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605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 2.docx

政府经济学终结版2

一、重要概念

1、市场失灵:

P40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的失灵。

2、资源配置:

P35资源在不同用途、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时期之间进行分配。

3、帕累托最优原则:

P36无论做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好或不变,而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

4、外部效应:

P43是指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对他本身以外的人或组织产生了有益或有害影响,但经济活动主体并不因此而得到补偿或支付代价的现象。

正,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对其他个人或组织产生有利的影响,但产生有利的影响的个人或组织没有得到补偿,得到有利影响的个人或组织没有支付成本的情形。

负,个人或组织行为对其他个人或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但产生不利影响的个人或组织没有支付成本,遭受不利影响的跟人或组织没有得到补偿。

5、信息不对称:

P44是指信息需求者从信息供给者那里得不到齐备、准确、及时的信息,掌握信息的企业和个人,常常只将对自己最有利的信息提供需要信息的个人或机构,或者只是提供部分信息。

6、基尼系数:

P50是指洛伦茨曲线和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A与绝对平均曲线和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总面积A+B之间的比值,即基尼系数G=A·A+B,可用来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的程度。

7、二元经济结构:

P53是指以边际劳动生产率较高而劳动力相对紧缺因而个人收入较高的工业经济为“一元”,以边际劳动生产率较低甚至为零而劳动力非常充裕因而个人收入很低的农业经济为另一元所构成的经济。

8、经济波动:

P55经济波动是指国民收入和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周期性波动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9、国家干预经济:

P80一般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利用国家权力,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趋向,施以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及影响。

10、政府职能:

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而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11、公共产品:

P123指的是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且在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受益上完全非排他性的产品和劳务。

12、林达尔均衡:

P129如果每个社会成员按照从公共产品中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大小来承担自己应当分摊的税收,那么公共产品的供给是有效率的。

13、宏观经济管理:

P141是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实现预期发展目标,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对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和相应的经济总量变化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简而言之,宏观经济管理就是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的和综合性的管理。

14、宏观经济计划:

P146是对包括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即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活动在内的社会经济总体的规划。

15、宏观经济监督:

P147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政府管理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为了有效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出发,对全社会各经济主体行为的监察和督导。

宏观经济监测:

国家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其结果所进行的定量测定和定性分析。

16、宏观经济预警:

采用类似于交通管制信号系统的方法来反映宏观经济的综合变化状况与变动趋势。

17、经济手段:

P150是国家根据宏观经济规律,依靠经济组织,运用经济杠杆,通过调节经济利益,引导、影响人民的经济行为,促使国民经济发展朝着预期战略目标方向运行的手段。

18、法律手段:

P154指国家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经济立法,经济司法调整各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维护经济秩序,保证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一种手段。

19、行政手段:

P153是指国家凭借行政的权力,采取发布命令等形式,按照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控的一种手段。

20、复式预算:

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按经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21、公共定价:

P170是指政府也提供了大量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市场性物品,这些物品涉及到同其他商品和服务一样的问题,及价格的确定。

22、预算执行:

P171是指国家预算组织和实现收入、支出、平衡和监督过程的总称,是把预算由计划变为现实的具体实施步骤。

23、局部均衡:

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24、最低定价:

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公共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需要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25、追加预算:

在本预算已经批准并付诸实施的情况下,如有必要增加某项支出,并同时相应地增加收入,作为本预算的补充。

26、周期预算平衡:

P176主张政府财政发挥反经济周期的作用,同时实现预算平衡。

27、财政收入:

P183是指在一个预算年度内,政府通过各种途径所依法取得的货币和实物收入。

财政收入也称“岁入”,包括两层含义:

1、财政活动的结果2、财政活动的过程。

28、财政收入规模:

P185是指财政收入的总体水平,是衡量一国财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一国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职责的大小。

29、预算外收入:

P184是指按现行制度不纳入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和基金。

财政外收入由各级政府自行安排,用于国家的某些指定用途。

30、政府投资:

P190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来源的投资活动。

31、政府消费支出:

P188指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而进行的支出,他与政府投资支出区别在前者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

32、社会保障:

P192是政府通过一系列公共措施,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的,对因遭遇疾病、生育、工伤、失业、残疾、年老、死亡或其他事故而收入锐减或收入丧失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33、社会保障税:

P193是商业保险与一般政府税收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一种折衷选择,他既不会导致商业保险中低收入者承担高费用,又不会明显降低高收入者的工作积极性,是一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做法。

34、财政补贴:

P193是指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向生产者或消费者提供一定的补贴或津贴。

35、财政贴息:

P193是指政府出于某种目的如扶植民族品牌产品,引进技术等对某些企业,某些项目的贷款利息在一定时间内,按金额或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36、税收支出:

P194相当于国家取得税收后又将税收用于财政补贴的支出。

37、税前还贷:

P194相当于政府为企业提供一笔财政补贴。

38、政府失败:

P201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过低,预算出现偏差,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或如理论上所说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

39、经济人:

P206理性的自理主义者,追求自利的最大化。

40、政治市场:

P209是指人们参与政治活动时,与其他政治个体和组织发生关系的场所。

41、寻租活动:

P216是用来描述那种维护既得利益或者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

42、投票悖论:

P235在运用简单多数制进行集体选择时,如果议题能在投票成员中做出修改,将会出现投票的结果随投票次序的不同而变化,导致这些选择方案在分步骤的部分方案比较过程中都有机会当选。

43、政府无意创租:

P219是指政府为了良好的目标而干预社会经济,但结果是创造了租金,给寻租活动创造了机会。

44、公共选择理论:

P225将政治过程看作某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在这个“经济活动”中,政府是“生产者”、选民是“消费者”、选票是“货币”,而选举制度则可等同于“市场制度”。

45、一致同意投票规则:

P233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中,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实施方案的表决方式。

46、过半数投票规则:

P234指的是一项关于公共产品量的协议,当超过半数或半数以上的某一比例的投票中赞成时,就可以通过该规则制度。

47、单峰值偏好:

P236指的是个体对多个选择方案的偏好排列顺序如同一座只有一个顶峰的高山,具有同等特性。

48、阿罗不可能性:

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

49、重塑政府:

P242是政府在职能、组织结构、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50、公共企业家政府:

P245是指政府活动中运用创新理念,以促进资源最大利用率追求效率的公共管理者。

51、弹性化政府:

P252是指政府具有很好的应变能力,以回应新的挑战。

具体来说政府及其机构有能力根据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而不是用一种固定的方式回应新挑战。

52、解制型政府:

P252也称为非管制型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针对官僚体制下的弊端提出的方案。

53、治理型政府:

P268治理型政府是指与社会组织达成共识、形成默契,学会放权于社会,学会整合民间不同领域的力量,将社会资源导入国家和社会发展行列的政府。

54、服务型政府:

P268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

55、有限型政府:

P268“有限政府”是指政府自身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上受到法律和社会的严格限制和有效制约。

56、公共定价:

由于政府也提供大量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市场性物品’,这些物品也涉及同其他商品和服务一样的问题,及价格的确定。

57、一般均衡:

在承认供求与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或均衡状态。

58、自然垄断:

一个行业由一家厂商来生产将达到最高效率的情况下所长生的垄断。

59、市场垄断:

由于某家或某几家厂商控制了市场供给或需求而产生的垄断。

60.政府适度规模:

61.政府转移支付:

P192

62.公共企业家:

P245

63.复式预算:

P159

64.特别预算:

P157

二、简答题1、宏观经济监督的作用?

P148

宏观经济监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宏观经济监督是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的基本保证。

通过健全的法律制度实现有法可依,严格的经济监督实现有法必依,将两者结合起来,就能保证市场机制在法治化的轨道上正常运行。

2)宏观经济监督是强化经济主体行为约束的有力工具。

为规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行为,国家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经济监督。

通过严格的经济监督,既可保障各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行为,也可发现、防止、和打击各种违法现象。

3)宏观经济监督是强化管理者行为约束的有效手段。

国家的各项宏观经济管理职能是由各政府部门的管理者来实施的,为保证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地高效运转,国家制定法律法规,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国家还必须实行严格的经济监督,以强化对管理者行为的约束,及时纠正管理者的不正当行为,保证各之职能部门公正、廉洁、高效地从事宏观经济管理活动。

4)宏观经济监督是硬化预算约束,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重要途径。

硬化预算约束,从根本上取决于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实行企业制度创新。

但是,加强经济核算,强化经济监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各经济主体的不正当行为,促使其减少浪费,提高效率,从而达到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目的。

2、三大手段的优缺点?

P150-155

经济手段

优点:

1)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的操作和运用,调节企业之间的盈利水平,使其经济行为服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

2)在宏观上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微观上影响企业的决策,使之符合宏观经济计划的要求。

3)利用各经济主体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实现对各方面经济利益的调节,成为推动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

4)功过物价、银行、税收等部门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监察和督促,使之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目标。

缺点:

经济手段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四种,价格杠杆,税收杠杆,信贷杠杆,外汇杠杆,但是它们各自都有其局限性。

1)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价格杠杆对供求的调节作用不大,运用价格杠杆调节还要与其他经济手段相配合。

2)因税收具有法律的相对稳定性,与其他经济杠杆相比,税收杠杆灵活性显得差些。

3)信贷杠杆的局限性主要在于信贷的滞后性,即中长期贷款用于扩大再生产,但往往不能在当年增加商品供给。

4)运用外汇杠杆必须谨慎从事,因为汇率波动大,其变动易受国际复杂的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行政手段

优点:

1)行政手段具有统一性,按国家指令、行政措施的统一要求从事经济活动,便于调控。

2)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被管理者必须服从和强制执行,因此有很强的约束力。

3)行政手段具有纵向性,国家运用行政权力发布命令、指示,依靠行政组织从上到下逐级下达和贯彻执行。

缺点:

行政手段的运用一般限于国民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往往会出现失效的情况,具体表现在:

1)信息机制限制。

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由于信息扭曲失真而导致决策者发出的指令不正确。

2)对决策者的要求很高,有时政府的行政命令不能正确地反映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3)执行过程中的障碍。

行政手段本身缺乏激励机制,使得政府的行政命令很难得到有效执行。

法律手段

优点:

1)法律手段是正确处理经济纠纷,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有效工具。

2)运用法律手段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3)运用法律手段能够促进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

缺点:

1)法律手段中立法具有滞后性,限制了对新问题的及时解决。

2)法律手段对某些经济行为的调控比较被动,有些阻碍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难以主动地进行法律干预。

3)法律手段也可能失效,产生权大于法,以言代法,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严重后果。

3、凯恩斯对经济波动的分析?

P57

1)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机制,它能够保障个人自由并激发人们的创造性,但市场经济本

身存在缺陷,必须引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从而否定了在“看不见的手”引导下能够自我完善的市场机制;

2)就业、产量和经济均衡是有效需求决定的,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导致失业和经济危机;

3)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是建立在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基础上的,即: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人们的消费支出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但消费支出的增长幅度往往低于收入的增长幅度,而且愈来愈低;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是指,人们预期从投资中可获得的利润率将因增加的资产设备成本的提高和生产出来的资本品数量的扩大而趋于下降。

流动偏好规律是指,人们把有一定量货币保存在手中的偏好,以便应付日常的、未能预料的或金基德开支需要,特别是想把一定量货币保存在手中以应付投机活动的需要。

综上,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既引起消费不足,又引起投资不足。

由于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所以无论是消费不足还是投资不足,都会引发经济危机和失业,进而产生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4、政府经济职能的二重性。

P109

政府经济职能的二重性,是由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决定的。

要保证社会生产力过程的正常进行,经济管理就必须具有两方面的更能:

一时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功能,即把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结合起来以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功能;二是维护生产关系的功能,即实现生产目的、维护现存财产关系的功能。

政府管理经济的过程,正是这两种功能共同发生作用的过程。

前一种功能是一切社会生产共同具有的,故称之为经济管理的自然属性;后一种功能决定于生产关系的性质,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故称之为经济管理的社会属性。

政府经济职能的二重性就是通过经济管理过程的二重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反映出来的。

5、政府行使经济职能的一般作用与特殊作用的区别。

P113

一般作用:

1)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以及在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上作出贡献。

2)实施反贫困政策,对贫困人口实行救助,为失业者提供失业救济和再就业机会等。

3)发挥对经济进行强有力的调控作用,弥补市场缺陷的不足。

特殊作用:

1)在国际金融体系还是维持老格局的条件下,灵活而有效地运用政府干预,政府出来建立和维持一种至少在本国政府看来是稳定的市场秩序;

2)在面对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新金融背景下,政府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出来;

3)在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期间,加进政府作用后,演进的时间可以缩短,代价可以减少;

4)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在经济下滑途中,为了避免全面萧条,政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6、预算监督的主要内容。

P175

1)监督所属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各项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计划、预算收支完成情况,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2)监督财政部门是否按政策要求组织预算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地解缴入库,有无截留、坐支、挪用等错误行为。

3)通过监督预算支出计划的编报、审核、拨款和报账工作,促使各预算用款单位厉行节约,防止弄虚作假,虚列支出和挪用预算资金,擅自提高开支标准等错误行为;

4)各监督职能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查处违规违章、铺张浪费以及一切违法犯罪行为。

7、实现林达尔均衡的条件。

P130

1)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真实地披露自己可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边际收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收益从而逃避相应税收的动机;

2)每个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收入情况,也清楚地掌握任何一种公共产品给彼此带来的真实边际收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收益的可能。

8、实行公共管制的内容。

P118

1)制定技术标准,对于达不到标准的企业,限制审批或者勒令停产;

2)制定生产限额为了防止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政府可以强制地对林业生产单位下达砍伐量指标;

3)制定保护无形产品的法律规范,尽可能地明确产品的生产者权益;

4)建立许可证制度。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许可证制度,规定一定的作业标准。

9、公共定价的方法。

P170

公共定价方法包括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和负荷定价法。

1)平均成本定价法,是指政府在保持企业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2)二部定价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

一是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因此,二部定价法是定额定价和从量定价二者合一的定价体系,也是反映成本结构的定价体系。

3)负荷定价法,是指针对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

10、周期预算平衡论的优缺点。

P177

  优点:

周期预算主张政府财政发挥反经济周期的作用,同时实现预算平衡。

主要表现在:

1)经济衰退时通过减少税收,增加支出,有意识地使预算产生一个赤字,既可直接扩大投资和消费,补充私人投资和消费需求的不足;又可间接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扩大,提高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水平。

2)经济繁荣时通过增加税收,紧缩开支,有意识地使预算产生一个盈余,既可直接压缩投资和消费,又可间接抑制私人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降低整个经济的有效需求。

3)通过以上操作,政府财政将发挥其反经济周期乃至“熨平”经济周期的巨大威力,并使预算保持平衡。

缺点:

周期预算平衡论存在着一个中大的缺陷,而这种缺陷又是其自身无法解释的。

周期预算平衡是以经济周期的发展有规律性,即它始终围绕着某个正常水平上下波动为前提的。

而经济循环的上升或下降,其深度和持久性绝不是相等的。

繁荣时期的盈余是不可能与衰退时期的赤字正好相等,从而相互抵消的。

其结果导致周期赤字,而非周期平衡。

11、社会保障税与政府税的区别?

P192

1)社会保障税的资金具有专款专用的性质,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受益人与出资人有对称性,社会成员可取得的社会保障收入可以根据其所缴纳的社会保障税按一定比例计算出来;

2)一般政府税收则不同,提供资金来源的社会成员不一定是接受转移支付的社会成员。

即使是同一人,其接受社会保障的收入也同他缴纳的税收无关,收入与支出是不对等的。

12、财政补贴的利与弊。

P194

利:

1)财政补贴不要求接受者支付对等的代价;

2)合理的财政补贴有利于完善的价格体系的形成,协调社会收入分配,刺激社会总需求,保护特殊产业和民族工业,维持社会稳定。

弊:

1)财政补贴与价格体系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更容易扭曲价格,甚至可能完全排斥市场价格控制市场上的资源配置;

2)一旦财政补贴政策本身不合理,它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

过度的财政补贴也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企业划拨给缺乏竞争力,过于脆弱。

13、政府失败的表现。

P213

1)政府决策方面的低效率;

2)政策实施的低效率;

3)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

4)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

5)寻租行为。

14、寻租与寻利的区别。

P216

1)在市场经济中,人们通过竞争来寻利,这种寻利对于他人是有好处的;但是在特定的制度背景中,人们通过竞争来寻租,这种寻租活动对于他人没有好处;

2)经济租金在市场经济中是一个动态的剩余,它有助于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因为任何新的利润都是通过创新活动获得的,企业家要活得利润就必须创新,但是这种剩余是动态的,会通过市场竞争而消失;寻租意义上的租金,则不是动态的,不会通过竞争而消失,因为不存在竞争。

15、公共选择与市场选择的区别。

P223

1)确定程度的不同。

政治市场上个人选择的结果,相对于经济市场具有不确定性;社会参与程度与参与意识不同。

经济市场上的个人选择具有非参与性或非社会性,整治市场的个人选择具有社会参与性;

2)职责相关程度不同。

经济市场上,个人所作决策带来的损益完全有经济个体自己承担。

在政治市场上,个人选择的职责是可分的,有时甚至是完全分离的;

3)可选择对象的特性不同。

经济市场上,可选择对象之间不是互斥的,货币与物品和服务之间是完全可分的。

政治市场上,个人选择具有要么占有一切,要么一无所有的特征,可供选择的方案之间是互斥的,选票是完全不可分的;

4)强制性程度不同。

经济市场上的个人选择不具有强制性。

政治市场上的个人选择具有内在强制性。

16、宏观经济管理中,价格杠杆作用有哪些

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灵敏。

作用

1,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2,调解消费

3,对国民收入的分配的调节

4,调节商品供求关系

17、预算决策的程序和草案编制的程序

预算决策的程序:

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批准、预算的执行、预算的事后监督

草案编制程序;首先,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提出建议数据报送财政部。

然后,财政部拟定预算指标,报经国务院批准下达。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自下而上地编制预算草案并认真审核,然后编制成国家预算草案报送财政部。

财政部审核后报送国务院,经国务院审查通过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国务院对人大批准的预算决议进行修订,核定下达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18、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

1,私人部门生产的一般是准公共产品

2,准公共产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

3,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4,必须要由一些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19、市场经济模式下政府经济职能

1,制定经济规范与维持市场秩序

2,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3,提供基础服务

4,培育市场体系,保证市场有序进行

5,进行收入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目标

20.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行政职能主要有哪些

21.政府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2.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23.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

三、论述题重点

1、联系实际,论述政府经济活动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