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75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1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中粮食仓储场存放仓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财务评价表

附件: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组织机构代码

附图:

1、项目区域位置图;

2、项目总平面示意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XXXXXX粮仓房项目

1.2项目建设单位

本项目建设单位为XXXXXX

1.3报告编制单位

XXXXXXXXXXXXXXX。

1.4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要求》;

3、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

4、《XXX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5、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用地、规划、建设条件;

6、有关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规定;

7、国家建设的有关规定、规范;

8、在项目调研中收集的相关资料。

1.5项目建设地址

本项目拟选址于XXXXXX区XXXXXX街道办XXXXXX南侧。

项目占地面积约为70.7655亩(47177平方米)。

1.6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拟征地面积70.7655亩(47177平方米),其中,代征路、高压线、地下管道面积9900平方米,净用地面积37277平方米,进行本项目建设,项目主要新建5栋粮仓、办公楼(化验室)、单身宿舍楼、晒场、道路、绿化等,总建筑面积11600平方米。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储存100000吨粮食储备库,年轮换更新3次,年流通量为300000吨/年,按一年350天计算,每日的流通量为857吨/日。

根据XXXXXX政办发【2008】25号《XXXXXX省建设用地指标》中“XXXXXX省仓储、配送行业建设用地指标”的有关规定:

本项目总图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

表1-1XXXXXX省仓储、配送行业用地指标

分级

日流通量(吨/天)

单位用地指标

平方米/吨

亩/百吨

大型

>5000

21

3.15

中型

3000~5000

31~21

4.65~3.15

1000~3000

39~31

5.85~4.65

小型

≤1000

45~39

6.75~5.85

本项目年流通量300000吨,按350天/年计算,日流通量为857吨,征地70.7655亩(47177平方米),其中,代征路、高压线、地下管道9900平方米,净用地37277平方米,单位用地指标为6.52亩/百吨,43.5平方米/吨。

因此,符合国家合理利用土地的规定。

1.7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3000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276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40万元。

资金来源为:

全部企业自筹。

1.8财务评价结论

经计算,本项目各项财务评价指标较好。

年平均营业收入为880万元,年平均营业税金及附加44万元,年平均总成本费用为363万元,年利润总额为473万元,年平均所得税为118万元,年平均净利润为354万元。

总投资收益率为15.76%;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和得税后分别为18.17%和13.51%,税前、税后财务净现值分别为1071万元和798万元;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为11.82%;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为13.51%,高于设定基准收益率;项目税前投资回收期为:

6.53年(税前)、7.96年(税后);而且不确定性分析显示本项目盈亏平衡点不高;因此表明本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本项目经济可行。

1.9研究结论与建议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粮食供求平衡和保障粮食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

粮食现代物流是采用现代供应链和信息技术,将粮食的收购、中转、储存、运输、加工、配送等环节有机的结合,进行资源整合一体化运作,通过计划、控制和系统化管理,实现用户的要求的全过程。

粮食现代物流的要求是粮食流向合理化、流通过程系统化、流通设施现代化、储运装卸“四散化”、粮食现代物流设施是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蓬勃发展,各类型的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大型的物流中心、批发市场、物流配送等物流服务形式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配送中心、物流基地等基础设施与日俱增。

目前,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如深圳、上海、广州、大连、武汉、北京等对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从地方政府的层面也给予高度重视,也在积极制定一些发展计划和促进政策,各地也将物流产业的发展列入“十二五”规划。

据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XXXXXX省政策精神,采用的设备技术先进、设施成熟,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物流产业。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我国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加强我国粮食储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粮食储备条件、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是完善中央战略专项储备与储备周转的需要,是改善XXXXXXXXXXXX区粮食储备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XXXXXXXXXXXX区粮食储备事业的发展、是确保XXXXXXXXXXXX区粮食安全的需要。

经研究分析,本项目的实施能满足市场所需,项目建设依据充分,建设方案可行,外部建设条件基本具备。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

建议有关部门批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使项目能及早开工实施,早日取得效益。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2.1我国粮食总体形势及其安全保障体系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供需基本平衡,但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脆弱。

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

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坚持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粮食供给,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严格保护耕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2.2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较好的解决了人民吃饭问题,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特别是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实现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保证了居民食物消费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的基本需求。

近10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

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5016亿公斤,人均占有量380公斤,人均消费量388公斤。

居民膳食结构不断改善,食物消费日益多样,营养水平不断提高。

2.2.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基本稳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迈上了新台阶,粮食进入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食物供给水平不断提高。

1996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9亿亩,产量突破5000亿公斤,其中谷物超过4500亿公斤。

“九五”期间,粮食产量基本保持在5000亿公斤。

1998年以后,由于连年丰收,库存逐年增加,市场粮价下跌,加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粮食播种面积逐年较少。

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降至14.9亿亩,比1998年减少2.16亿亩;粮食产量由1998年5123亿公斤降至4307亿公斤,减产8.16亿公斤,主要是稻谷、小麦和玉米等谷物减产。

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保护耕地、按最低价收购、减免税收、建立直接补贴制度、加大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了农民播种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7年,粮食播种面积恢复到15.86亿亩,比2003年增加0.96亿亩;产量达到5016亿公斤,比2003年增产709亿公斤。

其中,谷物面积12.9亿亩,增加1.36亿亩;产量4653亿公斤,增产820亿公斤。

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1996-2006年,全国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近1亿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近1.5亿亩,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4.6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13个百分点,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粮粮食品质结构不断优化,优质小麦、水稻种植比重分别达到55%和69%

在保证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其他食物供给日益丰富。

与1995年相比,2007年肉类产品人均占有量52公斤,增加8.5公斤,其中牛羊肉所占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禽蛋人均占有量19公斤,增加5.2公斤牛奶人均占有量26.7公斤,增加22公斤;水产品人均占有量36公斤,增加16公斤左右。

2.2.2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2005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公报2005年第22号);2006年3月XXXXXX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XXXXXX政发〔2006〕10号)。

两级政府相继发文对现代流通业的发展提出具体的意见。

意见指出,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当前,我国商品市场供求总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面临的国际化竞争更趋激烈,但流通领域仍存在流通企业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在流通领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2008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第七条: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流通业发展。

1998年以来,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家积极稳步的推进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全面开放,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逐步形成,现货交易进一步活跃,期货交易稳步发展。

国有粮食企业全面推向市场,“老人、老粮、老账”的历史包袱基本解决,在粮食收购中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

粮食市场主体趋向多元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增强。

综上所述,本项目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现代市场的建设,增加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化配套设施的粮食仓库,必将能够进一步促进XXXXXX的整体经贸发展,对衔接产需、满足消费、吸引投资、拉动需求、增加就业机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2.3粮食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建立

公布实施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建立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取消农业四税,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特产税等政策,初步建立了发展粮食生产线专项补贴机制和对农民收入补贴机制。

对稻谷、小麦实施最低价收购价政策,完善对种粮农民的保护机制,市场粮价基本稳定。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机制,加加大对农业投入倾斜力度,初步建立了稳定的农业和粮食生产投入增产机制。

调整中央财政对粮食风险基金的补助比例,实施对产量大县奖励政策,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2.2.4粮食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完善

完善粮食省长负责制,进一步强化省级人民政府在粮食生产和流通方面的责任。

完善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体制,确保粮食经营企业最低库存制度,增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

加强粮食进出口品种调剂,促进了粮食供需总平衡。

粮食产销区合作关系得到发展。

国家粮食应急保障机制初步建立。

公布施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XXXXXX粮管理条例,依法管粮取得重要进步。

粮食仓储和物流设施条件有所改善,从1998年到2003年,利用国债资金建设国家储备粮新增库容527亿公斤,粮食物流“四散化”变革开始起步。

2.3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和供需形势呈现较好局面,为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奠定了重要基础。

但是必须清醒的看到,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

粮食生产逐步恢复,但继续稳定增产难度较大;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业产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大豆和棉花进出口量逐年增大;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瑟吉欧人口、耕地、水资源、气候、能源、国际市场等因素的变化,上述逆差难以逆转,我国粮食和粮食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

2.3.1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

粮食需求总量继续增长。

据预测,到2020年人均粮食消费量395公斤,需求总量5725亿公斤。

粮食消费结构升级。

口粮消费减少,据预测,到2020年口粮消费总量2475亿公斤,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43%。

饲料用粮需求增加,到2020年将达到2355亿公斤,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41%。

工业用粮需求趋于平缓。

2.3.2耕地数量逐年减少

受产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和非农建设占用等的影响,耕地资源逐年减少。

据调查,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18.26亿亩,比1996年减少1.25亿亩,年均减少1100万亩。

目前,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8亩,约为世界的40%。

收干旱、陡坡等因素影响,质量相对较差的中低产田约占2/3。

土地沙化、土壤退化、污染等问题严重。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仍将继续减少,宜耕后备资源日趋匮乏,今后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空间极为有限。

2.3.3水资源短缺矛盾凸现

目前,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约2200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8%,每年农业生产缺水200多亿立方米。

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水土资源很不匹配。

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矛盾更加突出。

东北和淮海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53%,商品粮占全国的66%,但黑龙江三江平原和华北平原很多地区超采地下水灌溉,三江平原近10年来地下水位下降2-3米,部分区域下降3-5米,华北平原已形成9万多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地下水开采漏斗区。

此外,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严重,不利因素较多,北方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干旱化趋势严重。

今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我国旱涝灾害特别是干旱缺水状况呈加重趋势,将对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2.3.4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

粮食生产重心北移。

2007年13个粮食主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其中河北、辽宁、山东、河南等七个北方产区,粮食产量提高到43.5﹪,南方粮食产量生产总量下降。

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6个南方产区,粮食产量下降到31.6﹪.注销区粮食产需缺口逐年扩大。

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海南7个主销区,粮食产量下降到6.3﹪,此外,西部部分生态环境较差、土地贫瘠、粮食生产水平较低,存在供需缺口。

2.3.5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

小麦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优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大米在居民口粮消费中约占60﹪,且比重还在逐步提高,但南方地区水田不断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大幅下降,恢复和稳定生产的难度很大,稻谷供需总量将长期偏紧。

玉米供需偏紧。

大豆生产徘徊不前,粮食品种间争地及粮食作物与油料、棉花等经济作物之间争地矛盾将长期存在。

2.3.6全球粮食供求偏紧 

全球粮食产量增长难以满足消费需求增长的需要。

据测算,近10年全球谷物消费需求增加2200亿公斤,年均增长1.1个百分点;产量增加1000亿公斤,年均增长0.5个百分点。

目前,世界谷物库存消费比接近30年来最低水平。

2006年以来,国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小麦、玉米、大米、大豆、相继创历史最高。

今后受全球人口增长、耕地和水资源约束及气候异常的因素影响下,全球粮食供求将长期趋紧。

特别是在能源紧缺、油价高位运行的背景下,全球利用粮食转化生物能源的趋势加快,能源与食品争粮矛盾日益突出,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供求紧张,我国利用国际市场弥补国内个别粮油供给不足的难度增大。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XXXXXX区概况

XXXXXX是XXXXXX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

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口741.7万人。

2005年,XXXXXX加快推进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进程,全市经济持续增长、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生产总值1270.14亿元。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XXXXXX具有承东启西、2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XXXXXXXXXXXX区位于关中中部偏东北,介于北纬34035′11″~34044′37″,东经109008′54″~109025′37″。

东与渭南市相邻;西与三原县接壤;南以清河为界,与临潼区相望;北倚荆山塬,与富平县毗连。

南北宽约12公里,东西长约25公里。

区境最东端为关山镇乔家村,最西端为XXXXXX街道办官刘村,最南端为北屯街道办桥东村,最北端为关山镇西王村。

平面轮廓略呈东西向长方形,形似卧牛,头东尾西,辖境面积244.4平方公里。

本区是XXXXXX辖的远郊区,地处市东北方向的渭河以北,距市区中心50公里。

境内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石川河等3条河流均属黄河流域的渭河水系;地表黄土覆盖宽广、深厚,土壤类型丰富,农耕历史悠久,物产丰富。

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富饶的自然资源为全区的农业、航空工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000年,XXXXXX区辖2个街道、3个镇、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3567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凤凰路街道43555新华路街道50427人,武屯镇34321人,康桥镇21718人,关山镇30889人,XXXXXX乡21438人,新兴乡13675人,北屯乡19649人。

境内自然土壤属褐土,是我国华北广大褐土带向西北的延伸。

由于境内农业历史悠久,在人类长期耕作熟化过程中,特别是在施加土粪堆积覆盖下,原来的褐土渐渐演变为垆土。

地貌类型的差异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耕作历史的长短形成了境内以垆土为主的还有黄土性土、淤土等土壤类型结构。

全区土壤面积267788.4亩,占全区总面积的73%。

境内植被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原系森林单源植被,早在8000年前老观台文化时期,已有先民在石川河沿岸进行生产活动,6000至7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开垦种植,不断扩大和发展了栽培植被,已逐步改变了自然植被的面貌。

因此,全区植被的特点是:

自然条件好,但资源不足,而人工植被潜力大。

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棉花和蔬菜为主。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实施了北塬山川秀美工程,栽植经济林533公顷,完成路旁绿化9.8千米。

综合开发和实施节水灌溉、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粮食总产连续多年稳定在11万吨以上。

地方特色的酥梨、相枣、蔬菜、奶牛等得到长足发展:

XXXXXX北部塬区面积约6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2.5%,是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生产区,共有旱地343,33公顷,人口约3479人。

区政府决定实施综合开发,使北塬早地全部退耕还林,成为经济林区、旅游区。

全区经济体制改革进展顺利。

列入改制计划的43户国有企业已全部审批完毕,企业效益明显回升。

XXXXXX为新兴工业区,是我国航空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XXXXXX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XXXXXX飞机设计研定中心和空军XXXXXX航空工程学校等中央部属单位坐落在城区,是我国集飞机设计研究、加工制造、试飞鉴定于一体的航空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飞机城。

军民两用飞机研究和生产制造的工业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已能够自行完成军用、民用飞机设计、制造、试飞鉴定任务,资金总额己过100亿元。

自行研制的轰炸机、歼击轰炸机为增强国防实力做出了贡献。

民用飞机新舟60获40亿元订货合同。

中国飞豹(FBC-1)歼击轰炸机荣获1999年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借助航空技术优势,民用产品开发取得显著成绩。

豪华客车、铝型材加工、电子元器件,新型建材等已初步形成规模,食品加工、造纸等传统工业改造升级也显示出新的活力。

XXXXXX经济开发区即XXXXXX经济技术开发区XXXXXX工业园区已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

“十一五”末,基本实现经济实力雄厚、基础设施完善、科教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富足、社会稳定感康的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小康社会。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1项目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维系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一些列重要部署,十七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写入了党的重要文献,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

确保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因此,必须在粮食的生产、收储、加工、市场流通的各个环节有政府财政的必要投入做支撑,才能达到对粮食的有效调控。

从我市粮食安全的形势来看,可以说“近期平衡,长期不容乐观”,我省虽是农业省,但粮食产区仅限于八百里秦川,产需是紧平衡。

我市粮食生产远不足需,缺口较大。

从产粮的根子耕地来讲,虽然目前我市有耕地413.9万亩,粮食播种面积630万亩,单产、总产均居全省之首。

但我市人口830万、流动人口1000万口粮消费刚性增长,同时,工业、饲料和转化等行业也人口夺食,我市粮食供需缺口越来越大。

再从粮食安全来说,我市现有的市级粮食储备规模偏小,已经不能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

加之现有仓房设施陈旧,致使保粮技术难以提升,粮食安全保管存在一些隐患。

在加工环节,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精深加工能力薄弱,产业链延伸不够,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这样在非常时期单靠有限的储备进行调节,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因此,维护粮食安全不仅是我市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更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

3.2.2项目建设是适应国家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的需要

国家发改委在编制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提出要求,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完善粮食储备体系,保持合理粮食储备水平。

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保持在合理规模水平。

粮食库存品种结构趋向合理,小麦和稻谷比重不低于70%。

进一步完善中央战略专项储备与调节周转储备相结合、XXXXXX与地方储备相结合、政府储备与企业商业最低库存相结合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其中:

(1)中央战略专项储备主要用于保证全国性的粮食明显供不应求、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的需要。

(2)中央调节周转储备主要用于执行中央政府为保护农民利益而实行的保护性收购预案,调节年度间丰歉。

(3)地方储备主要用于解决区域性供求失衡、突发性事件的需要及居民口粮应急需求。

各省(区、市)储备数量按“产区保持3个月销量、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的要求,由国家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并做好与XXXXXX的衔接。

(4)所有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企业必须承担粮食最低库存义务,具体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积极鼓励粮食购销企业面向农民和用粮企业开展代购、代销、代储业务,提倡农户科学储粮。

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

逐步调整优化XXXXXX粮食地区布局,重点向主销区、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