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8566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ocx

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

 

一、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超自然因素种类及来源······························4

(一)超自然因素的种类··················································4

1.女巫·····························································4

2.鬼魂·····························································5

3.异象·····························································5

(二)超自然因素的来源··················································5

1.政治上···························································5

2.思想上···························································6

3.文化上···························································6

二、《麦克白》中超自然因素的深层意义···································6

(一)女巫——“美丑难辨”的预言········································6

(二)鬼魂——“善恶角逐”的诅咒········································7

(三)异象——“真假重奏”的悲鸣········································8

1.血的异象·························································8

2.奇怪的敲门声·····················································9

3.变异现象·························································9

三、超自然因素在《麦克白》中的作用·····································9

(一)贯穿剧情的线索····················································9

1.谋杀邓肯·························································9

2.刺杀班柯························································10

3.血洗麦克德夫城堡················································10

(二)渲染恐怖的氛围···················································11

(三)营造强烈的冲突···················································11

1.人物与环境的冲突················································11

2.人物内心的冲突··················································11

(四)刻画鲜明的形象···················································12

1.麦克白——精神分裂症者··········································12

2.麦克白夫人——魔鬼一样的皇后····································12

摘要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最后一部,也可能是其中最阴暗的一部。

在令人恐惧的氛围中莎士比亚着重描绘了麦克白因为野心的驱使从一个气势非凡的英雄沦为一个令人憎恶的暴君的过程,充分揭示了野心对社会和个人巨大的危害。

本文从《麦克白》中的超自然因素入手,分析超自然因素的种类,来源;挖掘剧中的超自然深层意义;论证超自然因素的作用,提高对莎翁艺术的赞赏,明确这一部悲剧的独特魅力。

关键字莎士比亚;悲剧;超自然因素;麦克白;

 

英文摘要关键词单独成页,初稿格式先不准备翻译。

谢谢,这一页先留在这里!

 

前言

《麦克白》与《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被并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剧中讲述了:

善良的民族英雄麦克白在女巫的语言和夫人的怂恿教唆下走上了谋杀邓肯、杀害班柯、血洗麦克德夫城堡的犯罪道路,最终沦为一个冷酷无情,令人憎恶的暴君的故事。

和其他三部悲剧相比较而言,《麦克白》的悲剧性尤其独特,可以说它是四大悲剧中最具有紧凑的结构,迅速的发展情节,感情最强烈,最摄人心魄的一部悲剧。

赫士列特曾在《莎士比亚戏剧人物论<麦克白>》中对四大悲剧进行比较时写到:

“《麦克白》在想象的狂放和剧情发展的迅速方面占先”。

[1]在莎士比亚笔下狂放的想象则具体体现在超自然因素的运用上。

所谓超自然就是指;“超出一切可能经验之上,不为人所感知、把握的事物,他们本身其实也是幻想产物,与远古的神话传说一样。

只不过它们离开了远古的背景,而与人的世界发生了联系,对人的世界产生影响”。

[2]《麦克白》中的超自然因素突出表现在女巫、鬼魂、异象等的运用上,是莎士比亚丰富想象力的直接参与。

超自然因素是“作家将自己的幻象化成具体可见的舞台形象,直接参与舞台表演,直接诉诸观众视觉,使之成为戏剧结构与戏剧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3]

当然莎士比亚在创作上将超自然因素介入悲剧,并不是要宣传迷信思想。

首先,他有意做到让这些超自然因素的特征符合当时的民间信仰,给读者和观众一种真实的感受让其信服。

其次,根据剧情的发展利用超自然因素渲染悲剧的氛围、营造悲剧的冲突、刻画悲剧人物形象,这些都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悲剧效果的需要。

莎士比亚以超凡的想象力对他们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创作工具,是莎翁戏剧的艺术技法与创作手法的一部分。

一、莎士比亚悲剧超自然因素的种类及来源

(一)超自然因素的种类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成份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现实中有具体的形态,她们有着呼风唤雨,预测未来的超自然能力,典型的是以女巫为代表;二是自然界中并不真实存在的事物,这里以鬼魂为例;三是借一些异常的自然现象预示人物命运和事件的发展方向。

1.女巫

在莎士比亚所有的戏剧中,《麦克白》中超自然因素的运用处于首要地位。

而关于女巫的描写就占了很大一部分。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巫崇奉黑暗的女神赫卡忒,她们是“魔鬼的走卒”、“神秘的幽冥的夜游的妖婆子”是邪恶势力的象征。

《麦克白》中,在阴霾笼罩雷电交加的荒原,三个女巫犹如幽灵般登场。

狸猫精、癞蛤蟆、怪鸟跟随她们的身后,三者简单的会面则完全笼罩在神秘恐怖的氛围中,她们四处游荡,干着血腥的勾当。

女巫的出现完全激起人们的好奇心,奠定的全剧的基调。

从班柯的口中得知她们有与地球人不一样的外貌:

面容枯瘦、服装怪诞、手指满是皱纹、嘴唇干枯、明明是女人却长着男性的胡须,她们是宇宙和社会之间反常的现象。

剧中三个女巫奉命在山洞布置沸釜的景象,将她们的邪恶表现的淋漓尽致,看过这部作品的读者无一不感到恐惧。

女巫,这个穷凶极恶的罪恶势力,在剧中与麦克白的命运紧密相联。

在女巫的蛊惑下,黑暗中的杀戮行动衔接的十分紧密,自此麦克白因为超其然从一个骁勇善战,人人拥戴的将军变成嗜血成魔,肆意杀戮的残暴君主。

2.鬼魂

鬼魂场景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也多次出现。

著名的就是《哈姆雷特》中的老国王的鬼魂描写。

借助夜晚守城的将士间接描述老国王的鬼魂的恐怖,然后刻画在凛冽的寒风中哈姆雷特与自己父亲鬼魂的见面。

第一幕第一场的露台边人鬼进行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对话。

鬼魂告诉哈姆雷特自己被兄弟设计陷害而惨死的经过,并且要求为自己报仇。

相比《哈姆雷特》中的发生在寂静的黑夜里的人鬼见面场景,《麦克白》里的人鬼同台是典型的“活见鬼”。

在筵席上麦克白大声斥责血淋淋坐在座位上的班柯鬼魂的场面让人触目惊心,同场的大臣们看到麦克白对着空空的座位胡言乱语,麦克白夫人极力掩饰着麦克白的神经错乱,这种剧情安排非常深刻而生动的刻画了人物内心的冲突与矛盾,直接而富有感染力。

3.异象

在莎士比亚的多数作品中都有关于异象的描写。

悲剧《裘力斯·凯撒》,勃鲁特斯准备谋反的时候,凯特斯说过:

“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像今晚这样一场从天上掉下火块的狂风暴雨”。

借“母狮在街道生产”、“坟墓裂开了口”、濒死者呻吟“、“鬼魂在街道悲号”等反常现象掩饰黑暗中的不光彩行动。

同样在悲剧《麦克白》中也有相似的场面,用反常的自然现象作为时局动荡的征兆,仁慈的国王的邓肯在被害的那晚借列诺克斯之口生动的描述了这些异象:

“强烈的暴风将烟囱吹下来、空中有哀哭和奇怪的死亡惨叫、可怕的声音语言纷争和混乱、黑暗中的凶鸟吵了一个漫长的夜晚、大地发热而战抖”。

这些异象也许不能直接在戏剧舞台上表现出来,但是诸多的反常现象往往都能表明天道失常,预示着社会的动荡和人物的变故,从而看作是人类因罪恶导致了灾难的象征。

有学者认为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天、人、神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三者中的哪一个环节遭到破坏在另一层面世界中必然引起异象”,[4]这才有了“地上有这么多的罪恶,天上自然有这么多灾异”的感慨。

(二)超自然因素的来源

在分析了超自然因素的种类之后,大多数人会疑惑这种超越自然的成份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呢?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政治上

《麦克白》的创作处于英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社会政局动荡不堪。

一方面伊丽莎白时期的盛世已经成为过去,封建势力与王权矛盾以及新兴资产阶级与王权的矛盾都异常的尖锐,新建的斯图亚特王朝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联盟开始解体;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的圈地运动,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人民群众与王权之间的矛盾日趋加剧,起义连续不断。

这时候的莎士比亚对于社会的黑暗和丑恶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超自然因素是“人文主义作家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批判”[5]的有力武器。

毕竟任何一种文学都需要做到源于现实又要反映现实,于是莎士比亚笔下超自然因素出现便有了政治基础。

2.思想上

对于超自然在悲剧中的运用,在王佐良先生看来都是“文艺复兴时代精神里中世纪思想的残余······这些观念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戏剧本身”。

[6]虽然中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人文主义思潮,但是因长期的封建统治和科学知识的匮乏,导致“巫术和其他超自然因素绝对存在”的观念根深蒂固在人们的思想中。

莎士比亚也不例外,非科学的自然观念绝对符合他那个时代的信仰。

3.文化上

莎士比亚从小就在基督教文化教育与熏陶中长大,也正是基于此影响了他的创作艺术。

黄龙在其《莎士比亚新传》中明确提出:

“最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莎士比亚,受时代历史文化的滋养,不可避免的使其作品沾染了浓厚的基督教文化气息”[7]的观点。

超自然成分的采用是莎士比亚创造性的产物,这与继承基督教文化的艺术精髓是分不开的。

在悲剧的创作时期,莎翁借女巫、鬼魂、反常异象对处于宗教观念急剧变化的欧洲注入了一些自己的注解。

二、《麦克白》中超自然因素的深层意义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被本·琼斯誉为“时代的灵魂”。

他的戏剧创作在取材旧作的基础上,用大量的超自然因素赋予新颖的、丰富的、深刻的内涵。

这就要求我们挖掘作品中超自然因素的深层意义。

(一)女巫——“美丑难辨”的预言

在荒凉而阴暗的荒原,雷电交加,雾霭沉沉现实中的一切都受到了邪恶的磨难与压抑。

女巫如幽灵般出场,“美即丑恶丑即美,翱翔毒雾妖云里”[8]这颠倒是非的唱词,诱人犯罪的邪恶势力是人性中丑恶部分的外化,人天性中的美丑是否悬于一线?

莎士比亚借女巫之口提出“美丑难辨”的荒诞真理,提出人性中的美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同样在《哈姆雷特》中伶人一角也唱出“人世间的哀乐变化无端”。

或许美好的事物会因为恶势力的诱惑转变为丑,而丑陋在还没有泯灭的正义下也可以复升为美,麦克白对美丑悖论也重复着阴郁而光明的感叹。

莎士比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从一开始就赋予了麦克白美丑难辨的形象:

勇敢、善良、忠诚的民族英雄是美好的,战地场上的血腥残杀却又与女巫残忍嗜血的天性不谋而合。

阴郁而阳光的日子暗示的是麦克白正处于非美即丑的转化过程,一来看作是反常的自然现象二来又有社会现实不正常的预示,战斗的残酷与胜利的喜悦开始自相矛盾,麦克白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前途未卜的麦克白此时内心是否在做着选择题?

我们不能猜测也无法猜测。

当女巫与麦克白相遇时,女巫用“葛莱密斯爵士”、“考特爵士”、“未来的君王”三个不同的称谓来祝福着麦克白,麦克白大吃一惊内心感到害怕,他被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野心吓坏了,当个人对权力的欲望与女巫的预言相互契合时变一下子就点燃了邪恶的火种。

一个对自己将来会当上国家君主的预兆深信不移的时候,罪恶便从阴暗的无意识领域跳入意识的层面,但凡谁也无法招架的住这无限美好的未来。

事情来的太顺利了,安格斯带来麦克白被册封为考特爵士的好消息,女巫的语言应验了,麦克白怎能不动心?

“两句话已经证实,这好比美妙的开场白,接下去就是帝王的戏了”,强烈的欲望燃烧着麦克白的内心,他要将未来的高贵和以后会享受到的欢愉和自己的妻子分享,他通过书信告诉妻子和女巫的美妙相遇,丑陋在一系列动作行为上赤裸裸的像世人昭示,麦克白走向不归路呃前奏已经拉响,他人性中的善的一部分便在女巫美丑难辨的预言中开始消逝,此时的他开始美丑不分了。

在女巫美丑难辨的语言笼罩下,剧中美丑相混的场面像一条表面平静实则暗潮汹涌的河流在流淌。

莎士比亚用一系列的语言暗示着我们:

“让人家瞧您像一朵纯洁的花朵,可是在花瓣底下却有着一条毒蛇潜伏”、“用最美妙的外表把人们的耳目欺骗,奸诈的心必须笼罩上虚伪的笑脸”、“差不多到了荷黑夜和白昼的交界,分别不出是昼是夜来”。

不管是麦克白从一个战功显赫的英雄变成残暴的嗜血者,还是麦克白夫人用坚决果敢和精神崩溃演绎着两种极端。

他们都遵循着既然用不义的事情开始,就需要用罪恶来巩固它的危险原则。

美丑完成转变已经不需要再去分辨了。

女巫这一超自然因素的描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作者匠心独具的体现,麦克白在女巫的欺骗与诱惑下最终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而代价却是永远失去内心的平静与生活的安宁,这样看来“真实即是欺骗,成功即是失败,得到即是失去。

所有的一切都涵盖于这一句“美即丑恶丑即美”中[9]。

(二)鬼魂——“善恶角逐”的诅咒

和女巫的大篇幅描写相比,描写班柯鬼魂的在戏中的第三幕和第四幕显得比较集中。

但是,对整个戏剧的发展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班柯的鬼魂在这场“善恶角逐”中犹如诅咒,使麦克白痛苦不堪近乎崩溃。

麦克白和班柯两人都得到了女巫的语言,然而对于班柯来说,他只是对女巫的的外表感到奇怪,并且对他们所说的话却能保持冷静,相反,麦克白却听得出神。

理智的告诉麦克白“魔鬼为了要陷害我们起见,往往故意向我们说真话,在小事情上取得我们的信任,然后在重要的关头,我们便会坠入他的圈套”。

毋庸置疑,班柯与麦克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班柯无疑是善良的,麦克白则是罪恶的体现,是他心中的罪恶使他变成了魔鬼。

但是,从某层意义上来说,是班柯的善良导致了麦克白的堕落。

我们不妨想麦克白所做的事情无非就是为了去践行女巫的语言,如果他一心相信所有的语言都会成为现实的话,那么班柯后代有可能真能够成为君王的。

这对于麦克白无疑成了心头病,麦克白在弑君之后俨然对班柯产生了怀疑,倘若自己做作的一切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自己背负的却是凶手杀人犯的罪名,谁又能真的大度到将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得来的继承权拱手让给别人呢?

何况班柯对王位不动摇的态度强烈的刺激了麦克白敏感的神经,是班柯道德上的伟大诅咒着麦克白,绝望不安的麦克白此时明白,只有除掉班柯和他的儿子,他才能消除顾虑。

麦克白收买刺客杀害班柯父子,当得知班柯儿子弗里恩斯逃脱,便再度陷入恐慌。

在筵席上,他看到班柯的鬼魂以血淋淋的样貌坐在他的座位边,语无伦次的言语将他的罪行行为暴露在自己的大臣面前,麦克白夫人提这就是诅咒,依旧持续的诅咒。

从心里层面上来说,班柯的鬼魂是麦克白心中恶念的具体外化,对于这种无言的诅咒着实令人发狂,纵使是早已沾满罪恶,内心的忧惧导致麦克白又一次脆弱。

班柯的鬼魂是深刻的诅咒,对于麦克白来说是弃善逐恶的结果,这诅咒让人生变得不再有任何意义,生存坏境变得荒诞与无聊,这诅咒让自己变成一个失去灵魂的空壳。

疯狂欲望追逐之后的孤独和悲怆让我们同情麦克白在这场角逐中所承受的一切。

善良被压制践踏,罪恶让一切化为乌有,不论是被摧残的满身疮痍的善还是充满喧哗和骚动的恶都同样震撼人心。

“正是麦克白自己心中的罪恶使他堕落成一个魔鬼”[10]剧中麦克白颠覆的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的和谐政治秩序和道德体系,他受到的是以班柯为代表的秩序体系拥护者的谴责与诅咒。

麦克白由善变恶时他首先打破的就是关于善的秩序,自身美的品质悲摧毁,善良被糟蹋,人类悲剧的实质变充满了强烈的时空感和立体感了。

(三)异象——“真假重奏”的悲鸣

《麦克白》中存在着两种极端的世界:

一个是真实的世界,一切都是有序的正常的,在这里生活着高贵的君主邓肯忠诚的臣子,麦克白也有着善良的本性,伟大的雄心壮志,屡建奇功是受万人敬重的民族英雄;另一种虚假的世界,因为无序反常的生活便有了饱受煎熬的麦克白夫妇。

麦克白徘徊于这两个世界中,真真假假的世界在交替着。

这种二重奏的方式发出了强有力的悲鸣,似一首挽歌让人无限悲凉。

正是反反复复在这两个世界穿梭驻足,剧中的异象让处于真实和虚幻边缘的麦克白夫妇痛苦不堪。

1.血的异象

谋杀邓肯的路上,麦克白看到了一把带血的匕首,看似不存在却又真实一般的情景,正式杀人的恶令使他看到了种种异象。

一时间分不清真假,此时即真又假的世界里才能看到的异象与人物内心的恐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为外在的阴森世界渲染了麦克白的恐惧与不安,日日夜夜筹划出来的谋杀怎么能因此停止,也许是受到异象的刺激让他在虚幻的世界里误认为钟声都是在招引他去干丧尽天良的谋杀。

一直保持着果断睿智的麦克白夫人,在剧中的最后一幕里,因为内心世界的罪恶感使她一闭眼看到的闻到的都是鲜血的异象,被噩梦折磨的麦克白夫人此时已经无法安然入睡。

虚幻世界的梦游让她无法洗去手上的鲜血,分不清真实与幻觉的。

竭力想洗去血迹的行为正是负罪感在作祟,以致于使麦克白夫人在虚幻的精神世界开始崩溃却最终在真实的世界里选择了自杀而获得解脱。

2.奇怪的敲门声

在杀害邓肯之后,麦克白的精神开始恍惚,神志混乱。

他仿佛听见有人在喊:

“不要再睡了!

麦克白已经杀害睡眠”恐怖的声音则正是来自于内心良知所处的虚假世界。

骤然响起的猛烈敲门声仿佛从半空中直贯下来,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犯倍感恐慌。

猛烈的敲门声吞噬者他们的心和灵魂,现实中的敲门声又犹如异象让处于对立世界的麦克白,一方面希望邓肯能够从死亡中惊醒过来另一方面对美梦的依附,他的内心汹涌着激流和风暴。

正犹如:

空谷巨响般把一种特别令人畏惧的性质和一种浓厚的庄严气氛投射在凶手身上的敲门声,让杀人凶手犹如惶恐失措而显得愈发阴森恐怖。

3.变异现象

在真实世界的罪恶犹如空中的幻景那样消散,真实世界里的政治秩序和道德体系被颠覆。

于是:

“烟囱被暴风吹下,空中充斥哀哭和死亡惨叫声”、“凶鸟吵了一夜”、”大地都发热而战抖起来”等的反常现象。

剧中还有很多的看人们无法理解的都被顺理成章的与自然世界,相对可怕的变异现象。

幻觉异象柔和在一起,还在做着困兽之斗得的麦克白在良心上无止境地煎熬,真假重奏的氛围中更具有现实的真实性,绝境中的他还能忍受这样的折磨多久?

三、超自然因素在《麦克白》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经常运用女巫、鬼魂、异象等超自然因素,超自然因素在《麦克白》整个戏剧的情节发展、气氛渲染、营造冲突、刻画人物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作品的有机要素。

(一)贯穿剧情的线索

在超自然因素的引导下读者按部进入剧本的故事情节中,所以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具体来看,在《哈姆雷特》中整个延宕的复仇悲剧就是在人鬼对话的时候开始的,而《麦克白》的英雄形象的最终颠覆也开始于主人公在荒原和三个女巫的相遇。

我们似乎不能把这些因素归结为左右人物行动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不可否认因为这些超自然因素的存在使情节和发展变得复杂,都应该肯定其价值。

1.谋杀邓肯

女巫的语言犹如一条线贯穿了麦克白悲剧命运的全部过程。

第一幕第三场中,三个女巫在荒原上对麦克白的第一次预言便是在为全剧埋下伏笔。

当麦克白在国家的危难之际,不畏强敌消灭了叛军首领麦克唐华德,并且一举打败靠叛徒考特爵士帮助的挪威国王统帅的侵略者。

正是功劳的超越寻常,使得邓肯将无限光荣的荣耀授予他时,都觉得一切报酬都无法抵偿他伟大的功绩。

女巫的前两个语言实现后,麦克白便开始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像我这样战功辉煌的英雄是绝对有资格和勇气夺取“王冠”的。

在他开始沉醉在“未来的君王”的美梦时,马克康却成了绊脚石,邓肯的决定使他野心膨胀,对权力的贪婪与欲望让他不得不选择用极端的方式“弑君”来完成女巫的使命。

麦克白把女巫的预言告诉自己的妻子,并在麦克白夫人的极力鼓动下,夫妇两人借邓肯来到自家城堡做客时,残忍的将其杀害,还及用心的将杀人的罪名嫁祸给逃走的王子马尔康身上,从而顺利的登上苏格兰国王的位置。

2.刺杀班柯

功成名就并没有带来胜利的喜悦,相反杀戮导致的恐惧与罪恶使麦克白原本就意志薄弱的神经变得不堪重负。

既然以不义的事情开始也就要用罪恶来巩固,班柯子孙成为君王的预言又一次成为了麦克白的心头大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麦克白再一次展开了刺杀行动,他让刺客去杀害班柯父子(班柯被杀,儿子弗里恩斯逃走)正是这样的结局,麦克白才会对宴会上只有他能看到的班柯的鬼魂极度恐惧,做贼心虚的心态暴露无遗,他被吓得魂不附体言语癫狂。

在这场戏中,让我们看到了麦克白的脆弱,班柯的鬼魂成了存在于麦克白内心深处的一种诅咒,挥之不去。

班柯鬼魂无疑是麦克白内心承受能力的最后一根稻草,伴着鬼魂的出现,又给麦克白罪恶行动的又一次契机,也是班柯鬼魂将麦克白推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3.血洗麦克德夫城堡

为了得到精神上的支撑,麦克白下定决心用最恶的方式知道我的最恶的结局,当他主动找寻到三个女巫时,女巫的预言一语道破麦克白的忧虑时“留心麦克德夫”、“没有一个妇人的所生的人可以伤害麦克白”、“麦克白永远不会被人打败,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树林会冲着他向邓西嫩高山移动”。

在自己处于万马齐喑的境况时女巫的预言也便有了柳暗花明的希望,在预言的鼓励下他消除了顾虑坚定了继续下去的决心,为了斩草除根血洗了麦克德夫的城堡,并且残忍杀害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儿子。

当麦克德夫和马尔康的军队在树枝的隐藏下从勃南森林向麦克白的城堡发动进攻时,麦克白开始动摇。

最后他得知麦克德夫是早产儿时才明白,女巫是用了模棱两可的预言糊弄了自己。

不难看出,从一开始麦克白受到女巫预言的迷惑,通过弑君完成命运的预言,从宴席上受到班柯鬼魂的困扰到主动寻求女王的预言的庇护。

从伟大走向灭亡,整个剧情都是随着诸多超自然因素的运用而发展着,麦克白的善良到邪恶的巨大转折如果没有受到超自然因素的影响则完全是不可能的。

《麦克白》一剧调动了一切超自然因素是推动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蛊惑力量。

(二)渲染恐怖的气氛

剧中通过渲染恐怖气氛进行预示,这种情况以在悲剧中出现超自然因素的场面为多。

对于女巫来说恐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