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831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docx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总结

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我是来自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的欧阳国亮老师。

和大家一样,我是一名一线的高中历史老师。

2003年9月我来到广州教书后,连续十年从事高三毕业班的历史教学。

高中推行新课改以来,为了改变传统的高三历史"满堂灌"复习教学模式,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导学案运用于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收到了较好的复习效果。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这一课题。

导学案是新课改的产物,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栽体变革的革命性标志。

"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路标"等,这些都是一线中小学教师诠释导学案作用时的比喻词语,我更愿意通过字面将它解读为:

指导学生课堂使用的学习方案。

传统课堂四大载体(教案、笔记、作业和试卷),使"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很难得到贯彻。

导学案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试卷功能于一体,不仅全面承载了学生学习、练习与检测的全部内容,更重要的是导学案这一新型载体的出现,使得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发展成为可能。

导学案是什么?

什么是高三历史复习导学案?

怎样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复习导学案?

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复习导学案有什么效果?

这是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学一直在不断探究的问题,《高三历史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这一课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科学有益的探索。

接下来我们将从"导学案的概念、特点与编制流程"、"怎样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怎样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导学案的成效"等四个方面和大家一起研讨本课题。

1.导学案的概念、特点与编制流程是什么?

2.怎样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3.怎样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

4.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导学案有什么成效?

一导学案的概念、特点与编制流程

1导学案的概念

"导",是教师指导、引导;"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

概言之,"导学案"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问题为中心,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高三历史复习导学案就是以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新课标教材和历史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遵循“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练为主线”的复习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问题为中心,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导学案与教案是不同的。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设计的,其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学生的“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它以学生为中心。

教案是教师自己为上课准备的教学方案,是教师教学的“剧本”。

教案的重点是突出“教”,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设计的,它以教师为中心。

概括起来说,导学案既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还是学生学习检测的“练案”,它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导航仪”。

因此,导学案是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相吻合的。

2导学案的特点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如下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古人说:

“学者先要会疑”,编制导学案要以问题为导向,做到知识问题化;设计问题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做到问题层次化。

新课改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能力,运用问题探究组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

好的问题,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深度,给学生增长智慧,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

因此,以问题探究作为编制导学案的主线,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有其重要意义。

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一个最重要特点。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导学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要将本单元、本专题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导学案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一般需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

“基础”是立足教材,突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全面”是全面覆盖本节课、本单元所涉及的知识点;“系统”是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形成网络。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导学案的一个重要内容。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阅读能力是各种能力形成的基础。

从广东新高考来看,通过阅读新情境、新材料并善于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是广东新高考试题的主要特点,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决胜历史高考的需要。

导学案印好后,教师一般要提前1——2 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初次阅读教材,教师为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提供一系列可读性强、贴近现实生活的新材料,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能力。

通过阅读,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中主动的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形成自己的历史知识。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所以在导学案中设计了反馈练习这一环节。

反馈练习是让学生独立地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不仅能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能力。

3编制导学案的流程

编制导学案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精心备课的过程;是教师深入研究教材、考试大纲、高考试题、各种复习资料及班级学生实际的过程。

因此,导学案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备课组内各个教师上课的共同纲领,它需要备课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

一个好的导学案的形成,应该通过六个步骤来打造完成。

(1).个备导学案编制的前提是有效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第一步是个人研究。

高三年级的历史教师之间学期初要分好工,明确本学期要编制哪些单元和哪些课时的导学案,确定主备人。

每一位主备人必须设计好个人主备的导学案初稿,以保证集体备课的意义。

一般要提前一个星期准备下周导学案。

先由主备人写出导学案的初稿(最好有说课稿)。

在形成的带有个人教学思想的个案基础上,集体备课有了生命的根基。

(2).集备导学案编制的第二步是集体研讨。

在集备时,先由主备人主讲,说明自己设计的思路:

即课标、考纲要求、内容、学情分析、学法、习题设置等,并按照导学案顺序,对导学案内容进行说明,让每个教师都理解导学案内容的目的与联系、使用中的处理方式、应注意的问题、可能的生成性问题等,在备课组内进行针对性的讨论。

整个备课组进行讨论、集体认同通过后,主备人最后综合集体意见,修订导学案。

(3).主备人修订主备人将集体备课时组内老师提出的合理的修改意见落实到导学案上,再制定出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科学实用的导学案共案,形成正式印刷的导学案,同时编制出参考答案。

(4).备长审定主备人将修改后的正式导学案,交备长审批,备长要从导学案的内容到形式认真把关。

当然,在集体共用的导学案形成之后,组内的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情、自己的教学风格等,对导学案共案再一次备课调整,形成集大家之所长又有自己个性的、能发挥自己与所教学生特长的导学案。

(5).课后反馈课堂实施导学案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和教学智慧及时地记录下来,同一备课组的教师认真把自己上课的得与失总结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作为下一轮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促进导学案的编写不断完善。

(6).整理成册对于学生而言,导学案整理成册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教师会将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能力点呈现在导学案中,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今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于教师而言,导学案将会是一份很宝贵的教学资源,每个年级每个备课组坚持编制导学案,经过1——3年一个教学轮回后,全科组老师可以互相借鉴,教学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二怎样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一)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编制的原则与基本格式

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编制的原则

精心编制导学案是实施高效复习课堂的重要依托和平台,我们认为,在编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时应坚持“三化”原则。

(1)单元化。

具体而言,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仍是单元复习,其要求是紧扣考纲和课标,根据教材单元顺序,循序渐进地复习。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复习不是高一、高二讲新课时对每课知识的简单重复,应着重在揭示单元历史的阶段特征、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探讨单元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上多下功夫,使单元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这是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极为重要的一环,相对于第二轮的专题复习而言,它是基础。

基础打不好,就无综合可言。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单元安排具有相对独立性,要把每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及时梳理知识,进行单元整合。

因此,我们在编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时,以考纲和课标为依据,坚持按每个单元编制一个导学案,导学案的内容要求覆盖单元的所有考点,确保学生形成完整的单元考点知识体系。

(2)问题化。

问题是复习活动的开端,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深入学习的起点。

我们在编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时,坚持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

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仅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在编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时,我们在“预设问题”这一环节上,坚持做到“三要”:

一要有目标。

问题必须根据考纲和课标,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设计;二要有梯度。

设计问题应由浅入深,由表象到本质,层层推进。

同时问题要从整个单元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有梯度的单元知识系列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要开放。

开放性问题就是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近几年来,广东省文综形式下的高考历史问答题中经常出现开放性设问,答题时只要考生言之有理,都可以给分。

(3)主体化。

主体化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运用导学案教学就是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锻炼学生在学中思、思中学的学习方法。

并且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作为一个引导学习的指挥官。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2.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编制的基本格式与设计意图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的编写没有固定模式,但要有一个基本的框架。

下面以人教版必修Ⅱ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例,谈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编制的基本格式与设计意图。

(1)高考导航,单元导读。

本单元这一格式设计如下(打开一轮复习附件1)

我设计这一格式的意图是:

“高考导航”是将本单元的考点和课标要求,明确告诉学生,使学生知道考试说明和课标的具体要求,确保高考复习方向的正确性,少走弯路,提高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效率,为构建高效复习课堂奠定基础。

“单元概述”就是高屋建瓴,提纲挈领,俯察单元全貌,向学生阐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宏观把握单元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规律。

“基本观点”是对单元知识的升华理解,发挥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

“复习指导”是导学案的灵魂,主要包括本专题知识的线索指导和重点关注的问题等。

复习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复习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

(2)自主学习,梳理“三基”。

这一格式我们设计了如下2个表格(打开一轮复习附件2)

我设计这一格式的意图是:

自主学习就是要求学生课前按照老师预设的问题进行自学;梳理“三基”包括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这是导学案的核心,是对考纲涉及的知识和能力考查的细化。

教师编制高三历史一轮导学案要综合各版本教材的主干知识,对较容易记忆的内容通过考点填空的形式进行梳理,在梳理时注意知识的条理性,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绘制本考点知识框图的形式,将分散的考点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本单元完整的考点知识体系。

2个表格分别瞄准2个考点,引导学生梳理基础知识,突出学习重点,把握主干知识,既为学生掌握本单元的考点知识搭建了学习平台,又为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完善知识体系创造了条件。

(3)重点问题,合作探究。

本单元笔者设计了如下4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1:

简述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失败原因及影响。

问题探究2:

简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主要表现及影响。

问题探究3:

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分析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问题探究4:

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表现与影响。

我设计这一格式的意图是:

编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时,对老师预设的问题要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领会高考命题趋势。

本单元4个问题设计是有梯度的,它们所涉及的知识既有基础性的知识,也有理解性的、规律性的知识,适合不同层次学生解答。

“问题探究1”和“问题探究2”,学生依据课本知识基本上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但依据课本对高三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因为课本上的内容比较简略,有些问题甚至在课本找不到答案。

比如“问题探究3”和“问题探究4”所涉及的答案,在课本上是直接找不到答案的,而这些“挑战性的问题”往往更能激发高三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练习,及时讲评。

广东省文综形式下的历史高考试题共有12个选择题、2个问答题。

我们在编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时,每单元按高考的题型、题量设计课堂练习题,即每单元设计12个选择题、2个问答题。

课堂练习要用一节课时间(40分钟)让学生进行限时训练,老师对课堂练习题及时进行讲评、反馈。

我设计这一格式的意图是:

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就要针对高考,训练题在题型、题量和试题能力要求上都应与高考试题基本“吻合”。

从知识的掌握来说,一轮复习必须从基本的知识练起。

如果操之过急,一开始便做大题难题,势必造成一些同学的畏惧和厌学心理。

一轮单元复习训练的原则是扎扎实实地搞好量的积累,为高三第二轮复习质的飞跃铺平道路。

第一轮单元的训练题设计,要回避纯粹的“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尽量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讲评是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练习和考试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次练习和考试后由试卷反映出的学生复习中的得与失、成绩与不足,要通过总结讲评来解决。

只有通过及时的讲评、全面的总结、科学的分析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知识的缺陷,巩固其基础知识,以期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与技巧,从而提高复习的质量。

(二)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的使用

文综形式下的高三历史教学每周一般只有4节课,由于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每周一定要完成一个单元的复习任务。

如何充分运用这4节课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近年来,我们在使用导学案进行复习教学时,每周坚持按照“第1节“自学展示课”、第2节“问题探究课”、第3节“课堂练习课”、第4节“练习讲评课”来组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具体做法是:

1.第1节“自学展示课”突出“三基” 

预习是高三第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导学案编好后,我们在每周周末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借助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导学案中老师预设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尝试自己初步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部分任务——梳理“三基”,构建本单元的基础知识体系。

在本单元复习中,我们先让学生在预习时填写好老师设计的2个表格,让学生自己填表构建本单元的基础知识体系。

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自学展示课中解决。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发展趋势、原因及影响”(观看视频1)。

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及时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补充学生在展示中的“不足”。

展示是新课改的精髓,要提高高三课堂复习效率,教师要高度重视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

因为高中学生渴望了解自己的能力,渴望知道自己在班级所处的地位,渴望成为受老师同学欢迎的人。

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能有效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

指导学生进行展示活动,能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兴奋、愉快、充实的情绪体验,从而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让学生在展示中思维不断碰撞,知识不断完善。

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在展示中积累,能力在展示中形成,精彩在展示中呈现。

2.第2节“问题探究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倡导学生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开展探究学习。

在问题探究课上,我们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习,尤其要鼓励基础差的学生回答。

比如“问题探究1”和“问题探究2”是两个基础题,我们会让基础差的学生上台展示回答。

“问题探究3”和“问题探究4”两个探究题,综合性比较强,是本单元复习的难点。

对于难点问题,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充分讨论后,再让基础好的学生上台为全班学生讲解,教师适时点拨思路,阐释难点问题,从而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使学生获取的知识更进一步完善、迁移和提高。

(观看视频2)

3.第3节“课堂练习课”提升能力

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

导学案有项重要内容是“导练”,“导练”就是精心设计训练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按照高考的题型和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所以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复习,形成完整知识网络,还要有计划地将高考的各种技能训练贯穿在各个考点之中。

 “导练”要坚持“练在课堂”的原则,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限时笔答教师所编制的试题。

其目的是通过训练让学生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熟练技巧,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和提高解答高考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

4.第4节“练习讲评课”总结提高

练习课结束后,我将答卷分到各小组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交叉改卷,通过互相改卷,使学生了解同伴答题的思路、方法、亮点与不足,让学生在交叉改卷中受到启发,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交叉改卷结束后,教师要把练习题答卷再次收上来,统计做错题的人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练习讲评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个:

一是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二是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三是提炼概括——对知识、规律、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学科思维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在练习讲评课上,老师“讲”——既要讲所考查的知识点,又要讲容易出错的问题点,还要讲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老师“评”——既要评“不足”,又要评“闪光点”,还要评出信心。

总之,练习讲评课就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熟练技能、弥补缺漏、纠正错解、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能力。

三怎样编制与使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

由于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以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思想文明史三大模块为架构。

但从高考要求来看,近几年广东省《考试说明》中考点列举都是按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为顺序,体现通史体例;2010年以来的广东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都是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顺序排列,问答题每个大题的小问设计也基本上是按照这一顺序。

历史高考大纲和高考考题都突出了对“通史”的重视,因而,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构建通史知识体系、培养学生通史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如何才能使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堂效益最大化,这是师生面临的共同难题。

许多高三历史教师在二轮复习时往往依照 《考试说明》,循序渐进把高考考点重新再梳理一遍,结果造成课堂没有活力、学生没有动力、老师没有魅力的尴尬境地。

近年来,我们在进行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时,以编制和使用导学案为抓手,以专题通史的形式将课本上零散的知识串在一起,不要求过难过深,而要求视野要大,知识点要全,主干知识要突出,通过归纳、总结、深化、拔高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融会古今、贯通中外”的通史知识体系,收到了较好的复习效果。

(一)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的编制

我们认为,编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应坚持“三性”原则。

1.时序性时序性就是运用时间线索,帮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按一定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

注重时序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没有时间概念,历史无从谈起。

因此,帮助学生建立起时间概念,是二轮历史复习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历史时间观念的考查。

我们在编制二轮专题复习导学案时,按照高考考试说明重新整合课程内容,打通各模块之间的知识联系,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通史”,将散见于必修和选修模块之中的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相关内容整合成纵横联系、前后贯通、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在更高层次上使知识简约化、规律化和系统化。

2.比较性比较性就是通过对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发现本质,探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高考试题体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用发展、联系、比较、归纳的方法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阶段特征、因果关系、规律认知的掌握。

因此,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巧妙地运用比较法,精心设计比较内容,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历史现象,深刻地揭示历史规律,这是达到良好复习教学效果的捷径。

 

3.时政性时政性就是适应高考命题趋势,关注时政热点,并将其与历史知识相关的话题隐形引入复习中,增强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性。

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永远是高考文科综合命题的主旋律。

新课程背景下的广东省高考命题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强调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因此,在进行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时,既要注意从现实去追溯历史,说明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由来和演变;又要注意从历史的视角观察现实,以史为鉴,加深对重大现实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活学活用。

 

(二)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编制的基本格式、设计意图与使用方法

近年来,我们在编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时,以考纲为依据,按照“古代中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近代中外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现代中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大知识板块,每个知识板块下分成若干小而灵活的专题,每周完成一个专题的复习任务。

我们坚持按照下列基本格式编写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

①板块通览,宏观把握;②考点聚焦,专题特征;③主干知识,自主归纳;④每日一题,自主探究;⑤专题检测,提升能力。

下面我们以《近代中外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板块下的一个专题——《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例,谈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编制的基本格式、设计意图与使用方法。

1.板块通览,宏观把握

《近代中外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板块通览的设计如下:

打开二轮复习附件3;展示学生课前学生自主归纳的导学案内容

我们设计这一格式的意图是: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主要是以通史为体例(时间为线索),从宏观、中观、微观构建板块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结构应本着两个原则:

一是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侧重于中观;二是以学生的自主构建为主,老师指导为辅。

一般说来,宏观的结构具有博大复杂的特点,学生难以驾驭,很难独立完成,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近代中外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板块通览,按照中外近代史的“时间跨度”,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进行中外对比设计,其主要目的是从通史的角度展示人类历史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从宏观层面上强化学生的通史意识,提高学生综合政治、经济、思想等历史现象的能力。

使用方法:

在第一节“自学展示课”上,请一个这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