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8647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docx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P62~64认 识 角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

教学重点:

直观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教具三角尺一套

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

今天我们要在图形王国中认识一位新朋友,(教师板书单元题目:

七、认识图形) 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

生找出图形后,指名回答。

(有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等)

师:

在有些图形中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它也是一种图形,它叫“角” 。

(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你能在图中找出“角”吗?

学生独立观察找“角”,教师请同学到电脑前指“角”。

学生指出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从图中抽出“角”。

(创设小房子的情境找“角”,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角”,利用电脑课件演示,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象出“角”的过程,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角”的样子。

(二)指一指:

初步认识“角”

1.师:

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角”。

学生试着指出“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教师示范指,注意动作强调从顶点开始。

(引导学生正确指出“角”,为学生独立画“角”做好准备。

(三)画一画:

了解“角”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1.学生试画

师:

你能把三角板上的一个“角”,画在纸上吗?

学生自己试着画“角”,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方法。

 师:

你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吗?

生1:

我把三角板放在纸上,沿着它的两条边描。

师:

你是利用三角板把“角”描在纸上,还有谁也是这样描的。

学生大多数都是借助三角板描出一个“角”。

生2:

我看着三角板上的“角”,自己画出来的。

2.教师示范

(1)描“角” 

师:

有同学用三角板描了一个“角”,请你仔细看老师描,从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个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下面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把这个“角”描下来了。

师:

请同学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1:

“角”是尖尖的。

生2:

“角”的样子像小于号。

生3:

“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生4:

“角”有两条边,比三角形少一条边。

生5:

我们只描了一个“角”,比三角形少两个“角”。

师:

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大家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会儿看看谁会用。

(借助三角板引导学生描出一个“角”,可以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出“角”的过程,同时体会到三角形与“角”之间的内在联系。

(2)画“角”

师:

请同学仔细看,老师画一个“角”。

(教师指着黑板说)我把“角”画在这儿,就先点上一个点,(教师边说边点)它就是“角”的——顶点。

(教师故意停顿,请同学回答,强化学生对名称的记忆。

)再从顶点开始,用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边,(教师仍然停顿,请同学回忆并说出名称)还从顶点开始再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另一条边。

(在学生说出“角”各部分名称的同时,教师板书)

师:

请同学观察,“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

由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就组成一个“角”。

(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出“角”,使同学通过观察教师的手势,再次感悟出什么是“角”。

(3)表示方法

师:

怎样表示呢?

从“角”上面的这条边到“角”下面的这条边画一条弯弯的线,它就表示由这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这个“角”。

现在有两个“角”,为了清楚的表示是哪个“角”,我们可以给“角”编编号。

(教师边说边给一个“角”编上1号,学生自觉想出另一个“角”要编2号。

教师再介绍“角”的符号,并板书)

师:

请同学观察“角”的符号像什么?

生1:

它像一个小小的角。

生2:

它像我们美术课上画的鼻子。

生3:

它像写4的第一笔。

生4:

它像钟表的时针和分针。

(教师请同学观察并想象,帮助同学记忆“角”的符号。

师:

注意“角”的符号下面的线是平平的。

3.学生再次画“角”

请同学对比自己画的“角”,再次画“角”,画好后要边指“角”边介绍,讲给小组同学听。

(四)摆一摆:

感受影响“角”大小的因素

1.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

请同学用两根小棒做一个会活动的“角”。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制作情况,等学生做好,要求都把做的“角”举起来,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

你能把“角”变得大一些吗?

学生听到老师的要求后,兴致很高,很多同学马上就把“角”变大了。

师:

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生1:

我拿着“角”的两条边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

我和他不同,我只动了“角”的一条边。

师:

你能把“角”变得小一些吗?

学生操作后,请同学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小的?

生:

把“角”的两条边往里推,“角”就变小了。

师:

通过玩活动“角”,你有哪些发现?

生1:

我发现“角”有大有小。

生2:

我发现把“角”的两条边往外一拉,“角”就变大,把“角”的两条边往里一推,“角”就变小。

听了生2的回答,大部分同学都满意的点点头,看起来很多同学都同意生2的说法,同学们已经悟出“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只是在用语言叙述时还有困难。

教师利用电脑演示,“角”的一条边慢慢展开使“角”变大,再逐步变小的过程,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说:

同学的意思是说,“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2.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的长短无关

师:

请一位同学帮老师,把活动角捏紧,(教师用活动角摆好一个“角”,请一位同学固定“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角度,教师把“角”的两条边分别延长)大家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1:

“角”的两条边都变长了,两边叉开的大小没有变。

生2:

“角”的两条边都变长了,“角”的大小没有变。

教师利用电脑演示,请同学再次观察、体验“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五)比一比

师:

我们已经知道“角”有大有小,有一组“角”朋友为了比出大小,争论不休,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师:

请每位同学把5个“角”摆好,仔细观察。

你认为哪个“角”最大,(教师请同学选出最大的“角”并举起来)互相看一看是几号“角”。

生:

4号“角”。

师:

为什么4号“角”最大?

生:

4号“角”的两条边叉开的最大。

师:

你能找出几号“角”最小吗?

学生自己观察,找出最小的“角”,教师请同学说说为什么2号“角”最小?

师:

剩下的1号、3号、5号“角”,你能看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

2号“角”、4号“角”的大小很明显,1号、3号、5号“角”的大小很接近,看不出它们的大小了。

师:

请同学自己想办法,比一比1号、3号、5号的大小。

学生自己动手比较,教师请同学汇报。

生1:

我比1号“角”和5号“角”,我把它们的顶点对齐,5号“角”的两条边在外边,所以5号“角”大。

生2:

我比1号“角”和5号“角”,也是5号“角”大,我还把一条边对齐了,看另外一条边就可以了。

师:

生1比较方法是把顶点重合,生2比较方法是把顶点和一条边重合。

生3:

我是用直尺量的,我用直尺量1号“角”的开口是21mm,5号角的开口是22mm,所以5号“角”大。

教师征求同学的意见,显然同学都认同生3的方法,于是我用活动角进行演示,帮助同学理解。

师:

请同学看,这个角的开口,(教师由“角”的顶点处指起,请同学观察“角”的开口越来越大)都是一个“角”的开口,它们一样大吗?

请同学思考,1号“角”和5号“角”的边不一样长,我们量它们的开口比大小,你们认为公平吗?

生:

不公平。

生3:

我把1号“角”和5号“角”的两条边都延长到3cm,再量它的开口就可以比大小了。

生4:

我用三角板量,都用三角板的一个角,它比1号“角”大一些,比5号“角”小一些,所以5号“角”大。

师:

生4是借助另一个角帮助比大小。

师:

还有3号“角”,它的大小怎样?

生1:

我比1号“角”和3号“角”,它们一样大,我是把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来比的。

师:

请同学都比比看。

同学自己把1号“角”和3号“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比大小,这时许多同学露出惊奇的神情,“它们真是一样大”。

此时,再一次使同学认识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六)找一找:

使同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

今天我们身边的许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出它吗?

并请你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全班汇报。

生:

桌子上有角,这是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习后学生再找“角”,已经能很清晰的找到一个面上的“角”了,更加接近数学中所说的“角”,不再是随意的立面上的“角”。

(七)全课小结:

师:

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

我知道了什么是“角”。

生2:

我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生3:

我知道怎样比“角”的大小。

 

第二课时认识直角

教学内容:

P65认识直角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重点:

直观地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

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从直观上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教具三角尺一套

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

在有些图形中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它也是一种图形,它叫“直角” 。

(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你能在图中找出“角”吗?

(创设小房子的情境找“直角”,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直角”,利用电脑课件演示,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直角”的样子。

(二)指一指:

初步认识“直角”

1.师:

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直角”。

学生试着指出“直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教师示范指,注意动作强调从顶点开始。

(引导学生正确指出“直角”,为学生独立画“直角”做好准备。

(三)画一画:

了解“直角”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四)找一找,下面哪些是直角:

师:

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

我用三角板比较的。

这是直角

这个角比直角小,是锐角。

这个角比直角大,是钝角。

(五)找一找:

使同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

今天我们身边的许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出直角,钝角。

和锐角吗?

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全班汇报。

生:

桌子上有角,这是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习后学生再找“角”,已经能很清晰的找到一个面上的“角”了,更加接近数学中所说的“角”,不再是随意的立面上的“角”。

(六)巩固提高,完成p66页练一练1~6题

(七)全课小结:

师:

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

我知道了什么是“角”。

生2:

我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生3:

我知道怎样比“角”的大小。

 

第三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够按要求在之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回用正方形、长方形设图案,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

长方形、正方形。

学具:

①附页2上的长方形、正方形;②放一张长方形彩纸的信封;③三角尺、直尺、剪刀.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面上放一些几何图形,请你认一认,它们都是谁?

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认得这么准确的?

玩中学1.活动一。

学生分组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教师出示若干图形,请同学们说出几号图是正方形,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2)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探索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先研究用什么方法,再进行操作。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小组的研究结果。

(4)完成“填一填”。

拿着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活动二。

通过小游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1)猜一猜。

信封里装一张长方行纸,露出一部分。

请同学们猜一猜:

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

(2)拉一拉。

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拉一拉,(拉动要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彩纸露出部分的变化,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

(3)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

为什么一会是长方形,一会是正方形,一会又变成长方形呢?

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的:

1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2在观察与比较中,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成长方形与四边形间的区别与联系。

3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教具:

活动长方形框架点子图。

XkB1.com

学具:

七巧板。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引入。

请同学们找一找,你在这幅图上找到了什么你认识的图形?

玩中学1.做一做。

引出平行四边形,同时渗透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师示“活动长方形框架”。

老师要拉动框架两角,猜猜会是什么结果。

用你的小手比一比,和同桌说一说。

谁愿意来试一试?

请学生到前面来拉动长方形框架两角,将其变成平行四边形。

这个图形的名字是什么?

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

2.说一说。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

(1)先对你的好朋友说说。

(2)谁愿意告诉老师?

学中做

1.画一画。

教师出示点子图。

书上附页3有点子图,请同学们是这在上面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吧!

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你觉得自己画得棒不棒?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2.拼一拼。

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1)每个同学都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我们的七巧板着急了,它也想和平行四边形做朋友,请你帮帮它,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快动手试一试!

2)拼完的同学可以将你的平行四边形展示在前面。

3)看一看,评一评,你最喜欢谁的平行四边形?

第五课时欣赏与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与设计

教学目的: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电视、电脑、电子琴。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经过调查我发现咱们班有许多同学的家买了新房子,装修得特别漂亮,谁愿意把自己的家介绍给大家,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2、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家,想一想这里复习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学生说,教师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复习学过的基本图形)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让我们一起再欣赏几幅图,(看书上的图片)

2、你喜欢这些图案吗?

为什么喜欢?

3、每个同学说说第一个图案里有哪些我们学习过的图形?

(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

4、汇报基本图形(学生边汇报,教师边用彩色笔勾出图形的轮廓)

5、小组2个人互说第2幅图的基本图形,说完后汇报。

(学生能够从各种图案中分析出基本图形,并能借助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

6、要是你画,你怎么画?

(举例子说明,并用电脑演示)

(感受旋转、平移、对称的现象)

7、你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设计图案吗?

一会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设计,设计之前先想一想你打算用哪些图形去画,然后选自己最喜欢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也可以自己进行创作。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涂色,鼓励学生设计独特的图案)

8、学生自己设计

9、下面我们进行分组评价,大家先说说怎样去评选呢?

(让学生说出评选的条件再进行评选)

10、展示作品并分析图形。

(按照得星的先少后多评选,把优秀作品放到ppt)

11、评选最佳设计奖、最佳创作奖、色彩鲜艳奖、态度认真奖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谈谈学习收获

四、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颁发奖状

五、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

 

第六课时练习五

教学内容:

练习八

教学目的:

1对角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

2能借助三角尺辨认三种角。

3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点:

准确的数角

教学难点

准确的数角

教学准备:

教具:

课件、挂图。

学具:

三角尺、学具钟、放大镜。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谈话引入。

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都掌握得非常好。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完成练习五。

玩中学以“去角国做客”为线索,完成书本上的基本练习部分。

1.继续展示课件1。

它们就是陪同我们玩的向导,我们来向他们打个招呼,认识一下吧!

记住,一定要把角的名称说的准确呀!

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1题。

2.别画着教材第2题,6个图形)

同学们,请你们标出这图形上的图形的各个角,注意直角用符号“┐”表示。

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都找到了什么角,有多少个?

(1)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答案。

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2、3题。

3.展示教材第73页的第4题。

(1)自己思考,自己动手画。

(2)全班交流,让同学上黑板演示。

1.展示教材第73页的第5题

(1)自己思考,自己动手画。

(2)全班交流,让同学上黑板演示。

2.展示教材第74页的第6题。

(1)动手画画,找找。

(2)指名说说。

3.展示教材第74页的第7、8题。

(1)自己思考,自己动手画。

(2)全班交流,让同学上黑板演示。

7.展示教材第73页的第9题。

先小组交流,再在自己的书上画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