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858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精品教案

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宋、耕”等4个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寓意进行体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并尝试运用。

重点难点

1.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2.感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带来的后果,找到“守株待兔”的生活立足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课件出示2:

守株待兔图片),看是什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理解“株”和题目的意思。

株什么意思?

指图,(课件出示3:

树桩的图片)这就是树桩子,树被砍去留在地面的部分。

“待”就是等待。

  3.了解韩非子:

(课件出示4出示韩非图片):

这是韩非子,姓韩名非,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我们尊敬地称他——。

韩非子不仅是尊称,他也是——。

(课件出示5:

书图)。

这本书是后人集结他的作品编辑而成的。

书中记载了300多个小故事。

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课件出示5)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

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6:

生字田字格课件:

守株待宋耕触颈释其冀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宋”,翘舌音“守株触释”,后鼻音“耕颈”。

(2)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A.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

株颈

(2)熟字加偏旁:

“寸+宀=守”“寺+彳=待”“木+宀=宋”

“耒+井=耕”“角+虫=触”“北+田+共=冀”

(3)组词扩展:

“释其”组词为“解释其他”

B.反馈学生自主书写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耕”——左面的部分不是“来”,而是“耒”。

“释”——左右等宽,注意与“彩”的区别。

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F.展示学生作品。

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三、初读课文,正确朗读

你真会讲故事,生活中处处能学习语文。

今天啊,我们学习的是文言文。

请你回忆一下,文言文学习哪三步曲?

(课件出示7)

读准字音读好句读读出韵味

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想象画面复述故事感情道理

请大家打开书19页,朗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好句读,读出韵味。

开始:

1.易读错的句子。

会读了吗?

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8)

(1)折颈而死

过渡:

谁来读?

(指名读,评价“颈”字读得很规范,再指名读,齐读。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这句怎么读?

(指名读)有没有不同的读法?

指名说,适时评价,听了来了吗?

他是这样断句的。

①读好断句。

(课件出示9)

出示: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这句话应该这样读,自己试试。

练习读--指名读--补充读--齐读。

过渡:

为什么这样读,一会理解了咱们就明白了。

像老师这样,在书上做好记号。

2.巩固耒字:

这句话里啊,耒是生字,它的意思是什么?

(课件出示10:

耒图片)看,这就是耒,上面用把手,下面有犁头,它是翻土用的农具,现在这个耒字已经演化成汉字的一个部首。

凡是以它做偏旁,都一定与耕作或古代的用具有关系。

想一想咱们学过的字,哪个是以耒做偏旁的?

(耕耘)

(板书:

耕耘)

这是一个词,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

这句话谁来读?

(课件出示11)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指名读)

这里面为是多音字,既可以读“wèi”,也可读“wéi”。

小结:

我们读音的时候啊,可以结合字意来读。

知道怎么读了吗?

再读一遍。

(读“wèi”,是被的意思。

过渡:

把这三句放到文中,好好地读一读。

3.读出韵味

自由练读,指名读,集体读。

四、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过渡语:

课文会读了,下面咱们就来好好读读这个小故事,请你轻声地读课文,要求:

借助注释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好,开始。

1.轻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交流理解

交流第一句:

(1)谁读懂了第一句话?

指名说:

先读原句,再说意思(评价:

非常正确)

过渡:

在这句话里啊有个“走”字。

(2)巩固走的意思

(课件出示12)

出示: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走是什么意思?

(跑)

“百兽见之皆走”这里“走”什么意思?

(跑)

“儿童急走追黄蝶”,“走”什么意思?

(跑)

小结:

这些“走”啊都是跑的意思,看来这个字古今意思差别很大很大。

(3)想象画面

我们想一下,当这个种田人捡到兔子以后,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读句子,问什么意思),这里面啊有个复字,复什么意思?

小结:

看来看工具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课件出示13)

出示:

因释其耒而守株

种田人为了什么放下手中的农具而守在树桩子旁边?

指名说(侥幸得到兔子)

小结:

正是这个原因,种田人才放下了农具,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因的后面要停顿。

一齐读读。

看看书中插图,仔细这个种田人眼神和动作,展开想象,想象一下,当他白捡到一只兔子以的,会怎么想?

指名说--补充说--补充说

小结:

要是一直有兔子,那该多好啊!

追问:

他会怎么做?

指名说,提示观察一下他眼神怎么做的?

(死死盯着)

--指名说(恐怕把兔子错过去)

引读:

正是这样的原因,他才:

(课件出示13)

出示句子,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指名读,再读,一起读。

导读:

第一天过去,第二天,这个种田人还是--“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这时候他的庄稼已经--,可是,他却依然--“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过渡:

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子,满脑子都是兔子来撞死,对于他这种想法,你能一个词形容呢?

(白日做梦)

(教师板书:

白日做梦痴心妄想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心存侥幸)

(3)交流第三句:

他这样,结果会怎样呢?

生自由答,引导读书上句子

一无所获为宋国笑。

(课件出示14)

出示句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追问:

笑是什么意思?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加上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自己先练练。

指名说--评说

小结:

加上自己的想象,故事就形象多了。

大家想一想,他为什么被为宋国人嘲笑?

3.感悟道理

(1)生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格言等引导理解:

想到我们平时积累的格言、歇后语之类的话了吗?

(课件出示15)

出示:

瞎猫碰到死耗子--碰巧了;不劳动者不得食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就是种田人的邻居,你打算怎么劝他?

可以用上这些格言。

(2)读了这则寓言,你懂了什么道理?

其一:

做事不能不能不努力就希望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正所谓: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板书: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其二:

不能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

五、背诵课文,活学活用

指导背诵:

懂得这么深刻的道理,我们通背诵下来吗?

自由背,齐背(提醒,别把韵味丢了)

【设计意图:

借助图片,解题,介绍作者,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设计意图:

文言文的学习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点难度,先解决生字问题,为阅读理解文言文打下基础,扫清障碍。

 

【设计意图:

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步骤,为下文的学习起到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

回忆学习文言文,先练习读好课文,读通顺,断好句读,为下面的理解背诵做准备。

 

【设计意图:

参考课文插图,结合课文解释,想象画面,理解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白日做梦坐享其成

不劳而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的特点,言简意赅,抑扬顿挫。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让学生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学习寓言,悟出寓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体来说,这节课构思巧妙,推陈出新,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充分给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在探讨中,想象中,思维碰撞中,明白了寓意,懂得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这是让学生实实在在有收获的一节课。

不足之处:

当然,“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尽管我们的收获很大,但同时我还有一些新的思考:

要是这节课能从人物评价着手,让学生对不同的人物说出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和思维的碰撞,那么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思维会更活跃,收获也会更丰硕。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也是一则文言文。

讲有一个宋朝的种田人,因为在自己田里捡到一只触木桩而死的野兔,就整日坐在木桩旁守着,等候兔子再一次撞死。

因而被本国人耻笑。

告诉我们不能白日做梦,不劳无获的道理。

【写作背景】

本文出自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

”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

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

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作者介绍】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与李斯同师苟卿。

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多次上书韩王变法图强,不见用,乃发愤著书立说,以求闻达。

秦王政慕其名,遗书韩王强邀其出使秦国。

在秦遭李斯、姚贾诬害,死狱中。

比较各国变法得失,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集法家思想大成。

今存《韩非子》五十五篇。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寓言的特点有: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其他资料】

关于寓言的成语:

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狐假虎威、

刻舟求剑、自相矛盾、井底之蛙、滥竽充数、买椟还珠

课后作业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宋(sònɡshònɡ)冀(jìyì)颈(jǐnjǐnɡ)

释(sìshì)守(shǒushuǒ)触(chùcù)

二、比一比,组词语。

宋()释()颈()待()

守()彩()劲()诗()

三、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因释其耒而守株。

2.冀复得兔。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  ④而身为宋国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如果你是种田人的朋友,你会怎么劝说他?

参考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ònɡshìjìjǐnɡshǒuchù

宋释冀颈守触

二、比一比,组词语。

宋(宋朝)释(解释)颈(颈项)待(等待)

守(守门)彩(彩色)劲(劲头)诗(诗人)

三、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因此,种田人就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

2.种田人满脑子想的都是,再有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自己白捡个大兔子。

四、阅读练习

1.①跑②放下③希望④自己

2.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五、赶紧去种田吧。

你的田地都荒芜了,再不种田,来年你吃什么?

兔子撞死的事情,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稀奇事,不可能经常发生,靠等兔子过日子,是极其愚蠢的行为。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

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丢掉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从而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读为本,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揭题伊始,我就呈现学习方法,接着通过解题:

“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了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

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

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填,最后归纳出寓意。

这样就克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

学生经历了这样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不但对新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学习这类知识的

方法程序结构。

在字词教学方面,它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多种行式的读法如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等方式,使他们掌握字词。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找出描写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内容,从而懂得“株”就是指“树桩”的意思。

在引导学生领会寓意时,也是让学生从读中来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

将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的说,在说的同时,不忘记对写话的训练。

从种田人的身上联系到自身,使学生明白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的道理。

这样老师就能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不会总是在大门外徘徊,举足不前;老师可以胜似闲庭信步,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了。

教学中只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差。

在语文教学中“读中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很不错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能提高对文章内容的加深、理解。

让学生适时地、大胆地发挥想象,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2.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读为本,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2.在字词教学方面,它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多种行式的读法如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等方式,使他们掌握字词。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找出描写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内容,从而懂得“株”就是指“树桩”的意思。

在引导学生领会寓意时,也是让学生从读中来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

将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的说,在说的同时,不忘记对写话的训练。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学生总喜欢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在教学中,不能枯燥无味的讲,要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给学生带给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我让学生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事,一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二是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则故事,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很出色,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是连树桩,他们也想出花样来展示,兔子的动作,特点也展示得十分棒,学生在欢乐中度过这堂课,也正因为他们的表演使学堂课显得生机勃勃,成为这一堂课的亮点。

三、不足之处

拔高要求,总喜欢要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评价时,老师应抓住最佳时机给学生予以点拨。

大多数时候,教师成了一个洗耳恭听的观众,没有穷追猛打,乘胜追击。

一味对孩子讲的东西表示认同,似乎是不管你讲什么,只要你能说就行。

局面失控,变成了老师被学生牵着走了。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有没有妄想过不劳而获的成功,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2)图文结合,理解词意。

借助图片动画弄懂“丢下”、“全完了”,在简笔画中找出这样的情景。

(3)指导朗读,启发想象。

重点引导体会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4)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①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②通过“拾兔”,懂种田人懒惰的原因。

(5)总结学法,引导自学。

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6)角色表演。

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

种田人认识错误后的情境。

(7)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