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8145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6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docx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恒星系)——地月系(行星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结构分层及太阳活动类型

①光球层——黑子②色球层(日全食时可见)——耀斑、日珥③日冕层(日全食时可见)——太阳风

(2)太阳活动的标志:

黑子、耀斑

(2)影响:

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横波:

可在固体传播;速度慢

纵波:

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速度快

莫霍面:

横波、纵波速度都加快

古登堡面:

横波消失、纵波减速

软流层:

①软流层呈熔融状态(类似橡皮泥的物质,但不是液态),横波可以在此传播;

②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板块是对岩石圈的划分);

③岩浆的发源地。

4、地震波传播速度及地球内部圈层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东经增大,西经减小

(3)地方时计算:

“晨赤交点”所在经线为6:

00

“昏赤交点”所在经线为18:

00昼弧中点所在经线为12:

00

夜弧中点所在经线为0:

00

极昼切点为0:

00,极夜切点为12:

0015°~1小时;1°~4分钟;东加西减

(2)判断晨昏线: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

从黑夜进入白天的为晨线,

从白天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图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图1.地球的公转

 

图4.北半球夏至日各纬度昼长

图3.四至日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而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冬至日,南半球昼最长。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H=90°-纬度差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

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流水沉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板块运动与地形

 

4、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其中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

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

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散射蓝紫光(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尘埃散射太阳光(教室没有阳光,但是是明亮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热力环流

★规律:

(1)气温高

气流上升

(近地面)气压低

气温低

气流下沉

(近地面)气压高

(低气压,气流上升,多云雨天气,日较差小;

高气压,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日较差大)

(2)气压:

④>③>②>①

高高低低规律(水平方向的气压比较):

等压面向高处突为高压

等压面向低处突为低压

同一垂直方向:

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

(3)高空等压面弯曲状况和近地面相反

方法:

分析气压和气流状况→分析气温的高低

6、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

v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

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

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

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③信风带:

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v中纬度环流:

④副极地低压带:

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

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

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v高纬环流:

⑥极地高压带:

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

⑦极地东风带:

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移动的原因: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

△移动方向: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

地区

季节

风向

成因

东亚

冬季

西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

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

冬季

东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

西南季风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3)全球气候模式图

 

 

7、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与天气

锋面:

冷暖气团交界面。

暖气团暖而轻,冷气团冷而重→暖上冷下

锋面的分类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上升状况

被迫抬升

主动爬升

 

天气图

雨区位置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降雨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天气实例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的大风、沙尘暴、寒潮等

一场春雨一场暖

华南地区春暖多雨

(2)气旋系统与天气

 

反气旋:

气流辅散下沉,多晴朗天气

例:

我国秋高秋爽天气、我国夏季伏旱天气

气旋:

气流辅合上升,多阴雨天气

例:

我国台风、美国飓风

 

8、洋流

(1)成因:

盛行风是主要动力

(2)分布规律

①中低纬度海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逆时针东暖西寒

③南纬30°~60°:

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

冬逆夏顺

世界洋流分布图:

必修一书本P62

(3)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

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

△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

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分异规律

秦岭—淮河

分异规律

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主导因素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低纬和高伟地区

热量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沿经线延伸,随经度变化

中纬度地区

水分

垂直分异规律

自山麓向山顶发生变化

海拔较高的山地

水热条件随海拔变化

地方性分异规律:

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导致

(2)山地自然带与雪线

(1)基带:

与同纬度的地带性自然带相同。

图中自然带1即为基带,反映当地的纬度、气候、植被等。

(2)自然带的海拔高度:

由热量决定,影响因素是山体所在纬度和坡向。

如图中A坡可能为阳坡,B坡为阴坡。

(3)雪线的高低:

影响因素有山体所在纬度、降水、坡向、季节等,主导因素是降水。

图中A坡为迎风坡,B坡为背风坡。

 

记忆:

①喜马拉雅山:

南坡雪线低,因为南坡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②天山:

北坡雪线低,因为北坡既是迎风坡,又是阴坡。

天山北坡受来自的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气流影响,降水较多。

③阿尔卑斯山:

北坡雪线低,因为北坡既是迎风坡,又是阴坡。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

伏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持续性的高温干旱。

因为此时锋面雨带已推移到黄河中下游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高”控制,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烈,气温高,蒸发旺盛。

夏秋季节的台风有利于缓解旱情。

4-5月:

华南雨季a

6-7月:

江淮雨季b

7-8月:

华北雨季c、东北雨季d、西

南雨季

夏季风实力弱的年份:

锋面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则南涝北旱。

夏季风实力强的年份:

锋面雨带快速推移到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北涝南旱。

 

2.洪涝灾害

气候:

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

地形:

中下游地势低洼,泄涝速度慢

水系、河道:

支流众多,下游入海口少,河道弯曲且被淤塞,泄洪不畅

2.流域洪涝灾害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塞,河床抬高;中游地区

围湖造田,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多发的原因

 

洪涝的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建设水利枢纽,建设分洪、蓄洪区;修筑河堤,疏浚河道;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退田还湖等。

非工程措施——建立监测预报警报系统,拟订应急对策方案等。

3.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

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最大,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

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

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2)应对全球变暖应采取的措施:

①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②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

③植树造林,保护植被④加强国际合作

 

◆“城市病”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主要的城市环境问题:

中心区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趋于恶化;房租地价

昂贵;就业比较困难;社会不太安定等。

逆城市化的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

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绿地减少。

解决措施:

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安排各类用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