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8223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9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docx

初中化学14单元测试3

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瓷碗破碎

B.

冰块融化

C.

木炭燃烧

D.

电灯发光

2.(1分)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H2

B.

H2O

C.

HCl

D.

NaCl

3.(1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是(  )

 

A.

雨水

B.

空气

C.

自来水

D.

氧气

4.(1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

B.

C.

D.

5.(1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

木炭

B.

铁丝

C.

酒精

D.

红磷

6.(1分)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

 

A.

单质

B.

分子

C.

原子

D.

元素

7.(1分)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H2O2

B.

O2

C.

O3

D.

O

8.(1分)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供给呼吸

B.

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

具有可燃性

D.

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9.(1分)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

 

A.

柳絮纷飞

B.

花香四溢

 

C.

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D.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10.(1分)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

水蒸发

B.

石蜡熔化

C.

干冰升华

D.

水通电分解

11.(1分)元素、原子、分子等概念之间有点联系和区别,下列的描述中正确的(  )

 

A.

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分子个数都保持不变

 

B.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

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D.

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却不能

12.(1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

 

A.

氢气的密度小﹣﹣可填充探空气球

B.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做保护气

 

C.

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D.

水通电能够分解﹣﹣河水可养鱼

13.(1分)化学实验即要求操作规范,更要保证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搅拌过滤器内液体可以加速过滤速度

 

B.

选用10mL量筒量取9mL水

 

C.

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D.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14.(1分)大蒜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大蒜新素(C6H10S3)是其有效成分之一.下列关于大蒜新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蒜新素是由C、H、S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大蒜新素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

 

C.

大蒜新素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硫原子构成的

 

D.

大蒜新素是由6个碳元素、10个氢元素和3个硫元素组成的

15.(1分)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里含有大量的硅酸钙(CaSiO3),硅酸钙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

+3

B.

+4

C.

+5

D.

﹣4

 

16.(1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氯元素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C.

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

D.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7.(1分)大连是个缺水的城市,西南大旱提醒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B.

水的污染与人类活动无关

 

C.

水分子保持着水的化学性质

D.

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18.(1分)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污染空气的三大有害气体的是(  )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氮

D.

一氧化碳

二..填空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空1分,共32分)

19.(7分)用符号和数字表示:

(1)2个氢原子  ;

(2)3个氮分子  ;(3)4个氢氧根离子  ;

(4)1个镁离子  ;(5)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6)氯化钠是由  和 构成的.

20.(5分)

(1)稀有气体可用来制成节日的霓虹灯,理由是  .

(2)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能  .

(3)空气按体积计算,占78%的气体是  .

(4)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是因为  ,

(5)澄清的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  .

21.(4分)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走过花圃闻到花香  .

(2)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100mL  .

(3)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有氧气生成,而水中加入二氧化锰则无氧气生成  .

(4)电解水可制得氧气和氢气,其反应的实质是  .

22.(1分)天然水中含量有许多杂质,将天然水变成最接近纯水的方法是 

 .

23.(4分)下图是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序号),其原子结构特点为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能形成  离子.

(2)写出F单质在B单质中燃烧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24.(11分)用符号表达式书写下列反应,并指出反应类型

(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  ,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3)碳在氧气中燃烧  ,  

(4)磷在空气中燃烧  ,  

(5)一种无色液体和黑色粉末混合制氧气  ,  .

 

三.简答题(本题共7个小题,共38分)

25.(2分)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少于

,试分析可能的原因(写出2条)  ; .

26.(3分)硫和铁分别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每个瓶中都装有少量的水,硫燃烧的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铁丝燃烧的盛氧气的集气瓶底少量水的作用是  .

27.(6分)①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  、

 、  .

②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如果想知道得到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我们可以用  来检验.

③请你举出一例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  .

28.(2分)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说出两条) 

 ;  .

29.(2分)取用液体药品时,标签要朝向手心,目的是  ;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药品时,视线应与液体  保持水平.

30.(10分)完成下列问题:

(1)鉴别氧气、空气和氮气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B、用一根燃着的木条C、用澄清的石灰水

(2)请用实验的方法证明食盐水是混合物 

 .

(3)浑浊的雨水可通过  的方法得到清水,如果得到的水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有  或  .

(4)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5)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的理论体积比为 ;正极产生的气体可用  检验,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 .

 

31.(13分)如图是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

(1)请指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

A、  ;B、  .

(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3)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下列七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向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②固定试管并加热③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④用一团棉花堵住试管口,并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⑤把导管移出水槽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⑦撤离酒精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③①④②⑥⑦⑤

C、①③④②⑥⑤⑦D、③①④②⑥⑤⑦

(4)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收集,回顾相关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  .

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气泡 _________ 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实验结束时,要先 

 ,再  ,目的是  .

(5)收集方法:

①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可以用  收集;

②由于氧气  ,可以用排水取气法收集.

(6)若用排气法收集,验满的方法是  .

 32.同温同压下,两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所含分子数目之比,水通电时产生氢气(H2)和氧气(02)试据此推断水的化学式。

 

四.计算题(本题1个小题,共12分)

33.(12分)人体缺少钙元素会影响健康,因此每日需摄入足够的钙.市场上某补钙剂的说明书如图所示,请仔细阅读,并进行计算.

(1)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 _________ ;

(2)碳酸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_________ ;

(3)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 ;

(4)按照说明书服用钙片时,每天能够补充的钙为多少毫克?

(5)每片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3.小明家种了一片麦子,经农科人员测定该片土壤需补充钾元素39Kg,氮元素42kg.请你帮小明算算至少需购买硝酸钾,硝酸铵各多少千克?

 

2012-201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瓷碗破碎

B.

冰块融化

C.

木炭燃烧

D.

电灯发光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2893072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瓷碗破碎、冰块融化、电灯发光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

解:

A、瓷碗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冰块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电灯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只要抓住关键点: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分)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H2

B.

H2O

C.

HCl

D.

NaCl

考点: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2893072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氧气是一种只有氧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属于单质,故A错误;

B、水是一种含有氢和氧两种元素且有氧元素的物质,则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氯化氢中含有氯氢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氯化钠是由金属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则属于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物的判断,学生应抓住氧化物概念的要点来判断,并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类别及相关概念.

 

3.(1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是(  )

 

A.

雨水

B.

空气

C.

自来水

D.

氧气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2893072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纯净物是指只由一种物质组成,而混合物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

解:

A、雨水中含有水、杂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自来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氧气指的是氧气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而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1分)(2013•通州区二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

B.

C.

D.

考点: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2893072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

解: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观察选项,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1分)(2013•怀柔区一模)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

木炭

B.

铁丝

C.

酒精

D.

红磷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2893072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木炭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B、铁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酒精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D、红磷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产生大量的白烟.

解答:

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白烟;

B、铁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白烟;

C、酒精在氧气中燃烧不能产生白烟;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白烟.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1分)(2012•江宁区二模)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

 

A.

单质

B.

分子

C.

原子

D.

元素

考点:

元素的概念.2893072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可知从人体内必需元素一般从无机盐中获取,则可知广告中的“碘”指的元素,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氟、钙、铁、锌”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故加碘食盐中的“碘”通常是指元素.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中的元素,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7.(1分)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H2O2

B.

O2

C.

O3

D.

O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2893072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由分子的概念可知,分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据此结合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A、表示过氧化氢分子,故A选项错误;

B、表示氧分子,故B选项正确;

C、表示臭氧分子,故C选项错误;

D、表示氧原子,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很简单,考查分子定义的理解应用,准确把握、理解分子的概念、掌握化学符号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8.(1分)(2010•河北)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供给呼吸

B.

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

具有可燃性

D.

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2893072

专题:

概念关系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根据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即可,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供给呼吸的性质,

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即可,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C、氧气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

D、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分析即可,空气中N2和O2的百分含量分别为:

78%和21%.

解答:

解:

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故正确,

B、氧气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氧气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故错误,

C、氧气有助燃性,但氧气本身不可以燃烧,故错误,

D、N2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比较简单,同学们需要注意一点,氧气具有的是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这点需要同学们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同学们想一下,若氧气有可燃性的话,那么我们在空气中点燃一根火柴,则空气就燃烧起来了,这是很荒谬的.

 

9.(1分)(2010•河北)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

 

A.

柳絮纷飞

B.

花香四溢

 

C.

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D.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2893072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

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解答:

解:

A、柳絮纷飞的意思是在风的作用下柳絮会到处飞扬,不能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

B、花香四溢说明了含有花香的分子中不断的运动;

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用一滴和1.67×1021个作比较,得出构成水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现象.

 

10.(1分)(2010•河南)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

水蒸发

B.

石蜡熔化

C.

干冰升华

D.

水通电分解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2893072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首先要明确只有化学变化中分子才可以再分.水蒸发、石蜡熔化、干冰升华等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

解:

A、水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改变.

B、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没有改变.

C、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没有改变.

D、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分子生成,如果有新分子生成就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

 

11.(1分)元素、原子、分子等概念之间有点联系和区别,下列的描述中正确的(  )

 

A.

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分子个数都保持不变

 

B.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

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D.

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却不能

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2893072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但是分子的个数不一定不变,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忽略化学变化前提就是错误的,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C、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D、分子、原子或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

解: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但是分子的个数不一定不变,故A错误;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如果不指明化学变化中直接说原子不能再分是错误的,故B错误;

C、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故C正确;

D、分子、离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对分子、原子及元素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能力.

 

12.(1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

 

A.

氢气的密度小﹣﹣可填充探空气球

B.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做保护气

 

C.

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D.

水通电能够分解﹣﹣河水可养鱼

考点:

常见气体的用途.2893072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氢气、稀有气体、氧气等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氢气的密度小,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故选项说法正确.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于焊接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D、河水中溶有少量的氧气,可用于养鱼;与水通电能够分解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1分)化学实验即要求操作规范,更要保证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搅拌过滤器内液体可以加速过滤速度

 

B.

选用10mL量筒量取9mL水

 

C.

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D.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2893072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搅拌过滤器内液体,不能加速过滤速度,容易不小心把滤纸捅破,导致滤液浑浊,故该操作错误.

B、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用10mL量筒量取9mL水稀硫酸,量筒选择合理,故该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该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故该操作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