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570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docx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

N9肿瘤放疗化疗与介入治疗护理

总目录

17

放疗患者的护理

18

化疗患者的护理

19

肿瘤介入治疗的护理

放疗患者的护理

第一部分:

前言

  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方法为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国内有7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进行放疗。

放射线对增生性较强的组织如恶性肿瘤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但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一定的破坏性。

放疗患者在放疗期间和放疗后都会产生放射反应和放射损伤,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因此,加强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整体化护理,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第二部分:

目录

1。

什么情况下不能做放疗?

2。

放疗前患者应做好那些准备?

3。

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会有那些不良反应?

4。

如何处理放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5。

如何做好放疗患者照射野的皮肤护理?

6。

如何作好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疗护理?

7。

如何防治放疗患者的感染和出血?

8。

放疗结束后的注意事项有那些?

第三部分:

正文

问题一:

什么情况下不能做放疗?

回答一:

    放疗不仅能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也能杀死正常细胞。

因此,在做放疗之前要做一系列必要的检查,如有以下情况不能做放疗:

(1)晚期肿瘤导致严重贫血/恶病质者。

(2)肿瘤侵犯已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瘘管形成者)。

(3)外周血象过低者。

(4)拌有严重的肺结核/心脏病/肾病或其他使患者随时发生危及生命的疾病,而放疗有可能加重病情者。

(5)接受过根治量放疗的组织器官,已出现放射性损伤时一般不宜再行放疗。

问题二:

放疗前患者应做好那些准备?

回答二:

    肿瘤病人患病后由于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矛盾/悲观或生气,较重的会有恐惧/害怕的心理,而且对“放疗”大多缺乏了解和正确认识。

因此,患者在接受放疗前,应作好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的准备。

1心理方面的准备:

(1)放疗前与医生进行沟通,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对增强放疗的效果是非常关键的。

(2)咨询放疗方面的有关知识,请医生简明扼要地介绍放疗的目的/效果/优越性及疗程的长短,放疗中注意的事项等。

(3)对可能出现的放疗反应以及对症处理和预防措施等问题详细问清,并记录下来。

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生做完全程放疗。

2躯体方面的准备:

针对不同病情,给予不同的个体化护理。

问题三:

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会有那些不良反应?

回答三:

  由于放疗对正常组织器官及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等全身系统的破坏,在放疗初期,患者可出现皮肤干燥/脱发/素色沉着/黏膜充血水肿/甚至性格改变等症状。

  在放疗的中期/后期,患者可出现局部水疱/疼痛/溃烂/出血等症状,且严重影响放疗进行,具体症状如下:

(1)放射性肺炎患者发热/刺激性干咳较明显。

(2)放射性食管炎患者以胸痛/下咽痛较重。

(3)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患者,会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

(4)放疗引起的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受损,都会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下降/厌食,并同时伴有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5)放射性神经系统受损可引起癫痫发作。

(6)放射性骨骼改变可导致骨质疏松等。

问题四:

如何处理放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回答四:

(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

(1)放疗局部出现感染予抗感染治疗。

(2)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者,可服用中药,即能明显升高白细胞,增强抵抗力,有能健脾/促进食欲。

(3)血象下降明显者,应用促进白细胞增生的药物和补血的药物。

(4)食管炎患者有时喝水都会感到吞咽困难且拌胸痛,可服抗炎镇痛药物口服液,要缓缓下咽,使食管黏膜充分吸收药液,然后再进流质饮食。

(5)放射性肺炎应多饮水或多用含盐水,并遵医嘱使用镇咳化痰药和抗生素。

(6)腹部/盆腔放疗的患者,在放疗前应排空小便,放疗后应多饮水。

(7)严重的膀胱炎患者医生会给予膀胱冲洗,并且保持外因清洁。

问题五:

如何做好放疗患者照射野的皮肤护理?

回答五:

(主要有以下10个方面)

(1)放疗前,患者一定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爽,保持照射野定位线的清晰。

(2)在放疗期间,皮肤有可能出现红/肿/痒/痛/脱皮(干/湿)/脱屑/溃烂/色素沉着等现象,这些都是放疗后的皮肤反应,不必紧张/害怕。

(3)放疗后,宜穿柔软/宽大/透气的全棉内衣,卧床患者要保持床单平整舒适,避免粗糙衣物和局部反复摩擦。

(4)避免冷热刺激,如冷敷/热敷等。

(5)忌用肥皂/粗毛巾擦洗,可用温水蘸洗。

(6)忌用碘酊/乙醇等消毒剂,以防损伤皮肤。

(7)局部破溃者可涂京万红软膏,破溃处要保持局部透气。

创面最好暴露,利于恢复。

(8)皮肤发痒时不能用手搔抓;脱皮的地方不能用手撕剥,应该让其自然脱落,以防止感染。

(9)头颈部放疗患者,夏季出门要戴帽子防止日晒。

(10)照射野皮肤在放疗后1年内仍要注意保护。

问题六:

如何做好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疗护理?

回答六:

(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

(1)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视力改变/步态不稳/口干/咽痛或口腔溃疡/干咳等,要及时告之医生,医生会给予对症处理,以减轻痛苦。

(2)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饭前/饭后睡前应该漱口,用软毛牙刷刷牙。

(3)口腔有溃疡者,可口服蛋清或涂珍珠粉。

(4)口干舌燥较重者,给予黄芪/天花粉/党参等中药煎汤代茶,啜饮以生津止渴,以及提高免疫力。

(5)张口困难着,应遵医嘱练习咀嚼肌和下颌关节的咬肌。

(6)有癫痫发作者,可急掐人中促使缓解;对步态不稳者应注意安全。

(7)注意保持头面/颈部清洁卫生,鼻腔冲洗可用温水或生理盐水。

问题七:

如何防治放疗患者的感染和出血?

回答七:

(主要有以下的12个方面)

(1)注意室内空气流通,环境清洁,定期消毒,避免过多人探视。

(2)由于放疗后患者免疫力较差,应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或避免聚会。

如果出门应戴口罩防止感染。

(3)患者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排便等。

(4)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较硬/团块状或围熟透的食品,同时还应注意饮食卫生,外卖的熟食一定要充分加热消毒后在食用。

(5)加强个人卫生,保持口腔/皮肤/头发/外阴等部位的清洁。

(6)对于感染者,可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7)口腔疾病可用盐水或复方硼砂溶液(朵贝尔液)漱口。

(8)外阴感染者可用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消毒或清洗液外洗。

(9)对出血者,首先应及时通知医生止血。

(10)呼吸道出血者应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血块,保持呼吸道通畅。

(11)对消化道出血者应注意观察大便颜色,以估计出血量。

(12)检测生命体征,同时观察面色/瞳孔/神志/皮肤有无瘀点/瘀斑等。

问题八:

放疗结束后的注意事项有那些?

回答八:

(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

(1)遵医嘱按时化验血象。

白细胞较低患者应用促进白细胞生成药物,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

(2)遵医嘱按疗程应用化疗药物,对化疗药物的反应给予对症处理。

(3)遵医嘱按时服用对症药物处理。

(4)劳逸结合,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5)饮食注意合理搭配,营养均衡。

(6)避免过度的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应多休息。

(7)定期复查,随时就诊。

化疗患者的护理

第一部分:

前言

    用化学药物治疗肿瘤的方法简称为化疗。

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虽然使用化学药物治疗疾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其真正被用于肿瘤的治疗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偶然的泄漏事故使人们意外地发现氮芥具有抗癌作用。

从此,化疗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挽救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

但是,化疗药物在抗肿瘤的同时,也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如食欲减退/脱发/骨髓抑制等,在输注化疗药物时如有不慎造成药物外渗可致皮肤溃烂。

所以,做好化疗患者的护理工作对提高化疗效果。

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部分:

目录

1。

肿瘤患者为什么要进行周期性化疗?

2。

化疗的给药方式有那些?

3。

化疗患者的一般保健原则有那些?

4。

化疗期间会有那些不良反应?

5。

如何缓解化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

6。

如何对骨髓抑制患者进行护理?

7。

如何对化疗患者的皮肤及黏膜进行护理?

8。

如何对化疗患者泌尿系统毒性作用进行护理?

9。

如何对如何对腹腔化疗患者进行护理?

10。

化疗引起脱发怎么办?

11。

化疗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感染?

12。

如何避免化疗患者继发感染?

13。

保护化疗患者的静脉血管有什么重要意义?

14。

什么是化疗药物外渗?

15。

引起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有那些?

16。

如何预防化疗药物外渗?

17。

如何处理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

第三部分:

正文

问题一:

肿瘤患者为什么要进行周期性化疗?

回答一:

  化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是由于其可干扰或中断肿瘤细胞生长。

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与正常细胞基本相同,一般分为五期:

休止期/DNA合成前期/DNA合成期/DNA合成后期/细胞分裂期。

周期性的化疗可以使化疗药物作用于细胞生长的不同时期,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消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问题二:

化疗的给药方式有那些?

回答二:

    化疗给药方式一般分为两大类。

1。

系统给药:

有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方式。

2。

局部给药:

有脊髓注射/胸膜腔注射/腹腔内注射/经动脉的器官内注射/膀胱内灌洗等方式。

问题三:

化疗患者的一般保健原则有那些?

回答三:

(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要保持乐观态度,情绪稳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有条件者可参加社会性抗癌组织活动,增强精神支柱,以提高肌体抗肿瘤能力。

(2)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调整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利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

(3)补充足够营养,提倡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多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肉类和乳制品,少进咸菜/腌制品/熏烤食物,不食霉变食物。

(4)采用间歇免疫疗法及中药治疗的化疗患者,要按时/按量用药;继续化疗的患者,要记住下次化疗时间及注意事项,并做好必要的准备。

(5)按规定定期复查,这样有利于医生对治疗方案的调整。

问题四:

化疗期间会有那些不良反应?

回答四:

  要观察患者在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应及时告之医生,以便医生尽快处理。

根据不良反应的情况,在护理上可以采取相应措施。

化疗常会伴随的不良反应如下:

(1)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纳差/厌油/腹泻或便秘,严重时出现肠黏膜坏死/脱落,甚至穿孔,这与化疗药物的刺激有关,常在用药后2到28小时发生。

(2)骨髓抑制:

常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易导致感染;血小板减少,常导致出血,甚至发生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骨髓抑制是恶性肿瘤化疗时毒性作用之一。

血象变化可以反应骨髓抑制的情况,血象指标包括:

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等。

(3)皮肤及黏膜损害:

由于抗肿瘤药物常导致静脉炎,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使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剧痛/红肿/硬结,甚至溃疡/坏死。

另外,化疗药物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具有直接损伤作用,易引起口腔溃疡。

(4)脱发:

应用化疗药物常导致毛囊细胞死亡,毛囊不能更新而发生萎缩,致使患者脱发,脱发通常发生在用药后1到2周,2个月内脱发最为显著。

问题五:

如何缓解化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

回答五:

    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食欲降低/腹泻或便秘等。

(主要有以下5点)

(1)食用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2)要少吃甜食,尽量不食油腻/煎炸食物。

(3)少量/多餐。

(4)对于恶心/呕吐严重/不能进食者,要告诉医护人员,医生可安排于化疗前30到60分钟和化疗后4到6小时给予镇吐药物。

(5)应注意出入量情况,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以便医生及时静脉输液,避免引起电解质紊乱。

问题六:

如何对骨髓抑制患者进行护理?

回答六:

    任何化疗药物大剂量应用都可能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多数化疗药物抑制骨髓最低点的时间为用药后7到14天,恢复时间为最低点过后的5到10天,因此,从化疗开始到停止化疗的2周内,须定期复查血常规,预防感染和出血。

(1)如患者白细胞低于3.5*10^9/L,首先应观察有无感染的征象,如发热/咳嗽/咽痛/腹泻等症状出现。

患者应戴好口罩,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2)当血小板低于50*10^9/L时,患者要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并提高警惕,密切注意有无出血征兆。

(3)注射或抽血后,应在针孔处按压5分钟以上,以预防出血。

(4)患者要避免受伤/挖鼻孔及进食粗糙食物,要预防便秘。

(5)患者如有头痛/视力改变时,应立即就医。

(6)化疗后患者最好不在室内摆放鲜花,避免花粉过敏及微生物感染。

(7)室内的空调与加湿器要定期清洗消毒。

问题七:

如何对化疗患者的皮肤及黏膜进行护理?

回答七:

    化疗药物对口腔黏膜具有直接损伤作用,加之患者唾液分泌减少,可出现口干/口腔PH值下降,易导致牙周病/口腔溃疡和口腔真菌感染/故有效的口腔护理,可预防和减少患者口腔并发症的发生,达到预防感染,提高疗效的目的。

(1)使用软牙刷清洁口腔,勿剔牙,要每天进行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黏膜病变。

(2)溃疡处可于口腔护理后涂珍珠粉或素高捷疗软膏。

(3)每天观察口腔内有无真菌感染和白色假膜生成,一旦发生,一般先清除白色假膜,然后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或局部涂敷制霉菌素。

(4)常规使用生理盐水或1:

2000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液,每天在清晨/饭前/饭后/睡前漱口。

(5)患者要多饮水,避免使用太热/酸性强或粗糙/生硬/刺激性的食物(比如:

酒和咖啡),同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

(6)某些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可使皮肤干燥/色素沉着,使用甲氨蝶呤(MTX)和氟尿嘧啶(5-FU)者常发生皮肤炎性反应,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氟尿嘧啶可使面部及沿静脉给药血管走向皮肤出现色素沉着,用药时,应注意观察皮肤改变,出现症状,早期应积极对症治疗。

问题八:

如何对化疗患者泌尿系统毒性作用进行护理?

回答八:

    大剂量化疗药物的毒性代谢产物经过肾脏排出,可引起肾脏不同程度的损害。

因此,化疗过程中和化疗后,应多饮水,对于消化道症状较重,不能很好进食的患者,可采用静脉输液方式补充液体,每天补液量要在3L以上,以促进毒物排出,减轻对肾脏的损害,同时要观察24小时尿量及尿色,检测尿常规及肾功能。

问题九:

如何对腹腔化疗患者进行护理?

回答九:

  腹腔局部化疗与全身化疗有所不同,患者及家属需要了解腹腔置管的护理方法,掌握正确处理腹壁隧道口肉芽增生/红肿等不适的方法,以及腹壁外化疗管的放置方式。

这样既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又能顺利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在腹腔局部化疗过程中,化疗管阻塞的情况时有发生,且发生率约占75%,以下是常出现的两种阻塞发生时的处理办法。

(1)大网膜或肠管周围组织包裹了导管腹腔端局部:

此时推注药物时可明显感到管内压力增高,注入时感觉困难或药液从管中注入后又从腹腔隧道口流出。

此时患者不要紧张,要配合护士做快速加压推注药液,如有明显的突破感,要告之护士。

一般情况下有突破感后注药就会十分通畅了。

(2)腹腔内脱落细胞和纤维蛋白结晶引起导管阻塞:

这种结晶只出现在导管的腹腔外侧端,肉眼可以看见导管内有黄白色晶体,药液完全无法注入。

此时,医护人员会轻压管壁,使晶体破碎后呈粉末状,再逆行弹出导管腔;也可以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晶体遇水后即溶解胀大呈一质软的栓子,再逆行挤压排出这些栓子,即可再次注药。

  总之,患者在发生上述情况时不要焦虑,只要按医护人员的要求做,均能顺利完成腹腔化疗。

问题十:

化疗引起脱发怎么办?

回答十:

  大多数化疗药物都可引起患者脱发,腋毛/阴毛也不例外,患者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其实,化疗脱发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化疗停止后,头发自然就会长出来,而且再生出来的头发会更黑/更好。

  一旦发生脱发,患者应注意头部的防护,可以选择呆帽子或假发,这样即有防护作用,又可以缓解心理压力。

同时,应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发液。

问题十一:

化疗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感染?

回答十一:

    人的骨髓系统是生成血细胞的地方,所有化疗药物对骨髓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当患者白细胞减少时,抵抗力下降,所以易导致感染。

感染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

(1)原发感染:

指正常人体内携带的隐性致病菌/病毒,它们可长期潜伏与体内。

每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体内潜伏的致病菌/病毒有可能被激活而发生原法感染。

(2)继发感染:

当患病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较容易受到外来致病菌/病毒的侵袭,从而出现继发感染。

问题十二:

如何避免化疗患者继发感染?

回答十二:

(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询问有无咽通/尿痛等不适,发现感染迹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遵医嘱为患者做好皮肤/口腔护理,注意会阴部及肛门的清洁,减少感染的机会。

(3)减少探视人员,防止交叉感染。

(4)化疗患者每周检查1到2次血常规,当白细胞总数降低至3.5*10^9/L时,应该及时报告医生并且暂停使用化疗药物,,遵医嘱服用升高白细胞药物;当白细胞降低至1*10^9/L时,遵医嘱输入白细胞悬液及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并进行保护性隔离。

(5)患者尽量多进食,选择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加强营养,提高患者抵抗力。

问题十三:

保护化疗患者的静脉血管有什么重要意义?

回答十三:

  化疗是资料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静脉给药是最常用的主要途径,但抗肿瘤药物对静脉的刺激作用通常比较强,特别是大剂量/反复使用时,极易导致静脉损伤,最终导致静脉血管硬化/管腔狭窄/血管塌陷,这些损伤对化疗药物的准确/按时/定量使用带来困难。

因此,对长期/多疗程化疗的肿瘤患者,护士会制订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静脉。

  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注意保护长期化疗患者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静脉注射要选用小血管,并对静脉采取由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交替使用的措施。

(2)不在24小时内扎过的静脉下方穿刺,也不在皮下反复找静脉,以防损伤静脉。

(3)采用在静脉中留置针的办法,这样对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可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减轻对患者浅静脉的破坏。

问题十四:

什么是化疗药物外渗?

回答十四: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渗漏到皮下组织中,使注射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红斑,此时检查静脉通路应无回血。

  如果化疗药物渗漏后处理不当,可引起局部皮肤变化,表现为皮肤颜色变黑或起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

严重者须进行外科清创/植皮。

尤其应该警惕的是,部分患者可能不出现上述症状,等发现时已发生皮肤组织受损,甚至丧失肢体功能。

问题十五:

引起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有那些?

回答十五:

(主要有以下3方面原因)

1患者因素

(1)肿瘤患者经常采集血标本/长期输液/反复大剂量化疗,对血管内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使血管壁变薄/血管脆性增加/弹性下降,血管硬化。

(2)患者不合作或在输液期间没有按正确的方法移动输液的肢体,导致针尖穿破血管/针头滑落,引起外渗。

(3)肿瘤压迫/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淋巴水肿/上腔静脉压迫症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

(4)患者血小板减少。

(5)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性退化/皮肤松弛/静脉脆弱,也增加了外渗的可能。

2药物因素

(1)与药物本身的刺激性/渗透压/酸碱度/浓度及药物对细胞代谢的营养有关。

(2)当药物在很短时间内大量或快速进入血管内,是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使药液外渗。

3技术因素

(1)静脉穿刺时针尖刺破对侧血管壁或针头斜面未能完全进入血管腔,药液经破口和针尖斜面漏到皮下组织。

(2)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止血带结扎过紧/时间过长,都可能造成对血管的损伤。

(3)选用局部血管有病变的肢体,由于血管收缩,导致血管内壁压力增加,而发生外渗。

(4)用力推注化疗药物,拔针后按压时间太短,药液沿针眼外渗。

问题十六:

如何预防化疗药物外渗?

回答十六:

  医护人员会在技术上采取措施,避免化疗药物的外渗。

例如选择较粗的/较直的静脉注入药物;避开肌腱/神经/关节部位,防止渗漏后引起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采用新拔针法,即先拔出针头,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减轻了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

  患者也应积极配合。

例如化疗药物中出现静脉注射部位有疼痛和烧灼感时,一定要随时报告,以便及早发现液体渗漏,以及早治疗;输液期间应尽量减少活动,可以用纸板作成输液垫板,每次输液时将输液部位固定住,避免针头刺破血管导致的化疗药物外渗。

问题十七:

如何处理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

回答十七:

  药物外渗或静脉炎一旦发生,医生会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推注或滴注,并在拔针前尽量抽出外渗的药物;通过原静脉通路注入或在外渗局部皮下注射相应的拮抗药物,对外渗部位剧烈疼痛者采用对症治疗。

  患者也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1)尽量避免对外渗局部施加压力,以防止外渗药物进一步扩散。

(2)发生药物外渗后,患者应卧窗休息,减少活动。

(3)将患肢抬高24到48小时,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局部组织肿胀。

(4)局部热敷能促进血管扩张,加速化疗药物的吸收。

可于渗漏部位热敷24小时,热敷温度以50到60度为宜,每间隔15分钟热敷15分钟。

热敷适合与植物碱类药物的外渗,如长春新碱/依托泊苷等。

此类药物外渗时局部冷敷会加重毒性作用。

(5)冷敷可有效地缓解强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

可用冰袋间断冷敷外渗处皮肤24到48小时,冷敷温度以4到6度为宜,每间隔15分钟冷敷15分钟。

冷敷适用于蒽环类药物,如紫杉醇/氮芥/多柔比星(阿霉素)等所致的皮损,蒽环类药物外渗后禁用热敷处理。

(6)应及时进行合理的曲肘/握拳/外展/内旋活动,避免出现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严重后果。

有些患者因外渗药物引起剧烈疼痛不敢活动患肢,时间一长,可引起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症状。

肿瘤介入治疗的护理

第一部分:

前言

  介入治疗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相结合的治疗技术,有学者称该疗法是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诊疗技术之一。

随着医疗科技的迅速发展,介入治疗为许多以往临床上认为不治或难治之症开辟了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

目前,在对肝癌/胃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治疗上已取得了教好效果。

介入治疗是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组织,治疗后对患者有特殊要求。

因此,接受该疗法的患者需要得到更好的护理,以保证最佳治疗效果。

本章将对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特殊性护理分别做简要介绍。

第二部分:

目录

1。

什么是介入治疗?

2。

与肿瘤的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介入治疗有那些优势?

3。

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有那些?

4。

介入治疗术前的护理有那些?

5。

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有那些?

6。

怎样护理动脉灌注和栓塞化疗的术后患者?

7。

怎样护理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术后患者?

第三部分:

正文

问题一:

什么是介入治疗?

回答一:

    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是在医学影象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变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

    介入治疗中应用数字显像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可以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

目前,介入治疗已经成为现代医院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临床医学专科之一。

问题二:

与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法相比,介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