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7757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ocx

16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

汽机中低压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

1.施工范围

新疆国泰新华准东一期2×350MW动力站工程2#机组汽机管道由广东省电力设计院设计,中低压管道包括:

给水泵汽轮机高压进汽管道、给水泵汽轮机低压进汽管道、汽轮机抽汽管道、辅助蒸汽管道、汽轮机轴封及门杆漏气管道、给水泵汽轮机轴封蒸汽管道、中压给水、低压给水、厂内工业供热蒸汽管道、疏水扩容器管道、高温加热器疏水、低温加热器疏水、凝结水管道、除氧器水箱溢放水管道、凝汽器抽真空管道、循环冷却水管道、压缩空气、油管道、汽轮机高压缸通风管道、地埋管道等。

中低压管道材质有:

12Cr1MoVG、15CrMo、20G、20、Q235B、06Cr19Ni10等。

现场小径管或壁厚小于4mm采用Ws焊接工艺,中大径管道采用Ws/Ds焊接工艺,油管道采用Ws焊接工艺。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上述项目焊接施工及返修。

2.编制依据

2.1《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03年版

2.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

火力发电》DL5009.1-2014

2.3《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12

2.4《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DL/T752-2010

2.5《焊接工艺评定规程》(DL/T868-2004)

2.6《焊工技术考核规程》(DL/T679-2012)

2.7《火力发电厂热处理技术规程》DL/T819-2010

2.8《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7部分:

焊接》DL/T5210.7-2010

2.9《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

磁粉检测》JB/T4730.4-2005

2.1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

渗透检测》JB/T4730.5-2005

2.1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6部分:

涡流检测》JB/T4730.6-2005

2.12《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438-2009

2.13《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

2.14《钢制承压管道对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

2.15《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DL/T884-2004

2.16《电力设备金属光谱分析技术导则》DL/T991-2006

2.17《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GB/T17394-1998

2.18《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JB/T3223-1996

2.19《压力容器焊接规程》NB/T47015-2011

2.2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SGZ6002-2010

2.21广东省电力设计院图纸

2.22《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

2.2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3年版

3.施工准备

3.1焊接材料、机具

3.1.1焊接材料

母材

焊丝

规格

焊条

规格

20、20G、Q235

TIG-J50

φ2.5

J507

φ3.2

20/12Cr1MoVG

TIG-J50

φ2.5

J507

φ3.2

15CrMo

TIG-R30

φ2.5

R307

φ3.2

12Cr1MoV

TIG-R31

φ2.5

R317

φ3.2

06Cr19Ni10

H1Cr18Ni9Ti

φ2.5

A132

φ3.2

3.1.2氩弧焊丝应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

为防止错用焊接材料,领取和发放由焊接材料管理员统一管理;焊丝必须有焊工本人领取,不得代领;管理员发放焊丝必须仔细核对,确保焊丝牌号与焊材发放任务单一致;焊丝使用前应清除油、锈及其它污物,露出金属光泽。

3.1.3焊条由专人按质量合格证或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烘焙,恒温1~2小时。

焊条必须有焊工本人领取,不得代领;管理员发放焊条必须仔细核对,确保焊条牌号与焊材发放任务单一致,领取的焊条应装入保温温度为80℃~110℃便携式保温桶内,随用随取。

3.1.4氩气

氩气用于焊接过程中的正反面保护。

氩气瓶应有出厂合格标签,其纯度应≥99.95%。

3.1.5钨极

所用钨极为放射性小的铈钨极(Wce-20),Φ2.5mm,应装在专用盒内,采用直流正接法,钨极伸出长度≤8mm,钨极端头距熔池表面距离即弧长2~4mm,钨极端头8~10mm长,应磨尖成锥形,锥角15~25°,如图所示:

 

3.1.6氩弧焊工器具

3.1.6.1选用AT-15型氩气减压流量计,流量计应开闭自如,没有漏气现象,并且要求气压稳定、调节灵活。

切记不可先开流量计,后开气瓶,造成高压气流直冲低压,损坏流量计。

关时先关流量计而后关氩气瓶。

3.1.6.2使用气冷式氩弧焊枪,型号为QQ-85/150型。

3.1.6.3氩弧焊导电线应采用柔软多股铜线,其与夹具应接触良好。

3.1.6.4输送氩气的胶皮管应质地柔软、耐磨、无裂痕,且不得与输送其它气体的胶皮管互相串用,可用新的氧气胶皮管代用,长度不超过30米。

3.1.7电弧焊工器具

3.1.7.1选用焊接特性稳定良好、稳定可靠的逆变式焊机,带无线遥控器一次线要绝缘性良好、无破损,二次线用铜芯多股橡皮软电缆。

3.1.7.2焊钳选用轻巧、接触良好不易发热、且便于更换焊条。

3.1.7.3清理飞溅,采用小型轻便的电动磨光机。

3.1.8其它工器具

面罩、护目镜(黑玻璃)、白玻璃、锋钢锯条、笔式手电筒、平光眼镜、扁铲、砂纸、胶布、红外线测温仪、钳子、#16铁丝等。

3.2焊前准备

3.2.1焊工必须通过《焊工技术考核规程》(DL/T679-2012)或《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TSGZ6002-2010)规定的考核,取得相应的合格项目。

3.2.2焊工上岗前必须进行上岗考核,在考核合格后办理“焊工上岗证”才可允许上岗焊接。

3.2.3焊工所用的氩弧焊把、氩气减压流量计,应经常检查,确保在氩弧焊打底时氩气为层流状态。

3.2.4焊件坡口制备宜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

坡口形式、坡口角度按图纸设计要求加工,没有设计要求,坡口型式V型,坡口角度为30~35°,钝边0.5~1mm,对口间隙2.5~4mm。

如下图所示:

 

3.2.5焊件在组装前应将焊口表面及附近母材内外壁的油、漆、垢锈等清理干净,直至发出金属光泽,清理范围为每侧各为10~15mm。

3.2.6对口装配前应认真检查被焊部位及其边缘20mm范围内有无不允许缺陷(裂纹、重皮、坡口损伤、毛刺等),确认无缺陷时方可组装。

3.2.7位置困难没有把握的焊口,焊工应及时向班长,技术人员汇报以采取相应措施。

3.2.8空中对口脚手架,应便于焊工施焊,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

3.2.9焊接场所应有防风、防雨、雪等措施,可搭设焊接施工棚。

4.施工工序

4.1工艺流程

4.2工艺过程

4.2.1施焊前进行交底,参加施工的铁工和焊工必须参加,交底内容包括施焊过程中应注意的具体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等。

4.2.2管道对接焊口,其中心线距离管道弯曲起点不小于管道外径,且不小于100mm(定型管件除外),距支、吊架边缘不小于50mm。

同管道两个对接焊口间距离应大于管道直径且不小于150mm,当管道公称直径大于500mm时,同管道两个对接焊口间距离不小于500mm。

4.2.3管道(管子)管口端面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

其偏斜度Δf不应超过下表规定。

管子端面与管中心线的偏斜度要求

图例

管子外径φ

(mm)

Δf

(mm)

φ≤60

60<φ≤159

159<φ≤219

φ>219

0.5

1

1.5

2

4.2.4管子对口应在自由状态下,禁止强力对口。

4.2.5焊件组对时一般应做到内壁(根部)齐平,如有错口,其错口值不应超过下列限值:

a)对接单面焊的局部错口值不应超过壁厚的10%,且不大于1mm。

4.2.6焊接组装时应将待焊工件固定牢固,以防止在焊接过程中产生变形和附加应力。

4.2.7氩弧焊打底时采用正接法,即焊件接正极,焊钳接负极。

4.2.8点焊前应认真检查对口质量是否达到要求,点焊的焊接材料、工艺与正式施焊相同,点焊卡块位置一般选择在平焊或立焊处,对于困难位置的焊口,点焊卡块位置以不影响施焊和容易去掉打磨为原则。

4.2.9预热是为了降低焊接冷却速度、改善焊接性,力求得到优质的焊接接头。

下表是汽机中低压管道的预热温度:

钢种

管材

板材

壁厚

(mm)

预热温度

(℃)

壁厚

(mm)

预热温度

(℃)

碳含量≤0.35%的碳素钢及铸件

≥26

100~200

≥34

100~150

C-Mn(Q345)

≥15

150~200

≥30

≥28  

1Cr-0.5Mo(15CrMo)

≥15

150~200

≥15

150~200

1Cr-0.5Mo-V(12Cr1MoV)

≥6

200~300

≥8

200~300

4.2.10为了适应不同位置的焊接,焊工双手都应能握把、送丝进行施焊。

打底焊时管子内不得有穿堂风。

4.2.11引弧、收弧必须在坡口内进行,收弧要填满熔池,将电弧引向坡口熄弧引弧前应将上一收弧处的氧化污物清除干净。

点焊或打底焊时,如产生缺陷,必须用电动工具磨除后,方可继续施焊。

4.2.12当打底焊缝完成半周或多半周时,应用笔式手电筒检查打底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打底完后再用氩弧焊焊一周。

4.2.13去除卡块后用砂轮机将焊点打磨掉,然后仔细检查有无裂纹等缺陷,如有缺陷要及时处理,如果怀疑有缺陷时可做着色检验。

4.2.14管件打底封闭后和盖面最后接头时,熔池要超过起焊点5~10mm后收弧,收弧前要适当加快焊接速度、略抬高电弧,逐渐将电弧引向坡口一侧熄弧。

4.2.15管件打底封闭后和盖面最后接头时,熔池要超过起焊点(或收弧点)5~10mm,收弧前要适当加快焊接速度、略抬高电弧,逐渐将电弧引向坡口一侧熄弧。

4.2.16严禁在被焊件表面随意引燃电弧、试验电流或焊接临时支撑物等。

4.2.17施焊时,如发现电弧不稳,应立即检查钨极端头形状、氩气流量、电源等,是否符合要求。

4.2.18焊接过程中,如遇有钨棒脱落造成焊缝夹钨或产生了其它缺陷,应停止焊接,用电磨工具磨除缺陷,更换钨极后方可继续施焊,不得用重复熔化的方法消除缺陷。

施焊过程中产生的浮渣应予以清除。

4.2.19焊口焊完,经认真自检合格后,在焊缝附近用记号笔写上自己的焊工代号。

4.2.20焊后热处理

4.2.20.1热处理恒温温度与恒温时间:

钢种

温度

焊件厚度(mm)

≤12.5

12.5~

25

25~

37.5

37.5~

50

50~75

75~

100

100~

125

恒温时间(h)

C≤0.35%(20、ZG25)

C-Mn(Q345)

580~620

不必热处理

1.5

2

2.25

2.5

2.75

1Cr-0.5Mo

(15CrMo)

670~700

0.5

1

1.5

2

2.25

2.5

2.75

1Cr-0.5Mo-V

(12Cr1MoV)

720~750

0.5

1

1.5

2

3

4

5

4.2.20.2下列部件采用氩弧焊或低氢型焊条,焊前预热和焊后适当缓慢冷却的焊接接头可以不进行焊后热处理:

a)壁厚不大于10mm或管径不大于108mm,材料为15CrMo的管子。

b)壁厚不大于8mm或管径不大于108mm,材料为12Cr1MoV的管子。

4.2.20.3对于热处理焊缝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a.焊缝焊后不能立即做焊后热处理时,应及时进行后热处理,温度350℃,恒温1h。

b.焊后热处理采用自动温度记录,所用仪表、热电偶等应根据计量的要求进行校验。

c.降温过程中,温度在300℃以下可不控制。

d.热处理人员应详细做好工作记录,交接班时应把所有注意事项交代清楚。

e.其它未列中小径管可采用加热绳处理,预热可采用火焰预热。

4.2.20.4火焰加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多个喷嘴加热,并应对称布置。

<2>火焰焰心到焊缝的距离应在10mm以上,喷嘴的移动速度要稳定,不得在一个位置长期停留。

应注意控制火焰燃烧状况,防止金属氧化与增碳。

<3>火焰加热应以焊缝为中心,加热宽度为焊缝两侧各外延不少于50mm。

4.3环境要求

4.3.1允许进行焊接操作的最低环境温度因钢材不同分别为:

A-Ⅰ类为-10℃;A-Ⅱ、A-Ⅲ、B-Ⅰ类为0℃;C类不作规定。

4.3.2应采取防风措施,焊接环境风速应符合以下规定:

a)气体保护焊时的环境风速应不大于2m/s。

b)其余焊接方法时的环境风速应不大于8m/s。

4.4无损检测

4.4.1对下列部件的焊接接头的无损检验应执行如下具体规定:

a)厚度不大于20mm的汽、水管道采用超声波检测时,还应进行射线检测,其检测数量为超声波检测数量的20%。

b)厚度大于20mm的管道和焊件,射线检测或超声波检测可任选其中一种。

c)需进行无损检测的角焊缝可采用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

4.4.2同种钢焊接接头热处理后焊缝的硬度,不超过母材布氏硬度值加100HBW,且不超过下列规定:

合金总含量小于或等于3%,布氏硬度值不大于270HBW;合金总含量小于10%,且不小于3%,布氏硬度值不大于300HBW。

4.4.3焊缝硬度不低于母材硬度的90%。

4.4.4焊缝经无损检验,如有超标缺陷,可用挖补的方式返修,但同一位置上挖补次数不得超过两次,并做到:

a.彻底清除缺陷。

b.补焊时,应按正式焊接工艺要求进行。

c.返修的焊缝必须重新进行焊后热处理和无损检验。

5.控制点

5.1对口装配检查合格,方可进行点焊或施焊,属现场见证点。

5.2施焊完毕经自检合格,做焊口标识,属现场见证点。

5.3应作好质量记录。

6.质量标准

6.1焊接接头外观检查

焊工应对所焊接头进行外观检查。

焊接质量检查人员应按表1规定的比例对焊接接头进行检查,无损检测、光谱、硬度检查按表1规定的比例进行检查。

表1焊接接头分类检验的范围、方法及比例

焊接接头类别

范围

检验方法及比例

外观

无损检测

光谱

硬度

自检

专检

射线

超声

工作压力P>8Mpa的汽、水、油、气管道

100

100

50

100

100

工作温度300℃﹤T≤450℃的汽水管道及管件

100

50

50

100

100

工作温度150℃﹤T≤300℃的汽水管道及管件

100

25

5

不规定

100

工作压力4Mpa≤P≤8Mpa的汽、水、油、气管道

100

25

5

不规定

100

工作压力1.6Mpa﹤P﹤4Mpa的汽、水、油、气管道

100

25

5

不规定

不规定

工作压力0.1Mpa≤P≤1.6Mpa的汽、水、油、气管道

100

25

1

不规定

不规定

外径D﹤76mm的锅炉水压范围外的疏水、放水、排污、取样管子

100

100

不规定

不规定

不规定

6.2焊缝表面质量按《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7部分:

焊接)》(DL/T5210.7-2010)B类、C类工程焊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表的规定进行检查。

6.3检验

6.3.1焊工作100%自检,合格后填写《焊缝表面质量观感检查记录表》,交班(组)长确认,送二级质检员复查。

6.3.2二级质检员按照DL/T869-2012表5规定的比例,对焊接工程表面质量进行外观检查,并对《焊缝表面质量观感检查记录表》签署复查意见。

验收批施工结束后,按《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焊接)》(DL/T5210.7-2010)表5.0.1规定的比例对焊接过程进行表面质量抽样测量检查,填写《焊接工程外观质量测量检查记录表》,送施工单位项目质量部门。

6.3.3三级质检员对焊接工程表面质量进行外观复查,并对《焊接工程外观质量测量检查记录表》签署复查意见。

6.3.4分批验收由施工单位项目质量部门组织焊接质检员、焊接班(组)长或焊接技术人员总承包单位及监理共同验收,通过现场抽查、抽查检验报告、核对外观检查记录和查阅施工中的技术记录等,进行确认和复查确认,根据“《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焊接)》(DL/T5210.7-2010)”标准表5.0.1的规定将相关内容填写到《焊接工程质量分批验收记录表》上进行签证。

6.3.5施工单位内部组织的焊接分项工程验评,二级质检员负责报验。

由施工单位项目质检部门组织焊接专业质检员、焊接技术人员和班(组)长共同进行并确认。

分项工程验评结束后,填写《焊接分项工程综合质量验收记录表》,并有参与验评的各方签证。

6.3.6技术员作好施工记录和现场焊口标识。

7.安全环境技术措施

7.1.焊接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安全、环保、防火等规程有关规定。

7.2.开工前必须进行安全交底。

7.3.班组长每天站班应对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安全教育。

7.4.参加焊接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身体检查合格,严禁带病、酒后作业。

7.5.进行焊接时,工作人员必须穿戴专用工作服、绝缘鞋、皮手套等,衣着不得卷领袖。

7.6.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注意并检查作业点周围的工作地点安全情况,必须采取积极防护措施。

7.7.进入现场要戴安全帽,高空作业要系安全带。

7.8.施工所用工具尽可能放在工具包中,焊条(丝)头、钨极头不准乱抛乱放,应集中回收,交仓库统一管理。

7.9.脚手架及脚手板必须绑扎牢固,安全可靠,脚手架搭设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7.10.阴雨天气时,应检查焊机开关的可靠性,不应直接用手拉、合开关,使用前应检查无异常后方可使用。

7.11.焊机外壳的接地应良好,焊机布置在通风干燥处。

7.12.焊钳、二次线、接地电缆应有良好的绝缘和隔热性能。

7.13.自制变阻器、熔池飞溅、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及裸露处属火灾危险源,应做好控制措施。

7.14.有防止弧光灼伤和烫伤的设施器具。

7.15.严禁将电缆管、电缆外皮或吊车轨道、铁脚手架等作为导线,电焊皮线不得靠近热源。

7.16.现场电气接线应由合格电工承担作业,用电设施应有漏电保护装置。

7.17.现场必须配置数量足够的消防设施。

7.18.夜间作业时,必须有足够的照明,施工时不准用点燃的割炬作为临时照明。

7.19.每天工作结束后,现场应清理干净,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7.20.焊接场所应有良好的挡风、挡雨和排烟照明措施。

7.21.现场焊渣及时清理,送至无害不可回收固体废弃箱。

7.22.废手套等采取集中放置,进行焚烧处理。

7.23热处理人员应穿戴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并防止烫伤。

7.24采用红外测温仪时,应避免激光直接或间接射入人眼。

7.25不准乱接乱拉电源线,夜间作业要有充足的照明。

7.26控温设备的输出线在未接负荷时应与设备断开,严禁带电作业。

7.27加热结束后,保温棉应及时清理,放入无害不可回收固体废弃箱。

7.28热处理输出线应排放整齐,接线、插件配套,无破损。

7.29控温设备、仪表必须有可靠的接地装置。

7.30加热片、加热绳应轻拿轻放,堆放整齐。

8.文明施工措施

8.1焊后对焊缝周围的药皮、飞溅进行清理。

8.2现场施工时焊线应摆放整齐。

8.3不乱丢焊条头、焊丝头、钨极,并回收。

9.危险点、危险源分析

序号

危险点

危险源

控制措施

1

焊机房

触电

1、电源箱外挂危险警示牌;检查闸刀是否灵活,如有损坏,立即更换。

2、如有触电,立刻拉掉总闸,实施现场急救。

2

焊接施工场所

弧光伤害

1、选用深色黑玻璃;

2、在施焊过程中,如果打眼,可立刻禁闭双眼1分钟,然后远眺1分钟;

3、严重者,需用专用的眼药水且不可见强光。

焊接作业

1、登高前确认脚手架搭设合格

2、正确佩戴安全帽

3、正确使用安全带等劳动保护用品

登高作业时高空落物

1、工具包放至安全平台

2、个人工器具拴绳挂牢固

焊线裸露造成触电

裸露处及时包扎

钨极棒辐射

1、专用砂轮机磨钨极棒,地面的磨屑要经常湿式扫除,并集中处理。

2、磨钨极棒时佩戴口罩,接触后应以流动水或肥皂水洗手,并经常清洗工作服等。

3、避免钨极棒的过量烧损。

4、应有专用的贮藏设备。

3

热处理房

触电

1、检查闸刀是否灵活;闸刀外壳如有损坏,立即更换。

2、检查电缆是否裸露,如有裸露及时用绝缘胶布包扎。

3、如有触电,立刻拉掉总闸,实施现场急救。

4

热处理施工场所

施工过程中高温烫伤

悬挂警示牌

10.安全事故的防护措施

10.1配备专职安全员,监督、检查与指导施工单位的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查出事故隐患,应立即督促整改。

10.2制止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对违章者进行经济处罚;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施工操作,责令先行停止,并立即报告领导研究处理。

10.3重要施工项目和危险作业项目开工前进行安全措施交底,落实开工安全施工条件,监督安全措施的执行。

10.4每周一召开安全站班会,总结上周的安全工作。

10.5检查作业现场的安全施工情况。

检查和督促作业人员做好安全施工措施及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用具。

10.6开展安全施工宣传教育工作。

10.7发生伤亡事故应及时报告,积极抢救伤员,保护事故现场。

10.8参加安全活动,积极提出改时安全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10.9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安全安全问题应妥善处理或向上级报告,爱护安全设施,不乱拆乱动。

10.10焊接作业前检查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备,高空作业要扎安全带并在攀登前检查脚手架是否安全。

10.11正确使用焊接防护用品及焊接施工工器具,并在使用前进行检查。

10.12负责对新进人员的第三级安全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