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9077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docx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篇

1、《卢沟桥的狮子》教学反思林炳姐--------2

2、《第一场雪》的教学反思吴雪琼---------3

3、《可爱的草塘》教学反思林爱萍---------5

4、《林海》教学反思林梅霞---------6

5、《荔枝》一文教后反思郭丽琴---------7

6、《欢庆》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欧秀林---------9

7、由一堂失败的识字课想到-------12

8、《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14

9、《三顾茅庐》教学反思-------16

10、《小珊迪》教学反思林丽娟-------18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反思

林炳姐

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认为有两个方面的亮点需要我继续在教学中实践着。

整个课堂能够牢牢立足文本,通过读、说、演、再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仔细品味语言,对语言文字进行再创造,激发想象,在脑海中浮现画面,去体味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并且模仿课文句式“有的……好像……”说话,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卢沟桥的狮子更多形态的想象,也有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

这些都落实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

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卢沟桥的狮子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富有情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想像成那只威武或顽皮的狮子,发挥想象。

走进狮子们的内心,用语言、动作来表现狮子们内心想法和活动,去体会狮子们的趣味和情趣,使狮子们“活”起来。

存在的问题:

整堂课的内容过多,使最后一段课文的学习没有完全到位,应该把第一段课文的学习安排到第二课时,在本课时把力度和时间放到重点和难点上。

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放手,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重点段第二自然段中,用五句话生动地描写了狮子的不同形态。

我先让学生读了之后,在找出自己喜欢的狮子及相关句子品读,然后逐句指名读、说、演,教学形式显得单一呆板。

此时,教师应相机指导学生品读一两句后,可以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领会作者想象的妙处,拓宽学生的思维,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要更有效地使用多媒体,使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学生通过读、说、演、再读等形式,充分品味了语言,体会了狮子栩栩如生的特点后,我展示了卢沟桥狮子的图片,只让学生欣赏了,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在这里,应结合课件中狮子的形态进一步练习说话。

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形象地理解了课文,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了语言能力。

要注意加强教师语言的丰富性,善于从多角度从多方位来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

《第一场雪》的教学反思

吴雪琼

《第一场雪》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本着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这样设计:

先用一段精美的动画瑞雪图把学生由晴朗的现实引入大雪纷纷、银装素裹的雪境中后,引出本节课要学的《第一场雪》,并通过学生质疑定标。

接着在导学达标环节中,我以学生读为主,先后设计了三次读:

一快速读,初步感知雪的特点:

雪下得大,雪下得及时,雪后景色很美。

二精读、研读,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日如何表现雪之大,雪景之美,以及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及时的大雪。

三激情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

在读期间,我制作了一组配乐雪景图,让学生既放松心情,又在观赏中更加对雪的喜爱。

最后,我设计了抄、背、画、查、吟的课外拓展训练,使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通过课堂展示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

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学“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答”为主、学“悟”为主的教学方式,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现出来的观念不同,课堂效率也不同。

以往课堂多体现教师、学生一问一答,学生围着教师转,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始终以学“读”为主、学“悟”为主。

学生读:

粗略读、研读、激情朗读、配乐读;教师读等多种形式的读。

然后通过学生自学、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学“悟”为主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共进的互动氛围。

本节课中,我改变过去自己高高在上,统帅课堂的作风,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

如在研读的过程中,我俯下身子,走近学生,和他们一块读,一块画,帮助他们,使他们在教师的半扶半放中顺利达标。

又如在朗读训练中,我把自己当作孩子们一员,和他们赛读,让课堂成为我们师生共同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让学生真切感受我是他们的学习伙伴。

三)恰当适时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唤起了学生与作者的共鸣。

本节课辅助教学的精彩其一是开始的激情导入  。

用一段精美的动画,从形、声上一下把学生带入了雪的氛围。

其二是学完雪后美景后,设计的一组配乐雪景土,不仅让课堂气氛轻松,学生身心愉快,更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深深的喜欢雪,想要赞美雪。

四)课堂上尊重学生、赏识学生。

俗话说“十个人中,有九个爱听好的”,作为孩子,那就更不例外。

本节课中,我注意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

如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我立刻说:

“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学生朗读表现出色,我赞赏她:

“读得真好!

老师仿佛置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

大家齐读得棒,我便说:

“老师也被感染了,想美美地读一读”。

又如学生朗读表现不好时,我首先肯定优点:

“读得不错”,然后提出希望:

“若能将‘嗬’读得不仅能表现出惊异,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意思来那就更棒了!

”通过这一句句发自发腑的赏识、激励,浒墅关在课堂的表现更自信,并不断地追求成功,学得更主动了。

虽然有令人欣喜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自控能力较差。

课堂中不能恰当地控制浒墅关学习的激情,使学生在好学地方用时太长,导致时控失调,前松后紧。

二、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明显。

主要表现在研读课文时自学提示的难易程度适于中上等学生,对于学困生,学习困难较大。

虽然说在研读过程中自己也俯下身子为部分学生点拨,但仍有个别学生学得吃力。

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在教学中首先增强时控掌握能力。

教学设计中明确时控,在课堂中,教师精讲、少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展示。

同时多学习、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能见好就收,力争使课堂时控恰到好处。

其次,多研究每一个学生认识接受能力,并在教学设计时依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分层要求、训练,使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饱。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堂课的设计,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兴。

《可爱的草塘》教学反思

林爱萍

《可爱的草塘》一课编排意图:

一是继续训练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及特点,在教学时,对重点的突破训练较到位,能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形成思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关于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让学生边读边思,从中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是由呆腻——惊喜——赞叹——爱恋。

这一变化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作者对北大荒、对草塘的认识逐渐加深,对草塘的爱也逐渐加深而产生的。

这样引导,使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表达顺序。

在进行借景叙情方法训练时,从“我爱北大荒”这一中心出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几处对景色描写的语段。

通过品味、揣摩,体会各自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处理教材有利于知识类化、系统化,也便于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给学生迁移运用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至于对景色描写的语段的训练,侧重对草塘美景的训练,忽视了草塘风光奇特的指导。

通过反思,颇有感受。

要引导学生从学习草塘美景这一部分内容中得出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草塘风光奇特这部分内容上来,实现学法迁移。

这一环节没有实施深感遗憾。

最后对朗读指导训练不够,应如何指导朗读呢?

通过反思,朗读草塘美景用惊喜、愉快、赞美的感情去读,整个段落语气要轻柔。

朗读时,还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想象,在头脑中浮现画面与作者一起进入“这草塘真美啊”的情境中。

小河奇特这一部分,应用赞美、惊喜、恋恋不舍的语气读出作者对北大荒的喜爱之情,特别文中描写小河的排比句朗读时,要指导学生从停顿、重音、节奏三方面把握好。

《林海》教学反思

林梅霞

《林海》这篇文章选自老舍访问内蒙的游记《内蒙风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作者一次次产生亲切与舒服之感,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所做的贡献。

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情感主线——亲切与舒服,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

1、抓文章中作者情感。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多次出现的“亲切、舒服”,通过图片和影像反复有感情朗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同样的情感,从而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所做的贡献。

2,在教学中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整体感知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法,在小组读,然后全班读,抽学生进行评价,然后再反复读”在读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也体现了新的学习方式,在这段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得积极踊跃,讨论热烈,学习效果良好,课程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真正地都动起来了。

3,角色表演。

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角色表演时,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林海的爱”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朗诵诗的、写诗的、唱歌的、画画的、……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

学生对大兴安岭的美景了解不够,在加上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对朗读的指导还需加强,以情动人的“品读”还不够,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在资料汇报方面,许多学生家庭没电脑,可查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有限,不能让学生对兴安岭有更多的了解。

《荔枝》一文教后反思

郭丽琴

曾几何时,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引入课堂,教师的范读,板书渐渐逝去,几乎销声匿迹……。

记得,开学初教《荔枝》一文时,本想用录音机朗读全文引入新课的教学。

恰巧那天停电,计划泡汤,灵机一动,何不来一下“范读”呢?

于是,我手捧课本摇头摆脑,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

不一会儿,我觉得教室里格外的安静,抬眼一瞥,连“不法分子”今天也乖巧多了。

一口气读完了全文,我被伟大的母爱所震撼,心中涌起一股“报得三春晖”的感恩之情,再看看我的学生,有的还沉浸在母爱的温馨之中,有的睁得大大的眼睛还噙着泪花,有的用小手正拭着眼边的泪水……多感人的一幕啊,真是不曾预约的精彩!

比以往任何一节新课的导入效果都好。

我心旌不禁一颤:

好一个范读,以情激情;好一个范读,引领孩子们全身心地走进文本中,走进作者的心灵之中。

  我激动不已,今天这节课收获太大了。

我怀旧,我感悟——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范读!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

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

因此,教师的范读十分的重要,必须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视,努力在范读中做到:

“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

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我追寻,我反思——教师的范读确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法,美美的朗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个性化,创意性阅读课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可以打动学生,以情激情,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更好地自主探究。

归来吧,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

  1、教师的范读能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

  教师精彩的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范读。

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

阅读,没有感情的投入,是得不到回报的,或回报甚微!

这情感的投入,情感的熏陶,无疑为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的范读能更有效地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记得徐世英先生是这样理解讲解和朗读的,他说:

“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

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

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3、教师的范读能读出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于永正老师说过:

“对儿童来说,‘正统’不如‘卡通’。

”教师的范读就是一种卡通,一种现实的,直接的指导。

在钻研领悟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倘若能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或在学生读文前或当学生读得不尽人意时,处于“愤,悱”之时,教师范读一番,将会是事半功倍。

在上优美抒情的课文时,教师更应用情用心地读,把孩子们带入尽善尽美之中。

如阅读《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有这样一个自然段:

“索溪像是一个从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在我抒情地范读后,学生也“蹦跳而出”、“缠绕”着,“撅着屁股”、“赌着气”地读起来了,读的有声有色,美极了!

这样,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如临其境,不但读出了好的教学方法,也有效地改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范读是那么原始,那么简单,“走点老路”返朴归真。

别担心!

兴许语文阅读教学本该如此!

《欢庆》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欧秀林

(一)注重多学科的交融,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不仅只是单学科的教学,更是多学科的融合。

”孩子对于艺术的

感受力就比较强烈、比较敏感。

所以,我以音乐导入,配以“欢庆”的图画,以此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融情入画,融乐入文,在朗读感悟中配动作,使语文不单单是语文,更是人文、文化。

我们的语文课堂其实是融音乐、美术、历史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孩子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文化,使他们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我教学“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时,当学生看到课件播放的累累硕果的画面,都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好想吃啊!

”“真美!

”“真想尝一个!

” ……更如,让学生表达“献上”、“举起”、“飞着”、“奏起”等动作词时,学生的热情更是高涨。

在这种多形式的教学中非常积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孩子的各项潜能,让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互动,交叉相融,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活泼,学得有效。

(二)感悟文本深层,提高阅读能力

这首诗歌言简意赅,它所描写的是表现国庆的热烈场面。

学生读起本文来

朗朗上口,很容易由读成诵。

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忽略文本内在的意义,文本的这种极具隐蔽性的生命意义,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显现出来,而且也只有当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这种生命意义有所觉悟、有所触动时,文本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生存。

案例中读悟课文前四句诗句的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自悟,接着让学生在跃跃欲试中配上动作自由读,这就使学生带着对阅读的理解,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还原语言的形象,感受语言的情感。

在阅读中我通过让学生充分想象来深刻感悟语言,如“田野献上金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时,让生仅凭想象或一些课外知识说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看到什么?

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物”,这样读起来才会读中有感;而且学生在读中边读边质疑,解惑再读,这样反反复复,学生自然而然对文本就加深了印象,使他们在“读”这一感性的学习方式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理解教材、感悟教材内在的蕴意。

(三)捕捉课堂生成,珍视独特感受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

如果用

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

” 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别,将其带入阅读活动时,他们的心智活动也是各不相同,在课堂中由此产生的独特的感受既无法预设也很难预知,全凭学生的自然生成。

本堂课中,学生就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在分析前四句诗时,我就质疑“四句你们读懂了吗?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解决问题,当时学生提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为什么说果实是金黄的?

”“旗帜是什么?

”“枫林跟旗帜有什么关系?

”“鸽子有很多种的,为什么要说是洁白,而不说灰色呢?

”“大海会唱歌吗?

” ……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但被打开,语言思维就如泉水喷涌而出;这也是课堂教学的生成例子。

看着孩子们精彩的表现,此时,我只充当质疑中的一个引导者,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

如果当时我怕“乱”、怕“错”,怕学生“节外生枝”而制止他们跳跃的思维,那必将抹杀学生的学习热情。

所以,我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主地读、说,让学生自已诠释问题,将课堂真正还给他们。

当然,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孩子们急于表现,急于交流,而随机生成的问题有许多也是我们备课时无法预知的。

本堂课我惭愧的是,我把孩子们估计得太低,孩子们的学生真的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的过程,他们是创造者;在学生课堂质疑的一个环节中,正当我为学生的精彩问题与回答而满意时,打算继续下个环节时,一双小手举了起来,问道:

“蓝天上的鸽子为什么是洁白的,而不是其它颜色的呢?

”当时,我因为学生的质疑诠释已用去了半节课的时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就只是敷衍一下。

后来,课后想想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如果当时我能抓住这个课堂生成点,由它点出祖国和平祥和的景象,洁白的鸽子代表着纯结,美好的生活,那必将成为本课的亮点之一。

而我却放弃了这一契机。

所以,我真切的感受到面对孩子们的想法和体验,你只有真正的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独特的阅读感受”,你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四)强化语言积累,凸出课堂语文味

语文教学不是不要知识的教学,对于处于低年段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更应重点应用语言教学,重在言语能力的培养。

但实验新课程以来,从形式上看,课程改革后的书谈化了语文训练这一方面,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科学的训练也是一线老师一直探讨的问题。

本课中我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在理解课文时,我就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

在开头导入,让生观看了录像理解了欢庆一词的意义后,让生学以致用,除了说“欢庆国庆”之外,还能说欢庆什么?

有了前面成功引入的基础,“欢庆××”这样的说话训练就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我还做课堂词语的搭配练习,在让学生把打乱的词语拼成完整的句子时,学生就从中发现了怎样搭配词语,组织语言文字的合理性,都大胆畅谈自已是如何把这些打乱的词语找到自已的“家”:

有学生说“我觉得旗帜就只能举起,就像我们升国旗一样慢慢往上升。

”“鸽子它有翅膀,所以得用飞着!

”“田野要跟金黄的果实对,因为只有田野里才有各式各样的果实。

” ……学生用稚嫩的想法说着自已的发现,让我设计这一环节得到了意想之外的效果,适时的强化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语文课就应当如此,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凸显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总之,在课堂中,抓住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给他们创造一片展现想象的天地,使他们得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由一堂失败的识字课想到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服务的,是为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内容,非常关键。

在上了一节《静夜思》后,经过王校长的点拨和自己的反思,由这一节失败的识字课我想到了,在我的识字教学中,主要存在这样一些误区:

识字教学不被重视,流于形式,而且教学方式枯燥,不少学生自我识字的能力不强,生字的回生率较高,学生的错别字多,影响了识字写字教学的效果,也束缚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不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过于强调阅读。

  课堂表现:

识字写字教学不被重视,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烦琐地分析课文,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原因分析:

  1.没有充分把握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

觉得识字教学比较传统,没有吃透《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低年级识字的表述: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而且没有及时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生字的回生率较高。

 

  2.教学理念滞后,传统的教学思想仍起着一定的作用。

  矫正策略:

以识字写字活动为教学的重点,目标上要落实,时间上要保证,每节课要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学习生字、词语、写字,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识字写字上,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

及时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新课前五分钟为复习旧知时间,保证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旧知。

注意把识字写字教学与朗读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不要深挖课文内容,杜绝烦琐的分析。

二、不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积累。

教学效率低下

  课堂表现:

我对每一个字都详细地讲解字音、字形、字义,无论学生对该课生字认识多少,统统不加理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教学效率低下。

  原因分析:

不重视生活是识字的舞台,没有牢固树立“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理念,教学封闭,没有打通课内外的联系。

  矫正策略:

要沟通课堂内外的联系,应当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家中、街上识字,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拓展学生的识字空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生已经认识的字,不需要再教,可以让已经掌握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认识它们的,提醒其他学生注意些什么。

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牢固地记忆这个字,又为其他学生提示了识字的途径。

 

  三、不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包办代替一切

课堂表现:

几乎每个生字都是由老师分析字音、字形和字义,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表面看来老师什么都讲到了,其实学生识字写字的效果却很小。

  原因分析:

  1.教师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不注意调动学生在识字写字学习中的主动性。

  2.教师不注意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注意培养学生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矫正策略:

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如,加—加、减—减、换—换、编<故事、编儿歌、编顺口溜、猜谜语等,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应当怎样记这个字,尊重学生的理解,尽量用学生自己的方法来记忆生字;写字教学中,教会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生字容易被忽略和写错的地方,老师再做提示。

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识字写字,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

能否实现这一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研究性学习”是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转折点。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具体地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完八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奇妙的克隆》一文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现述如下:

  一、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求能力。

  在预习课文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好多问题。

有简单的,有深奥的,幼稚的,有成熟的。

如Clon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