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8534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docx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docx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监测方法 

采样和检查原则

1、采样后应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h;若样品保存于0℃~4℃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2、不推荐医院常规开展灭菌物品的无菌检查,当流行病学调查怀疑医院感染事件与灭菌物品有关时,进行相应物品的无菌检查。

常规监督检查可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涉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3、可使用经验证的现场快速检测仪器进行环境、物体表面等微生物污染情况和医疗器材清洁度的监督筛查;也可用于医院清洗效果检查和清洗程序的评价和验证。

一、空气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

1、采样时间

Ⅰ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Ⅱ、Ⅲ、Ⅳ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检测方法

Ⅰ类环境可选择平板暴露法和空气采样器法,参照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

空气采样器法可选择六级撞击式空气采样器或其他经验证的空气采样器。

检测时将采样器置于室内中央0.8m~1.5m高度,按采样器使用说明书操作,每次采样时间不应超过30min。

房间大于10m2者,每增加10m2增设一个采样点。

 

 Ⅱ、Ⅲ、Ⅳ类环境采用平板暴露法:

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应距墙壁1m处。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Ф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Ⅱ类环境暴露15min,Ⅲ、Ⅳ类环境暴露5min)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将送检平皿置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3、结果计算

1平板暴露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

cfu/(皿·暴露时间)。

 空气采样器法计算公式:

空气中菌落总数(cfu/m3)=1000

L/minmin

采样时间()采样速率()

采样器各平皿菌落数之和(cfu)

.........(A.1)

 

二、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

1、采样时间

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消毒后采样。

清洁区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2、采样面积

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3、采样方法

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

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采样。

若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4、检测方法

把采样管充分振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5、结果计算

                             

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物体表面菌落总数(cfu/m2)=--------------------------------- 

采样面积(cm2)

 

 

三、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查方法

1、采样时间

采取手卫生后,在接触病人或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采样方法

将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

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

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2)计算。

若采样时手上有消毒剂残留,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3、检测方法

把采样管充分振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4、结果计算

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医务人员手菌落总数(cfu/m2)=--------------------------------- 

                                30×2

 

 

四、医疗器材检查方法

1、采样时间

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2、灭菌医疗器材的检查方法

可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如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和注射针等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无菌检查法》进行。

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器材,应在100级洁净实验室,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取全部表面或不少于100cm2;然后将除去手接触部分的棉拭子进行无菌检查。

牙科手机:

在100级洁净实验室,将每支手机分别置于含20mL~25mL采样液的无菌大试管(内径25mm)中,液面高度应大于4.0cm,于旋涡混合器上洗涤震荡30s以上,取洗脱液进行无菌检查。

3、消毒医疗器材的检查方法

可整件放入无菌试管的,用洗脱液浸没后震荡30s以上,取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cfu/件),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可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在100级超净工作台称取1g~10g样品,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进行洗脱,取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计数菌落数(cfu/g),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器材,在100级超净工作台,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然后将除去手接触部分的棉拭子进行洗脱,取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cfu/cm2),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4、消毒后内镜:

取清洗消毒后内镜,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并全量收集(可使用蠕动泵)送检。

将洗脱液充分混匀,取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cfu/件)。

将剩余洗脱液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滤膜(0.45μm)过滤浓缩,将滤膜接种于凝固的营养琼脂平板上(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置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当滤膜法不可计数时:

菌落总数(cfu/件)=m(cfu/平板)×50.................(A.4)式中:

m为两平行平板的平均菌落数。

当滤膜法可计数时:

菌落总数(cfu/件)=m(cfu/平板)+mf(cfu/滤膜).........(A.5)式中:

m为两平行平板的平均菌落数;mf为滤膜上菌落数。

 

五、消毒剂检查方法

1、消毒剂采样分库存消毒剂和使用中消毒液。

2、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检查方法

库存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应依照《消毒技术规范》或产品企业标准进行检测;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测定可用前述方法,也可使用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剂浓度试纸(卡)进行监测。

3、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检查方法

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0mL被检消毒液,加入9mL中和剂中混匀。

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中和,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和过氧化物消毒剂用含0.1%硫代硫酸钠中和剂,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用含0.3%吐温80和0.3%卵磷脂中和剂,醛类消毒剂用含0.3%甘氨酸中和剂,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可在中和剂中加入吐温80至3%;也可使用该消毒剂消毒效果检测的中和剂鉴定试验确定的中和剂。

用无菌吸管吸取一定稀释比例的中和后混合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72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消毒液染菌量(cfu/mL)=平均每皿菌落数×10×稀释倍数............................(A.6)

六、治疗用水检查方法

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按YY0572进行检测。

其他治疗用水参照相关标准执行。

(1)、试样应在收集后30分钟内进行检测,或立即放在1℃-5℃下储存,24小时内检测。

(2)、应采用倾注平板法细菌总数计数。

培养基应为胰蛋白酶大豆琼脂或等价物,35℃-37℃培养48小时,后若呈阴性可72小时后再检查。

也可采用膜过滤技术滤除500ml-1000ml水,并在R2A低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可在28℃-32℃下培养5天或更长时间。

 

七、紫外线灯检查方法

1、紫外线灯采样分库存紫外灯和使用中紫外线灯。

库存(新启用)紫外线灯辐射照度值检查依照GB19258进行。

2、使用中紫外线灯辐射照度值检查方法

仪器法:

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测定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的辐射照度值。

 指示卡法:

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置紫外灯下垂直距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min,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

3、注意事项:

紫外线辐照计必须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紫外线监测指示卡应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八、消毒器械检查方法

1、杀菌因子强度测定:

按《消毒技术规范》或企业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2、工作环境有害物浓度(强度)测定:

按《消毒技术规范》或相关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1、使用中的消毒剂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化学监测:

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1次。

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并做好有关记录。

3、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4、使用紫外线灯管和空气消毒机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30W普通石英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 ,每半年监测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0%;

5、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气管镜等)及其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

其合格标准为:

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细胞刷、切开刀、异物钳等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6、环境卫生学监测:

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普通病房每季度进行监测。

重点部门每月进行检测。

当怀疑医院感染与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及卫生学标准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