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957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9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炉余热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以及高压流体余压等七种。

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

本项目利用余热转化为生产过程中的热能,不仅节能,还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本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由以下内容组成:

一是对高炉炼铁副产品煤气收集后用作锅炉燃料;

二是建设锅炉用水系统,用净化后的高炉煤气做锅炉燃料,锅炉产生蒸汽用于木材烘干;

三是锅炉产生蒸汽用于木材烘干。

通过初步分析估算,本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工程总投资构成及资金来源为:

1、项目总投资8168万元。

其中,建设投资7951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16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7万元。

在建设投资中,建筑工程费3167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4064万元,其它费用342万元,基本预备费378万元。

2、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4200万元,其余由企业通过自筹解决。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要求,产品市场广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抗风险能力强。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本项目依据条件较好,工艺技术成熟可靠,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济效益上都是可行的。

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建设规模

 

节能

万吨标煤

3.395

2

项目总投资

万元

8168

2.1

其中:

建设投资

7951

2.2

建设期利息

160

2.3

铺底流动资金

57

3

流动资金

189

4

新增项目定员

160

5

全年生产天数

300

6

人员工作日

253

7

建设期

8

项目收益

3904

正常年

9

总成本

万元/年

2259

10

利税

1646

11

利润

1234

正常年(税后)

12

总投资收益率

%

20.24

税后

13

资本金净收益率

31.11

14

财务内部收益率

全部投资

税前

24.75

19.87

15

财务净现值

4486

2644

16

全部投资回收期

4.70

含建设期

5.27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节承办企业基本情况

一、承办企业简介

**实业有限公司是生产塑料管材及管件、球墨管及配件的专业化大型企业。

座落于**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是xx市重点骨干企业。

企业连续多年获得市、区级先进单位、自营出口先进单位和省级先进单位、省级助残先进单位、全国优秀福利企业称号。

董事长张志禹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国优秀福利企业家荣誉称号。

企业注册资本7396万元。

总资产8.83亿元,净资产4.21亿元,负债4.62亿元,资产负债率:

52.33%,信用等级AA+。

固定资产原值:

4.24亿元。

公司占地面积707000㎡,建筑面积56000㎡。

公司下设聚乙烯管分厂、球墨铸管厂、球墨管件厂和焊接材料厂,其中:

球墨铸管厂、球墨管件厂是中国金属学会铸铁管委员和中国铸造学会会员厂,是上海煤气公司定点生产厂家,焊接材料厂是国家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

公司主要从事用于给水和煤气的各种铸铁管和管件的生产,同时研制和生产各种焊接材料,现拥有水冷金属型(DN80-1200)生产线3条,为球墨铸铁管生产配套300方高炉一座,高炉铁水直接供球墨铸铁管生产使用,省去了把铁水浇铸成生铁块,再把生铁块融化成铁水的过程,每吨降低成本200多元。

至2008年底,已形成年产离心球墨铸铁管30万吨;

球墨管件1.5万吨的能力。

并成功推出了不同规格的排水用铸铁管及管件等。

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完善的质量检测手段及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体系。

所有产品均依照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组织生产,并长年聘请铸造专家及高等院校专业教授在公司任职工作,还有航空工业总公司602研究所和北京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研究所作为坚强技术后盾,产品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畅销全国各地,赢得用户一致好评。

近三年财务指标见下表。

近三年财务状况

项目

2008.10月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净资产

421,070,645.24

329,295,660.78

234,319,810.59

115155744.05

负债

462,240,634.34

490,720,858.29

279,771,276.89

134684298.16

资产总额

883,311,279.58

820,016,519.07

514,091,087.48

249840042.2

资产负债率

0.52

0.59

0.54

营业收入

569,083,940.13

521,957,249.53

281,458,879.08

130,789,065.58

净利润

91,774,984.46

94,944,359.03

68,256,830.80

22,174,005.22

销售净利润率

0.1613

0.1819

0.2425

0.1695

二、法人简介

三、企业能源管理及计量

公司充分认识到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公司专门成立了以法人代表为主任、总经理为副主任、各科室和车间负责人为成员的能源管理工作委员会,设置了专职管理人员,各车间班组都设有节能员,全公司形成了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的节能管理体系,使节能工作层层有人抓,环环有人管,切实保证了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受控。

为了切实保证了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受控,根据公司提出的要求,能源管理委员会制定了《能源管理制度》、《动力管线管理办法》、《计量器具管理办法》和《节能减排工作考核细则》等管理文件。

同时为了促使各车间对能源、原、材、物、料的消耗加强管理,提高利用率,公司还把节能减排工作量化为具体指标作为《车间目标责任书》的一项重要条款充实进去,严格管理、按月考核并及时奖惩,有力促进了节能降耗工作,保证了降低成本效果。

能源计量器具汇总表和台帐见下表。

能源计量器具汇总表

能源计量类别

进出用能单位

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

主要用能设备

综合

应装数

安装数

配备率

完好率

100

99

焦炭

在能源统计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能源管理制度,组建了能源管理岗位网络,建立了统计管理制度。

对生产车间都设有生产统计核算员,生产处有总统计员,对全公司和各工序的能源消费情况和产品情况建立了统计台帐及各类统计数据和报表,各类统计数据及报表实行了微机管理。

第二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我国面临能源危机

能源资源短缺我国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

我国的石油资源量占世界的3.5%,人口却占世界的22%;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但是我国工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达90立方米左右,是世界平均取水量的2.5倍,为发达国家的3-7倍;

土地资源占世界的6.8%,却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能源短缺不言而喻。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重要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恰恰又是能源资源强消耗阶段。

同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和廉价劳动力来实现的,据测算,我国每创造1美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日本的11.5倍;

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

由此可见,在我国企业的产品成本中能源消耗及其他资源的消耗成本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就使得一些企业以劳动生产者的低工资来弥补能源和其他资源高消耗的产品成本,以取得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优势。

也可以说,企业通过节能降耗减少产品中资源消耗成本的空间十分巨大,完全可以靠节能降耗来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而且,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还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环境治理和削减污染物排放投入很少,或者根本不进行投入。

资源和能源被大量消耗的同时,也带来污染物大量的排放。

肆意排放的污染物对空气、植被、水资源、河流、土地的污染日益严重,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面临严峻的威胁。

二、余热利用、节能减排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余热利用工程主要是从生产工艺上来改进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改进工艺结构和增加节能装置以最大幅度的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势能和余热。

作为“十一五”期间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程之一的.‘余热余压利用工程”及相关技术应用正逐步推广。

但是目前,钢铁、煤炭、建材、化工、纺织、冶金等行业的余热余压以及其他余能仍未得到充分利用。

随着能源价格的节节升高、环境污染的压力日趋加大,充分利用余热余压、实现有效节能减排,成为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行业的钢铁行业,由于耗能量较高,产生的环境影响较大,其余热利用技术日益受到重视。

钢铁企业的焦炉气、高炉气、转炉气,煤矿的煤层气,焦化企业的焦炉气等可燃副产气,大量放空,造成能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污染了环境。

目前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高炉约110余座,有30座以上尚未配套炉顶压差发电设备;

有大型转炉的企业19家,中型转炉的企业42家,只有7家使用转炉负能炼钢技术。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的计算和分析,及时回收钢铁生产各工序所产生的余热,加以科学合理的利用,具有极大的潜力。

目前我国实现回收利用的仅为25.8%,与国外先进产钢国相比,吨产品可比能耗要高出112公斤标煤,因此,高效回收利用余热将是我国今后钢铁行业节能的主攻方向。

主要是废烟气显热的利用。

目前已能较为成功回收利用的是700℃以上的高温烟气,可降低能耗15.4kg/t;

炼钢转炉的高温烟气则可用来锅炉汽化蒸汽发电。

但对于250℃以下的低温废气还很少回收利用。

下一步,应尽量做到温度对口回收,梯级利用,降低能耗。

**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球墨铸铁管,生产中配有300立方米高炉炼铁炉一座。

该炉在炼铁过程中产生煤气,每天可产生210万方-245万立方,其中3/5经除尘后进入热风炉回用,剩余2/5,约计88万立方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浪费了大量能源。

本项目拟对原有设施进行余热利用。

对煤气进行净化后,通过加装的管道,用螺旋管管道输送到10万方煤气柜,再联通燃气锅炉,做锅炉的燃料,加工出蒸汽用于木材烘干,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395万吨。

xx市建有国家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目前该示范区已发展进口木材贸易加工企业36家,规划计划3-5年内园区进口加工贸易木材将达到300-500万立方。

木材的集中烘干处理是木材园区发展的一项重要的配套功能,也是节能、环保的一项有效举措。

充分利用**实业公司的生产余热和煤气,在示范区内建设木材集中烘干处理区,为木材加工企业配套提供烘干,给木材加工户提供木材烘干服务,以达到园区功能配套与企业节能减排相结合的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实业有限公司提出建设本项目。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中国是世界人均能源拥有量较低的国家,节能减排是目前我国重要的战略任务,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高度重视。

党的十七大提出: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国家节能中长期规划》中指出: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

能源是战略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

解决能源约束问题,必须坚持节约优先,走一条跨越式节能的道路。

节能是缓解能源约束矛盾的现实选择,是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不下大力节约能源,难以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不走跨越式节能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难以实现。

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节能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大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节能型社会,为保障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作贡献。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把第二十六项“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第34条“节能、节水、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列入鼓励类。

该项目实施后,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增加经济效益,符合国家节能政策。

二、符合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循环经济要求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近期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是,“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仍然很大,据统计,近年来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

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

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十一五”规划建设目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产出方面提出了目标要求,人均GDP翻一番,同时也提出另外一个约束性非常强的指标,单位GDP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

而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主要途径有三个,包括结构节能、推进技术节能及管理节能。

可以看出节能已成为一项政府行为,也是十一五规划的工作重点之一。

三、符合山东省节能与创新发展需要

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能耗大省。

预计“十一五”末,山东煤炭需求将达2.9亿吨,能源瓶颈制约日趋明显。

山东省提出的节能目标是,到“十一五”末万元GDP耗能降低22%。

山东省政府发文,确定用3年至5年时间,淘汰百余项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及部分落后产品。

为进一步完善山东省的技术创新体系,山东省近日出台了《“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规划》寻求技术装备上的创新与突破成为山东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所在。

“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工业发展的目标是:

主要行业65%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3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实业有限公司余热、余压利用工程,项目建设符合山东省节能与创新发展需求

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的需要

**实业有限余热烘干木材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使公司高炉烟气的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使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大大降低。

这在《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第二十七项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中指出,“废弃物综合利用”是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

因此本项目既做到了余热回收利用,又保护了环境,是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改善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符合国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产业政策,因此尽快进行本项目技改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章节能改造的主要内容及节能量分析

第一节项目实施前情况分析

一、生产工艺

1、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主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烧结矿

卷扬机

高炉

`

铁水

球墨

铸铁管

鼓风机

鼓风

--→

热风炉热风

铸铁机

生铁块

2、高炉炼铁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如下:

高炉炼铁过程是将铁从其自然形态——矿石等含铁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过程。

其原理是矿石在特定的气氛中通过物化反应获取还原出生铁。

高炉冶炼用的原料主要由铁矿石、燃料(焦炭)和熔剂(石灰石)三部分组成。

高炉主要由加料设备、热风炉、鼓风设备、除尘设备等构成,是连续24小时不间断作业的炼铁炉。

高炉操作时,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等原料由原料处理场或储存库经秤量后以原料输送设备,主要为运送带或加料车,直接送到炉顶部料斗,顺次自动分层由炉顶通过钟型炉盖,加入高炉中。

此时由鼓风机送来的冷风通过热风炉被加热而为热风,立刻由炉下部各鼓风口连续吹入炉中,而与炉内下降至炉腹下缘的焦炭发生燃烧作用,生成大量之还原性的一氧化碳气体及热能。

此种高温的还元性气体上升而与下降的铁矿石发生间接还原,由炉顶加料线以下反应渐次加强,至炉腹部熔融带装入料大部熔解,体积锐减。

生成的熔铁液则滴流聚集于炉缸内。

铁矿石通过还原反应炼出生铁,铁水从出铁口放出。

生铁是高炉冶炼产品,而高炉的产品不只是生铁,高炉炼铁过程中还产生副产品水渣、矿渣棉和高炉煤气等。

煤气从炉顶导出,经除尘后约3/5进入热风炉等回用,约2/5排放到空气中。

铁矿石所含的主要杂质二氧化硅,焦炭中残留的灰分形成炉渣而浮积于炉缸中铁液之上。

当炉缸内熔融的生铁与渣量积存至相当量后,即由出铁口及出渣口分别排出高炉。

每日出铁的次数大约17~18次,至于出渣的时机则一般于出铁前视渣量之多寡而定之,基本上45分钟要出一次,排出后用冷却水冷却。

二、能源介质

该公司能源介质为焦炭、电力、和水。

1、焦炭:

年用量21万吨,外购,主要应用于高炉冶炼。

2、电力:

年用量3600万度由公司所处区域供电电网提供。

主要供高炉风机、上料电机使用,其他辅助生产设备也主要以耗用电能为主。

4、水:

年用量1300万立方米用于生产系统以及辅助生产系统。

三、主要耗能工序及设备

项目实施前该公司主要用能设备汇总表

用能设备

规格型号

功率

数量

耗用能源

动力设备

300t高炉

21万吨

高压风机

1400kw

1400

电力

电机

1250kw

1250

2500kw

2500

高炉内衬冷却水

700立方/小时

第二节节能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及节能量分析

一、高炉煤气回收利用

高炉炼铁过程中产生副产品煤气,煤气从炉顶导出,经除尘后3/5进入热风炉等回用,2/5排放到空气中。

按平均每天投入高炉600-700吨焦炭,每吨焦碳大约生成3500m3煤气,每天可产生210万立方-245万立方煤气,除去高炉热风炉自用3/5部分外,剩余约计88万立方外排进入大气(取中间数630吨计算)(630吨*3500方*2/5/10000),本项目拟改造原有除尘设备,铺设管道,把煤气用螺旋管输送到燃气锅炉,用做锅炉燃料。

经计算,每年外排煤气量26400万方(88万方*300天),本项目实施后,该部分煤气将回收利用,年可节约标准煤3.395万吨(26400万方*1.286/10000)。

项目实施后年总计节约标准煤3.395万吨。

第四章项目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

第一节项目建设地点

一、地理位置

xx市是新兴的港口城市,东濒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北临青岛、烟台,西接临沂,南与江苏接壤。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9°

11′″一119°

39′53″,北纬35°

4′42″一35°

36ˊ1″。

xx市处于环太平洋经济圈和环黄(渤)海经济圈,是中国重点开发建设和生产力布局的沿海主轴线与新亚欧大陆桥的交汇点,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xx区地处山东省东南部,南与江苏省接壤,地处鲁苏两省交界,是鲁南经济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