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887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6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docx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DUS,选择育种,聚合杂交,杂种优势,体细胞杂交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主要有高产、⑴、⑵、适应性强;

2.根据作物品种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和利用形式等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⑶、⑷、群体品种和⑸;

3.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包括收集、保存、⑹、⑺、⑻;

4.轮回选择的方法包括群体间改良和⑼;

5.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属性,受多种基因效应支配,农艺性状好的自交系不一定就是配合力高,只有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能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

试用格子方试验计算SCA和GCA填表(表格在最后)。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1分)

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

⑴衰退⑵增强⑶不变⑷难以确定

2.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⑴无孢子生殖⑵二倍体孢子生殖⑶不定胚生殖⑷单性生殖

3.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一些。

⑴大⑵小⑶不好确定

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

⑴有效⑵无效⑶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⑷难以确定

5.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

⑴好⑵不好⑶易行(成本越低)⑷难以育出好品种

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

⑴显性假说⑵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⑶超显性假说⑷纯系学说

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

⑴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⑵花粉⑶种子⑷都可以

8.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

⑴种间杂交⑵属间杂交⑶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⑷)亚种间杂交

9.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

⑴优势小种⑵次要小种⑶生理小种⑷)毒性小种

10.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⑴不同变异类型的形成⑵作物雄性不育性的利用⑶轮回选择⑷)回交育种

11.迄今为止,一切基因工程的载体都是由()来充任。

⑴细菌质粒或病毒⑵线状DNA⑶细菌质粒⑷)病毒

四、问答题(64分)

1.详细阐述杂种后代处理方法中的衍生系统法和单籽传法的概念、工作要点及其优缺点;(10分)

2.杂交水稻三系七圃法原种生产体系(10分);

3.试分析棉花产量育种与其产量结构、株型、叶型的关系;(10分)

4.怎样按玉米S型不育恢复性的遗传方式转育其性状;(10分)

4.作物抗虫性机制有哪些?

(5分)

5.远缘杂交不亲和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分)

6.简述水稻杂交稻配组的基本原则(5分);

7.简述我国棉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5分)

8.简述物理诱变剂诱发突变的机理。

(4分)

 

表5×7格子方试验35个F1的平均产量以及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自交系

A

B

C

D

E

F

G

平均

GCA

K

10.3

9.9

10.4

9.4

9.4

9.7

9.8

9.84

SCA

L

10.8

10.7

10.7

10.9

9.6

11.5

8.5

10.38

SCA

K

9.5

9.0

8.8

9.3

9.6

9.6

9.3

9.3

SCA

N

10.9

8.8

10.3

9.6

10.1

10.3

9.6

9.94

SCA

P

9.3

9.7

8.7

8.3

9.5

8.8

8.0

8.90

SCA

平均

10.16

9.66

9.78

9.50

9.64

9.98

9.04

9.67

GCA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DUS:

农作物的品种的三个基本要求(0.5分),既特异性(0.5分)、一致性(0.5分和稳定性(0.5分)。

2.选择育种:

直接利用自然变异,即不需要人工创造新变异而从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较试验的育种途径称为选择育种。

(2分)

3.聚合杂交:

通过一系列杂交将几个亲本的优良基因聚合于一起。

(2分)

4.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是指杂交种品种(即F1)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对其亲本品种(系)的优越性。

(2分)

5.体细胞杂交:

又称原生质体融合,两种原生质体间的杂交。

(2分)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5分)

⑴稳产⑵优质⑶自交系品种或纯系品种⑷杂交种品种⑸无性系品种

⑹研究⑺创新⑻利用⑼群体内改良⑽0.45⑾0.33⑿-0.09⒀0.31⒁0.71⒂0.27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1分)

1——6题分别为⑴、⑶、⑴、⑴、⑴、⑵

7——11题分别为⑶、⑴、⑵、⑶、⑴

四问答题(1—4每题10分,5—8每题5分,9题4分)

1、答:

(1)衍生系统法:

①概念:

混合种植不加选择(选系不选单株),淘汰不良衍生系统,直至产量及其它性状趋于稳定的世代(F5-F8);优良的衍生系统内选单株,下年选优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直至育成品种。

这种育种方法称为衍生系统法。

(1分)

②工作要点:

(2分)

A.F2或F3选单株;

B.混合种植不加选择(选系不选单株),淘汰不良衍生系统,直至产量及其它性状趋于稳定的世代(F5-F8)

C.优良的衍生系统内选单株,下年选优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直至育成品种。

③优缺点:

(2分)

兼具系谱法和混合法的优点,不同程度上消除了两法的缺点。

选择的可靠性高:

先选遗传力高的性状再选遗传力低的性状。

发挥了系谱法的长处(早代选株,按株系种植,尽早获得株系材料);弥补了系谱法的缺点(不会使所处理材料在若干世代内增加太多,又可保存较大的变异)。

保存了混合法的优点(大大减少工作量);克服混合法的缺点(减少在混播条件下群体内出现不同类型间的竞争问题;集中精力在有希望的材料中进行选择。

(2)单籽传法:

①概念:

杂种早期世代,每株只收一粒种子,混合播种,到了后期世代,才选择单株,分株收获,进行株行、株系比较试验方法。

(1分)

②工作要点:

(2分)

A.从分离世代开始,每株收获一粒种子,混合保存;下一世代稀植前一世代所收获的种子;

B.F5代开始选择性状较好的单株,当选单株收获全部种子;

C.前一代单株种子种植成株行,选择好的株行;

D.种植株系试验,选择优系。

③优缺点:

(2分)

A.尽可能保存杂种群体遗传变异的多样性

B.有效地加速杂种群体世代进展。

在最小的面积内,利用最少量的人力,产生大量的株系或品系,供进一步比较试验用。

C.品系的纯化和稳定情况不及系谱法

D.如要改进的目标性状的表现受一定环境条件的限制,则利用温室或加代繁殖会有一定困难

E.缺少田间评定,而且只经一次选择,故要保留较多的品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后期工作量大。

F.如果没有加代条件,育种群体优劣不齐,分离较大,最好不用单籽传法。

2、答:

三系七圃法:

南京农业大学陆作楣(1982)提出了杂交稻三系七圃法原种生产程序,即选择单株、分系比较、混系繁殖。

(1分)不育系设株行、株系、原种三圃;保持系、恢复系设株行、株系两圃。

(1分)

第1季:

单株选择保持系、恢复系各选100~120株,不育系选150~200株。

(2分)

第2季:

株行圃(2分)

按常规稻提纯法建立保持系和恢复系株行圃各100~120各株行。

保持系每个株行种植200株,恢复系种植500株。

不育系的株行圃共150~200各株行,每个株行种植250株。

选择优良的1株保持系作父本行。

通过育性、典型性鉴定,初选株行。

第3季:

株系圃(2分)

初选的保持系、恢复系株行升入株系圃。

根据鉴定结果,确定典型株系为原原种。

初选的不育株行进入株系圃,用保持系株系圃中的一个优良株系,或当选株系的混合种子作为回交亲本。

通过育性和典型性鉴定,确定株系。

第4季:

不育系原种圃当选的不育系混系繁殖,用保持系原原种作为回交亲本。

(2分)

3、答:

皮棉产量==密度×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

==密度×单株果节数×脱落率×单铃重×衣分

==密度×单株果枝数×每果枝节位数×脱落率×单铃重×衣分(3分)

果枝层数:

由于棉花的无限生长习性,果枝层数主受无霜期、播种时间和种植方式等因素的限制。

(1分)

每果枝节位数:

现蕾开花数远远超过结铃吐絮数,此因素不是主要限制因子。

(1分)

脱落率:

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1分)

ⅰ因品种而异;

ⅱ因年份(气候)而异;

ⅲ因降雨和灌溉条件而异;

ⅳ因施肥水平而异。

单铃重:

铃重的增加可直接增加产量,但往往带来铃数的减少。

(1分)

衣分:

衣分的增加可提高皮棉产量,但同时将带来种子重量的下降;减少每室种子数既可增加衣分,又可增加指籽,但单纯选择高衣分的品种,将选出出纤维的单株。

(1分)

株型:

不是产量构成因素,但可影响密度从而间接影响产量,一般可分为塔型、筒型和丛生型。

(1分)

叶型:

也不是产量构成因素,但可影响密度从而间接影响产量,主要有掌状叶、鸡脚叶和宽型叶之分。

(1分)

4、答:

①S型不育恢复性的遗传方式(5分)

S-(rf3rf3)×N-(Rf3Rf3)

S-(Rf3rf3)配子体不育花粉50%不育

♀↙↘♂

Rf3rf3Rf3rf3(不育)

↘↘↙↘

1S-(Rf3Rf3)∶1S-(Rf3rf3)

100%可育50%可育

②转育方法(5分)

S-(rf3rf3)×A

S-(1/2A,Rf3rf3)

S-(1/2A,rf3rf3)×A选不育株与A杂交

↓如此回交、自交5次以上

S-(A,Rf3rf3)

S-(A,rf3rf3)

5、答:

(1)抗虫性与植物形态学的关系(1分)

植物的某些形态特征与害虫的偏嗜性密切相关,并能影响昆虫的取食、消化、交配和产卵等行为活动。

(1分)

(2)抗虫性和植物解剖学的关系(1分)

抗虫品种一般细胞壁厚、木质化程度高、组织坚硬,害虫难以侵入和取食。

(1分)

(3)抗虫性与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关系(1分)

6、答:

1)花粉不能在异种柱头上萌发;(1分)

花粉管不能伸入柱头;(1分)

花粉管伸入柱头后,生长缓慢,甚至破裂;(1分)

花粉管不能到达子房;(1分)

雌雄配子不能结合。

(1分)

7、答:

双亲要有较大的遗传差异;(1分)

双亲性状有所互补;(1分)

双亲有较好的配合力;(1分)

双亲要有较好的丰产性。

(2分)

8、答:

总产居第一位,约占全世界总产的1/4;(1分)

面积居第二位,仅次于印度;(1分)

单产中等偏上,各产棉区差异较大;(1分)

皮棉消费量居第一位;(1分)

棉花加工产品出口创汇居全国第一,在20%以上。

(1分)

9、答:

典型的物理诱变剂是不同种类的射线,育种工作者常用的是X射线、Υ射线和中子(1分)。

X射线和Υ射线都是能量较高的电磁波,能引起物质电离。

当生物体的某些较易受辐射敏感的部位(即辐射敏感的靶)受到射线的撞击而离子化,可以引起DNA链的断裂。

(2分)

当修复时如不能回复到原状就会出现突变。

如果射线击中染色体可能导致断裂,在修复时也可能造成交换、到位、易位等现象,引起染色体畸变。

(1分)

中子不带电,但它与生物体内的原子核撞击后,使原子核变换产生Υ射线等能量交换,这些射线就影响DNA或染色体的改变。

(1分)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2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品种,选择育种,聚合杂交,杂种优势,体细胞杂交,自交不亲和性,侵袭力,异附加系,组织培养,缺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作物的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⑴、⑵和(3);

2.根据作物品种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和利用形式等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⑷、⑸、群体品种和⑹;

3.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包括收集、保存、⑺、⑻、(9);

4.轮回选择的方法包括群体间改良和(10)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

⑴衰退⑵增强⑶不变⑷难以确定

2.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一些。

⑴大⑵小⑶不好确定

3.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

⑴有效⑵无效⑶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⑷难以确定

4.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

⑴好⑵不好⑶易行(成本越低)⑷难以育出好品种

5.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

⑴显性假说⑵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⑶超显性假说⑷纯系学说

6.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

⑴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⑵花粉⑶种子⑷都可以

7.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

⑴种间杂交⑵属间杂交⑶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⑷)亚种间杂交

8.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

⑴优势小种⑵次要小种⑶生理小种⑷)毒性小种

9.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⑴不同变异类型的形成⑵作物雄性不育性的利用⑶轮回选择⑷)回交育种

10.迄今为止,一切基因工程的载体都是由()来充任。

⑴细菌质粒或病毒⑵线状DNA⑶细菌质粒⑷)病毒

四、简答题(40分)

设计遗传学实验,测定一种作物(棉花,水稻或玉米)的天然异交率,写出实验步骤;(5分)

简述杂种优势利用中,三系如何配套(5分);

某县原种场承担了该县水稻的引种试验,有8个品种需要在该场试验基地作品比试验,试绘制田间种植草图(随机区组,三重复)(5分)

简述纯系学说的主要观点(5分)

简述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原因(5分)

简述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概念并填写下表(10分)

表5×7格子方试验35个F1的平均产量以及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自交系

A

B

C

D

E

F

G

平均

GCA

K

10.3

9.9

10.4

9.4

9.4

9.7

9.8

9.84

SCA

A

L

10.8

10.7

10.7

10.9

9.6

11.5

8.5

10.38

C

SCA

B

K

9.5

9.0

8.8

9.3

9.6

9.6

9.3

9.3

SCA

N

10.9

8.8

10.3

9.6

10.1

10.3

9.6

9.94

D

SCA

P

9.3

9.7

8.7

8.3

9.5

8.8

8.0

8.90

SCA

E

平均

10.16

9.66

9.78

9.50

9.64

9.98

9.04

9.67

GCA

F

五论述题(20分)

以某种作物为例(棉花,水稻,玉米,油菜等),详细说明你的育种思路.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2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品种:

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2.选择育种:

直接利用自然变异,即不需要人工创造新变异而从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较试验的育种途径称为选择育种;

3.聚合杂交:

通过一系列杂交将几个亲本的优良基因聚合于一起;

4.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是指杂交种品种(即F1)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对其亲本品种(系)的优越性;

5.体细胞杂交:

又称原生质体融合,两种原生质体间的杂交;。

6.自交不亲和性:

同一植株上机能正常的雌雄两性器官和配子,因受自交不亲和基因的控制,不能进行正常交配的特性;

7.侵袭力:

在能够侵染寄主的前提下,病原菌在寄生生活中的生长繁殖的速率和强度;

8.异附加系:

在某种物种染色体组型的基础上,增加一对或两对其他物种的染色体,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

9.组织培养:

利用细胞的全能性培养植物体的某器官或组织,诱导产生新的植株的过程;

10.缺体:

比正常二倍体染色体少了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植株个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⑴遗传⑵变异⑶选择⑷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⑸杂交种品种⑹无性系品种⑺研究⑻创新⑼利用⑽群体内改良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5题分别为1,1,1,1,2

6——10题分别为3,1,2,3,1

四简答题(40分)

(5分)答:

(1)选择受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作为遗传测定的标记性状。

如棉花的绿苗对芽黄苗;

(2)用具有隐性性状的品种作母本,具有显性相对性状的纯合基因型品种作为父本;(3)将父本和母本等距、等量的隔行相间种植,任其自由的传粉、结实;(4)将母本种子后代进行性状测定,计算显性性状的个体比例,就是天然异交率;(5)自然异交率(%)=F1中显性性状个体数/F1总个体数×100×2。

2.(5分)答:

不育系S(rfrf)×保持系N(rfrf)不育系S(rfrf)×恢复系S(RfRf)/N(RfRf)

自交

不育系S(rfrf)杂交种子S(Rfrf)自交

保持系N(rfrf)S(RfRf)/N(RfRf)

3.(5分)答:

12345678CKⅠ

CK87123456Ⅱ

654789123Ⅲ

ⅠⅡⅢ

4.(5分)答:

在自花授粉作物的原始品种群体中,通过单株选择繁殖,可以分离出一些不同的纯系,表明原始品种为各个纯系的混合群体,通过个体选择分离出各种纯系,这样的选择是有效的;在同一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

5.(5分)答:

亲缘关系较远的两亲性因素在结构上、生理上的差异,不能完成正常的受精作用;远缘杂交的亲和性与双亲的基因组成有关。

6.(10分)答:

一般配合力:

指某一亲本系与其他亲本系所配的几个F1某种性状平均值与该试验全部F1的总平均值相比的差值。

(2分)

特殊配合力:

指某特定组合的某性状的实测值与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离差。

(2分)

A0.45B0.33C0.71D0.27E-0.09F0.31(6分)

7.答:

首先考虑基因型:

考虑植物的合适部位;考虑它的合适的“年龄”,过老过幼都不适宜。

五论述题(20分)

答:

1.简单说明当前这种作物所用的一些育种方法;(2分)

说明选择所用方法的原因(1分);

详细说明你的育种过程(15分);

说明你要注意的问题(2分)。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3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作物育种学;2.品种;3.杂种优势;4.复交;5.毒性;6、轮回亲本;7、育种目标;8、初生中心;9、半同胞轮回选择;10、次生作物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计1分,共10分)

1.瓦维洛夫把栽培植物的起源地划分为()个起源中心。

A.6;B.8;C.10;D.12;

2.下列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

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C.经济条件;D.作物类别

3.小麦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

A.延长;B.缩短;C.保持不变;D.不可预测;

4.改良单个目标性状的最为有效的育种方法是()。

A.引种;B.杂交育种;C.回交育种;D.诱变育种;

5.对于生产应用而言,下列作物杂种优势指标中,以()更为重要。

A.平均优势;B.对照优势;C.超亲优势;D.营养优势;

6.改良推广品种的个别缺点,效果好,把握较大的是()。

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回交育种;D.倍性育种;

7.诱变处理后植株成活率约40%的剂量为()。

A.半致死剂量;B.半致矮剂量;C.临界剂量;D.极限剂量;

8.()是使野生植物引为栽培植物。

A.广义驯化;B.狭义驯化;C.广义引种;D.狭义引种;

9.不完全双列杂交可配成()个组合。

A.(n-1)2/2;B.(n-2)2;C.n(n-1)/2;D.n2/2;

10.群体内按统一标准,群体间按多项标准选择,其方法为()。

A.集团选择法;B.改良混合法;C.衍生系统法;

D.“一粒传”混合法;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记√,错误的记×;每小题1分,共10分)

1.垂直抗性是指一个品种对某一病害的各个生理小种高度抗病。

()

2.在植物不同物种间生殖隔离是绝对的,远缘杂交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物种之间的界线,使不同物种的基因得到交流和重组。

()

3.辐射育种中使用的辐射源只会引起作物发生变异,人若受到照射不会有不良影响。

()

4.在(甲×乙)×(丙×乙)和〔(甲×乙)×乙〕两种杂交方式的后代中,丁亲本的遗传组成完全相同。

()

5.纯系学说说明在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所以品种遗传性的稳定性和群体的一致性是绝对的。

()

6.超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杂交的F1的异质性引起的。

()

7.双交方式是两个亲本的杂交,三交是三个亲本的杂交。

()

8.在水稻混型群体中,是各种基因型的混合。

()

9.性状独立选择法是预先定下各性状标准,然后对植株进行综合评判。

()

10.辐射剂量具有一定的累加性。

()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和。

2.作物育种目标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适应性强或适合机械化作业。

3.品种资源的保存方法分、、离体保存和基因文库技术。

4.选择的基本方法有和。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从作物育种的角度,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2.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单产?

3.何谓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为什么要求杂交双亲具有较高的配合力?

4.简述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基本原则。

5.杂种优势的利用有哪些主要途径?

6.试析抗病性的一般机制。

六、综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棉花A品种抗病(显性单基因控制)但其它性状一般,B品种感病,但综合性状较好,试根据你所学育种知识设计育种进程,直至育成新品种(综合性状好并抗病)。

2..什么是系谱法、混合法及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

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3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品种: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