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8956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章 药用植物资源Word文件下载.docx

系植物茎叶或全株。

如薄荷、藿香、细辛、紫花地丁等。

(3)花类。

花、花蕾、花柱等。

如辛夷、红花、菊花、金银花、番红花等。

(4)果实和种子类。

系成熟或未成熟的果皮、果肉或果核、种仁。

如五味子、栝楼、山茱萸、木瓜、酸橙、酸枣仁、枸杞等。

(5)皮类。

系树皮或根皮。

如杜仲、厚朴、黄檗、刺五加等。

(6)菌类。

为药用真菌。

如茯苓、灵芝、猴头菌等。

2.按中药功能不同分类

中药含有多种复杂的有机、无机化合物,所以决定了每种中药材具有一种或多种性能和功效。

据此可分为:

(1)解表药类。

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用植物,称解表药。

如麻黄、防风、细辛、薄荷、菊花、柴胡等。

(2)泻下药类。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中药材,称泻下药。

如大黄、泽泻叶、火麻仁、郁李仁等。

(3)清热药类。

凡能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中药材称清热药。

如知母、栀子、参、黄连、金银花、决明子、地骨皮等。

(4)化痰止咳药类。

凡能清除痰涎或减轻和制止咳嗽、气喘的中药材称化痰止咳药。

如半夏、贝母、杏仁、桔梗、枇杷叶等。

(5)利水渗湿药类。

以通利水道、渗除水湿为主要功效的中药材称利水渗湿药。

如茯苓、泽泻、金绒草、海金沙、石韦等。

(6)祛风湿药类。

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中药材,称祛风湿药。

如木瓜、秦艽、灵仙、海风藤、石藤、徐长卿等。

(7)安神药类。

凡以镇静安神为主要功能的中药材,称安神药。

如酸枣仁、夜交藤、远志、柏子仁等。

(8)活血祛淤药类。

凡以通行血脉,消散淤血为主要作用的中药材,称活血祛淤药。

如鸡血藤、丹参、川芎、红花、益母草、牛膝等。

(9)止血药类。

凡是有利于体内外止血作用的中药材,称止血药。

如三七、仙鹤草、地榆、小蓟、白茅根、断血流等。

(10)补益药类。

凡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改善衰弱状态,以治疗各种虚症的中药材,称补益药。

如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白术、当归、沙参、女贞子等。

(11)治癌药类。

凡用于试治癌症,并有一定疗效的中药材,称治癌药。

如长春花、茜草、白花蛇舌草、天葵等。

3.按有效成分分类

药用植物含有不同的生物活性物质,据此可分为:

(1)含糖类药用植物。

如白芨黏液具有止血作用;

树舌多孔菌含有多糖物质,具有治癌作用;

海藻多糖具有降血脂作用。

(2)甙类药用植物。

甙类是由糖及糖的衍生物形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物质,通常有酸类、蒽类、黄酮类。

如芥子的芥子甙具有止痛、消炎作用;

苦杏仁甙具有镇咳功效;

柳树中水杨甙有解热镇痛作用;

大黄、何首乌、人参、黄芩、洋地黄等均属含甙类植物。

(3)生物碱类药用植物。

含氮的碱性有机物。

如麻黄、乌头、延胡索、贝母、槟榔等。

(4)挥发油类药用植物。

一般具有发汗、理气,止痛、抑菌等功效。

如丁香中的丁香油、薄荷中的薄荷油、樟树中的樟脑等。

(5)含单宁药用植物。

具有收敛、止血、抗菌作用。

如五倍子、没食子、石榴(果皮)。

(6)含有机酸类药用植物。

含有羧基(—C00H)化合物的一类。

如植物的根、叶,特别在果实中广泛分布,如乌梅、五味子、覆盆子含有的苹果酸、枸橼酸、抗坏血酸是中药的有效成分。

如土槿皮中的土槿皮酸具有抗真菌作用。

(7)含树脂类药用植物。

许多植物正常生长中分泌出的一种物质。

如松香有祛风止痛功效,安息香有活血防腐功能。

但多数在制药中除去。

(8)含油脂与脂类的药用植物。

如薏苡仁酯,有驱虫、抗癌功能。

(9)蛋白质类药用植物。

如栝楼根(无花粉)中提取的无花粉蛋白质,可用于人工引产与治疗绒毛膜上皮癌。

菠萝蛋白酶用于抗水肿与抗炎。

南瓜子中提取的地瓜子酸可用于抑制吸虫。

(10)无机成分类药用植物。

植物中的无机成分多为K、NaNH4+的药类。

如夏枯草内钾盐有药理作用,海带、海藻所含的碘可治甲状腺增生。

(三)国内外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近况及发展趋势

目前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不论国内国外都非常重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进展。

不仅对现有药用植物资源在药化、药理及合理而科学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均有广泛的研究,还通过调查、引栽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不断扩大新的和高疗效的资源,增加新品种,提高家种品种的产量和质量,解决供需矛盾,使药用植物资源不断丰富和充实,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和利用的历史与现状

“中草药”是对我国所使用的天然药物的总称。

包括:

常用的中药、草药(即民间药)及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中草药。

来源上:

又分为动物药、植物药(药用植物资源)、矿物药三大类。

本节中所称中草药仅特指占种类绝大多数的植物药而言。

中草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锐利武器,长期以来,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中草药资源是整个植物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我国是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最早、最完善的国家。

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时代,在以野生植物为食的过程中,发现了植物有防病、治病的作用,经过古代医药学家的实践和整理逐渐形成了《本草学》,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我国古代本草书籍较多,有的已经失传,现存的尚有400余种。

本草虽然包括部分动物和矿物中药,但均以药用植物资源为主。

我国历代较重要的本草著作有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等。

应当指出的是我国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了800多部有关书籍,深入研究,身历深山僻壤,走遍湖广等8个省(自治区),边行医,边考查,经过27年的实践和长期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近200万字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这是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知识的全面总结,书中载药1892种,其中有1000多种药用植物资源,在我国中医中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医药学的一部经典巨著,目前有拉丁、日、法、德、英、俄等译本,对世界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有巨大影响。

自清朝末叶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里,由于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国内政治动乱,中医中药事业处于奄奄一息的悲惨境地,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也处于停止状态。

解放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领域内的应用,使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主要有:

(1)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整理

我国药用植物种类多、分布广。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非常重视,开展了多次全国性的药用植物资源的普查工作。

据1984年统计,已鉴定的药用植物5136种,现已超过6000种。

通过调查整理,先后出版了《中药志》、《中国药用植物志》、《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新华本草纲要》及《中国民族药志》等大型全国性本草专著,各省或地区还编出了大量的地区性本草,如《维吾尔药志》。

它们对中草药及民族药的种类、历史、分布、化学成分及疗效应用等作了较全面的总结。

还制订出各地的中草药资源发展规划。

国家还成立了中医中药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还成立了中医中药研究院或研究所,有关大专院校成立了药用植物专业或中药资源专业。

(2)扩大了药用与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与发展

药用植物的不同部位,常含有相同或相似的药用成分。

例如人参和西洋参皆为珍贵的根类药材,生长4~6年后才能利用其根。

经研究它们的地上部分均发现与根部有相似的三萜类皂甙,因此,目前对其地上部的茎、叶和花果已全面的开发利用。

其他如钩藤、砂仁、杜仲、五味子、小檗、黄连、葛根等都扩大利用了不同药用部位。

另一方面,药用植物往往含有多种药理活性物质,开展多种医药用途的综合利用能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物尽其用。

例如利用山莨菪中的多种生物碱(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樟柳碱、红古豆醇酯、后马托品等)生产眼科散瞳药、中药麻醉剂,镇静药、解痉止痛药等多种医药产品。

其他如虎杖、小檗、黄柏、麻黄、山楂、三七、人参、甘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此外,综合利用还包括医药外的其他经济用途。

如甘草除药用外,还用作食品及糖果的甜味剂、烟酒的调香发泡剂,其渣为纤维、纺织、造纸等轻化工原料及食用菌培养基,渣液可作石油钻井、灭火器及杀虫药的稳定剂,地上部分茎叶可作冬贮饲料。

有多种经济用途的药用植物还有麻黄、山楂、月见草、橘皮、桂皮、大蒜、黄柏、杏仁、缬草、葛根、马蔺、蒲公英、五味子等。

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首先主要是对具体品种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及开发。

如胡颓子科的中国沙棘在我国分布最广,产量极大。

其果实营养丰富,果汁中含果糖及葡萄糖达12%,各种有机酸3-4%,以及维生素C、B1、B2D、E及P和大量胡萝卜素。

维生素C含量为863.3-1253mg/100g。

已开发出多种保健饮料,浓缩果汁已出口至日本等国家。

种子油中维生素E含量达200mg/100g。

在医疗作用方面,其果汁对防治冠心病及气管炎,种子油对治疗胃溃疡及抗疲劳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

由于沙棘还有很好的固氮、保持水土和改造环境的作用,目前已在我国北方大面积地营造沙棘林,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药用原料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有了新的进展

近年来突出的工作是对生产激素的甾体原料植物的野生资源进行了分布、生态、蕴藏量、资源的保护与更新等研究。

通过调查和分析,从国产约80种薯蓣属植物中,发现甾体皂甙元类成分主要集中分布在根茎横走的根茎组种类中。

综合比较认为,盾叶薯蓣和穿山龙薯蓣是较理想的原料,值得发展。

有些种薯蓣中皂甙元数量幅度较大,通过高含量品种的选育、繁殖、生产,将能获得优质高产稳产的原料。

另外番麻、剑麻、闭鞘姜及葫芦巴等也是有利用前途的甾体原料。

其他已研究过的药用原料植物资源40多类。

如五加属、马兜铃属、细辛属、小檗属、三尖杉属、黄连属、山楂属、轮环藤属、淫羊藿属、甘草属、石蒜属、芍药属、人参属、葛根属、萝夫木属、大黄属、杜鹃属、千金藤属、钩藤属、美登木属、五味子属、莨菪属、柴胡属、砂仁类、紫草类、蒿类、术类、乌头类、厚朴类、辛夷类、金银花类、羊蹄类、黄芩类、苦参类、麦角、麻黄等等。

其次是对近缘种或近缘分类群所做的系统研究利用工作。

中草药原植物的亲缘关系与所含化学成分及疗效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规律,通过对比探索,以指导开发利用实践。

如大黄(药用根茎)是一种常用中药,也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商品,但在生产中发现有些地区商品质量不稳定。

通过对国产大黄属(Rheum)植物7个组27个种(44个样品)之间亲缘关系的研究,发现具有明显泻下作用的正品大黄仅分布在掌叶组(Sectpalmata)植物中。

它们在成分方面以含番泻甙、游离大黄酸及不存在土大黄甙为特点,从而揭示了叶的分裂与番泻甙的存在以及明显泻下作用方面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为大黄的质量控制、生产及资源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含量与产地分布及采收时节关系密切,通过这方面大量的研究工作,纠正了一些传统习惯上的错误用法,确立了某些中草药的最佳产区,扩大了野生资源的利用量。

(3)进口药代用品国产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有了突破

通过植物、生药、化学、药理及临床等多方面的比较研究,已成功地在我国植物区系中找到一批进VI药的国产资源,它们大部分已投产或试生产(表5-1)。

表5-1进口药代用品国产资源研究利用种类

进口药

国产资源

安息香(Styraxbenzoin)

马钱子(Strychnosnuxvomica)

阿拉伯胶(Acaciasenegal)

胡黄连(Picmrrhizkurroa)

大风子

(Hydnocarpaanthelmintica)

蛇根木(Rauvolfiaserpentina)

沉香(Aguilariaagallocha)

阿魏(Ferulaasa-foetida)

国产安息香(S.macrothyrsus,S.subnivens,S.hypoglauca)

国产马钱(S.wallichiana)

国产金合欢属植物的树胶(A.farnesiana,A.decurrens,A.decurrenvar.mollis)

国产胡黄连(P.scrophulatiaeflora)

国产大风子(H.hainanensis,Gynocardiaodorata)

国产萝芙木(R.verticillata,R.latifrons,R.yunnanensis)

国产白木香(A.sinensis)

国产新疆阿魏(F.sinkiangense)

(4)生物技术的应用

随着一场新的世界性技术革命的兴起,生物技术在中草药资源开发中也日益受到重视。

它对中草药品种的改良,中草药的快速繁殖和工厂化生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如对枸杞同源四倍体新物种类型建立的研究,得到了四倍体的“巨型化”植株,可望从中选出品质优、产量高的品种应用于生产。

应用组织培养方法生产中草药生理活性成分是近年来很活跃的一个领域。

我国学者对人参、西洋参、三七等的组织培养研究结果,其有效成分含量均已达到或超过了栽培植物的水平,为进一步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利用生物发酵工艺来生产一些名贵的真菌药材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进入实用阶段的有:

冬虫夏草(子囊菌纲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Cordycepssinensis),

灵芝(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Ganodermalucidum或紫芝Ganodermajaponica),

密环菌(担子菌纲白蘑科,密环菌Armillariamellea,与天麻有关)等。

(5)新药的研究开发

新药具有广泛的含义,它包括从传统用药中发现的具有新的疗效应用的“老”品种,从中草药的原(动)植物中发现的新的药用部位,从自然资源中发现的新的具有药用价值的种类,以及利用中草药资源开发的新制剂或新的化学药品等。

新药开发是中草药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对人参花、果、茎叶的研究,证明它们含有与根相同的活性成分,其总皂甙含量还明显高于根部,目前已应用于制药、制酒及化妆工业等方面。

根据苗族医生用的灯盏细辛(菊科短葶飞蓬Erigeronbreviscapus)的全草治疗偏瘫的经验,研究出灯盏细辛注射液用于脑血管意外所引起的瘫痪,总有效率达88%。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将植物中提出的某一成分,通过改造其化学结构,以获得疗效高及毒副作用低的药物。

目前,我国从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其衍生物中已研制出具有现代药物水平的新药150余种。

(6)中药现代化与无公害化规范化示范栽培基地建设

常用中草药的野生种类占80%左右,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产量不稳定。

某些野生种类由于本身资源不多,或临床需求量大,大量采集,导致出现渐危或濒危的状况。

更有大量中草药品种原产于国外,过去长期依赖于进口。

鉴于以上原因,建国以来国内对中草药资源的引种栽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推广。

目前国内家种的大宗中草药种类已达150种左右,面积达30万公顷。

如在野生条件下属于濒危种植物的人参(药用根)、三七(Panaxpseudo-ginsengvar.noto-ginseng,药用块根)、杜仲(药用树皮)等珍贵药材,通过人工载培及大量繁殖,已满足医疗上的需要。

又如产于美国与加拿大的西洋参(Panaxquingufolium,用根),过去历来靠外汇进口,197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由加拿大引进种子,首先在北京地区试种成功,继而使栽培区扩展到河北、山东、陕西、东北及云南、福建等省。

目前其商品已能满足国内所需。

在质量上,其总皂甙含量均与原产地相当甚至略高。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是中药生产的重要原料来源。

中药产业是我国最具民族文化特点和优势的传统产业,也是国际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

为加快我国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国家起动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中药产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药现代化首先要原料生产现代化。

因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驯化栽培,及其中药材无公害栽培基地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所谓无公害化就是指原料生产过程中,在土壤和空气环境质量、施肥质量、灌溉水质、农药残留等方面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所谓规范化就是指原料生产过程中,在选种质量、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和运输贮藏等方面实现规范化。

无公害化和规范化的最终目标是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和现代化,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目前,国家已制定出《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近年来,还有中草药的道地性研究,中草药规范化栽培技术(GAP)研究与制定,中草药生产基地建设,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医药生产标准等。

2.国外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近况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进步,医疗卫生和保健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发现化学合成药品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甚至有些化学合成药品出现致癌、致畸、致突变和抗药作用。

因此,世界上一些科学发达的国家,一方面宣布废除和淘汰一些西药,另一方面在积极研究和开发天然药物。

由于世界各国的自然条件、种族、动植物区系、历史条件以及对药用植物的认识有较大差异,因此对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也有很大差别。

目前世界上对药用植物比较重视的国家有日本、印度、泰国、巴基斯坦、前苏联、美国和东欧一些国家等。

如美国在1972年一次就宣布废止369种西药,而一个肿癌治疗中心,在1964—1970年之间,就从全世界各大洲收集植物进行研究,其中高等植物289科,分离出48000个提取物,低等植物99个科,分离出约l000个提取物,获得了有医疗作用的许多活性物质,有的已应用于肿瘤疾病的治疗中。

如长春花碱、喜树碱等。

日本在废止部分西药使用的同时,积极开展天然药物的研究。

把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药理学的一些成就与药用植物学研究结合起来,并注意学习和吸收中医中药的传统经验和理论,开展汉药复方的研究。

日本学者对常用的中药材如人参、黄芪、芍药、甘草、酸枣仁、地黄、柴胡、升麻、当归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同时形成了以药用皂甙为主要研究对象。

目前在一些大学的药学部和汉药研究所积极开展了汉药品质及寻找新的药用植物资源工作,从而使中药在日本的销售量逐年增加。

前苏联对药用植物的研究也较深入,多年来非常重视药用植物的基础研究和引种栽培技术的研究,特别对植物性强壮药的研究有了较大突破。

如对人参、刺五加、红景天、北五味子等,在保健药理方面有所发展,开展了药用植物调查,设置了药用植物研究所,还根据不同的区域设置了药用植物试验站和植物药试验工厂,为前苏联全面而系统地研究药用植物资源创造了极为良好的条件。

印度是应用天然药物最多的国家,也是植物药材出口国之一,近年来从100多种植物中,发现有29种有避孕作用的成分。

人工栽培的大宗药材有颠茄、金鸡纳、麦角、长春花等。

巴基斯坦从345种药用植物中筛选出抗癌活性成分,并开展了避孕药的筛选和研究工作。

泰国也是对药用植物开发和利用比较好的国家,已经引种栽培的药用植物有豆蔻、藤黄、穿心莲、芦荟等;

泰国产的砂仁、豆蔻、槟榔等每年都有出口。

东欧、美洲以及中美洲一些国家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国内外对药用植物资源需求重点方向

有关调查统计资料表明,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下十类药用植物资源国内外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

(1)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类药用植物资源;

(2)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类药用植物资源;

(3)抗风湿病与类风湿病类药用植物资源;

(4)抗肿瘤类药用植物资源;

(5)抗过敏类药用植物资源;

(6)增强妇幼保健类药用植物资源;

(7)防治性病与艾滋病类药用植物资源;

(8)抗衰老类药用植物资源;

(9)防治肥胖和促进健美类药用植物资源;

(10)美容和药膳类药用植物资源。

因此,上述各类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将是未来筛选、研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领域。

二、资源概况

中草药来源于任何类别的植物类群,以被子植物中种类最多,蕨类、真菌类及裸子植物中也有大量的种类。

在被子植物中,以马兜铃科、蓼科、毛茛科、小檗科、罂粟科、十字花科、景天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大戟科、五加科、伞形科、龙胆科、夹竹桃科、萝摩科、马鞭草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茜草科、葫芦科、菊科、禾本科、天南星科、百合科、薯蓣科、姜科、兰科等科中植物药种类较多。

其中仅菊科就有药用植物500余种。

蕨类植物中以水龙骨科及鳞毛蕨科等类群中较多。

真菌的多孔菌科及麦角菌科中也有不少种类。

与化学药物显著不同的特点是:

每一种中草药中都含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生理活性成分,这决定了任何种类的中草药都可能同时具有多方面的临床疗效,可用于多种疾病或病症的治疗。

中草药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一个品种的中草药往往来源于近缘的二种乃至数种不同的原植物,这是由于近缘种间往往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理活性成分。

此外,许多混淆品种也常常是外形相似的近缘种,这在资源的利用或鉴别中是必须十分注重的。

下面,根据中草药各自的主要药理作用或临床疗效应用,分类介绍一些重要的药物种类。

(一)抗病原微生物中草药

这类中草药很多,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

主要种类有:

1.穿心莲,即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paniculata)的地上部分,主产于广东、福建、广西、江苏等省(区)。

穿心连主要以栽培品供药用。

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咳嗽、泄泻痢疾及痈肿疮疡等。

穿心莲内酯等苦味素为抗菌与抗钩端螺体的有效成分。

穿心莲多作为某些中成药的原料,并有将穿心莲内酯的亚硫酸加成物,制成注射剂药用。

2.黄连,即毛茛科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