;可见自顶端中央向四周辐射的细腻花纹,有时可见大小不一、分布不规则的瘤状斑痕;中央下陷处具残留短柄,无柄座。

下半部小,略呈圆方形,显著突起成脐,并有十字形深沟,呈四足状,脐部灰白色。

果肉黄色或深黄色,厚约5mm;具液汁;种子多数,若南瓜子形。

气微,味甘。

【检查】不得有干瘪或霉烂。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与主治】用于治支气管哮喘。

单味应用或与其他药材配制成膏滋服。

【用法与用量】鲜果1只(约重500g),去蒂,加入冰糖、蜂蜜各50g,炖熟,其可食部分10次服用。

【贮藏】置阴凉处,防腐烂、干瘪。

 

北瓜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药材标准79页

北瓜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未于收载,根据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XX市中药炮制规X重新修订的要求,修订了北瓜的质量标准,本品的药材标准收载于《XX市中药材标准》(p79)中,据此作出修订,具体结果如下:

一、品名据《XX市中药材标准》订。

二、来源据《XX市中药材标准》订。

三、通用名称无。

四、炮制参照北瓜通常使用方法,起草本项。

五、性状本品依据《XX市中药材标准》药材性状描述,起草本项。

六、检查本项有“不得有干瘪或霉烂”检查,系据《XX市中药材标准》中内容修订。

七、性味与归经性味照《XX市中药材标准》。

归经待查。

八、功能与主治照《XX市中药材标准》录,但仅有主治内容,无功能内容;拟讨论。

九、用法与用量照《XX市中药材标准》录。

十、贮藏照《XX市中药材标准》,语句稍作修改和补充。

编写小组:

在文字上作了适当的修改。

 

荜澄茄

Blchengqie

(讨论稿1)

本品为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cubeba(Lour.)Pers.的干燥成熟果实。

【通用名称】荜澄茄。

【炮制】将原药除去果柄等杂质,筛去灰屑。

【性状】本品呈圆球形,直径4~6mm。

外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具隆起的网状皱纹,基部可见圆形果柄痕,外皮油润;除去外皮,可见硬脆的果粒,种子1粒,黄棕色,有肥厚子叶2片,富油性,气芳香,味稍辣而微苦。

【鉴别】取本品粉末0.25g,加石油醚(60~90)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放冷,滤过,虑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荜澄茄对照药材0.2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

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醚(3︰2)为展开取出剂,展开,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检查】杂质不得过2.0%(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A)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H第二法)

测定,不得过10.0%。

总灰分不得过5.0%(附录Ⅸ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附录Ⅸ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ⅨА)。

测定,以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8.0%。

【性味与归经】辛,温。

归脾、胃、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用于胃寒呕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小便浑浊。

【用法与用量】1.5~3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荜澄茄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荜澄茄收载于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根据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XX市中药炮制规X重新修订的要求,并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修订了荜澄茄的质量标准,并增订了荜澄茄的鉴别、水分、杂质、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等项目。

具体结果如下:

一、样品

二、来源

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三、炮制

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四、性状

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并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作了适当修改。

编写小组:

根据大药典X,对性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五、鉴别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

对性状进行了适当修改,

六、检查项

1、水分不得过12.0%。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

2、杂质不得过1%。

拟订。

3、总灰分不得过4.0%。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

编写小组:

现改为不得过5.0%。

4、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

5、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XА)测定以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8.0%。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

七、其他

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项均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草豆蔻

Caodoukou

(讨论稿1)

本品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1piniakatsumadaiHayata的干燥近成熟种子(种子团)。

【通用名称】草蔻。

【炮制】将原药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性状】本品为类球形的种子团,直径1.5~2.7cm。

外表面灰褐色,中间有黄白色的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多数,粘连紧密,种子团略光滑。

种子为卵圆状多面体,长3~5mm,直径约3mm,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种脊为一条纵沟,一端有种脐;质硬,将种子沿种脊纵部两瓣,纵断面观呈现斜心形,种皮没种脊向内伸入部分约占整个表面积的1/2;胚乳灰白色。

气香,味辛、微苦。

【鉴别】

(1)本品横切面:

假种皮有时残存,为多角形薄壁细胞。

种皮表皮细胞类圆形,壁较厚;下皮为1~3列薄壁细胞,略切向延长;色素层为数列棕色细胞,其间散有类圆形油细胞1~2列,直径约50μm;内种皮为1列栅状厚壁细胞,棕红色,内壁与侧壁极厚,胞腔小,内含硅质块。

外胚乳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方晶和少数细小簇晶。

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

粉末黄棕色。

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呈长条形,直径约至30μm,壁稍厚,常与下皮细胞上下层垂直排列;下皮细胞表面观长多角形或类长方形。

色素层细胞皱缩,界限不清楚,含红棕色物,易碎裂成不规则色素块。

油细胞散列于色素层细胞间,呈类圆形或长圆形,含黄绿色油状物。

内种皮厚壁细胞黄棕色或红棕色,表面观多角形,壁厚,非木化,胞腔内含硅质块;断面观细胞1列,栅状,内壁及侧壁极厚,胞腔偏外侧,内含硅质块。

外胚乳细胞充满淀粉粒集结成的淀粉团,有的包埋有细小草酸钙方晶。

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5ml,置水浴中加热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山姜素和小豆蔻明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1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于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山姜素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浅蓝色荧光斑点;在与小豆蔻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棕褐色斑点。

再喷以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小豆蔻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褐色斑点。

【检查】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第二法)测定,不得过11.0%。

【含量测定】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ml/g)。

【性味与归经】辛,温。

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燥湿健脾,温胃止呕。

用于寒湿内阻,院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

【用法与用量】3~6g。

用时掏碎。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草豆蔻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草豆蔻收载于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根据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XX市中药炮制规X重新修订的要求,并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修订了草豆蔻的质量标准,并增订了草豆蔻的鉴别、水分、杂质、含量测定等检查项目。

具体结果如下:

一、样品

二、来源

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三、炮制

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文字作了适当修改。

四、性状

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并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作了适当修改。

编写小组: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

对原性状进行了重新编写。

五、鉴别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

六、检查项

1、水分不得过11.0%。

拟订。

2、杂质不得过1%。

拟订。

七、含量测定

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ml/g)。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

八、其他

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项均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草果仁

Caoguoren

(讨论稿1)

本品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tsao-koCrevostetLemarie的干燥成熟种子(种子团)。

【处方应配】写草果、煨草果、煨草果仁均付草果仁。

【炮制】草果仁将原药草果除去杂质,清炒至外壳焦黑色并微鼓起,取出碾碎,除去果壳及膈膜,筛去灰屑。

【性状】本品呈圆锥状多面体,棱线明显,长3~5mm,直径约5mm,表面红棕色,外石皮灰白色,膜质段种皮,种有的一条纵沟,尖端有凹状的种脐,有的具焦斑;质硬,破碎后,胚乳灰白色;气微香特异,并有焦香气,味辛、微苦。

【鉴别】

(1)本品种子横切面:

假种皮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种皮表皮细胞棕色,长方形,壁较厚;下皮为1列薄壁细胞,含黄色物;油细胞层为1列油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切向42~162μm,径向48~68μm,含黄色油滴;色素层为数列棕色细胞,皱缩。

内种皮为1列栅状厚壁细胞,棕红色,内壁与侧壁极厚,胞腔小,内含硅质块。

外胚乳细胞含淀粉粒及少数细小草酸钙簇晶及方晶。

内胚乳细胞含糊粉粒及淀粉粒。

(2)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挥发油,加乙醇制成每1ml含50μl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桉油精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0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检查】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第二法)测定。

不得过15.0%。

总灰分不得过8.0%

【含量测定】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D)测定。

本品种子团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4%(ml/g)。

【性味与归经】辛,温。

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用于寒湿内阻,院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

【用法与用量】3~6g。

用时捣碎。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草果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草果收载于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根据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XX市中药炮制规X重新修订的要求,并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修订了草果的质量标准,并增订了草果的鉴别、水分、杂质、总灰分、含量测定等检查项目。

具体结果如下:

一、样品

二、来源

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三、炮制

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文字作了适当修改。

四、性状

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并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作了适当修改。

编写小组: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对性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五、鉴别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

六、检查项

1、水分不得过15.0%。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

2、杂质不得过1%。

拟订。

3、总灰分不得过8.0%。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

七、含量测定

种子团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4%(ml/g)。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

八、其他

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项均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穿破石

Chuanposhi

(讨论稿1)

本品为桑科植物构棘Cudraniacochinchinensis(Lour.)KudoetMasam.经切片或切段后的干燥根。

【通用名称】川破石

【炮制】将原药除去杂质。

洗净,软润,改刀(切片)切碎或切片(1~2mm);干燥,筛去灰屑。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片块。

外表皮橙黄色或橙红色,有的密布细小类白色点状突起及横长皮孔;栓皮膜状,菲薄,易剥落;皮部厚约1mm,易于木部分离,纤维性强。

木部坚硬,皮部脱落表面灰黄色,并有棕黄色或橙黄色斑块,切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管孔肉眼可见。

有的中心部位切片可见小髓部。

气微,味淡。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与主治】止咳,退黄,活血,通络。

用于肺结核,湿热黄疸,胁肋疼痛,跌仆瘀痛,风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15~30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穿破石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穿破石收载于XX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根据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XX市中药炮制规X重新修订的要求,修订了穿破石的质量标准,具体结果如下:

一、来源

同XX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

二、炮制

根据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根茎类炮制加工方法,结合饮片厂生产实际制订。

三、性状

参照XX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制订

编写小组:

根据中药材标准,在性状上作了适当的增加。

其次增加通用名称。

在文字上也作了些修改。

四、其它

性味、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项均同XX市中药材标准1994年版穿破石有关项下制订。

 

大风子

Dafengzi

(讨论稿1)

本品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HydnocarpusanthelminticaPier.的干燥成熟种子。

【处方应配】写大风子,内服付大风子霜;外用付大风子仁。

【炮制】大凤子将原药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用时去壳取仁,除去黑色油粒。

大凤子霜将大风子仁研成粗粉,按炮制通则制霜项下去油成霜法(附录页)制霜。

【性状】大风子本品略呈不规则卵圆形或多面形,长1~2.5cm,宽1~2cm。

外表面灰棕色至黑棕色,具细皱纹,较小一端有的可见凹纹射出。

种皮坚硬,厚1.5~2mm,内表面淡黄色至淡棕黄色;内含种1粒,富油性。

种仁外表面红棕色至暗棕色,内部类白色至淡黄色。

种子质坚,气微,味淡。

大风子霜本品呈淡黄色至淡棕黄色的松散粉未。

微具油腻气,味淡。

【鉴别】

(1)本品横切面:

种皮全为石细胞。

外层石细胞类圆形或多边形,具孔沟,有的含草酸钙棱晶;中层为胞壁较厚的长条状石细胞层,胞腔呈线缝状,沟纹细密;内层石细胞切向排列,呈长条形或一端稍尖、另端稍膨大,胞腔稍大或呈线缝状,孔沟明显。

种仁外侧为4~5列红棕色扁平细胞,其内为胚乳组织。

(2)取切碎的种仁约10g,加乙醚50ml,浸渍4小时,倾取乙醚液,挥去乙醚,得大风子油。

取油3滴,加氯仿0.5ml及冰醋酸1.5ml,再加硫酸约2滴,放置过夜,下层呈紫色或紫褐色。

【检查】杂质不得过3%(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A)测定。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8.0%。

泛油呈黄棕色种仁及其外壳不得过25%。

空心以及黑心、虫蛀种仁及其外壳不得过6%。

【性味】辛,热;有毒。

【功能与主治】祛风攻毒,杀虫止痒。

用于麻风,疥癣。

【用法与用量】大风子霜0.3~1g,包煎;多入成药制剂。

大风子仁外用适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霜置阴凉密闭处。

【注意】本品内服宜慎,不宜过量和持续服用。

大风子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原药材标准17页

原炮规147页

大风子收载于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根据X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XX市中药炮制规X重新修订的要求,并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修订了大风子的质量标准,并增订了大风子的水分、杂质、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等检查项目。

具体结果如下:

一、样品

二、来源

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三、炮制

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文字作了适当修改。

四、性状

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并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作了适当修改。

编写小组:

根据中药材标准增加了鉴别。

在文字上也作了适当的修改。

五、检查项

1、水分不得过10.0%。

拟订。

编写小组:

水份不得过10.0%更改为不得过8.0%

2、杂质不得过3%。

拟订。

六、其他

性味、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项均同XX市中药炮制规X1994年版。

 

大青盐

Daqingyan

(讨论稿1)

本品为采挖于土鱼湖的卤化类矿物石盐Halite,主含氯化钠(NaCl)。

【通用名称】青盐。

【炮制】将原药除去杂质。

【性状】本品为立方体、八面体,、菱形体或不规则的结晶性块状物,大小不一,长可达20cm。

白色至灰白色,半透明,具玻璃样光泽,质坚,气微,易碎,断面光亮,味咸而微涩苦。

【鉴别】

(1)取本品粉末少量,置无色焰中燃烧,火焰即呈亮黄白。

(2)取本品水溶液,滴加硝酸银试液,即发乳白色沉淀。

【性味与归经】咸,寒。

归肾、心、胃经。

【功能与主治】凉血,明目。

用于吐血,衄血,风眼烂弦,目赤肿痛,牙龈肿痛。

【用法与用量】1~2g,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密闭,防潮解。

【注意】肾病患者忌服。

 

胆矾

Damfam

(讨论稿1)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胆矾Chaloanthite,主含含水硫酸铜(CuSO4.5H2D)。

【炮制】将原药除去杂质。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淡蓝色至深蓝色,半透明。

质脆,易碎,碎块呈棱柱状。

断面具玻璃样光泽。

易溶于水及甘油不溶于乙醇,气微,味涩。

【鉴别】

(1)取本品,加热灼烧,变为白色,遇水则又变蓝色。

(2)取本品约1g,加水20ml,溶解后,滤过,滤液显铜盐与硫酸盐(中国药典1990版附录28页)的鉴别反应。

【检查】杂质不得过2.0%(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A)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2.0%。

【性味与归经】酸、辛,寒;有毒。

归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涌吐风痰,收敛。

用于风痰壅塞,咽喉炎,癫狂烦躁,口疮,牙疳。

【用法与用量】0.3~0.6g,多入制剂;外用适量。

【贮藏】置密闭处,防风化潮解。

【注意】体虚者忌内服。

该药具腐蚀性,内服过量能引起胃炎。

 

豆蔻

Doukou

(讨论稿1)

本品为姜科植物白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