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858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绪论Word格式.docx

1、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怎样?

2、唯物论、辩证法个经历了那几种历史形态

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实现的深刻变革

4、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本质特征

三、辨析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它的实践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3、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就是唯物主义。

四、论述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坚持和学习它有何重要意义?

2、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和特点?

第二章和第三章(唯物论部分)

一、选择题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矛盾性

2、世界统一于()。

A.存在B.精神C.感觉D.物质 

3、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5、随着电脑的发现及其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类在解决没有感觉的物质同有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的问题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根源于()。

A.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唯心主义B.物质与意识是世界共同本原的二元论 

C.世界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可知论D.物质是意识基础的唯物主义 

6、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

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 

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

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8、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说明()

A.否认运动的绝对性,也否认静止的相对性B.承认运动的绝对性,也承认静止的相对性C.否认运动的绝对性,但承认静止的相对性D.承认运动的绝对性,但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10、“机不可失,是不再来”。

指的是()

A时间的间断性B时间的连续性C时间的重复性D时间的不可逆转性

11、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的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12、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B.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C.运动是绝对的D.时空是相对的E.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因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过程 

13、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4、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B认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万物起D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E经验是认识真理性的最终判断标准 

15、意识是()()()()()。

A.人脑的机能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人的头脑里回有的 

D.有客观内容的E.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性 

16、下列哪些说法表示了时间的一维性()()()()()。

A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D百事不宜迟E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莫说时间早,一去没处找

17、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符合如下哲学道理()()()()()。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B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进程具有不同的作用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利用和改造的D遵守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E世界是不可认识的F世界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

18、下列那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A.不可以无根据的胡思乱想B.一个好主意就了一个厂C.找出优势,扬长避短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二、简答 

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大意义。

2、为什么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了解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

3、意识能动性的作用及其实现的途径和条件。

4、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

1、物质就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3、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存在

1、论述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正确理解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指导

五、材料题 

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

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

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 

,毕达哥拉斯认为:

“从数目产生出点;

从点产生出线;

从线产生出平面;

从平面产生出立体;

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

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有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 

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

“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 

恩格斯指出:

"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

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2、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

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贝克莱认为,"

存在就是被感知"

,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

绝对观念"

的"

外化"

和产物。

摘自《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

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遇,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斯塞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

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

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请回答:

(2)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

(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

第四——八章(辩证法部分)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2、“愁啊愁,愁白了少年头”。

说明了什么问题()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决定物质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物质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3、矛盾是()。

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 

C.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和相互否定的关系 

D.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4、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A.既保留又继承B.彻底抛弃C.既克服又保留D.矛盾的调和 

5、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A.出现时间的先后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 

C.形式上是否新奇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

A.是否用整体性观点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变而且有质变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D.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7、“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8、事物的质是指()。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9、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

A.折衷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辩证法观点D.诡辩论观点 

10、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 

11、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快捷的全球信息,但互联网本身还不完善,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和一些病毒数据,给人们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一些邪教组织、贩毒集团、黑社会势力也在利用这一新的传煤手段进行新的犯罪活动。

这说明()

A新事物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互联网也不例外 

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积极和消极的对立统一 

D矛盾双方的转化总是在无条件地进行着,否则就不会有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12、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

A.不需要任何条件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 

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 

13、假象是指()

A.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14、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15、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6、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A.质和量的统一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 

17、区分同质事物的差别依据是()。

A.事物的度B.事物质的规定性C.事物量的规定性D.事物的特殊矛盾 

18、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视为精华全部继承B.视为糟粕全部抛弃 

C.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19、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

A.否定是联系的环节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 

D.否定是由外力椎动的E.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20、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的有()()()()()。

A.斗争性和同一性分别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同一 

D.没有矛盾的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才的斗争 

E.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21、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的表现的有()()()()()。

A.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B.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C.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 

D.唯物辩证法承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形而上学则否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E.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世界,形而上学主张片面地 

22、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

A.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质的前提 

B.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C.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做到胸中有数 

D.它是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E.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

23、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主要错误在于()()()()()。

A.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认为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 

C.认为否定是对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中断 

D.认为肯定就是绝对肯定,否定就是绝对否定 

E.认为肯定与否定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2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

A.指一切运动变化B.事物前进的或上升的运动 

C.同一事物的不断增长D.指事物的一切运动过程 

E.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5、脱离了人体的手就变成了没有生气的、死的东西,这是()()()()()。

A.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系统论的观点 

E.部分受整体决定和制约的观点 

2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E.事物的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过程体现了事物运动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27、对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态度,应该是()()()()()。

A满腔热情支持和扶持B为它的成长鸣锣开道C全面肯定,完全拥护D促使其日臻完善E放开手脚任其发展

28、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

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C.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 

E.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

29、黑格尔说:

“如果一个化学家取一块肉在他的蒸馏器上,加以多方面的割裂分解,于是告诉人们说这快肉是由氧气炭气氢气等元素所构成。

可见这些抽象的元素已经不再是肉了。

”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 

A整体由部分构成B整体具有各个组成部分所不具有的性质 

C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 

D离开整体的部分不再具有在整体中的性质和作用 

E各个部分必须按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具有新的性质和作用的整体

30、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这是因为()()()()()。

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D.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E.新事物具有令人瞩目的新形式 

31、下列谚语能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掌握火候,当机立断 

C防微杜渐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E积羽沉船,群轻折轴 

32、证的否定观认为()()()()()

A.肯定中不包含否定B.否定中不包含肯定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E.肯定和否定都是绝对同一的 

3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这是因为()()()()()。

A.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B.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C.它是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D.它是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34、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

A共性寓于个性之中B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C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D只有个性没有共性的事物是没有的E个性寓于共性之中F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G个性包含着共性H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5、属性是()()()()()。

A.是事物本身固有的B.是事物质的外在表现 

C.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相联系中的表现D.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相联系中产生出来的 

E.是事物量的外在表现 

36、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

37、下列各项中,哪些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

A.一把钥匙开一把锁B、实事求是C、提纲挈领 D、眉毛胡子一把抓E、牵牛要牵牛鼻子

38、在工作中对待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上,错误的做法有()

A.把不可能性误认为可能性B.把可能性当作现实性C把抽象可能性当作现实性

D.不承认有两种相反的可能性E.认为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39、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因果关系()

A.山电雷鸣B.水涨船高C.月晕而风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E.白天过后是黑夜

40、偶然性的作用是()

A.纯粹的机遇B.事物发展中可有可无的因素C.科学的敌人D.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

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分歧表现在哪里?

2、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3、质与属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4、掌握“度”的实际意义。

5、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

两手抓"

的重要意义。

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7、什么是辨证的否定?

坚持辨证的否定观有何实践意义?

8、量变、部分质变、质变的关系是怎样的?

9、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为什么是错误的?

三、辨析 

1、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2、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的同一。

3、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善于抓住中心,抓住关键,集中力量解决,就能把事情办好。

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学中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5、 

差异也是矛盾,矛盾就是斗争

6、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完善的事物。

7、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8、否定就是绝对的否定,就是一笔勾销 

1、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说明应该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运用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个人成长中必须把远大目标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

3、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4、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指导意义。

5、依据辨证的否定观,说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和现代外国文化?

五、材料题

1、材料1 

过去搞乎均主义,吃‘大锅饭'

,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

……"

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

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

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

(同上)

要实现我们的雄心壮志,不改革不行,不开放不行。

我们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

摘自《邓小平丈选》第3卷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要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

……需要扩大开放,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摘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土的报告》请回答:

1材料1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并运用这一原理分析材料1。

(3分) 

2材料2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并运用这一原理分析材料2。

③材料3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并运用它们分析材料3。

(4分)

2、材料1 

列宁指出:

“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还指出:

“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杜林说:

“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

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艾耶尔断言:

“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在矛盾存在问题上,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

是否正确?

(3)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3、1997年,我国经济在总体上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才市场的转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了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技果。

其材料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