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602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docx

11第十一讲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

第十一讲:

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3学时)

主讲人:

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主讲时间:

2007年11月18日

 

今天讲第十一讲:

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

本讲分以下四个问题讲授:

一,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演变

二,现当代西方世界思想文化多元化

三,现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和宗教

四,关于文化和谐与文明冲突的思考

一.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演变

在整个20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随之发生社会结构、生活结构和家庭结构的现代化。

而社会结构、生活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在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社会与现代化进程相得益彰。

在20世纪资本主义中的社会结构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随着20世纪经济现代化的推进,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传统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绝对贫困化的无产阶级和阶层人数减少,以“白领阶层”、技术和管理人员、“知识阶层”为主力的中产阶级集团力量的增强,并且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因素,资产拥有者的队伍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种变化起始于20年代的所谓管理革命,发展于60年代以来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第三产业和信息革命的兴起。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有资产阶级、中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三层。

按照传统观念的解释,无产阶级是不占有生产资料的从事体力活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是占有生产资料的雇佣主;中产阶级则是与前资本主义或资本主义生产相联系旧的或新的中间阶层,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间阶层会日益无产阶级化。

然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包括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和走向现代化的转轨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白领阶层”、技术和管理人员、“知识阶层”为主力的中产阶级集团力量的增强,或形成的局面,在西方国家他们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作为体力劳动者的“蓝领工人”。

这种情况向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或各类资本主义流派各自提出了相似或相左的见解。

尽管看法不一,但是都认同中产阶级或阶层力量的增强,认同中产阶级或阶层里面有不同共同集团,有的接近或较易向资产阶级转化,有的接近或较易向无产阶级转化。

这里涉及的问题是:

第一,技术管理人员或“白领阶层”是否一个阶级,它与资产阶级是什么关系?

那些人接近资产阶级?

和无产阶级又是什么关系?

那些人接近无产阶级?

他们不同程度地承担了资本所有者管理的某些职能,而其多数人的属性在本质上和工人阶级相差不大,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能不能说出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化”现象?

有人认为一个相对稳定的“中产阶层”的阶级实际上已经形成,有人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危机的深化,中产阶级越来越无产阶级化,

有人认为他们是在经济上与资产阶级联系密切,在政治上相对保守的特殊阶层。

至于“白令阶层”的阶级归属,说法更是五花八门,但它既不同于工人阶级,也不同于资产阶级则是比较认同的,而且“白领”中也有上、中、下之分。

第二,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包括那些人?

低级技术人员是否包括在内?

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包括在内?

对于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的理解,见人见智:

按照传统看法,技术管理人员及第三产业人员不属于工人阶级范畴之内;

有人则把出卖劳动力获取工资的人员都列入工人阶级范畴,

还有人认为以出卖劳动力为主,履行纯粹执行者职能的人算作工人阶级,因此低级技术人员应为工人阶级范畴之内,尽管在工人阶级中的层次较高。

可见工人阶级既没有消失,人数也没有减少。

还有人认为尽管工人阶级存在对随着队伍的变化,它的革命性发生变化,和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加深。

第三,资产阶级或雇佣主包括那些人?

股票拥有的食利者阶层是否包括在内?

第四,两极分化论是否符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

第五,中产阶级化现象是否符合实际?

对于这些理论和现实的问题,有赖于实事求是的探索和研究,但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中间力量的增强,并有利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我看来:

第一,管理革命中出现的管理者阶层和所有者阶级的分离现象,是经济现代化发展的产物,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历史的倒退。

第二,第三产业的兴起和“白领阶层”登上社会经济的历史舞台同样是经济现代化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表现。

第三,中间阶层不仅在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生活的各个社会阶级地位中举足轻重,而且在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生活中也成为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是资本主义社会稳定的政治基础。

第四,中间阶层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及其功能是相互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问题。

我们要重视阶级属性研究,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它的历史作用和影响,或者说,在情况不明时,不要纠缠姓“资”还是姓“无”。

第五,中产阶层是一个新兴的向上发展的阶层,这里面有着不同的利益集团,有着巨大的机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它是“无产”走向“有产”的阶梯,它有机会走向“有产”但回归“无产”的可能相对缩小,就是说,它的队伍总体上是在增强而不是缩小。

这种现象首先发生在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同时也出现在社会主义社会或转轨社会,例如被成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产业工人的知识化,农民队伍的技术化等等。

在分析社会结构变化时我们要注意:

在全球物质生活的现代化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全部性的社会问题,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第一,丰裕社会和贫困现象共生贯穿于当代世界。

由于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的不平等、现代化进程的不平衡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中伴生部分居民贫困化,带来了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贫富不均的加剧、许多国家社会经济生活贫富不均加剧等严重社会问题。

第二,在人口流动中,由于局部战争不断的影响、国家间和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某些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动荡,出现了不正常的非法移民潮和难民潮,它对于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国际恐怖主义和有组织犯罪活动的猖獗、全球性吸毒和贩毒活动盛行、艾滋病和其他传染病呈加速泛滥趋势,威胁社会稳定和居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严重社会问题,尤其人口密集集中的城市和地区。

第四,核武器的扩散、生化武器制品的使用、核能的泄漏和污染对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带来了严重威胁。

第五,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重大自然地质灾害,影响人们生活安定和生活质量。

第六,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现代高新科技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生活也给社会生活的安定带来新的困扰。

未来学家预测21世纪信息公路上的劫持、篡改身份、有组织犯罪等高明犯罪手段在世纪末已经凸现。

第七,现代化、全球化的生活方式同时带来了影响居民生活安定的许多新的隐患。

例如恶性交通事故的影响、高层建筑和现代建筑的新问题、饮食安全的防范等。

由于这些问题不仅受制于社会制度,更和现代化进程及其不平衡发展相连,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困扰全球的社会问题。

 

二,现当代西方世界思想文化多元化

20世纪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领域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起着促进、稳定和深化的作用。

中世纪后期的文艺复兴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科学的思想文化的条件,文艺复兴盛行于西欧,资本主义在西欧兴起,这些都不是偶然的。

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科学的口号适应了新兴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最终战胜了奴隶主义和封建专制的君权、专权。

直到20世纪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仍然高举人权、民主和自由的旗帜,用以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并阻止和对抗社会主义制度的兴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主义和反法西斯主义的兵刃相见,反映了在资本主义的现代发展中,人权、民主和自由战胜了专制、独裁和愚昧。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把人权、民主、自由完全当作资产阶级的专利,抛而弃之,从而在运用人权、民主和自由的旗帜方面处于守势,远不如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主动地高高举起,在国际法会议和文件中基本上反映的是自由资本主义的要求。

低估现代资本社会的思想文化领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将使人们进入误区。

1945年以来的当代世界是一个越来越多样化统一的世界,

当代世界的统一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多样性体现的,

当代世界经济现代化、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国际关系多极化进程,为战后社会、思想和文化生活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物质上和政治上的有利条件。

现代化、全球化、多元化特色在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城市生活、学术思想、宗教哲学、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它与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在一起构成了生动叙述当代世界历史的完整画卷。

当代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和多样化突出反映在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的必然与可能。

当代世界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符合当代世界历史的实际。

当代世界既不是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战胜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文化战胜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文化的时代,既不是基督文化战胜伊斯兰文化也不是伊斯兰文化战胜基督文化的时代;既不是西方文化战胜东方文化也不是东方文化战胜西方文化的时代。

这是一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区域思想文化共处共享共生和合作竞争互补的时代。

我们不能指望资本主义国家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也不可想象社会主义国家会允许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成灾。

我们也不能指望一种宗教信仰、一种区域文化统治以致取代各种不同宗教信仰和区域文化。

在这个有着220多个政治实体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球村里,社会制度、经济社会发展、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各不相同,不可能用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宗教来影响全世界。

各种社会文化思想的矛盾和冲突难以避免,但是社会文化思想的交流,求同存异,互利互惠、相互借鉴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我们的教学和研究如果不认真研究社会思想文化,则当代世界的研究是不完整的。

多年来,我国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尚属起步阶段。

63年来,全球学术思想文化宗教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第一,世界文化教育大发展、学派林立学术思想大解放、大活跃的总体发展趋势。

第二,学术思想的现代化和后现代的发展趋势。

第三,学术思想领域整体化、综合化的趋势。

如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兴起;纬线学科的迅速发展;以及总体化综合化学科的发展;还有大科学的兴起,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统一、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的统一及其科技与社会的统一。

第四,世界宗教呈现教派林立、世俗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趋势中,西方世界的社会思想文化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当代社会、思想和文化艺术的现代化、多元化。

全球化发展,提出了在学术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重视对世界社会、思想和文化与世纪政治和经济关系的研究。

我们的世界史工作者要把物质和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的整体研究纳入世界史的研究范围。

下大力气研究这方面的现状和吸收这一领域的学术成果,

第二,重视对文明或文化冲突的研究。

特别是把对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东方文化和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作比较,相互尊重各自的特色和相互借鉴各自的长处,求同存异,共同繁荣。

第三,重视全球文化现代化和多元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在当代世界否定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或文化的多元化趋势都与事实不符的,用全盘西化取代各国民族化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和否定民族文化的论调。

第四,重视对文化交流与影响的研究。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世界性文化交流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方式扩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借鉴和吸收外来优良文化,在新的条件下发扬传统文化实其富有新的活力关系到各类文化的发展前途的大问题。

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现实意义而且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现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和宗教

1.现代哲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

1)现代哲学

世界哲学思潮难以用世界大战来划线,当代西方有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还有新的认识方法的发展。

现代人本主义的思想基础可以追溯到叔本华的“唯意志论”,

尼采的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学说。

海德格尔发展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

萨特出色地运用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

弗洛伊德作了心里科学上的证明。

现代西方科学主义思潮兴起于孔德的“实证主义”和斯宾塞的“综合哲学”。

马赫主义是这一思潮的发展。

维也纳学派显示了这一学派的壮大。

“分析哲学”是这一思潮的新形式。

而语言哲学是这一思潮的升华。

“科学哲学”和“历史主义学派”是对于科学主义思潮的完成。

现代西方哲学中还存在众多的学说,此外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如法兰克福学派也有不小影响。

西方流行的结构主义和实用主义对人文和社会科学也带来了巨大影响。

当代西方哲学大都把科学和人作为研究的重点。

主张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人和认识人,注重从无意识的角度探索人的问题。

强调人的自我表现、自我价值的实现。

当代西方的哲学流派主要有:

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和历史主义学派。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国的马丁·海德洛尔(1889-1976),著有《尼采》(1961)、《现象学的基本问题》(1975)等书。

法国的让——萨特(1905-1980),著有《辩证理性批判》((1960)等50多部书。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

主张哲学的目的是探索个人生存的奥秘,哲学即人学;人的存在主要指人的非理性的内心情绪和体验,畏惧、烦恼、恐惧、厌恶、死亡等是人的存在的主要内容;每个人是都是独特的,具体的,有着主观意志;人要设计自我,自由选择,绝对自由。

60年代后存在主要思潮为新兴的结构主义所取代。

和存在主义不同,结构主义强调人要受深层结构所支配。

它的基本特征是:

主张关系决定要素;重新组合对象,寻求内部结构,即是创造;秩序就是本质;重横向的共性,轻纵向的时性。

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列维·斯特劳斯(1908-)著有《野蛮人的心灵》(1962),批判萨特的辩证理性。

他主张:

人文科学应采取象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方法;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实际上是一幅复杂的关系网络;科学研究的任务在探索内在结构。

结构主义对人文和社会科学带来巨大影响。

当代西方另一影响较大学派是科学哲学派或称历史主义派。

其主要特点是:

从动态角度研究科学理论的演变;强调科学理论的发展是认同、辩护、反常、批判、转换的过程;强调科学研究和发展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反对对形而上学的全盘否定;认为科学理论和方法是相对变化的;强调科学的使命在于批判、否证。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托玛斯·科恩(1922-)。

他在1962年出版《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

提出了“范式”学说,主张范式包括规范、模式、模型等概念,范式决定一个时期科学家如何观察世界、研究问题及解决问题,范式的更新是科学发展的标志。

70年代后被新历史主义学派所取代。

2)当代历史学

当代历史学领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传统史学转向新史学的步伐加快

在史学观念、研究范围与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出现新的史学范型。

现代西方史学占主流地位的发展明显趋势是:

由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即实证史学,过渡到以年鉴-新史学学派为代表的综合史学,再到近些年来流行的社会科学新史学派(含史学的社会科学化、新经济史学派、新政治史学派、新社会史学派等)。

布罗代尔作为年鉴学派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影响着整个战后西方史学。

在战后西方率先兴起了新的领域的新的方法,如比较史学、计量史学、心理史学、口述史学、影视史学等。

A.年鉴学派和新史学派

它的主要特征是:

认为历史是“整体历史”和“综合历史”;重视多角度、多层次的历史研究;主张历史多元主义,重视历史的解释和理论;主张扩大历史研究的领域。

年鉴学派的第一代代表人物是1929~1945年的路安西·勒费弗尔和马克·布洛克;第二代是1945-1968年间的费尔南·布罗代尔(1902-1985);第三代则是1968年以来的雅克·勒高夫、勒华·拉杜里等人。

1946年《年鉴》改名为《经济·社会·文化年鉴》,标志着历史研究范围和对象的扩大。

他对地中海的研究长达20多年,1968年再版了名为《地中海与腓力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成为最享盛名的代表作。

为写这部巨著,他走遍了地中海沿岸几乎每一个国家,查阅了有关历史档案,并熔地理、经济、社会和文化于一炉。

他的总体历史观,实际上是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伟大的历史潮流相结合。

他的第二部巨著是从50年代开始到1979年出齐的三卷本《物质文明·经济·资本主义——15-18世纪》,发展了总体史观。

1968年以来的第三代年鉴学派也称为年鉴——新史学派。

新史学派继承了年鉴学派的“长时段”概念,认为只有历史进展只有从长期考察中才能把握,它重在结构在变化中的作用。

当今年鉴学派研究的课题五花八门,丰富多采,人类生活、历史的每一方面、每一领域都几乎囊括,研究涉及生态、地理、气候、物产、人口、饮食、服饰、交通、劳动、技术、市场、商业、恋爱、婚姻、性、妇女、儿童、乡村生活、市民、商人、教士、知识分子、疾病、医学、死亡、精神病、神话、巫术、宗教信仰、文化生活、风俗时尚等。

小到一个几百人的山村在中世纪几千年中的历史,大到一个民族在几个世纪中的新态,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年鉴学派——新史学派的历久不衰给了我们多方面的启示。

首先,学术研究应当具有开放性;年鉴学派在思想理论来源上兼收并蓄,广采诸家之长,为己所长;在研究方法上,注意吸收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对史学有益的研究方法。

其次,学术研究应当具有时代性。

适应时代的需要,30-50年代突出发展社会经济史;50-60年代着重发展历史环境及人口社会史的研究;70年代以来对群众文化史、精神状态史的研究成为主要倾向。

第三,学术研究应当具有社会性,只有人们意识到学科的社会功能和存在价值,学科才能得到发展。

当然年鉴学派的弱点也对史学带来影响,如忽视对古代、中世早期的研究,过分强调计量史学的作用和结构分析等。

B.新社会史学

70年代以来法国和美国为代表出现了新社会史学的高潮。

美国史学在研究内容上出现宏观整体化和微观专门化趋势。

它把史学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传统史学不屑一顾的社会结构、社会流动、家庭结构、监狱、医院以至性别等问题上,几乎一切社会机构都属于史学研究对象,一切社会现象都是社会史家射猎范围,妇女史、家庭史、黑人史、城市史、乡村史、少数民族史等脱颖而出,使社会史成为历史科学中最重要的分支。

此外,心理史学、计量史学、比较史学、思想史学、口碑史学等也很兴旺。

 

当代西方史学的主要特点表明:

更加重视整体性的动态研究、从单线到多线的综合研究、环境和条件的研究、定量分析的研究、底层史学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全球历史观的崛起是历史学领域中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史学和西方新史学由对抗走向对话,是一个值得注意新现象。

全球历史观是一种对世界史体系的创新。

制约西方史学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在于:

A,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要求对历史事件和非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地综合的考察和总结;对现实问题加强研究;对整个社会进行宏观探讨。

B,科学整体化趋势的强化;

C,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D,传统史学的危机。

从而出现了在理论体系上五花八门的方法论流派;在研究方法上出现了用科学理论的方法来考察历史现象;在内容上重视社会史、文化史和底层史学的研究。

 

3)教育领域,普遍涌现了个改革潮流

其明显表现为:

教育法制化、民主化、国家化、结构体系化;教育理论科学化和分化趋势,教育方法技术化,教育对象终身化;教育的现代化、全球化趋势。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与普及和提高关系国家的兴盛、民族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

教育为本、教育兴国、教育强国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立为国策。

4)当代文学艺术发展趋势

在文学领域,欧美文学大体上分为占据主流地位的战后现实主义文学,后期表现为现代主义文学。

在当代世界文学题材通常与战争、阵营、生态、中心与边缘的消长、新人文精神等相联。

当代欧美文学大体上分为占据主流地位的战后现实主义文学。

后期表现为现代主义文学,它是对思想上具有强烈反传统倾向、艺术形式上追求实验、创新的20世纪西方各种文艺流派的总称。

当代世界的文学流派主要有:

40-50年代处于鼎盛期的存在主义文学、

50年代兴起的荒诞派戏剧和新小说派、

兴起于50年代的美国垮掉的一代、

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黑色幽默小说、

兴起于70年代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

7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的表现,是人性扭曲与人的异化的反映,其基本特点是反传统性、反体系、反中心,他们注重过程而轻目的、重当前,轻历史和未来。

日本二战后除了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文学外,还呈现多种流派并立的现象。

苏联-俄罗斯文学是当代世界一大重要流派。

它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统治和解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封闭和开放,叛逆和回归。

当代亚、非、拉文化的显著特点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其协调。

传统文化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黑人传统文化、印度教文化、佛教文化、东方儒学文化、拉美文化等。

在传统文化问题上,有主张完全恢复传统的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文化,也有主张全盘西化,否定传统的思潮,更多的是主张在弘扬传统文化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的思潮。

东南亚和印度、伊朗文学中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性特色。

当代非洲文学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手法颇为流行“黑人性”文化运动一度风靡战后非洲,马哈福兹的北非文学和南非反种族歧视文学也有重要影响。

60年代以来,拉美文化出现了新小说派流行的趋势,魔幻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主义等风格和表现手法各显神通,百花争妍,被称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

它们扎根于本国的社会历史生活,继承了传统文化遗产并借鉴了西方有益的外来文化。

在艺术领域

当代世界美术主要是西方美术以现代派和以反传统、标新立异的后现代派为主流。

个性化和主观性日益突出,出现了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风格派等流派,其中心由西欧转向美国。

抽象表现主义、色场绘画、光效应美术在50-60年代流行一时;波普艺术(流行艺术)、新写实主义、偶发艺术与行为艺术盛行于60年代;观念艺术、大地艺术、超写实主义紧随其后。

视觉艺术是一种具有较高科技知识创作的图案化美术。

80年代以来电脑艺术广泛应用于电影、电视和印刷行业。

在雕塑领域出现反传统的四维、五维雕塑、声光艺术、动态雕塑和软雕塑等形式,表现手段日益多样。

在音乐领域,进入了现代化和后现代化潮流。

出现了表现主义与十二音节音乐。

一批年轻音乐家对传统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和声、节奏、音响来源、记谱法、创作和表演方法进行全面的革新,以创造全新的音乐,被称为先锋派或先锋主义音乐。

在先锋派音乐中又分为序列音乐、具体音乐、电子音乐、空间音乐、机遇音乐、偶然音乐、不确定音乐等派。

另一类是通俗流行音乐,它是一种通俗易懂,广为流行的商品化娱乐性音乐。

这种音乐以通俗歌曲、舞曲,节奏鲜明、曲体简单的管旋乐曲为主要题裁。

二战后乡村音乐、爵士音乐兴起。

60年代以来,随着电声技术的发展和摇滚乐队的兴起,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摇滚乐是爵士乐流派之一的摇摆乐的新品种。

1960年美国出现了以“甲壳虫”乐队,他们蓄长发,着怪装,显示对传统文明的不满,又名“披头士乐队”。

70年代以来,西方又流行起迪斯科音乐,80年代以来,一种更为激烈的霹雳舞音乐流行。

歌剧作曲的探索同样五化八门,甚至采用自然界各种噪声音作曲,还有“无声”创作。

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音乐和革命斗争的结合,在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大批革命歌曲,那种进行曲风格、齐整有力的节奏和高昂激情的旋律起到了激奋向前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