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8232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docx

高18届德阳市第二次诊断化学试题

18届德阳二诊

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效应

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汽车排出大量尾气是形成酸雨最主要的原因

D.硅是“天宫二号”载人飞船上的太阳翼电池的材料

2.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M 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含有3 种官能团

B.lmol M 最多可与3mol NaOH 反应

C.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加成、聚合反应

D.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7g 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数为8NA

B.1.0L0.1mol/L NaAlO2 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2NA

C.1mol Na2O 和BaO2 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3NA

D.标准状况下,1L己烷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态产物分子数为

NA

4.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用pH计测得0.1mo/LNaA溶液的pH小于0.1mol/LNa2CO3溶液的pH

酸性:

HA>H2CO3

B

往黄色固体难溶物PbI2中加水,振荡,静置。

取上层清液,然后加入NaI固体,产生黄色沉淀

难溶物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C

向盛某盐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试管口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未变蓝

该盐中不含NH4+

D

将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氧化性:

H2O2>Fe3+(酸性条件)

A.AB.BC.CD.D

5.硼酸(H3BO3)为一元弱酸,H3BO3可以通过电解的方法制备。

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O-4e-=O2↑+4H+

C.[B(OH)4]-穿过阴膜进入产品室,Na+穿过阳膜进入阴极室

D.当电路中通过3mol电子时,可得到1molH3BO3

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四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

X与Y、Z、M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2倍,Y、Z相邻,M比X族序数大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的半径:

Y>X

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Z>M

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

M>Y

D.X、Z、M可形成的分子有:

ZX2、MX2等

7.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0.1mol/L的氨水中逐滴滴加0.1mol/L的盐酸,溶液中pH与pOH[pOH=-lgc(OH-)]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

(pH+pOH)>2a

B.N点溶液加水稀释,

增大

C.M、N两点的溶液中:

[cM(NH4+)-cN(C1-)]<[cM(Cl-)-cN(NH4+)]

D.线段MN上各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不是Q点

8.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氢、氧、硫、氮,还有极少量的磷、砷、锗、镓、铟等元素,燃煤产生CxHy、SO2等大气污染物,煤的气化是高效、清洁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之一。

回答下列问题:

(1)锗是第四周期第ⅣA族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煤的气化获得的水煤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合成绿色燃料甲醇。

已知:

H2O(l)=H2O(g)△H1=+44.0kJ/mol

CO2(g)+H2(g)=CO(g)+H2O(l)△H2=-3.0kJ/mol

CO2(g)+3H2(g)=CH3OH(g)+H2O(g)△H3=-58.7kJ/mol

写出由CO与H2制备CH3OH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醇和CO2可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CH3OCOOCH3,简称DMC):

2CH3OH(g)+CO2(g)

CH3OCOOCH3(g)+H2O(g)ΔH4<0

①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

A.v正(CH3OH)=2v逆(H2O)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C.容器内压强不变D.CH3OH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③一定条件下分别向甲、乙丙个恒容密团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初始物质发生该反应,各容器中温度、反应物的起始量如下表,反应过程中DMC的物质的量依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容器

容积(L)

0.5

0.5

V

温度(℃)

T1

T2

T1

起始量

1molCO2(g)2molCH3OH(g)

1molDMC(g)1molH2O(g)

2molCO2(g)2molCH3OH(g)

甲容器中,在5-15min中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_________。

乙容器中,若平衡时n(CO2)=0.2mol,则T1________T2(填“>”“<"或”=”)。

甲、丙两容器的反应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

甲________丙(填“>”“<"或”=”)。

(4)一定温度下,用水吸收SO2气体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__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若得到pH=4的H2SO3溶液,试计算溶液中

=____________。

SO2可用足量小苏打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该温度下,H2SO3的电离常数:

K1=4.5×10-2,K2=2.5×10-7,H2CO3的电离常数K1=8.4×10-7,K2=1.2×10-10)

9.

工业上以Ni的氧化物作催化剂,将丙烯胺氧化制得丙烯腈(CH2=CHCN),然后以H3PO4-K3PO4等作为电解质溶液,控制pH在85-90范围内,电解丙烯腈制己二腈、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4CH2=CHCN+2H2O

O2↑+2NC(CH2)4CN

(1)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所涉及的元素中,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O43-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CH2=CHCN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NC(CH2)4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K3PO4是离子晶体,写出其主要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写出2条即可)。

(5)该电解总化学方程式中各元素组成的下列物质中,存在分子内氢健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NH3B.H2O2C.

D.

(6)金刚石的晶胞结构如右图。

该晶胞中C原子数为_____________,若金刚石晶胞的密度是d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金刚石晶胞中两个碳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____。

(用含d、NA的式子表示,只需要列出表达式即可)

10.亚硝酰氯(ClNO)常用于合成洗涤剂、触媒及用作中间体,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用Cl2与NO制备ClNO并测定其纯度,进行如下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查阅资料:

亚硝酰氯(ClNO)的熔点为-64.5℃、沸点为-5.5℃,气态呈黄色,液态时呈红褐色,遇水易反应生成一种氢化物和两种氮的常见氧化物,其中一种呈红棕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Cl2的制备:

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

(1)该方法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标号)为Cl2发生装置,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2)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氯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

a→____→i→h(按气流方向填小写字母标号)。

Ⅱ.亚硝酰氯(ClNO)的制备、实验室可用下图装置制备亚硝酰氯(ClNO):

(3)实验室也可用B装置制备NO,与之相比X装置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先____________,然后依次装入药品、打开k2、再打开__________(填“k1”或“k3”),通入一段时间气体,其目的是为了排尽三颈烧瓶中的空气,防止NO、ClNO变质。

接下来,两种气体在Z中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亚硝酰氯(ClNO)纯度的测定:

将所得亚硝酰氯(ClNO)产品13.10g溶于水,配制成250mL溶液;取出25.00mL,以K2CrO4溶液为指示剂,用0.8mol·L-1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2.50mL。

(已知:

AgCrO4为砖红色固体)

(5)亚硝酰氯(ClNO)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亚硝酰氯(ClN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氧化钴(Co2O3)粉体材料在工业、电子、电讯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某铜钴矿石主要含有CoO(OH)、CoCO3、Cu2(OH)2CO3和SiO2,其中还含有一定量的Fe2O3、MgO和CaO等。

由该矿石制备Co2O3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浸泡”过程中,CoO(OH)可转化为CoSO4,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2CoO(OH)+2H2SO4+_______=CoSO4+_______+_______

(2)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向“沉铜”后的滤液中加入NaClO3溶液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上述流程中固、液分离均采用过滤操作,则共有________________处使用该操作。

(4)根据图1、图2分析:

①矿石粉末浸泡的适宜条件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2中铜、钴浸出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oC2O4·2H2O在空气中高温煅烧得到Co2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LiCoO2可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且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隔膜只允许Li+通过,电池反应式为:

LixC6+Li1-xCoO2

C6+LiCoO2

①放电时,Li+移动的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左”或“右”)

②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有机化合物P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

完成下列填空:

(1)化合物B中的含氧官能团为___________,反应⑤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试剂和反应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先后次序不能颠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化合物C满足下列条件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①含苯环结构,能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

②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③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6)已知RCN

RCOOH

请以

、CH2=CH2为原料合成有机化合物

,写出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A.淀粉溶液是胶体,可用丁达尔效应检验,故A正确;B.食用花生油为油脂含-COOC-,鸡蛋清的成分为蛋白质含-CONH-,二者均可发生水解反应,故B正确;C.汽车排放的尾气主要成分是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氮氧化物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硝酸,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故C错误;D.硅是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常用作制造太阳翼电池的材料,故D正确;故选C。

2.B

【解析】A.分子中含有羧基、碳碳双键、羟基3 种官能团,故A正确;B.M中的羧基和酚羟基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lmol M 最多可与2mol NaOH 反应,故B错误;C.含有羟基和羧基,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故C正确;D.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掌握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B,羟基只有与苯环直接相连时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醇羟基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3.A

【解析】A.17g甲基(-14CH3)的物质的量为

=1mol,1mol该甲基中含有8mol中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NA,故A正确;B.1.0L0.1mol/L NaAlO2 溶液中还含有大量的水,水分子中也含有O原子,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0.2NA,故B错误;C、1mol Na2O和BaO2 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离子和过氧根离子共1mol, Na2O和BaO2 的物质的量未知,无法计算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D、由于标准状况下,己烷是液态,故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故选A。

4.B

【解析】A.测定盐溶液的pH,可比较对应酸的酸性,Na2CO3溶液的pH大,对应酸的酸性更弱,则酸性:

HA>HCO3-,故A错误;B.往黄色固体难溶物PbI2加水中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NaI固体产生黄色沉淀,说明实现了沉淀的生成,证明上层清液中存在铅离子,说明PbI2存在沉淀的溶解平衡,故B正确;C.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需要加热才生成氨气,故C错误;D.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该实验不能排除硝酸根离子的影响,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本题的易错点为A,碳酸钠水解主要生成碳酸氢钠,实验只能证明酸性:

HA>HCO3-,不能证明酸性:

HA>H2CO3。

5.D

【解析】A.与a极相连的石墨所处的区域为阳极室,则a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故A正确;B.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水失去电子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

2H2O-4e-=O2↑+4H+↑,故B正确;C.在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运动,阳离子向阴极运动,因此[B(OH)4]-穿过阴膜进入产品室,Na+穿过阳膜进入阴极室,故C正确;D.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2H2O-4e-=O2↑+4H+,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水得到电子生成氢气,2H2O+2e-=H2↑+2OH―,[B(OH)4]-穿过阴膜进入产品室,与氢离子反应生成H3BO3,[B(OH)4]-+H+=H3BO3+H2O,当电路中通过3mol电子时,生成3mol氢离子,可得到3molH3BO3,故D错误;故选D。

6.C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四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

X与Y、Z、M位于相邻周期,则Y、Z、M为同一周期元素;假设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2倍,Z最外层电子数是4,Z为Si元素;Y、Z相邻,Y为Al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3,M比X族序数大1,M最外层电子数是x+1,则x+(x+1)+4+3=20,解得x=6,则X为O元素,M为Cl元素。

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简单离子的半径:

Y<X,故A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Z<M,故B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酸性:

M>Y,故C正确;D.SiO2属于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故D错误;故选C。

7.D

【解析】A.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Q点=a时,溶液为中性,Kw=c(H+)c(OH-)=10-2a,因此M点,(pH+pOH)=2a,故A错误;B.N点pH<pOH,c(H+)>c(OH-),溶液中溶质为NH4Cl和HCl,稀释时c(H+)减小,c(OH-)增大,由于Ka=

不变,则

减小,故B错误;C.溶液遵循电荷守恒,不显电性,则M、N两点所示的溶液中均存在c(NH4+)+c(H+)=c(OH-)+c(Cl-),则[cN(NH4+)-cN(C1-)]=cN(OH-)-cN(H+),[cM(Cl-)-cM(NH4+)]=cM(H+)-cM(OH-),由于M、N点的pHM=pOHN,因此cN(OH-)=cM(H+),cN(H+)=cM(OH-),则[cN(NH4+)-cN(C1-)]=[cM(Cl-)-cM(NH4+)],即[cM(NH4+)-cN(C1-)]=[cM(Cl-)-cN(NH4+)],故C错误;D.Q点pH=pOH=a时,溶液为中性,溶质为NH4Cl、一水合氨,在Q点之后存在氯化铵溶液,铵根离子浓度最大,水解程度最大,对水的电离的促进程度最大,因此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不是Q点,故D正确;故选D。

8.

CO(g)+2H2(g)=CH3OH(g)ΔH=-99.7kJ·mol-1

AC0.05mol·L-l·min-1>>向左400HCO3-+SO2=HSO3-+CO2

【解析】

(1)锗是第四周期第ⅣA族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2)已知:

①H2O(l)=H2O(g)△H1=+44.0kJ/mol,②CO2(g)+H2(g)=CO(g)+H2O(l)△H2=-3.0kJ/mol,③CO2(g)+3H2(g)=CH3OH(g)+H2O(g)△H3=-58.7kJ/mol,根据盖斯定律计算③-①-②得到CO与H2生成CH3OH气体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g)+2H2(g)=CH3OH(g)△H=-99.7kJ•mol-1,故答案为:

CO(g)+2H2(g)=CH3OH(g)△H=-99.7 kJ•mol-1;

(3)2CH3OH(g)+CO2(g)

CH3OCOOCH3(g)+H2O(g)ΔH4<0。

①化学平衡常数等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比上反应物浓度幂之积,K=

,故答案为:

K=

②A.v正(CH3OH)=2v逆(H2O),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B.容器的体积不变,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C.反应恰好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容器内压强不变,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D.CH3OH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反应前加入的物质的量有关,平衡时CH3OCOOCH3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保持不变,也可能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故选AC;

③甲容器中,在5-15min中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v(DMC)=

=

=0.05mol·L-l·min-1;根据表格数据,n(CO2)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因此是降温的结果,因此T1>T2;甲、丙两容器相比,丙中加入了二氧化碳,平衡正向移动,但二氧化碳的转化率降低,即平衡时CO2的转化率:

甲>丙,故答案为:

0.05mol·L-l·min-1;>;>;

(4)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生成氢离子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从而抑制水电离,即水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

=400;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可知,亚硫酸氢根离子的酸性小于碳酸,SO2可用足量小苏打溶液吸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亚硫酸氢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SO2=HSO3-+CO2,故答案为:

向左;400;HCO3-+SO2=HSO3-+CO2。

9.1s22s22p63s23p63d84s2H

cm

【解析】

(1)Ni为2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在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4CH2=CHCN+2H2O

O2↑+2NC(CH2)4CN,涉及的元素有C、H、O、N,元素的非金属越强,电负性数值越大,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H

1s22s22p63s23p63d84s2;H

(2)PO43-中的P原子与4个原子相连,没有孤对电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CH2=CHCN的结构可以改写为CH2=CHC≡N,其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sp、sp2,故答案为:

正四面体;sp、sp2;

(3)单键为σ键,双键为1个σ键和1个π键,三键为1个σ键和2个π键,NC(CH2)4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5∶4,故答案为:

15∶4;

(4)K3PO4是离子晶体,主要物理性质有熔融时能导电、熔点较高、硬度较大、易溶于水,故答案为:

熔融时能导电、熔点较高、硬度较大、易溶于水等;

(5)A.NH3存在分子间氢键,错误;B.H2O2存在分子间氢键,错误;C.

中羟基和醛基距离较近,容易形成分子内氢键,正确;D.

中羟基和醛基距离较远,容易形成分子间氢键,错误;故选C;

(6)根据金刚石的晶胞结构图,该晶胞中C原子数为8×

+6×

+4=8;设晶胞的边长为x,则dg·cm-3=

,解得x=

cm,金刚石晶胞中两个碳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体对角线的

,因此金刚石晶胞中两个碳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故答案为:

8;

cm。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与性质,涉及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杂化轨道理论等。

本题的易错点为(5),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官能团的距离要比较小,常见的官能团有氨基、羧基、羟基、醛基等。

10.C2:

1f→g→e→d→c→b排除装置内空气的干扰;可以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k3出现红褐色液体2ClNO+H2O=2H++2Cl-+NO↑+NO2↑90.0%

【解析】Ⅰ.

(1)实验室制备氯气是加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混合物,应该选择上图中的C为Cl2发生装置,反应的方程式为MnO2+4HCl

MnCl2+Cl2↑+2H2O,反应中二氧化锰是氧化剂,氯化氢是还原剂,参与反应的氯化氢只有一半被氧化,被氧化的氯化氢与被还原的二氧化锰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故答案为:

C;2:

1;

(2)制得的氯气中往往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需要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再用浓硫酸干燥,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氯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

a→f→g→e→d→c→b→i→h,故答案为:

f→g→e→d→c→b;

Ⅱ.(3)实验室也可用B装置制备NO,与之相比X装置无需排除发生装置内空气的干扰,可以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故答案为:

无需排除装置内空气的干扰;可以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4)涉及气体的反应,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