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7737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docx

北医专升本妇产科总结

1.妇科的解剖和生理子宫附件

内生殖器包括:

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输卵管:

全长8~14cm,是精子与卵子相遇的场所,受精卵由输卵管向子宫腔运行。

按输卵管的形态可分为4部分:

  

(1)间质部

  

(2)峡部

  (3)壶腹部

  (4)漏斗部或伞部,游离端呈漏斗状,有“拾卵”作用。

子宫:

形态:

倒置梨形,重量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容量约5ml。

  

(1)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1:

2,成年妇女为2:

1,老人为1:

1

  

(2)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子宫峡部,非孕期长1cm。

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称组织学内口。

  (3)妊娠末期子宫峡部伸展达7~10cm  →子宫下段。

  

子宫周围韧带:

4对

  

(1)圆韧带:

维持子宫呈前倾。

  

(2)阔韧带:

限制子宫向两侧倾倒。

阔韧带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

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均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

  (3)主韧带(宫颈横韧带):

固定宫颈位置,保持子宫不致下垂的主要结构。

  (4)宫骶韧带:

维持子宫前倾位置。

  上述韧带、骨盆底肌和筋膜薄弱或受损伤,可导致子宫脱垂。

          

2.女性内分泌功能,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功能作用

雌激素

孕激素

肌层变厚

增加循环

 

子宫收缩力

催产素敏感性

子宫内膜

增殖期

分泌期

宫颈

颈口松弛,粘液增加

颈口闭合,粘液减少

输卵管

促进发育,加强收缩,分泌、纤毛

抑制收缩、纤毛生长,调节孕卵运行

阴道

促进增生角化,储存糖原

脱落加快,中层细胞增加

卵巢

卵泡发育所必需,胆固醇积蓄

乳腺

乳腺管增生

乳腺腺泡发育

下丘脑

正负反馈

负反馈

钠、水

潴留

排泄

其他

↓胆固醇、钙沉积↑

排卵后升高0.3~0.5℃

3.如何计算预产期,胎盘的结构,胎儿的大小,胎儿的胎位(简写)

推算预产期:

月份-3或+9,日数+7。

胎盘:

介于母体与胎儿之间的重要、复杂、特殊的器官。

胎盘结构:

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底蜕膜

构成。

作用:

物质交换、营养代谢、分泌激素和屏障外来微生物入侵,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胎儿大小:

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及腹围:

以估算胎儿大小。

胎儿身长及体重随妊娠月份逐渐增加,一般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妊娠20周前:

身长=妊娠月数2(cm)体重=妊娠月数3×2(g)

妊娠20周后:

身长=妊娠月数×5(cm)体重=妊娠月数3×3(g)

胎位:

指胎儿先露的指定部位与母体骨盆前、后、左、右的关系,正常胎位多为枕前位。

妊娠30周后经产前检查,发现臀位、横位、枕后位、颜面位等谓之胎位不正,其中以臀位为常见。

胎位不正如果不纠正,分娩时可造成难产。

胎位的写法由三方面来表明:

①代表骨在骨盆的左侧或右侧,简写为左(L)或右(R);

②代表骨名称,如顶先露为“枕”,即“O”,臀先露为“骶”,即“S”,面先露为“颏”,即“M”,肩先露为“肩”,即“Sc”;

③代表骨在骨盆之前、后或横。

例如顶先露,枕骨在骨盆左侧,朝前,则胎位为左枕前(LOA),为最常见之胎位。

4.流产表现及处理,异位妊娠的分类及名称,好发部位,表现,如何诊断

流产:

凡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

主要症状:

阴道出血、腹痛。

处理:

应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保胎治疗。

早期流产:

妊娠12周以前。

晚期流产:

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者。

(一)临床表现:

停经后阴道流血和腹痛。

晚期流产的全过程为先腹痛后流血。

(二)临床类型:

流产

临床症状

先兆流产

少量阴道出血,伴/不伴下腹痛;

妇检:

无组织物排出,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产物未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

B超:

可见宫内胎囊,7周后有胎心博动。

血β-HCG:

每48小时升高近一倍。

结局:

继续妊娠、稽留流产或发展为难免流产。

治疗:

应卧床休息,禁忌性生活、保胎治疗。

难免流产

流产不可避免,阴道出血增多,似月经量,伴阵发性下腹痛,周数大于12周可有阴道流液。

下腹痛加重。

妇检:

宫口扩张,有时可见胚胎组织堵塞于宫颈口,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或略小。

结局:

急诊入院,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处理:

必要时清宫。

不全流产

指妊娠产物已部分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于宫腔内。

阴道大量出血,伴有腹痛,甚至发生出血性休克。

是流产过程中最危险的类型。

妇检:

宫口扩张,血从宫腔流出,部分胚胎组织堵塞宫颈口或部分排在阴道,部分留在宫腔。

一般子宫小于停经月份。

结局:

急诊入院,临床诊断。

处理:

已经确诊,应及时进行吸宫术或钳刮术。

完全流产

指妊娠产物已全部排出,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消失。

子宫大小正常,宫口闭,无活动性出血。

宫腔内无内容物,宫腔线清晰。

稽留流产

又称过期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在宫内已死亡2个月以上尚未自然排出者。

宫口未开,子宫较停经周数小,质地不软,未闻及胎心。

胎囊变形,直径>25mm仍未有胎芽,或有胎芽但未见胎心博动,持续监测胎儿无生长。

血β-HCG:

不再增长反而下降。

习惯性流产

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

 

原因:

早期多为黄体功能不全、甲低、染色体疾病等;晚期多为宫颈机能不全、子宫畸形、子宫肌瘤等。

处理:

查处引起流产的原因,尽可能孕前治疗。

感染性流产

流产过程中,若流血时间过长、有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或非法堕胎等,有可能引起宫腔内感染,严重时可扩展到盆腔、腹腔乃至全身,并发盆腔炎、腹膜炎、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

处理:

1.控制感染

2.尽快清除宫内妊娠物

异位妊娠(宫外孕)

好发部位:

输卵管、卵巢、腹腔及宫颈妊娠。

以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5%左右。

壶腹部占60%,其次峡部,占25%,伞部及间质部妊娠少见。

病因:

1.输卵管炎症:

输卵管粘膜炎和输卵管周围炎。

  2.输卵管手术史:

绝育术、输卵管粘连分离术及成形术。

  3.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

输卵管过长、肌层发育差、粘膜纤毛缺乏、憩室或有副伞等。

  4.辅助生殖技术:

近年来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应用,使输卵管妊娠的发生率增加。

  5.避孕失败

分类:

①休克型

②不稳定型

③包块型

临床表现:

①停经史:

经常不典型,误将阴道出血当成月经。

②阴道出血:

不规则,一般少于月经量。

③下腹痛:

未破裂时为一侧隐痛,当流产或破裂时为一侧撕裂样痛,可伴头晕恶心呕吐。

是就诊的主要症状。

有肛门坠胀感。

血液刺激膈肌疼痛可向肩胛部放射。

④晕厥与休克:

腹腔内失血过多。

与阴道流血量不成比例。

诊断:

1)结合临床表现、超声和HCG检查。

2)首先查尿妊免试验。

确定妊娠。

3)超声可明确:

宫内无孕囊,宫外有包块。

4)血HCG:

一般低于正常妊娠。

5)阴道后穹窿穿刺:

暗红色不凝血提示腹腔内出血。

可由超声取代。

6)清宫术:

除外宫内孕不全流产。

7)腹腔镜检查:

原因不明的急腹症。

5.早产定义,原因,治疗原则

早产: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196~258日)间分娩者。

原因:

1)感染性疾病

2)子宫发育异常

3)孕妇合并各种内外科疾病

4)精神因素

5)不良嗜好吸烟、饮酒、吸毒

6)胎儿、胎盘异常

治疗原则:

1)卧床休息

2)镇静剂

3)抑制宫缩药物:

利托君、硫酸镁、吲哚美辛

4)新生儿RDS的预防(地塞米松)

5)产时处理

6.妊娠期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的定义、诊断、治疗原则,硫酸镁的使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分类

1)慢性高血压

2)先兆子痫和子痫

3)慢高合并先兆子痫

4)妊娠期高血压

先兆子痫:

孕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的疾病。

妊高症的分度及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妊娠期高血压

轻子痫前期

重子痫前期

血压mmHg

≥140/90

140/90~160/110

≥160/110

尿蛋白

+或-

<0.3g/24h

+

0.3~2g/24h

++~++++

≥2g/24h

严重并发症

自觉症状

治疗原则

1)镇静、卧床休息:

安定

2)降压:

拉贝洛尔、硝苯地平、酚妥拉明、硝普钠、压宁定、佩尔等

3)解痉:

硫酸镁

4)扩容

5)利尿

6)控制出入量:

血浆、速尿、口服利尿剂

7)降颅压:

甘露醇

8)终止妊娠:

促肺地塞米松5mgimx4,q12hr(孕34周前)

硫酸镁的应用:

是解痉药,不降压

1)减慢神经肌肉传导、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激惹性

2)减少分娩中、分娩后子痫的发生

3)对于重度先兆子痫患者:

可显著降低子痫发生率

4)还可预防子痫再发抽搐

5)降低胎盘早剥的危险

6)抢救子痫病人中,硫酸镁是首选止抽药物

应用硫酸镁注意事项

1)定时检查膝腱反射,腱发射必须存在

2)呼吸每分钟不少于16次

3)尿量:

不少于25ml/h,600ml/d

4)准备10%葡萄糖酸钙

5)监测血镁浓度

硫酸镁的副作用

1)抑制平滑肌收缩:

止抽但同时可导致呼吸抑制、全身乏力、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

2)孕妇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

3)胎动减少、胎心基线降低、变异平直等

7.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定义,诊断

胎盘早剥

前置胎盘

定义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端,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的先露部

发病

发病急,有诱因,常伴妊高症

慢,无诱因

腹痛

剧烈

阴道流血

有内出血,失血征与外出血不成正比

仅外出血,反复出现,失血征与外出血成正比

并发症

DIC,产后出血,AFR

产后出血,产后感染

子宫

硬如板状,有压痛,宫底升高,大于孕周

子宫软,无压痛,大小与孕周相符

胎位胎心

查不清

清楚

阴道检查

宫口无胎盘组织

有胎盘组织

B超

胎盘后有液性暗区

胎盘低于先露部

胎盘检查

有凝血块压迹

无凝血块压迹,胎膜破口与胎盘边缘距离小于7CM

诊断

 

(一)轻型:

外出血,胎盘剥离面〈胎盘的1/3,多见于分娩期。

  主要症状:

阴道少量流血,伴轻度腹痛。

腹部检查子宫软,宫缩有间歇,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胎位清楚,胎心率正常。

产后查胎盘见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

  

(二)重型:

内出血,胎盘剥离面〉胎盘的1/3,多见于重度妊高征。

  主要症状:

突然发生持续性腹痛,休克。

无或少量阴道流血,贫血程度与外出血量不符。

腹部检查子宫板状硬,宫底升高,压痛明显,间歇期不放松,胎位不清,若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2,胎心消失。

(一)症状:

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

  完全性——初次出血早,妊娠28周左右,出血频繁,量较多。

  边缘性——初次出血较晚,多在妊娠37~40周或临产后,量少。

  部分性——初次出血时间和出血量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二)体征:

休克,胎先露高浮,失血过多出现胎儿缺氧,严重者胎死宫内。

  (三)阴道检查:

明确诊断,需在输液、输血及手术条件下进行。

  (四)B型超声检查:

明确前置胎盘的类型。

  (五)产后检查胎盘及胎膜:

前置部位的胎盘有陈旧血块附着。

胎膜破口距胎盘边缘<7cm为部分性

8.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妊娠糖尿病对母儿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

系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

其诊断标准只需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即可。

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两次异常。

②两次空腹血糖≥5.8mmol/L;任何一次血糖≥11.1mmol/L,且再测空腹血糖≥5.8mmol/L。

妊娠期糖尿病多可在产后恢复,仍有33.3%病例于产后5~10年转为糖尿病,应定期随访。

妊娠糖尿病对母儿影响

对孕妇的影响:

①糖尿病患者多有小血管内皮细胞增厚及管腔变窄,易并发妊高症,其发病率较非糖尿病孕妇高4~8倍。

②糖尿病时,白细胞有多种功能缺陷、趋化性、吞噬作用、杀菌作用均显著降低,易感染。

③羊水过多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多10倍。

④因胎儿发育较大,常导致胎儿性难产、产道损伤。

由于巨大胎儿或某些胎儿紧急情况,手术产率增高。

⑤由于胰岛素缺乏,葡萄糖利用不足,能量不够,使子宫收缩乏力,常发生产程延长及产后出血。

 

对胎儿的影响

1)巨大胎儿发生率高达25%~42%

2)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为21%

3)易发生流产和早产

4)畸形胎儿发生率6%~8%

5)死胎及新生儿死亡率高。

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增高

7)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

9.难产,产力包括什么?

宫缩乏力的处理原则。

经阴道分娩可已经阴道分娩,哪些不可以。

影响分娩的四大因素:

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

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

产力包括:

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提肌收缩力。

宫缩乏力的处理原则:

第一产程:

1)一般处理:

消除精神紧张,多休息,鼓励多进食,注意营养与水分的补充。

排尿、排便、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加强子宫收缩。

第二产程:

加强宫缩,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促进产程进展。

第三产程:

预防产后出血。

可经阴道分娩的:

枕后位、枕横位、高直前位、面先露(颌前位)、臀位

不可经阴道分娩的:

高直后位、前不均倾位、面先露(颌后位)、肩先露

10.分娩并发症,子宫破裂有哪些表现,产后出血的定义和原因。

分娩并发症:

1)产后出血: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

原因:

a)子宫收缩乏力:

影响子宫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b)胎盘因素:

按胎盘剥离状况可分为以下类型。

①胎盘滞留、胎盘嵌顿、胎盘剥离不全;

②胎盘粘连或植入;

③胎盘部分残留。

c)软产道损伤:

常发生于阴道手术助产(如产钳助产、臀牵引术等)、巨大儿分娩、急产;软产道组织弹性差,产力过强。

阴道手术助产操作不当或未及时检查发现软产道撕裂伤时,均可导致产后出血。

d)凝血功能障碍:

任何原发或继发的凝血功能异常均可引起产后出血。

产科并发症如胎盘早剥、死胎、羊水栓塞、严重的先兆子痫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出血。

产妇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

2)子宫破裂:

临床表现:

子宫破裂可发生与子宫部或子宫下段,多发生于分娩期,发生于妊娠晚期者较为少见。

分为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两个阶段。

(1)先兆子宫破裂:

常见于产程长、有梗阻性难产因素的产妇,表现为:

  ①产妇烦躁不安和下腹疼痛,排尿困难或出现血尿及少量阴道流血。

  ②心率、呼吸加快,子宫收缩频繁,呈强直性或痉挛性收缩;子宫体及下段之间可出现病理缩复环;胎先露部固定于骨盆入口。

  ③胎动频繁,胎心加快或减慢,胎儿心电图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胎儿窘迫征象(重度变异或晚期减速)。

  子宫病理缩复环形成,下腹部压痛,胎心率改变,血尿出现是先兆子宫破裂的四大主要表现。

(2)子宫破裂分类

  ①完全性子宫破裂:

产妇感撕裂状剧烈疼痛,随之宫缩消失,疼痛缓解。

检查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腹壁下清楚扪及胎体,阴道有鲜血流出,宫口回缩。

催产素注射致子宫破裂者,在注药后感到强烈宫缩,突然剧痛,先露部随即上升、消失。

  子宫瘢痕破裂可发生在妊娠后期,但更多发生在分娩过程。

子宫切口瘢痕部位有压痛。

  ②不完全性子宫破裂:

指子宫肌层全部或部分破裂,浆膜层尚未穿破,宫腔与腹腔未相通,胎儿及其附属物仍在宫腔内。

腹部检查,一侧可触及逐渐增大且有压痛的包块,胎心音多不规则。

3)羊水栓塞

4)脐带异常

11.胎儿窘迫定义,处理原则。

胎儿窘迫:

胎儿在宫内有缺氧、酸中毒危及胎儿健康与生命者。

处理原则:

(1)慢性胎儿窘迫:

应针对病因处理,视孕周、胎儿成熟度和窘迫的严重程度决定处理。

 ①定期作产前检查者,估计胎儿情况尚可,应嘱孕妇多取侧卧位休息,争取胎盘供血改善,延长孕周数。

 ②情况难以改善,接近足月妊娠,为减少宫缩对胎儿的影响,可行剖宫产。

③距离足月妊娠越远,胎儿娩出后自下而上可能性越小,将情况向家属说明,保守治疗延长孕周。

由于胎儿胎盘功能不佳,胎儿发育受影响,预后较差。

(2)急性胎儿窘迫

 ①宫口开全,胎先露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3cm者,吸氧同时尽快助产经阴道娩出胎。

②宫口尚未开全,胎儿窘迫不严重,吸氧(面罩供氧),同时嘱产妇左侧卧位,观察10分钟,若胎心率变为正常,继续观察是否能转为正常。

病情紧迫或经上述处理无效,应立即剖宫产。

12.妇科阴道炎的诊断的治疗

诊断

治疗

滴虫阴道炎

镜下悬滴法,可见到摆动的滴虫。

口服甲硝唑200mg,tid*7d。

或替硝唑2g顿服。

配偶同服。

也可局部阴道用药,200mg,qd,7-10d。

连续三次月经后复查阴性者,方为治愈。

细菌性阴道病

以下4项符合3项:

①阴道分泌物为均匀一致的稀薄白带;

②阴道PH>4.5;

③氨试验阳性;

④*线索细胞阳性治疗:

无症状者无需治疗,可采用全身用药或局部阴道用药治疗。

甲硝唑(灭滴灵)500mg,bid,口服*7d;或甲硝唑200mg,外用放阴道,qd*7d

念珠菌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法或悬滴法。

复发性或难治性可用培养加药敏。

局部用药为主。

常用硝酸咪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

未婚者可全身用药,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等。

去除病因。

幼女性外阴阴道炎

外阴瘙痒,可伴泌尿系感染。

查体外阴红肿,破溃,粘膜充血水肿,阴道口有脓性分泌物。

取阴道分泌物行涂片检查或作培养。

取出异物,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局部或全身用抗生素。

老年性阴道炎

除外生殖道恶性肿瘤,防癌涂片。

阴道分泌物找病原体。

酸性液体冲洗阴部,阴道局部用药,雌激素替代疗法。

 

13.子宫肌瘤的分类,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什么样的肌瘤可以手术,什么样的可以观察,妊娠期子宫肌瘤会出现变性,发烧,处理原则,对症治疗

子宫肌瘤:

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生育年龄,30-50岁,以40-50岁最多见,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

分类:

按肌瘤所在部位分为宫体肌瘤(占92%)和宫颈肌瘤(占8%)。

肌瘤原发于子宫肌层,根据肌瘤发展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3类。

  1.肌壁间肌瘤:

肌瘤位于子宫肌壁内,周围均被肌层包围。

占60~70%。

  2.浆膜下肌瘤:

肌瘤的表面完全被子宫的浆膜所包绕,约占20%。

  3.粘膜下肌瘤:

位于宫腔内,肌瘤完全被子宫粘膜所覆盖,称为粘膜下肌瘤。

占10-15%。

如果粘膜下肌瘤蒂较长,经过宫腔的挤压,肌瘤容易突出阴道口,脱出阴道。

临床表现:

(1)月经改变:

为最常见症状。

(2)腹块:

患者常自诉腹部胀大,下腹正中扪及块物。

质地坚硬,形态不规则。

(3)白带增多

(4)腹痛、腰酸、下腹坠胀

(5)压迫症状:

肌瘤压迫膀胱出现尿频、排尿障碍、尿潴留等。

(6)不孕

(7)继发性贫血

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

2.药物治疗 肌瘤在2个月妊娠子宫大小以内,症状不明显或较轻,近绝经年龄及全身情况不能手术者,均可给予药物对症治疗。

  

(1)雄激素:

可对抗雌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直接作用于平滑肌,使其收缩而减少出血,并使近绝经期患者提早绝经。

常用药物:

丙酸睾酮25mg肌注,每5日一次,月经来潮时25mg肌注,每日一次共3次,每月总量不超过300mg,以免引起男性化。

  

(2)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α):

主要用于小的子宫肌瘤。

  (3)拮抗孕激素药物:

米非司酮:

与孕激素竞争抗体,拮抗孕激素的作用。

3.手术治疗 若肌瘤大于2.5月妊娠子宫大小或症状明显致继发贫血者,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

  

(1)肌瘤切除术;

  

(2)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处理

1)肌瘤直径小于6cm,无症状者,绝大多数不需特殊处理

2)肌瘤直径大于6cm,定期产检,注意胎儿发育,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3)肌瘤红色变性,多保守治疗

4)红色变性保守治疗无效,蒂扭转等必要时手术治疗

肌瘤变性

1)玻璃样 变最多见。

2)囊性变 继发于玻璃样变,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多个囊腔,其间有结缔组织相隔,也可融合成一个大囊腔,囊内含清澈无色液体,也可自然凝固成胶冻状。

3)红色变 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其发生原因尚不清楚。

4)肉瘤变 肌瘤恶变即为肉瘤变。

肌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或伴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应考虑有肉瘤变可能,若绝经后妇女肌瘤增大,更应警惕发生恶变。

5)钙化 多见于蒂部狭小、血供不足的浆膜下肌瘤及绝经后妇女的肌瘤。

14.卵巢肿瘤最常见的4种组织类型?

生殖细胞来源的,各举例子

(一)上皮源性卵巢肿瘤 最常见,占卵巢肿瘤的50~70%,其中以浆液性肿瘤最多见,其次为粘液性肿瘤。

以其组织学及细胞学特点,它们各有良性、交界性(低度潜在恶性瘤)及恶性之分。

上皮腺瘤占卵巢恶性肿瘤的90%。

(二)生殖细胞来源卵巢肿瘤 来源于胚胎时期的生殖细胞,占卵巢肿瘤约25%,在生殖细胞肿瘤中,良性有成熟型囊性畸胎瘤(皮样囊肿),恶性有内胚囊瘤、未成熟畸胎瘤及无性细胞瘤等。

(三)特异性性索间质肿瘤 占卵巢肿瘤的6%,主要有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及纤维瘤。

(四)继发性(转移性)肿瘤 约占1~9%,最常见为来自胃肠道的转移癌,镜下可见印戒细胞,又称库肯勃氏瘤。

15.肿瘤标记物

CA125↑

晚期上皮恶性肿瘤

AFP↑

恶性畸胎瘤,内胚窦瘤

HCG↑

绒毛膜癌

雌激素↑

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

雄激素↑

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

16.绒癌定义,诊断(病理诊断)

绒毛膜上皮癌(绒癌):

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其特点滋养细胞失去了原来绒毛或葡萄胎的结构,而散在地侵入子宫肌层,不仅造成局部严重破坏,可转移其他脏器或组织,以致病人迅速死亡。

诊断:

1)临床特点:

流产、分娩、异位妊娠及葡萄胎

2)血HCG:

流产、分娩、异位妊娠及葡萄胎后后血HCG不下降或正常后又升高

3)影像学:

肺肝脑

4)组织学诊断

17.功血的诊断

首先除外生殖道和全身器质性病变所致的子宫出血

⑴详细询问病史

⑵全面体检

⑶辅助检查

 ①诊断性刮宫

 ②宫腔镜检查

 ③基础体温测定

 ④宫颈粘液结晶检查(经期出现羊齿状结晶)

 ⑤阴道脱落细胞检查(中、高度雌激素影响)

 ⑥激素测定

 

18.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腺肌症的临床表现。

出现什么症状时往子宫内膜异位症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表现继发性进行性加重

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症状:

1)疼痛:

80%患者伴有疼痛、痛经、性交痛、排便痛及慢性盆腔痛、急腹痛

2)不孕:

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有不孕症

3)月经失调:

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点滴出血

4)便秘或腹泻:

20~30%无症状。

体征:

1)子宫固定、后位、质硬、不平、增大、触痛

2)附件包块

3)子宫直肠窝或宫骶韧带等有结节,触痛

4)宫颈或后穹隆紫色点或结节

5)经前或经时上述症状加重

子宫内腺肌症

痛经:

70-80%,多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