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8567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x

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第一部分武义县履坦镇旧城一期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现状概况与分析

第一节现状概况

第二节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第三节保护与更新对策

第四节发展前景分析

第二章总则

第一节规划原则、目标与规划范围

第二节设计理念

第三章保护、改造与发展规划

第一节旧城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结构与主题

第二节旧城区保护与改造范围划定

第三节建筑改建与地块开发模式

第四节历史建筑与街区风貌保护

第五节保护与利用政策建议

第四章土地使用规划

第五章功能结构规划

第一节功能布局

第二节空间结构

第六章景观形态规划

第七章人口与社会生活规划

第一节人口规划

第二节居住条件

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九章绿化系统与生态环境规划

第一节绿化系统

第二节生态环境

第十章市政与工程规划

第一节市政设施

第二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节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第十一章竖向规划

第一节平面定位与竖向标高

第二节建筑高度控制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与综合防治

第一节环境目标

第二节环保措施

第三节环卫设施

第四节消防规划

第五节防洪规划

第十三章古镇旅游开发

附: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第一章现状概况与分析

 

第一节现状概况

一、概述

履坦镇区位于武义县北部,地处武义江畔,东南与白洋街道接壤,西与壶山街道相邻,北与金华市交界,面积50.6平方公里。

辖31个村委会、52个自然村,人口1.39万。

镇政府驻地履坦,距县城6公里,是武义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后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更是县城北部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县城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镇区一期改造面积56.3公顷。

履坦镇三面环山,丘陵起伏,中间为盆地,地势平坦。

武义江从镇东缓缓流过,白鹭溪从镇中腹地蜿蜒曲折地流淌汇入武义江。

境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农业以水稻、蔬菜、水果、养殖业为主,产茶叶、蚕茧、珍珠。

是武义县主要产粮区之一。

地下蕴藏丰富的萤石和高龄土矿藏。

新开发的岗头工业区235.6公顷,现已初具规模,区内主要有电子、电动工具、制笔、机械、印刷、食品、建材等行业。

境内交通便利,金温铁路穿镇而过,并设有站场,金丽温高速公路从镇东穿境而过,并靠近邵宅互通口。

此外,随着城区的不断向北发展,温泉路、明招路(城市内环线、新上松线)、白洋大道都已和镇区衔接连通。

规划中的金武快速通道也将穿境而过。

二、用地现状

履坦镇现状用地由三个区块组成,分别是履坦镇区片、岗头工业园区、寺后村。

履坦镇旧城区处于履坦镇区片,包括履一、履二、履三村,总居住人口4058人。

本次旧城一期改造详细规划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履二、履三村,规划用地总面积56.3公顷。

本规划区总居住人口为2841人,本地区功能属性以居住为主。

在居住用地中,低层街巷房屋用地最多。

居住用地的现状结构也反映出本地区基本保留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居住房屋的事实。

从现状来看,商业设施用地多以临街浅纵深的线形布局为主,没有形成片状的成规模的商业用地,较有规模的商业设施主要集中在横街、联谊街及金武公路两侧,沿路交通较复杂,商业购物人流与道路机动车流交通之间存在矛盾,存在较大交通隐患。

另外区内有部分仓库,主要沿金武公路散状分布。

三、古街巷现状

履坦旧城区内主要道路有横街、金武公路、联谊街、申明街、湖角路、郭中路、履寺公路等,其中历史遗留的古街巷有:

1.申明街:

南北向贯穿履坦旧城区,经履一、履二、履三村,全长约1500米,明清时期最为兴旺,粮行、布店、茶坊、酒馆几乎都分布在此街。

当时门庭若市,呈现出繁华昌盛的景象。

现今还遗留大量的清代建筑和少量的明代建筑,履坦镇的古风、古建、古民俗、古文化都汇集在申明街上,如古街路面原为青石板装饰;位于申明街碧湖南段的古牌坊——女贞牌坊(现已被改造成住房);另外有一处明朝古坊——应宿坊(现已被拆除)。

还有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一处赌坊旧址尤存,已被改做幼儿园。

整条商业街只有横街到碧湖段还有少量商铺,用做小卖部、私人诊所等。

商业设施呈线状临街布置。

2.车门路(清)

3.湖角路(明)

4.后份路(明末清初)

5.前份路(明末清初)

6.郭中路(清后期)

7.碧湖巷

8.应宿巷

9.后墙弄

10.双湖巷

11.棋盘巷(明)

12.鸣龙巷

上述(2-12)古街巷虽有其历史文化,但由于岁月的变迁,多数遗迹已失去了其特有的气质,在此不做累述。

四、建筑现状:

本次规划研究范围内的居住建筑多为历史遗留房屋,建成时间多在80年以上,最早可至明朝时期,分布于申明街两侧,普遍面临着迫切的维护和更新要求,部分历史建筑虽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和文化价值,但由于建筑质量过于破旧,需要拆除。

如申明街碧湖至横街段,已有部分危房必需拆除。

此外,还存在着不少搭建简屋、牲棚等。

建筑质量差,极大地影响了古镇的建筑风貌,迫切需要改造或拆除。

从布局上来看,目前建筑质量较好的建筑物主要分布在金武公路西侧,多为砖房。

另外联谊街东侧碧湖以北地区也有少量砖房分布。

由于建筑建造年代不同建筑风格和质量也各不相同。

部分质量较好的90年代建筑还对保护建筑起不良影响,应加以整治。

五、水系现状:

履坦旧城区西侧有白鹭溪,东侧是武义江,区内有碧湖、后塘沿,水资源较丰富。

目前,作为内湖的碧湖、后塘沿水质较差,水草丛生,湖面基本已被荷叶所覆盖。

武义江岸留有两处古码头旧址,另有漂流码头一处,但设施简陋落后,不具规模。

 

第二节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履坦镇存在与中国大多数历史文化古镇一样的问题:

建筑年久失修,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混乱,生活环境低劣等。

除此之外,履坦镇从明清到今天的几百年中。

随世代的变迁走过了它的兴盛和没落,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履坦镇现存的人居环境也面临着种种矛盾。

先人苦心经营的人居环境已被人与自然的激烈冲突所替代。

具体阐述如下:

一、申明街功能内容单一,且互不联系,服务对象局限,缺乏吸引力。

现有的商业模式和街道形态已无法满足新的消费需求。

缺乏大型的可吸引人群消费娱乐的场所,也缺乏针对特定消费群体的专卖店。

同时因为交通等原因难以扩大其商业辐射范围。

以至其消费群体至今仍以购买力有限的周边居民为主体。

商业的不景气使自身发展能力降低,从而陷入不良循环之中。

申明街有其深厚的人文内容和特色的历史建筑,但目前的商业运作方面,面对的对象群体过于狭窄,有待在商业运作上开辟新的思路。

二、公共开敞空间系统不完善。

履坦镇缺少可供市民逗留交往的广场,绿地不足,空间形象杂乱,滨水岸线功能单一,缺乏个性。

申明街虽为公共开敝空间系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它只组织了街道西侧的浅层空间,并未影响到内部,未能综合其它要素以构成完整的空间系统,现有众多优秀的历史建筑也未能和丰富的空间环境相结合以形成完整形象。

也就导致了其对人们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欠缺长久的吸引力。

由于缺乏对武义江的整治与利用,古码头被弃置,岸线功能混乱单一,滨河绿地未被开发,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住宅环境不佳,基础服务设施配套欠完善,居住生活品质亟待提高。

由于建造时间长久,当年建造的木结构或混合结构的房屋久经风雨到现在已变得地基沉陷、墙体剥蚀、屋架松散,并且很多住户擅自对房屋布局的改变也影响了结构的安全,它们均须经过大修才可继续安全使用。

何况当年在建造时并无现在生活所必须的一些基础设施,如健全的上下水、卫生间、电力、燃气、通讯等,现在即使对房屋进行改造也十分困难。

另外,根据课题组对住户的访问,发现现在这里的居民大多经济条件欠佳,对房屋改造的巨大费用难以承受。

大部分街巷内部缺乏公共绿化空间,连停放非机动车的场地也不充足。

街巷居民的生活水准较当今应有的居住标准有较大的差距。

四、履坦镇的交通

履坦旧城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为一纵一横,即金武公路与横街,对外交通便捷。

但内部交通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履坦经济的发展,停车问题也需要妥善解决。

同时整个旧城区内并未形成完善的步行系统,联系不畅,难以形成规模商业区。

五、历史建筑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在规划范围内,有两处已入册的文物保护建筑,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价值的、值得保护的老建筑和街巷。

但目前,少数得到恰当利用外,多数仍旧作为住房或低档商铺。

如被列入县级保护单位的林江楼、铁树厅仍有居民居住,申明街两侧建筑多用作居住只有零星商铺。

经营内容杂乱,不成规模,经营环境较差,效益不好。

履坦现有80%以上居民为徐氏子孙,对他们有着重要历史纪念意义的徐氏祠堂却仍被小学所占用,未能体现其历史价值。

历史建筑的价值之所以能超过普通建筑的价值就在于它除了具有一般建筑的价值外,更为重要的是还具有与生俱来和不可再生的在历史、文化与精神上的价值。

这种价值如在重现昔日的风貌中加以恰当的利用、发挥就更能体现出来。

对历史建筑的利用也不应只局限于使用功能上,还要充分发挥它对环境的影响。

现状中几处文保与优秀历史建筑本身虽已得到保护,但周边环境仍十分混乱,效果不显著。

例如林江楼、铁树厅、徐氏祠堂本身建筑面貌虽保持完好,但处于一片杂乱拥挤的房屋之中,很难找到一个看得到建筑全貌的位置。

六、管理水平上存在问题

虽然部分遗址已列入县重点保护单位,但缺少一个统一的机构进行管理。

历史与现实产生剧烈碰撞,保持环境的完整统一面临时间加空间的双重矛盾。

新建建筑往往都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短期效益和片面强调现代人生活、生产所需而建。

严重影响履坦镇的总体形象和长远利益。

如何加强管理水平,使文脉得以延续也是一个引起广泛重视的问题。

第三节保护与更新对策

一、履坦镇的发展策略是保护与更新开发并重。

二、充分发挥申明街传统优势和特点。

对之进行保护与改造,使之贯穿整个履坦镇核心区,并向多个方向开放,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将步行街扩展为步行区使之成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镇生活街区。

三、保护履坦镇内的文物建筑和优秀的近代建筑,在可能范围内应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值得保护的其它优秀历史建筑建议和利用方法。

四、发掘与梳理城镇空间形态与肌理特征,建立生动有序的公共开敞空间系统,使之既能顺利交通又使人乐于流连其中,丰富完善地区的小城镇功能,以提高履坦古镇环境品质,突出履坦形象个性,增强履坦活动与吸引力。

五、新建筑在考虑具有时代性的同时,注重其布局、尺度、形态上与保护建筑及街区空间的风貌的良好协调关系。

六、履坦镇金武公路西侧相对集中于住宅与沿街商业开发,注重居住环境与沿街商业建筑及履坦古镇形象的营造。

 

第四节发展前景分析

履坦镇位于武义县城北部的武义江畔,是一个千年古镇。

据考古材料,早在魏晋时履坦一带就有人散居,南宋时取名为履坦。

当时曾是武义通往金华的水路、陆路的必经之路,是武义一大商品集散地,是武义最早开放的五大集市之一。

明清时期,成为武义最大的商品交易场所。

那时的履坦,旱路人欢马叫,水路舟楫林立,南北走向的明清一条街更是商贾云集,水运码头常泊船只达两百余艘,热闹非凡。

近几年来,履坦镇党委、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站在时代的前列,顺应发展的趋势,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一主题,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突出重点、显山露水、注重特色、创新工作、全面推进履坦镇的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农业结构调整有了新突破。

二、工业经济发展呈现新亮点。

履坦镇党委、政府把发展工业经济提到了工作的首位,抢抓机遇,开发岗头工业园区。

岗头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现引进企业10家,出让用地面积16万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投入900万元。

通过加强对制笔、建材、缝条制造、矿产开发和加工等主导产业的培育,提高了履坦工业的品位。

三、城镇建设出现新面貌。

城市化是工业发展的载体,也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

加强横街拆建工作,同时抓好城镇公路建设,加大整治市容、镇貌的力度,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的金武公路穿境而过,金松公路横贯东西,金温铁路设有客货两站。

便捷的交通,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千年古镇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履坦镇迎来了跻身时代发展前列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随着古镇保护与开发得到普遍的重视。

可以深信,在履坦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履坦古镇将以富含历史文化的独特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二章总则

 

第一节规划原则、目标与规划范围

一、规划原则

1.以履坦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从实际出发,高起点高水平,建设一个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旅游城镇。

2.彰显历史痕迹,老街换新颜。

去危除碍,疏通发展空间,再造天人合一家园。

3.充分协调保护与利用、开发旅游、发展经济与改善居民生活的关系。

4.合理调整用地布局,完善各项公共配套设施,力争将完善的服务与旧城景观结合起来。

5.合理继承历史上形成的特色道路系统和建筑院落的空间格局,协调现代生活与传统风貌保护的矛盾,并尝试在改造中,形成独具一格的地方风格。

6.新建筑在风格与尺度上应尽可能与古建筑相协调,以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7.在提炼履坦镇传统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对其整体历史文化环境、重点历史地段与自然环境空间的保护,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整体地保护与改造履坦镇传统的物质形态和文化内涵。

二、规划目标

根据《武义履坦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编制中,履坦城镇建设发展目标:

武义县城北部创业的乐园、生活的家园、旅游的胜地。

1、创业的乐园

软环境:

·政府大力度的扶持;

·优惠的入园条件;

·良好的社会秩序;

·高质量、全方位的园区服务。

硬环境:

·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

·快捷、同效的交通条件;

·优良的工业区厂房建设;

·鲜明的工业区中心形象;

·良好的生态环境。

2、生活的家园

·居住用地结构的合理与完整性;

·足够的滨水绿地和多类型的休闲娱乐场所;

·便捷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赋有健康、安全、生态特色的多类型住宅;

·成片改造农居,提供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空间;

·安全、便捷、快速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

3、旅游的胜地

·千年历史的古镇文化

·独特的民宅布局——七子联吟

·历史古街独具地方风格

·充足的水资源促进了旅游项目的开发

三、规划范围

本次旧城改造规划控制区范围:

西至规划快速道白洋大道,北以履三村为界,东以武义江为界,南至履二村即以横街为界规划面积约为56.3公顷。

 

第二节设计理念

一、高标准、高质量

规划设计将遵循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严格服从规范,注重景观效果,创造健康、完善的“人居环境”。

二、以人为本

人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主体,本次规划应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和谐性。

三、可操作性

履坦镇现状各类设施不健全,旧城区建筑质量普遍较差、布局混乱,改造量大。

规划面临着现实性与科学性、合理性的协调问题。

规划充分考虑履坦的建设特点、居民生活的需要以及开发建设方与住户的承受能力。

实现经济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四、突显地方文化内涵

履坦镇历史悠久,早期村宅的分布类似于棋盘格局,重风水,宅址零散有序,至今仍有迹可寻。

规划将延续其历史文脉,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风格。

 

第三章保护、改造与发展规划

第一节旧城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结构与主题

一、旧城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

1、旧城保护框架由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以及人文环境要素三部分组成。

2、自然环境要素:

有特征的地貌和自然景观,包括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

指对履坦镇以水(武义江、碧湖和后塘沿)木(百年古樟)林(生态竹林)为主体的自然环境特征的保护利用。

3、人工环境要素:

指人们创建活动所产生的物质环境。

指对履坦以申明街、横街、联谊街为骨架,因街、巷成市的空间格局和围合式的民居群体聚落、特色民居以及各类文物点所反映的人工环境特征的保护,履坦自古有棋盘之说。

4、人文环境要素:

人们生活风貌的环境体现。

指对履坦镇千百年来居民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生活情趣、文化艺术等方面所反映的人文环境特征的保护。

二、旧城保护框架的结构

1、保护框架的结构包括节点、轴线、区域三部分以及它们相互间的有机关系和共同构成的城市景观特色。

2、节点:

人们感觉和识别城镇空间的重要参照物。

指对竹林、溪流、祠堂、民居、街巷、古井、古木等的保护。

3、轴线:

人们组织生活的主要道路,亦是人们体验古镇的主要通道。

指对滨水特色风貌轴、特色街道商业轴与古宅民居旅游轴的开发和保护。

4、区域:

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地段或街区,人们在其中活动能得到与其它的地段或街区明显不同的感受。

指对履坦不同风貌地段的整治、开发和保护。

三、旧城保护框架的主题

旧城保护框架的主题的确定是为了突出保护履坦古镇的内涵,体现履坦古镇的特色。

主题一:

古历史风貌之镇。

以保护古镇民居建筑围绕宗祠而建的棋盘村落布局和有特色的历史地段和街区。

利用和再现历史风貌为主的历史景观风貌的保护挖掘,古镇历史文化内涵为主的历史景观风貌的保护。

主题二:

傍水而居之镇。

以保护古镇周围自然滨水景观及再现古镇天人合一的田园牧歌。

主题三:

民风淳朴生活之镇。

以保护古镇原有街坊格局,体现古镇居民生活情趣,体现民俗生活氛围,弘扬传统艺术文化的文化民俗风貌的保护。

 

第二节旧城区保护与改造范围划定

为保护古街原有建筑风貌,统一旧城区整体风格,并协调周围环境。

把旧城区划分为八个区域(保护点)进行保护与改造。

一、核心保护点:

沿申明街两侧自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明清建筑风格建筑群落。

具体以土连大厅、昌富大厅、前分厅、新楼厅、小五间、新楼店、新楼井、文新房、九间堂楼、新屋里、铁树厅、林江楼、徐氏祠堂等为主的古建筑群落。

二、重点保护区:

横街北侧,以土连大厅为核心和横街东北段以铁树厅和林江楼为中心的两个保护区;以及徐氏祠堂为节点的保护区。

三、自然风貌呼应区:

为了保护古镇完好的风貌所必须控制的地段。

四、新型居住区:

联谊街以西范围,以及履三村北部地区。

整合区域内部空间,统一建筑风貌。

五、生态休闲区:

武义江沿岸与七子广场和碧湖公园形成的绿化休闲空间,以休闲广场和苗木种植形成的区域。

六、行政办公区:

履坦镇政府现驻地。

 

第三节建筑改建与地块开发模式

改造规划本着保护传统空间布局,充分考虑现状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对履坦镇区的建筑及外部空间提出分区保护和改造的措施。

一、建筑改建方式:

对本次规划提出建议保留的建筑,根据其保留的历史文化、风貌与环境价值,分别就其外观、结构、平面布局与内部装修等具体状况决定其保护与改建的措施。

·保留:

80、90年代兴建的建筑较集中的区段,建筑多为砖混结构,质量较好,同时如果与环境冲突不大,采取保留的态度,维持现状,并对其以后的粉刷和外立面装修提出要求。

·可保留:

对一些近年修建,建筑质量良好,但没有特色,甚至影响地区风貌的多层建筑,由于近年内尚不具备可以拆除的条件而暂予保留,但不排除待有条件时可以拆除的可能。

·保护:

保持原样,以求如实反映历史遗存。

对文物点以及沿河沿街传统风貌建筑带中建筑质量和建筑风貌都较好的地段,采取保存的方式,对个别构件加以更换和修缮,修故如故。

·改善:

原有建筑结构不动,局部修缮改造,主要对明清传统建筑较集中成片的区域,采用成片保护的方式,在保护建筑的格局和风貌、治理外部环境、修故如故的同时,重点对建筑内部加以调整改造,配备厨卫设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更新:

对传统风貌影响较大的建筑,采取拆除更新的措施,新建建筑依照风貌保护的要求进行设计,严格控制层数及尺度。

·整饬:

对位于重点地段的一些新建的、近期难以拆除的风貌较差,尺度较大的私人住宅,采取外立面整饬、层数削减的措施,使其与传统风貌相协调。

·拆除:

对于违章搭建,结构简陋,质量较差和缺少保留价值的建筑或破败的旧式巷道,予以拆除。

二、地块改造方式

通过对地区内建筑状况与用地条件的分析,在规划上根据“分类保护,分片控制”的原则,对旧城区内不同地块提出三种不同的改造方式。

·保护整治

针对那些现存建筑质量好,具有较为完整的历史风貌的建筑群,采取保留地块现状,整治有碍风貌保留的建筑与环境设施的方式。

·改造更新

地块上有少量的值得保护的建筑,但建筑质量参差不齐,整体环境质量也不佳者,规划上采取改造、更新的方式。

即对地块内的建筑按其保留价值,建筑质量与环境状况分别进行相应的维修与更新。

·拆除开发

地块内的建筑与环境均较差,也无风貌与特色可言。

采用拆除现状建筑,全面实施开发新建。

三、分期实施:

考虑履坦旧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复杂性与难度,为使资金的投入能够形成良性循环,长远而有效地保护与开发古镇旅游资源,因此考虑保护与更新的时序问题,根据各地块、各景点的区位和重要程度,制定分期建设规划。

 

第四节历史建筑与街区风貌保护

一、历史建筑保护

通过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除保留县文保单位外建议保留部分旧建筑。

文物保护单位应按国家的文物法及相关规定进行保护;其它的历史建筑,在不变动建筑原有外貌,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布局和特有的室内装修前提下,允许内部作不同程度适当变动,或不变动建筑原有外貌下,允许建筑内部作适当的调整。

以符合现代生活的使用要求。

二、历史风貌保护区

历史风貌保护区除了保护好区内已列入文保单位的历史建筑和经过判断认为比较优秀的历史建筑的外观之外,还包括对街区建筑外部空间与环境的保护,如空间的尺度、界面、色彩、材质、绿化、河流以至细部特征等。

为了保护好作为商业特色街的申明街,首先要拆除违章搭建,并整治与历史风貌格格不入的设施,如招牌、广告、地面铺装、电杆及随意停车等,尽可能恢复街区的原貌。

对于已入册的文物与优秀历史建筑(包括里弄),要按《条例》要求把他们保护好,并在它们的左右前后划出一定的保护范围,范围以外是协调保护区。

在核心保护区中的非入册建筑,尽可能保护其外貌,但内部可以改造以适应新功能需求。

在协调保护范围内,如有需要可以新建或改建,但其建筑高度、体量、色彩、材料必须同保护区的整体风貌协调。

三、古街保护

在申明路古街巷风貌保护区中由于有些街巷被成片地划为保护对象,这在规划上需要细致深入的考虑。

因为在这些建筑密度极高的街巷中存在着保护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矛盾。

保护固然重要,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似乎更为重要。

在核心保护区中,设法在不影响指定要保护的建筑前提下,拆除少量非入册建筑,以便腾出一些保证居民活动用的绿化通道或小广场。

申明街区虽然也被划入历史风貌保护区,但要求保护的建筑不集中成片,而是一些单体不完善的历史建筑零星散落在其中,整体风貌的个性并不突出。

为此,街区风貌保护的重点在于通过对步行街道、广场空间的塑造和新老建筑整合协调来形成生动有机的新旧和谐共处的历史风貌特征。

新建筑主要在高度、体量、布局、色彩等方面考虑与历史建筑协调,而不必过于强调风格的统一。

 

第五节保护与利用政策建议

一、利用经济类政策、行政性政策与法律性政策,利用经济杠杆协调平衡工作。

二、古镇、古街区、历史地段的保护是公益性行为,而非开发性行为。

三、古镇保护的目的是保护世界性的、全人类所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四、古镇的旅游开发是建立在古镇完整、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的,保护是前提,旅游开发是保护古镇的同时使居民与政府、投资方获得应有经济收益的一种手段,并非保护的目的。

五、保护整治的同时着重改善居住生活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六、资金方面:

提倡“投资方多出一点、政府少出一点、私人再出一点”的模式,政府应利用好国家财政性拨款、地方财政性拨款、集体单位、社会赞助、区级政府与行政调拨、居民筹款等资金。

七、针对居住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古镇核心区以及重要地段、历史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