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8072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docx

高中地理新教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学案

第二课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

运用资料,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水平1:

太阳概况,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的含义。

水平2:

太阳大气层的组成、太阳活动的类型、周期。

水平3: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太阳活动类型及成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水平4:

运用资料分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人地协调观:

合理利用太阳辐射能,减少太阳活动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综合思维:

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区域认知:

太阳辐射的分布。

地理实践力: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述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炽热气体球,主要成分是

氢和氦。

我们平时所能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即太阳的外部圈层,从里到外依次分为光球层、

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发生

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太阳辐射形式

(1)太阳辐射指太阳源源不断地以

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2)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可见光部分,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

50%。

4.太阳辐射意义

太阳辐射维持着

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

大气运动、生物和人类活动提供动力,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1.判断正误。

(1)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即太阳的“地面”。

(×)

(2)太阳将能量全部辐射到地球。

(×)

2.太阳的外部圈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B.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C.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D.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答案 A

解析 太阳的外部圈层从里到外依次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3.生物量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物体的干物质的重量。

热带雨林生物量为2千克/平方米·年,亚寒带针叶林为0.8千克/平方米·年。

请简答这种分布特征及原因。

提示 分布特征:

生物量自低纬度向两极方向逐渐减少。

原因:

太阳辐射自低纬度向两极逐渐减少。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概述

(1)概念:

太阳大气各种

活动和变化的总称。

(2)周期:

平均周期约为

11年。

(3)标志:

黑子、耀斑等为主要标志。

2.类型

(1)黑子:

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斑点,它的温度比周围

低。

黑子的

大小和多少,反映了太阳活动的强弱。

(2)耀斑:

太阳色球层上有些区域会突然出现

增亮的斑块;耀斑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影响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耀斑爆发时会发射强烈的电磁波,会强烈地干扰地球高空的

电离层,导致

短波通信、卫星通信、短波广播、航天航空等信号质量下降甚至中断。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

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使磁针剧烈震动而无法正确指示方向的

磁暴现象。

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

两极地区上空,与

高层大气相互碰撞,形成极光。

1.判断正误。

(1)太阳活动就是太阳运动。

(×)

(2)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地球上自然现象的变化周期。

(×)

2.能反映太阳活动强弱的是(  )

A.黑子的大小和多少

B.太阳活动的周期性

C.太阳辐射波长的长短

D.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

答案 A

解析 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反映了太阳活动的强弱。

3.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两个重要标志。

它们怎样表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提示 黑子变多、变大的时候,耀斑也频繁爆发;耀斑出现多的区域,也是黑子比较集中的区域,这反映了太阳活动是一个整体。

任务探究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材料一 “蜀犬吠日”图。

材料二 素有“日光城”之称的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藏语意为“圣地”。

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北岸,海拔3657米。

这里属高原干旱气候,特点是气温偏低,降水较少,空气稀薄,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以上。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蜀犬吠日”反映了什么地理现象,形成原因是什么?

(2)拉萨被称为“日光城”的地理原因是什么?

[成果展示] 

(1)“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四川太阳能资源的贫乏。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南方,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大,地形封闭,大气密度大,阴雨天气多,故日照时间较少。

(2)拉萨所在地区的降水较少,空气稀薄,日照时间较长。

1.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2.我国太阳辐射能的时空分布规律

(1)就时间而言,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高度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

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由东南向西北

递增。

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能比较

丰富。

如下图所示:

下图是一种以太阳能为能源的交通信号灯。

读图,完成

(1)~

(2)题。

(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拔

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

(2)下列哪一个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拉萨B.重庆C.大庆D.海口

科学思维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

(1)题,信号灯利用太阳能,随着天气的变化,太阳辐射强弱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信号灯的亮度。

(2)题,太阳辐射越强,使用效果越好。

 

[答案] 

(1)C 

(2)A

  提升运用能力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  )

A.哈尔滨比济南多

B.分布呈东多西少

C.上海大于1200kW·h/m2

D.平原比高原地区丰富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例可知,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哈尔滨比济南少;整体东少西多;上海大于1200kW·h/m2;一般平原比高原地区少。

2.只考虑自然因素,最不适合推销太阳能热水器的城市是(  )

A.济南B.拉萨

C.上海D.重庆

答案 D

解析 只考虑自然因素,太阳能热水器适宜分布在太阳能丰富地区。

最不适合推销太阳能热水器的城市是太阳辐射最贫乏的城市。

任务探究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材料一 家住北京的刘长生老先生这几天有点纳闷,再过几天一场大规模的信鸽比赛就要举行了,这几天他正组织信鸽训练,可没想到的是他最喜欢的几只信鸽再也没有飞回来……

材料二 二战中,德军司令部有一个叫布鲁克的报务员,他在一次重大战役执行任务时,通讯突然中断,信息不通,贻误了战机,导致战斗失败。

布鲁克因此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刘先生的信鸽为什么会丢失?

(2)布鲁克在执行任务时通讯突然中断的原因是什么?

[成果展示] 

(1)信鸽主要是靠地球磁场确定飞行方向,当太阳风暴强烈时,严重干扰地磁场,刘先生的信鸽也就难以回家。

(2)布鲁克在执行任务时,无线电中断的“罪魁祸首”是耀斑,布鲁克的死,在于当时人们对耀斑还不了解。

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不同的大气层上发生的太阳活动类型不同,其特征及对地球的影响如下所示:

                   

下图为阜新暴雨日数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关系图,图中将太阳黑子谷值周期各年划分为m-5、m-4、m-3、m-2、m-1、m、m+1、m+2、m+3、m+4、m+5,其中m为太阳黑子谷值年,其他为谷值周期内各年。

读图,完成

(1)~

(2)题。

(1)由图可知,某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与阜新相对应年份暴雨日数(  )

A.完全一致B.毫无关联

C.大致呈正相关关系D.大致呈负相关关系

(2)对阜新暴雨日数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关系的研究可以(  )

①确定阜新暴雨日数具有周期性 ②确定阜新暴雨日数无明显周期性 ③有助于暴雨、洪涝灾害的预报 ④有助于减少阜新的洪涝灾害次数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科学思维

太阳活动规律及其影响的分析思路

(1)题,读图可知,黑子相对数多的年份,暴雨日数少。

(2)题,据二者的相关性可知,阜新暴雨日数具有周期性,有助于暴雨、洪水灾害的预报。

 

[答案] 

(1)D 

(2)A

  提升运用能力

1972年8月4日出现了一次强烈的太阳活动爆发(下图M处),中断了美国密歇根湖西南岸的伊利诺伊州所有长途电话网络,其他各州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通讯中断情况。

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太阳活动爆发于太阳(  )

A.内部圈层B.色球层

C.光球层D.日冕层

答案 B

解析 读图,M处此次太阳活动爆发,是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应是耀斑爆发。

其位于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的色球层,B项正确。

2.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对美国的影响除不同程度通讯中断外,可能还有(  )

A.东西沿海地带交通网络中断

B.中央大平原小麦产量增加

C.五大湖航行的轮船指南针突然失灵

D.墨西哥湾绽放绚丽多彩的极光

答案 C

解析 交通网络可能会受到影响,但不会中断,A项错误;不会影响小麦的产量,B项错误;轮船上的指南针可能会突然失灵,C项正确;极光出现在极地高纬度地区,墨西哥湾纬度低,不会出现极光,D项错误。

图表问题巧点拨

[教材第9页“读图”]

点拨 根据图例观察图中不同纬度方向上,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大小、变化特征,得出规律性结论。

再结合自己知识积累、生活阅历等,说明太阳辐射引起的南北方向上的地理景观变化规律。

答案 总体上自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递减。

随着太阳辐射自低纬度向两极方向递减,依次出现热带、温带和寒带景观。

[教材第12页“思考”]

点拨 根据“图1-1-11 空间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空间天气会对人类活动造成哪些影响。

比较空间天气与日常天气的异同。

梳理得出答案。

答案 影响:

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高空飞行、航天活动,地球上通信不畅、导航失灵、电网瘫痪等。

异同:

同:

都是指地球表面以上空间事物的状况。

异:

日常天气是指近地面大气中的风、云、雨、雪等状况;空间天气是指高空(地表30千米以上)因太阳活动而导致的太阳风、行星际磁场的状况及影响。

[教材第13页“作业题”]

点拨 1.开放性问题,激发关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观察图形中太阳能电池板数量、占地面积等,结合日常积累,得出结论。

3.

(1)根据图形中折线的波形,读取一个个波谷对应的年份,相减即可得出4个完整周期的长短。

再计算得出平均周期。

(2)观察图形,得出旱涝灾害发生年份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多少特征。

答案 1.短波无线电异常或中断;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极地高空的极光;地球上地震或旱涝灾害等。

2.利:

节约非可再生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污染的排放等。

弊:

占地过大,地表植被生长受到抑制,当地变干变热;强烈反射太阳光,影响空中视线等。

3.

(1)自前向后各是12年、10年、10年、13年。

平均为11.25年。

(2)旱涝灾害发生年份,大都是太阳黑子相对数较多或较少的年份。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观察校园及周边地区太阳辐射能的利用方式。

2.利用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说明学校所在地太阳辐射的特点。

3.上网查找最新的太阳活动照片。

4.举出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实例,说明时间、地点、影响方式等。

展示与评价

略。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探究点

题号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2、4、5、6、7、1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8、9、10、11、12、14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年1月21日13时42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文昌超算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该卫星将专门为海南及南海区域提供遥感信息服务,是海南省首颗上天运营的商业卫星。

读图,完成1~3题。

1.“文昌超算一号”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

A.煤炭B.太阳能

C.石油D.天然气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文昌超算一号”上有太阳能集热板。

通过太阳能集热板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所以“文昌超算一号”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故B项正确。

2.与地面相比,“文昌超算一号”接受的能量特点及原因分别是(  )

A.多 距离太阳近B.少 距离太阳远

C.多 大气影响小D.少 大气影响大

答案 C

解析 “文昌超算一号”接受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文昌超算一号”高度高,受大气影响小,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故C项正确。

3.易对“文昌超算一号”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是(  )

A.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

C.月球引力D.地球运动

答案 B

解析 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能够引起地球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从而影响卫星信息的传送,故B项正确。

太阳辐射、月球引力、地球运动不能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的信号,A、C、D三项错误。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

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据此完成4~5题。

4.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

A.赤道地区B.20°N地区

C.40°N地区D.60°N地区

答案 A

解析 据文字材料可知,可能总辐射量与有效总辐射量差值越大,云量越大。

读图可知,赤道处差值最大,故赤道地区云量最多。

5.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云量B.大气厚度

C.纬度D.地形起伏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可能总辐射量分布随纬度升高而下降,因此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

太阳辐射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称为太阳直接辐射。

下图为贵州贵阳和新疆塔中(塔里木盆地中部)太阳直接辐射的年变化。

读图回答6~7题。

6.导致塔中春、秋季太阳直接辐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春季(  )

A.深居内陆B.白昼时间短

C.阴雨天气少D.风沙天气多

答案 D

解析 塔中深居内陆,春季和秋季均降水少,白昼时间差异小;但春季地面缺乏植被保护,风沙天气多,风沙活动导致太阳辐射少。

7.塔中和贵阳太阳直接辐射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B.气候

C.地形D.植被

答案 B

解析 塔中降水少,晴天多,地表获得太阳直接辐射多;贵阳则降水多,阴雨天气多,地面获得的太阳直接辐射少,B项正确。

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图。

据此完成8~9题。

8.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  )

A.①层、②层B.①层、③层

C.②层、③层D.②层、④层

答案 C

解析 读图,图中①层是太阳内部大气,②层是光球层,③层是色球层,④层是日冕层。

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

9.下列现象主要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

A.火山爆发B.地球磁暴现象

C.万物生长D.暴雨洪涝

答案 B

解析 磁暴是太阳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干扰地球的磁场,使罗盘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B项正确。

2017年9月6日19时53分,太阳爆发超级大耀斑,引发太阳质子和日冕物质大量抛射。

这是第二十四太阳活动周以来最强太阳风暴来袭。

下图为太阳黑子数量变化及预测图。

据此完成10~12题。

注:

图中数字代表太阳活动的周期数。

10.资料中的“最强太阳风暴”是指(  )

A.黑子B.太阳风

C.耀斑D.日冕物质抛射

答案 C

解析 资料中说的太阳爆发超级大耀斑,引发的“最强太阳风暴”是指耀斑,C项正确。

11.2017年太阳黑子数所处阶段为(  )

A.显著上升B.显著下降

C.接近波峰D.接近波谷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示曲线,2020年太阳黑子活动是波谷阶段,2017年太阳黑子数所处阶段为接近波谷,故D项正确。

12.太阳爆发活动之后的数天,是观看和拍摄极光的最佳时机,较佳的观看和拍摄地点是(  )

A.北冰洋沿岸B.青藏高原

C.赤道附近D.撒哈拉沙漠

答案 A

解析 极光出现在极地地区。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读我国太阳能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1)太阳能丰富区主要包括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高原西部,太阳能贫乏区主要包括________盆地和云贵高原东部。

(6分)

(2)A、B两地均为太阳能丰富区,其形成原因有何不同?

(8分)

(3)由乙到甲太阳辐射量有什么变化?

简要分析原因。

(6分)

(4)A、B、C、D四地中,发生“蜀犬吠日”现象的是________地,请简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6分)

答案 

(1)青藏 内蒙古 四川

(2)A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B地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

(3)太阳辐射量增加。

原因:

乙地距海近,降水多,晴天少;甲地距海远,降水少,晴天多。

(4)C 原因:

C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水汽不易扩散;气候湿润,降水多,多云雾。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西部属于太阳能丰富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东部属于太阳能贫乏区。

(2)题,A地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主要与地形有关;B地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太阳辐射强主要与降水有关。

第(3)题,读图可知,由乙到甲太阳辐射量增加,这主要与降水有关。

第(4)题,C地位于四川盆地,四川省简称蜀;该地地形闭塞,降水多,多阴雨雾日,光照不足。

14.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1)A处代表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它出现在太阳外部大气的________层。

(4分)

(2)B是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该层有时局部区域会出现突然增亮的现象,叫作________。

(4分)

(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周期约为________年。

(4分)

(4)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动地球上空的________层,造成无线电短波的衰减甚至中断。

(2分)

(5)太阳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________受到扰动,产生“________”现象,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4分)

(6)受太阳活动的影响,在高纬度地区会出现美丽的________,能看到此现象的著名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

(6分)

(7)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________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2分)

答案 

(1)黑子 光球

(2)色球 耀斑

(3)黑子 11

(4)电离

(5)磁场 磁暴

(6)极光 美国 加拿大 俄罗斯(任填两个国家)

(7)黑子

解析 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周期是11年,黑子发生于光球层,耀斑发生于色球层。

太阳活动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在高纬度地区会产生极光,能看到此现象的著名国家有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很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